高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 文档
- 2024-07-30
- 10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论文,本文共2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现状与困境
1.1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高职生的水平相对于高中生、大学生总有理念上的差距,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缺少会导致高职生的思维认识、基础修养的不均衡现象,然而计算机的专业比较枯燥难懂,在学生潜意识里便会生成难懂难学的惧怕心理。因此,高职院校对高职生的教育培养很难统筹兼顾,因材施教。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与基础积累,因此多半在高学龄才能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在高职之前的学龄阶段,多半以语数外文化课为主体,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仅限于课余聊天、玩游戏,而专业的计算机能力接触锻炼是比较欠缺的。而当学生步入高职的高等教育大门,接触的是专业深入的计算机知识,这会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无形的挑战,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忽视针对新生的心理接受程度,盲目地安排课程计划,由此造成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紊乱与困难。
1.2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欠缺
造成动力欠缺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中国的教育考试体制,因为应试教育的因素,中国奉行根据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升学的优劣,而高职生多半来源于考试分数不如意的层级,久而久之,在人们心里会形成对高职学生的蔑视,认为高职的学生都是学习不好的差生;另外是高职学生的自身心理反应,他们在外界有色眼光的压力下,会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的姿态,对自身的目标追求以及管控规划不是很明确,许多人进入高职的原因是没有选择的余地,进入院校不是为了好好学习技术,而是积累学龄学分获得毕业文凭而已。高职学生的负面姿态与心理对院校和老师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3院校教学方式偏差
高职院校为了抓标准抓体制荣誉,开设了很多不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课程专业,有些院校为了追求领先,新潮,不经验证实践盲目开设新技术专业,只图其名,一昧追求热门行业、新兴行业,从而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校方的老师也会因此跟不上稳固教育的步伐,大量精力用探究新兴技术,其教育质量也会因此下降,过于超前的技术理念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一种负担,形成反感厌学心态也是自然的。
我们的确是按照当初确定的方针积极开展工作,围绕高职高专院校IT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产学结合等中心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学会的工作方向正确,内容精彩,成绩丰硕。归纳起来,分会主要在组织校际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企业合作、技能竞赛、课题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上做出显著成绩。
二、突破教学困境途径
2.1以学生为本,注重特色化培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实施对象,因此对高职学生实施教育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规律与习惯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不同的学生阶层实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在打好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应重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2教育内容从实际出发
高职院校多是以技术培养为主的院校,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兴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部分院校为了追求热门、追求高生源,专门设置新兴技术专业,然后在教育培养方面达不到配套的技术要求,教育内容换汤不换药,使得许多专业经不起时间的磨砺,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最终落寞收场。
2.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始终走在时代的风尖浪头上,从事该行业的人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准确的判断以及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工作能力之外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高职院校在抓基础课程的同时,需要为学生开设特色化的课程,激发培育学生全面成长的环境氛围。
2.4鼓励创新,动手实践
计算机行业最大的特点便是实践性动手性很强,高职院校帮助学生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创造出富有自己思维的作品,学生在创新研发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思考、判断、规划,对于人格的塑造有益无害,下这样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更容易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三、结语
目前,高职高专IT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沿袭着本科相近专业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显然是对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模式和科目改革应遵循的策略认识不清,因此致使计算机行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教育的预期目的与社会就业环境存在偏差,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或者掌握技能单一浅薄,不能很好适用于实践为主的公司单位,从而有缺口大却无对口人才的尴尬局面。
高职计算机教育要突破当今的尴尬局面,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主,结合实践能力培养,力图“锻造”全面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教育在抓住学生学习、技能的基础上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于毕业面临择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因此高职学校以市场需求为方向,培养全能型的学生是最为宏远的目标宗旨。
摘要:随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推进,计算机教学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由于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所限,计算机实训设施和场地严重不足,给计算机教学带来较大影响。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的解决计算机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本文从虚拟技术概述入手,探讨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技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支撑平台,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教学,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资金和场地有限,导致计算机教学设备、设施严重不足,使计算机实践需求与现实设备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实践表明,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计算机教学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着重探讨了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推进虚拟技术应用、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虚拟技术概述
虚拟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通过组合或分区现有的CPU、内存、磁盘空间等计算机资源,使其能够支撑一个或多个操作环境,从而实现原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技术。虚拟化就是打破现有计算机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把计算机本身的物理资源转化为逻辑上可供管理和支配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综合效益。随着虚拟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虚拟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将深刻的影响着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所有的资源将变得更加透明,且都将按照逻辑方式进行管理,使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得以实现。虚拟环境具有与实体环境一致的应用环境,并需要多种技术的有效支撑,比如计算机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的虚拟化等。因此,虚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源的作用,还使虚拟现实成为可能,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深刻变革。虚拟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虚拟计算机就是通过虚拟机软件来实现,而无需另外再配置计算机硬件,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计算机操作,而无需担心硬件如何配置。因此,虚拟技术不仅能有效模拟计算机,还能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效能,较好地解决计算机设备、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条件有限的高职院校无疑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1]
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计算机型号不统一
由于教学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室需要适量购置一些新设备,但限于资金困难等原因,一般只是进行部分更替,形成新旧计算机共同使用的局面,导致计算机型号不统一。同时,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较快,使新旧计算机在配置上存在代差。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对计算机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从而破坏了计算机实训教学的一致性,直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
3.2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对计算机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不可能另行建立多个计算机室;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课之一,现有计算机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使计算机实训课只能压缩课时,计算机网络实验也难以有效实施,直接制约了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
3.3部分科目难以展开
由于担心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训时损坏计算机,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室管理员对计算机设置了硬盘保护卡、BIOS密码等,甚至屏蔽了控制面板,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相应的安装和设置训练。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时,为避免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等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教师一般只进行课堂理论讲解,而不安排试验教学。由于实验环境限制,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和网络安全实验难以实施,学生只能学习一般的入门知识,缺乏直观的感受,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4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4.1优化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
虚拟技术具有硬件容量扩大、软件配置简化、设备维护方便等特点,教师可根据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利用虚拟技术来建立相应数量的虚拟机和虚拟网络环境,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或者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环境,使这台计算机可同时供多名学生进行系统操作实验,或者兼具服务器和终端机的职能,使学生能在服务器与终端机之间进行转换。
4.2更新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
一是可实现维护实验教学。原来不允许在实体机上进行的格式化、磁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等实验,现在可以通过虚拟多台计算机进行虚拟维护实验,而不会对实体机硬件产生任何伤害。二是可实现操作系统实验。虚拟技术通过对实体机硬盘、内存等进行虚拟,可虚拟出多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每台都拥有完整的CMOS、硬盘和操作系统等,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系统的相关实验,而不用担心系统崩溃。三是可实现网络实验。原来受设备和场地限制,难以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但虚拟技术可以虚拟网络环境,让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完成大部分网络实验任务。四是可实现网络安全实验。在实体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安全实验容易受到网络设备性能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虚拟网络环境,则可以方便的虚拟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数据加密系统应用、hacker工具使用等网络安全实验。
4.3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效率
一是挖掘了实体设备潜力。虚拟技术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代替实体机,但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实体设备的使用效率,使计算机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极大地缓解原来存在的计算机老化、型号不统一、硬件配置低等问题,最大限度的挖掘实体设备潜力,降低实验教学成本。二是拓展了实验教学方式。原来实体机实验时,受设备数量和配置等问题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开展。而虚拟技术可以在虚拟机上完成各种上机实验,使教学方式得以有效拓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2]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虚拟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解决问题、改善计算机教学环境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虚拟实验环境中,院校、教师和学生能够各取所需,使计算机教学向着虚拟化、体系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瑞杰.虚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19):135-140
[2]王榕.浅谈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类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9):109-109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的帮手,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是现在人才所必备的技术。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没有相应的培训方式。所以本文就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突出的买用性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买用性;教学
1以就业能力的提升为基本指导方向
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进行教育的目标与初衷都是为了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道德与品质进行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就教育的实用性来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的生活将,可以运用这些能力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进行克服,获得一定的生存技能。这是现在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方式,现在高职院校内应该将养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提升作为其教学的主导方向。高职院校间对于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是对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教学时,应该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市场做一个充份的调砸死,对于现阶段社会的对于计逢机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归纳,并根据以经获得的信息,对于教学结构与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
2计算机教材选择要突出实用性
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的,因此,教材内容的成熟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关联,实用性的教材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的技术的系统性的知只,对于学生的视野开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实用的教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的学习。第一,教材中的知识在讲解时,需要有明确的脉络,而且内容细致而充份,但是不能过于的复杂与精深。例如,对于计算机基础这「l课程,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只要满足学生的日常实际过用就可以,不能对一些系统性的知识进行强调。第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一些学习基础,对计算机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选择。例如,高职学生与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较,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上需要不断提升的,我们不能将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材料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使用。这样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第三,在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分配上,应该将理论与实践部份相结合,更注意实践课程中的内容,而理论内容在其中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
3课程设置突出学校特色,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高职院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的展现,就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进行促进,对自身实用性能进行价值的体现。通下以下的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体现:第一,高职院校可以从对自身的办学的优势与特色专业的突显进行入手,将校内的一些具有专业优势的学科进行相互的结合,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进行新课程的开设。例如:某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是电子商务,我们可以开设一门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的课程新课程。如果其特色专业是市场营销,那么我们可以将计算机教学了融入市场营销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路就更加的'开阔而且未来在就业时,可以具有更多的选择。第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上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课得程的设置时,需要将实用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课程的设置,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4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在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提升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调动,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例如:计算机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数据库的学习时,可以先选择一些以往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增加对数据库内容的认识,对其强大的功用有一个了解,知道其应用的范围,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第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对于计算机基础的原理知识,我们可以使用讲授的方式进宪,对于一些高级编程的语言与对一些软件的使用时,则需要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进行编程的技巧时,则需要我们进行课堂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而当讲解到系统的开发时,则需要教师以小组合作进行案例教学、或是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进行,下面我们可以将项目教学法为似在学生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时,我们要求学生对于Draemwevaer这个网站开发工具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对于其中的网页样式CSS+网页布局DIV的运用能力进行使用,教师可以将“网站前台设计与制作”这个项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从实践操作过程中,对PS、lFashDreamwevaer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掌握。第三,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实践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应该要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安排实践与练习的机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其次,将现在社会中应用较广的一些计算机操作软件引入到课程当中来,特别是一些与学生专业具有很强关联性的软件,让学生在对软件的学习与使用中,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取。其三,建立一些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在教师的帮助下,相互合作完成项目,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提升。最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学科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从竞赛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结束语
我们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推动力量,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对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进行突出为根本目的,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课程设置时,对计算机技术的教材进行选择时,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保证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以后,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赵喜明.买用性授课目标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起到的意义J[].消费电子,(06):215一215.
【2]霍晓旭.通过突出买用性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J].技术与市场,2015(07):397-397.
3[]郁涛.谈突出买用性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J」.电子韦}」作,(12):120.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高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不足。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更有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
随着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的开展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创新性举措。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多媒体技术已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对此广大高职计算机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着眼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科学的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当中。
1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的一种技术,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来说,能够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当中,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尽管当前绝大多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应用多媒体技术,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职计算机教师认为计算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相融性,因而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而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没有得到体现,教师由于过多应用多媒体,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情感等方方面面无法实现,进而制约了计算机教学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认为多媒体技术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因而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特别是教学进度过快,导致不生接受能力不足,同样会制约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2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化对策
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来说,尽管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把握好“度”,特别是要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及学生的基础出发,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强化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性。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来说,要想使多媒体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应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二者之间的融合性,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有,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课件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某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分别制作课件,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完善,最后进行一些评比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既有效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又能够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二是强化多媒体技术的适度性。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度”,既不能过多的应用,也不能过少的应用,而是要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导作用,而不是主导功能。这就需要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求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够应用的要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则不应用多媒体技术。比如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对视频、音乐、图片等进行科学的设置,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切忌盲目应用。三是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实用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以实用性为主。这就需要广大计算机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其作为辅助教学,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则不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而对于那些具有较强操作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则要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使其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演示性功能,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性,强化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可操作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以及广大计算机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提升计算机教学实效性出发,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融合性、适度性以及实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开宙.谈谈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08).
[2]王昌艳.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2).
摘 要:在一个信息化社会里,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必备的一种现代通用智能工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也已成为人们所必需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一刀切”等问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
在信息化社会里,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必备的一种现代通用智能工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也已成为人们所必需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是以提升学习效益为目的,在教与学活动中,将在线学习形式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教学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1.1 发挥网络教室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共进
在计算机专用教室里可以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上机操作同步进行。
同时,充分利用QQ软件提供的文件共享功能,把教学素材,如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资料提前传送给学生。
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把理论内容的讲授与实际操作的内容相结合。
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技术运用展示学习内容,以优化、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自主学习资源。
同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着重突出,多次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视音频资源,使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熟悉教学内容,并可以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反复观看视音频资源,自主解决问题。
1.2 教师布置主题任务,学生分组合作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给出几个需要大家完成的学习任务主题,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青少年网络沉迷现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网络搜索引擎特性的对比分析”、“主流IE浏览器特性的对比分析”等。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尝试定义问题等方法,确定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研究任务。
基于此,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分组,以6个人为1个组,共分8个组,每组推举1位组长来承担组织学习的任务,组长由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也可以由教师指定。
随后,小组首先确定小组的任务、目标、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人员的分工,定期的会议时间,以及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
2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问题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都觉得最好能把现实操作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将课堂模拟成问题单位,将来也就能面对就业、上岗。
2.1 呈现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甚至能够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对比分析当前任务目标,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2.2 组建小组
小组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个和谐、严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在正式开始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需要组成学习小组,以便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在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优势。
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组内负责设计实验,口才好的学生负责在班级范围内汇报学习成果,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计时和协调,思路清晰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整理大家在小组内汇报的材料等等。
2.3 制定解决问题计划
根据给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完成的时间安排,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
2.4 解决问题计划的实施
根据计划,小组同学明确分工,按照计划和步骤开展工作。
如第一次行动方案就能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执行即可;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执行,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2.5 学习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凭一张试卷简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本着新课改所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要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后,小组上交成果,并进行组内自评,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总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行动学习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特定的理念与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行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职计算机教学动机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关键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动机理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高职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与操作方法,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差,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将动机理论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缺少学习动机的原因
1.内在因素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缺乏自制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由于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衍生的'不良学习气氛不仅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还制约了其他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2.外在因素
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课程教学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陈旧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授课方式、滞后的考试形式,也严重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二、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策略应用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若缺乏注意,将无法顺利展开心理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注意策略,吸引学生注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在设计注意策略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选择、感知信息,进而产生稳定、明确的心理趋向。具体方法如下:①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计算机广泛应用的生动案例,使学生真正知晓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与“学”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用悬念激发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留问题、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吸引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上。③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时,可以设计学生拆卸、安装主机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参与性与创造性。
2.相关策略应用
相关策略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策略,具体方法如下:①共建学习目标。在相关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想法共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②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有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就能及时完成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大幅度提高学习动机。在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制定让学生努努力、使使劲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需求、兴趣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3.自信策略应用
应用自信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认识到努力程度与收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会投入更多努力,学习更有韧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将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运气,结合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
4.满意策略应用
满意是维持、加强学习动机,并使学习动机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在该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应合理、正确地表扬学生。表扬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但是也最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并善于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努力进行适度的表扬、赞赏,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以成绩单为主的评价方法,通过多标准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满意感。
三、小结
综上所述,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注意策略、相关策略、自信策略、满意策略等,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龙,马杨柳.动机设计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
[2]李俊.论学习动机理论在高职院校新生人生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职业教育,(8).
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并和其他的专业技术共同的进行融合渗透,社会逐步走向了信息化,电子商务、数字化图书馆、电子政务以及数字化校园等被广泛应用,国家也制定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计算机成为思想政治、体育以及英语之后的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其起了启蒙、奠基的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条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促进其各方面素质水平的提高[1]。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通常情况下都是在第一线进行具体的工作,而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和计算机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为必备。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让每个人逐步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和简单维护,还让其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和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分析出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过程,首先进行实践的是少数理工科专业,然而逐步在所有高校内的非计算机专业中都设立了有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发展[2]。计算机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计算机的专业教育,一种是计算机基础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获得了知识、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熟悉掌握了计算机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计算机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以后工作中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偏重应试教育
现今,仍然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采用的是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成绩以及通过率等。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关于等级考试合格率的方面的要求,只能对考试合格率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有的学生为了能够拿到证书,在考试技巧以及试题练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得很多学生毕业之时还不知计算机如何运用,例如不懂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论文写作以及设计求职书等[3]。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内容设置方面知识性、理论性以及系统性较强,学生认知未能和行动进行有机统一,未能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2、教学内容和实际脱离
计算机知识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性,从这一点来看,其他课程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还具有实用性、基础性以及时代性等。计算机相关知识点以及新技术等更新速度很快,教学内容也应该随着计算机的更新而发生变化。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所用教学内容和实际脱离,教师传授个学生的知识不是最新的知识,教学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也跟不上实际的发展需要。
3、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分配不合理,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理论是基础,而实践则是一种手段,应用则是教学根本目的[4]。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时数较少,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理论课的课时和实践课的课时未能平均分配,学生缺乏实践,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革的有关措施
1、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目的应明确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促进学生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以此让学生符合社会需求[5]。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革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并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例如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其使用计算机来职业办公的优良习惯,以此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理解度,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2、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需创新
计算机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英爱主义方法的改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指导,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学习计算机新知识时进行应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水平的提高,增强其可持续发展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可以进行情景式教学,把现实生活中情况类似或者一致的的情况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应提供相关线索,以此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探讨,加深记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较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增强其知识储备,并促进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质量、特色。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偏重应试教育,教学内容和实际脱离,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分配不合理,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等问题,然而我们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革例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等,以此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翠.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知与行[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5):72-73.
[2]刘任熊.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电脑,,24(9):208-209.
[3]王清政.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8):21-21.
[4]吴洪艳.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2):130-131.
[5]杨丽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8-99.
作者:邓晓华 单位: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进行,实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文章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管理机制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方式主要采用课程考核与计算机考证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并且随着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的计算机考证,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工作需要,对学生以后工作的意义不大。就目前的全国计算机一级B证考试来说,题库更新速度较慢,很多考题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核,影响到实际考核的效果,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真实的水平。另外,随着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应用,在考核过程中,主要以客观题为主,无法真正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验。在现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运行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目标规划不合理,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在实际专业教学过程中,脱离实际职场的实际工作环境,不能实现行业之间的接轨,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就业。因此,为了满足实际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探索
为了满足实际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国外经验,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总结,建立完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核提供借鉴和帮助。下面就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进行探索。
2.1借鉴国外考核模式
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国外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德国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双元制的考教分离的制度,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职业教育考试主要由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承担,考试方法主要采用口试、笔试以及上机操作。在考试完成以后,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结果。澳大利亚主要采用TAFE考试的方式,丰富了考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进行考试,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试结果主要分为达到、部分达到以及未达到3个等级。英国主要采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主要收集、判断证据,学生是否符合职业能力标准。而美国主要采用校本考试的方式,主要利用考试的引导、激励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以形成性考试为主,总结性考试为辅,学生的作业、设计以及论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国外考试评价方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在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2基于文件夹评价过程的考核方案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整理,建立学生个人的文件夹,然后上传到FTP站点,然后制作成小组网上学习主页,从而为合理评价学生提供重要的依据。采用这种评价模式,增强了教师评价的动态性和随机性。教师也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成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第一,教师要把学生的'行为素养纳入到考核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范围的,重视学生行为素养。在计算机应用课程基础中,行为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课出勤率、周围环境卫生保持,在下课以后计算机桌椅摆放,问题回答效果,能否与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能够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作品进行积极的修改。第二,明确评价文件夹的内容和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选择严格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在计算机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电子文件夹评价方式,从而丰富评价手段,实现对学生客观合理的评价。第三,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文件考核过程,重点做好文件评价,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教师要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建立完善文件夹结构,有效丰富和管理学生的文件夹信息,保证学生基本信息安全。第四,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文件夹考核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而让教师和学生更加便利地进入到计算机网络中,教师利用FTP和电子邮件,也可利用“大学城空间”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现在新媒体,建立独立的教学集成系统和数字化大学城教学系统,不断扩大课堂教学范围,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成果,促进评价考核顺利进行。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完善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评价考核标准,注意评价的效率、评价的反馈情况,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效率。下面就针对在完善考核机制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论述。
3.1注意评价的实施效率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提升评价的效率。在采用文件夹评价考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并且信息形式多样,对教师批改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批改方式,不仅正确率无法保证,而且评价效率十分低下。因此,为了提升课程评价考核的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小组人数不能超过6个,这样教师直接对小组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评价考核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际合作能力,满足实际考核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3.2保证评价反馈及时
在实际评价考核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对学生的评价,作出及时的反馈。教师要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提升评价的目的性,从而为实际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另外,评价考核的过程性需要教师广泛的搜集相关的学生数据和资料,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然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和判断,针对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计算机引用基础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3.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为了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评价方式,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和网络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明确评价对象的主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过程中,需要教师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本文在结合外国教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文件夹过程考核展开论述,但是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境,重视考核的细节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机制评价新模式,从而推动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燕敏,杜开峰.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9):167-169.
[2]杨旭.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Z2):1-3.
[3]高鑫.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11):56-58.
作者:李代勤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论文
前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经济实用型人才,教学的开展就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来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就也能力,更好的推动学生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社会企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今天,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展开以就业为导向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相关问题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环境及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的有效策略。
1.对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环境的分析与研究
具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人才的缺口已达二百万人次之多,并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年十万的数量递增,其中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最大,而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每年毕业的计算机人才还不足二十万,通过对这组统计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整体就业环境是非常好的,当前,无论是网络娱乐、还是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还是国防科技都急需大量的高专业技术型计算机人才,这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高职院校要牢牢抓住机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来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2.1重理论、轻实践。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即使理论知识掌握的在扎实,如果无法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差等,那就是等于纸上谈兵,那么我们的教学所做的就是无用功,同时由于学院投入的资金有限,到时学生实践设备紧缺,在加上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本来不够用的设备更加紧缺,导致有些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独立操作设备的次数有限。对此,强化学生实践课程是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
2.2教学内容不能与社会要求对接。
电子信息行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都非常快,并且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校还将计算机教学重点定位在Word、Excel等基础知识教学上,不能紧跟社会的需求。虽然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早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果还不优化,就脱离了社会的发展实际,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3.1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优化。
坚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高职计算机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围绕社会发展,针对学生竞争力开设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office办公应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断跟踪市场的需求变化,紧跟社会企业发展所需的热门技术和相关应用,开设flash动画、网络电视、网络市场推广等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把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知识教学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尤其是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相结合。
3.2结合岗位需求开展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就是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综合,通过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行“双岗”人才培养。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两个阶段的实训——协岗训练和顶岗实习。先在一定岗位上协助企业职工,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技能需求,然后再进行顶岗实习。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项目研发合作,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在开展实训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训练的质量,要避免“重档次,轻效果”的思想。
3.3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评价,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评价。教师在上课时要记录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听讲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从平时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努力程度。在期中、期末考核时,要采用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笔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上机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考查学生。同时,还要通过教学评价来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的地方,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只有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应试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查标准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存亡。现如今,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改观,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仍有较多问题。主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几点问题,并分析了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成就了很多计算机人才,从而导致企业在选择计算机专业人才时尤为苛刻,不但要在技术上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还要有企业实战经验。但这些要求对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可谓是难乎其难。另外,随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逐渐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给高职院校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不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一、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始终以学生就业率为主要评价方式,随着其教育规模逐渐扩展,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存活率几乎为100%,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技术的水准也快速提升,成为目前社会上的主力军之一。尽管如此,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明显不足,这种现象泛指所有的应届毕业生。笔者根据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问题。高职院校近两年统计结果显示,各个学科的学生对计算机都不陌生,若非对计算机专业性要求强的工作单位,其他学科学生也都能够应对,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更加艰巨。然而,这并非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因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与用人单位要求脱节严重。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套的教学方针加上计算机书本知识严重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无法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是统招遗漏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且其都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困难。
二、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职计算机学习中尤为重要,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基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需不断转变,以学生为本,适应社会发展,推动计算机专业的更新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学生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育人先育己。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需不断提升自我,增加知识储备量,夯实自己,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主要利用远程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远程技术使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教师的操作平台,加之教师的讲解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新型技术进行教学,相互结合,开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学氛围。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转变教学观念,打破教师主导课堂的理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引导。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PS中的快捷键命令时,通常会由教师先行陈述PS中快捷键命令的理论知识,由此,笔者将其改为由学生陈述(学生陈述之前留有时间熟悉课本),教师辅助,学生陈述的同时按照书中操作动手实践。在高职院校中,动画专业的学生会涉及AE、PR等软件的学习,对计算机的使用率为100%,此类软件与Word、Photoshop相比,操作更为繁琐,难度性较大。因此,在学习此类软件时,学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软件界面,在专业书籍和教师的讲解下,熟悉界面,简单了解各个图标的功能及操作方式,最后由教师现行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特效,引导、锻炼学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倡导学生发现更加快捷、简便的制作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并总结其中的规律。采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由计算机教学难度而定,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转换教学模式。
(二)小组课外锻炼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姿态百出,各种教学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即视感。因此,笔者仅针对小组练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由于小组学习可在课外学习,没有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因此,能够对计算机教学起到较大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放开思维,明确此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度,但是,课外小组活动不可脱离计算机专业课程。例如,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学习软件编程时,展开小组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便是开拓学生见识,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培养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分配组员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分配,如若遇到问题,可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或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困惑。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充分激发起高职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山西某职高的教师便提出了由学生制作多媒体教学短片的教学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住校生,因此,教师以寝室为单位分配组员,要求每组学生分别利用PPT、PR等视频短片制作软件为语文教师制作教学短片,学生可自行选择软件,最后进行评比,教师分别讲解各个短片的优势和弊端,选出最佳短片应用在教学中。这一重大转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自行学习、研究所学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软件掌握的熟练度。
(三)深化了解计算机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利用试题简析,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颇具效果。利用试题分析,创建数学模型、总结并确定算法,实践操作。利用这样的方式更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化性质的了解,缜密学生逻辑思维。
(四)迎合企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
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学生会经常使用PPT进行项目软件制作,学生需要对项目方向、目标、方案、文案等都熟练了解,尤其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更应以实践操作水准为主,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就业,更应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相对偏少,教师更加注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讲授,对案例重视的程度较小。笔者认为教师在讲授项目时,应要求学生调查此案例中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根据该企业的数据、资料、设计方案等进行项目PPT编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目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迎合市场要求,在熟练专业课的基础上,充分掌握企业实际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想要提高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一定要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转化教学模式,迎合企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深入对计算机性质的了解,在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同时,缜密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也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师生共同努力,深化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和学校创造更多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真正意义上达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淑英.试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J].才智,(25):252.
[2]李体新.关于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18):94-95.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
1.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面临的形式与问题
2.1教学内容零起点,学生水平差异大。
目前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软硬件基础、中文打字、Windows、Office和网络等基本知识和操作。
然而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存在着严重的重叠,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但当前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统一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
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能很快完成任务,之后就打游戏、聊天消磨时间,基础差的学生却完不成实训任务,致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进度不好掌握,很难顾及全部学生。
2.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目前,教学方式大都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在教授理论课时,教师往往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教师为中心按照课件的内容顺序讲授。
这种单一的“理论+上机”模式,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课件和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3教材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繁多,但针对高职教材的相对较少,一般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单改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有的教材内容滞后,已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例如:操作系统除了常用的Windows XP外,如今又有了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Office软件已从版本换代到更高版本,但教材中却还是Windows 与Office 2000的内容。
有些教材包罗万象,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不符合教学规律。
有的教材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但可操作性差,不适合高职生使用。
3.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提升教学内容。
该课程应能帮助学生把中学零散的感性认识整合和提升为比较系统的理性认识,进而对计算机应用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共性技术与基本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轮廓。
对于在中小学时已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不再作为独立的内容讲解,改由学生自学。
在内容的选择上以“理论够用”为度,舍弃过时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表述、交流、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工作的意识。
3.2教学内容层次化,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教师可将每个模块有层次地按简单、综合、高级的形式进行组织,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递进,这样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
而每个实例可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其中提高篇在满足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和领悟能力的差异,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3.3以应用为驱动,在应用中学习。
教师应通过案例应用和实践教学环节,切实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授课前要适时了解自己所讲授班级的专业概况、专业课程特点,经常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在讲授和训练中要结合专业问题的处理来进行。
当学生深切感受到应用计算机工具处理专业问题的'便捷和实用时,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3.4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充实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可把讲义、相关课件、多媒体教材库、素材资源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参考;根据各章节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拓展的需要分别设计习题,按照教学进度随机指定一定难度和数量的作业,让学生在网上完成,直接提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在线交谈方式进行实时交流。
3.4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高职生教师应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职院校可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这种考试形式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将考生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考试系统可自动评分,迅速且准确,减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及人情分等问题。
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评定中平时的实践环节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3.5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教材建设。
机房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的实验场所,高职院校应重视机房的软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对软件、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同时,高职院校对实验室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定期派出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搞好教材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并且以最适合的案例融合到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先进性。
此外,教材要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突出相关专业的知识特色。
3.6强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展教学科研,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处于学科前沿。
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鼓励教师自学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邀请行业专家到校讲座,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参加计算机学术会议,或到别的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外校先进的教学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和编写教材;教师可定期到企业或计算机公司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4.结语
总之,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与探索,尤其是计算机教师要努力寻求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知识层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170-172.
[2]蔡春梅.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滨州学院学报,2007,23,(3):84-86.
[3]康建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27-28.
[4]龙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110-114.
[5]刘艳丽,许.高职第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8,(2):29-3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在不断进行革新,项目化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其教学效率。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意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引言
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项目式教学方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项目式教学主要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进行学习,通过让学生体验一定的工作状态和相应的氛围,并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相应的提升,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注重实践教学
项目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进行设计,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就需要在师生共同合作下来完成。通过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不仅可以应用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相应的实践操作中,在这个过程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的提升。
1.2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在项目化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行动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提前了解到计算机专业本身的就业情况和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更明确的目的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丰富教学内容
项目化教学本身是对较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项目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打破计算机当前学习的局限性,可以很好的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此外,项目式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更好的投入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系统有待完善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中,学校在教学内容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教学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计算课程相对比较枯燥,计算机教材一般是概念和公式,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从而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此外,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甚至依然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专业性就比较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就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2.2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当前在学校发展中在硬件设施方面还有待完善,教师的教学也都是在公共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人数比较多,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此外,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1根据实际岗位情况选择项目教学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首先要选择相应的内容,在项目式教学中应该包含课程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际岗位中遇到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项目。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企业来寻找与计算机相关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创新性,在讲解具体项目时要能够从学生的发展实际进行出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辅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2制定科学的项目方案
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化教学,需要根据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方案,并要提升教师的素质。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其教学目标。项目方案是计算机项目的指导方针,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们的集体智慧,制定出科学的项目方案。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自身角色,要保证学生在项目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教师要能够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遇到问题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3做好监控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成立相应的开发小组,在小组中要能够体现出互补的原理。教师要能够平衡各个小组的能力,并选择相应的小组负责人,以便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教师要能够做好监督工作,以便更好地保证教学项目的顺利完成。
4结语
项目化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J].知音励志,(12):153.
[2]管莹.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5):60.
[3]卞玉静.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8):113-114+116.
[4]马进毅,李新治.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4):254-255.
摘要:本文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现状和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对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民办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1学生计算机水平现状
首先,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差,只注重上机操作能力。其次,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很少有同学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课余时间都虚度在网络游上;最后,学生学习心态严重失衡,自控能力差,课堂上眼高手低,根本未用心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导致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不高。
2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
国家和财政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较少,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主要是自给自足,难以投入更多资金到教育中,导致教学硬件更新不及时,教学设施落后更新慢,难以适应教学需求。特别是机房建设,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需求。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为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常用软件,了解简单网络技术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相关等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要达到一定等级或取得相关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学校教学资源的现状,现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如下:
3.1理论教学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
在计算机一级B的考试当中理论知识占50%,大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穿插演示法、查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内容时,可使用查询法或引导文法等;在讲解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章节时,可使用演示法、指导法等;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后布置计算机理论的习题为作业,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关率。
3.2与专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不同于其他文化基础课,它的应用在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必须性,同时又由于社会各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它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以及在顶岗实习的作用,使公共基础课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所学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最终让学生学到他们感兴趣并用得上的最实用的操作技能。
3.3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增加实践技能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工作技能,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了解当前的就业前景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侧重点,从实际工作的要求出发,设计贴近工作实际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使计算机成为很好工具,让学生的工作完成的更出色。
3.4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大部分学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考核都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平时和期中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对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重视程度不够。这时,可以选择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双向综合对学生的期末进行评价和考核,让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同时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也达到一定的要求,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4总结
计算机是应用基础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不断学习,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单位的需求对课程进行综合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荣荣.以学生为本,推进高职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36):219
[2]覃耀乐.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J].中国信息化,(5)
[3]尚利云.浅谈高职教学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J].群文天下,2013(4)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身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社会与家长的普遍关注。由于科技与信息技术的成熟,开始逐渐应用到社会中的各个角落,是群众生活中的必要部分。与之而来给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明了更新一层的要求,该专业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随机应变能力,从而实现该专业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内容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目共睹,教育程度逐渐上升,迅速实现大众化。社会也给各大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专业化高质量人才,是当今各个院院校建校的主要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具有优秀且数量充足的专业人才,才能迅速开阔市场,不被淘汰。因此,可以说市场的竞争就是专业人才的竞争。伴随国家科技与信息技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与计算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普遍,越来越频繁,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实现革新,培育出符合国家要求,满足国家进步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现教学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该专业教学计划简单,缺少必要的灵活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时期较早,制定的计划较早,经过这么长时间以后,仍然做出没有详细的变更,也没有及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更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制定具有特性的教学方针。所以如今高职院校培育出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程度良莠不齐,有些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有些学生却根本没有掌握计算机,有些学生对计算机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不喜欢计算机,甚至对计算机产生了厌倦心态。造成该专业的教学效果不好,办学质量低下,学生的习得成果也不高。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与更新,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该专业教学内容落后
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十分迅猛,相关技术与知识的更新也变化的十分快,可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依然采用过去的教学内容,尚未及时更新新知识,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难以获取计算机的最新内容,整天学习老旧的计算机知识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想法,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下降,最终很难培育出满足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精确定位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老师应该摒弃原先守旧的教学观念,从重视理论知识教育,轻视技能教育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技术能力,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学会实际操作手段,从而摆脱书呆子的困境。老师可以定期安排打字比赛、装机比赛、制作网页比赛等等,来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次,要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实施教学。计算机教室一定要秉承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
(二)结合学生自身的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
目前,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教学课程的改革,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上应该及时更新,跟上时代的变迁,加入新兴产业知识,用最新潮的高新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不断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显著提高,变化也日新月异,尤其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一定要尽快实施改革。详细来说,首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应该引进各种最新经典案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督促学生完成学业,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例如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可以掌握各种计算机编程软件,能够独立编写代码。另外,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技术,尽量让原先无趣的教学课堂迸发出生动活泼的感染力,让学生领悟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魅力。比如在进行上机操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仍然进行口头上的讲解,不进行上机演示,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学习效果也不高。如果教师愿意通过专业教学软件将所有的教学文件传输到学生的计算机中,并进行实际上机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课堂内容。最后,教师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授课时应该使用合作小学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性格特征,将学生分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下达任务,最后让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讨与训练,这样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蒋腾旭,查玉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12).
[2]戴立玲,卢章平.工程图学与基本CAD应用技术融入式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06).
[3]何乃味.关于高职院校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2(43).
[4]尹刚.知识的提升,技能的飞跃,心灵的启迪——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带头人邓世凯“国培”记[J].中国培训,2013(07).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分级教学
为了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情况,在大一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考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学生的兴趣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级教学,可分为基础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以基本知识为目标,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拓展层以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为目标,着重培养计算机应用和创新能力、竞赛能力等。在教学课程前,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同时结合专业分级,不同专业需求有差异,让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进行知识补充,使学生学有所用。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主体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仍然采用“讲授、复习、考试”的授课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在机房小班授课,以学生为主体,一人一机,边学边做,讲授与实践真正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种软件不断更新,各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再局限于等级考试的内容,要不断融入社会,了解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信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法教学,精选仿真案例,以任务驱动方式来构建教学布局,在实现任务过程中分析案例特点,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以赛带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生会、院团委联合举办一些PPT设计、文字编辑、网络应用等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作为第二课堂拓展教学活动,收集整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考核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模式可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完成质量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终结性考核不能以一套操作或过级定结果,应实行理论知识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考核范围和难度有合理的区别,并将计算机基础考试分数实行加权换算,以示公平,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重在“实用”,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其核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还要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首先,通过展示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实例体现计算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实际教学中,采用演示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演示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考核办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利用有限的课时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艺术类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1艺术类高职学生特点
由于所在学校的师资、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同,再加上学生个人家庭经济、爱好等不同原因,学生刚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艺术类学生平时重视个人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而对于公共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大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1.2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结合不够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基础几大块,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实际操作多,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主动性不强。另外,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多是表演类专业,平时学习中较少用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专业课衔接不够,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
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能力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计算机与各行各业都有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现代社会要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重视,所以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第一堂课,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通过刺激学生感观,告诉学生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会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毫无生气,显示不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偏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最好的教学法就是演示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每一步操作都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讲解完毕后,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操作任务及相关素材快速地发送到学生电脑供学生练习,极大地节约了传送文件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监督、演示、操控等操作。教师可以对个别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辅导,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将某个学生机上的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通过让学生来示范讲解,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展示好的作业,让学生看到自身差距,激励学生做得更好。最后,课程结束前,利用网络系统收取学生作业,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3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来源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高强度的教学内容难以接受。针对学生客观存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生入学时做一次摸底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座位靠近,便于集中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讲解基础,由教师带领学习,完成每次课的基本操作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堂基础操作任务外,提高任务难度,多给他们创造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采用项目教学法
只进行单纯的演示教学,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采用学生工作和生活有关的项目,利用任务驱动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完成任务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在讲授新的内容时,可以展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好作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前所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还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寻找一些优秀作品上交给老师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并演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2]。要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要考虑基于什么样的载体,即选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3]。在选择项目案例时,考虑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专业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布置“PowerPoint”项目作业时,要求旅游管理系的学生以“介绍一个旅游胜地”为主题完成PPT制作,而对于舞蹈系的学生,要求学生以“舞蹈”为主题完成PPT制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路、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讨论中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3合理制定考核办法
考核评价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有助于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的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采用考勤、平时作业、和机试三项计算期末成绩,其中考勤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勤制是避免学生自由散漫,首先从形式上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平时作业主要是每一部分知识对应的项目案例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独有的操作性强的特点,期末考试采用上机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学生随机抽题,系统自动评分。一方面避免抄袭现象,一方面避免评分过程中出现人为误差,体现公平公正。
4结束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融合进行创新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林婷.JITT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6):1-64.
[2]李华,李春杰,王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11(8):89-90.
[3]李宏滨,刘耀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0(2):67-68.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的简称。其肩负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从现阶段来看,具有实践性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所紧缺的。当前,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人才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士所必然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校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高职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实用技术的基础性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门还为此设立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察也常以计算机等级作为衡量指标一。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2.1《计算机基础》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主要是重点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两个方面着手,是建立在一定狭隘的教育观念上面的,对专业的关联度和倾向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没有考虑周全。这就造成专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出处。另外,不少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压缩课时甚至于加以舍弃的现象比较严重,对《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功能认识还不到位,高职院校教育塑造职业人才的倾向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走向极端,导致其学到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而且职业化的倾向过于严重。
2.2高职院校学生前期基础分析
高职院校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成绩都不是十分理想,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校园对其新生事物还很新奇的同时,又要接触曾经了解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甚至一部分学生不能明确找到《计算机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觉得可学可不学,重视的程度明显存在偏差,虽然授课教师一再强调计算机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对实际的'应用案例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都是相对较少的,这就间接的使得学生的意识较为淡漠。
2.3教材选取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课程设置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教材内容多,要求的教学任务量大,教材满意度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无法系统掌握这些内容的学习,因此,适当对教学内容加以取舍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另外一方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内容涉及较少,偏重计算机网络学习,教材理论性过强,这也就增大了授课教师的工作难度,这不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
2.4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单纯的信息发出者,以讲授为主,授课内容对实践、应用方面谈之甚少,师生除了单纯的讲授几乎没有其他的交集,这种接受是被动的,学生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接受者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和交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改善教材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在保证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优化计算机基础教材的整体结构,不断的进行教材建设的改革,把计算机知识与解决经济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理念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来自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断的使得学生的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按“辅助专业”的思想,在辅助教材中应选用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2教学方式有待一定的革新
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采用教与学围绕一个目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不断的创新意识。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能使学生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这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实施分层、差异化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具体地说,就是在在新生入学时统一组织面试、口试、笔试、机试等方式,摸清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完成差异化的教学任务,进而在教学内容上也应有所侧重将学生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来分别有针对性的对这两个班种进行教学。所谓“基础班”就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逐渐的、侧层递进的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提高班”则是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培训,使其对计算机的掌握更为熟练,总的来讲,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班级,其讲授的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知识为前提的,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快速提升,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3.4注重过程性评价,改革考核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为目标,课程考核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个性化评价的综合学习评价,同时还是对不同能力和特长的学生给予自由创作的空间提供一定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不断的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整个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有用人才的重任。所以,我们在高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实践性第一的基本原则。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然开展了一段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就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所在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