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师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6-15
- 108热度
- 0评论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师教学设计,本文共12篇,欢迎阅读!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多媒体图片)
2、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繁华的都市。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欣赏多媒体图片:沙漠、火灾
地震等)。
(二)整体感知
(多媒体演示)
1、读一读,写一写
鲲(kun1)鹏
蓬蒿(hao1)
相形见绌(chu4)
狼藉(ji)
咫尺(zhi3)
美味佳肴(yao2)
2、词语解释: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2、读课文,思考问题,理清文章论述的思路。
(多媒体演示)
思考问题
1、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2、人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3、指导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看作者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阐明了什么观点?
(多媒体演示)
(论点)人类永远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然而,人却不自量力的宣称要征服自然
4、指导学生默读讨论第27自然段,讨论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人类与大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又怎么样呢?
(提问、讨论、归纳、多媒体演示)
比较:
人类智慧
3、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敬畏自然》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1)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三、语言品读: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为例)
四、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我查找了大量的教案,其中有几篇应该说是相当优秀的。周二晚上我把这些都看了,终于选定了其中的一篇我认为是不错的,打算照着上课。不过周三事情太多,教务太忙,我直到那天下午三点钟才开始从网上找了课件,然后进行修改整理。(意外是时时发生的,应该早些时间去备课,免得过于匆促导致没时间备课。)不过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往往是成于课件,也败于课件。虽然我心里记得金老师说过,备课是最重要的,做课件是次要的,但是还是走不出那个框框,那天晚上于是就在课件的修修改改过程中过去了。而对课文我唯一的感觉还是太难太难,读不懂。
(周四)昨天早上第三节课在初二三班试教后,我唯一的感觉是:这课虽然学生表现很出色,但是我上不出激情。金老师指出我帮我做了修改,去掉了许多重复的方面,疏理出本文的重点是:为什么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等于敬畏我们自己。并指出最大的缺点是课文没上透。建议我抛弃以下一个环节:这篇课文哪些句子你认为写得很有文学性或哲理性,能不能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子来表达一下。
我于是反复看文章,思考怎样上呢?要透首先要有板书设计,而板书设计往往给人一种预设的感觉,是现在很多公开课都在回避的。怎样安排课件中的板书,我想到了江国平上过的《安塞腰鼓》,所以想采用课堂生成型的板书设计。
后来又询问婉红的看法,她认为,本文学习的关键是内容,而非论证的结构。她的话一针见血,我想,我对文章的内容也读不透,又怎么和学生在一节课内解决文章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两个问题呢?所以我终于抛弃了文学性的解读。转而专心思考:如何上透课文。
想来想去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时我突然想起决定上这课的那天无意中看到的详案好象不错,只是记不清具体内容了。可惜这时要开校周前会了,我只能暂停对资料的查找了。
那天晚上,我向倩兰要了计算机房的钥匙,因为就我去年上公开课所得,到了多媒体教室,学生往往随着年龄增大,而容易男生全坐一起,女生全坐一起,导致不好上课或上课纪律不好。所以我早想着要看看多媒体座位安排,然后帮学生安排好位置。但是在我帮王老师点完名后,我发现时间实在太忙,所以只能先去看看,发现多媒体教室是第一排坐7人,第二排坐8人,第三排坐9人,第四排坐10人,第五排坐11人。今后可以照此安排。但是终于没时间安排,今后建议可以早一周完成此任务。那晚的主要时间都花在寻找那详案上了,但一直没有找到那详案,所以以后看到好的资料要及时把它存起来。此外,感觉很遗憾,因为那晚真的可以算是一事无成,教案没写,心中总是惶恐,连觉也不得安睡。我一直在想,这是一篇充满思辩的课,我应该象周选杰一样把他上得很有深度和启发性。
直到第二天一早第一节课,我借了若微二班再次试课,虽然是力图把课文给讲透了,但是解决了那两个问题也已到了下课时间。很多后续环节都不能做。听课后,若微为我很是着急,她为我详细地在书上划下了本课中的关于人类智慧和大自然智慧的`差距的作者阐述的几个角度,然后又建议我对导入作修改,说可以找茅老师商量。
马上就要到第四节课了。我一下狠心,既然这篇课文不能按照江国平的风格上出我的激情,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本身的风格,我也没有能力象周选杰那样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挖掘探究。因为这篇课文是那么难。那么我干脆抛弃其它,难课简上好啦。所以我马上按照若微对文章框架的梳理,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把上课的思路重新整理:
整体感知:为什么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作者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合作探究: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写人类与自然智慧的差距?
深入思考:在敬畏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平等对待、爱护自然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又有哪些不敬之举呢?能不能举例说说。
人类如此对待自然,大自然又是如何惩罚我们的呢?请看视频。
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吧,让我们怀着深深的爱护之心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那么爱护自然是否意味着以后我们所有的树都不砍了,所有的水都不吃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然不是,作者的意图在于让我们能冷静地思考我们是如何改造自然。
……
思路理好,我马上改课件。先马上查资料《愚公移山》,我找到了FLASH,这是很幸运的事。不过以妨万一,我也搜集了文字资料把它做在课件里。然后按上面的思路改课件。时间过得很快等我改完课件已经第三节课过了快一半了。所以我马上做最后的一件事,那就是把教学思路抄在课文上,然后在旁边把每个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问题的时间把它分配好。怎么分配呢?先是结尾安排大约10分钟,开头5分钟,自读课文一遍括整体感知安排10-15分钟,合作探究安排10分钟,最后还剩下5分钟机动时间。接下来我我马上把课文再好好回顾几遍就去上课了。应该说今天的课在准备上,实在是太匆促了。
教学经验:1、以后建议周一前定好上课内容,周二备课,周三试课第一节,周三完成教学详案写作,周四试课第二节,周四下午整理出来,周五直接上公开课。建议上午2-4节上课,因为下午学生容易集中不了精神,会想着回家。
2、建议早一周安排好学生多媒体的座位安排表,免得纪律不好控制,课堂教学涣散。影响自己心情。
3、建议开课前四天心无旁骛,当然要注意合理休息。
4、建议开课前一定要安排好上课几环节的大致时间,心中有数。
5、建议详案一定要写,可以避免语言细节上的许多小毛病,如字句不通,过渡不自然。
6、建议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注意采用板书课堂生成型结构,具体参照江国平方案。
7、建议遵循课的风格,如适合朗诵的多多培养或发挥学生的朗诵能力,适合思辩的多多发挥学生的思辩能力。
8、建议公开课一定要能发挥学生的能力,导入别太难,以激趣为主。
9、建议难课简上,简课难上为策略。
10、建议多多听从他人的经验,多多向别人学习。
初二语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预习独学
一、导语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斥鴳()蓬蒿()咫尺() 狼藉()
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
狼藉: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合作探究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探究质疑
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创新教学的问题。
一是打破以往文本语言与内容兼顾的传统做法,而只选择了后者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侧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思维与思想。(这样设计虽然削弱了文本语言的学习,但是强化了课堂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运用,从而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与再认识,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促使他们能够正确支配自己的行动与实践。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本文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颇具思想深度。虽然文中有些说法还值得商榷,但这无形中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与思辨的空间。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设计的目的达成很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既启迪了智慧又加深了体验。最后的“体验与反思”环节更把学生在本课中的收获外化为活动计划与口号,这既是课堂向生活的延伸,又是课堂效果的有力测评,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引导性。
二是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了“电视节目现场模拟”的'方法,通过对话、采访、合作、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为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是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又因为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语言与思辩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颇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虽能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但往往又弱化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再加之文章本身观点较为独特,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因此上好本课须为学生创设思辩的氛围,这也是我采用“电视访谈”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课堂实践看,这一设计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有预习时丰富资料的介入,学生发言积极,思考积极,热情高涨,参与度极高,从而使课堂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虽然带有较多的议论成分,但在写法上比较灵活,有别于一般的议论文,故称它为议论性的散文。从本文的教学过程看,我们显然很容易模糊它与一般议论文之间的区别,将本文按照规范的议论文来教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清结构和归纳段落大意上,导致教学中的处置不当。本文的结构不是不可以讲,但不宜花过多的时间纠缠于此,因为理清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不能喧宾夺主。另外,对初二的学生讲“引论、本论、结论”这些专业术语,也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
关于《敬畏自然》一课的教学,人教社语文(八年级)培训资料上是这样建议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二是品味文章的语言。其建议很有见地,准确把握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特点。
由此想到因材施教,我认为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教学原则,也是一种教学智慧。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个别差异)加以区别对待。如果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来重新诠释因材施教,那么这里的“材”应该包含两层意思DD教学对象和教材。从教学对象的角度讲,因材施教就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实施教学;从教材的角度讲,因材施教就要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即根据教材(课文)的具体特点设计教学。否则教师水平再高,课讲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优质教学。
优点是:
1、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处理基础性知识,学生对基础文字的掌握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
不足及改进方面:
1、由于学生对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认识不深,应让学生课前多搜集有关自然美景及人类征服自然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再结合课件增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直观感悟。如此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2、讲解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领悟,促使文章分析的不透彻,学生的主旨把握的不好。
3、教师自身文化底蕴不够,对教材挖掘的不深。
所以,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多听课,多读书,不断丰富自身的业务知识,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在导学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我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既教给学生方法,又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探究学习时,我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这样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发展。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据此,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内容后,让每一位学生以《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从我做起,从而,增强了每位同学的环保意识,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这节课我能紧扣课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和学法,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
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创新教学的问题。
一是打破以往文本语言与内容兼顾的传统做法,而只选择了后者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侧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思维与思想。(这样设计虽然削弱了文本语言的学习,但是强化了课堂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运用,从而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与再认识,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促使他们能够正确支配自己的行动与实践。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本文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颇具思想深度。虽然文中有些说法还值得商榷,但这无形中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与思辨的空间。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设计的目的达成很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既启迪了智慧又加深了体验。最后的“体验与反思”环节更把学生在本课中的收获外化为活动计划与口号,这既是课堂向生活的延伸,又是课堂效果的有力测评,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引导性。
二是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了“电视节目现场模拟”的方法,通过对话、采访、合作、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为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是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又因为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语言与思辩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颇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虽能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但往往又弱化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再加之文章本身观点较为独特,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因此上好本课须为学生创设思辩的氛围,这也是我采用“电视访谈”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课堂实践看,这一设计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有预习时丰富资料的介入,学生发言积极,思考积极,热情高涨,参与度极高,从而使课堂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初二语文下册《敬畏自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