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之吻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 作文大全
- 2024-10-03
- 114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贝多芬之吻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本文共11篇,希望大家喜欢!
贝多芬之吻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1985年9月,我在西德萨尔布吕肯给一些年轻的钢琴家上主修课时感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轻轻拍一下的话,他会弹得更好些。由于他的卓越的演奏,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种即刻的超常发挥使自己和全班同学都大为惊奇。仅仅几句赞扬的话对他产生了奇效。
这件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得到第一次表扬的是多么高兴和自豪。我当时7岁,爸爸让我在花园帮忙干活,我使出了全身的劲儿干完活后得到了最好的奖赏:父亲吻了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好。60多年后父亲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因和音乐老师发生了分歧使我陷入了困境。那时,李斯特最后一个在世的学生,著名钢琴家埃米尔冯索尔先生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一曲。他认真听了我演奏的巴赫C大调《托卡塔曲》后,让我再弹几曲。我尽全力演奏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和舒曼的《蝴蝶》。最后,当我结束演奏时,冯索尔先生站起身并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说:我的孩子,当我在你这么大时成了李斯特先生的学生。在我的.第一课后,李斯特先生吻了我的前额说:好好记住这个吻,它是贝多芬先生听完我的演奏后给我的吻,我已等了许多年,现在我认为你应得到它。
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比冯索尔先生对我的赞扬更有意义的事了。贝多芬之吻奇迹般地使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并帮助我成为的钢琴家。不久,我将把它传给最有资格获得的人。
赞美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一支蜡烛。我为它永远发挥着自己神奇的作用而惊叹不已!
1、第一段中作者举了几个事例说明赞美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一支蜡烛?
2、为什么60年后父亲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把贝多芬之吻给了,把贝多芬之吻给了,又把贝多芬之吻给了我。
4、贝多芬之吻奇迹般地使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这个困境是什么?
5、归纳本文的主要意思。
参考答案:
1、两个事例:①我在学生背上轻轻拍一下;②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2、我第一次得到表扬。
3、李斯特、李斯特、冯索尔、冯索尔。
4、我和音乐老师发生了分歧。
5、略
故事过去60多年了,已去世的百岁将军孙毅对我说的这个故事,今天翻捡出来,依旧金光闪闪。
1943年在冀中,敌人包围了一个小村。我们的一个连正好在村里。当时,部队混在老百姓中。鬼子把青壮男人拉到场院的中间,“谁家的人谁领走。”汉奸翻译尖着嗓子在叫,这是鬼子小队长的的一计,他以为剩下的一定是八路军。乡亲们一对一地领走了子弟兵。场院里只剩下一个战士,这时人群里跑出一个姑娘,她大步向战士走去。汉奸翻译拦住了他:“他是你什么人?”姑娘瞪了他一眼,大声说:“俺男人呗。”鬼子小队长听懂了这句话,奸笑着对翻译耳语了几句,翻译听后,也奸笑。“那好啊,你当着大伙的面,和他亲个嘴,我们就信你。”伪军们听后,哈哈大笑。腾腾的杀气之中,又多了一种淫邪。他们瞪圆眼睛盯着姑娘,乡亲们紧张地望着姑娘。姑娘走近战士,战士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姑娘一把将他搂了过来,然后,她当真就吻了那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在场的百姓和我们一个连的官兵都掉了眼泪。鬼子笑够了,小队长一挥手,无可奈何地放了他们俩。
将军说这真实的故事时,白胡须抖动了许久,感慨道:“那是什么年代呀,就真是自己的男人也不能当众接吻啊。况且那又是一个偏远的小村,人们的.观念是很传统的……”
“后来,他们结婚了吗,就是那个战士和他的救命恩人?”我呆了半天后,问。
“没有。后来我听了那个军分区的汇报后,心里非常震动。一年后,我带着那个战士去看望那个姑娘。我当时担心她从此嫁不得人,如果是那样,我就做主,让那个战士娶她。到了那里,村里人告诉我们,姑娘已经出嫁。我们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她的婆家,战士进门就给恩人下跪,声泪俱下地叫姐姐,夫妻俩把他扶起来,连连叫他好兄弟……”
“后来呢?”
“后来听说他们一直像亲戚一样相处,解放后还有来往。这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感人故事,那姑娘也是我一生当中见到的最美的姑娘。后来,我听陈老总讲话,说老百姓是我们的上帝。我就想起了那位姑娘。我真想再见见她,可惜,我找不到她了,年代太久了。如果活着,也是七八十岁的人喽……
沉默了一会儿,这位被称为“将军书法家”的老人缓缓起身,在书案前站定了,恭恭敬敬地写出一行大字——“人民,我们的上帝!”
1,文章标题中的“上帝之吻”中的“上帝”是指什么?为什么以“上帝之吻”为题?
答:“上帝”是指百姓或人民;因为:以此为题表明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一个姑娘,在八路军战士身处危险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吻让八路军战士走出困境,获得生存。
3,当姑娘挺身而出,用“吻”救八路军战士的时候,面临怎样的困境?
答:1、敌人的淫邪和侮辱;2、传统观念的压力。
4,根据语境,品析下列语句的内涵。
那姑娘也是我一生当中见到的最美的姑娘。
答:句中的美既指姑娘的外貌美,更重要的是指她的心灵美,行为美。她漠视各种压力和敌人的侮辱,用自己的吻挽救了八路军的生命。
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抗日的故事,请简要叙述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答:略。(如: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王二小等。)
参考答案
1、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最好的内容。
只有勇于挖掘自身潜力,自信自强的人,此能找到他。
2、试着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否决:否定 轻而易举:非常容易的完成某件事
3、地下、海洋深处、雪山极顶 每个人自己身上 成功和快乐 人们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成功和快乐,就藏在自己的身上和心里。
4、5、成功要靠自己,快乐也是自己的一种情绪,一种内心体验,不要怨天尤人,关键是自己,这才是决定因素。
6、对那些骄傲自满的人或对那些自卑,总是羡慕别人的人,你想说些什么?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扬自身的优点,正视自己的长处,珍惜自己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快乐地生活。
关于最痛之吻阅读答案
关于最痛之吻阅读答案
⑴有一次讲作文,我讲了一个话题作文——“吻”。
⑵我先讲了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最美的一吻》,然后又说了许多与吻有关的典故,最后,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吻都是甜蜜的,有些吻会很痛,甚至痛彻心扉,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那么痛的吻,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会因痛生志,因痛生力,从这方面讲,这也是生活对一个人的眷顾。
⑶忽然,一个男生站起身来,大声说:“老师,你居然也是这样讲!我有些相信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右颊上,有一块儿红色的疤,隆起,牵扯着嘴角有些歪。他的眼神很是炽热,神情因激动而有些狰狞,我努力不流露出一丝的惊讶,只是问:“还曾有人对你说过吗?”他点头:“嗯,杂货店的爷爷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⑷这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着难忘的故事吧。我于是又问:“那个爷爷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呢?”他眼神黯了一下,只是一瞬间,他便大声说:“因为我脸上的疤!”我注视着他,学生们也都屏息静气,看着他,等着他往下讲。
⑸这个大男孩出生时便没有了父亲,但他成长得也算顺风顺水,虽然母亲对他冷冷淡淡,虽然常被别的孩子嘲笑,可是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伤害。直到上小学六年级那年,最痛的时候才真正到来。
⑹事情发生在暑假,有一次他约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出去玩儿,不想却被母亲遇见了。母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瞪他。那天回家后,母亲着实地训了他一顿,他感到很委屈,但同时他也想到做母亲的不容易——做父母的,谁不想着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呢?想到这些,他便把母亲的训斥放到了一边,早早地上床睡觉。
⑺夜里,他忽然被一阵剧烈地疼痛惊醒,睁开眼,房间里亮着灯,先看到的是母亲血淋淋的嘴,用手抚摸痛处,才发觉右脸已经血肉模糊。他一下子呆住了,而母亲,仿佛精神不正常了,看着他的脸,说:“这回我看你还怎么去找女生玩儿!”他捂着脸,强忍着钻心的痛,想笑,却没有笑出来,艰难地说:“妈妈,你亲得我太用力了!”
⑻他依然对母亲恨不起来。随着伤痛的渐渐平复,他的心也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虽然他变得很丑,可他并不觉得难堪。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没有悔意,他亦没有恨意,日子依然这样流淌。他以为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如此也好,所以心里全是希望和chōng jng( )。
⑼初一时,换了一茬新同学,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脸而自卑,甚至相当活跃,还当上了班干部。一个冬天的晚上,他放学回到家。母亲一反常态,用手轻抚他冻得痛红的脸,然后轻拥住他,用脸去温暖他那块红红的疤痕。那一刻,他仿佛梦中,从记事起,母亲从未这样亲昵地对过他,霎时,他完全陶醉在母亲爱的幸福中。但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巨痛再一次从旧处传来,他的心从高空跌落,还没有从幸福的云端清醒,痛苦的深渊便已在望。
⑽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轻声问:“是不是从这次就开始恨你的.母亲了?”
⑾他慢慢摇头,说:“没有,就算想恨也无从恨起了,因为不久之后,我母亲就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我只是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欠世界什么,为什么世界会如此对我!”
⑿他也无心上学,后来和一位杂货店的爷爷很是投缘,禁不住诉说了自己的种种,爷爷听完,说:“第一次时你的心态多好,妈妈的那一吻太用力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吻啊,虽然那么疼,可是你心里还是爱她怜她,妈妈不在了,世界还在,你也该爱这个世界,怜这个世界!”
⒀他看着我的眼睛,说:“老师,我会记住妈妈的两个吻,好好上学。”
⒁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会是我这一生讲得最好的一堂作文课。
19.根据拼音写汉字:chōng jng (2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因痛生志,因痛生力”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1.根据文意,完成下列表格:(6分)
情节
母亲对儿子的行为
儿子对母亲的情感
第一次吻前
(1)
没有生气
(把母亲的训斥放到一边)
第一次吻时
用力吻他
(2)
第二次吻时
(3)
也无从恨起
(1) (2) (3)
22.阅读第10——13段,回答问题。(6分)
(1)第10段中“教室里一片寂静”运用了环境描写,作用是 (3分)
(2)杂货店老爷爷为什么把妈妈“咬”孩子的行为说成是太用力的“吻”?说说你的理解。(3分)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题目“最痛之吻”中的“痛”不仅指肉体之痛,更指心灵之痛。
B.第④段中“学生屏息静气”表明同学们对男孩的遭遇深感震撼。
C.杂货店老爷爷对男孩说的话,是鼓励孩子敢于面对伤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给予他的一切。
D.从文中情节可以推测,故事中的母亲是一个受过精神创伤的人,她无法控制自己,才导致两次把孩子咬伤。
19.憧憬(2分,1分一字)
20.引出下文男孩的故事,或统领全文(2分,若只写引出下文给1分);点明文章主旨(2分,写承上启下不给分)
21.(8分,2分一空)
(1)训了他一顿 (2)依然恨不起来 (3)先是亲昵后又用力吻(咬)他。
22.(1)渲染了凝重的(或沉重、悲伤)气氛(2分);表现了大家对男孩的遭遇感到震惊(1分或同情、悲伤)。
(2)要让孩子记住母亲对他的爱,忘记母亲对他的伤害;要让孩子有大爱,学会宽容,爱母亲也要爱世上所有的人。(答对一点2分,两点都答对3分)
23.B(4分)
最痛之吻阅读答案
⑵我先讲了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最美的一吻》,然后又说了许多与吻有关的典故,最后,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吻都是甜蜜的,有些吻会很痛,甚至痛彻心扉,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那么痛的吻,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会因痛生志,因痛生力,从这方面讲,这也是生活对一个人的眷顾。
⑶忽然,一个男生站起身来,大声说:老师,你居然也是这样讲!我有些相信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右颊上,有一块儿红色的疤,隆起,牵扯着嘴角有些歪。他的眼神很是炽热,神情因激动而有些狰狩,我努力不流露出一丝的惊讶,只是问:还曾有人对你说过吗?他点头:嗯,杂货店的爷爷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⑷这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着难忘的故事吧。我于是又问:那个爷爷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呢?他眼神黯了一下,只是一瞬间,他便大声说:因为我脸上的疤!我注视着他,学生们也都屏息静气,看着他,等着他往下讲。
⑸这个大男孩出生时便没有了父亲,但他成长得也算顺风顺水,虽然母亲对他冷冷淡淡,虽然常被别的孩子嘲笑,可是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伤害。直到上小学六年级那年,最痛的时候才真正到来。
⑹事情发生在暑假,有一次他约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出去玩儿,不想却被母亲遇见了。母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灯他。那天回家后,母亲着实地训了他一顿,他感到很委屁,但同时他也想到做母亲的不容易一一做父母的,谁不想着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呢?想到这些,他便把母亲的训斥放到了一边,早早地上床睡觉。
⑺夜里,他忽然被一阵剧烈地疼愈惊醒,睁开眼,房间里亮着灯,先看到的是母亲血淋淋的嘴,用手抚摸痛处,才发觉右脸已经血肉模糊。他一下子呆住了,而母亲,仿佛精神不正常了,看着他的脸,说:这回我看你还怎么去找女生玩儿!他捂着脸,强忍着钻心的`痛,想笑,却没有笑出来,艰难地说:妈妈,你亲得我太用力了!
⑻他依然对母亲恨不起来。随着伤痛的渐渐平复,他的心也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虽然他变得很丑,可他并不觉得难堪。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没有悔意,他亦没有恨意,日子依然这样流淌。他以为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如此也好,所以心里全是希望和chōngjǐng。
⑼初一时,换了一茬新同学,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脸而自卑,甚至相当活跃,还当上了班干部。一个冬天的晚上,他放学回到家。母亲一反常态,用手轻抚他冻得痛红的脸,然后轻拥住他,用脸去温暖他那块红红的疤痕。那一刻,他仿佛梦中,从记事起,母亲从未这样亲昵地对过他,霎时,他完全陶醉在母亲爱的幸福中。但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巨痛再一次从旧处传来,他的心从高空跌落,还没有从幸福的云端清醒,痛苦的深渊便已在望。
⑽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轻声问:是不是从这次就开始恨你的母亲了?
⑾他慢慢摇头,说:没有,就算想恨也无从恨起了,因为不久之后,我母亲就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我只是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欠世界什么,为什么世界会如此对我!
⑿他也无心上学,后来和一位杂货店的爷爷很是投缘,禁不住诉说了自己的种种,爷爷听完,说:第一次时你的心态多好,妈妈的那一吻太用力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吻啊,虽然那么疼,可是你心里还是爱她怜她,妈妈不在了,世界还在,你也该爱这个世界,怜这个世界!
⒀他看着我的眼睛,说:老师,我会记住妈妈的两个吻,好好上学。
⒁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会是我这一生讲得最好的一堂作文课。
19、根据拼音写汉字:chōngjǐng(2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因痛生志,因痛生力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21、根据文意,完成下列表格:(6分)
略
22、阅读第1013段,回答问题。(6分)
(1)第10段中教室里一片寂静运用了环境描写,作用是(3分)
(2)杂货店老爷爷为什么把妈妈咬孩子的行为说成是太用力的吻?说说你的理解。(3分)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文章题目最痛之吻中的痛不仅指肉体之痛,更指心灵之痛。
B.第④段中学生屏息静气表明同学们对男孩的遭遇深感震撼。
C.杂货店老爷爷对男孩说的话,是鼓励孩子敢于面对伤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给予他的一切。
D.从文中情节可以推测,故事中的母亲是一个受过精神创伤的人,她无法控制自己9才导致两次把孩子咬伤。
参考答案:
19.憧憬(2分,1分一字)
20.引出下文男孩的故事,或统领全文(2分,若只写引出下文给1分);点明文章主旨(2分,写承上启下不给分)
21.(6分,2分一空)
(1)训了他一顿
(2)依然恨不起来
(3)先是亲昵后又用力吻(咬)他
22.(1)渲染了凝重(或沉重、悲伤)的气氛;(2分)表现了大家对男孩的遭遇感到震惊
(或同情、悲伤)。(1分)
(2)要让孩子记住母亲对他的爱,忘记母亲对他的伤害;要让孩子有大爱,学会宽容,爱母亲也要爱世上所有的人。(答对一点2分,两点都答对3分)
23.B(4分)
《最痛之吻》阅读答案
⑴有一次讲作文,我讲了一个话题作文——“吻”。
⑵我先讲了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最美的一吻》,然后又说了许多与吻有关的典故,最后, 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吻都是甜蜜的,有些吻会很痛,甚至痛彻心扉,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那么痛的吻,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会因痛生志,因痛生力, 从这方面讲,这也是生活对一个人的眷顾。
⑶ 忽然,一个男生站起身来,大声说:“老师,你居然也是这样讲!我有些相信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右颊上,有一块儿红色的疤,隆起,牵扯着嘴角有些歪。他的眼神很是炽热,神情因激动而有些狰狩,我努力不流露出一丝的惊讶,只是问:“还曾有人对你说过吗?”他点头:“嗯,杂货店的爷爷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⑷这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着难忘的故事吧。我于是又问:“那个爷爷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呢?”他眼神黯了一下,只是一瞬间,他便大声说:“因为我脸上的疤!”我注视着他,学生们也都屏息静气,看着他,等着他往下讲。
⑸这个大男孩出生时便没有了父亲,但他成长得也算顺风顺水,虽然母亲对他冷冷淡淡,虽然常被别的孩子嘲笑,可是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伤害。直到上小学六年级那年,最痛的时候才真正到来。
⑹ 事情发生在暑假,有一次他约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出去玩儿,不想却被母亲遇见了。母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燈他。那天回家后,母亲着实地训了他一顿,他感到很委屁,但同时他也想到做母亲的不容易一一做父母的,谁不想着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呢?想到这些,他便把母亲的训斥放到了一边,早早地上床睡觉。
⑺ 夜里,他忽然被一阵剧烈地疼瘉惊醒,睁开眼,房间里亮着灯,先看到的是母亲血淋淋的嘴,用手抚摸痛处,才发觉右脸已经血肉模糊。他一下子呆住了,而母亲,仿佛精神不正常了,看着他的脸,说:“这回我看你还怎么去找女生玩儿!”他捂着脸,强忍着钻心的痛,想笑,却没有笑出来,艰难地说:“妈妈,你亲得我太用力了!”
⑻他依然对母亲恨不起来。随着伤痛的渐渐平复,他的心也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虽然他变得很丑,可他并不觉得难堪。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没有悔意,他亦没有恨意,日子依然这样流淌。他以为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如此也好,所以心里全是希望和chōng jǐng ( )。
⑼ 初一时,换了一茬新同学,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脸而自卑,甚至相当活跃,还当上了班干部。一个冬天的晚上,他放学回到家。母亲一反常态,用手轻抚他冻得痛红的脸,然后轻拥住他,用脸去温暖他那块红红的疤痕。那一刻,他仿佛梦中,从记事起,母亲从未这样亲昵地对过他,霎时,他完全陶醉在母亲爱的幸福中。但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巨痛再一次从旧处传来,他的心从高空跌落,还没有从幸福的云端清醒,痛苦的深渊便已在望。
⑽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轻声问:“是不是从这次就开始恨你的母亲了?”
⑾他慢慢摇头,说:“没有,就算想恨也无从恨起了,因为不久之后,我母亲就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我只是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欠世界什么,为什么世界会如此对我!”
⑿他也无心上学,后来和一位杂货店的爷爷很是投缘,禁不住诉说了自己的种种,爷爷听完,说:“第一次时你的心态多好,妈妈的那一吻太用力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吻啊,虽然那么疼,可是你心里还是爱她怜她,妈妈不在了,世界还在,你也该爱这个世界,怜这个世界!”
⒀他看着我的眼睛,说:“老师,我会记住妈妈的两个吻,好好上学。”
⒁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会是我这一生讲得最好的一堂作文课。
19、根据拼音写汉字:chōng jǐng (2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因痛生志,因痛生力”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1、根据文意,完成下列表格:(6分)
情节
母亲对儿子的行为
儿子对母亲的情感
第一次吻前
(1)
没有生气
(把母亲的训斥放到一边)
第一次吻时
用力吻他
(2)
第二次吻时
(3)
也无从恨起
22、阅读第10——13段,回答问题。(6分)
(1)第10段中“教室里一片寂静”运用了环境描写,作用是 (3分)
(2)杂货店老爷爷为什么把妈妈“咬”孩子的行为说成是太用力的“吻”?说说你的理解。(3分)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题目“最痛之吻”中的“痛”不仅指肉体之痛,更指心灵之痛。
B.第④段中“学生屏息静气”表明同学们对男孩的遭遇深感震撼。
C.杂货店老爷爷对男孩说的话,是鼓励孩子敢于面对伤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给予他的一切。
D.从文中情节可以推测,故事中的母亲是一个受过精神创伤的人,她无法控制自己9 才导致两次把孩子咬伤。
参考答案:
19. 憧憬(2分,1分一字)
20. 引出下文男孩的故事,或统领全文(2分,若只写引出下文给1分);点明文章主旨(2 分,写承上启下不给分)
21. (6分,2分一空)
(1) 训了他一顿
(2) 依然恨不起来
(3) 先是亲昵后又用力吻(咬)他
22. (1)渲染了凝重(或沉重、悲伤)的气氛;(2分)表现了大家对男孩的遭遇感到震惊
(或同情、悲伤)。(1分)
(2)要让孩子记住母亲对他的爱,忘记母亲对他的伤害;要让孩子有大爱,学会宽容,爱母亲也要爱世上所有的人。(答对一点2分,两点都答对3分)
23. B (4 分)
更多热门阅读答案文章推荐参考:
1、《这就是生活》阅读答案
2、《郑板桥》阅读答案
3、《长在心上的眼睛》阅读答案
4、《创造与模仿》阅读答案
5、张晓风《画晴》阅读答案
6、《喜舍 张丽钧》阅读答案
7、《欣赏是一种善良》阅读答案
8、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9、《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10、《巫峡赏雾》阅读答案
《最痛之吻》阅读答案
⑵我先讲了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最美的一吻》,然后又说了许多与吻有关的典故,最后,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吻都是甜蜜的,有些吻会很痛,甚至痛彻心扉,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那么痛的吻,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会因痛生志,因痛生力,从这方面讲,这也是生活对一个人的眷顾。
⑶忽然,一个男生站起身来,大声说:老师,你居然也是这样讲!我有些相信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右颊上,有一块儿红色的疤,隆起,牵扯着嘴角有些歪。他的眼神很是炽热,神情因激动而有些狰狩,我努力不流露出一丝的惊讶,只是问:还曾有人对你说过吗?他点头:嗯,杂货店的爷爷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⑷这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着难忘的'故事吧。我于是又问:那个爷爷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呢?他眼神黯了一下,只是一瞬间,他便大声说:因为我脸上的疤!我注视着他,学生们也都屏息静气,看着他,等着他往下讲。
⑸这个大男孩出生时便没有了父亲,但他成长得也算顺风顺水,虽然母亲对他冷冷淡淡,虽然常被别的孩子嘲笑,可是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伤害。直到上小学六年级那年,最痛的时候才真正到来。
⑹事情发生在暑假,有一次他约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出去玩儿,不想却被母亲遇见了。母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燈他。那天回家后,母亲着实地训了他一顿,他感到很委屁,但同时他也想到做母亲的不容易一一做父母的,谁不想着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呢?想到这些,他便把母亲的训斥放到了一边,早早地上床睡觉。
⑺夜里,他忽然被一阵剧烈地疼瘉惊醒,睁开眼,房间里亮着灯,先看到的是母亲血淋淋的嘴,用手抚摸痛处,才发觉右脸已经血肉模糊。他一下子呆住了,而母亲,仿佛精神不正常了,看着他的脸,说:这回我看你还怎么去找女生玩儿!他捂着脸,强忍着钻心的痛,想笑,却没有笑出来,艰难地说:妈妈,你亲得我太用力了!
⑻他依然对母亲恨不起来。随着伤痛的渐渐平复,他的心也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虽然他变得很丑,可他并不觉得难堪。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没有悔意,他亦没有恨意,日子依然这样流淌。他以为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如此也好,所以心里全是希望和chōngjǐng。
⑼初一时,换了一茬新同学,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脸而自卑,甚至相当活跃,还当上了班干部。一个冬天的晚上,他放学回到家。母亲一反常态,用手轻抚他冻得痛红的脸,然后轻拥住他,用脸去温暖他那块红红的疤痕。那一刻,他仿佛梦中,从记事起,母亲从未这样亲昵地对过他,霎时,他完全陶醉在母亲爱的幸福中。但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巨痛再一次从旧处传来,他的心从高空跌落,还没有从幸福的云端清醒,痛苦的深渊便已在望。
⑽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轻声问:是不是从这次就开始恨你的母亲了?
⑾他慢慢摇头,说:没有,就算想恨也无从恨起了,因为不久之后,我母亲就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我只是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欠世界什么,为什么世界会如此对我!
⑿他也无心上学,后来和一位杂货店的爷爷很是投缘,禁不住诉说了自己的种种,爷爷听完,说:第一次时你的心态多好,妈妈的那一吻太用力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吻啊,虽然那么疼,可是你心里还是爱她怜她,妈妈不在了,世界还在,你也该爱这个世界,怜这个世界!
⒀他看着我的眼睛,说:老师,我会记住妈妈的两个吻,好好上学。
⒁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会是我这一生讲得最好的一堂作文课。
19、根据拼音写汉字:chōngjǐng(2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因痛生志,因痛生力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21、根据文意,完成下列表格:(6分)
情节
母亲对儿子的行为
儿子对母亲的情感
第一次吻前
(1)
没有生气
(把母亲的训斥放到一边)
第一次吻时
用力吻他
(2)
第二次吻时
(3)
也无从恨起
22、阅读第1013段,回答问题。(6分)
(1)第10段中教室里一片寂静运用了环境描写,作用是(3分)
(2)杂货店老爷爷为什么把妈妈咬孩子的行为说成是太用力的吻?说说你的理解。(3分)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文章题目最痛之吻中的痛不仅指肉体之痛,更指心灵之痛。
B.第④段中学生屏息静气表明同学们对男孩的遭遇深感震撼。
C.杂货店老爷爷对男孩说的话,是鼓励孩子敢于面对伤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给予他的一切。
D.从文中情节可以推测,故事中的母亲是一个受过精神创伤的人,她无法控制自己9才导致两次把孩子咬伤。
参考答案:
19.憧憬(2分,1分一字)
20.引出下文男孩的故事,或统领全文(2分,若只写引出下文给1分);点明文章主旨(2分,写承上启下不给分)
21.(6分,2分一空)
(1)训了他一顿
(2)依然恨不起来
(3)先是亲昵后又用力吻(咬)他
22.(1)渲染了凝重(或沉重、悲伤)的气氛;(2分)表现了大家对男孩的遭遇感到震惊
(或同情、悲伤)。(1分)
(2)要让孩子记住母亲对他的爱,忘记母亲对他的伤害;要让孩子有大爱,学会宽容,爱母亲也要爱世上所有的人。(答对一点2分,两点都答对3分)
23.B(4分)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
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小题1:请概括选文写了几件事。(3分)
小题2:下列句子运用恰当的修辞而生动形象,请从该角度进行赏析。(4分)
① 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②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小题3:请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小题4:读了本文,你认为贝多芬哪一点最打动你,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受。(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客人访问贝多芬 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
小题2:①贝多芬用“老狮子”比喻自己,把“客人拜访自己”比喻“抓老狮子的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般人都以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的特点。既表现了贝多芬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也间接地表现了他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情。
②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倒落了的火山”,“熔岩”比作“创作激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贝多芬在遭到失聪的打击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小题3:①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音乐永远陪伴他。“永恒”就是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②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他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这句话揭示了贝多芬视音乐为生命的感情。
小题4:可以围绕贝多芬“顽强不屈,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展开(2分),结合自身(2分)。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文章前半部分写了客人的来访,后面写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及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的事.
小题2:试题分析:“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句中的修辞很明显,“兽穴”指贝多芬的家, “老狮子”比喻贝多芬自己,把“客人拜访自己”比作“抓老狮子的毛”,既表现了贝多芬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也表现了他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幽默. “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句中的比喻也很明显,结合语境可知,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倒落了的火山”,“熔岩”比作“创作激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贝多芬在耳聋后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表现了他的坚强.
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可知“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一句中的“永恒”是指音乐,即他心里的音乐.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音乐是贝多芬忠实的朋友,永远陪伴他,抚慰他孤独的心灵,传达他的心声.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这是选文结尾处贝多芬的话, 根据句中的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句中的”一句可知“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乐,却不能完美传达贝多芬“心里的音乐”,因为他“心里的音乐”是他的心声,是他对生命的理解和表达。这句话表明贝多芬把音乐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视音乐如生命,表达了他对音乐的无比挚爱.。
小题4:试题分析:人物的语言与事迹是感悟的出发点.因此,我们首先应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顽强不屈,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人物视音乐如生命的投入与挚爱等.同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受”的要求,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如遇到困难应如何面对等来谈.
《音乐巨人贝多芬》选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①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②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③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④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⑤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⑥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⑦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⑧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1、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从这句话中,你可以了解当时人们是怎样看待贝多芬的?
2、⑤第段中,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怎样理解⑥段中画线的贝多芬说的那句话?
4、第⑧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所提到的“永恒”你认为指什么?
参考答案:
1、比喻 脾气暴躁 难以接近
2、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树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
3、这是贝多芬在向客人描述自己:虽然遭受耳聋的打击,但他的创作欲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音乐事业。
4、议论 音乐
《淡之美》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⑧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⑨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⑩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自如而不(),审慎而不(),恬淡而不(),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2.第⑩段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
A.急趋窘迫狷躁凡庸B.急趋狷躁窘迫凡庸
C.窘迫狷躁凡庸急趋D.窘迫凡庸急趋狷躁
23.请分析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分)
24.第⑧段中作者说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除本文提到的事例外,请为他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这句话更具有说服力。(3分)
25.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两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3分)
26.作者说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也有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人生之精彩所在,你认为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4分)
参考答案: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3分)
22.(A)(3分)
23.(4分)答:运用对比论证,将土耳其咖啡浓的效果和西湖龙井淡的感受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为后文表达自己对淡的生活做了铺垫。
24.答:比如范进因为中举之后强劲持续的喜悦,疯掉了;比如打篮球时很兴奋,但持续的打很久会全身脱力,身体不适。(能体现强劲持久的兴奋和负面效应的事例即可,不一定要是自身的或典型的)
25、(3分)例1: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例2: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第一句话在强调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的同时,也肯定了浓到好处,不易。
而第二句话则将两种方式并举后,用一句我呢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鲜明而不片面。
26.(3分)观点明确,结合实际且能证明观点即可。
《垓下之围》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本题有3小题,共8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为五岁,所当无故,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1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被宠幸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可怜,同情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德:品德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美人和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乃自刎而死劳苦而功高如此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8、翻译下列句子。
(1)、(2分)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
答:
(2)、(2分)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答:
参考答案:
16、D(德:名词作动词,恩施好处)
17、B(A、代词B、表修饰/表递进C、于是就D句末表反诘的语气词)
18、(1)江东虽小,土地方圆上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以称王。(“地方”一词1分,句意连贯1分,共2分)
(2)(他)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顾”释义准确1分,反问句翻译准确1分)
《浙江之潮》阅读训练及答案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
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 溢:满,充满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玉城雪岭迹天而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 以此夸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 骑是马的意思,名词,读jì。 乘是骑、坐的意思。
2.D
解析:A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B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第一个为被;第二个为介词,替,给。
D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3.C
解析:C答案错在直接表现了,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是从间接或是侧面描写出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