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文档
- 2024-05-25
- 11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本文共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在倡导素养教育、“人”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中经常要用文字与别人交流,为了学习、工作的需要,为了人的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大家分享了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欢迎借鉴!
一、指导思想
1、加大教材的改革力度,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2、编辑思想要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3、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尊重多样文化,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6、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和弹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学生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拼
读音节,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并掌握了大部分汉字,对朗读的积极性比较高,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勤于动脑,踊跃发言,善于提问,能初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相当一部分学生识字的返生率较高。
学生但习作能力较差,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畏难心理。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懂得学习。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另外,在写作练笔方面要加强练习。
(七)、读文章,想象画面,感受情景,读出句子的语气。
1、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二)。
2、观察周围的事物,叙述自己的见闻。
(八)、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第一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第二单元教育学生怎样为人处世;第三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四单元是描写事物;第五单元讲述神奇、动人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第六单元赞扬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
的心灵美;第七单元学习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各单元重点突出,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四、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20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60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
2、读文章,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感受情感 。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本学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投入情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继续进行每周一诗的背诵外,每个月还要读一本优秀的课外书(老师推荐给学生几本课外书,以供学生选择。)
4、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参观小明的房间。(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
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页练一练第4题)。
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教材分析
主题设置灵活多样,编排形式又有创新。在努力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谐统一的前提下,设置专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文系统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学语文、学做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交流学习心得,这既是一个单元读写重点的梳理,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需要,学生策划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20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看,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同时,有几个学生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需给予特别的关注。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本学期除做好家长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扎实抓好阅读质量,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四、采取的对策:
1.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写字150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2.阅读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是阅读的两项基本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花费劲,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自读自悟。
(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
(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
(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
3.口语交际教学
(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
(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简短发言,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习作教学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小虾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学会本课9个生字。
[学习重点]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课前准备]
录像带生字卡片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播放《渴望》片断。
3、学生谈观后感想。
4、师:文中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呢?(出示课题:山沟里的孩子)
二、检查预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不容易读好的语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正字音。(生字词、不容易读好的地方)
3、指名读文。(个人读,小组读)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订正生字的读音,激发起学生思维积极参与。)
三、自主感悟,小组讨论
1、师:那么,山沟里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2、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
(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只要再课文多读几遍,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解决了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样在全班的交流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是相对深刻的,对课文的认识也是相对全面的。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层次,有了深度。)
四、识记生字
1、师: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互相提醒)
3、师示范:罩、匙、貌、勤的写法。
4、生在本子上书写。(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把识字过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全班只解决难记的几个字,提醒学生生字的学习不忘方法,允许学生识字的方法五花八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
五、课后延伸。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的美好心灵。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4.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5.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心灵,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教学难点:
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培养学生运用以掌握的本领学细心的生字和词语。
3.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4.作战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5.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熟练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问:通过课前的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地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看看我为什么希望有一支神笔?看看我都要画什么,给谁画?
二、初读课文
(一)自学生字
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
找学生读生字,重点读准“蜷”“脊”字音
2.说说你们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忆的?
3.检测。
斯高()比()委()
撕()稿()批()矮()
4.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查字典)(互相帮助,或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5.记忆生字
6.听写字词,然后自己自查自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者看课后认读字。
2.两个人一起互相查读书,读正确。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再自己练习把书读正确流利
5.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什么内容?
三、小结
四、快乐阅读
《神笔马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的美好心灵。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3.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5.使学生初步了解段落结构,把握文本的结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心灵,丰富的想像、纯真的童心。
教学难点:
以“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节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请大家齐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我”希望有了神笔给谁画?各画什么?愿望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生:给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能坐在屋子,望着……
生:给飞飞画一架真正的的飞机,他再也不会因为要做纸飞机,……泪滴
生:给小鸟画家。鸟妈妈再也不用……
生:给小树画小太阳、雨。使小树……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爱心
1.默读课文,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组交流
3.汇报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能坐在屋子看风景,有了好腿,他就可以自由出入,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飞飞画一架真正的的飞机,他再也不会因为要做纸飞机,挨爸爸的批评。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小鸟画家。鸟妈妈再也不用奔波劳累了,可以有时间休息了。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小鸟画家。鸟妈妈再也不用奔波劳累了,可以有时间休息了。
生:我从中体会到“我”非常有爱心。因为“我”希望给小树画小太阳、雨。使小树健康成长。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填一填。
思考
《我希望有一支神笔》中的“我”想给( )画( )、给( )画( )、给( )画( )、给( )画( )、( )。
5.感悟段落结构
这首儿歌是以(我希望有一支神笔的美好愿望)为线索,通过(想象)来展开描写的,表现了小作者(纯真的爱心)。每个小节都是先写(要给谁画什么),再写(后的美好愿望)。
6.指名读评读
7.齐读
四、再读课文,体会结构特点
1.再读课文,想一想本课书中四节诗在写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谁来说一说
先写“我希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再写用神笔要给谁画,要画什么,再最后在写美好的愿望。
3.再齐读1段诗2段诗3段诗4段诗,今一步体会结构特点
五、仿照课文结构特点写诗或一段话
1.你准备给谁画?画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个?
生回答:给爸爸、妈妈画
生回答:给老师画
生回答:给残疾人画
……
2.写诗或一段话
3.朗诵
4.老师评议表彰
5.修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心。
3、选择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4、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心。
教学难点:
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
教学方法:
想像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马良吗,记得他手里的神笔吗?(观看动画片)
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想法和大家谈谈吗?
我想会有很多人想:要是我有这么一支神笔该多好啊!如果拥了神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画的东西,是吧?(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画什么)
今天我们来一起读一首诗歌《我希望有一支神笔》。
二、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认读
山脊(配图理解) 撕破 诗稿
哭泣 蜷缩(做动作理解) 奔波忙碌
3、请你准备一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分节指名读,思考:“我”有了神笔要给谁画,画什么,我的愿望是什么?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4、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西西是个怎样不幸的孩子?(双腿瘫痪,不能到处去)
有了好腿,西西会干些什么?
(课件)师述:是呀,如果西西有了好腿,他就可以像小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去看蓝天白云,去看高山大河,去看树林田野,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该多好啊!请你自己读第一小节。
师:现在,我真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生接读这小节
再指名读。
如果我的心愿能成真就好了啊。
(2)听,邻居飞飞好像又哭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他折纸飞机仅仅是为了好玩吗?(他有自己的理想,想有朝一日飞上天空)对呀,所以,他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读第二小节。
(3)自己读第三小节,看看我想为鸟儿们做些什么?
指读这一小节。
(课件)看,鸟妈妈和小鸟飞来了,它们想对我说什么呢?
(4)当你看着小树在冬天的寒风里打着哆嗦,在干旱的土地上渐渐枯萎,你想为它做什么?
(课件激发想像)朗读本小节。
5、自己完整读读课文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吗?(课件)
再读课文,用你的慧眼去发现这4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先写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再写用神笔要给谁画什么,最后写美好的愿望)
引领学生进行接力朗读。
6、你从这首诗歌中体会出了什么?(作者的爱心)
现在你就是诗歌中的“我”,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可以动笔画一画,试着背一背这小节。
谁来展示一下?
7、有位同学很想学习作者的爱心,也试着写了一小节诗,可是没写完,你能帮他把这小节诗补充完整吗?
我希望有一支
马良的神笔,
要给辛勤工作的老师,
画一台智能计算机。
帮他( ),
快速( ),( ),( )。
三、读了这首诗歌,同学们一定都有很多话想说,那我们不妨把它写下来。
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也可以跟同学合作写一小节诗。
在音乐声中展示交流(这就是我们的诗稿啊)
四、总结
正像一首歌中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我们真的有了马良的神笔,那我们身边将到处是欢笑;虽然我们不能真的拥有神笔,但同样可以用我们的一份关爱之心,去使身边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18.我希望有一支神笔
西西——好腿
飞飞——飞机
小鸟——家
小树——太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 水井 金银 竟然 舔水 哀哀地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 满 银金 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 满 银金
孝 善 慈
爱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本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抒发了一条小河常年累月,无论昼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涸却不停地、快乐地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怀。值得注意的是奔跑是小河最重要的品质与特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点拨。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同学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同学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同学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分析:
这篇诗歌篇幅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较容易。但生字较多,因此,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奔跑使小河能歌唱、能奉献、能为人们带来播种的希望和丰收的快乐。可以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指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感受小河那种忘我的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浑河对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它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在唱自己的歌,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同学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 干涩 乳汁 哺育 崇高 浇灌 寂寞 嘴唇 播种 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写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如“哺 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是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它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指名同学读,读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好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吗?你有过寂寞的时候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欢乐的了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的要命的小动物们见到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划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度: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它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它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它不知疲惫,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全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勇敢、执着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河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教材介绍: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对字词的处理已不作为重点,只是对于本课中个别难读难写的字老师给予提醒和帮助。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亲手饲养过小虾,但小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孩子在市场上见过小虾,很多孩子也吃过虾。一些学生自己在课前去观察了小虾,对小虾有了很直观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能仔细观察到小虾活动的动作形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虾的样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教学准备: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生:小虾
2、看小虾图片,齐读课题
3、生:我观察到的小虾很……
生:……
4、进入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由读课文
2、自我评价
3、先小声练读,然后小老师教读。
4、练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5、同桌两人共读一本书,互相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发言,理清文章脉络
四、精读
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小虾样子的句子
2、汇报
3、抓住词语谈感受
4、感知画面,美美地读句子。
学习第3自然段
1、认真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小虾吃东西动作的词语,勾一勾,读一读。
2、全班汇报:读勾画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多种形式读
4、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5、汇报
6、体会有顺序地把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得很具体、生动,说明小虾吃食很小心
7、练习有顺序的表达
8、表演
9、有感情的齐读,可以带动作表演读
10、齐读“吃饱了的小虾……”
五、总结全文
有感情读课题
1、孩子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小动物?(多媒体:小虾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虾的课文:(板书课题:小虾)
3、课前,孩子们去观察了小虾,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小虾是什么样的呢?
4、过渡:从你们的发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喜爱小虾。小作者也非常喜爱小虾。他是怎么描写小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吧!
板书设计:
小虾
样子
有趣
脾气不好
先—然后—接着—又—直到—才
碰—后退—再碰—后退—捧着吃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教学后记:
《捞铁牛》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怀丙十分佩服,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因为他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当时机械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能运用智慧,把沉到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是多么了不起呀!
可学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怀丙这样把沙铲进黄河,实在是很大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因而不值得大力提倡。他能有自己的见解,这说明他是用心读书,不唯书,不唯上,而且想法在现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我首先尊重他的独特感受,没有让他完全跟着书本走。然后,我鼓励他:“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如果船上的泥沙不铲到河里,那该怎么办呢?”他陷入沉思中,全班一片寂静,都在冥思苦想,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锻炼。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四条船并排,把泥沙铲进另两条船里,这样一来,既不会污染环境,又能把铁牛捞上来,还能节省泥沙。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一瞬即逝,要给予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4、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引号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习作。
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填一填。
1、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习的要求。
2、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4、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习。并指导学生平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1、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4、设计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5、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1、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2、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3、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1、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
教学后记:
从听写来看,同学们对本单元的字掌握的较好。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六、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七、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写写读后感
板书:
南极天气变化无常
用冰取火一筹莫展陷入绝境意志顽强
探险队员做成冰透镜用冰取火聪明
欢呼、跳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虾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
2、理解“迅速、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指导书写“迅速”。
3、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
4、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能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特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
2、难点: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能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小虾》,了解小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交流思维导图,复习重点字词语
(1)课前让同学们用简易的思维导图梳理了这篇课文的重点字词,同桌交流一下。
(2)谁愿意给大家分享?指名展示。
3、回顾主要内容
字词已经没有问题了,回忆文中的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
(1)自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中心句,用双横线画出。更厉害的孩子能将这句话读成一个词?试一试。(板书:有趣)
(2)“有趣”这个词在作者笔下摇身一变,变成了长长的一段话,而且具体生动,我们读着读着眼前还能出现两幅有趣的画面!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并用文中的两个关键词概括这两个有趣的画面。(板书:小心自在)
(3)谁来读第一幅画面——学生评价。(课件出示)
指名读第二幅画面——学生评价。(课件出示)
(4)就像这样,和同桌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小虾的有趣写具体、写生动的?
随机指导:
①动作描写:标出描写小虾动作很小心的词语。(板书:动作)
②小虾吃食时动作不但小心,而且非常的灵活,从文中的那个词看出来的?能给迅速换一个词吗?课件出示:观察“迅速”,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属左下包,因此,被包部分要偏右上书写,走之旁:点高要靠后折小撇要短一波三折捺好看)。
③默读这一句,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指导用小黑点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文章的条理就更清楚,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明白。(板书:有序)
④三个“有的”,排比句式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小虾的自在。(板书:修辞)
(5)齐读这一段,感受小虾的有趣。
2、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自然段的?
3、师出示课件,总结学法。
读文找句——读出画面——体会写法
4、按照这三步,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
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展示时,有一成员负责补充板书。
5、小组交流汇报,师随机引导。
(1)中心句:“小虾脾气不好”。(板书:脾气不好)(课件出示)
(2)动作描写:在这么多的动词中,哪个词把小虾生气时的样子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可爱?(“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我们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几幅鲜活的画面,这就叫做“栩栩如生”。还能说出几个这样表示动作的词语吗?(一闪一闪、一扇一扇、一摇一摇、一眨一眨、一甩一甩、一鼓一鼓、一颤一颤)(课件出示)(板书:动作)
随机引导“蹦”“舞动”(“蹦”说明小虾因为生气而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什么是“舞动”?换个词语说说,做个动作试试。)
(3)感情朗读
(4)小虾即使是生气的时候,这么可爱,一起来读一读。
(5)检查纠正学生板书。
(掌声送给这四个会学习的小老师。)
6、作者笔下的小虾是如此可爱、有趣,可见作者对小虾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是呀!正是因为喜爱,作者才会认真细致地观察,(板书:喜爱)才会把小虾写得如此生动。
7、想一想这两个段落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总——分)
三、开卷有益,巩固方法。
我们再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猫》,(课件出示《猫》)还是按照三步学习法(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这一节选的段落,可以用勾画的形式做简单的批注。
附: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出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1、这是一只怎样的猫?(中心句)(课件出示)
2、通过哪些画面把猫性格古怪写具体写生动的?(三幅生动的画面把这只性格古怪的猫表现得淋漓尽致。)(课件出示)
四、妙笔生花,运用方法。
1、不论是《小虾》,还是老舍先生笔下的《猫》,都因细致地观察,具体生动地描写而栩栩如生。
2、上周我们布置了观察小动物,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分享给大家?好那赶快让文字流淌于笔尖吧。
课件出示:
1、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习性方面的特点。
2、抓住特点,运用总分的写法,把语段写具体写生动。
3、学生进行片段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分享作品,评价作品。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去观察,去体验,你会收获更多的欢乐。课下继续写一写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天地》复习形近生字,积累优美词语,进行动词和时间词的学习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从——丛评——坪静——净搏——博
2、学生自己读生字。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出示投影: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空隙撒落追逐
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
学生自己朗读词语,画出不懂的词语。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学生学习运用词语。选择自己明白意思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互相进行纠正。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结合自己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全班交流。
仔细观察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有什么规律?
指学生回答,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出示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学生自己朗读,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电平,推荐好的全班交流。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四、板书设计:
动词:
时间词:
第二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语文天地》,进行阅读训练,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带刺的朋友》。
1、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默读短文。
2、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带刺的朋友是谁?
3、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4、指学生结合自己朗读的情况,说说阅读体会和感想。
5、集体交流,互相补充,点评。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都收集到了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消息和资料?
指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交流相关的资料。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小动物呢?(小组内先交流)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保护动物,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大面积提问)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爱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作文写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的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小松鼠》)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3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三、摆设擂台,分组交流
1。抓住特征、指导描述。
2。每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交流,学生相互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1)外形主要讲: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尾巴、腿等。
(2)说说动物的脾气、活动情况(如捕食、嬉戏、休息的情况)。
(3)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四、习作指导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五、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复习: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
2.复习《小虾》、《松鼠》,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学生作文。
①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
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
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设计理念:
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诗歌,感受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2、通过学习诗歌,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歌二至四小节,感受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与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能够读通课文。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在春雨的滋润下,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伸了伸懒腰苏醒过来了。花儿涨红了脸,柳树笑弯了腰,连草叶也唱起了动听的歌儿。同学们,想不想去听听?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作家高洪波写的一首优美的小诗草叶上的歌。(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说什么?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读后反馈
谁来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
哪一节诗概括地描写草坪的这三个特点?(指名回答并齐读第一节诗)
三、美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欣赏草坪,形象感知
(二)感情朗读,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小节诗,感受草坪的美。
2、指导朗读、体会第二节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反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再次欣赏绿茸茸的草坪。
(4)引导想象:大森林睁开了明亮的眼睛,还看到了什么?
(5)引读:多美啊,绿茸茸的草坪,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绿茸茸的草坪比作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说明透过这绿茸茸的草坪我们看到了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
4、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交流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二至四小节诗
6、美读第五节诗
(三)、配乐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五、齐唱歌曲,升华情感
师生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美美地把诗歌读给家人听,争取把它背下来。
2、练习写本课生字新词,比比谁写得最漂亮。
七、板书设计
草叶上的歌
绿茸茸瞳孔
草坪(美)
亮晶晶明镜
大自然(美)
笑盈盈酒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2、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解读。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课文1、2小节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
(2)指名读第1、2小节,这节写了孩子的什么?都有什么颜色?
(3)你见过什么人的眼睛是黄、蓝、灰、黑?
(4)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一样来呢?那些词应该重音读)
(5)齐读1、2 小节。
2、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这一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头发)
(2)看图说出孩子的头发怎样?
(3)指导朗读,(怎样读出和花冠一样美丽的头发)
3、学习第四小节
(1)课件出示,一枝花和一束花,大家认为那个美呀?为什么?
(2)那我们看看花园里的花怎样?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
(3)指导朗读(如此美丽的花我们应该怎样的朗读呢?)
(4)齐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五、六小节
过渡:花有五颜六色,那人是不是有不同的肤色呢?你知道都有哪些?告诉同学们,那在作者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第五小节:
(1)谁能用最美的语言读一读第五小节,谁就像最美丽的花束。
(2)交流
(3)汇报
(4)孩子像鲜花一样漂亮,孩子听了高兴吗?你们高兴吗?怎样读呢?
四、再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2、教师提问:课文中 你 、我、他都是指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呢?
2、在这广大的世界上,世界各国的孩子都是最美的花束,我们都是平等的。同学们,你们能谈谈自己平时如何与同学相处的吗?
六、
1、播放《各国儿童心连心》歌曲,出示图片。
2、边看图边。
待学生完后,教师概括。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办板报。(语文天地的初显身手)
板书设计:
最美的花束
眼睛不同 都能看到太阳
头发不同 都是漂亮花冠 渴望和平
种族不同 都像美丽花束
教学反思:
《最美的花束》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学文。学生既了解了世界的多姿多彩,也听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声音,体会到尊重和平等的重要性。可毕竟种族平等是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一个话题。而在生活中存在着的事,有些本地的孩子看不起来自外省的孩子,有些学习好的孩子瞧不起学习不好的孩子;有些家庭较富裕的孩子看不起家庭较困难的孩子。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做了适当延伸我问学生:我们班有些来自外地的学生,有些同学学习比较落后,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你认为要怎么对待他们呢?通过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使学生明白人人平等,消灭歧视并不是一句口号。
教学内容: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 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 指导写文
1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 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学生打草稿。
二 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