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 文档
- 2024-08-29
- 112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备战高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本文共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反应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为焓变。
(3)符号:ΔH,单位:kJ/mol或kJ·molˉ1。
(4)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5)当ΔH为“-”或ΔH
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H2(g)+?O2(g)=H2O(l)ΔH=-285.8kJ/mol
表示在25℃,101kPa,1molH2与?mol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kJ。
注意事项:(1)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注意事项:
(1)必须是“稀溶液”,因为浓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影响中和热。
(2)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中的水合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所伴随的热效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起反应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不属于中和热。
(4)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若是弱酸或弱碱参与反应,则由于他们的电离要吸收热量,其热量的数值会小于57.3kJ/mol.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mol
(1)盖斯定律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的反应热只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反应热的计算常见方法:
(1)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kJ/mol或kJ·mol-1。方法:ΔH=∑E(反应物)-∑E(生成物),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如反应H2(g)+Cl2(g)===2HCl(g)ΔH=E(H—H)+E(Cl—Cl)-2E(H—Cl)。
(2)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反应热: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例如:由图可得ΔH=ΔH1+ΔH2,
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
⑵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所以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明△H的测定条件。
⑶必须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s(固体)、l(液体)、g(气体)才能完整的书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方程式中不用“↑”、“↓”、“→”这些符号,而用“=”来表示。
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2023高考化学重要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三、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四、10电子微粒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阳离子Na+、Mg2+、Al3+、H3O+
4、阴离子N3-、O2-、F-、OH-
五、18粒子微电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H2O
3、阳离子K+、Ca2+、PH4+
4、阴离子P3-、S2-、Cl-
5、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CH3F、N2H4
六、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数均相同的粒子有
1、Na+、H3O+
2、F-、OH-
3、Cl-、HS-
4、N2、CO、C2H2
七、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八、特征形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FeS2
3.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4.特征反应现象:Fe(OH)2→Fe(OH)3,白色到灰绿到红褐色
高考化学万能答题模版整理
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①极端假设法
高考化学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
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化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②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高考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③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高考化学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④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高考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②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①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②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③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④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2023高考化学各题型解题技巧有哪些
1、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高考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高考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 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 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 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5).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
MgCO3+H2O==Mg(OH)2 ↓+ CO2↑
(6).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Fe3+ + SCN- ==Fe(SCN)2+ 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7).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
2Fe3+ + S2- = 2Fe2+ + S ↓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2. 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1).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 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4、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
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5、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1)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2)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高考化学实验现象知识点
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很多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很多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慢慢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慢慢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化学性质
1、S02能作漂白剂。S0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0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0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02使含酚酞的Na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02与C1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1-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03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032-),离子方程式为:Si032-+2H+=H2Si0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③S2032-离子方程式:S2032-+2H+=S+S02↑+H20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mH)3的胶粒帯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③A102-离子方程式:A102-+H++H20=A1(OH)3当然,若继续謫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①浓硫酸与Cu反应一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一催化性説水性③实验室制取确基苯一催化剂、吸水剂国酯化反应一催化剂、吸水剂⑤蔵糖中倒入浓流酸一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胆矾中加浓硫酸一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⑤葡萄糖;③麦芽糖(均在職性环境下进行)
高考化学公式大全
一、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 + MnO2 === MnCl2 + Cl2 + 2H2O
4HCl(g) + O2 === 2Cl2 + 2H2O
16HCl + 2KMnO4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14HCl + K2Cr2O7 === 2KCl + 2CrCl3 + 3Cl2 + 7H2O
2H2O + 2F2 === 4HF + O2
2H2S + 3O2(足量) === 2SO2 + 2H2O
2H2S + O2(少量) === 2S + 2H2O
2H2S + SO2 === 3S + 2H2O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3H2S + 2HNO(稀) === 3S + 2NO + 4H2O
5H2S + 2KMn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5S + 8H2O
3H2S + K2Cr2O7 + 4H2SO4 === Cr2(SO4)3 + K2SO4 + 3S + 7H2O
H2S + 4Na2O2 + 2H2O === Na2SO4 + 6NaOH
2NH3 + 3CuO === 3Cu + N2 + 3H2O
2NH3 + 3Cl2 === N2 + 6HCl
8NH3 + 3Cl2 === N2 + 6NH4Cl
4NH3 + 3O2(纯氧) === 2N2 + 6H2O
4NH3 + 5O2 === 4NO + 6H2O
4NH3 + 6NO === 5N2 + 6H2O(用氨清除NO)
NaH + H2O === NaOH + H2
4NaH + TiCl4 === Ti + 4NaCl + 2H2
CaH2 + 2H2O === Ca(OH)2 + 2H2
2、酸性:
4HF + SiO2 === SiF4 + 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 + CaCl2 === CaF2 + 2HCl
H2S + Fe === FeS + H2
H2S + CuCl2 === CuS + 2HCl
H2S + 2AgNO3 === Ag2S + 2HNO3
H2S + HgCl2 === HgS + 2HCl
H2S + Pb(NO3)2 === PbS + 2HNO3
H2S + FeCl2 ===
2NH3 + 2Na==2NaNH2 + H2
(NaNH2 + H2O === NaOH + NH3)
3,碱性:
NH3 + HCl === NH4Cl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NH3 + NaCl + H2O + CO2 === NaHCO3 + NH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F === H2 + F2
2HCl === H2 + Cl2
2H2O === 2H2 + O2
2H2O2 === 2H2O + O2
H2S === H2 + S
2NH3 === N2 + 3H2
二、非金属氧化物
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 + O2 === 2SO3
2SO2 + O2 + 2H2O === 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SO2 + NO2 === SO3 + NO
2NO + O2 === 2NO2
NO + NO2 + 2NaOH === 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 + O2 === 2CO2
CO + CuO === 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CO + H2O === CO2 + H2
氧化性:
SO2 + 2H2S === 3S + 2H2O
SO3 + 2KI === K2SO3 + I2
NO2 + 2KI + H2O === NO + I2 + 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 + H2S === 4NO + SO3 + H2O
2NO2 + Cu === 4CuO + N2
CO2 + 2Mg === 2MgO + 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 2H2 === Si + 2H2O
SiO2 + 2Mg === 2MgO + Si
3、与水的作用: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3NO2 + H2O === 2HNO3 + NO
N2O5 + H2O === 2HNO3
P2O5 + H2O === 2HPO3
P2O5 + 3H2O === 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 + 3H2SO4(浓) === 2H3PO4 + 3SO3)
CO2 + H2O === H2CO3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
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二、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高考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 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 S2O32- 离子方程式:S2O32- +2H+=S↓+SO2↑+H2O
④ 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 AlO2- 离子方程式:AlO2- +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 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 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⑤ 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 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21、不能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应用稀盐酸。
22、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Cu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稀溴水不反应。
23、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
24、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
25、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 ,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
26、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 不一定符合:X2+H2O=HX+HXO类型?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 2F2+2H2O=4HF+O2↑
27、AgF,AgCl,AgBr,AgI见光一定分解,有感光性?不一定:AgF稳定,见光不分解?
28、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既能是负价也能显正价?不一定,F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不显正价
29、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氢氟酸却为弱酸
30、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31、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不一定:NaHS、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aH2PO4、NaHSO4溶液显酸性
32、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不一定: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为氢很快被氧化成水?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33、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H2SO4(浓)=SO2↑+S↓+2H2O
34、碱与碱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具有两性的Al(OH)3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35、H++OH-=H2O能表示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定: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36、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一定: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
37、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38、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如较稀的H2SO4。
39、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40、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 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4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2、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4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不一定:要看离子浓度大小
44、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45、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46、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 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47、醇一定能氧化成醛 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48、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49、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 不一定:石炭酸叫“酸”,但它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50、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 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51、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 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52、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 非电解质不一定: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3、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 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54、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 不一定:H+的核外没有电子
55、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 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56、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57、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
58、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59、能与NaOH反应的:—COOH、-X。
60、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61、能与Na反应的:—COOH、-OH
6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4、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注:因为知识点细碎,如有出错的地方,还请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FeO+4H++NO3―=Fe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 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
Fe2O3+3H2 2Fe+3H2O(制还原铁粉)
Fe3O4+4H2 3Fe+4H2O CuO+H2 Cu+H2O
2Fe3O4+16HI==6FeI2+8H2O+2I2
2Fe3O4+16H++4I―=6Fe2++8H2O+2I2
Fe2O3+Fe 3FeO (炼钢过程中加入废钢作氧化剂)
FeO+C Fe+CO (高温炼钢调节C含量)
2FeO+Si 2Fe+SiO2 (高温炼钢调节Si含量)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4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H2SO4(稀)===BaSO4+H2O2)
MgO+H2O===Mg(OH)2(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MgO+SO3===MgSO4
Na2O+2HCl==2NaCl+H2O
Na2O+2H+=2Na++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H2SO4===MgSO4+H2O
MgO+2H+=Mg2++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两性氧化物)
Al2O3+2OH―=2AlO2―+H2O
FeO+2HCl===FeCl2+H2O
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Fe?3O4+8H+=2Fe3++Fe2++4H2O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金属单质(Na,Mg,Al,Fe,Cu)的还原性
2Na+H2 2NaH 4Na+O2==2Na2O 2Na2O+O2 2Na2O2
2Na+O2 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2Na+2NH3==2NaNH2+H2↑ 2Na+2NH3=2Na++2NH2―+H2↑
4Na+TiCl4 4NaCl+Ti Mg+Cl2 MgCl2 Mg+Br2 MgBr2
2Mg+O2 2MgO Mg+S MgS
2Cu+S Cu2S (Cu2S只能由单质制备)
Mg+2H2O Mg(OH)2+H2↑
2Mg+TiCl4 Ti+2MgCl2 Mg+2RbCl MgCl2+2Rb
2Mg+CO2 2MgO+C 2Mg+SiO2 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Mg+2H+=Mg2++H2↑)
2Al+3Cl2 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铝汞齐)
4Al+3MnO2 2Al2O3+3Mn 2Al+Cr2O3 Al2O3+2Cr (铝热反应)
2Al+Fe2O3 Al2O3+2Fe 2Al+3FeO 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Fe+3Br2===2FeBr3 3Fe+2O2 Fe3O4 2Fe+O2 2FeO (炼钢过程)
Fe+I2 FeI2
Fe+S FeS (FeS既能由单质制备,又能由离子制备)
3Fe+4H2O(g) 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2H+=Fe2++H2↑
Fe+CuCl2===FeCl2+Cu Fe+Cu2+=Fe2++Cu↓
Fe+SnCl4===FeCl2+SnCl2(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Fe+SnCl2==FeCl2+Sn↓ Fe+Sn2+=Fe2++Sn↓
高考化学必考的重要知识点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
21、不能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应用稀盐酸。
22、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Cu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稀溴水不反应。
23、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
24、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
25、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不一定越强 ,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
26、中学常见的卤族元素与水反应 不一定符合:X2+H2O=HX+HXO类型?F2与水反应方程式应是: 2F2+2H2O=4HF+O2↑
27、AgF,AgCl,AgBr,AgI见光一定分解,有感光性?不一定:AgF稳定,见光不分解?
28、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既能是负价也能显正价?不一定,F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不显正价
29、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氢氟酸却为弱酸
30、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31、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不一定:NaHS、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aH2PO4、NaHSO4溶液显酸性
32、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不一定: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为氢很快被氧化成水?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33、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H2SO4(浓)=SO2↑+S↓+2H2O
34、碱与碱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具有两性的Al(OH)3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35、H++OH-=H2O能表示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定: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36、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一定: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
37、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38、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如较稀的H2SO4。
39、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40、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 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4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2、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4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不一定:要看离子浓度大小
44、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45、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46、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 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47、醇一定能氧化成醛 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48、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49、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 不一定:石炭酸叫“酸”,但它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50、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 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51、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 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52、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 非电解质不一定: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3、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 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54、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 不一定:H+的核外没有电子
55、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 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56、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57、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
58、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59、能与NaOH反应的:—COOH、-X。
60、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61、能与Na反应的:—COOH、-OH
6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4、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①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②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③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④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⑤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⑥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 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7. 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 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高温) 2Cu + CO2↑
(5) 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6) 氧化物的反应
a)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b) 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c)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d)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e)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7) N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钠在空气中燃烧:4Na + O2 = 2Na2O
b) 钠与氧气反应: 2Na + O2 △ Na2O2 过氧化钠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e) 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8) Fe及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高温=F3O4 + 4H2↑
b) 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c)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d)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e)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f)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g)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h)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i) 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正确,浓溴水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正确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错误,硅胶为nSiO2?mH2O
硅胶变色是化学变化,由于其中CoCl2的水合分子量不同而颜色不同 [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错误,应当盐析
化学元素周期律
第一片:概述
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决定因素:周期表中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内容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逐渐增加至稳定结构
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化合价
最高正价从+1逐渐增加到+7(一、二周期除外)从第ⅣA族出现-4逐渐增加至-1,最后以0价结束
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相同,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
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1)
1.化合价知识:
⑴数值是化合物中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化合物)或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数目
⑵单质化合价为0,但化合价为0的不一定是单质,如HCHO、C2H4O2中的C的化合价等(也可能是分数→氧化数)
⑶金属只有正价,有负价的一定的非金属
⑷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F、O除外)
⑸F是唯一没有正价的元素(O有+2价,OF2)
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
⑺通常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⑻共价化合物中,若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原子,为8电子稳定结构。
2.粒子(包括原子和阴、阳离子)半径大小对比:通常情况是:先对比电子层数,电子层数愈多,其半径愈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再对比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愈大,其粒子半径愈小。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2)3.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对比
⑴金属性强弱对比标准:
①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靠前的金属金属性强
②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前、同主族靠下的金属,金属性强
③和水或酸反应产生氢气剧烈的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的金属,金属性弱
⑤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
⑥电解池中阴极优先放电(即氧化性强)的金属阳离子的金属性弱(Fe3+→Fe2+例外)
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的金属,金属性强。
⑧电负性小、第一电离能低的,金属性强。
⑵非金属性强弱对比
①非金属单质和氢气化合的难易,越容易化合的,非金属性强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出来的非极性,非金属性弱
⑤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后的,非金属性强;同主族靠上的,非金属性强。
⑥电负性大、第一电离能高的,非金属性强
⑦对应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的,非金属性弱。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3)
4.物质熔沸点高低对比
⑴不同晶体类型间的对比: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间差别较大,很少对比,通常高于分子晶体。
⑵同类晶体之间的对比
①原子晶体间:原子半径小的,共价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
②离子晶体间: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能越强,熔沸点越高
③分子晶体间:
A.看有无氢键,有氢键的熔沸点高。无机物有HF、H2O、NH3,有机物有低级的醇和酸。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间引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C.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量接近的,分子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D.同分异构体间:链烃及其衍生物,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芳香烃的两个取代基时,邻、间、对位熔沸点降低。
④金属晶体:差别较大,通常是价电子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⑤合金的熔沸点一般是比任一组分的熔沸点都低。
⑥固>液>气,脂>油,石墨>金刚石,AlCl3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4)
5.常见的10电子和18电子粒子
⑴10电子粒子
①原子:Ne,
②分子:CH4、NH3、H2O、HF,
③离子:
A.阳离子:Al3+、Mg2+、Na+、H3O+、NH4+;
B.阴离子:N3-、O2-、F-、OH-、NH2-。
⑵18电子粒子
①原子:Ar,
②分子:F2、HCl、H2S、PH3、H2O2、SiH4、CH3F、N2H4、CH3OH、C2H6,
③离子:
A.阳离子:K+、Ca2+,
B.阴离子:Cl-、S2-、HS-、O22-
化学高考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来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即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⑴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S、气→g、液→l)
⑵生成物不标明↑或↓符号
⑶除非特殊条件,反应条件一般不写
⑷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其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可以是分数(一般不写成小数)。
⑸方程式后面写出反应的焓变△H,△H的大小随方程式系数的改变而改变。
⑹反应环境在常温、常压下不需要标明,其他温度或压强需要标明。
⑺△H=生成物总内能-反应物总内能=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H>0吸热反应、△H
⑻对比焓变、△H大小时带正负号,对比反应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时,不带正负号。
3.燃烧热和中和热
⑴燃烧热:101KP时,1mol的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
注意①可燃物只能是1mol
②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常考的是H→液态水、C→气态CO2
③看清楚题意要求的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还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前者方程式系数不必刻意,如果是后者,可燃物系数只能是1。
⑵中和热:酸碱中和生成1mol的水放出的热量
注意:
①只能是生成1mol的水
②实验测定中防热量损失的措施
4.盖斯定律
⑴含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⑵应用: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适应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下的反应。具体体现在:,则:△H1=-a△H2或
则: 。即:方程式按照一定的系数比加减时,其焓变也必须按同样的系数比进行带正负号加减。::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高考常考的化学知识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正确, 1,2 1,4 3,4 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正确。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