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使用教学案的点滴体会论文
- 文档
- 2024-07-22
- 11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编制和使用教学案的点滴体会论文,本文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编制和使用教学案的点滴体会论文
近几年学校以教学案为依托、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切入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大力推进教学案的方式引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编制和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我感到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我在传统备课环节上的部分低效劳动,增加了我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增强了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编制教学案本身就是梳理教材知识点、挖掘重难点、想办法突破重难点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我们确实认真做了,一个学案编写下来,就会感觉自己对教材把握的更透彻了,对知识点的整合处理也更到位了。
如何将教师教的内容变为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显然学案的设计成为关键。我觉得应该是:
第一,在学案的设计上应该按教材章、节内容编制,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学习重点、难点应该体现,学习活动应该有针对性,练习应该有梯度,知识拓展应该有深度。这样可使学生思路清晰,便于掌握知识,还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增大了课堂容量。
第二,学案的编写应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有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在每个学案中,都应该出现一些要引出问题:可以是问题的形式激活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也可以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第三,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因此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入十分重要,同时学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设置坡度和台阶,这样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激励,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使用得当,逐渐积累,在学案上不仅能体现知识的浓缩和精华,而且也是平时作业中的纠错习题集。利用学案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学案利用一系列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序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因此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师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知识目标,轻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而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要靠教师适时调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碰到问题要与学生商量着进行,并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从而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
2、重讲评,轻探究
有些教师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使用教学案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认为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果在课堂没能完成,可以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指导学生课后钻研。
3、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
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也就是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所以,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是学案运用的关键。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学校进一步统一编制的要求,如格式、体例、内容安排,最起码同一学科内应该统一。
第二,加强备课组建设,积极引导教师认真研讨,精心编制教学案。作为学校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引导。
第三,学校每学期应该让学生参加对所用教学案质量的评议。
第四,学校应该每学期召开教学案编制和使用的研讨会,统一思想。
第五,学校应该加强和其他学校的交流,获取别人成功的经验。
总之,教学案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保证。但在实际的编制及使用过程中也对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在几年的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案的运用,要真正做好,关键是功夫下在课前。因为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只是教师自己用,而学案面对着是全体学生,学生个性差异明显,需要教师更精心地设计。学案的设计能使教师更快地提高运用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使用学案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学案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也不能被学案牵着走,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学案的设置做,而应随时关注课堂的变化,因为学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课前预设的成分多一些。
以上是我编制和使用教学案的体会,希望与更多的同仁共勉。
物理使用学案教学的体会教育论文
一、为什么要做学案
我教毕业班多年一直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惑着:老师很辛苦地教,学生很辛苦地学,学生的成绩却不够理想?思来想去,我想到了自己编写一种能让学生自学的学习资料。后来我把它也叫做学案。
二、做学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的实验探究,而对于大部分的探究实验学生还不能通过自学完成,这样实验探究与利用学案自学很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后来我意识到自学是利用学案的学习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方法。应该使用什么教学方法要根据内容来定,适合自学的就自学,适合老师讲解的就老师讲解。
三、使用学案的好处
每个学案都包括了学习目标、知识提炼、合作探究、体验成功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第二部分是知识提炼,相当于老师的板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主要通过看书自学来完成填空,从而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第三部分是合作探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后能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若通过讨论后仍不懂的,老师就会参与或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全部弄懂)。第四部分是体验成功,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过学习后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并巩固所学知识。
1.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利用学案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讨论弄懂。
2.有利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这样学生做作业省去了抄题的时间,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自然做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使用了学案,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尽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若不能独立完成的,可通过讨论和听老师讲解完成)。学生做一遍,胜过听老师讲十遍。因此,这样教学效果更佳、课堂效率更高。
四、面临的困惑
1.老师的工作量太大:在刚开始编写学案时,打字、排版特别费时。因为我们规定每节新课都用一个学案,上完课后就马上收上来进行批改。我们物理老师每天都要上3、4节课,也就意味每天要批改3、4班的学案。
2.学案是一张张发给学生使用的,老师改完后要及时发给学生。有部分学生及容易丢失学案,因此如何让学生能整理和保存学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目标
继续完善学案虽现在已积累了一套两年初中物理的学案,但学案中很多地方还有所欠缺,因此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完善学案。
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新课程的追求之一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关注,而学案编制和使用作为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也受到许多学校和教师的追捧。通过对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学案设计时学生学习的思路预设要有弹性。
学案其实就是教师通过预设学生的学,而为学生自主学习编制的学习方案,但是学案又不同于以往的预习作业,它应该是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引领工具,是检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性纲领。教师设计学案时,预设学生的学要有弹性,而且也学案不同于教案,思路上引领,细节处把关才是重点,面面俱到地在学案上引导学生预习并不符合预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习惯,会束缚住学生的思考空间,也会局限住教师的教学思路。
二、学案设计时预习内容要有弹性。
小学数学学案设计一般是根据教学内容,按照例题导学的思路,根据教学内容顺序,依次出现在学案上。但是教师在设计预习的内容也要有弹性,不必要每次都把全部学习内容写在学案上,在设计时只对重点、难点的内容,提一些铺垫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地生成。
三、学案设计时学案的形式要有弹性。
学案的形式有一定的形式,主要有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例题导学,我的小问号等等。但是不同年段,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对学案的形式要求也不同。所以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注意及时调整学案的形式,只要能引领学生预习知识,获得知识的形式,都是好的形式,都是有效的形式。这样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使学案模式化。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总之,弹性的预设是为了学生更精彩的课堂生成,你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会还你无限精彩!
学手段相比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在“连加”这一课题中,教学的重点是:连加的含义、计算顺序、以及10以内的连加计算。教学的难点是:根据图片的意思说出连加算式并计算,以及根据连加算式摆出相应的图形(小木棒、三角形、圆片等)。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以上问题,如果单纯的依*教师口述,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则有利于将以上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2)进行课堂设计,编写教学方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就要作好课堂设计和编写教学方案这两项工作。进行课堂设计是编写教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编写教学方案是进行课堂设计的具体体现。课堂设计要依据教材来确定教学目的,分清内容的主次,抓好重点和难点,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好教学进程,使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扣,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多媒体教学,课堂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如何通过多媒体来呈现,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课堂设计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综合地反映到教师的教学方案之中。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在明确“连加”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课堂设计。首先通过响应的简单练习,复习前面所学的10以内的加法,使得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掌握新的概念。然后采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结合前面复习题,引出连加的定义。接下来进行例题的教学,采用了“数星星”和“小熊滑冰”两个例题,在教学例题的工程中,要注意训练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说;同时还要把知识点--“连加的计算顺序”渗透到
例题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计算。在完成例题教学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活动(根据连加算式摆小木棒)和练习(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叙述计算过程并填空),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加入难度稍大的思考题(将原有算式拆分成连加算式,并作出判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所学知识(连加的定义、计算过程等),并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在完成课堂设计之后,教师就可以动手编写教学方案。
作文教学点滴体会教学论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有机统一,而情感教育又是最为本质的。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则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三)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处着手,无事可写。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39双小手。
二、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同时,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敢于主动大胆交谈。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在批阅作文时,应从学生的用词用句,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及不足之处。好的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予总结、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方法。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要让学生每日讲一个故事、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平时读书读报,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
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圆的认识”的一堂课上,为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先呈现出几个实物,再把实物慢慢抽象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过程中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还需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教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题,呈现出一副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然后问:“你能计算这些题吗?”没几个学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看到那几道算式。再如有些语文课件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时,大量调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某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剪辑,人物讲话录音、图片文字资料等。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数学课上,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数学课上教学“相遇应用题”时,运用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的直观动态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之间的关系。再如小学低段教学数“一堆方块有几块”时,由于孩子空间观念较差,很难数出几块,这时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叠方块和移方块的过程,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脑多媒体也进入了小学教学领域。不少老师在教学之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观摩课,课件展示和评比等活动也产生了。最近,我校也举行了此类活动,老师们各显其能,制作的课件各有特色,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吻合程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该如何来充分运用好媒体,如何恰当的用好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呢?
一、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可有的老师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他们没有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电脑,整堂课不任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 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圆的认识”的一堂课上,为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先呈现出几个实物,再把实物慢慢抽象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过程中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还需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教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题,呈现出一副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然后问:“你能计算这些题吗?”没几个学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看到那几道算式。再如有些语文课件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时,大量调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某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剪辑,人物讲话录音、图片文字资料等。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数学课上,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数学课上教学“相遇应用题”时,运用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的直观动态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之间的关系。再如小学低段教学数“一堆方块有几块”时,由于孩子
[1] [2]
浅谈写生画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
一、写生画的意义。
写生画是学习绘画的基础,是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它在整个美术课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比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写实功夫,训练造型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写生画是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描写对象的一种绘画方法。写生画的意义,不只是在于绘画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这就是对学生智力发展中的观察能力是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和研究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写生画是培养学生积极地获得视力的正确和描绘手法敏捷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使他们将来能运用在美术课中所学的技能,更好的研究创造他们所从事的工作。
二、明确绘画的要素,有效地进行写生教学。
写生画的主要意义,很早就被许多美术家和教育家所肯定,写生画是美术教学的基地,是美术课的基本教学法,这一论点是不可否认的。它必须明确通过一定的内容和过程,才能使学生自觉的掌握绘画技能和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决不能以为写生画既然有了这些重大意义,就可以毫无计划的让学生乱画各种物体,这样作画的结果,是会违背教学原则的。
绘画要素的各个方面,既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并列关系,也不能把它们视为每一绘画所必具有的要素,只有题材、主题和形才是普遍存在的,题材与主题是作者对生活所表现出的认识和评价,是作画的灵魂,而形是构成绘画的实体,形的构成材料是点、线、画、色彩;形的表面特征是质感、量感、明暗等。其表现形的手法:点、线――东方绘画的主要形式;体面、明暗、质感、量感、空间感――西方绘画的主要形式;构图、动势、节奏、韵律――表现作者情绪的手段。
研究这些要素并描写它们,便是美术教学的内容,而这里面最主要的是物体的形体结构,它是写生课的主要内容。
描述物体的同一性,能帮助学生的拓宽感知面。任何一种物体都有它本身的形状和特点,但我们不可能描写所有物体来掌握物体形状。例如我们进行苹果写生时,把它的特点描写出来,我们就可以确认:苹果的形状联想起排球、篮球、桔子、西瓜等物,因为它们都是近似球形的。因此,我们把这些物体叫作球形物体,我们只要画几种以后,就可以掌握这种球形物体的形状、特点的规律性,以后凡是遇到球形状物,不论是小的乒乓球或大的西瓜以及圆形的各种水果,都可以用同一种作画方法来描绘。
对物体的明暗、色彩和空间关系的要求也应随着学生掌握形状的不同程度逐步的提高。因此,写生画教学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系统,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
三、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真实而生动地描绘物体形象。
写生画的任务,是使学生对环境中事物作积极的、有目的的真实描绘,学生只有在观察和认识对象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地表现对象,发展学生的视觉器官,在写生画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要真实而生动地塑造物体形象,就必须对物体从整体关系入手,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等多方面进行反复的相联系的观察、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由初步观察的感情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法则,遵照主次、先后的程序以确定并不断调整描绘的程序。在这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由此及彼、彼此的关系,想到对照等多种关系。同时要掌握从大的形体比例开始,不宜过分钻细小的起伏变化,以防因小失大,只有利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观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客观物的整体形象及其变化现象。
所谓“观察”不能体会成单纯“看”的意思。观察就是仔细比较分析的过程 ,例如我们画一个扁一些的苹果,无论教师如何反复强调观察,学生也不容易看出是个扁形的。但同时再拿一个圆形的苹果来作比较,学生就容易观察出它的特点了。所以乌欣斯基说道:“世间的一切,我们都是以比较的方法而认识它们的。”对一切物体要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客观事物就是在比较中显现出各自的特性的。例如物体的大小、方圆、长短、曲直、明暗、深浅、远近、虚实等因素,就是在比较中愈加显现的。又如色彩感,有些变化微妙的灰色调(中间色),一般难于把握,但与临近的色彩进行反复的对比后,便会使灰色色调突然鲜明起来,这样,灰色色调的倾向性就不难捕捉。
观察也是训练思维的良方。通过观察给大脑输入各种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信息,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写生画要求通过具体形象观察,进行分析、比较,用提炼、概括的手法加以表达,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必须明确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教育意义,并使这两种能力在美术课中求得不断的发展。
四、写生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方法。
在写生画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一些指导方法,在内容的安排上,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低年级学生从绘画基础的形体结构开始,形体是指物体的形态。如苹果是球体,箱子是六面体;结构是指物体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关系;如苹果的柄生于球体的中轴处、柄和脐部微有凹;箱子是六面体,相临的面互相垂直,相对的面互相平行。
我们写生主要描绘物体的外部结构,也就是视觉感受到的物体组成部分的形状、位置、比例、构成等,我们在进行形体结构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基本形体来认识、理解对象的形体结构,画出具体形象:如方、长、圆、椭圆、三角形、梯形等,复杂的平面形象,有的是几种基本形的组合或者是不规则的平面形,从无数的立体实物中,也可以概括出一些显要的基本形体,如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复杂的形体是几种基本形体的组合或者是一些不规则的形体。在写生教学中,借助这些基本形去认识实物的形状,把握实物的形体结构。例如在热水瓶和茶杯的组合物写生,两种物体都是圆柱形的,运用圆柱体的结构来画出热水瓶和茶杯的形象。
在写生过程中,教学生运用辅助线把握形象:运用中轴线掌握对称实物的描绘;用运动线捕捉动态;用外轮廓辅助线掌握组合物的整体关系。
除以上方法外,教学生用目测的方法正确观察对象,在通过直接观察,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用量比法、辅助和检验目测的结果,这样就能准确地把握住物体的形体结构。
五、在写生中出现错误的改正方法。
改正学生在写生画中产生的错误,对于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正确使用改正错误的方法,才能使美术教学达到目的,有许多美术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画的不正确,如学生将直线画弯曲了,教师立即用红笔按自己的意见将画改正过来。这样的改法是不能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改正错误必须是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分析错误,找出错误发生的原因,才能使其以后不再发生同一错误,这是美术课中改正错误,下次学生又会重犯,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错误没有尽期,这种做法,是教师在主动改正错误,学生却在被动的接受。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思想,认为画不正确不要紧,反正教师要改的。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大部分学生发生同一类型错误时,教师可把情况记载下来,到下次上课时,仍将前次写生的实物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出自己错误的原因,以便积极自动的改正错误。
以上五个方面所述,就是我在绘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拼音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
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它是识字教学的拐棍,在识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材把拼音教学编排在一年级的开始阶段。拼音是孩子进入小学学习要攀登的第一个台阶。然而,拼音又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一个个抽象而又枯燥的符号,一连串容易与英文相混淆的字母,是小语教学的第一道关卡,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拼音的学习也成了迈入小学门槛的孩子们心中的第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如何进行拼音教学,拄好识字教学的'拐杖就成为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的课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纯真,可爱,定性不强,要想一节课40分钟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听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要想他们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必须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只有兴趣能引领他们的思维。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参与,有参与才有学习。
二、课本插图是“梯子”
一年级的课本富有儿童化,在每一个汉语拼音的旁边都配有一幅孩子非常熟悉的插图。这样,就把一个个抽象而又枯燥的拼音符号赋予了生命力。有的插图直接表示拼音的读音,有的插图是拼音的一个小故事,总之,色彩鲜艳的小插图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让他们有兴趣地去读一读。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好这把“梯子”,即使没有,教师也可为学生搭好这把“梯子”,让他们一步一步往上爬。
三、独具慧眼辨朋友,顺口溜儿来相助汉语拼音是符号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短竖等等。形近字母比较难记,在教授由这些笔画组成的b、p、d、q等字母时,可将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好朋友,启发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组形近字母在比较时,可以引导学生想:b―d都是下半圆,小b小d挺着肚皮碰一碰,肚子圆圆挺在右bbb,肚子圆圆挺在左ddd,p―q都是上半圆,婆婆、琪琪圆脸贴一贴,婆婆圆脸在右边,琪琪圆脸在左边。让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两组字母的记忆。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四、巧用多媒体,变抽象、枯燥为生动、活现现在,农村小学大都安装有现代远程设备,这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可有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把枯燥无味的拼音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他们创设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孩子想学、乐学。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五、活动卡片随时读拼音学习除了从兴趣入手外,还要让孩子随时把嘴巴动起来,让他们熟读成诵。我们可采取废物利用的方法,把废旧的台历页面取下,换成拼音小卡片,制作成“拼音小台历”,让学生随时拼起来,这样,还可以进行任意音节的拼读练习。为拼音识字打下基础。有条件的还可让家长配合做一个“拼音小台历”,让孩子人手一份,既可以在家拼读,也便于同桌之间相互考读。让孩子体会当小老师的快乐。只有引导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才能使他们产生小小的成就感。更有兴趣学习。
在学完所有的字母和音节后,我试图引导孩子们用拼音在学习用具和家庭生活用品上贴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标签,让家中的生活用品活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运用拼音的兴趣也在不断高涨。
总之,教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积极开拓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浅谈说话教学点滴体会学科论文
在说话教学中,有些教师都感到在低年级课堂上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热的是教师,精心准备,满心希望孩子们能和自己“互动”起来;冷的是学生,启而不发,有口不言,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连在一起,就是语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别人面前勇于表现自己,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善说。要想逐步让学生“说”得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通过复述故事、续接故事、练习说话,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故事书,我们教师可以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也可以给学生出示各种材料,如只给出材料的开头,让学生补说完整。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故事的复述和续接,加强说话的条理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从生活入手,谈身边的人或事在刚开始进行说话训练时,学生往往不敢说,不知说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内容入手,如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的家等。即便这样,一些胆子小的学生一站在大家面前还是非常紧张,准备好的内容也不知从何说起。此时,教师对学生说的内容要多褒少贬,多鼓励少批评,以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看图画练习说话。图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非常直观、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说话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如看图回答问题、看单幅图说话、看多幅图说话等,这些练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学生练习说话的好素材。
四、利用媒体,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有意义的'图片、动画或影片,让学生在观看之后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或印象最深的地方,因为学生对动画片或影视剧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说话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五、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说话。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说话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由于在大多数口语教学中,虽然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能够听懂,但是要他们自己尝试说出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
----------我的教学反思
泉州市泉港六中 李晓阳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了将近一年,作为实验区的一名基层教师,通过这近一年的教材使用与实践,明显地感觉到:新语文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老师的自学和创新;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将是一大考验----------对教师的备课量及能力要求相当高;而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恐怕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因能力较低、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而感到无所适从。
一、新教材文美意丰、删繁减难,易激发学生兴趣,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新教材选取新文、美文,大大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育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忆读书》,引发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的《我的老师》以及《美猴王》、《犟龟》、《山中避雨》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教益丰厚,且题材广泛:社会风尚、校园文化、家庭琐事、科技生活无不反映,体裁多样: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科幻故事尽收眼底;时代性强了,可读性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近了,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课后习题的设计既重基础,又重灵活,激发了学生思索的兴趣。同时,“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新颖、活泼,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新教材设计了“说特征,猜同学”、“采仿任课老师”等较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各种活动趣味性、实践性强,又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因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
新教材降低知识难度,强调基础,减轻理论知识的繁琐记忆,注重实践,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新教材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地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主动性成为这种学习方式的一种特征。新教材有力地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新方式。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对旧教材而言,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不需作过多的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课后习题也由原来的八个减为四个,而且侧重于学生的感情体会。这样的设计编排,极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执教”、“模拟生活”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新教材体例清晰,重点突出,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便于教师理解和使用,更利于教师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便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明显转变,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广阔空间,教师便有机会能动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转变角色、引导示范”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如《美猴王》一课,由于根据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各种动画西游记,连续剧《西游记》更是老少皆知,家喻户晓,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讲故事,而教师不必代劳,只须点拨。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学习中。
当然,由于新教材在教学上较灵活,教师的备课量就增加了不少,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因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考虑不同的教法等。
四、反思、商榷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东西。比如,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研”要求学生课外应自觉学习,课内才能积极发问,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深层次的“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回答问题。然而,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完成小学的教育而升入初中,能力较低、基础薄弱,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连简单的回答问题都不能,更不用说深层次的动。比如在一班,往往一堂课下来,学习较好的同学会觉得很轻松,上课气氛非常活跃,一节课很快就过去,并且受益非浅。但仔细思量一下,其实一节课就是这些能自觉、认真地读书的学生的专利,甚至是表演,而另外的那部分同学的学习效益恐怕就不如人意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不乏有社会因素。曾经有家长打电话来,说“我的孩子身体较弱,头脑不好,你们不要对他那么严格。他都不会了,你们还不多讲点,却来提问。”当然,这样的家长毕竟是少数的,但起码看出社会对课改知之甚少。其实,这样的上课情况并不单单在一班出现,在其他学校也一样。前阶段在民族中学、山腰中学、美发中学听课时,发现几乎有这样的共同点:上课时被提问到的人次很多,但重复不少,真正被提问的同学不多。因此,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另外那部分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恐怕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我想新一轮的课改在农村是任重而道远,如何能够使另外的那一部分同学学有所得还有待于慢慢去探讨。
-6-16
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点滴体会论文
新课程标准有以下优点。
1.突破了传统音乐学习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为中心转变,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一;
2.突破了旧的学科中心模式,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推向追求人的知识全面发展转变。
3.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及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突出情感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将其放在了首位,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到以合作为基础转变,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生产实际转变。
5. 拓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文化的学习领域,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转变,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教材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根据《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我认为在内容的设置上较合理,容量适中。
新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本,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通过各单元由浅入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另外。还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母谱。在识谱的要求上,降低过难的识谱要求及过高技能技巧,不提独立识谱的过高要求,还有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像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每册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板面设计图文并茂,多风格,多形式,使教材更生动活泼。
我认为新教材稍有欠缺的是;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难度大了些,《在动物园里》音准较难解决。
在试验了两个月新教材后,我颇有感受:新教材的内容很活,给教师教学的活动空间很大,所以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需做的准备工作还真的不少,并且马虎不得。如果观念没有更新,继续用老模式来套新教材,那将是寸步难行。最关键的是观念的改变。当然,旧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新的教学观念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得靠自己多去学习,多去揣摩,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做到观念更新,观念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思想,真正把课改做到实处。
问题教学法应用的点滴体会论文
在高二的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规律。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很好的体现出问题教学法的原理。教师教学的目的首先不是老师讲解书,而是引导学生看懂书理解书,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惑能力,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求学素质,获得自学能力、探索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教学中加强了对问题导学法的初步认识结合教学实际
1.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锢着许多教师,使他们热衷于讲、满足于灌,不厌其详、滔滔不绝,生怕学生听不懂,唯恐自己讲不细,其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消化吸收。数学教师的责任其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而且要听懂,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领悟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这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功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使用问题导学法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以传授为目的旧教育思想,完全地摒弃满堂灌输的“授鱼式”教学方法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轨道上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实施问题教学法之后,学生都能参与到小整体中学些知识,不再干坐了;原来学习好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多学不少新知识,提高了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能同其他同学互相研讨问题,出新招、想新办法,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在师生互动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观,学生能随时与教师交流,情感相融;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体性体现明显,很具现代特色。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有不少缺点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功。
2.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是实践新的教育理论的要求。认识不是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对新的刺激或知识同化或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即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彻底更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因此,研究班级授课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很重要。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对问题导学法的实践
1.创设情境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转入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产生认识性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产生学习需要的前提,也是“渔”之方法的起点。否则,上课时就会感到无趣,感到吃力,这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预习阶段,教师应极力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例如,学习椭圆知识时,我们可从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开始谈起,畅谈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问:“大家知道我们地球卫星如何运行呢?”我们这时可谈卫星轨道是椭圆曲线,再联系到行星轨道等等。此时,学生从通过内心爱国、爱科学的思想,慢慢产生了对椭圆知识学习动机,进而对数学整体知识产生兴趣。
2.课堂中思索、研讨
这一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因而须力求做到引之有理、导之有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要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拿”(叶圣陶语)。具体做法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再联系有关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最后,求解结果。例如,对于椭圆问题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间的互相讨论,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联系椭圆的标准公式和函数知识,根据椭圆的性质去求解。当然对于基础知识点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在交流时得到回忆。而对于有点难度或牵扯到的知识面较广的题目,则可引导学生分析,适当提醒点化,甚至需要补充所需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的原则选择课堂训练题目,启发学生自觉理解、自行释疑,以便使学生沿着正确积极的思维轨道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在课题讲完后,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讲数学知识点进行小结,指导学生做好小结笔记,不足之处再做补充,以便复习记忆。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比教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上述“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宗旨,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其最终目的可用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概括:“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方式,达到“不需要教”之最高境界,从而提高学生从事职业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300
历史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教育论文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课时少,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任务大,如何在45分钟内使历史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以下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讲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故事中掌握历史知识
如:《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这一课时,在讲到昭君出塞这一框题时,可先讲昭君出塞的故事,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回答 “昭君出塞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听故事很认真,所以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并且记忆非常牢固。又如:《三国鼎立》这一课可让学生来讲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因学生对“三国”的故事了解比较多,有的同学甚至还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所以学生讲的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会结束?”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非常深刻,记忆的非常牢固。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包括三个方面:
(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联系;
(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第三点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学生可饶有兴趣的了解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了巨大的残酷性。再比如:《明治维新》这一课,讲到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时,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向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中外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的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起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三、采取灵活多样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语很有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放录音讲述契丹族产生的传说故事,然后提出“契丹是怎样一个民族?契丹和宋朝的关系如何?” 这样导入,学生听完“契丹族产生”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自然很想了解这个民族以及契丹和宋朝的关系,所以我顺水推舟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就自然被调动起来了。在讲“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这个框题时,因为此框题容易理解,所以我先让学生看两分钟书,然后快速找出重点,然后把它设计成问题提问给其他同学,同学不会回答的问题,再由老师讲解的方式讲述本框题。以这种方式讲课,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所以看书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想当老师提出问题所以都在积极寻找问题并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这个框题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一问一答和老师的补充很轻松的就掌握了,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问题而且记忆很牢固。讲到“辽宋夏的和战”这个框题时,因为澶渊之盟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采用了讨论的方式来掌握本框题,让学生讨论两分钟,各抒已见,然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而且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再讲到“金和南宋的对峙”时,因为很多同学对岳飞比较了解,所以我采用让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然后老师引导归纳知识点的方法来讲述本框题。 除此之外还可引用学生问老师答,知识竟赛等方法。多钟教学方法教学,这种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即新颖效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四、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随着学习科目和内容的大幅度增多,学生要记概念词汇很多,尤其是历史年代、历史事件、条约学生更感费力。如何记住所学的历史知识呢?关键是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此法是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记忆一些较为难记的历史年代、历史知识的方法,如记《芦沟桥事变》可记为:“日军狂叫不管三七二十一(37,7,7)一定要独占中国”。此法的优点是便于记忆难记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如“口诀记忆法”,它是把主要的知识变成顺口溜等形式来记忆的一种方法。如记“战国形势图”时可编成顺口溜记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当然记忆的方法还很多,如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只要我们根据不同教材,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方法的探究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学方法的探究贵在坚持,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
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1、引导求异、求新思维。
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设立自主自能作文。
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拓展观察思考空间。
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松和谐的评述氛围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教育必须从单一的选择性教育变为发展性教育、从求平(全都考100分)转向承认差异,加强基础、发展个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能够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各尽其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根据对我县部分小学现状的调查,现在每学期表彰鼓励面窄、量小,学校班级对鼓励表扬控制很严,”三好学生“的比例只在15%左右,且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班级中约10%的学生几乎年年有份,而绝大多数的学生与表彰奖励无缘,这种奖励制度对激励后进生、挖掘其潜力作用不大。学校、教师平时对学生只抓学习,抓学习也只重视求同、补差,教学方法落后,没有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到重要地位。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施展各种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重新建构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从成功走向辉煌。 如何做到发展学生个性?
我们可以做以下一些尝试:建立县、乡、校、班评价”学生个性特长“项目体系,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展示平台,活动项目体系化,评价组织网络化、评价标准科学化、个性化、公开化,评定奖励定期化。整个评价体系分为四级:县级、乡镇级、校级、班级。班级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自己申报项目,班主任老师审核,只要合情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都可以立项。校级项目根据各年级立项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校级项目。各校的立项、汇总到乡(镇),中心校根据本乡镇民情、校情,选取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为镇级特长项目。县级项目则根据县情选定一些特长项目。学生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特长项目,在不同层次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了更多的成功机会,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张扬个性,发现、发展特长,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长期的实践,能得到以下五点体会:
1、特长得到发现(包括自己显现),经过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培养,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由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培养,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对文化学习有新的认识,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3、全体学生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都有了自己的特长爱好,学校的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优化,这种影响力是无形而巨大的。
4、学校、教师通过对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视、培养,学生能从悲观情绪中摆脱出来,在每次成功的喜悦中,使他们对于生活充满自信,还能逐步纠正部分学生心理偏差。
5、通过这项活动能进一步沟通师生的心理,情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与学好功课的关系。作为小学生学好功课是前提,是个性特长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个性特长的良好发展,会促进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各门功课。二者辩证统一,并非完全对立。
第二,处理好学生自主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学校正确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选择科学的特长项目,并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鼓励学生不怕艰难险阻,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在活动中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传授一定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第三,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师中人才短缺与社会人才引进的关系。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各类特长的人才非常少,限于多方条件自己培养难以做到。因此要想方设同时加强对本校人才培养。
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教育论文
从教以来,我担任过若干年的班主任工作,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度接手的班级。在这一年里,学校安排我担任三(2)班的班主任,接任后我发现该班学生分配不均衡,后进生多,两极分化严重,上课纪律差,同学们之间不团结,经常有吵架现象发生。经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该班如此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缺乏自治能力。为了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我决定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更是自我管理的主人。”因此,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决定把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我这学期工作的突破口。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思想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地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针对如此现状,我便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如:晨会、班会、班队活动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我能行”“什么都难不倒我”“超越自我 永不言败”“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理念,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同时我还和学生家长取得一致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二、健全制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记得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果仅*班主任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学生怎样、怎样做,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因此,我就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学习、讨论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然后进行民主讨论,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经过讨论、修改、通过、达成统一认识,共同制定出一份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班约。因为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是符合他们的实际的,所以他们在情感和理智上都非常认同,执行起来也就十分有效,整个班级的班风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很快有了明显好转。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个班级,如果仅有民主的班风肯定是不够的,只有调动起了全体同学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个班级才会更优秀。要使50多个同学不断进步、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激励他们、适时赞扬他们。我先在班上宣读了一套激励措施(比如作业每次前五名的同学可得到一颗星,连续得到五颗星就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一本作业本。),鼓励他们展开竞争(并且我还根据他们自身的学习情况,帮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竞争对手。)。为了给学生才华的显露和锋芒的显现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我总是不失时机的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同时我还在班内开辟了“星星榜”“一周之星”等表扬栏,从各个方面给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学生以及时准确的表扬,使学生产生我也要成为这样的“班级明星”等这样的内在需求。此举一出,班上的学习气氛马上浓厚起来,他们在互相竞争、较量,比谁得的星星多,争当“一周之星”。记得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叫朱雅的同学考试分数低了点,趴在桌子上哭。我不失时机的说:“你们看朱雅同学,他只比XX同学少一分,就趴在桌子上哭,说明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当然哭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要*我们平时多下功夫,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要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和别人一争高低;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我是最棒的┅┅”通过我的一席话,我发现全班五十几个小朋友鸦雀无声,一双双小眼睛亮亮的看着我,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声音。我知道此时无声胜在声,他们的心里已有了奋斗目标,我所期望的效果也已达到了。果不其然,在期终的镇抽测中,我班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
此外,我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告诉他们:“团结就是力量”。记得那一年,我班的广播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比赛中荣获全校第一。我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相信我能行,才能我能行”的道理。
通过以上的教育教育方法和手段,我所担任的班级最终由原来的“散”“差”“乱”的班级,变成了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该班在年度评比中还夺得了“先进班级”的称号。能取得这种种成绩,我觉得关键是学生的内因起了决定性的变化,他们由“原来的“被管理的对象”变成了现在的“实施管理的主体”,由原来的“要他学”变成了现在的“他要学”,而我仅仅是放开自己和学生的手脚,指导他们如何成为学习和生活的能手,让他们到实践中去发现自我,增长才干!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