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心愿小学生500字作文202
- 文档
- 2024-05-31
- 111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心愿小学生500字作文202,本文共2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我考试考不好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对我说一句鼓励的话语,在我英语学好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对我多说一些表扬的话语。
希望在去少年军校的时候,你能对我说声:“儿子,加油!”让我拥有足够勇气面对魔鬼般强度的训练。
希望在我那将参加全国书法比赛杭州站的时候,你对我说:“儿子,拿不拿奖没有多大关系,重要的就在于你参没参与。”这句话让我有了良好的心态,迎接这项比赛。
在我的那场篮球比赛中,打得十分精彩。我也知道,当时,你也在场,只是不想让我看见。比赛开始了,我们一直抢不到球权。大家也有些无精打采了,但是我们仍然齐心协力,永不放弃!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开始焕发斗志。
接着我抢到了球,一个转身,手一弯,那一条弧线直接穿出篮框,“哔……”的一声,球进了。大家无比的兴奋,3比2,那时,我听见了观众的欢呼声,而我却没有听到您的声音。我当时多么希望你说一句:“儿子,好样的,加油!”
在我去广州长隆那时,我觉得坐过山车很刺激。这时,我踏上了过山车之旅,直到轨道弯曲成90°的时候,我的心仿佛碎了一地。伴随着尖叫声,这样冲了下来。那时,我多么想听你说一声:“不要怕,有我在呢!”
在我需要您的时候,也希望您能这样对我说:“加油,我相信你,儿子!”
《猎人海力布》梗概
从前有一位叫海力布的猎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先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小的一份,因此,大家都很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去打猎,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了一条小白蛇,他把老鹰射伤了,救了小白蛇。小白蛇想报答海力布,请求爸爸赏赐海力布一些珍宝,谁知海力布不想要珍宝,只想要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就是这样,海力布就得到了宝石。
海力布拥有宝石后,打猎就方便多了,分给大家的猎物也多了,这样就过了几年。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打猎,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于是就急忙跑回家告诉大家快点儿搬到别处,但是大家都是无动于衷。海力布这才知道焦急是没用的,再迟延,灾难就会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所以他就把整件事一五一十告诉大家。刚刚说完,海力布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都很伤心,于是就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最后乡亲们都逃过一劫。以后,人们都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雪孩子》故事梗概
下了一天一夜的雪,房子、树上、地上一片白。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它和小兔一起玩。
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兔真高兴,她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高兴!小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屋子里很冷,她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就上床休息了。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兔睡得正香,一点儿也不知道着火了。雪孩子看见小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兔,自己却融化了。
他去哪儿了呢?原来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云儿……
点评:
这是一篇较好的故事梗概。基本上保留了原故事的情节,用概括性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
付秋迪
《青铜葵花》这本书是曹文轩于创做出的长篇小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是我在书店看到的,由于这本书的简介引发了我的兴趣,所以我就将它买了下来。
这书讲了主人公青铜和葵花的故事。一开始葵花和爸爸同许多陌生人从城里来到了大麦地,他们要在这盖房子,开荒,种地。但不幸的是,葵花的爸爸因落水离开了人世,因此葵花成了孤儿。善良的青铜一家收留了葵花,青铜家里很穷,青铜因为发高烧变成了哑巴,因此全村人几乎没几个小朋友和他玩。葵花到了青铜家,他们就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青铜一家对葵花很好,青铜什么都为葵花着想,为了葵花,青铜把上学的机会给了葵花,尽管青铜也想上学,但葵花也满足了青铜学习的心愿,没事的时候就教青铜认字。
葵花很爱美,但也很懂事。有一次学校请了照相馆的刘瘸子来照相,但要自己付钱,葵花知道家里没有闲钱所以就没跟家里说。一个星期以后,青铜知道了这件事就和家里说了,于是青铜家就下了决心要给葵花照相。于是全家都开始攒钱,青铜也是在寒冷的冬天去卖芦花鞋,每天回家脸都是冻的红彤彤的。
葵花长得很漂亮,因为快过年了,学校要举行文艺节目,老师让葵花去表演,表演的前一天,老师和葵花说要是有一条银项链就好了。放学回家后,葵花在饭桌上和全家人说起这件事,青铜一直不说话。到了演出那一天青铜找到了葵花给她了一条项链,仔细一看才知道青铜是用冰给葵花做了一条银项链。
就这样过了五年,他们都十二岁了,可就在这一年里,城里来人要把葵花接走,怎么拦也拦不住,葵花走后,青铜一个人在大麦地里,用尽了全身力气喊了一声葵花。
我把文本书看完了,我仿佛听到了曹文轩说的话“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是一个强者。”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少年面对痛苦会比年长的人有勇气,因为年纪越大,对于痛苦的解读就会越来越冷漠,也会越来越害怕,因此在年轻的时候如果经历了很多的痛苦,就会让自己以后再遇到逆境的时候能够坦然。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梗概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是一本校园励志小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战胜一系列挫折的心路成长历程。上五年级的阿章原本是一个都市小男孩,他自私又蛮横无理,生活上对妈妈百般依赖,稍有不如意,便大发脾气。后来因为妈妈怀孕了,爸爸又在首尔工作,阿章便暂时去乡下舅舅家生活。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开始的时候阿章特别开心,可很快就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在学校,他不是把作业忘在家里,就是因为没带颜料被老师惩罚、被同学取笑。在舅舅家,表妹对阿章充满了敌意,表妹经常对他说:“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来到乡下后的阿章,生活简直一团糟。阿章心里特别失落,特别留恋以前在家的生活。他想到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他可是什么都不用管,妈妈会帮他备齐所有该带的东西,会帮他把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过去他成绩优异,成为全班同学喜爱的班长,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妈妈在身后默默付出,只是他从来不曾注意到妈妈的辛劳,从来不曾感激妈妈。从此,阿章努力学习独自面对生活,尽量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尽管一路磕磕绊绊,挫折不断,但他先后经受了读书、守约、诚信的考验,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节俭、关爱他人的小男子汉。小说的结尾,阿章认识到作为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独立的人格,长大后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这一天,阿章归来,他终于可以自豪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的!我阿章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做得很好!”
《暖》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是令人崇敬的,至今外国人也在学我们汉语、汉字,汉字种类多多,有一词多义,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等等。就如“参”这个字,它可以读“can”,也可以读“cen”,还可以读“sen”,但是说到汉字,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变”!
我的妈妈是一种虫,由“懒虫”和“上网虫”结合而成,简称“懒网虫”,为什么呢?妈妈每次晚上都上网刷视频到11点左右,“睡虫”已深入后才睡觉,第二天很晚才起来,上班迟到,日复一日,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差,我和爸爸见情况不妙,开始监督妈妈的作息,最终,妈妈“改邪归正”了!
相信大家的爸爸都爱抽烟吧,我的爸爸也不例外,小时候我就被检查出了支气管炎,爸爸一抽烟我就咳嗽,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于是我和妈妈开启了“战争模式”,爸爸每次回家,“侦察兵”——我就出动了,左摸摸右摸摸,看看有没有烟,接着“军医”妈妈用她灵敏的嗅觉闻爸爸的嘴,看看有没有烟臭。爸爸早上去上班后,“轰炸机”——无人机就出动了,锁定爸爸,进行跟踪,如果爸爸进入商店补给“弹药”,将被“突击兵”妈妈进攻将烟夺过来,经过一系列的“大作战”,现在家里再也闻不到一点烟味儿,听不见一点咳嗽声了。但我和妈妈没有一丝松懈,要知道,爸爸总会有手痒痒儿的时候。
至于我嘛,我以前学习成绩不会,对学习没有一点激情,觉得无关紧要,考试马马虎虎,不认真,不仔细,妈妈总说我学习不用心,有一段时间日渐提升,但还是没坚持下来。爸爸对症下药,开始督促我学习,做作业在旁边看着,看书和我一起读……我的成绩突飞猛进,现在的我再也不是那个不爱学习的我了!
爸爸变了,妈妈变了,我也变了,大家都变了,家中的“变”你们也有吗?可否与我分享?
《暖》
其实,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后悔的事,比如:因为自己不听劝而后悔,因为自己不好好吃药,导致自己严重发烧,因为没有照顾好家人而后悔……然而,我的骄傲自满让我感受到后悔的滋味,现在就给大家仔仔细细的讲一讲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背上书包踏出家门,一路上我欢声笑语。小草给我打招呼,小花向我问好,小鸟为我婆娑起舞,大树向我说:“孩子,快去学习吧!”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学校门口,看见了这几个字:征文比赛,赶紧参加。我心里想:“要不我参加吧,征文这么好写,我怎么可能写不起呢?”于是,我便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碰见了小明,小明对我说:“嗨!你知道要参加征文比赛吗?这个征文真的很难!”小明愁眉苦脸的。我便哈哈大笑起来,说:“这,这个这么简单,呵!你竟然写不来!”我嘲笑了好一会儿才停止。小明不理我,便怒气冲冲地走了。回到家后,我便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参加征文比赛可以吗?”妈妈便眉开眼笑地说:“当然可以,可孩子呀!你要记住自己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才能好呀!学习是自己的事哦。”
第二天早上,老师在讲怎么写征文的时候,我却马马虎虎的,一会儿跟同学讲话,一会儿又专心致志的看故事书,一点儿征文识也听,我非常的骄傲,老师招呼了我几次我都没有改,准备开始写征文的时候,我便慌慌张张地拿出书来看,只知道要写的内容,而征文思路也不清晰,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手里握的紧紧的,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摸摸脑袋,怎么也想不起来。看着别人已经写了一篇了,而看自己却一字不动,我看了看小明,小明却瞄了一眼我,不说话,摇了摇头,继续写他的征文了。我非常失落!监考老师看到了只好把我取消资格。唉!我现在才知道,我们不能松懈只能一步步爬上楼的道理。
这次我才明白了,每一个人应该对自己选择的事负责,坚持就是一切的胜利,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努力,才能换来你的好成绩。
《让》
谦让一向是一项善举。为了方便别人即使冠军已经近在咫尺。
正午,顶着炎炎烈日,一场马拉松比赛正如火如茶地举行着,一位黑皮肤的小伙正顶着满头大汗向终点奔去,但他好像跑错了方向,他径直向跑向了路道旁的小出口,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黑人小哥跑错赛道了,众人纷纷手忙脚乱地提醒这这位不幸的小哥,小哥听到了众人的提醒,立刻二话不说她跑回了赛道,众人纷纷为小哥感到疑憾默在比赛中,胜负往往就在零点几秒之间,更别说这几十秒了,简直是与冠军失之交臂了,但黑人小哥仍坚持地将塞道跑完,都跑这么久了,为什么不放手一博呢?于是,小哥跑向了终点,但令人们没想到的是,在终点等候已久的第二名朝焦急万分赶来的黑人不假思整地笑了一下,这笑容伴着阳光,是那么地令人动容,仿佛一位少年的微笑,值得令人注意的是。他面对终点线,纹丝不动,似乎是想让黑人小哥过去,就这样原本与第一擦肩而过的小哥,出人意料的得到了第一。
赛后,记者采访了第二名为什么要非冠军让给黑人小哥,他回答:“这怎么能叫让,那第一本来就是他的,只不过是他跑错道了而已,比起贪便宜的第一,我更愿脚踏实地地做一个第二。”
在生活中,谦让,一向是能提高人的美德。更能使人对你称赞有佳,谦让,何常不是自己不便一点但能帮助别人的事在中国,最早的谦让便是孔融让梨,如果人人都懂得谦让,那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善良就会越来越多,人们脸上便会挂满笑容。
《暖》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温暖无处不在,但有一件事一直刻在我脑海中永远不会流去,那一件事,每一次想起来就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
在那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天马上乌云密布,我加快了脚步,生怕下雨了,一边跑还一边想“怎么办?马上要下雨了,离家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老天爷我求你了,可千万不要下雨啊!”我马上惊慌失措起来,这时雨下了起来,本来是淅沥淅沥的小雨马上变成了倾盆大雨。我这时就像一只落汤鸡一样,在那里东奔西窜,这是踏进了一个水坑,水花四溅,我全身都被淋湿了,这时我摔倒在地,在那里嚎啕大哭。这时我前面房子的一位阿姨望见了,他马上飞奔到我的旁边,把我小心翼翼的抱起回到他的家中。
我在床上模模糊糊望见她在那里给我煮饭,我大喊起来:“阿姨,您为什么要帮助我?您为何要帮助我呢?”她笑了笑说:“我只是举手之劳,我救了你和不就你都一样,但我只想多救一个生命。”说到这,她已经泪流满面。我疑惑不解地问:“您为什么哭了呢?”她说:“我看见你想到了我的儿子,因为他爱见义勇为,有一次,我儿子因为在马路上救了一个老奶奶,所以才…”他说道,把后面的话给咽了下去。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马上泪水又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我马上给那位阿姨说了声谢谢!我把阿姨给我做的饭给吃了。
后来,她和我的家长联系了,家长在电话中对阿姨感激不尽,我把阿姨的地址给记了下来,以后好好的和他玩儿。不久妈妈到了,我在走之时,心中突然涌出一般热流,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是啊!人间的温暖千千万万,这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可以让你绝处逢生。
《暖》
温暖,一个平凡的词语,却引起人许多想象。温暖是什么?或许是朋友一句关心的话语或许是同学鼓励的目光,或许是陌生人无私的帮助……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狂风呼呼地打着卷儿,直往我袖子里钻,给了我一阵“透心凉”。“什么鬼天气!冷死人了!”我一边抱怨着,一边加快了脚步。这时,一辆公交车驶入我的眼帘。我定睛一看:嘿!14路!正好赶上了!太好了,可以不用吹风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奔到站牌前,上了公交车。
上车之后,我挑了一个靠近后门的座位,“这样下车更方便些!”我心中盘算着。正当公交车要启动时,一位小男孩却匆忙地蹿了上来。只见他外套敞开着,红领歪歪斜斜地系在衣领上,嘴边还沾着抹抹油渍,肥胖的两腮随着呼吸而抖动着。他急忙翻动书包,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咦?我市民卡呢?怎么不见了?唉?在哪儿呢?……”他埋着头,双手不住地在书包中摸索,可始终没有摸出市民卡。男孩的脑袋上已经闪闪发亮了——那是渗出的汗珠。他越来越急,小脸蛋早已涨得通红,像一个随时要爆炸的红气球。公交车开动了,只剩下男孩一个人尴尬地立在车箱前面。“有没有一块钱?投币也行!”司机不耐烦地问,语气生冷。男孩又在书包中摸索起来,可一无所获。他看了看司机,又望了望大家,显得手足无措。车箱里突然安静下来,空气仿佛凝固了,整个世界只剩下了窗外呼呼的风声和汽车疾驰的声音。“要不要把一块钱给他呢?”我心中十分纠结,“我只有一块钱了,还要留着买糖呢……可是,他真的很需要这一块钱啊……算了吧……”
“我有一块钱,拿去用吧!”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个稚嫩的声突然打破了这份宁静。接着,是一串善意的声音:“我有,用我的吧!”“我也有……”我急忙寻找声音的源头——是坐在车箱前面的几位小学生,他们纷纷掏出一元钱,为那个男孩送去……
窗外,寒风依然凛冽,但我的心里却暖暖的……是啊,你无意间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却给了那急需帮助的人难忘的温暖。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词语解释
威胁 要挟 协作 和谐
回眸一笑:眸,眼珠。 喜怒无常:常,惯常、正常。 无穷无尽:穷,尽。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产生。叹,感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造句: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优等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得望洋兴叹。 )
2、这是有关海洋的说明文。
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文章从五点来谈海洋是人类的希望:开发海洋矿产资源以缓解“能源危机”;向海洋索要高蛋白食物以缓解“食物匮乏”;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以开拓人类生存空间。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3、之所以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可以从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的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_。
文中“望洋兴叹”的原因是:由于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还不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它的喜怒无常无可奈何。海洋是个聚宝盆,“聚宝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说海洋是聚宝盆,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矿产资源,请为保护海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①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②蓝色的海洋,生命的摇篮。
4、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海洋给人提供航行便利,给予人类食盐;
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海洋掀毁船只,冲垮堤岸,毁灭城镇,给人类带来灾难。·
5、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等
6、近义词:慷慨=大方
敬畏=敬重 匮乏=缺乏 低廉=便宜 奉献=贡献 便利=方便 给予=奉献 望洋兴叹=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反义词:慷慨(吝啬) 敬重(轻视) 匮乏(丰富) 低廉(昂贵) 奉献(索取) 便利(障碍) 喜怒无常(温文尔雅) 望洋兴叹(妄自尊大)
7、藏
zàng (宝藏 西藏 藏羚羊) cáng (矿藏 隐藏 蕴藏 东躲西藏)
8、拓展:大海的成语:风急浪高、海纳百川、惊涛骇浪、风平浪静、水平如镜、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波澜壮阔、惊涛拍岸、无边无际、一望无垠、巨浪滔天
大海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保护海洋广告语 :生命从海洋开始,善待海洋从你我开始。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名人逸事、灵山秀水、抒情感怀、道德文章等。基本上涵盖了写人、记事、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每单元有四篇文章,课文的先后顺序是按照作者生活的朝代来安排。每篇课文包括一篇原文、一篇译文、汉字家族、日积月累、追根溯源、古诗撷英等六部分内容,另外还会根据每篇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相应的练习,例如:连一连、查一查等。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广泛,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与《弟子规例行表》相互结合,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六册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学习内容
第二周
第1课介之推不言禄
第三周
第2课谢太傅盘桓东山
第四周
第3课春夜宴桃李园序
第五周
第4课记承天寺夜游
第六周
第5课三峡
第七周
第6课小石潭记
第八周
第7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第九周
第8课白洋潮
第十周
第9课登楼赋
第十一周
第10课秋声赋
第十二周
第11课岳阳楼记
第十三周
第12课山中花树
第十四周
第13课诫子书
第十五周
第14课论文
第十六周
第15课五柳先生传
第十七周
第16课陋室铭
一、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汹涌澎湃、倒霉”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与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心灵美好,文章中多处出现的人物间的对话、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等,学生不易于整体把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我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悲惨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感情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法”来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穷人”发散开去,启发谈话,引导探究“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认读、理解情况,抽读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穷人”,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反馈交流,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由“穷”字串起全文,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桑娜和渔夫的生活状况,为后文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质做铺垫。
3.学生初步感受到穷人的“穷”后,教师介绍文章写作背景。
背景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与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深意有一个初步了解。
4.教师总结、过渡。
总结生活穷的一面,同时引入对家庭温馨一面的探究。结合相关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与环境的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5.教师小结。
由感知内容,进行引导性提问,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并根据小说要素,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感知小说的特点。
分析这一部分在全文的作用,体会写法。
(四)感受桑娜的善良。
引导性提问: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进行了相关描写。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矛盾的内心世界。
引导代入思考:桑娜忐忑不安,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写的生动。
引导性提问:桑娜家有5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为什么还抱来两个,想一想,找出原因。让学生探究人物的品质。
创设情境,引导拓展交流: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个孤儿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
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出自一个做母亲的责任。这源于善良、母爱和良心。)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的矛盾处境和心理,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5.这部分的省略号都有什么作用? 引导注意细节的把握,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写的生动、细致。
(五)感受丈夫的态度。
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态度,并通过交流,体会渔夫的高尚品质。
让学生结合相关句子,交流、体会渔夫在做这一决定过程中的挣扎、矛盾,以及做出决定后闪现的人性光芒。
结合重点字词,引导带入想象渔夫的心理,感受渔夫的人物形象。
师小结:这部分内容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
通过小结,概括回顾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六)体会“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 2.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3.读读这句话:“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忐忑不安——如释重负,桑娜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4.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但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 (不谋而合,心心相印。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对文章结尾的学习,以探究渔夫和妻子共同的想法进行,既是对小说简短而富有深意的结尾的理解,同时又深化对“穷人”高尚品质的感悟。
(七)知识拓展。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语意的跳跃。
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如“我嘛……缝缝补补……” 文章的描写很有特点,文中多处妙用省略号,有力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突出了穷人美好的心灵。最后进行知识拓展,既是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是学习文中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八)课文小结。
《穷人》这篇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同情、关心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的事,表现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表现穷人的困境与心理,凸显穷人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
屋外寒风呼啸 等待渔夫 屋内温暖舒适 探望西蒙 抱回孩子 穷人 抱回孤儿 忐忑不安 继续等待 生活艰难 朴实善良 思考决定 收养孤儿 渔夫归来 夫妻二人 不谋而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名著单元,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本课选取的是“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故事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
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课文。所以我在这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导”的作用,扶与放相结合。有张有弛,既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主要的是由点及面,由节选,再到整本书,再到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面学习的名著作品,简介马克·吐温及《汤姆·索亚历险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人。
3.思考本文的场面描写有哪些特点。
(三)学习课文内容
1.默读第1-3自然段,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人们找到孩子们时的激动的?
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声音,镇上传来发疯、人们疯狂地大嚷大叫、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人们的欢呼等;另一个方面是动作,街上挤满了人、衣服还没穿戴整齐、聚集成一堆、前后左右围着、派头十足涌过来等,都表现出人们迎接孩子非常激动和高兴的心理。
2.“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人们怎样的心情?
提示:运用了夸张手法,写人们的眼泪像流水似的涌出,又像下雨一般落了满地,写出了人们喜极而泣、激动得不能自已的心情。
3.概括段意:第1-3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汤姆和贝奇失踪后亲人的悲痛以及他们回来后人们的激动和高兴。
4.读第4-5自然段,从汤姆回来后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什么?
5.从汤姆几次摸索寻找出路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6.概括段意:第4-5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汤姆讲述他和贝奇在山洞中历险获救的经过。
7.默读第6-16自然段,了解汤姆一行人回到村子后发生的故事。
明确:第6-16自然段是第三部分:汤姆探望好朋友哈克和贝奇,得知法官把山洞锁住了,而乔埃还在洞中。
(四)探究课文重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汤姆是怎样帮助自己和贝奇离开山洞的?提示:①独自进行三次摸索找到出口;②说服绝望的贝奇去往出口;③钻出小洞,帮助贝奇出去;④遇到划船的人请求帮助;
2.学完本课,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从汤姆独自三次摸索寻找出口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坚持、不放弃、不畏惧、细心的人,从他说服贝奇去往出口、帮助贝奇钻出小洞说明他是一个机智、负责、讲义气的人,从他遇到划船的人请求帮助说明他是一个勇敢大方的孩子。
(五)课文小结
本课选取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找到汤姆和贝奇”这个片段,该部分描写了汤姆和贝奇失踪时人们的悲痛、回来时人们的激动,以及汤姆讲述的脱险经历,展现出汤姆坚强勇敢、毫不放弃的个性特点,赞扬了他的机智、义气和善良。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展开,围绕汤姆的主要行动,提炼故事的情节转折,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形象。
教材简析:
《夜莺之歌》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自称“夜莺”的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以“战争”为主题,课文内容有古代,有现代;有中国,有外国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单元的重点是: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根据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渗透品词析句,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主要通过学生抓住词句分析)
3、学习小夜莺热爱祖国的品质。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通过对小夜莺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分析小夜莺的形象,从而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过程: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理解个别词语的含意。课堂上,要更注重在文章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的运用。)
二.再读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课上,要更注重阅读方法的运用,注意抓住重难点词语分析)
三.细读
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主要抓住几个句子和词语的分析:)
如语言上:
a“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b“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c“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主要抓(唱、叫、甩、打、弯、拾、踢)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抓住语句体会)
四.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 );《楼兰的忧郁》作者梅洁,运用( )手法描写了我国西部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并对之表现出了极大的忧郁;“鸟是树的花朵”更形象生动的赞美( );《我和大猩猩握了手》作者戴安·福茜,让我们感受( )的美好意境。《一个人和一幅画》塑造了一个( )的人
第二单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领悟了生活中的哲理:《 》,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其实只要用心感受,美无处不在;( )的《葵花之最》运用 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在怎样恶劣的条件下,都要不屈不挠、乐观向上:《 》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则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违反事物的客观规律……
第三单元
① 老舍,原名( ) ,字( ) ,他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有:( )、( )等,老舍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你了解老舍的爱好有:( ) 、( ) 。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刻舟求剑》)
③《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是一个 的人;《养花》一文的中心句是 ;因为作者爱花,把花当朋友,所以养花的过程就充满了乐趣,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
第四单元
这一单元,我们一起阅读了一组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的文章,不禁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皆有爱,处处有真情。《金翅雀》一文通过描写一个孩子向父母讲述自己找到一个鸟窝的过程,向我们勾画出父母的形象,我们可以用( )( )( )等词语来形容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当时的心情。“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出自( )写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能体会到 ( )。《再见了,亲人》是( )写的一篇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的动人情形,表现了( ),赞扬了( )
第五单元
④本单元,我们步入科学的殿堂。( )写的《桥梁远景图》在对客观实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对未来桥梁的发展趋势及方向做出大胆想象;《蟋蟀的住宅》一文的作者是( ) 。这篇文章选自他的小说( )。《科学幻想之父》一文中我了解了号称“科学幻想之父“的 ( ),还欣赏了他的好几部科幻作品有( ) 、( ) 、( ) 。并且懂得了学习中学会质疑更可贵,正如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那样“ 。
第六单元
本学期,我们尽情徜徉在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风筝》一文,在风筝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 ) 的鲁迅;《冬至的梦》,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让我们感受到,冬至的梦是( )的梦; 写的《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成长靠你们自己》是一篇 ,从中,这位校长告诫我们,要培养 意识,值得我们思考。
语文学习计划
一、课前预习方法
1、阅读法: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新课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这个思路的道理是什么?读过之后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这些记录在预习笔记上。这种预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课文知识的预习,深层的目的是看看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自己能掌握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还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讲解有哪些差距,这种差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上的,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补短的目标。经过阅读预习以后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内容,不必强强求理解,把它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
2、回顾法:主要是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本来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应该记住的。可是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学过的知识或都忘记了,或者记不全了,或者记错了而不自知,从而变成了对新课文理解的绊脚石。有的同学感到听课效果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扫除这些绊脚石,缺少听好新课所必备的知识,对后面就更听不懂了。通过回忆,查一查不懂的概念在哪一章哪一节见过,如果还回忆不起来,就找出课本或笔记本认真看看,直到弄懂为止。
二、课堂听课方法
听课是为了学到知识。但是,是不是知识听懂了就算听好了呢?应该说,听懂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优秀的学生不应当只满足这一点,而应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不仅向老师学习具体的知识,还要学老师的科学思维,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具体线索。是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势、思维规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周密的科学思考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1、注意力集中:上课的时候大脑不能开小差,要通过听讲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注意力是意志力的具体表现。意志力的锻炼和注意力的培养有极密切的关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加强自控能力,善始善终地把一件事做完,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甚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闹中求静的本领,主动抵制引起分心的干扰是锻炼和提高意志力的好办法。
2、求知欲旺威:敢于探索,敢于提问题。正确的态度是:上课时要专心听,勤思考,力争当堂课当堂懂,基本完成理解任务。
三、课堂记笔记方法
记笔记的方法分详记和略记
1、详记:就是把课堂上讲的知识,尽可能地全面记下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政治、语文、生物、部分化学课程。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很强,而且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分量比较平均,如果记不完整,容易产生不连贯、不全面、散架子的现象。
2、略记:就是只记录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略去,这样,可以省出时间来思考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学、物理、部分化学课程等。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前后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强,公式方程等各种关系式较多,因而只要掌握关键内容即可,其余问题可由此推出,迎刃而解。至于公式的推导过程更不用详记,只要把推导过程中关键的假设、转移、使用的'定理等记下即可。为了记得快,可以自创一些速写符号。数理化各门功课中的标准符号,缩写语都可以应用到笔记中去。只是有一点要注意的,自创的符号容易混乱,因此需要课后及时整理,否则时间长了,自己也记不清符号的含义了,这笔记就无用了。
复习语文要做好积累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步诗歌,感知诗题。
1、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
(教师简要介绍王维)
2、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说说: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
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安西,特地从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3、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时注意诗句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送别地点:渭城;时间:早上。)
2、能把时间和地点说得更具体一些吗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得知是清晨在旅店送别。)
3、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洗得翠绿欲滴。)
4。多么美的渭城啊!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从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可知是为友人设宴送别。)
5。读了后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王维会说些什么(离别在即,千言万语都浓缩于酒中,把别愁、祝福融为一杯杯美酒,明为劝酒,实为诉离愁。)
(1)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为什么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得知不止喝了一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①指导读(引读)、再指名读。
②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①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能不伤别离!(师引读后两句)
③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这分明就是情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课堂小结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这份真挚的友情打动呢背诵这首诗并细细体会。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义重
本次课程中,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将去往安西的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想象他们二人分别时说的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
热门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01—23
01—23
01—23
01—23
01—23
01—23
01—23
01—23
01—23
01—23
延伸阅读
解封申请书怎么写篇1申请人: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地址:被申请人:住址:申请事项:请求解封位于郑东新区商鼎路南、中州大道东号楼独单元层东号房屋(房权证字第号)。事实和理由:申请人
20xx—01—23
推荐更多专题:“秋天的雨大班教案”。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因材施教。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教案准备,教案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组合排列。一篇课堂教案
20xx—01—23
有请阅读“最新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内容。避免过分追求叙述严谨而影响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教案要组织教材和考虑教学方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案也是老师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抓住教
20xx—01—23
精选专题推荐:“初中期末评语”、“期末评语”。当学习或者看书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都有写评语评价的经历。积极的评语评价能增强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你对写评语评价是怎么看待的呢?
20xx—01—23
相关栏目推荐:“车队长述职报告”。时间悄悄溜走,是时候和这阶段的工作告别了,有得有失,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岗位述职报告了。述职报告也是自我认知一个阶段中工作不足之处的反思手
20xx—01—23
在不同工作场景下,我们常常需要处理不同的文档,我们会通过范文找到更多的写作灵感和思路。范文的阅读能让受阻的思路重新畅通,写范文该从哪里开始构思?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
20xx—12—09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说课稿篇1学习目标:1、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3、热爱春天,愿意
20xx—12—02
在上班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需要撰写不同的文档,倘若写文章很困扰你,不妨多读一读经典范文,范文为我们平常的写作提供了不少的帮助。我们如何下笔写一篇好的范文呢?以下由编辑为大
20xx—12—11
在任何岗位上成长都需要有东西沉淀下来,那就是文档,优秀的范文往往被很多人借鉴。借鉴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快找到撰写灵感,你有了解过范文应该怎么写吗?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
20xx—11—30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部编版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为主题组织课文。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充满奇妙的想象,引起人阅读的兴趣。课
20xx—01—20
教学目标
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
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本书。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同桌相互交流)
2、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介绍。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
二、启发思路。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
(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
(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
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
2、写作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四、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片段一: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还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片段二: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学生练习概括。(片段一: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她们推碾子。片段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
3、总结:(1)要把人物语言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直接引语变为转述句。(2)要把人物动作描写进行选择后,概括成叙述性的话。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的梗概作品,实物投影。
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梗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梗概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交流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七、誊写、展览。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梗概认真誊写一遍,张贴在宣传栏展览。
板书设计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读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抽、连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理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学生对梗概的认识不多,所以教学难度较大。借助《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概括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学时不仅要强调理清文章脉络,更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和语意的连贯。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2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播放李大钊简介)
2、板书课题,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58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瞅(chǒu)瞅暂(zn)时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时间顺序;主要讲了四个时期的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依旧安定、沉着,并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
四、交流探讨,学习语言、神态和对比描写的手法。
1、品析人物语言。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一句话: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体味人物神态。从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玩具,就向外走。
3、感知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和事态的紧急。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睛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态度。
4。全班交流。(重点关注被捕前被捕时的态度对比。)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李大钊女儿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十六年后写的回忆录,也是一篇倒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重点句子,学习人物品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三、交流探讨,学习前后照应。
1、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五部分(第31~33自然段),并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李大钊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2、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呼应)
3、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首尾呼应:①首: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②尾: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文中照应:①前文: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文: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文中照应:①前文: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②后文: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这些句子相互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叶挺、董存瑞、刘胡兰、赵一曼)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并和同学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并交流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激发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
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
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示好与不好)
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
(1)精描细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展开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2、学生独立构思、书写,教师巡视。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六、互读评议。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给小组同学听,再说说觉得写得好的原因。
2、学生评议、交流。
3、小组内推荐写得好的习作供全班欣赏。
七、欣赏佳作,点石成金。
1、欣赏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2、同学们交流:习作的优点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
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4。指名评改。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分享心得。
板书设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事情的经过(情感的变化)
印象深刻的内容(具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讲评课,注意把习作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并迁移运用。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培养了习作表达能力,学会了表达情感的方法。
1词语
(1)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挺拔的身躯
(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3)近义词
幽径——僻径唱和——应和吟诵——吟咏津津乐道——侃侃而谈陡峭——峻峭
(4)反义词
流淌——凝固清凉——炎热精致——粗糙
2句子
(1)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理解: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短,却有深意。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理解: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理解: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已”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理解: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理解:这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方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6)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理解:在这段话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当作自己的朋友,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这些朋友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作者应和。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们的深情厚谊。
3课文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采薇(节选)》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全诗六章,每章八句。《采薇(节选)》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诗经》是汉族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歌理解: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主题:
《采薇(节选)》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赏析:
作者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杨柳依依”写出了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霏霏”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
问题归纳: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2、最能表达诗中人心情的诗句是什么?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藏戏》一文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颇具文学色彩。
二、说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旷野、赞叹不已、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难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这篇略读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环节:
1、课前布置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完成练习册的补充词语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检查预习:课上四人小组进行检查,互相正音;完成练习册的补充词语题,课上二人小组边看大屏幕边检查。然后齐读加深影响,达到积累的目的。单独拿出“不一而足”,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所在段落,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学生齐读,联系上下文,从“丰富多彩,不同”等词语体会其意思。
4、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静心默读,标注感受,然后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补充,总结。
6、总结写作方面的收获:开篇三个排比式三个反问句,先声夺人;语言生动;过渡自然・・・・・・
7、布置练习:可以运用课上的步骤阅读有关戏曲的文章,也可以仿照本文写一篇介绍某一剧种的文章。
五、说教学反思:
课上,几乎没有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机会。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删去两朗读的环节:一是理清顺序时,学生会发现开头的前三段,每一段对应后面一部分内容,本来准备师生合作朗读感受前后照应的写法,结果被删去;二是在交流深入学习后的感受时,每一部分都要在交流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一遍,结果由于时间预设不合理,被删减了。
还有几个地方也应该朗读:感受开篇三个排比式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时过于仓促,也应该去朗读;感受语言的生动时,比喻、排比的句子也应该通过朗读去进一步感受表达效果,还可以积累语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