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9-14
- 10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迟到教学设计,本文共20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迟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1.细读解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课文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5.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6.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四、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送格言: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总评: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经验,该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迟到》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富有个性的阅读,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前后联系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文章的情感,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的导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2.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的整体感悟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阅读。
3.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对文本的感悟也必然不同。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学生不仅对自己读懂了的内容通过想象、朗读进行个性诠释,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深入品读文本,使学生能充分展现对课文语言及人物情感的个性理解。
4.本课的教学设计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结合个人体验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在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评价,使学生注意了方法的提炼,为今后深化个性化阅读做了充分的准备。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从中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迟到》,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回顾课文,直奔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父亲究竟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在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1)、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抓住“疼”和“严”。
(2)、把“严”组一个词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理解“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体会严的程度。
2、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或想从本课了解哪些内容?(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一)出示探究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题。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二)学生交流探究成果。
1、体会父亲的“严”
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打的声音:“咻咻”。
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同学们,你们可能都有挨打的经历,想想作者当时的哭号声中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害怕,愤恨、委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同学们请再读课文3——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4、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指名交流)请勾画出“我”的表现的语句,我的哪些表现惹得爸爸气极了,而致使“我”挨打?(学生勾画交流)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5、分角色朗读。
(三)体会父亲的“爱”
1、这命令没起任何作用,父亲气极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顿,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里由吵闹变得安静,伴着窗外的雨声,孩子的哭声似乎还在父亲耳边回响。同学们,此时,父亲心理是什么滋味啊?他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出后悔、自责、心疼……)
2、的确,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此时此刻,他有千言万语想对小海音说,于是他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可见到女儿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出示第15自然段)
(1)、读句子,找表示动作的词,透过这几个动作,你听到父亲在说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用“孩子,你……”开头说话练习)
当他打开包袱,拿出我的花夹袄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把花夹袄递给我,看着我穿上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从衣服里拿出两块钱给我时,我听见他在说……
(2)、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看到那一缕缕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小海音会说些什么呢?(体会严厉、深沉、无言的父爱)写在探究单上。
(3)指导感情朗读这段话,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体会小海音的变化。
1、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对应的句子)
2、小海音的变化只有这些吗?(交流林海音的巨大成就)
3、师小结:正因为有父亲这样的“严”和“疼”,她从迟到变为了早到,她改变的不仅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作品,她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许多年过去了,她想起迟到这件事,情不自禁饱含深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出示)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齐读,这一次,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什么?(严中有爱,严即是爱)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学习方法、思想认识上说收获。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迟到》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收获,我们可真的感谢它呢。这篇课文选自《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的父亲在林海音很小的时候就离她而去了,林海音又离我们而去了。然而,他一直对一件事念念不忘:(出示句子)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学生齐读)
多好啊,爸爸影响了她,她又影响了读者,影响了在座的我们。同学们,让我们真诚的感谢林海英,是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父爱,明白了如何面对错误。让我们记住林海英,记住这篇课文———《迟到》(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因为什么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40X2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同学都有早晨赖床的坏习惯。也一定因此迟到不少次吧?每当这时你们心理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验作者小时侯的迟到经历吧!
板书课题:迟到
二、阅读感悟,体会严格
1、师:在文章的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课文第一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同学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感情的读。
2、师:是啊!严格的父亲对于作者的这次迟到一样是严厉对待——狠狠地打了“我”,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从哪里看出打得好痛?
3、学生找出语句: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子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我挨打了!
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作者有“抄”而不用“拿”?学生试着用手做一做。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师:父亲狠狠打了“我”,“我”委屈、生气、怨恨、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谈看法。
(1)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①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怎么不舒服?
② “竟”字说明了什么?(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你能联系上文谈谈吗?
③ 指导朗读。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①“父亲开始就准备打我吗?”抓住重点语句说说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②“快起!快起!”——“起”!说明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
(3) 理解“居然”,体会情感。面对父亲的命令,我是怎么做的?“居然”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4) 对比“竟”和“居然”,感受父亲的严厉。
(5)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展开想象,体会慈爱。
1、师:范读课文12—15自然段。生:想一想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送东西?
A、生:交流。
B、展开想象,对照插图想想作者此时面对父亲,他会说些什么?
C、生:交流明白严是爱。
2、自从这次挨打后,作者再也没有迟到过,后来她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学到这儿,你想对文中的作者说些什么?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的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通过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②同学们清晰地表达了内容,知道因为迟到父亲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迟到吧!
2、①请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想想作者当时的心情。
②上一年级时,“我”就有懒床地毛病。每天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时,我的心情就?愁什么呀?
③此时,在作者看来,同学们投来地仅仅是目光吗?这目光里好像还包含着什么?我虽然懒惰,可也知道害羞阿!这种心情,怎能一个愁字了得,所以“我”又愁又怕,常常是?“我”在怕什么?
③你能体会作者迟到时的这种心情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A、“我”是多么的愁阿!谁来?
B、“我”的心灵又是多么的恐惧阿!谁再来?
3、①本来,天气好时都愁,更何况是下雨天了,索性,小作者竞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
②A、面对着妈*的催促,小作者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B是哀求阿!谁再来说?
③A、可是妈妈做不了主,爸爸到我地床前,瞪着我说:
B、这个瞪字里还包含着责备,谁来再说?
④A、可是我开始赖床的,勇敢劲还得撑啊,于是我硬着头皮说:B、于是我还硬着头皮说:硬着头皮说时,我在想?我在想?我在想?
⑤A、可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刚说出口,就被爸爸地话挡了回去,爸爸怎么说?
B、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爸爸怎么样了?请你生气地说吧!
C、还可以看出爸爸怎么样了?请你————地说吧!
D、还有哪位父亲也想来说?
⑥通过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地父亲?
⑦“起!”面对这可怕的命令,小作者居然?
⑧这下爸爸可怎样了?
4、①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气极了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1-1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多读一读,开始吧!
②读得这么认真,一定找到了,说说吧!
A 、(一抢……)父亲打得是多么地用力呀!
B、还从哪可以看出父亲气极了?(谈一谈)
(床头床尾)父亲打得是多么彻底啊!
C、从哪可以看出?
(父亲打得多么重,多么狠啊!谁再来。
③从这些词语中,同学们体会到父亲的确气极了
5、①所以最后,我还是冒着雨上学去了。只是因为下雨,老师没有罚站,可这时,爸爸又追到学校来了,我刚安静的心,又害怕起来,怕什么?
②爸爸实际是干什么的?
③爸爸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呢?请同学们读课文16-18自然段,相一想,从送东西的细节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开始吧! ④这时小作者的心理又是什么感觉?你能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再次走进作者的内心吗?
6、①正是父亲的严格,严格中的疼爱,让经常赖床、迟到的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是哪些原因让我有了这种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找出这些原因,开始吧!说说吧!
五、拓展延伸
①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错误,不过,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在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②最后,送给同学们一些格言,希望会对你们的成长有所启迪和帮助。谁来读一读?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
3、 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 汇报读书情况。
3、 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 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第二课时
三、个性阅读,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 打的动作:
B 打的声音:咻咻
C 打的过程:
D 作者的伤痕: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者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1、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眼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 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仅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 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的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些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 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8、 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9、 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四、 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 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2、 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搜集林海音的作品,好好地读一读。
在校园网上,有几篇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请大家去读一读。
[迟到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1.细读解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课文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5.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6.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四、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送格言: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迟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联系上下文和根据自己已有的积累,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蒂姆无私奉献、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尚品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
教学准备:
1. 教师搜集有关蒂姆的故事和“千年技术奖”的有关资料。
2. 学生搜集万维网、互联网等相关信息。
教学建议
6月15日,在芬兰的“千年技术奖”的颁奖仪式上,享有“万维网”之父美誉的英国科学家蒂姆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科学家。这是一项迟来的奖赏。十几年前,正是蒂姆无私奉献,万维网才成了因特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对自己的发明对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蒂姆平静地说:“我只是发现了一种更为便利的利用已有资源的方法,我觉得自己和普通人一样。”
文章共有5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第1段,蒂姆在芬兰获得“千年技术奖”这一全球最大技术类奖。在206月15日这一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里,蒂姆成为“千年技术奖”这一殊荣的第一位获得者,并领取了100万欧元的奖金。第2部分是第2~4段,回顾了蒂姆发明的万维网的作用、贡献和他的科学态度。出于自己工作的需要,蒂姆发明了万维网,并无私奉献出来,让万维网给全球信息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互联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位,是他的发明让网络出现曙光并发出光芒,但他却为了科学的发展,放弃了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申请,为人类营造了一个统一的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的网络公司借助他的发明把一批人变成富翁,他却依旧清贫地安心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在他心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比金钱更重要。一个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家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第3部分是第5段,当“千年技术奖”颁发给他时,人们认为他当之无愧,而评委会惊人的一致,既是对万维网的肯定,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
本文采取了插叙方式,前面的课文中已有过插叙,学生应该不陌生,但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万维网的作用和蒂姆不计名利、一心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品质。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感悟蒂姆的品质和精神。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迟到的奖赏》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文本的内容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不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应该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因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自读中整体感知,在探究中品读感悟”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点拨方法,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力求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本节课的优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直奔重点句“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严厉和疼爱?
(2)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并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注意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情境:
①“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③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从他无声的动作中,你仿佛听到父亲在说什么?
④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的严厉时出示金钥匙,让学生明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体来看比较满意,但仍然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在课文重点句段体验品读上有所欠缺。如,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语言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此处欠缺的是学生的理性分析比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够,老师指导朗读不到位,导致语言品味与感情朗读脱节,语言品味与情感共鸣脱节。此外,由于本学期才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模式领悟得还不够深刻,在实施教学时存在有很多不足,恳请领导和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迟到》教学反思
《迟到》讲述的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童年时代赖床不愿意上学,为迟到而被父亲严厉责打的故事。文本的资料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就应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我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比较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贴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
在整个设计中,我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透过多次读写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资料整合到了的课文中。此外,本文图文并茂,我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迟到》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速读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不断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迟到本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导入时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个性是本节课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到了,我迅速结合本堂课的状况要求学生针对此事发表意见,学生都有比较深刻与独特的感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个性注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找“父亲为什么打我?”的原因时,我要求在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挨打的段落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又让学生做了做这些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的是有声有色。没有轮到的还不断地唏嘘、叹息。这样的阅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自己体会,同时积累词语句子,以及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还有哪些句子体现到父亲打得狠”“挨打后我的情绪什么样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时实际说一说自己挨过打吗,自己挨打后的情绪怎样?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下,学生的阅读更是精彩不断,让人过耳不忘。原先,学生阅读时不是读不好,而是看你有没有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了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了学生读父爱的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潜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疼爱时,我渗透了写作中的细节描述。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观全文,认识到回忆写法的好处。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文本的资料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就应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不仅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就应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是抓住了“严厉而慈爱”来组织教学,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
准备上《迟到》这一课之前,我上网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相关资料。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以前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看到这段话,我的心为之一振,是呀,学习就是一个受影响、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班的马骏、董远念最近老是迟到,我何不借这一课影响孩子们,让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呢?
于是有一天,他俩又迟到了,我用相机拍下了他俩迟到的样貌,还做成了课件。开课伊始,孩子们从这张照片的课件很自然地引入到课题中,在全班同学饶有兴趣地哄笑声中,吴哲小声地喊着:“老师,我抗议!”“很多孩子都有过迟到的经历,台湾女作家林海音读小学一年级时经常迟到……”我话锋一转,很快将孩子们引入到文中。带着探究的兴趣,孩子们认真地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在学生理解了父亲的爱的情感之后,我又在本课结束之时把林海音的这段话展示出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期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理解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
本节课,我的课堂结构是由:静心回顾,温故知新——疑则有进,大胆质疑——静心生悟,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四大环节组成。开课很顺利,但是在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的预设出现了偏差。课前,我预设将学生的问题综合成三个大块,即:
1、从哪些地方体现出爸爸对我很严?当时爸爸心里是怎样想的?
2、爸爸为什么对我那么严?当时我心里是怎样想的?
3、从哪些地方体现出爸爸很疼爱我?当时爸爸心里会想些什么?我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课中,学生在“本课积分要求”的刺激下,大胆质疑,提出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如:
爸爸对我很严,很严很严。为什么又说他疼爱我。这不是很矛盾吗?我为什么要感谢韩老师?……这些问题是孩子们认真思考之后提出来的。在课堂上,我不能把学生生硬地迁到我的预设中,对每一个提出的问题,我都让学生写在纸条上,并在展示平台上展出。问题相似的进行归纳,简单的问题学生当场解答。最后剩下的疑难问题,再在小组内透过独学、交流,得以解答。因此,在第二个环节花费了超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没有时间进行,从而留下遗憾。
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导学案的设计时,不仅仅要深钻教材,而且必须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这样自己的预设才会更精确。才更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迟到》教学反思
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述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透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在课堂上我以“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1)父亲到底怎样疼爱女儿,又怎样严格要求女儿?(2)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个铜板?(3)由此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引导学生边读边划,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情感。学生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且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慈爱这一点我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我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仅是严厉,那个性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贴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透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个性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在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时,学生们都各抒已见、用心发言,都能谈到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但是,我的这节课还是存在着遗憾。我的教学资料选取是精要了,学生的理解也很流畅、清晰。但之后觉得作者对爸爸的态度转变这一环节,学生在我选取的教学资料中走得太急,缺少了其间作者对爸爸行为、态度的慢慢品味和领悟,所以,学生的情感只在爸爸的严厉与关爱上停留。回过头来看,我与作者的对话的确少了,这样的“桥梁”的忽略使学生对“我”的印象不够丰满,两条线没有做到“双管齐下”、置地有声。资料的精要选取没有错,但对文本务必在读透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想一想,有效课堂的组成的确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教者做好充足的思考。有效的备课是辛苦的,但学生的受益却是异常丰富的。
这一课的资料与学生的经历十分相似,我想把联系生活作为教学的一个扶手。
在读到“我”不愿意起床上学时,我让孩子们设想,如果是你,躺在床上万分不想起来时,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以此体会作者想赖床但又有些担心害怕的心理;
当读到挨打这一段时,我又引导他们想像自己挨打时的情形,体会作者的委屈与难过;
读到爸爸带着钱与花夹袄来学校来看我时,我设置情境:
看着爸爸的身影在走廊上越走越远,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这样一个来回,孩子们都能说出,爸爸的严厉与慈祥,其实都是对“我”的爱,但是是方式不一样。当学生自己说到这一点时,我真有点沾沾自喜,心想,联系生活,既让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又让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苦心,于是暗自笑了好一阵。
但是,下午把作业一收上来,一下就泄了气!作业中有一题“为什么我能改掉赖床的毛病?”很多孩子都写的:因为爸爸打我让我明白了赖床不是一个好习惯,而爸爸到学校来说明爸爸爱我,我理解了爸爸的苦心。在孩子们的心里,爸爸的打,并不是爱,他们把“打”和“爱”区分得很清楚!在课堂上,他们只是在认知上理解了“打”与严厉是一种爱,但是在情感上,他们并没有理解。
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在课堂上我以“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
(1)父亲到底怎样疼爱女儿,又怎样严格要求女儿?
(2)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个铜板?
(3)由此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引导学生边读边划,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情感。学生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且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慈爱这一点我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我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在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时,学生们都各抒已见、积极发言,都能谈到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但是,我的这节课还是存在着遗憾。我的教学内容选择是精要了,学生的理解也很流畅、清晰。但后来觉得作者对爸爸的态度转变这一环节,学生在我选择的教学内容中走得太急,缺少了其间作者对爸爸行为、态度的慢慢品味和领悟,所以,学生的情感只在爸爸的严厉与关爱上停留。回过头来看,我与作者的对话的确少了,这样的“桥梁”的忽略使学生对“我”的印象不够丰满,两条线没有做到“双管齐下”、置地有声。内容的精要选择没有错,但对文本必须在读透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想一想,有效课堂的组成的确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教者做好充足的思考。有效的备课是辛苦的,但学生的受益却是异常丰富的。
11月14日,我在四(3)班教室上了一节随堂课,主讲的是《迟到》。《迟到》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他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突出了父亲既严厉又慈爱的形象。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结尾,完整而不呆板,让读者领悟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速读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不断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迟到本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导入时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特别是本节课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到了,我迅速结合本堂课的情况要求学生针对此事发表意见,学生都有比较深刻与独特的感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找“父亲为什么打我?”的原因时,我要求在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挨打的段落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又让学生做了做这些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的是有声有色。没有轮到的还不断地唏嘘、叹息。这样的阅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自己体会,同时积累词语句子,以及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还有哪些句子体现到父亲打得狠”“挨打后我的心情什么样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时实际说一说自己挨过打吗,自己挨打后的心情怎样?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下,学生的阅读更是精彩不断,让人过耳不忘。原来,学生阅读时不是读不好,而是看你有没有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了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了学生读父爱的理解。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疼爱时,我渗透了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观全文,认识到回忆写法的好处。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特别是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说一说对父爱的认识时,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喜,例如:父爱如山,父爱如海,父爱如地,父爱如天等等,特别是丁昱同学所说的父爱像一片创可贴,贴好你受伤的心灵,更是获得了满堂彩,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课外阅读与积累的重要性与学生的能动性。
在执教《迟到》时,我主要抓住“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来组织教学。让这句中心句贯穿整堂课。
自主学习设计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浏览全文,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直奔中心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紧扣父亲的严和爱来设计,这两个问题是抓住本文的重点,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体验父亲的严和爱。
在品读过程中,学生能很快地抓住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朗读指导抓住父亲的语言,提示不仅要注意语言的特点,还要抓住标点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在理解和朗读课文表现父亲严厉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的小海音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体会父亲的爱。主要是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通过情景朗读孩子们给课文补白,如果你就是林海英,此刻你会说些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拓展《爸爸的花儿落了》师生对白,情感升华,紧接着让学生书写心情:写自己类似的经历。可谓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因怕学生练笔占时间,课堂上学生交流课文体现父亲严厉的内容时,学生朗读有些少,尤其是通过父亲的动作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严厉时,教师应小结一下,把课文后面的“金钥匙”引用到教学中,效果会更好。
一、本节课教学的收获
学习《迟到》,我直奔重点句教学“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
1、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读出父亲打我打得很狠,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
我注重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教学,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我让学生从文中画出父亲出手狠的词语。有的学生画出(拖起来、倒转来拿、一轮、咻咻)这是从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我让学生打开书读“我走出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朗读父亲动作的词体会到,这里没有父亲的语言,但从父亲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无言的父爱、深沉的父爱。学生读的很动情。
2、通过课堂练习感受父亲的疼爱
学生的情感已经随着小作者的情感在变化,在上升,在表达练习中渐渐让学生感受父亲的狠是爱的深。
小练笔:“面对着父亲,我想说——”
学生深情的朗读渲染了整个课堂的气氛。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我对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比较满意,但本节课还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经验,该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富有个性的阅读,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前后联系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文章的情感,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
本环节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评析: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本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例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在妈和爸反复催促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看,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本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深入品读文本,进行了有效地个性化阅读。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比较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