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的教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锄禾》的教案,本文共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锄禾》的教案

《锄禾》北师大版教案

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读。 正音。齐读。

2、齐读古诗。

3、检查生字。

一、检查字音:

1、PPT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一读?指出“辛”和“苦”合起来是一个词 , 分性别读。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难句子。

3、去拼音读诗。

4、指导古诗停顿。

二、精读:

1、学生质疑:对于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PPT 出示插图:看一看图,读一读诗,再想一想,诗里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些?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

(1) 禾:PPT出示“禾”,理解“禾”。字形演变教学“禾”。

(2) 锄: PPT ,图片出示锄头。相机讲解锄禾。

(3) 禾下土:结合插图,看着图你知道禾下土是什么意思了吧?

(4) 盘中餐:当何苗长大成熟以后就成了这样一粒粒饱满的果实,理解“粒粒”。“盘中餐”。

( 1.1 )盘中餐: PPT 。当何苗长大成熟以后就成了这样一粒粒饱满的果实,理解“粒粒”。“盘中餐”。 你知道这盘中餐是怎么来的吗?

( 1.2 ) PPT 。 PPT 出示图片“禾”。根据字形演变教学生字。锄: PPT ,这就是古代农民使用的劳动工具,叫锄头。锄禾就是用锄去田里的杂草,好让禾苗更加茁壮的成长。

( 1.3 )禾下土:看着图你知道禾下土是什么意思了吧?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锄禾、禾下土、盘中餐、粒粒。再读一读古诗,看一看插图,想一想,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

( 5 )、日当午:看图,理解现在太阳正高高地挂在空中,此时就是中午。

( 6 )、皆辛苦:再看看图上农夫的打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创设情景: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位老农,正在劳动,你有什么感觉?引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也就是诗中

再读读这个词,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诗,读出老农的'辛苦。

PPT :可见,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老农辛苦换来的。

( 7 )、学到这,想一想,以后你再有吃不掉的饭菜你会怎么做?再有吃了一口就觉得不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做?

4、小结:是呀,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板书)。你们的改变都是因为今天学了《锄禾》这首诗,多种方法朗读古诗。

5、引导背诵。

6、评价:老师发现你们把自己的感受都融入到了古诗当中,让诗充满了韵味。

7、指出作者。这首诗就是唐朝诗人李绅的作品。

他除了写了《锄禾》还写了什么?

8、总结:今天我们学了《锄禾》,用了看一看图,读一读诗,想一想的方法读懂了诗,再试着用同样的方法预习《悯农》。这两首诗就是我们书上的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

三、复习:

1、你们学的多认真啊,连小禾苗都赶着来参加你们的学习,瞧,他们给大家送来了本课的生字。让我们一起读准他们。 PPT 。

2、PPT 。生字“午”。对于这个字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牛字不出头就是午)。看笔顺书空。师范写,生描红。

3、师范写:禾、苦、辛。生描红。

4、配乐写字,关注写字姿势。

板书: 锄禾

珍惜粮食

一年级教案:《锄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一年级教案:《锄禾》教案,请参考!

一年级教案:《锄禾》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一年级锄禾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锄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锄禾》大意,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拍摄一组照片;观察农民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分部解题,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看老师写一个字(书写:禾)认识这个字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和“木”比较)

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边写边记住它的笔顺。

知道什么是“禾”吗?(指名说)(出示禾苗图片,古代指的是粟米,泛指农作物)

2、再看老师写一个字,补全课题:锄 (指名读,正音) 什么叫“锄“?

3、看看图片,你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为农作物除草)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唐代诗人李绅看到农民为农作物除草就写下了《锄禾》这首诗,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 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读完两遍后,圈出古诗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 )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先听老师读,注意古诗的节奏,请你在老师停顿的地方画一条斜线。

范读后说:听出老师是怎样停顿的吗?你画在哪个字后面的?出示停顿符号,你们听到的停顿和老师的一样吗?

请你也这样停顿,自己练习读一读古诗。

谁来试一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行:

(1 )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 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

(2 )再读读这两行诗,边读边看看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3 )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①小朋友见过农民种田吗?农民们在地里除了给庄稼除草,还会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浇水,有虫子了要喷洒药水等)

②老师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天黑的都看不清了,才从地里回来。记得有一次他们从傍晚时开始用皮管给庄稼打水,直到晚上9 点多才结束。吃晚饭也是轮流吃的。你们听了感到农民种地怎么样?

(4 )情境创设,反复朗读。

(5 )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 )指名读“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 )指导朗读: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要十多个小时呢呀!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真辛苦呀!跟老师一起写好“辛苦”这两个生字。(板书:辛苦)?

②情境创设 ——引读“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

四、总结古诗,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 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示图)“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2、现在我们经常把这两行古诗贴在食堂的墙上,你知道为什么吗?对了,是要让我们每个人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板书:爱惜粮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请看一组照片。(出示学生浪费粮食的照片)

3、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当你再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是呀,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粮食。让我们一起告诉那些浪费粮食的人:“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

4、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刚才大家学得这么认真,现在老师就把这首好听的歌奖励给大家。(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

5、现在能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了吗?齐背古诗(配乐)。

五、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孩子们,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午”。

2、怎样记住它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

3、在习字册上描红生字,注意姿势。

4、比较“禾”、“午”,指导书写。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六、小结

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看 :锄禾

想 :辛苦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一、预设目标

1、 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读写“锄禾”“辛苦”等词。会用“辛苦”写句子。

2、 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 会背诵、默写课文。

4、 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且能转换成儿童的语言。

教学难点:“餐”的字形,“日当午”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 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字底,理解“锄禾”“辛苦”“日当午”等词的意思。

2、 培养学生正确看图,了解图意的能力;图文结合,理解诗的意思。

3、 背诵古诗。

(二)教学过程

1、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画着这样的情景?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课件点击,出现小朋友中午吃饭、午睡及农民锄禾的画面。)进行对比。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锄禾》。教师边板书边教学“锄”:注意读准翘舌音,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请一位小朋友做个锄地的动作。说说“锄禾”是什么意思?

2、 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背诵已不是难点,重点放在对古诗的理解上)

(1)看看图,读读诗,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自由练习--指名说并评议--同桌说--四人小组讨论

(2)说说全诗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伯伯在地里给禾苗锄草。

可以让学生找找,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是对应的?板书:锄禾日当午

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 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

☆ 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碗中的饭)(全、都)

3、 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指名背诵,比赛谁读得有感情。提出疑义。

5、齐背古诗。

6、学习生字:

盘:认识“皿”字底。

餐:(字形分析是重点)上下结构,上半要书空记形。

皆:口诀“上比下白皆都是”。

辛:立+十=辛,立下一横要长一些。

7、 固生字、生词,卡片抽读。

8、练习。

(1) 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个并组词。

(2) 抄写句子: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农民在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农民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滴在泥土里。

(3)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 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农民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品德和习惯。

2、 进一步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说说古诗的意思。

3、 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扩词:

锄--锄头锄草锄禾

餐--早餐午餐晚餐

辛--辛苦辛劳辛勤

(3)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给禾苗锄草松土。( )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

(4)默写古诗比赛:四人小组开火车,每人一句,比谁写得又对又好。

2、 进一步理解诗意。

(1)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说诗句。

(2)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3)四人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 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辨析:

A、小明盛饭盛得满满的,吃不完就剩下。 ( )

B、阳阳吃饭时,掉了许多饭粒。 ( )

C、课间点心吃不完,趁老师不注意,扔进垃圾桶。 ( )

D、丁丁帮妈妈淘米时,把掉下来的米都一粒一粒捡起来。 ( )

4、 巩固练习

(1)用“辛苦”造句。

(2)默写《锄禾》。

(3)比一比,组词。

锄( ) 滴( ) 粒( ) 盘( )

助( ) 摘( ) 位( ) 盆( )

(4)把古诗《锄禾》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锄禾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充分朗读古诗。

2、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拍摄一组照片;让学生读熟《新补充读本》中的《大意》一课,观察农民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开展了诵读古诗的活动,老师有个建议: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大组,我们来比赛背古诗,看哪一组背得多、背得好,好吗?

(比赛非常激烈,男生、女生不分胜负,时间关系,比赛到此结束。我宣布:男生、女生并列第一!)

(刚才大家刚才的表现,我宣布:男(女)生获胜!希望女(男)生不要失去信心,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获胜!)

2、老师还要考考大家的观察力,请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去的一个地方,对了,是我们学校的食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3、在雪白的墙壁上,有这样两行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句诗,选自古诗《锄禾》。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课题,读题。

4、那么,为什么要把这句古诗贴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锄禾》,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吗?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后,圈出四个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注意节奏,听老师读: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范读后说: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第二个字延长了一些,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先自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三、理解诗题,练习说话

1、看课题,“锄”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锄头。读词“锄头”。注意“头”读轻声。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课题中的“禾”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读词“禾苗”。

3、“锄”与“禾”连起来就是古诗的题目,“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出示句式,训练说话:

(1)_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看图,把话说完整。

(2)_____(什么时候),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

5、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具体了)

6、你还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老爷爷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越说越具体了)四、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小朋友,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所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锄禾》。(师配乐范读)

2、学习第一二行:

(1)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评价: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啊!

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

不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读得再热一点吗?

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读?)

(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① 小朋友,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里都要种田。每天,农民们在地里除了给庄稼除草,还会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浇水,有虫子了要喷洒药水等)

② 老师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他们总是到天黑看不清了,才从地里回来。记得有一次他们从傍晚时开始用皮管给庄稼打水,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吃晚饭也是轮流吃的。你们听了感到怎么样?

③平常你看到你的家人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也是满头大汗,腰酸背痛,衣服上、手上、鞋子上都是泥土,喷洒农药以后身上会沾上难闻的农药味)

(4)反复朗读:

是呀,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① 夏天,火辣辣的阳光当头照,农民们依旧——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②渴了喝一口凉水,热了擦一擦汗珠,农民们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为了使庄稼有个好收成,农民们每天都不嫌脏,不怕累地劳动着——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据老师观察,农民一天的劳动何止十个小时呀!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② 这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总结古诗,解决疑问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师一起写“辛苦”。(板书:辛苦)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3、(出示食堂照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行古诗贴在食堂的墙上吗?对了,学校里是要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板书:爱惜粮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请看老师在食堂拍到的一组照片。(出示在食堂拍摄的照片)

4、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这两位同学说什么呢? [是呀,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还可以用这句古诗来对这两位同学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让我们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齐背古诗(配乐)。

6、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想听吗?(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

六、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小朋友,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禾”、“午”、“辛”、“苦”。

2、怎样记住它们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禾”(“木”字加一撇)、“午”(“干”字加一撇)

也可用“减一减”的方法记“禾”(“和”字减去口字旁,把点变成捺)、“午”(“许”字减去言字旁)

(2)用部件法记“辛”(立了十个小时)、“苦”(草字头加上“古”)

3、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生字,注意姿势。

4、指导“禾”、“午”:

注意第一笔撇的不同之处:“禾”第一笔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笔是斜撇。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指导“辛”、“苦”:

当中最长的一横要写得足够长。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

看:锄禾

想:辛苦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一幅彩色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锄禾》

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

(一)板书: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

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书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诵全诗。

四、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一、看图,揭题。

1、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幅图,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在很多很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位诗人李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并且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锄禾》指板书。跟老师读两遍。

3、《锄禾》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诗,自由地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3、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请同学们数一数古诗有几行?在古诗里一行就是一句。下面请四位同学分别读四句。评价

三、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再细心读课文,边看图边读,想每个词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地方用线划出来。

2、问:哪些地方不明白,生说师划(注意字和词的区别)

3、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看图猜一猜吧。A“锄” 就是锄头,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可以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B“禾”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 “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师:下面一起来复习一遍。

5、师:刚才把每句诗里每个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只要连起来就知道了诗的意思。板书:连(先看前面两句。)

6、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句的意思?评:是连起来了,但是有点别扭,是什么时候?古人为了读起来上口,就颠倒过来说了,说意思时,换过来就可以了。板书:换。

7、谁能再说说第一句的意思?(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评:当句子不完整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一加。板书:加。再试一试,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8、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用什么方法说懂了诗句?

9、师:下面请同学自己动脑筋说说第二句的意思。个别说。评:同学们自己学会了第二句,真了不起。

10、师: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评价: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啊!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

11、读到这里,你心里想到了什么呢?引出辛苦。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你能试着用“辛苦”说一句话吗?

12、是呀,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农民伯伯的辛苦呢?个别读,男女生读。

13、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心里感触也很深,于是写下了古诗的下面两句。 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同桌讨论讨论,再说给大家听。 个别说,提示:“谁”就是„„,“粒粒”就是„„

14、是呀,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请看“辛”这个字,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男女生读。小组读。

15、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啊!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吧。(配乐读)

四、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师: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人们对待粮食有不同的做法,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以下一些行为是对还是错,应该怎么做。辨析:A、小明盛饭盛得满满的,吃不完就剩下。B、阳阳吃饭时,掉了许多饭粒。C、课间点心吃不完,趁老师不注意,扔进垃圾桶。

他们的做法对吗?可以用今天学的哪句古诗来提醒他们呢?

3、而丁丁就不同了:丁丁帮妈妈淘米时,把掉下来的米都一粒一粒捡起来。

因为他牢记了《锄禾》这首古诗。

4、让我们也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自己试着背一背。个别背。齐背古诗(配乐)。

五、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小朋友,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禾”、“午”、“辛”、“苦”。

2、怎样记住它们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禾”(“木”字加一撇)“减一减”的方法记 “午”(“许”字减去言字旁)(2)用部件法记“辛”(立了十个小时)、“苦”(草字头加上“古”)

3、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生字,注意姿势。

4、指导“禾”、“午”:注意第一笔撇的不同之处:“禾”第一笔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笔是斜撇。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指导“辛”、“苦”:当中最长的一横要写得足够长。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C、日:太阳

D、日当午:中午,太阳当头照。 E、知:知道。

F、盘:古代称碗为盘。 G、中:碗里的。 H、餐:米饭、饭。 I、粒粒:每一粒。 J、皆:都。

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给禾苗锄草松土。(

)

2、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

说说全诗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伯伯在地里给禾苗锄草。

可以让学生找找,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是对应的?板书: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夏天,中午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句式训练: ______________的太阳 太阳像______________ (选择一个说)

(3)想象说话: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很热,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种热吗?句子中不能出现“热”字。

(4)老农夫却还在锄禾,他热成什么样了?请学生画“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并读好诗句。

1、自由读。你知道他想了些什么吗?

2、交流。(板贴图2)

3、看录象: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这句古诗流传至今已经成了名言,人人皆知,你看,老师请我们学校的书法家老师把这句诗写成了一幅作品,你想把它帖在哪里?

4、出示句式,训练说话:

(1)_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看图,把话说完整。 (2)_____(什么时候),____(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

5、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这样就把话说具体了)

6、你还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老爷爷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说越具体了)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古诗通过写农民种地的辛苦,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全诗四行两句。第一行写农民劳动的时间和干什么农活。第二行写农民的艰辛。诗的第三、第四行是作者看到农民劳动辛苦景象引起的联想和议论,用一个问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紧扣着读者的心弦。教育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要珍惜每一颗粮食。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0个:当、午、汗、滴、谁、知、盘、粒、辛、苦。

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禾、当、午、汗、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写生字5个,记住字形。

3、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辛苦” 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投影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点评: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5、汇报学习情况:

(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

日当午    锄禾    汗滴    盘中餐    粒粒    辛苦

当读到以下的词语时,追问一下词义,解释不到位也没有关系,后面还要深入理解诗意,“日当午  锄禾  盘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

(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

(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点评: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读课文,提出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  皆   禾下土 ;(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

(点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

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1、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2、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收集有关农民生产劳动的诗歌、谚语,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

[锄禾 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锄禾》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上的很多东西如果歪解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课堂上学生一段歪解《锄禾》的演讲,令我的思路豁然开朗。他是这么说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谓是路人皆知,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不仅揭示了劳动的艰辛,而且还诉说了学习之苦让我来告诉大家!”然后他便在黑板上写了“除和”两个字解释说:“‘锄’通假字,通除法的‘除’,‘禾’通‘和’——加减法,这样一来就明了多了。第一句‘锄禾日当午’,就应解释为‘除和日当午’,一个小孩在中午烈日当头依然在做着‘除、和’的算数题。‘汗滴禾下土’顾名思义就是‘汗滴和下土’,诗中主人公做题流的汗滴在地上,注意!古代纸笔是贵重的奢侈品穷人是用不起的,所以他们只能在土地上用木棍勾画做题。接下来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巧妙地把知识比作饭碗中的粮食,每一点知识的获得和积累都是和汗水分不开的,都是很难的呀!……”

听完他的演讲,我不由得感叹学生思路的开阔(如果是叫我想我断然是想不到的)。咱们暂不考证“锄、禾”通假字的正确与否,光说这种想象事物的方式绝对需要我们学习。我们大人们整天走的是一条一成不变、死板的路,没有任何惊奇出现也不可能有惊奇出现,我们不妨学学他们,在死气沉沉的生活中自己来寻找一些快乐和惊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被各种事物折腾得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不妨也浪漫的、夸张的歪解一些东西,自己在自己的世界为自己再寻找一些快乐,在紧张与繁忙之中,不妨来几次思想中离谱的歪解想象,或许你会更爱自己生活、自己的人生,要不然真的会被越来越紧张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生活弄得窒息而死的。

其实人有时真是挺累的,真的不如多为自己调侃调侃,让生活中多些歪解多些戏说,让自己的天空多些绿色多些生机,这样或许我们会更长寿,或许会更有勇气来面对现实的困境,或许会更有精力来面对人生,从而充分地实现快乐生活,享受生活!

《锄禾》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老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诵两首古诗。

注意正音:

粟(sù)闲(xián) 饿(è)

蚕(cán)归(guī) 泪(lèi)

罗(luó)绮(q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民种了许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模仿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一直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广大农民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情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出现。李绅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相同。“一”和“万”都是虚数,指许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许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民。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犹豫、如同、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民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民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民会被饿死?

1.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农民还要交许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

4.丰收年农民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悲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民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较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xián),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木”

闭(bì),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进到的意思。

选择字义: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买卖(mài)

提问:谁入城去?(蚕妇、养蚕的妇女。)

住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

(她住在乡下,从“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买卖,一般叫做什么?(赶集)

连起来怎么讲?

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

2.“归来泪满巾”。

归:回来。 泪:眼泪。

满:说明泪水流得多。

巾:手巾或其它擦抹用的布,古代妇女多佩带在身上。

句意:回来的时候泪水不断,走一路,哭一路,泪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3.连起来说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这一诗句的意思。

4.“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罗绮者:就是穿绸缎衣服的人,泛指剥削者。

句意:穿绸缎衣服的人,并不是养蚕的。

(二)背诵全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锄禾》教案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

学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导入

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

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

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

充分利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这样后又读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

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小字弟弟高兴地上山腰练倒立(当)。

3、自主参与,游戏识字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因此,识字中我让学生做游戏“我当小老师”。即让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其中渗透组词的训练。如:“请大家跟我读‘午’,‘中午’的‘午’。”用这种方法识记字形,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分页标题#e#

四、品读感悟,自主学文

1、看一看,蕴情入诗

学生观看课件画面,教师描述:中午,火红火红的太阳公公坐在家门口高兴地欣赏着天下美景,可风伯伯受不了了,浑身发热,赶紧躲起来。此时,一位老爷爷正在密密的庄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锄着草,满头的汗水像下雨似的从他脸上滴下来。小朋友们,看到老爷爷这么辛苦,你们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待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带着对老爷爷的感情,把全诗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读一读,体会诗意

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老爷爷产生的不同情感中时,鼓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演一演,感悟诗境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如:“锄禾”可作劳作状;“汗滴”可引申为擦汗状,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

4、背一背,内化诗情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指导书写,展示自我

在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后,转入书写个别生字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对难记的字进行范写,学生发现字的笔顺,而较容易的字则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写后,又引导学生在别人的本子上各写一个字,相互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评选出“小小书法家”上台书写,而后让全班学生美美地读读“小小书法家”写的漂亮字。这样,既避免了写字的单调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写字质量。

课后,可布置学生把《锄禾》背诵给家人听,并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延伸课文。

点评:

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同时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与幼儿园的衔接。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能写得正确、匀称。

2.能理解《锄禾》这首古诗的含义。了解农民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含义;懂得爱惜粮食。

2.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不容易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投影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

吃饭人数

全部吃完

剩下一部分

剩下很多

22人

1 人

13人

8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点评: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

5.汇报学习情况:

(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

日当午 锄禾 汗滴 盘中餐 粒粒 辛苦

当读到以下的词语时,追问一下词义,解释不到位也没有关系,后面还要深入理解诗意,“日当午 锄禾 盘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

(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

(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点评: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读课文,提出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 皆 禾下土 ;(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

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

(点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

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

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

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

(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

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指导写字

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

1.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收集有关农民生产劳动的诗歌、谚语,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