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的政治试题与解题思路,本文共9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初三的政治试题与解题思路

初三政治中考模拟试题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选择题

1.一滴水漂不起纸片,大海上才能航行巨轮:一棵树顶不住风沙,一片森林才能遮风挡雨。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

①张扬个体权利的同时,个人必须从属于社会

②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素

③团结的集体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具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④集体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2.下列体现珍爱;命,善待生命的名声警句是

①人的一生就是此竹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②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③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苏)温·卡维林

④应该笑着面对生清,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3.让盛会因为志愿者的参与而更加精彩,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许多志愿者为参会嘉宾、媒体提供接送、翻译等全方位志愿服务。作为志愿者应该

①勇于担当,乐于助人,尊重养异;

②热情周到,尽职尽责,积极提供服务

③讲文明,有礼貌,展现礼仪之邦的风采

④平等交往,有礼有节,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帆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以自已的实际行动

①维护了国家利益

②心怀爱国之情,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③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承担那些没有回报的社会责任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权健公司在经常活动中,涉嫌传销犯罪和涉嫌虚假广告犯罪,公安机关已于1月1日依法对其涉赚犯罪行为立案侦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火疗养生场所、开展集中打击清理保健品乱象专项行动。这给予你的警示是

①明辨是非,提高鉴别能力

②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绝不手软

③积极举报传销诈骗犯罪行为,与侵权为作斗争

④增强案例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电视“3·15”晚会“农家鲜鸡蛋”,全部都是笼养鸡蛋,其中“鲜土”就是商家注册的品牌名,你认为这家企业

①违反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值得提倡

③楼犯了消食者合法权益

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占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令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相声《妙言趣语》在对联中展示了汉语的魅力,向世界说明了

①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8.毕节市熊元淞、罗圣超和朱小兵3人自愿报名应征服现役。入伍后,3人训练期间,贪图安逸、怕苦怕累的懒散思想严重,以不适应部队生活、工作和训练等为由,拒绝依法履行服兵役义务,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相关规定,分别对3人作除名处理,纳入履行国防义务严重类失信主体名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B. 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 拒服兵役行为严重扰乱了兵役机关正常工作秩序

D. 服不服兵役是个人私事,可以放弃或者拒绝履行

9.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大气污染防治法》

10.20央视歌舞《妈,我回来啦》港澳台儿女为推动祖国统一同台表演,天下华人普天同庆。说明了

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③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我们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此次“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这表明

①中国是进行太空探索的唯一国家

②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发展

③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

④利用空间站是中国人实现飞天梦想的终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开启新征程:当好追梦人:为了更美好的中国与世界,让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共同铸就新的荣光!说明了

①理想是人生航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作用

②实现理想,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③有了理想,事业就能成功

④人最宝贵的就是理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

1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为上面两幅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2)请任选一幅图片,谈谈预防或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能。

14.◆自强不息◆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公认为“当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仅岛桥隧集群工程就长达35.6公里。面对国外高昂的咨询费“只能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的羞辱,林鸣和他的团队彻底醒悟: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只能靠自己!8年建设过程中,一项又一项“零”的突破,终于使港珠澳大株如蛟龙般横亘沧海。

(1)结合林鸣和他的团队的事迹,请你分析自强不息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劳动价值◆

每一个人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必然要受制于他人和社会;在社会中的个人,除了等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除了获取之外述需要付出。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

(2)请从劳动重要性的角度,谈谈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15.以下是敏敏生活中遇到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合肥市举办国际马拉松邀请赛,部分观众升国旗时不起立,观看比赛时讲脏话、喝倒彩,你及时劝阻和制止了他们。

(1)部分观众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这种行为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敏敏上学乘坐地铁时,发现出名阿姨霸占两个座位不给他人让座,就用手机拍下她的照片发到网上并发动网友搜索她及亲属有关信息。

(1)你认为敏敏的做法

(2)理由:

情境三:邻居蒙遭狗放任小狗在小区,咬伤了小孩,双方发生争吵,敏敏建议“有话好好说”,及时解决了纠纷。

(1)敏敏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是

(2)理由:

16.新闻聚焦一:月13日安徽省召开“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仅114亿元,达27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9.8倍,年均增长10.6%,增幅高于同期全国1.1个百分点。人均GDP在20达到43401元(折合6428美元),此1978年增长36.9倍、年均增长9.8%。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省已由低收入水平跃上中等收入水平的行列。

(1)40年来,安徽经济增长情况表明了什么?

(2)从40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成就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新闻聚焦二:40年来安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滴水平科研成果显著增加,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09%,居全国第9位;拥有科研机构6018个,比1985年增长22.2倍;拥有研发人员22.8万人,比增长1.6倍;皖籍院士124人,居全国第7位,在皖“两院”院士32人,建成院士工作站209家,柔性引进院士235人次;别进圈家“___”人才283人、“万人计划”人才96人。

(3)40年来安徽科技成果丰硕,有哪些宝贵的经验供其他省借鉴?

(4)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我们安徽学子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17.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学校开展活动喜迎70周年华诞,让同学们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积极宣传】

(1)九(3)班以“祖国发展我成长”为主题出一期宣传板报,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板报的宣传内容。

【归纳总结】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你总结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

【增长知识】

喜迎新中国诞辰70周年,学校举行知识竞赛活动,老师设计了以下两道题:

(3)请你完成老师设计的问题。

A:

B:

【明理践行】

(4)同学们积极参加了喜迎70周年华诞庆祝活动,亲身体会到祖国的巨变,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想。

政治辨析题的分类和解题思路

辨析题是近年在中考中的新试题。早年曾经有过辨析题、判断说明题,可以说辨析题的出现是一种能力要求的提升。辨析题是在辨别题、判断说明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从解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上要高于前者。辨别题一般只判断观点的正误,抑或在增加改正。判断说明题,一般是先对观点进行判断正误,再进行说明。

而辨析题则明显提高了难度。首先,在题目上,或所给的观点本身,一般不是能够轻易做出简单正误判断的。其次,从解题思路上,重在对观点本身的分析,然后再对观点做出判断。评判与判断不同,判断只是说出是对还是错,而评判要说明对的道理和错的原因。

在分析简答题时。我们已经就辨析式简答题做出了一定的阐述,在此则对可能在说明题类型中出现的辨析题,或通俗地说,辨析题作为大题如何解答。

分类

辨析题可以分为正题和反题或错题两大类。所谓正题,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反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题目。

在考试当中,反题较为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归结起来大部分属于如下四种:

1、判断标准错误。我们做出某个判断一般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一个人的身材比较高。其标准是平常人的身材高度,而不是其他标准。当然因为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条件不充分。做出一种判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判断正确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3、顾此失彼。我们得出结论,应该考虑全面。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一个方面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导致结论错误。

4、多观点辨析。即在一道题中出现两种以上观点。这种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题来做,逐一分析评判。

解题思路和要求

1、认真审题,不急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考法律必考的题型。一般在简答题中有一至两道案例分析式题目、分析题或说明题(即习惯称的大题)中有一道。

案例分析,即是对事例(一般是行为)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分析的一种题目。

高中物理到底怎么学

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

基本规律要熟悉,

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例子: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

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

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我个人最喜欢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题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规范。课后,做几道中等题目实践实践,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几道足矣。还是老话,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记笔记。

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通常一些中等偏难的题会用到。

遇到这类难题,首先,以欣赏和玩玩的态度去看看做做。

说实话,现在的理综考试并没有很难的题目,至多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一下下。而联系实际的题目往往也并不太难,只不过没读题目就吓倒了一批人。理综考试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的题目属于简单或中等题,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重点还是打好基础,做好简单中等题;再说,也只有这些题做好了,才有时间和能力去做所谓的难题。

再提醒各位一句:所谓中等难度题,就是稍微复杂一些的简单题而已。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这是高考黑马的必杀技!!!

时间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

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向别人学习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数学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和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物理学习数量多、灵活性大,物理概念、规律、方法是解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分类法,根据物理题目所涉及的概念、规律对物理题目进行归纳分类,通过分类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

首先,从基本概念、规律上对习题进行分类。如从牛顿定律来看,可以把动力学问题分为: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两种基本类型。进而又可细分为: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等。

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的求解,我们会发现在理解概念、规律方面的许多问题,也会发现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许多问题,还会积累不少的解题技巧、经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地归纳总结。例如:

力学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定;

力学规律的选用;

怎样利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

怎样确定电势的高低;

如何识别电路结构(串、并联关系);

怎样画草图找出解题思路;

如何利用光路可逆性等等。

其次,还可对一些较大的问题进行总结。比如:如何求物理量?这在力、热、电、光、原子各部分中都会遇到。通过对各个章节中求解物理量的习题的总结,可以归纳得出求物理量的习题的总结,可以归纳得出群殴物理量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根据定义,另一条是根据与该物理量有关的规律。

通过以上的分类和归纳方法,把不同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区分出来,还给我们提供各种类型题目的模型,对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一、紧抓考纲、分析实质

《考试大纲》是教育权威部门唯一颁布的官方高考指导用书,我们不仅要重视其考试内容背后隐藏的深层信息,而且要重视其考试范围中知识点的变化。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考查的是我们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的能力,所谓知识输入是指学习吸收课本知识和审题的能力,而知识输出就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对比从而提炼出其背景、内容和意义的能力。通过考试内容的目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考查我们的各种知识点和题型,获取和解读信息要求我们准确提炼和概括“是什么”的内容;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目标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将分析和整合的知识对号入座的“选择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目标则是阐释所考查历史事实的“背景和特征”;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意义题”。考试内容简表中、Ⅱ和Ⅲ正是我们对各题型难度水平和考察学生层次的界定,综合今年考题其比重近似3:6:1。所以,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更要注重对历史事实灵活运用的能力。

今年是一些省市采取岳麓版教材进行高考的第一年,岳麓版教材的编写与传统的人教版有着明显的差异。今年的考试大纲也一改以往以时间为主线的复习模式,而是以专题的形式把各种知识串联到了一起,并且新增了世界古代史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对其产生高度的重视。

二、把握结构、理清线索

历史事实灵活运用的能力尤为重要,但任何高层次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建立在基本历史事实基础上的,而基本历史事实又浩如烟海,我们又应该如何把握和记忆呢,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握结构、理清线索,把握结构就是总结考纲和教材主干,而理清线索则是对主干知识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树杈式的串线,把握“5W-H”。

其另一种形态即:背景(原因、条件、特征)、经过和内容(领导者、动力、对象、斗争方式、纲领)以及影响(作用、分析、理解)的三分法。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其规律性的知识背景和影响,那么面对众多的考纲和教材内容,我们如何摸清其内在规律呢――把握“屎”(史)的理论,这种方式看上去很不文雅,但却揭示了历史的内在规律。

“屎”(史)的理论即吃什么排泄什么,比如,我们早上从口中进食白菜、豆腐和馒头三种食品,那么待消化完毕后排泄出来的肯定是白菜、豆腐和馒头,而不会是猪肉、牛肉和羊肉,我们进食和排泄的元素是相同的。而只不过是外在形式上的不同。那么,历史也一样,我们进食好比历史事实的背景,排泄好比历史事实的意义,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事实的背景和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背景就很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意义。那么另 一种重要的历史事实就是经过和内容,人的消化要经过大肠和小肠,人个体的不同就在于众多复杂的小肠,那么,那么历史的内容好比大肠,而内容中的领导者、动力、对象、斗争方式、纲领则是小肠,在比较历史事实和历史事实的不同时,我们应该找各自的小肠部分;而识记历史事实内容时我们应抓住其进食的背景,即有什么样的背景就会造就实质相同。形式不同的内容。

例如,中国古代史就具有自身的一套规律。历朝历代其主干都是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文化等。政治:①中央集权②行政机构③颁布律法④选官用人。经济:①特性(土地私有制、编户齐民、租庸调、两税法、王安石变法中经济内容和摊丁入亩、一条鞭法)②统一度量衡、车轨驰道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发展水利重视生产。当提到农业时无非是工具、土地、技术、劳动力、水利;手工业则是品种好、种类全、技术好、质量高;提及商业要联系其交通和城市。军事:对内镇压、对外扩张或妥协。民族:在民族融合、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大背景下掌握其和亲、战争、册封、会盟的规律。外交重在贸易。文化重在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以上政治经济军事整体实力的展现。

近代现代史部分,不论中国近代现代还是世界近代现代,我们要具有全球史观的眼界,从大局和整体着眼,重视资本主义的起步、发展和壮大,把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产生阻碍。”从而引起近现代各方面变化的规律。要掌握打击了谁,发展了谁,同盟了谁的影响套路。要重视具有改革和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深远 影响的大事件。

三、深挖教材、精作习题

深挖教材就是要注重书本上结论性的语句和阶段特征,遇到这类问题我们要多问问为什么,一般教材中结论性的语句和阶段特征多为大题的出题点;并且我们要注重书上第一次、最等程度性语句,其往往是选择的出题点;并且我们要让我们脑海中的概念清晰,因为概念和专有名词会是选项。历史学科的习题不要求多、要求质,而最好的习题我认为不是模拟题和押题卷,而是高考真题,要掌握真题命题的思路和答题的语言,分析采分点。

四、联系实际、获取信息

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不仅是本学科内部各知识点的自身综合,而要和当今热点现象和其他地理、政治学科相结合,培养自身拓宽深化、触类旁通的能力。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历史等文科没有必要抓紧复习只是考试之前背背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正是历年为何历史学科平均分不高,高分极少的重要原因。我建议同学们应该起早复习,分四阶段来复习,第一阶段为九月到次年一月,在学习高三新内容的同时复习高一、高二的教材旧知识,重视教材稍作习题即可;第二阶段为次年一月到三月寒假期间,要把每个细小知识点组成链,编织成知识网,方便深刻记忆到脑海中;第三阶段是三月初到五月中旬,我们要使得知识“纵横交错,经纬相通”按专题复习,与其他学科交叉,精作模拟题研读高考题。

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获取外在信息。尤其是出题人的研究领域和近期动态。例如,高考中命题人jE京师范大学曹大为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史,武汉大学何德章教授学术专长中国古代民族史和经济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在20全国二卷中就有极其明显的体现。

五、解题方法、点睛之笔

在文综下历史考试题型两种:一种是选择题,另一种是此材料分析题。

首先,选择题测试的主要是学生再识、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阅读理解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实的能力。我们要通过阅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要把曾经遇见的特别是做错的习题 归类,发现自身错误原因,到底是程度性选择题不好还是组合式选择题总错,是概念性选择题的知识复习不清楚还是否定式选择题的马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认真找出这种题型的特点,发觉你自身对这类习题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规律。在各类选择题中尤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材料性选择题,这种题型是近年最多见也是做其他各类选择题的基础。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从而提炼关键词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 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 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 从法国夺取了阿克萨斯的洛林

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凯恩斯话中的“煤和铁”,从而推断出凯恩斯的话强调的是德意志的工业革命是推动德国走向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的物质基础,故答案为B项。

其次,材料分析题的四步走。

第一步,定位。做题莫先动笔,用短暂时间看一眼材料的出处,定位试题考查的大致范围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内容,然后把思路转移到所考查内容之中。

第二步,审题。这是整个做题的关键,首先我们审题要分三方面,一审题型,纵观文综历史高考材料分析题考查题型基本可归纳为:①概念题,包括描述事件及过程和对比异同两种类型,这种题型答案只要认真从材料里找并经过概括,动词变位就能做对;②背景题,即原因,条件,特征等,这类题我们要针对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根据具体历史事实联系当时时代特征,从中提炼筛选作答;③意义题,即影响、作用、理解。我们应该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层层展开,逐层递进;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因素作答。假如对于材料分析题中背景和意义题型实在找不到答题点,我们也不应该放弃,我们可以尝试变化主题答题的办法,找出当时存在的历史主体用“历史主题+套话语句”的公式题也会有良好的效果;如果历史主题也找不到那就采用“人民、社会、国家+套话语句”的公式。假如遇到启示或理解题,我们也可以采取用热点主题替代历史主题的办法。二审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圈出,以便于回材料中定位。三审限定语。当限定语为:“根据材料……”时。这样题型的答案基本都能从材料中找到,经过提炼转化,便是标准答案。当限定语为根据所学知识,那么这种题型基本在材料里找不到,要去分析材料,结合已限定范围的重大事件说明答案。

第三步,分层找点。立刻回到材料,根据标点、语义或者主题进行分层,提炼关键词。

第四步,作答。精炼语言,发散思维,尽量按标准分值多答点。

综上所述,在高三历史备考和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历史复习和解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掌握好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增强阅读、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方法的培养不仅是能力,更是思维的体现。

一、20种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1、不等式、方程或函数的题型,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在研究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的时候应该抓住无论参数怎么变化一些性质都不变的特点。如函数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等。

3、在求零点的函数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恒成立问题中,可以转化成最值问题或者二次函数的恒成立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来解决,灵活使用函数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分类讨论中应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5、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应优先选特殊值法。

6、在利用距离的几何意义求最值得问题中,应首先考虑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常用次结论来求距离和的最小值;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常用此结论来求距离差的最大值。

7、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者是等式,用函数的值域或定义域或者是解不等式来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8、在解三角形的题目中,已知三个条件一定能求出其他未知的条件,简称“知三求一“。

9、求双曲线或者椭圆的离心率时,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10、解三角形时,首先确认所求边角所在的三角形及已知边角所在的三角形,从而选择合适的三角形及定理。

11、在数列的五个量中:中,只要知道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量,简称“知三求二”。

12、圆锥曲线的题目应优先选择他们的定义完成,而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首先要考虑二次函数方程是否有根即:二次函数的判别式)。

13、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14、在求离心率时关键是从题目条件中找到关于a、b、c的两个方程或由题目得到的图形中找到a、b、c的关系式,从而求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15、三角函数求最值、周期或者单调区间,应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

16、立体几何的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做(例如平行应想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中位线,垂直的应想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或者等腰三角形等);如果不是,那么可以在第一问就开始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解决。

17、利用导数解决存在性的问题需要构造函数,但选取函数的最值不同。注意“恒成立”与“存在”的区别,“在某区间上,存在使f(x)m成立”,即函数f(x)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m;“在某区间上,存在x使f(x)m成立”,即函数f(x)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m。

18、概率的题目如果出解答题,应该首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如果有分布列,则概率和为1是检验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19、注意概率分布中的二项分布,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公式的使用与赋值的方法,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写法,排列组合中的枚举法,取值范围或是不等式的解得端点能否取到需要单独验证,用点斜式或者斜截式方程的时候要考虑斜率是否存在等。

20、解决参数方程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将其转化为普通方程,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下解决问题。

二、五大解题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仅仅只局限于做题,而是要考虑这道题考的是什么思想用的什么方法,即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1、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事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解题策略,也同样有用。

2、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一类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形数结合或者数形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有事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用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3、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4、分类讨论思想

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公式的限制、某些定理、数学运算法则,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一起分类讨论。建议同学们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5、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一、对于所求的位置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教学中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对数列概念的考查

在高中数列试题中,有一些试题可以直接通过带入已学的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就可以得到答案,面对这一种类型的试题,没有什么技巧而言,我们只需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列公式即可。

例如: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中,首项b1=3,b1+b2+b3=21,那么b3+b4+b5等于多少?

解析:(1)本道试题主要是对正项数列的概念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知识点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数列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的掌握能力。

(2)本试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3)首先让我们来求公比,很明显q不等1,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列出关于公比的方程,即3(1-q3)/(1-q)=21。

对于这个方程,我们首先要选择其运算的方式,要求学生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将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进行运算。

2.对数列性质的考察

有些数列的试题中,经常会变换一些说法来考查学生对数列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己知等差数列{xn},其中xl+x7=27,求x2+x3+x5+x6等于多少?

解析:我们在课堂上学习过这样的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m+n=p+q,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解此题,即:

xl+x7= x2+x6= x3+x5=27,

因此,x2+x3+x5+x6=(x2+x6)+(x3+x5)=27+27=54

这种类型的数列试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列的性质竟详细讲解,仔细推导。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数列性质的来源。

3.对求通项公式的考察

①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通项公式

②利用关系an={S1,n=1;Sn-Sn-1,n≥2}求通项公式

③利用叠加、叠乘法求通项公式

④利用数学归纳法求通项公式

⑤利用构造法求通项公式.

4.求前n项和的一些方法

在最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中,数列通项公式和数列求和这两个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数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数列求和通项公式这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细致重点的讲解。数列求和的主要解题方法有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与合并求和法,下面对三种数列求和的解题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主要应用于等比数列的求和中,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当中,以此方法来求解数列求和的试题经常会有所体现。这一类型的试题解题方法主要是运用于诸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中。

例如:已知{x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是Sn,{yn}是等比数列,且x1=y1=2, x4+y4=27, S4-y4=10,求(1)求数列{xn}与{yn}的通项公式;(2)Tn= xny1+xn-1y2+…+x1yn,n∈N证明Tn+12=-2xn+10yn,n∈N

解析:(1)xn=3n-1,yn=2n;

(2)Tn= 2xn+22xn-1+23xn-2+…+2nx1,

2Tn= 22xn+23xn-1+…+2nx2+2n+1×1

计算得,Tn=-2(3n-1)+3×22+3×23+…+3×2n+2n+1=12(1-2n+1)/(1-2+2n+2-6n+2)=10×2n-6n-10

-2an+10bn-12=-2(3n-1)+10×2n-12=10×2n-6n-10

所以,Tn+12=-2xn+10yn,n∈N

错位相减法主要应用于形如an=bncn,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样的数列求和试题运算中,解此类题的技巧是:首先分别列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的和,即Sn,然后再分别将Sn的两侧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q,得出qSn;最后错一位,再将两边的式子进行相减就可以了。

(2)分组法求和

在高中数列的试题当中,往往会遇到一部分没有规律的数列试题,它们初看上去既不属于等差数列也不属于等比数列,但是如果将此类型的数列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我们所了解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遇到此类型的数列试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分组法求和的方法进行解题,首先将数列进行拆分,通过得到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进行运算,最后将其结合在一起得出试题的答案。

(3)合并法求和

在高考数列的试题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题型,它们初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循,但是通过合并和拆分,就可以找出它们的特殊性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锻炼学生对数列的合并能力,通过合并找出规律,最终成功地解决这类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

结束语

数列知识是各种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在数学考试中,往往是基于数列知识为基础,对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进行考查。在高中数列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数列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掌握,否则任何解题技巧都无济于事。

思路——学习物理的捷径今日话题

学习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想三画图,根据模式去解题,具体来说,就是要:

首先看题,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

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

三画图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后建立解题模式。

1、下列字眼含义深刻,应该理解熟记,达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②光滑水平面:不计摩擦,摩擦力为零。

③水平面上: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④照明电路(电压等于220伏);正常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电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⑤导线电阻不计,电压表内耗电流不计,电流表内耗电压不计。

⑥没有特殊要求,物体都是实心的。

⑦漂浮悬浮浸没

2、常见解题关键和模式

①光学问题抓“法线”,力学题目要从受力的分析,两力平衡入手;解电学问题要分析电路的性质(是串联还是并联),弄清各个电表测量的是什么量入手(是总压还是分压,是总流还是分流),各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控制什么用电器(滑动变阻器有效部位是什么?抓住这些信息分析,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

审题→文字翻译→记忆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隐念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立解题关键→建立思维网络→列方程解题。

翻译和留痕就是在审题时首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标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运用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技巧——学习物理的杠杆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综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维方式,有时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下面粗略介绍几种供同学们选择。

1、因素分析法,运用有关物理公式,列出与问题有关的和类关系式,了解不变因素,分析问题涉及的变量,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2、图示法,认真审题,把题设景象通过画图表示出来,便如力学中受力分析示意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

3、极端法,有意扩大变量差异,扩大变化可使问题更加明显,易辩加深对问题的讨论。例如测量中的误差。

4、整体法,把研究的几个相关联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化简为易。

5、反证法,对一些命题举出反例给予否定。对于“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别有效。

发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又有用的规律,使问题简化,这是学习物理的标准之一!

例如:

A、规则固体水平放,ρgh算压强

B、液体流动容器装,压力大小看形状上重下压形象化,上下相等叫规则

C、物体漂浮液面上,所受浮力等重力V排除以物体积,等于ρ物除ρ液

D、物体全部浸液体,V排等于物体积重力浮力比值等,物液密度的比值

E、纯冰漂在液面上,化后液面看液密大于水密要上升,小于等于均不变

F、冰含杂质船抛物,关键看物的密度小等液密液不变,大于肯定要下降

G、规则容器放物体,增压浮力除以底。

中考必考物理知识点之机械功能

39.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40.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4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2.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3.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44.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5.“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46.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47.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4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0.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中考必考物理知识点之热学

5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5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5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5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5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5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6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6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中考必考物理知识点之压强知识

6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63.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64.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65.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6.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7.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68.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69.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70.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71.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7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73.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74.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75.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76.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比较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辨别历史事物的异同,探求其规律与借鉴因素是历史学科基本功能之一。进入90年代后,比较题在高考 命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1995年的高考命题比较题则占了问答题量的2/3,根据试卷的答卷情况,难 度则在0.43左右。考生们对于历史知识归纳、比较、概括能力相对较差,从基本知识的掌握,到归纳比较 的角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拟就学生的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的能力与比较题的’解答思路和中学课堂 教学关系进行简单探索。

一、归纳、比较、概括的测试目标及功能

比较题是考查考生对于历史知识归纳、比较、概括能力,准确、合理、周到是基本原则和要求,比较要知 识准确,符合题意;科学合乎逻辑;周到、全面。

高考命题专家刘péng@①,对于修改后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中,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作了如下解 释:“它基本上要求人们将历史知识按特定要求进行本质的系统的整理。”准确、合理、周到是符合这一项具 体目标要求的,也就是说比较题考查考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本质的整理,通过 整理,比较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朝代的异同点,并分析这种异同点的原因和造成的不同影响,这一项要求 主要测试考生如下目标功能。

1.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系统程度。比较是要求考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本质的系统整理,要求考生占有 历史知识广度、深度、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考查考生对于历史事件、现象掌握的系统性与结构,把握其阶段 时代特征。

2.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比较题虽属于基础性题型,但不是简单知识的堆砌,而是对历史事 件、现象、人物等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其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异同点以及造成这种异同点的原因和影响, 对此进行深层次思考,培养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概括表述能力。对于历史事件、现象的综合概括及文字表述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历史知识现 象的异同点及深层次原因影响的分析,经过概括表述抽象或一种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提高考生综合指导实践的 能力。

比较题的以上测试目标和功能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通过以上过程,达到考生提高历史学科 能力的要求。

二、比较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尽管比较题属于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查范畴,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本质的整理,其关键在于归纳比较概 括能力培养。比较题解题思路、角度与方法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联系:

我们可以把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分为三类。

1.历史人物类比较。历史人物类的比较应从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思想与活动、阶级立场、历史地位方 面比较。如95年

[1] [2] [3]

比较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归纳、比较、概括的测试目标及功能

比较题是考查考生对于历史知识归纳、比较、概括能力,准确、合理、周到是基本原则和要求,比较要知 识准确,符合题意;科学合乎逻辑;周到、全面。

高考命题专家刘péng@①,对于修改后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中,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作了如下解 释:“它基本上要求人们将历史知识按特定要求进行本质的系统的整理。”准确、合理、周到是符合这一项具 体目标要求的,也就是说比较题考查考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本质的整理,通过 整理,比较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朝代的异同点,并分析这种异同点的原因和造成的不同影响,这一项要求 主要测试考生如下目标功能。

1.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系统程度。比较是要求考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本质的系统整理,要求考生占有 历史知识广度、深度、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考查考生对于历史事件、现象掌握的系统性与结构,把握其阶段 时代特征。

2.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比较题虽属于基础性题型,但不是简单知识的堆砌,而是对历史事 件、现象、人物等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其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异同点以及造成这种异同点的原因和影响, 对此进行深层次思考,培养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概括表述能力。对于历史事件、现象的综合概括及文字表述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历史知识现 象的异同点及深层次原因影响的分析,经过概括表述抽象或一种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提高考生综合指导实践的 能力。

比较题的以上测试目标和功能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通过以上过程,达到考生提高历史学科 能力的要求。

二、比较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尽管比较题属于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查范畴,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本质的整理,其关键在于归纳比较概 括能力培养。比较题解题思路、角度与方法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联系:

我们可以把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分为三类。

1.历史人物类比较。历史人物类的比较应从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思想与活动、阶级立场、历史地位方 面比较。如95年高考试题:“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 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类似之处,比较秦 皇汉武的这些不同,说明为什么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本题实际上是道比较题,比较秦皇汉武两个历史 人物的活动及其影响。乍看本题难于着笔,思考后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排表比较就可形象地看出二者的异同及其 不同作用,解答本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秦始皇 汉武帝 相同点 不同点 军事 北击匈奴,南征 北击匈奴 都北击匈奴 秦北击匈奴并没有完全 行动 越族,修筑长城 解除威胁,为防御进攻

又修长城。西汉北击匈

奴,长期匈奴不敢南下

,有利于北部安定,社

会经济发展。 役使 兵役、徭役繁重 征集百姓, 都征集大量 秦始皇主要用来修宫殿 百姓 ,戊守边疆,修 兴修水利 人民服役 ,造陵墓为个人享乐,

长城,造陵墓 工程,治 破坏生产。汉武帝主要

理黄河 用来兴修水利,有利于

社会经济发展。 思想 焚书伉儒 罢黜百家 都加强了思 秦摧残了文化,箝制了 控制 ,独尊儒 想控制 思想。西汉确立儒家统

术 治地位,成为封建社会

正统思想,使中央集权

加强,巩固国家统一。

从列表可看出,二者的’类似之处及其不同点,正是这种不同点导致了秦亡汉兴的结果。本题在去年高考答 卷中失分较多,既有审题不清,不符合题意,答上民族关系等其它方面,也有分析不出秦亡汉兴的原因。若象 上面列表比较、分析、答题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失误。

2.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类的比较。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比较应从产生的背景(原因)、经过概况(内容)、结果、性质(实质)、作用、意 义、影响方面加以比较,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农民战争等都属此类。如94年高考试题42题:“19世纪 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有何不同? 为什么?”该题在当年试卷中得分率属于最低的题之一,大多数考生分析不出来,法国启蒙思想和中国维新思 想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其实稍加比较,我们就可得出答案。二者教材从三个方面加以叙述的。

法国启蒙思想 中国的维新思想 背景 法国封建统计陷入危机,随着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得到

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 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和

领域里掀起一场资产阶级启蒙 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

思想运动,当时法国是欧洲大 为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陆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国家 台,在思想领域里掀起维新思想。 思想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卢梭,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

猛烈抨击封建制度,要求确立 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摆

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兴

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

主义,学习传播西方科学技术。 作用 恩格斯说他们是非常革命的,维新思潮发展促成1898年戊

其思想的传播,为法国资产 戌变法,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

阶级革命爆发作了最充分的 软弱性、妥协性,封建势力强大

思想动员,成为强大思想武 ,维新运动如昙花一现,归于失

器,是法国大革命得以彻底 败。

的原因。

通过上表的知识结构,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本质整理,就可看出二者在社会变革中作用不同。法国启蒙思想 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最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了 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如昙花一 现,很快夭折了。

通过比较也可分析出产生这种不同作用的原因。首先从背景上看: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如法国,法国 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国家。而中国资本主义才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缺乏 坚实的社会基础。从思想上看:(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性比中国资产阶级彻底,法国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中国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扬变法,具有妥协性、软弱性。(2)法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 体系――启蒙思想;中国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成熟的理论,借用西方政治学说、儒家思想。通过分析 就能得出比较符合题意的答案。

3.朝代、国家类比较。作为朝代、国家类比较,一般可以以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 化等方面加以比较,可以比较两个朝代或国家在相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各自异同点,寻求共性与个性,从共 性上探求规律性的认识,从差异性探求变化的根源。例如习题:“1640至1840年200年间的中国与 同一时期的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方面各有何特点?试结合史实简要概括之。”其解题思路与 前二类相似,不再一一分析。

以知识结构为线索,以比较异同点,分析原因及影响为关键,是解答好比较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因此在 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历史结构的形式,有利于提高比较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对于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朝代及国别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全面把握基本线索,确定正确的比较角度思路,然后加以系统的本质的整理, 从直观形象发现其异同点,用科学辩证思维分析比较异同原因及影响,提高学生辨别历史事物,分析历史事物 的能力,解决这一思路与技巧,比较题的解答就会迎刃而解了。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艹下加凡

总体思路:选取对象→分析状态和过程→应用规律。

1、选取对象:研究对象的选取很关键,可以是某个物体(质点),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或系统(物体的加速度不同),还可以是某个抽象的“结点”(绳子“死结”或滑轮“活结”);

2、分析状态和过程:具体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初始状态如何,经历哪些过程,是否存在转折点、临界状态,最终状态如何;

3、应用规律:在某个状态或对某个过程,根据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关系式,解方程得结果,并检验其合理性。

4、两种解题思路

(1)一种是搜索脑海中曾做过的题型,看本题和哪种类型吻合或类似,套用解答原来那种题型的公式,或者直接用原来那种题型的结论进行解答。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这是一种很有危害性的思维方式。

(2)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文字叙述,把它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情景,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或数学条件,明辨题目情景所体现的物理变化特征,思考物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其思维方式是“分析”。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