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思考的研究论文
- 文档
- 2024-06-12
- 11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思考的研究论文,本文共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思考的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得到广泛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效。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存在目的不明确、互动缺乏秩序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失衡、“结构性”互动不足等问题。实现有效互动,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作为一线地理老师,笔者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并不理想,为此,笔者拟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依据
1.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均产生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其中心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理论依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互动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努力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活问题,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欲望。
1.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生活化”互动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图片、耳熟能详的成语、形象生动的视频等,都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理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天气有关的谚语、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等等。
2.勇于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每节课都大同小异,都是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厌烦,失去这种参与互动的热情,课堂讨论也就成了形式。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问题
1.互动目的不明确。表现为注重表面形式的互动,缺乏深层次和思维上的互动。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上的互动,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表面上看课堂互动气氛相当活跃,实际上学生们的答案大都是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因注重互动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了教学互动目的不明确。
2.互动形式失衡。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师生互动为主,不太注重生生互动,甚至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一点生生互动都没有。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没有充分的交流未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结构性”互动不足。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常常需要设计教学情境,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一些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散,教师把学生放开后,不注意收拢,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知识的系统化不强,学生上课感觉挺热闹、挺充实,但实际上却感觉自己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知识。
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够自如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互动中提升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潜力。做好课前准备要紧抓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同学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视频与音像共利用,课件既生动形象,有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易于理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还能及时地得到学生练习情况的反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效率论文
一、以兴趣为指引、组织学生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实现互动。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互动的有效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教师要以兴趣为指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比如:为了让学生读懂地图,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地图上的方位形成明确的认识,为此我在地图的教学之前,专门针对地面上的方向设置了游戏环节。先让学生们认识游戏地图,之后创设游戏情景:地图上的a点发生了火灾,消防员们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救。请同学们给消防员们指路,让他们尽快地赶到现场。并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模拟消防员,赶赴火灾现场的过程。完成任务后,让学生们总结自己是如何在地图上给消防员正确指路的。通过这样游戏环节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学生在教学情景的氛围中进行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优化教学效果。
二、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互动的实效性
课堂上的教学互动,能否充分进行,不仅与教师的兴趣激发和有效引导有关,更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氛围有关系。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处于不平等的紧张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就不会充分,效果就不明显。为此,教师要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鸿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比如:在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的教学中,学习到《“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祖国和香港、澳门的关系,引申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让学生领会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我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还带领学生们一起演唱了学生们喜欢的《东方之珠》这首歌曲,进一步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扫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让学生打开心扉,融入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和学生性格各异,导致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各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地自主参与。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们进行了角色扮演,在这个时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有的学生就显得扭扭捏捏。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批评,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营造热烈而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拓展互动空间,全面提高互动效果。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互动,不仅要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在互动中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研究的方法组织教学,把全部学生按照6个人一组进行小组划分。针对教学内容设定主题,进行教学交流、研究活动。通过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对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再让各组学生到讲台前面,就这几个方面的认识进行小组展示,在小组成员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及时地进行补充,实现了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促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提高了合作交流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地引导和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文/卢 佳
摘 要: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的重视,其中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的基础和保障。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出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针对初中地理课堂面临的师生缺乏互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的原因
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地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并不被重视。课堂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初中地理课堂重视力度不够,上课的时候“可听,可不听”,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地理,上课的时候睡觉、讲话、学习其他的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试化”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力度不够。从学生的角度讲,地理学科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理解,产生了“畏难”的情绪。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化,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以上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这些现象是造成地理课堂师生缺乏互动的重要原因。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和平时的教学,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在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很重要。假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和谐,学生也很难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同学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投入情感,在互动中不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享受学习的快乐。
2.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互联网也逐渐起到了重要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地在台上讲,学生坐在台下听课、做笔记的授课形式以及传授知识内容都比较单一的授课方法。将互联网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获取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天气与气候》的时候,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生动地展现了晴天、阴雨、春、夏、秋、冬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课件,放映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栩栩如生。冬天,银装素裹,雪花飘飘。生动形象并配有虫鸣鸟叫声,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然后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解读和美妙的音乐。将气候变化演绎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境深深地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魅力,让课堂内容与音乐、影像紧密地结合并交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引进文本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3.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课堂互动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在既有流程的指引下尽快融入讨论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讲《地球与宇宙》时提问: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的高度不够
教师要求学生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学习氛围浓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我觉得是选C”“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我应该选……”。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沈阳的全运会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在全运会开幕之际,长达数个月的火炬传递活动将全运圣火和全运精神传送到沈阳的各个角落,教师将地理学习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社会焦点相结合,从沈阳全运火炬在省内传递的路线图上,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并制成挂图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挂图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的地形、地貌特点。类似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科学化、合理化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我们必须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加地理课堂互动性。例如,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我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研究中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蕾。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重要性[J]。教育科研,(10)。
[2]张尚军。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科教育,(12)。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中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所领会的通常只是教师或课本编写者的观点,他们很少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这样,充当被动听讲角色的学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知识掌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并导致能力培养的速度减缓,严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数学教育界近年来逐渐重视教学改革,问题解决、启发式、研究式已渐入人心,但这些改革方案往往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实际教学中仍旧是注入式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观没有根本转变,教学改革仅重视“教”的活动而忽视“学’的活动,因而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的进程和节奏,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就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做出探讨。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认识、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人的个性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他的活动内容.如果剥夺人的活动自由,他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问题上,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他认为,知识和经验靠灌输是不行的,要靠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通过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来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经验,获得真知;他主张发掘学生的智慧潜力,让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一种充分积极的角色,使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其认知的需要,而且还应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增长智力、培养能力和兴趣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发挥创造力的需要等等.要做到既保证学生的认识任务又保证学生发展任务的全面完成,需要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基础,否则认识和发展双重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很难想象的.
按照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教学的主体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从事着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钟启泉先生认为,“教学的本质在于沟通和合作,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在教学过程的某个时刻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起支配作用,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然而在另一个时刻则由学生起支配作用.这个时刻,教学活动的内容、组织安排和速度可能主要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决定,并要求教师的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进行.比如在学生独立探索、实验研究时,学生需要的仅是教师的引导、点拨和鼓励,知识结论再也不是一味由教师告知.因此,只有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把师生双方的关系看成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关系,才能真正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力.
从数学学习特点的角度看,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极易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分离,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常常受到歪曲、变异、形式化、表面化.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教材是按照数学理论的逻辑体系编写的,而这种逻辑体系中的知识呈现顺序与数学理论的真实发现过程往往是相反的(真实发现过程常用“分析法”,而逻辑体系则采用“演绎法从而,根据教材所进行的学习往往是“反思维过程”的活动:把数学当成纯粹的数学推理,当成“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学习,数学本来具有的丰富多彩性、变化性都被深深地掩盖起来.显然,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的表现处于暂时滞后状态,主体性、创造性也是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教材从概念到概念、从定理到推论,处处强调逻辑演绎的严格性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实质内涵,领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手段,体验数学思想和数学美学的魅力.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是一种机械的信息传递的输出与输入关系,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师生互动有其特定的丰富内涵,师生互动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心理、伦理等多方面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
1.主体平等
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有着人格的尊严、物质与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师生互动要求建立具有伦理意义的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面前、科学面前平等,在活动中民主,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权力,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意义.虽然教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节、控制和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能提供较为完善的环境和材料,把握教学进程,使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朝着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会不断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学生的信息来源和思考、判断、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超越教师的预料.因此,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学生的意见,挖掘学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客观地评价和反省自己的教育策略、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利益出发去思考各个教育环节.
2.认知协调
知识的授受过程伴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然存在着认知结构、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教学中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单向度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与加工的过程,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教学过程就是通过矛盾的不断冲突激化和解决而发展的.但只有在学生认识到新的学习任务与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并且具有解决这一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的授受过程中应具有某种认知方式的“平行关系”或对应关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某一新课题的“初始能力”和“现有发展水平”确定学生某阶段的“终结能力”和“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及时灵活地加以调节,以求得教学同步.
3.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相长”关系,而是渗透师生情感作用的教学关系,教师与学生情感活动的互动,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基本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存在差异,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也影响认知活动的效率.情感共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之间的真诚、理解、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根据教学进程恰当地体现自己的情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关怀、理解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情感去感化、激励学生当教师在教学中,由职业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当学生也从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时,双方就超脱了“有用”的功利观念,转入“移情”和“无我”的超功利意境,教学就进入了美的境界.
4.教学互补
教学互补,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相互适应与配合,达到彼此受纳的境界,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从方法论的角度达到高度的和谐.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过程,要按教学计划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现教与学双方活动的适时调控,并让教与学在方法上彼此适应和配合.比如在“概念学习”时,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就需要更多形象化的教学,需要更多活动式的教学,需要更多及时练习与反馈.而在“巩固练习”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强烈,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增大,就需要更多的讨论式、自学式和独立探究式的教学.教与学在方法上的互补的标志是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教与学的调控.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时时有信息的交流,我们应该追求这种信息流的稳定,同时这种信息流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按照这种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自己教与学的活动的步骤、方式、速度、方向和进程,在教的方面,需要调整教学要求、进度,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课与矫正教学;在学的方面,则主要强调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安排^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缺补差等等.
数学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师生互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施教模式.若按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众多的数学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类:学生中心模式、教师中心模式和师生合作模式.“学生中心模式”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但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学生难以形成完善的智能结构.“教师中心模式”则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有严密的计划安排^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经济高效、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容易出现诸如“盲从”、“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失落”等问题.因此,我国数学教育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在大声疾呼:教师和教科书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应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师生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重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这些特点正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
实施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用互动的形式重塑教学过程,就是要突出和重视“学”的主体活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学生实质上的学习自主.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启发每个学生充分地与学习材料互动、与学习伙伴互动、与社会环境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师生互动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平等民主、富有情感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师生关系很有点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许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可以说,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与学生平等地、协商地交流,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第二,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心.爱和理解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心理前提,情感在互动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它能弥合师生之间的分歧与隔阂.教师要赋予学生一种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学生心灵的火花一旦被点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善于以学生化的心态和行为参与到师生的交互中去,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信任学生.要鼓励学生参与互动,给学生,同时也给自己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要允许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学生发表创造性的意见,教师要学会作创造性的评价,鼓励创造性财富的萌芽;对学生在交互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不能奚落嘲笑,要充分肯定学生想法中的合理成份,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交流的热情和信心.第四教师要投入情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用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出现在学生面前,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起学好数学的热情,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进行情感教学的氛围.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第一,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一种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上,教师除了就课本所学知识和学生进行探讨外,还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克服教学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取得教书育人双丰收.第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合作双方都是学生,彼此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可以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达到双方积极活动、积极思考的目的,从而使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更加便利和流畅.第三,教师间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多方向实现,如主讲、助讲间的合作与交流:集体备课商讨最优的授课教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开启思路,取长补短.
3.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的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变封闭的、单一的教材内容为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观察与实践、猜想与验证、收集与处理、选择与判断、推理与交流等可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问题要明确而且具体.当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教学活动的要求和目的后,教学活动才可能朝着有效互动的方向发展.第二,问题要有新意.学科前沿的、与学生自身素质密切相关的、生动精彩的问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可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使问题呈阶梯式递进,并保持每个问题适当的跨度,由学生发挥思维去“填充第四,把握设问的时机.一般而言,问题主要设计在重点、难点、转折、联系、创新应用等关键处,但应随机应变,切勿拘泥程式.比如,有的学生在求导中偶然发现,所求的奇函数的导数都是偶函数,这时,教师可顺势提问:对于一般的奇函数f(x)它的导函数/(x)是否一定为偶函数?进一步去问:偶函数的导数又是什么性质的函数呢?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索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水乳交融.
4.实施计划导控,增进师生互动的效果
成功的师生互动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任意支配,放任自流.其实,“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动,而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地诱导启发.”因此,必须实施计划导控,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为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有序的、分步骤的学习活动,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从而在组织形式上保证师生互动的效果.计划导控的基本流程是“任务驱动、方向定位、自主研究、反馈审核”.任务驱动”是根据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研究任务,促使学生为圆满完成任务去自我学习.比如,为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可给出自学思考题,让学生自学后写出问题解决的方案、阶段内容总结等来引导学生自学.“方向定位”是为保障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先进手段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以此来圈定学生的学习范围,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式,防止学生偏离方向.自主研究”指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分析问题症结、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反馈审核”是指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审核,确认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控.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和章节测验外,还有章节总结、专题的学习体会、阅读摘要等作业形式.上述各个流程间是顺序继承和相互作用的,通过合理配置就为完满的师生互动提供了切实保证。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教师有很多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生活化教学便是其中之一。生活化教学坚持以兴趣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对此展开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学习积极性
一、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索、探寻地理知识,并且通过有效地运用日常实例来教学,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可以通过地球的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一年四季为什么有差异巨大的冷暖变化?南方北方为何在气候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利用这些身边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探索地理无穷无尽的奥秘。此外,通过地理知识与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结合,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天气状况。比如非常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对这些延伸的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这些气象灾害的科学防范意识。
二、课堂实例演示,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相比枯燥乏味的文字阐述,图表图画往往更受欢迎。在课堂上,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的图画放映出来,会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置身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容易对这些图画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自身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比如,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单纯看字面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迷惑,但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就一目了然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大家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后,通过学生手持玻璃球、乒乓球、排球运动的方式将月亮、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想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这样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观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探索地理这一学科无穷无尽的奥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案例:师:同学们知道陕西省的轮廓图是什么样子的吗?生:记不太清楚了。师:那同学们知道陕西省哪儿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发现之一吗?生:这个我知道,是秦兵马俑。师:不错,正是秦兵马俑,不过同学们仔细看看,有没有觉得陕西省的轮廓看起来就像个蹲着的兵马俑呢?生:果然很像。师:同学们这次记住了吧?等你们哪天到了陕西旅游,可以好好地去兵马俑参观一下。生:肯定的。这种互动的学习,将地理标识与生活中常见物品或者耳熟能详的东西相结合,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详细的认知,教学效果显著。
三、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气候环境变化的观察来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亲切感受到地理知识无穷无尽的奥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在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八年级上)这一章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通过书籍、咨询长辈等多种方式去准备有关的材料。这个准备的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融入生活中的教学有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地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游戏或者组织野外考察的方式来了解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在大自然中寻找地理现象的活动,会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充满兴趣,对地理课也会渐渐充满期待。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发掘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小组,让这几个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某些地理现象,比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地理现象最多。学生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且让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灵活实用的目的。总之,这种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身边可感可触可视可闻的所有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也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老师,更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杨继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时代教育,.
[2]何慧.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初探[J].俪人(教师),2014.
[3]丁晋利,尚小凯.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
一、创建问题情境,开展互动教学的前提
创建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关键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在对具体问题开展讨论与协商的情况下展开的.创建问题情境,需要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创建能让广大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参加到数学教师组织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解决并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情境.初中数学知识源自生产生活,因此,教师创建数学问题情境,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按照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差异,创建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来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创建的数学问题,可以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创建,也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来设置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建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比如,教师在讲解“直线、线段、射线”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课桌、墙线等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开展互动教学的重要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体现互动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处于静态的数学问题变成动态的画面,激发学生去尝试在从静态到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变化.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性教学主要特点是开放、平等、民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角色互换,让学生放下心中的压力,敢于到讲台上承担起教师这一角色,教师在台下倾听学生的见解,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满足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心理,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需要教师、学生的理念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提升数学互动效果.从这里可以看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创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在促进每一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做到全员性,真正让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上面提到的案例中,教师和学生采用平等的身份出现,这就能营造好的氛围,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互动教学主体,彼此之间展开互动讨论,这样就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数学互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学生能将题目做出来,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用文字来阐述其意义,这时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教师起到促进者、帮助者的作用,但不能直接代替学生去回答,也不能打断学生给予批评.特别是有的学生不敢阐述其见解,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怕说错,这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让学生明白说错,并不是错事,不会有不好的后果.对那些不善于进行表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去讲出来,不是去过分追求对与错,这样就不会打击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因此,当学生在阐述意见时,可以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但是不要一出现错误就批评,要想办法让学生讲出其亮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讲出来.比如,在讲述“电话计费”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表述不完整,但是也要进行必要的纠正,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动静结合,是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
要让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需要学生在进行中自主思考,全面分享成功的乐趣.所以,在开展数学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好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然而,在互动的整个过程中,假如让学生去进行自我发挥,太关注“动”的话,表面看上去比较热闹,但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假如过分关注课堂秩序,过分关注“静”的话,学生就会成为“哑巴”,不去进行自己思考,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彼此间情感不能实现很好交流,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习氛围过于死板,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让课堂变得动静结合,做到张弛有度,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总结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数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还能达到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论文
【摘要】初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体现主体地位,提倡素质教育所尊崇的“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其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除了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还以科学探究的形式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究”为题,谈及笔者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在地理教学领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实施途径;探究性学习
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初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主要运用的学习方式,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却处处碰壁,摆在我们面前种种的问题。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成功的背后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付出换来今天的成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人文地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关注社会的热情;5.地理学科情景交融、情智结合、可拓展性强、开发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知识与生活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和人文品质。
二、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和其他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一样有其限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初中的课程教学当中提倡研究性学习,为了彰显该学习方式的稳固性和开放性以及多元化的特性、特点,当然,初中的地理学科同样不例外的选择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方式,旨在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发挥研究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现他独有的优越性。实际上,新课程改革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充分体现它在初中教学工作展开中的地位。此时,初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又积聚出很多新问题。⑴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小组讨论的开展,当前的班级授课规模来看无法实现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中,这也是其学习方式的局限性所在;⑵传统的地理课程安排时间上还受限制,因此又出现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部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实际上只需要花费课堂上十几分钟时间,而采用研究性学习就比较费时间,如“气温”课题等等,会花费比课堂讲解更多的时间;⑶注重过程而忽略了知识点的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最大的缺点所在,难以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基础部分知识点学习;⑷如大陆、岛屿、半岛的知识点学习就不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在研究性学习上,这些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概念性知识仅靠听讲、阅读就能掌握,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内容探究都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要科学;⑸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对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有较高的要求,但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看来,特别问题体现在农村中学,各种教学设备和资源都很欠缺,甚至有的学校仅仅只是用挂图和地图来完成地理教学,连地球仪也没有,多媒体教学就成了天方夜谭,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和学校方面在这方面做足努力;⑹现用的地理教材其教学内容和相对应的教学条件变化还没有太大差池,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1.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从培养学生思考品质和问题处理能力出发展开研究性学习,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影响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的目的。2.发挥教师指导性作用强调学生探究学习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集合,展开研究性学习,从学生实际的身心特点出发,加以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3.地理教学形式活泼多样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拓空间很大,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展现多元化教学形式,用课堂来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欲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
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
⑴教师的教学观念体现“新”;⑵有效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提高他们的耐挫意识;⑶把握好时间分配规律;⑷学生的研究课题选择体现以小见大,易小不宜大。
五、结语
研究性学习方式无论在学生学习中还是教师教学中,都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依然是结合学科特点成为发展的趋势所在,而合理、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则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配合来将其特性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李玉顺.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管理,(增刊),261.
[2]宋美侠.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史地政论坛,,(1),86.
[3]黄春丰.初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教学时空,,(5),55.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是每名初中地理教师都要探索研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我觉得以下教学策略效果比较好。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关键在“导”,即时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向学生传达高效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养成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教师和学生生观念转变了,提高课堂效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
地理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难易适中,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同时要尽量多的搜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地理的文献、各种地理现象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可以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这些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除了老师要做好准备之外,还要让学生也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好能够以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一些在预习中的疑问,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把问题融入课堂。教师还要注意学校的生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掌握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班级目标的导向差异。在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来源不同,感受各有侧重。地理教师在课课前有必要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拿出最佳的授课方案。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门新学科,入门相对较难,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转变思维方式,他们还不善于动用抽象空间的思维来学习什么经纬网啊等高线啊地形图啊等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打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在一开始就掌握不好地理基础知识,为他们学习地理造成重大障碍,目前吉林省的地理还不是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不重视地理科的学习,学习时没有动力,也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不爱积极参与,于是地理课教学,地理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自己总是充当课堂的主角,这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上去很热闹,但由于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免流于肤浅,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低效。为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语言,老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有趣味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久而久之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好调查所教学生的主要兴趣爱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后,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稳固而长久的兴趣就会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在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探究程序,自己得出结论,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是自由的、自主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那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正如在前面提及到的,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比如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开放思维,不囿于书本,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实施探究学习方式创造必要条件。同时,在地理课上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善于对发现的问题或现象提出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研究。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是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研究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给他们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真理,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培养他们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不断深化且探索永无止境的命题,初中地理老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新思想,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去探究问题,让地理学习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初中地理课提高教学效率较为有效的策略。
摘要:在新课改实行的背景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从而更好的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努力营造更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探究
学生和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两大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不应成为孤立的两个个体,而是要联系成对立统一的整体。学生和教师之间必要、密切的互动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所需具备的因素,也是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所必备的因素。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化解单调枯燥的数学授课过程,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以教师单一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压制,这种教学模式明显不符合新课改对初中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期望。虽然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课堂教学中知识生成和传授的过程,但在具体教学中,仍存在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欠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过多替学生思维,帮学生出主意、出点子,学生由于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对于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以暴露出来,长此以往则会造成知识学习不扎实等问题。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一直在课堂上讲、学生默默听课做笔记,师生间互动几乎没有,甚至仅有的互动就是教师问听懂了没有,还有哪里没懂,这类没有实际意义的互动成了初中数学课堂仅有的互动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过强,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而是单一想要得到答案,缺少自我思考的过程和求知的欲望。同时,这种课堂模式还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产生畏惧的情绪,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是唯命是从,或是不予理睬,学生和教师没有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过程。当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解题思路,可能只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题方法,教师习惯于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当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答案时,教师往往会认为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解题方法,而实际上,教师是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真谛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恰忽视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
2.1树立师生平等观念: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平等是开展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并不应该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处于平等的位置。教师应改变说教者的传统观念,将自己看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完成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只有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改变学生为教师是从,盲目遵从和附庸教师的话等现状,使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真正起到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师改变单向教学模式:在素质教学的观念下,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教学向导学转变,学生要从接受向自学转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重视,更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便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教师也要耐心倾听,想方设法开发学生思考的思路,让学生在不断思维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切勿直接打断学生的想法。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对自身角色的设定,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启发者,同时要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2.3应以互相理解为师生互动基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意味着一个双边教学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不仅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互动上,更应以日常情感和沟通的互动为基础。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充分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观点,才能顺利的进行互动。如果学生和教师两者间缺少必要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很难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会认为教师的观点太过专治,不易理解。所以,只有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互动的课堂才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总结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趋利避害的选择,利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璇,刘晨来.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英语课堂[J].亚太教育.2016(04)
[2]闫峰,盛春玲.中小学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3]赵丽昕.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4]张萌.初中数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利用和推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