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汉语教学反思范文
- 文档
- 2024-09-19
- 116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汉语教学反思范文,本文共13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摘 要:影视材料是交际语言的良好载体。“影视汉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习和应用其中的语言为中心,在教学中采用电影分片段全部观看与台词精讲的方式,并辅以适当的强化练习和输出练习,使学生经历“感知―引起兴趣―输入―强化―输出”这一系列过程,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
关键词:影视汉语;教学设计;汉语言
“影视汉语”课是为汉语言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开设该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这种立体的语言载体,使学生接触现实场景中自然、真实的语言,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使用真实交际环境下的语言,培养语感,寓教于乐。
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h语课程,它从日常学习的课本中跳脱出来,利用真实的影视材料,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影视汉语”课也不同于一般的视听说课,视听说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有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主要情节,看懂、听懂75%―80%的内容即可[1]。还有的情况是通过对影视作品主题的讨论和学习提高表达能力和加深文化知识,而不是学习其中的台词[2]。但“影视汉语”课,所要侧重的应该是影视材料中的语言,重视台词的学习,所以采用“精视精讲”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视、听、读、说、写等多方面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影视汉语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的观看学习材料以电影为主,同时还兼有微电影和综艺节目。电影的学习采取了分片段全部观看和台词精讲的方式。下面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具体叙述其教学准备及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要精讲一部电影,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一过程相当于以电影为素材编写一部教材。具体包括:1.根据电影情节,将全长100分钟的电影分为27个片段,每段时长约为2―6分钟。2.提取出影片中的全部台词,按片段分开。3.筛选出每个片段中重要的词汇、语言点、句型及文化点。4.观看每个片段,设计视听理解问题。5.制作PPT,包括电影相关图片、影片故事梗概、每个片段的视听理解问题、台词展示、重要词汇和语言点的解释等,其中每条词语的解释都包括拼音、词性、英文释义、例句,有的还配有图片。6.编排适当的练习题目。7.对影片中相关线索和主题进行总结,如总结影片中出现的与工作相关的词语。
(二)课上教学
整部电影的教学顺序为:1.教师介绍影片人物和故事梗概。2.以片段为单位的播放、学习和练习。3.学习完整部影片后,对职场文化相关词语进行总结。4.布置片段表演、写观后感等课后输出任务。片段表演任务将学生分组并在课下准备教师指定的片段,课上集中表演。整部电影用14课时完成,包括片段观看及讲练12课时、总结及表演2课时。
单个片段的教学环节为:1.第一遍播放―泛视、泛听。2.理解性问答。3.台词中词语、语言点和文化点的讲练。4.第二遍播放―精视、精听。5.综合练习。如配音、看图说话等。
第一遍播放,学生看画面、看字幕、听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整体感知片段的内容。播放后,教师用PPT展示观后理解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片段的理解程度。此外,也可让学生复述片段大意以及回答一些与片段内容相关的扩展性问题,如片段三介绍DB的各种规章制度后,问学生“你愿意到DB这样的公司工作吗?”又如片段十八在没有台词表达的情况下,“猜一猜杜拉拉躺在床上时在想什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这一环节,学生们都对这一片段有了整体的认识,而且当遇到某些问题无法顺畅回答的时候,他们会有想要再次观看或看台词的欲望,这时紧接着用PPT展示片段内所有的台词,并附有生词解释和例句。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讲解一些重要的生词和语言点,然后让学生读台词,或找两名学生进行对话。
这一环节后,第二遍播放片段,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在重要的词句或关键信息点可以暂停播放,加以说明。
由于扫清了词语和句子的障碍,学生们对片段的理解大大提升,会产生满足感,增强学习自信,提升学习兴趣。第二次观看,对刚刚学习的词汇和语言点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也起到了加深和强化的作用。
在两遍观看和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做台词配音、看图说话等练习,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接着学习下一片段,重复之前的各环节。
(三)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两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整部电影学习和练习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卷的题型包括:(1)写出10个电影中和职业、工作有关系的词。(2)写出10个你从这部电影里学到的并觉得有用的词。(3)写出10个你从这部电影里学到的并觉得有用的句子。(4)使用给定的词语造句。这里给出的'词语为影片中出现的一些要求学生掌握其用法的重要词语。(5)解释给定词语的意思。这里给出的词语为一些成语、惯用语等。
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教师在期末课程结束前下发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选该课的目的、学生感兴趣的影片种类调查、该课程对提高汉语水平是否有帮助、对该课程是否满意、对该课程有何建议和意见、对教师的讲解和播放方式有何建议和意见等。
二、教学设计的分析及反思
刘(20xx)指出,视听法的教学过程有四步。第一步是先让学生观看影视片,感知大意,边看边听边记忆。第二步是教师讲解词、词组和句子,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第三步在放视频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重复、熟记、回答问题,进行大量练习。第四步让学生通过自由对话、复述、评论、表演等,培养其活用目的语的能力[3]。罗庆铭将视听说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让学生直接看和听,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看懂、听懂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一定的讲解、训练。第二,要求学生精看、精听。包括看懂非语言的动作、手势、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听懂关键性词语和语法,以及要求学生从受控表达向自由表达过渡。第三,教学重点转向“说”,以前面所看、所听内容为话题,展开进一步讨论[4]。肖路(20xx)也把影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3个层级,即理解性层级、操练巩固层级、交际性层级”[5]。
以上几位学者在影视课教学模式的设定上是基本一致的,本案例也完全遵循了这样的影视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感知(第一遍播放)―引起兴趣(理解性问题和讨论)―输入(讲解词语)―强化(第二遍播放及配音等模仿性练习)―输出(表演、写观后感等应用性练习)这一系列过程。这也符合“理解―模仿―记忆―应用”的认知原则。
课后的测试卷,学生们做得都不错,能从记忆中提取出影片中的词语和句子,并能正_运用词语,说明教学效果良好。有的学生在一年多以后还能记住影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学生调查问卷对该课的反馈意见比较满意。但有的学生觉得分段观看不够连贯,有些无聊,而也理解地表示如果完整观看一遍不分段,就无法结合具体情境讲解语言点;有的学生还觉得练习有些不足。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反思,总结出如下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突出重点学习片段,“精”“略”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对一部电影内的所有片段都精视、精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完整观影的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征服了一部电影,而且,同一部电影各片段情节具有连贯性,词语具有相关性。但是,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正如一些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馈的那样,连续几次课讲同一部电影,让学生觉得有些枯燥。
在学习整部电影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地缩短每部电影的教学时长,找到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与保持兴趣的平衡点。首先,在片段的划分上,做到情节完整、长度适中、难易得当。其次,在片段的讲解上,要区分轻重,体现“精”“略”结合。有重点学习和操练的片段,有可以一带而过的片段;有精讲精练的台词、词语和语言点,也有简单说明的台词和词语。
(二)增强“听”的技能训练
有调查指出,在视听说课中“听”不只是手段,也应是目的,即应重视和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和训练[6]。在本案例中,由于播放中一直是带字幕播放,在字幕和画面的辅助下,无法充分激发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在片段播放时,可以进行无字幕播放或视听分离播放,重点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如果在第一次播放时抹掉字幕,播放后,应给学生做一些相应的听力练习或复述练习,检查其听懂的程度;或者,可在第二次播放时抹掉字幕或只听不看图像,因为已经学过台词,学生可以在听音中自检和巩固所学。
(三)适当增加词语和台词相关练习
为了节省整个影片的教学时间,在对台词、词语和语言点讲解后没有安排过多练习,而且学生通过每个片段的两遍播放和一遍精讲,应该能很好地理解内容并记住一些台词了。但在学生的反馈中,有些学生觉得练习不足。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精讲片段和重点词语在讲解后加上一些词汇练习和台词填空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其记忆。在台词讲练后,根据片段内容,多进行一些如配音、看图说话、小组讨论等增强学生参与感的活动。
本课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的是社会现象。如:教者在第一环节中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让幼儿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美与丑的现象,以此联系出课文内容。这样,采用联系实际方式,从幼儿的喜好出发,带幼儿进入学习内容,激发兴趣,为识字教学打下情感铺垫。
第二个环节中,是整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先让幼儿自学课文,让幼儿有一个整体感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图意,并从中引出生字。
让幼儿图文对照,自读词语。这样,让幼儿通过图理解词语的意思突破难点,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幼儿在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在分析字形时,教者提出识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主、合作的去分析字形,教师给予适当总结。这样能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在学习词语时,教者通过举例的方式指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动作词,同时出示巩固练习,这样不仅能检测幼儿对动作词掌握情况,还让幼儿积累许多课外词语。
在第三个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捉迷藏,扩词,认读词语卡片这三种方式进行教学,在捉迷藏的活动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有效的巩固了识字效果。
在第四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玩了一个简单的游戏,这一活动,能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除此以外,教师还用课文的`词语偏了一首儿歌,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特别感兴趣,再一次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字。第五个环节教师进行了写字指导,我觉得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选取了一个幼儿容易写错的字,通过示范、指导让幼儿记住字形。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让幼儿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最后,进行了总结、交流,这样,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老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她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老师在这节识字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幼儿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幼儿观,相信幼儿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
幼儿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幼儿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2 、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独立识字,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幼儿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画蜘蛛网的图,再写“网”这个字,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又如,在幼儿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幼儿发现借助形声特点识字的方法。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幼儿的识字能力
3、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幼儿语言。
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幼儿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从而使幼儿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幼儿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进行说话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课堂上我不仅让幼儿看图认识事物,而且让幼儿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练习说话。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幼儿言之有物,个个有话说,同时,在说话的同时又加深了幼儿对词语的理解。
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等优越功能辅助教学,让幼儿通过看图说图意,读好词语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课本中的词语说话,读词语总结规律,幼儿被生动的画面深深吸引,激发了学习兴趣,体验了学习汉字的乐趣,自始至终注意力都很集中。
在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幼儿爱玩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吗?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参与欲望。接着我将课文插图展示在黑板上,并播放配乐录音,幼儿眼睛亮起来了。广阔的田野,绿幽幽的树林,五彩缤纷的花丛,幼儿一下子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走进了多彩的昆虫世界。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参与欲望更高了。 在生字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教给幼儿学习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田”字,问:你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从而唤起了幼儿识字的经验。
词串教学中,通过创设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这一情境,出示了情境图,让幼儿从图画中体会到大自然的乐趣,在幼儿的自主学习出示相应的词语,教师通过图画引导幼儿理解词语,然后连词成串,我根据词串特点灵活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指导朗读。
幼儿学过的字很快就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使幼儿愿意学、喜欢学,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如:做字卡:让幼儿把难记易忘的字做成生字卡片,方便随时记忆。玩字卡:幼儿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下,幼儿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幼儿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幼儿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邮差送信:可选一位幼儿扮邮差,将生字卡片当成书信,随意发给多个孩子,然后读生字,手执所读字字卡的幼儿必须快速将字卡贴在黑板上,大家齐读生字。
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方法,幼儿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一年级的学生要在短时间里学会这些,难度极大。汉语拼音的教学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一边教组织课堂纪律,一边带着孩子们学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在学会汉语拼音的同时还需学会其中的儿歌和生字。可见教的难度很大,学的难度也大。 现拼音的教学的工作已结束,我发现有以下几点需反思:
一、恰当运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
教材根据儿童阅读特征,每个字母都配有图片,并从声母开始每节都带有富 有情趣的儿歌,并用红色音节标注本节所学的字母,这样让孩子不至于面对拼音这一些枯燥的抽象符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在开始的几节课,我往往就局限于其中,无法跃出教材。只要学生读得出字的音、记得住形就行了,对学生的拼读能力、观察能力、说话能力的训练差强人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欠佳。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将每一课的插图都编成童话小故事,利用一些童话小故事吸引孩子们学习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让孩子们想象说话,进而进行拼音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如在jqx 的教学中,我编了小ǖ娃的故事:在前鼻韵母的教学中我编了五兄弟的故事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不少。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刚开学,孩子们的'常规还控制不好,课堂上,好多时候要组织课堂纪律,会花很多时间,学生学习的时间就不多,这时就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拼或是同位互拼。班上不少孩子已认识了很多声母,韵母。老师可以放手发动有利资源进行教学。老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重点指导一下就可以了。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三、拼音教学游戏化。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
孩子在一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现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根据字母的音、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这种形式在复韵母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因复韵母学生极易弄混淆,如:ui和iu,这时可编儿歌“围巾围巾ui,游泳游泳iu” 等儿歌来记忆。ei和ie,“e在前ei ei ei,e在后ie ie ie”。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韵母的读音。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相信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向此靠齐,使得自己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学完六个单韵母,开始学习声母b p m f。在学四个声母认识之前,我先用提问巩固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单韵母,这样,学生兴趣浓厚并巩固了单韵母的学习。随后再引导学生看挂图,从挂图中学习四个声母的读音并识记字形。在教每个声母读音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观察挂图,利用挂图里情景的字来告诉学生说这个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声母的读音。例如教读声母b,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挂图1问:“这位小女孩在干什么呢?”学生就会回答:“在听广播!”这时我就会告诉学生们说:“把广播的“播”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b的读音,其次是示范发音。因为有部分孩子在学前班时已经学过,于是没有耐心听老师讲发音,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或开小火车时自己在下面发音,这样可能会影响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学习。因此,安静倾听的习惯还要进一步强调。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反复抓。
在对比b与p的发音时,我让学生分析它们像什么?有的学生说b像广播,p像小红旗,还有些学生说p像气球,我当时并没有细想,后来一想,q不是也像气球吗?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我应该进行一下更准确的引导,另外,对b与p的读音指导时,我叫学生和老师一起把手放在嘴前,示范发b读音时,气流有没有碰到手?,而发p的读音时,气流有没有碰到手?让学生发音看有没有变化来比较b与p,这样学生区分得可能会更清晰。
经过b p m f的教学,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肢体语言的运用,这也是在学生中找到的闪光点,我想我也必要学一学。
事情缘起是教学声母b p m f,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字形而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声母b p m f。这是学生都动脑袋起来想,也举出很多有意思的例子。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记住字形,教声母m时,我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摸脸、摸头发等等来记住m的字形。学生模仿能力很强,移提示就马上模仿出来。这时,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用更多的形式把声母m给表演出来”。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马上请她上来表演。他就用自己的肢体来语言来加强字形的记忆。其他同学看到了,个个都活跃起来,在自己座位上比划起来。我想,自己实践过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候做的比说的更达到良好的效果。
受到学生们的启发,我在要求他们读声母时要注意轻短便不在用语言来提醒了。我用调节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来表达,学生一看便明白。在我做这个手势时,他们便知道我的.意图。我想无论在教学还是管理班级方面,有时候肢体的运用往往比语言更有效,所调“无声胜有声”,想必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手势的运用还能增强我和学生们之间的默契。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生写b、p、m、f,首先让学生观察b、p、m、f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分别占哪格?其次我在黑板上演示字母书写笔画及顺序,再让几个学生复述,叫他们把手举起来一起练书写,然后再在练习本上写,最后选几个学生上来黑板书写。这样,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书写格式和笔顺。但仍有个别学生由于幼儿园时书写不规范,现在纠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个别指导。
课后再次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有些细节问题还是需要细细斟酌。比如在教他们举手起来书写时,应该是背对他们书写,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书写的顺序。在这方面还得加强。
《新疆是个好地方》是新人音版二年级的一首热情的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旋律明快、活泼,充满活动的舞蹈性节奏贯穿全曲,歌曲以生动的歌词,历数美丽的新疆风光和富饶的物产,抒发了新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以富有代表性的新疆帽引入,再让学生欣赏大量的新疆风光、特产的图片,使学生对新疆的美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教学生学说新疆语“亚克西”,并用“亚克西”贯穿整节课来夸学生,夸新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学习歌曲,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并初步学习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维族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这节课非常好地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性,能够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参与音乐实践。在教学设计上细致、精巧,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环节设计上体现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
不足之处是课堂组织能力有待向其他老师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既能乐在其中又可以按照老师的指示维持课堂秩序,构建既宽松又高效,教师喜欢学生热爱的课堂。
《新疆是个好地方》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整堂课我是以音乐知识为主线,让学生听和唱感受体验新疆节奏、旋律,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和情感共鸣中愉悦地学习知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首先我运用新疆音乐和舞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用节奏舞蹈律动来体验新疆的基本节奏,从而解决节奏的难点。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节奏填词等方法来轻松解决,且运用基本节奏来贯穿新疆音乐。
再看了舞蹈,听了这首歌,你猜猜它是什么地方的舞蹈?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的是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音乐主体(节奏、速度、情绪等)进行想象,感受新疆音乐风格,激发学生想学习新疆歌曲的渴望之心。
其次在唱歌教学中,以聆听为线,渗透歌词教学,并以《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伴奏作为音乐背景,让学生不断熟悉旋律走向满载无意的注意中形成有意的记忆,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在学唱过程中,以音乐节奏为重点,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教学。
通过这堂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上课积极性的调动的问题。在一堂课中如何让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地来参与音乐活动呢?
首先,要有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其次老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教态是上课的一个亮点。教师用贴近学生、亲切的语言上课,使整个语言效果清晰准确,生动形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调节语言的速度、音调、节奏、音量再加上老师的演唱、演奏技巧。也同样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第三,是音乐课中要多听少说多做。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环环相扣,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学生都有一个活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每一次聆听都要给学生提一些要求,从声音、情绪、速度、力度或联想上层层深入,让学生有事可做,在听中解决歌曲的问题。
最后,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歌曲教学。
我在让学生唱歌曲时,采用了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学唱第一部分歌词时采用了学生接唱,组组接唱的形式,在第二部分歌曲教学时采用了自学的方式,先由个体到小组再是整体教学,学生演唱兴趣很高。在表现歌曲时,让学生自己讨论,你喜欢用怎么样的方式来改变一下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兴趣盎然,采用另外说常的形式带着自豪而又欢快活泼的心情完整地演唱了《新疆是个好地方》。
我想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这堂课也就是成功一半了。
整堂课我以新疆音乐文化为主线,抓住新疆音乐特点,把握教学切分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从而组织整个学唱内容。
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思考了几个问题:
首先,这首歌歌词复杂、难点之多,针对二年级学生如何形象而轻松地教学?
其次,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歌曲,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伴奏乐器、舞蹈动作等特色元素如何进行提炼?
再次,运用什么手段让学生快速走进“新疆”这个土壤中去感受歌曲、演唱歌曲?
最后,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听辨能力如何加强?
针对这些预设问题,我设计了“听——跳——奏——唱——演”这些环环相扣、有机统一的教学环节。从聆听新疆音乐、学做新疆舞蹈动作,到学说新疆味儿的语言、学奏新疆乐器,再到游览新疆风光、学唱新疆歌曲,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多方位感官,使其兴趣盎然地融入其中,在活泼、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自主的学习。
整堂课中,情境创设的有效运用帮助了学生关注、理解新疆音乐元素,从细节入手,整体把握,让学生在感知、提高的过程中理解新疆音乐特点,对新疆音乐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我注重切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符合该年龄段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利用“阿凡提”这个卡通人物引领学生认识新疆、熟悉新疆、了解新疆。又如在节奏教学中采用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分层教学法,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掌握,体现乐中学,学中乐。再如二、三段歌词的学唱,采用“师生对答”,即帮助学生在模唱中巩固旋律,又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其记住歌词,同时学得轻松、愉悦。
在课堂聚具体流程中注重课堂调控,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把教学常规训练悄无声息地融入各相关教学环节,直接具体地给学生以音乐引导,引发学生的音乐思考。
这堂课的设计,基本做到目标明确具体、总分有序、关联紧密,同时也尝试去深入理解、挖掘教材,教学成果也基本可以呈现。但是,怎样能够使二年级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认识新疆音乐文化,如何把握其音乐风格,如何能够很“新疆”、很有“味儿”地表现所学内容,是接下来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疆是个好地方》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十课《跳起舞》中的一首歌曲。它是经改编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曲调活泼欢快,歌词简洁明了的叙述了新疆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抒发对新疆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拉近学生与新疆的距离,现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和成效做个反思。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多媒体运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新疆歌舞《娃哈哈》视频,请学生律动进教室,再利用幻灯片展示新疆的美丽风光,峻美的天山天池果子沟,肥沃的草原,遍地的牛羊,香甜的水果等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从没到过新疆的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疆的美丽、富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并简化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掌握切分节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唱这首歌之前,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切分节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切分节奏的打法,伸出小手试一试。”为了增强节奏学习的趣味性,我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的叫声设计成切分节奏。学生通过模仿、创造切分节奏,不仅掌握难点,还感受到了音乐创造的乐趣。
三、合作探究,把握重点。
歌曲的.教唱,是我们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旋律模唱,出示全曲旋律,学生合作探究找含切分节奏的乐句,模唱练习。朗诵歌词,“歌里唱的新疆有哪些好东西呢?请大家看屏幕齐读歌词。”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FLASH ,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现,学生朗诵声情并茂。学唱歌曲,我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了一个动画谱例,演唱时,新疆小鼓随着节奏拍点跳动,节奏明确。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把握重点,有效教学。
四、情绪处理,体会情感。
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接、也最生动的表像,能够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新疆优美的风光,丰富的物产采用动画的形式生动、直接的伴随歌曲展现出来。学生心目中对新疆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被点燃,自然而然地通过歌曲演唱抒发了出来。通过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情绪演唱这一重难点迎刃而解。
五、创作表演,升华主题。
积极参与创作表演体验新疆舞的特点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学完歌曲,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新疆舞。欢快的音乐,优美的舞蹈,令学生热情高涨,都兴高采烈地跟着老师学跳起了新疆舞,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及对新疆的喜爱,使本单元赞美新疆这一主题得以升华。
这节课上完后,孩子们都说想去新疆看看,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新疆歌舞的魅力,更是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孩子们展现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新疆,让他们充满美好的向往和期待!信息技术的运用,给音乐课中的我和孩子们,都带来了收获的喜悦。许多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目标和难于解决的问题,通过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都迎刃而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音乐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美妙。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己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一定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大量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初中教学反思二(体育)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涉及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一、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教学反思三(物理)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每一个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能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堂课中,无论设计多完善,也会有疏漏,无论教学多么成功,也难免有失误之举。如果每节课后,教师都能对自己或别人的课认真进行反思、探究和剖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补救,取长补短,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总之,不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疑能使我们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
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
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
研究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 (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他说: “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
「活动一」: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 ①出示地球仪:蓝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③展示: “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
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 学生总结: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板书)
(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的科
学家及像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去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理解有关概念。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
2.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并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3.各组代表提问本组成员进行抢答: (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 (2)说出大洋、海和海峡的区别。
4.各组选一名代表,将上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在组内进行辨别加深学生对大洲轮廓的印象。
设计意图:文字与图结合,分组抢答辨认。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做到生生互动。
「活动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
1.选五组代表,分别演示将课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标拖动到相应的
位置上。规定当某一组代表演示时,其他代表转身不看。看哪个组完成得
好。
(答对,你真棒5分。答错了,要认真啊)
2、拼图游戏:用大洲轮廓图各组进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评出最快的组奖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活动四」:以“分组讨论”形式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世界地形图,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
2.分别说出亚欧、亚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后各组代表订正答案,并选出优秀小组)
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②分别说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别说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④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排列。
「活动五」:组织全体学生动手参与,用“简单几何图形”在一张白纸上进行“一笔画世界”的绘图比赛。(可选几幅画的较好的让学生传阅,给予鼓励)教师巡视查阅后,并引导学生对照找出自己图中的问题进行校正。 『达标练习』:(练习题三)
『课堂小结』: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板书提纲巩固)
『作业』:(略)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比例:三分陆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关概念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海洋、海、洋、海峡
2.主要洲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3.七大洲大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七大洲与四大洋。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
改进;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大洋和海峡。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线、轮廓图和分布特征、比较它们的大小深浅关系。
4、能够在空白地图上准确标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5、能准确掌握五条主要纬线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
七大洲的轮廓、位置、洲的分界线
教具准备:
PPT课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轮廓图、世界地图投影图、东西半球投影图、各大洲分界线投影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样养育着我们,但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么来构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么样子呢? 进行课的内容部分:
一、概念内容
1、请大家看图(PPT托勒密在2世纪的地球地图)当时的人们受科学技术的制约,才会得出这样的结果,慢慢的人们认识到地球其实严格来说,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叫“水球”。经过科学测量(数据)得出结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附陆半球和水半球PPT图)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后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提问)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么?(学生一起回答),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大陆:陆地面积较大的(比格陵兰岛大);半岛: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的附近岛屿合起来(全球分七个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体,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世界地图PPT展示)请学生找一找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
过渡 我们了解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⑴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图)读P8各大洲面积轮廓图,比较一下谁最大、谁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学生回答。找出它们面积次序规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那么七大洲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呢?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大家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就近四位同学相互讨论并记忆)
(PPT分别展示各大洲轮廓图,要求学生按所给图形次序说出大洲名称)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同学回答。
既然我们回忆起了半球的分界线,那么我们刚才我认识的大洲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半球呢?
教师提问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亚洲、欧洲)(欧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极洲全部)
那么如图上我们所看到的,大洲与大洲之间是相连的还是不相连呢?它们以什么为界线分开的呢?
⑶大洲的分界线(PPT展示,同学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穿过大洲的特殊纬线:
主要纬线穿过的大洲:
北回归线: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极圈: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圈:南极洲
根据特殊纬线与各大洲的关系判断各大洲所处温度带
欧洲:北温带、北寒带
亚洲: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北美洲;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非洲:热带(大部分位于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南美洲:热带、南温带
大洋州:热带、南温带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寒带
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在地图上标出各大洲位置,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世界地图,我们发现各大洲之间除
被它们的人为分界线分开之外,还有大量的海洋分布,它们又是什么呢?(PPT展示)
三、四大洋
同学习大洲一样,我们先了解一下各大洋的名称(学生回答分别有哪四个大洋)
教师引导 我们知道四大洋的名称后,我们还应了解大洋的什么呢?(位置)教师追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直观的描述大洋的位置呢?(学生讨论回答)(相对位置)
教师讲解 我们要看某一大洋的位置,应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对位置,例如(指示PPT北极地图)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⑴大洋的位置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点评正误
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
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亚洲(地中海东岸就是亚洲,地中海是属于大西洋的海)网络争论部分,用海和洋的关系先给学生讲解} 印度洋: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冰洋:亚洲,北美洲,欧洲
教师启发 我们除了用相对位置描述各大洋的位置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大洋的位置呢?(方位描述)比如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又如何描述呢?
教师启发 反之,我们也可以这样描述,如: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监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刚才我用的主要纬线所穿过的大洲轮廓图中标注出各大洋的位置和名称呢?
⑵大洋的面积、水深关系
2太平洋:18000万km平均水深:超过4000米,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深达1103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2印度洋:7500万km平均水深:3897米
2大西洋:9300万km平均深度:3575.4米,最大深度9218米
2北冰洋:1300万km平均水深:约1200米
⑶主要纬线穿过的大洋:(学生看图找出结果)
1、北极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2、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描绘出各大洲和大洋(如简单的三角形)
四、教师小结本次课的内容:
A、世界地表海陆分布情况: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PPT图)学生看图读: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名称、面积大小深浅次序。
C、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D、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及其作用
E、[南北回归线、赤道]在世界轮廓地图中的位置。
我们习惯了传统世界地图,那么我们这幅地图的认识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记忆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对这幅图有所了解(附PPT)
五、巩固练习:
我们习惯了传统世界地图,那么我们这幅地图的认识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记忆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对这幅图有所了解(附PPT) (另附)
六、总结性讲解
教师启发 今天的我们一起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道了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知道了各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等一些知识,希望他
们下来以后呢,要抽时间去复习一下,那第,今天我们所见的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是不是由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呢?或者说它们的位置是不是永远都是这样的呢?请大家抽空预习后面一节《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知识是学生学好世界地理的关键,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2.在本节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3.存在的问题:知识量太多,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少,没考虑学法如许多问题应该有学生分组讨论,而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没进行分组讨论,以后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尝试更新学生的学法这方面的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世界的海陆分布》这一节时,我就深有体会。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尽管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概念如: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来就会存在困难。还有就是对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过读图精确地分析归纳。这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懂并学好。
地图与地球仪终于学完了,本以为难点已过去,海陆分布应该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谁知让学生看地图,又没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围的五个大洲图
上找到,却没法理解大西洋的西侧是南北美洲,从地球仪到地图的转化——从球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化却也这么难,这是以前我没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识到我让学生以后不用拿带地球仪上课是错误的,我手中的地球仪他们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观的说出大西洋东临美洲,西临亚洲与大洋洲。再看地图就明白了。我给学生出的当堂测试中的题目;围绕南极洲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学生理解也费了个劲。不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
在备教材这一环节上,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欠考虑。虽然教材是经过科学合理地编排来确定内容的,可这种安排并不是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都适用。当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教材内容安排不同步时,就必须随时迎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适当地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无头绪,越学越糊涂。在这一节里,就可以将各洲分界线调整到前面讲,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学生就能明白、准确地判断和归纳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