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 文档
- 2024-06-07
- 10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本文共2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文/杨伟尧
摘 要:化学概念包括定义、定理、反应规律等,都是用最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它既是推理的依据,又是理解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非常重要。在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用生活事实来辨析概念、用实验现象来引出概念、用关键词来讲清概念、用剖析讲解来理解概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验现象
在初中的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基本上章章节节都会涉及,是化学学习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在初中的化学概念中,它的字字句句都是经过无数的科学家们反复实验验证,反复推敲,并使其拥有存在的特定意义,从而保证概念本身的.精练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所以,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化学概念仔仔细细地讲清楚,让学生对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概念的认识就不致驻足在感性认识,而是更加深刻地认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一、用生活事实辨析概念
生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的教学更应该联系生活,用学生身边的化学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辨析化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例如,我在教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举两个常见的例子,小明他们玩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那么玻璃碎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小鹏买了一个汉堡包,没有吃完,结果他忘了,等他想起来去吃的时候,汉堡包已经腐烂了。那么汉堡包腐烂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玻璃碎了,但依然是玻璃,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但是汉堡包腐烂了,其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得出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二、用实验现象引出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化学概念。再如,上边讲到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材中设置了几个实验,但这几个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形象性不够。于是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组对比实验:一张纸,用手把它撕碎;用另一张纸,用火把它点燃。我一边做实验,一边问学生:“大家看这两个实验中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一样吗?”在这个操作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看到,撕碎的纸虽形状发生变化,但依然是纸,但是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从白色变黑色,后又变成了灰,已不再是纸了。通过对这两种变化的观察和叙述,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变化的本质性区别。
三、用关键字词讲清概念
对于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不仅仅要注重概念论述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注重概念中关键词的应用。概念中的关键词就是概念的点睛之笔,及时地纠正学生在表述概念时的不恰当用词,不仅能够纠正学生对于概念的错误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例如,教师在解释化学概念“单质”“化合物”时,首先应该强调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它们都是纯净物,然后才会根据它们各自的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决定它们分别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如若不然,学生就很容易片面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从而误以为像石墨这种单一元素组成的物质会是单质,而将食盐水认为是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会是化合物。其实石墨和食盐水都是混合物,它们连是纯净物的大前提都不能满足,又怎么能再去判断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
四、用剖析讲解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中,有很多都是内容复杂、意义深刻,且表达非常严谨的,若一个关键字漏了或理解错了,这个概念就会产生歧义,这就需要我们对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例如,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溶解度”这个概念字面上比较长,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解溶解度时,要将这个概念剖开,逐句逐字地帮助学生理解,把概念中的本质和重点剖析透彻。首先溶解的条件有“三一定”,缺一不可:温度一定,溶剂的量100 g一定,一定是饱和状态,满足了这三个“一定”时,再看这一定的溶剂能够溶解多少溶质。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总之,在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联系生活的实例和演示实验,引出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要更加深入地剖析、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化学概念,并准确地抓住其中关键性的、本质性的字、词、句,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0-03。
[2]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06)。
[3]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06)。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司城中学)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
[1] [2]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
①一定是化合物;
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
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
但:
①它是化合物;
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扩展资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从把握关键字词、正反列举、概念变式、重点剖析等方面阐述了活化化学概念的几种方法。
化学概念是用极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相互反应及变化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经过了认真推敲,尤其特定的含义,保证了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学的本质,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准确的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好化学尤其重要。然而,因为初中生抽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差,所以老师讲清概念,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俗语言,掌握概念
某些概念的表达字数多,不易记忆,对这些概念可通过分析找出它的实质部分,用通俗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使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变难为易。如:“化合反应”用“多变一”概括;“分解反应”用“一变多”概括;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与表现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
二、关键字词,把握概念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单质。(因为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看成化合物(因为由氮气、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不同种元素)。
又如:酸、碱的概念是建立在电解质的基础上的。“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其中的“全部”就是概念的关键词语了。因为硫酸氢钠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有氢离子、钠离子两种,阳离子不是“全部”是氢离子,不符合酸的定义,硫酸氢钠不属于酸,属于酸式盐。因此在讲酸、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指电离产生离子的种类)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三、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对于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重点剖析,深入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质量守恒定律”,则要抓住“参加”(指已经发生了反应的部分,未反应的部分如过量的,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在此例),“化学反应”(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若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生成”(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和“质量总和”,几个词语,深入剖析。同时抓住“两个不变”(1)元素(或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反应后仍有几种。(2)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为多少个,反应后仍为多少个,就能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如了。
四、正反列举,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就叫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由此可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五、变式理解,“活化”概念
抓好概念的变式理解,是指从不同角度对概念加以变式,使概念“活化”,就能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上升一级台阶。如:“固体溶解度”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变式理解:①在t℃时,A物质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Sg;②在t℃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Sg;③在t℃时,有SgA物质要制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100g;④在t℃时,在100g水里要配制成A物质的饱和溶液,最少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Sg等,通过变式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总之,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语,及相关特性,因势利导,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化学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
[1] [2] [3] [4]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论文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1] [2] [3]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的论文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课本第105页习题2根据燃烧产物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第96页习题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页习题5怎样用实验方法判断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页习题2能否根据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来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页总复习题中的6(6)、10、12、13等题。这些题目我都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评,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把握解题关键。对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中启发性较强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多动脑筋思考,寻找多种方法实验并从中进行优眩。
例如,课本第98页演示实验5-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在新教材中设置了一道讨论题(一氧化碳尾气如何处理)和一套改进的实验装置。我要求学生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再设计其它改进的实验装置,一部分学生能提出“用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方法,然后我请他们将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就得出新教材中介绍的点燃尾气的方法为最佳结论。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如观察小泥鳅在装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动、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判断、酒精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或使火焰熄灭以及用家庭厨房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系列“厨房里的化学”小实验等,都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之我见
文 王泽军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基本概念多,这些概念的特点是抽象性较强、涉及范围广、关系复杂,初中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能力又比较差,那么,如何来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呢?
一、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基本概念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学习时不能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和内在联系。如,分子与原子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又如,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区别,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联系: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使用中,要解释物质有关问题时,用元素的概念;解释分子有关问题时用原子的概念,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错误。
二、要理解概念的组成部分
学习中我们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只有将这四部分有机地合为一体,判断有关溶解度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错误。
三、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概念
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四、剖析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相同与不同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
五、创设概念情景,营造概念氛围
初中学生正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元素”的引入:我们在媒体中看到这样的广告:“葡萄糖酸锌钙,补锌、补钙长得快。”这里的“锌”“钙”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请分组讨论。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导入“元素”概念的教学。
总之,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进行处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中的概念。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第八中学)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溶于水时离解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 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 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 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 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 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 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 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 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 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 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 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 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 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 ,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 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
[1] [2]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 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 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 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 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 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 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 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 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 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 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 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 ,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 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 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 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 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 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 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 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 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它们外延上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 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 “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 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 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 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教师设计一些习题,在分析概念后及时进 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浅谈概念教学教师实习体会
通过对概念教学的讨论和实践,我觉得概念教学不单单是把基本概念、法则、原理告知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建构概念,要把教知识变成教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牢固掌握知识,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生物学概念中,有些概念之问存在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利用表格等形式,通过列项比较、分析等思维加工过程,找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
生物学概念中,有些比较抽象,单凭本中的定义很难理解其本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理解概念的同时,又帮助学生从理论层次上解释了身边的现象,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如“反馈调节”的学习。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理解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学习中的实例。负反馈体现在生活中,一个经典的词语就是“磨合”,一个人际系统不断地求同存异,减少隔阂,达到稳定。正反馈体现在生活中,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一些不恰当的言语回回多次重复放大,危害无穷。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概念的由,知道概念的'探索过程和其中的科学方法,从而掌握概念的本质含义。比如:1eselsn-Stahl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1、将大肠杆菌培养在1NH4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经过此处理得到的大肠杆菌,其DNA中的两条链均被1N标记。
12、将两条链均被N1标记的大肠杆菌取出少量,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条带表明:被标记的DNA密度较高(较重)。
2、将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至14NH4l培养液中。
1、待大肠杆菌分裂一次后,其DNA也应复制一次。
2、从锥形瓶中取少量的大肠杆菌,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条带表明:此时有一种密度的DNA,且其密度较两条链均被标记的DNA为轻。
41、待大肠杆菌再分裂一次,其DNA也应复制了两次。
42、从锥形瓶中取少量大肠杆菌,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条带表明:此时有两种密度的DNA出现,一条带中的DNA密度和复制一次时的密度相同;另外新产生一条带,密度最轻。
、实验按照上述程序持续下去,在以后各代DNA中,密度梯度离心的结果均显示:有两种密度的DNA分子出现,且其密度和复制两次时的情形相同。这和假说演绎的预期结果是一致的。由此表明了: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半保留复制的整个过程以及理解了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总之,在堂概念教学中,针对一个概念的讲解,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方法只是进行概念教学的工具,目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概念,若想高效的进行概念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充实自己。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会论文
我市初中化学前几年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全一册),现在改用上教版新教材(上、下册)。新教材增加了两个单元,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全书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题,细心研究考试说明,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二、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计划的引导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六、练习和考卷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总之,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才能把教学搞好。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文/高清鸿
摘 要: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掌握化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把化学知识系统化。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的原因,并结合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中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介绍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及教学反思。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成为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原因的分析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概念内容本体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繁多、抽象且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一是要跨越宏观与微观来实现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融通,学生往往感觉比较困难,容易产生错误概念,如,酸、碱、盐等。二是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概念,常常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极易陷入机械学习,如,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
2.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一是初中生对化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和化学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发展的初级阶段,二是学生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混淆,如,学生对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理解,往往会受日常生活经验和直觉思维的干扰。
3.教师教学的不合理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一方面,教师迫于升学压力,针对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识记一些概念和用法。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水平没有进行合理定位,而是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概念的概念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进行概念理解所需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更极少关注跟日常经验的联系。
二、概念学习的基础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概念学习可以分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由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由于概念形成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在化学教学中真正用概念形成而形成的概念较多。一般来说,概念形成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初期。因此在化学教学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概念教学应主要以概念形成为主。概念形成的一般学习模式:尽量收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事实,即:事例、模型、实验、图表、数据等一些直观材料;剔除无关特征,抽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即确定概念内涵;建立概念,将概念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即确定概念外延;将新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加以区别分化;将新概念固定到原有知识结构的适当位置中去。
2.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知识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属于接受学习,是学习概念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概念同化的形式使形成的概念更为清晰、精确。概念同化的一般学习模式:理清与新概念有关的旧概念的意义;理清几个概念的联合意义;建立新概念;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加以区别分化;将新概念固定在原有知识结构的适当位置。
在建立概念的教学中,常常在形成中又有同化,在同化中又有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解
针对以上概念教学和学习存在的困难,结合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机制,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发展,笔者就结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
1.关注概念的导入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发展水平。教师在组织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启发得当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行为更加主动。导入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获取概念的感性认识
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化学概念时的心理障碍。可以选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作为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讲授分子概念时,可以从糖溶于水、湿衣服晾干等日常生活中感知分子的客观存在,再用比喻方法描述分子的大小,结合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来认识分子的性质,这样就把摸不到的分子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可以利用实验、模型、挂图、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引入化学概念。如,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实验:①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0 mL水,往其中加入3 g硝酸钾后搅拌,再加入3 g硝酸钾搅拌,记录实验现象。②将烧杯中的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另一份溶液进行加热,观察溶解的情况。③将加热后的溶液进行冷却,观察实验现象,往冷却后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 g氯化钠,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相互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学生把概念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的地方都已经明确强调出来,比如说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并且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从而使获得的例证更充分。
(2)巧妙创设情境,参与概念形成过程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溶液、乳化作用等概念。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做市场调查――各种食品中成分的含量表示方式:如,100 mL牛奶中含5%的蛋白质;350 mL啤酒的酒精度是4.5%等。然后教师选取部分资料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溶液浓稀的表示方式,让学生参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联系日常生活情景,先整体介绍溶液浓稀的多种表示方式,再详细介绍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稀,最后帮助学生完成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整体建构。创设的情境要比较接近生活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演示实验,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讲解过滤时,可通过用纱网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原理,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
2.重视概念的构建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建立概念,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强化概念的关键特征,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
在概念教学中,强调关键字词,从而浓缩概念,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显现概念实质。如,催化剂的概念,可向学生强调“一改变、二不变”这一关键,其中的“改变”二字,就隐含着“加快和减慢”两层意思。又如,在讲解固体溶解度时,对定义中的“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这些关键词要给予强调。
(2)弄清概念异同,防止模糊概念
为了让学生辨别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必要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如,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它们的联系点是判断依据都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多少,不同点是分解反应是“一变多”,而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又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等,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可采用类比法,启发学生积极的抽象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
(3)新旧概念衔接,同化理解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新概念的定义或特征描述准确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达到概念的同化。例如,在讲授置换反应的概念时,一方面是反应类型的新旧衔接:列出几种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学生判断反应类型,从而回顾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键特征,再与置换反应的概念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置换反应的关键特征。另一方面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的新旧衔接:复习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巩固置换反应的概念。
3.注重概念的深化
化学概念的获得包括对它本身含义的理解和对不同概念间的各种相互联系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概念的共性、特性、联系和差别,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对其他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有效的迁移。如,物质的分类、物质构成的微粒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概念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把握特征,明确概念间的类属关系以及认识的范畴。通过绘制概念知识网络图,将学生学习概念的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迁移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习中能够自我建构概念知识网络图,从而达到对所学概念的系统化、网络化。
4.强化概念的运用
教师可以多角度地设计练习,强化理解概念。学生运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做习题。教师在布置习题时要有目的,适量精选,由浅显的简单题入手到复杂的综合练习。有时候也可以举出反例,有意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分析。例如,针对氧化物的概念,可提出KMnO4是氧化物吗?由于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积累较少,所以物质类别的学习主要是基于“代表物”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代表物来强化概念,如,氧化物的代表物可以是CO2、H2O,单质的代表物可以是O2、Fe。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典型题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使概念的运用得以巩固掌握。
四、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反思
不论哪种教学策略,它在适用范围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教给学生认识化学概念的思路和方法。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化学概念教学水平,即挖掘概念知识的教学价值、把握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分析学生概念学习的水平、帮助学生学习的策略。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概念知识的课堂小结,能够体现概念学习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发展的作用。最后,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中了解学生认知成长的过程。例如,教师通过课后的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美]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07.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12.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体会
四川省西昌市太和中学 罗文刚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声、像、图、文等信息刺激学生的感观,可以将抽象的微观世界具体化、形象化,降低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解决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可以解决复习课程中容量大、板书多而教学时间短的矛盾,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多媒体不能代替板书,更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教学中也有化学实验不能解决的领域和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信息,为多种感觉的刺激提供了若干的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保持集中,并且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永久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学生记忆信息和转换的过程,不仅可以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还能将传统教学中难以描述、难以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为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的工具,能够将声音、文字、图像很好的结合起来,它不仅可以展示已有的科技成果,还可以展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又能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当课堂中出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情景时,学生便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绪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学科,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能够使人类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在初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知识是初中化学中的难点,其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就不一样了,如在离子形成的教学中,传统教学中,常采用的是挂图或图片、模型等教学用的示意图,因为过于僵化,固定而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从而加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增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应用多媒体可把教材中的小图变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清晰的图像,用动画的形式将电子的得失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启示,这样降低了教学难点,学生容易理解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更能得以保持。
二、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强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但化学实验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如:①演示实验中,实验反应装置小,而涉及范围大,教室后面的学生难以观察;化学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大多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观察的重难点上,如果实验后通过多媒体重复展示实验过程,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②一些实验危险性强,但操作简易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论文 )如爆炸实验,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③在实验操作原理的讲解中,常会讲解到一些化学实验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大多老师都无法演示给学生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靠讲解,这样学生往往会认为老师是危言耸听,半信半疑,如:⑴浓硫酸的稀释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⑵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等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其错误操作引发的危害,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记忆深刻。④一些化学实验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较为抽象,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中,对灯泡发光的解释是酸碱盐溶于水发生了电力,离解出了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两电极间离子作定向运动后产生了电流,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的动画给学生进行展示物质的离解过程及离子的定向运动过程就降低了难点,学生就充分认识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了。
三、在知识归纳复习中的运用
在教学工作中,知识的归纳总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老师都会把一阶段来教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归纳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这些课堂往往由于教学容量大,教学时间短,加上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极大的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有些内容甚至由于受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得勉强,学生学的模糊。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和表现课堂,就可以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复习课上,头绪多,容量大的课程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并排列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大大提高复习的效果。如在《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专题复习中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板书要耗费大量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一个黑板很难完整的将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当然,多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黑板,更不能代替化学实验。如果适时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图文等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谈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卓丽华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特别是中年级学生)他们对作文越来越犯愁。尤其是象我们这样不是靠近城市的学校,学生们的见识不深,经常在作文课堂上见到有很多的学生皱着眉头,咬笔杆,翻优秀作文选,拼凑词句,写的是空话,假话和客套话,有的学生甚至是用本地话写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日之功。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准备、鲜明、生动的文风呢?现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 用词准确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领会、理解词语是很重要一步。这一步跨得比较稳的话,往后的“长途跋涉”也就不会太困难。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句子“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其中“挤”如用“站”代替,就用得不够恰当,而且表达的效果也没那么好。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达到“意会”,知道什么样的词语用在什么样的场合更确切,学生就会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二、 丰富词汇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和他们一道研究文章的用词造句,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词我布置学生写“六一儿童节”学校所举行歌咏比赛情景的作文,收起稿子一看,发现学生描写地很单调,总是那几个词“高兴极了”“紧张”“兴高采烈”等,而且像记流水帐,总是第一个上场的是哪一班,唱什么歌,后来由是哪班唱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找一些词语让学生体会,如描写掌声的词语有:轰雷般的掌声,排山倒海的掌声,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描写精神面貌的有:斗志昂扬、精神抖擞、不甘示弱、声情并茂等类似的词语、句式。给予一定的提示与归纳,让学生仿效应用。三、 布局谋篇有些课文的布局,上课时注意指点,学生就能知其所以然,当他们自己作文时,就可以灵活运用。例如《我们家的猫》这篇课文,我问学生: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从问题中,学生
[1] [2]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