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论文
- 文档
- 2024-10-04
- 10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论文,本文共14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论文
一、采取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
在初中物理中有专门讲授速度的一节课,以这节课为例,探讨一下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在这节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解,稍有数学基础的同学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速度的计算以及换算方式。但是在速度的比较方法上面,仅仅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是不够的。教师只是告诉了学生如何比较速度的方法,但是却无法用语言讲解这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这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只能通过物理实验来论证。因此,教师在讲授这节课程时,应将此课程设计为三部分: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进行课堂理论的讲解、进行课堂实验的论证。在该实验中借助带刻度的长木板、实验小车、秒表以及挡板,通过多次实验分别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和滑到斜面中点的路程及相应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它们的速度并求取速度的平均值,再算出后半段路程的速度。学生通过对比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就能很好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比较方法,并以此论证比较速度的方法的合理性,从而使学生达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统一、结果与过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有磁现象中,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磁体中间磁性最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多少有关等抽象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认识这些物理知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可以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让学生更为直观、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探求真知的科学方法
实验是探求真知的一种科学方法。实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种,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实验归纳法”、“验证法”、“理想化实验法”……下面,我就以几种实验方法来简述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1.实验归纳法
“实验归纳法”是在实验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认真加以分析,通过实验事实归纳出符合物理规律的认识方法。例如阿基米德原理中浮力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就是通过多次实验分别测出物体在漂浮状态、悬浮状态和下沉状态时所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而归纳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浮=G排=液gV排。在论证金属能导电这个物理原理时,也是运用了实验归纳法。在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铜、铁、银、铝、锡等金属能导电之后,教师便带领学生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所有金属都能导电这个原理。还有所有发声体都在振动;一切物体的分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等都是利用了实验归纳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实验归纳法,将在一个实验中学到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其它的物理知识的探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验证法
验证法又称演绎法。它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实验验证法是以推理为前提的。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首先要在搜集相关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到一个设想,然后通过多次实验进行论证。如果论证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那么就证明所设想的是正确的,就得到一个规律。如果论证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那么就证明所设想的是错误的,不存在所设想的这个规律。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或猜想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控制其他变量都相同,只有接触面积的大小不同时来探究此猜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个猜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走出个别的实验误区,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理论。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思维、推理、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的程序进行探究,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自主探究。
3.理想化实验法(也叫实验推理法)
理想化实验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实验,它以现实中有限的实验为前提,经过人们的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在理想条件的物理原理。这种理想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就是通过实验,再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在这一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是为了保证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然后比较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通过的距离不同,总结出物体所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远。(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短的距离就停下了;第二次在水平面铺上较光滑的棉布,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较远;第三次是光滑的木板,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伽利略认为,是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使小车停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就越远。伽利略科学地想象:要是能找到一块十分光滑的平面,阻力为零(这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条件),小车的滑行速度将不会减慢。后来经过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理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这只能是在实验的基础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得出。由此可见,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探究真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意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采用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初中物理主要探究的对象是光、电、力、热。这些事物是抽象的,其中所包含的规律是学生难以在脑中想象的,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懂。如果教师仅仅采取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先教后学,那么课程就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不但会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会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失去兴趣、丧失求知欲。教师应该将物理实验引入初中物理教学,首先演示实验,让学生见到难以想象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地会在脑中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此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同时由教师在旁边做指导,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时,教师应先做演示实验,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履杯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口上放一片纸,用手按住杯口上的纸,然后倒放过来慢慢把手移开,便可发现杯里的水和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见到这种现象,学生就会十分惊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会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相关原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物理实验教学能锻炼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总结能力
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动手做实验,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原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与演示工作。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地讲解实验器材的构造、功能,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之前实验器材的状态;在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最后,教师要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总结从而引出所要讲授的原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实验通常要做两到三次,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不但锻炼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结,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综上所述,物理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物理实验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更好地传业授道,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一、增加探究性实验,变被动为主动
物理实验的探究性也会对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给予足够的刺激,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就是对物理问题运用实验方式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因为受自身好奇心的驱动,会拿出百分百的积极性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对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知识传授式的教学应让学生由物理知识学习的主体变成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的客体,而探究性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将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实验中针对问题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自己实践操作,并自主认识实验的结果,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学时,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实验。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简单,只需要小镜子一块、光源(激光灯)一只、小纸板、容器、水等,实验现象很明显,而且学生记忆深刻。
二、做好演示教学,重视分组实验
教师是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实验演示,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探究目标、实验验证方式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保证学生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因为对实验本身性质认识的不清楚而导致实验教学活动的失败,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活动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境进行详细的演示实验,并在演示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例如,探究《蒸发吸热》时,教师在讲台两侧各置一铁架台,并各固定一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一酒精纱布,另一支不包。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请两名学生用扇子扇温度计,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物理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三、加强社会实践,变单一为多样
物理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是因为物理知识包含有大量的逻辑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所以,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会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困难,在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物理学科阐释我们身边物理现象本质的特点凸显出来,让学生能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结合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对物理知识进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认识,将单一的物理知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系统化。初中物理知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它是行之有效的物理知识教学模式,是面向物理教育现代化、面向物理教育未来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一、运用生活物品,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这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导入新课.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5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的时候,笔者将一旧白炽灯泡带入教室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变成黑色?”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凸透镜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放大物体;二在太阳下可以聚集光燃烧纸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凸透镜于不同情况下,其成像是不同的,到底是为什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探究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态度也异常认真了.
二、自制生活道具,活跃氛围
就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对物理现象多半会比较好奇.这时,教师若能调动其兴趣,学生势必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活中,一个纸杯、一张纸、一块磁铁,均能变成物理实验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遥不可及的,并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如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时候,笔者就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乒乓球向学生演示物理的沉浮条件.学生普遍都知道若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就会浮起来的.但是,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带了三个兵乓球:一个原装的,用于演示物体上浮到漂浮;一个注入了适量水之后,再将其封闭,用于演示悬浮情况;而第三个则注入足量的水,用于演示下沉实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亲眼见到了乒乓球的沉与浮,既眼见为实,又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掂量兵乓球的重量,进而引出“物体沉浮,是由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所决定的”的知识点.
三、展开生活实践,掌握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来掌握新知.如“练习电能表读数”实验时,为了更贴近生活,笔者就组织学生设计一表格,并利用双休时间,从8:00~21:00点,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自家电能表计数,进而算出其每小时的耗电量,后绘制出一张有关耗电量时间变化图.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电表读数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画图、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又如练习“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预估一下一个文具盒、一本物理课文的质量,后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准确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天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估能力.想必,这些实验的进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其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吻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四、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彩,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集合了哲学、科学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而且又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如学习苏教版八(下)第八章第3节内容“摩擦力”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解说生活中关于摩擦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该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买鞋子的时候,注意鞋底的波纹,了解其鞋底是否有较高的摩擦力;是否能够在下雨天、下雪天不滑倒等.又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行中的摩擦力是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五、总结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而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的道理,进而在立足课文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素材,制作生活道具,并将其用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最终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教学的学习中来.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大都只重视物理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忽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由于单一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知识学习状态,无法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所以学习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另外,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更喜欢实验教学形式.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小型、灵活、生动的物理生活实验,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创新、新颖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如果单纯地通过口述的方式来对大气压强进行直白地描述,由于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大气压强这个概念,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变魔术的方式为学生演示“瓶吞裸蛋”的实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将准备好的去皮熟鸡蛋盖住广口瓶的瓶口,然后让学生猜测在不借助人为外力的情况下可否使鸡蛋进行广口瓶中.在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先向广口瓶中倒入一定量热水,然后晃动,接着将瓶中热水倒掉,并立即用鸡蛋堵住广口瓶的瓶口,这时候学生发现鸡蛋会缓慢地向瓶中移动,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实验所吸引,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均得到有效激发,此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导入大气压强这一概念,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大气压强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抽象性物理知识.虽然很多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地联系,但是仅凭学生现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很难理解和掌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知识的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物理生活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例如,讲解“功”这部分物理知识时,由于学生大都容易混淆功、功率和机械功率这三个概念,所以为了使学生明确三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比赛的生活实验.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抱砖上楼的形式,让他们测一测自己做的功、功率以及机械效率,然后从全班同学中评选出做功、功率和效率最大的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明确各物理概念的含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算,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实验活动中掌握有关物理知识.又如,讲解“声波”部分内容的时候,教材中是通过类比水波来进行知识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学生理解有难度.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小型的实验来辅助课堂教学:在装有水的水槽边缘固定一个电动机,通过电动机转动使弯金属杆拍打水面,从而产生水波,然后借助投影仪将实验的现象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物理知识.
三、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部分学校由于教学条件较差,实验仪器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大都只进行传统物理知识灌输和讲解,而很少开展实验,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地听讲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器具构建一些小型实验,将那些可以实现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实地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和素养,提高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讲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小物品,比如“土电话”等.学生根据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是振动以及固体传播声音等知识,结合教材中“土电话”的制作过程,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土电话”,在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进行“通话”后,他们会深深感受成功的乐趣.又如,学习“光的折射”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同学布置一个课下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借助光的折射原理制作出人工彩虹.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有的同学会用三棱镜折射出彩虹,也有的同学用装有水的杯子折射阳光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实施新课标,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按部就班式地教学方式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但是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学完一定物理知识后要求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制作.学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和所学到的知识是课堂物理教学无法传授给学生的,这需要学生自身在课外试验中自行体会、学习和感悟.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例如,讲解“光的传播”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小孔成像”这个实验,许多同学回家后,将易拉罐底部挖成小孔,并用气球套住易拉罐的顶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器具观察蜡烛通过小孔后的成像结果,不同的实验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并通过研究发现,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一、新授课中的文化挖掘
就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我们在新授课中非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与积累,在整个过程和方法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和提升.而新授课中的文化价值不会影响学生的解题和应试,所以很多教师经常置之不理,而如果真的把文化价值置之不理的话,学生不会发现物理学习的内在价值和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兴趣再生和可持续发展.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成绩上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更远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并通过我们教学行为的开展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并促使学生的兴趣再生.比如,在苏科版教材的《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渗透很多的文化素材,我们在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我国古人发明的二胡来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借助视频给学生呈现我们古代的编钟,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与才华.类似素材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比如光现象《墨经》中的小孔成像、磁现象《梦溪笔谈》中的地磁场等等,而这一切文化素材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挖掘,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还有挖掘教参中的、物理学史上的,并筛选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和渗透.
二、习题课中的文化渗透
目前初中物理习题课中对文化素养的渗透更是少之又少,现状决定着很多物理教师在习题课堂上一味的讲题,总结习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或是进行变式和再训练,以此促使学生对习题中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如果一味的进行习题训练和变式训练,学生很容易对现状产生厌倦,如果教师在习题情境中渗透一些文化元素,学生首先会对题目中的文化元素产生好感和好奇,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化素养中所含物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此时的物理习题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习题的解决,而是通过解题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所在,提升物理教学的价值.而这些需要教师注重文化的有效的渗透.比如,我们要给学生的训练“密度的测量”时,可以把测量的对象和情境设置成对一石器的测量,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这一石器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底蕴,带着这样的研究目的去测量一个石器的密度,我们习题的价值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深度,还可以渗透学生对密度价值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内在学习的动力.这个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很多,教师不仅要分析如何提高习题教学的策略,还有注重习题教学过程中文化价值的渲染和渗透,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如此付出的价值也是非常客观和理想的.
三、复习课中的文化建构
复习课是初中物理常态课中的一种,除了常规的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最为重要的就是初三中考总复习,这个总复习一般持续三个月以上,包括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而复习课的效率和达成度不仅取决于复习内容的执行策略,还取决于复习内容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与技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且还能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内在魅力、文化价值等等,比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滕玉英老师上次在《机械能和内能的复习》过程中,并没有简单的通过知识的罗列、习题的训练、重难点的点评和延伸来达成复习,而是以神舟号为情境原型,通过介绍神舟号的大体结构,到神舟号的升空、变轨、回收等多个运动情境,不仅把整个机械能与内能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还延伸至蛟龙号的情境内容.到这个环节,教师已经达成三个效果:(1)复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构建知识框架.(2)在情境中对相应的内容得以训练和巩固,并暴露学生在本章中存在的问题.(3)通过对蛟龙号的延伸达成变式、延伸、提升的效果.到此为此,滕老师的课已经达到很高的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还通过神舟号、蛟龙号达成较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价值.滕老师还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引入当地为神舟号、蛟龙号作出巨大贡献的两名高级工程师,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学生大吃一惊,兴趣大增,再次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开展让学生对现在的学习内容产生更大兴趣,并让学生因为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提升对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提升.复习课中除了类似滕老师呈现的蛟龙号、神舟号等物理情境,还有很多的素材,比如辽宁号、南极考察船“雪龙”号等等,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挖掘大量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能渗透其中的文化价值,促使学生的情感价值的达成.而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建构这些文化价值,让我们的复习达成多维教学目标.
四、总结
如果说物理教学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智商提升的话,那么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情商,并通过物理教学的巧妙渗透,达成以情促智的效果,真正实现我们教学行为的素质化之旅.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有效地将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课堂上。物理教师应当不断改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方法和形式,推陈出新才能满足现在初中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好奇心,更加直观地将物理现象和规律在我们课堂上进行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更好更快地推进高效课堂的发展。笔者就这几年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心得与大家交流分享。
把实验室的学生分组实验搬进教室
以前我们的学生分组实验都交给实验员,由实验员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写好实验报告,在下次课堂上再由我们老师和学生一道分析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得出结论,这样会使得实验和教学有点“脱节”。前几年由于所在学校改造,没有实验室了,笔者所在的教学组经过研究决定把所有学生实验都搬进教室,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实验,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数据现场进行分析和交流,没想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出奇的好。从此以后,我校的物理实验课全都在教室内完成。例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时,我把学生分成9个实验小组,在教室内每个小组同学的课桌拼在一起作为实验台。教师把实验器材按每组一套放在小篮子里准备在讲台上,先进行教学让学生作出电路图,由小组长展示老师要求的电路图,全体同学论证后再由各小组长领一套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再巡视指导。在实验操作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老师都能够很的了解,并能现场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小灯泡不亮等进行处理,学生做完串联电路实验后,全部停下,每个实验小组都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交流论证。由于每个小组都只有两只小灯泡,只能得到一组数据,但是9个小组的数据全部展示,就得到9组各异的数据,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对这9组数据进行组内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再在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结论就更具有普遍性,又因为每个小组都只做一组实验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组内每个同学都独立操作一次,为以后实验操作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同样的方法,我一节课的时间还可以完成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探究。实际操作表明,把实验室的学生分组实验搬进教室,可有效将实验操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事办功倍效果,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研析实验,利用好手边可以利用的一切道具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地对实验进行研析,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抓准实验重点和实验难点,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的再处理,对实验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拓展。有的放矢的去寻找实验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课堂才会由此变得更精彩、有效。例如:利用铅笔就能很好地进行实验的再处理,两手指压住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可验证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手压铅笔,手指感到疼痛,可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握铅笔,使之竖直静止,可验证摩擦力存在说明二力平衡;铅笔在光的照射下出现影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将铅笔横放在手指上,使之水平静止,可找出铅笔的重心位置。
自己创新实验教具,使实验教学更轻松直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本上有些结论和规律是用罗列一些生活经验而得出的,没有进行实验探究,但在生活却中用得很多,这时候我们教师就应该开动自己的大脑,创新自制一些教具,在教学中进行实验,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进行思考观察。例如:在教学“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我校物理组自制了一部简单又容易操作的教具,在电脑包装泡沫块上分成左、右两部分,在左边部分倒插一根牙签,在右边部分倒插一百根牙签,使每根牙签的距离很小,成一个矩形。教学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先提出问题:用气球压牙签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都回答 “气球会爆炸”,这时我会用一只先吹大的气球放在单根牙签上再在气球上压上一块砝码,同学生看见砝码刚接触气球时,气球就炸了;接着我用另一个气球放在矩阵牙签上,并在上面放上砝码,同学们看到气球并没有爆炸,再继续往上面放一块砝码,气球发生了形变但是仍然完好。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完好无损?于是同学们开始讨论并列出生活中见到的“睡钉板”,使课堂氛围也活跃起来。
运用多媒体手段模拟物理实验,揭示物理规律,强化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教师能否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些在复习阶段的重复演示实验,虽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在复习阶段总感觉没时间去准备实验器材,这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模拟物理实验,可以加强物理教学的实验性。比如复习课《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一节使用多种电学仪器的实验复习课,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为了减轻学生实验的难度,让学生按步骤顺利做好实验,我曾设计制做了一框测“小灯泡电功率”的flash动画课件,这时在复习课上用课件进行教学,由学生展示本实验的电路图、实验连线,老师根据学生展示在课件上进行操作,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上展示,并计算出结果。在复习课上能省时省力,并且直观性、可操作性强,因而大大提高学生实验课复习的速度和准确性。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现在认识能力高度去摸索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一、做好演示教学,重视分组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开展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教师也是指导学生开展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实验演示。实验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简单的介绍开展实验要探究的目标、实验验证的方式,在实验中还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等,这样能够保障学生们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不会出现因对实验本身性质认识不清楚而导致实验演示失败的状况。在学生们开始相关实验演示前,教师要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可能会出现问题环节进行详细的演示和解说,还要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看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和细节。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始“蒸发吸热”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在讲台的两侧各放置一铁架台,然后再各自固定好一支温度计,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一酒精纱布,另外一支不包。然后再邀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出来的`温度,再请两名同学用扇子来扇温度计,同时也让他们观察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样的实验演示、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认识,又能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二、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物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些物理知识用一节课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为了解决这一教学矛盾,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将一些需要经过长时间探究才会有结果的实验可以适当的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在探究“运动和力”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探究运动的快慢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要掌握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将对本节知识的探究活动适当的延伸到课外。也可以从教室内走到操场上,从用一节课的时间紧巴的教完改为两节课时。由于学习时间充足了,学生们也会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更加牢固。再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其中,本节知识需要学生探究的是浮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结合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完成一些迷你小实验,比如用废牙膏皮制作小船、用废旧的饮料瓶制作潜水艇等。这些小实验既简单,又能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还能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在小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对一些物理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发现,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感悟,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新的问题被提出来等。适当地延伸到课外,利于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精神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倡导的当下,也需要物理教师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严格要求自己,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时,要给予实验教学足够多的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的通过物理实验课,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进而为更好地了解物理,认识物理奠定基础。为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对物理学习保持着一颗兴热情的心做好铺垫。
1物理实验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可加以改进、创新,让实验更科学,误差更小。比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运动时,难以控制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且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处于运动状态,给读数带来困难。学生既然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老师这时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此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原实验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就可克服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当拉动长木板时,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木块都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大小就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这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再如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小木块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进行探究,在物理学中,光滑表示不计摩擦力,但实际实验中不可能找到表面绝对光滑的物体,因而在此实验中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学生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木块受摩擦力影响,松手后木块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实验失败,同样此装置也难以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又对此实验加以改进,学生已经学习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上边实验木块既受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可从减轻木块质量或增大木块所受拉力克服摩擦力大的影响。但要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可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呢?我们将小木块换成轻小硬纸片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从而使实验更合理,更易于学生理解。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时,将纸片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立即看到纸片转动到二力在同一直线时才处于静止,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用剪刀将纸片从中间剪为两部分,观察到纸片两部分在两边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进而证明二力要平衡,二力需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但此装置仍的改进之处,让学生自己加以改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材,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创设必要的实验条件,展现实验过程,揭示物理规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现象细微,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现象,难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难度。如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老师用磁感线演示仪进行教学,磁感线演示仪是平放的,老师只有走下讲台,让学生依次观察,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降低教学效率。我们改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条形磁体、“U”形磁体、同名及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弥补了磁感线演示仪的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又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但要在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却有很大困难。如“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像儿跟着物体跑”。若利用动画投影教学,在展示凸透镜成像动画时配合光路图,将凸透镜成像特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实验效果,进一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
3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极少,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用途、量程、分度值、调零等使用方法和操作原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就生动地说明了实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中,学生就要会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等测量工具,还要知道铁架台、石棉网、烧杯的用途。通过学生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实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对实验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课堂实验外,要求学生课外对物理实验进行反思,学生将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现象、实验过程进行梳理,回顾,找出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质,找出其规律。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总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做好实验教学,才能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求异、求趣、求新的心理,引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玻璃瓶吞鸡蛋”的实验,通过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上,这时的鸡蛋外壳大落不下去,再将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插入烧瓶中,当燃烧完后立刻抽出铁丝将鸡蛋放在瓶口发现鸡蛋滑落到瓶中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利用认知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认知冲突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冲突性实验,如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学生会看到小试管不会掉下来,针对这样一个与认知冲突的实验,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对于课堂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身边随堂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物理知识内容的实验,教师充分发挥这些身边随堂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体参与,再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掌去替代一个接触面来实验,如引导学生通过对身体的触觉体验来理解摩擦力这一知识难点。
四、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堂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物理知识教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受到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探究性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浸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系这一知识点。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实验、认知实验、身边随堂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几个方面出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借助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初中物理知识,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然后科学地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明白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学生要想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应当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采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爱上物理实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结果并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出来,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转变传统物理实验教学观念
过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它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学生的想法,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物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研究小小的电动机,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才能真正明白物理知识,真正地学会物理知识,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个一次性杯子,然后让学生用绳子将两个杯子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探究电话的奥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电话线替换绳子,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递的。有的学生可能经过前面的铺垫就能知道,话筒可以将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然后电流就会沿着导线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的话筒就可以把电流转化成声音,这样声音就传递成功了。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合作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并不是依靠学生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取长补短,进而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电生磁》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探究之前,可以先提出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演示电生磁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沿着静止的小磁针方向,把一导线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最好是铜导线),因为它能够不受磁场的影响。当导线中通有电流后,我们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物理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
学生在进行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索物理知识,但是有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为了有效的保证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受伤,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物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认识得更加清晰,以利于学生理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作用,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改变过去传统的物理教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晓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31).
[2]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实验教学的初中物理论文
一、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材中很多要求掌握的概念、定律等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推理出来的,客观真实性较强,如欧姆定律、光的反射等等。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其中的内容一时还不能够达到理解的程度,而实验的操作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明白定律的正确性,可以对定律加深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最容易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因为科学实验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有的教师说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就是实验的教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一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为学生做实验创造便利,搞好演示实验的教学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分组实验,千万不可拿实验内容当做教材去讲解,否则事倍功半。教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相应的物理现象,确保演示实验准确无误,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来对待教学,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例如,分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来推导公式、定义的正确性,如果学生得出的数据与结果不相符,一定要帮助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或者与学生一起重新做实验,一步一步推理,直至得出与结果相符合的数据为止。教师一定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操作,这样才会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识和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要准确无误地完成实验的操作,离不开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操作,这是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测量工具的使用,无论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用到,所以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一定要正确地掌握。例如刻度尺的`使用、天平的认识及操作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这些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他们的最小刻度、它们的测量范围及调试方法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上述操作。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熟练认识和操作,不仅可以缩短学生的实验时间,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有的演示实验仅仅是教师的演示示范课,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尽力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例如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在讲到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设计以下几种猜想:物体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等,然后再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实验,一起记录,然后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进而得出实验的结论。这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然后经过自己参与的实验操作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自己实验,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在实验操作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演示实验转换成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课外实验作为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可起到促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天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于物理的学习也就更有信心了。教师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既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的示范操作要规范。由于学生做实验是在操作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的示范操作就显得非常必要,教师操作规范,符合实验要求,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可能要犯的错误。
2.善于指导学生。学生在操作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指导,如独立操作的实验,要看学生动手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实验的步骤等等,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纠正错误。教师对于操作良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学生的实验操作要富有创造性。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步骤,自己完成实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实验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一、物理教学现状
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物理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加大与学生学习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的程度,这主要由于现今的物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没有实验,物理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物理知识,无法实现物理学科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往往忽略实验物理重要性,照本宣科,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然而,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省心省力,能少开就少开,或者走形式走过场地让学生进实验室,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消极作用。
二、物联网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结合有效措施
(一)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过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新时期背景下的物联网技术教学应该逐渐寻求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加大与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探究实验,并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将学生日常接触的一切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探究式实验目标。
(二)情景教学,营造氛围
物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情境教学要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网络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创造一个活泼的课堂,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创造一个良好师生交互的氛围。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师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谈谈在自己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类型,然后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是实现物联网与实验教学结合的具体体现。
(三)丰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有效的途径合理解决问题等。而这则证明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丰富实验过程,在这过程中加入多种因素,实现知识的互联性与共享性。例如,在学习电流以及电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起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图等,来丰富实验过程。此外,学生在与同学共同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其合作精神,还能够实现知识互补,扩展学生知识面,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相比较而言,物理探究性实验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征,而这也进一步丰富了物理实验的方法、内容等,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自主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根据上文所述,物联网技术在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以及物联网特点,引导学生将实验与自身身边的一切事物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优化实验教学,用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基于整合理念,巧妙结合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生活情境等手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好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奠基阶段,对学生进入后续物理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病,比如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思维含量不高、学习趣味性不浓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实验是关键,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基于整合理念,落实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强的学习心理特性,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会令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物理实验本来就具有新奇活泼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初中生来说,非常复杂,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成像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有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还有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更有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特殊点的成像性质,以及光路可逆知识点的融入。面对这样复杂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后,或者是第二课时教学中,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动画课件再一次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既可有效进行巩固复习,也更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成整体,进而动态并整体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理解。在突破这样的教学难点时,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的高效、动态功能,实现传统实验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又如,学生首次接触“光的折射”的概念时,光靠课本上的简单内容和教师的简单演示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教学PPT,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可以顺势让学生联想站在岸上看水中物体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展示光路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光的折射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能够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更高效。
二、配合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推理能力
教学的较高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科学推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但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有道理的、比较符合情理的,即使猜测有些偏差,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在需要时使用物理模型辅助实验教学。例如,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上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这种知识光靠一遍遍地重复强调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才能准确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对“水是怎么凝结成冰”和“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冷的时候水分子缩成一团就变成了固态,受热膨胀散开后就成了气态。还有学生补充说:水分子之间应该有相互吸引力,冷的时候吸引力变强,热的时候吸引力变弱。这些推测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比较合理,所以笔者首先肯定了它们合理的地方,然后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再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用了水分子的模型,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圆球来表示,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用一根小木棍来表示。在低温时表现为吸引力,所以水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固态和液态,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获得了足够的内能后,分子间的力转化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就变成了气态。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物理思维,以下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直觉思维的培养和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例如,在“光的折射和反射”教学中,就可以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关于光线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关系,不妨先由教师给学生做演示,通过直接观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会发现,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而在折射现象中,有一些学生观察不太仔细,因此误以为折射角和入射角一样大或更小。随后经过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快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观察同类型的现象时也形成了更准确的直觉思维。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以学生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的区别为例,可以采取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进行。比如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的光照射到幕布上,因为幕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坐在任何位置的人都能欣赏到电影。而如果取一面镜子,用激光笔把一束光打在镜面上,此时发生的却是镜面反射,所以只有站在特定方向上的人才能看到镜子上的光点。这样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能够把实验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物理模型、结合生活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智慧设计课堂,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乐.浅析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中学物理,2016(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述论文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重理论轻实验,只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有些教师在实验课前提前帮助学生测好部分数据,让他们减少实验量,还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自己的示范实验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行为.想要真正学好物理,不做实验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本着实践为先的精神开展实验教学,并且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高质量完成实验学习.
一、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
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异常问题,所以必须让学生做好实验的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学生自行预习实验,并且熟练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免做实验时因为学生自身对于实验不熟练而产生差错.教师可以通过实现布置预习问题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我们以教学“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为例,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过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了解实验目的是对于实验最基本的预习,没有目的而茫然地进行实验相当于白做了一个实验,所以学生必须了解实验的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也是实验的关键部分,学生必须在明确实验原理的情况下去做实验,这样他们才能正确地将实验做完做好;在本次实验中需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由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涉及精密的测量仪器电流表,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很容易将仪表弄坏,所以为了避免实验中不必要的浪费,必须让学生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免损坏仪器;如果小灯泡不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实验中小灯泡作为主要的实验目标,很有可能产生故障,其中既有可能是学生操作不当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小灯泡自身损坏,学生在遇到故障时也需要了解故障排除和修复的方法,这样才能在实验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以免实验难以完成.通过完成实验预习问题,学生能够在实验前做好充足准备,这样才有助于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实验.
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指导
正式开始实验课时,往往都是教师先做实验演示,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所以,教师的整个实验演示过程一定要生动而又清晰明确.我们以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为例,教师在进行此实验教学时可先将整个实验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然后讲解一遍整个光路图,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最后的实验结果会是这样.讲解完光路图以后便可由教师亲身示范整个实验,让学生先看到正确的实验过程和结论,中间教师可以结合之前为了实验预习而提出的预习问题进行具体解答,尽量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前彻底消除对于整个实验的一切未知变量.教师将光路图和实验过程演示完成后,其“身教”的部分暂时就告一段落,但是教师的任务并没完成,接下来学生的动手实验中也需要教师随时的教导和帮助,在举例的这个实验中就有可能发生学生对于光路图理解不到位而把透镜的位置放错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在一旁及时指出矫正,让其重新理解光路图的意义,避免一错再错而得出错误实验结论.而对于一些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并且也认真参考教师演示的学生,可能很轻松便完成了本次实验,那教师就可以安排其他未完成的学生来参观他的实验装置,并且安排完成实验的学生帮助未完成实验的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师自身精力不够的问题,还能让成功完成实验的学生再温习一下实验过程并且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实验结果充分吸收
实验教学也和理论教学一样,也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吸收整个实验,所以也必须让学生复习整个实验的学习成果.这里以实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为例,这个实验通过模型来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得出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结论.根据这个实验结论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小实践,比如自制纸飞机让其飞得尽量远,而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结论给学生一些提示,因为本次实验结论是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学生自制的纸飞机应该是机翼尽量折成流线型才会使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让机翼产生方向向上的空气压力,这样纸飞机才能飞得远.教师还可以专门在课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成果展示大赛,让学生把自制的纸飞机拿出来比赛,看谁飞得远,而最后获胜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吸收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时刻记住以学生是主体,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各种事物之间奇妙的原理,这也是物理学的乐趣所在.所以我们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光是让学生做好实验,还要让学生爱上实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