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新课程入门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文档
- 2024-06-22
- 11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英语新课程入门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本文共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英语新课程入门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中难度大词汇多,教学中存在 “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引起我们对新教材入门教学问题的思索。面对新教材怎样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好,笔者认为新教材的入门教学必须把握好“三关”,即如何上第一堂课、如何进行字母教学、如何突破词汇识记,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入门、思想、习惯、信心、字母拼读、词汇识记
初中英语新教材难度大词汇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经常会听到一些英语教师抱怨:教得很辛苦,可学生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同样,学生也在叫苦连天,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最多,最终成绩还是不理想,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越读越没劲,越读越差,学来学去还是“聋哑”英语。笔者认为,决定学生英语成绩好坏最主要的因素是词汇的识记问题。凡是那些很容易地记住词汇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就不会差,也不会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而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教师的入门教学是否成功有着很大的关系,大部分教师往往不太重视英语的入门教学,因而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在起始阶段,如果教师能真正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徒弟”,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英语氛围中更多的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 ,特别是记忆单词的技巧和方法,突破英语词汇关,使之学得轻松,记得牢,学生就会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也就不会被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而困扰。下面是笔者围绕新课程新理念,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新教材入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与同行、专家共勉。
一、上好第一堂课
笔者认为精心设计、成功上好第一堂课,往往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初学英语者显得更为重要。对在小学从未学过英语或略学一点的初一新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堂课我总是把它定位为思想教育。它包括:
⒈学习目的性教育
学习目的性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内驱力。它决定了学习者的态度、学习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学生知道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外贸、外交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是讲英语的,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这当然需要英语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祖国大地上兴建起来,这些企业也需要懂英语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北京申奥成功,英语变得更加急需。因此,我们不仅要学英语,还要不折不扣地学好英语。真正把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融入教学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才能被激发。
⒉教育学生树立学习必胜的信心
对初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一知半解,而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因为他们在小学里不是把它当作一门主课来学,并且仅仅是以听说为主,只是靠反复读、跟着说来记英语的。较大部分学生就根本记不住,这样的学习只会给这部分学生造成一种英语难学的心理障碍。因此在第一堂课中,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得让他们知道英语只是由26个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不管是读音还是拼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比起母语---中文更容易学,容易记,而且它的语法也简单,不像中文那么复杂。告诉他们中文学得好,英语也一定学得好,中文学得不好的学生,英语同样也能学好,同时举例说明。如中国(Zhong Guo),其读音与书写完全没有关系,在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先教你们汉语拼音,后教书写笔顺,课后再要你们读、抄,直到记住为止。而英语就不一样,中国(China)它的音是根据字母拼读出来的,/ /(教师拼读一遍);又如eat(吃),seat(座位),meat(肉),sea(大海),tea(茶),mean(意为)这些单词中的字母组合ea,字母t,s,m发音都相同。接着教师把这些单词拼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辨别是否这样。以此告诉学生只要你能读这个单词,也就基本上写得出这个单词,不像中文既要记读音,又要记书写。这就等于教育学生在即将开始的英语学习中要重视语音的学习,突破语音关,也就突破了识记词汇关,真正使学生树立英语学习必胜的信心。
3.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学习就会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性循环。学习习惯是学生以行为表现其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对学习活动有稳定的直接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在新的情境中还会发生有效迁移,学习效率高。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不良者,往往也是学习习惯不良者,而那些学习得好,能力又强的学生又恰恰是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是学习习惯造就了他们。当然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课开始。因此笔者在第一堂课中就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的听课习惯和良好的作业习惯;制定学生听课制度。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候老师,以确保课堂教学时间。上课听讲专心,积极动口、动脑,认真做好听课笔记。特别要强调学英语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养成规范的习惯,即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勤于动笔记录的习惯,勤于开口“说话”的习惯,勤于多问多听的习惯,勤于课外阅读、巩固、自觉运用语言的习惯。对于学生的课内外作业、操练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要求学生严格重视老师布置的课外要求(主要是背诵、识记方面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它比书面作业更重要,同时也要及时独立完成书面作业,杜绝抄袭现象。要使学生真正明确课外要求和书面作业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及时查漏补缺,而不是向老师“交差”,不能把课外要求不当一回事。所有这些要求让全体学生及时明了、清楚,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知道应做到什么,重视什么,注意什么。使一些纪律、制度、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成了学生学习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重视字母教学
26个字母学得怎样,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单词记忆。笔者在教26个字母时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字母的拼读上,如果接到的初一新生已经在小学学过点英语,也要重新教学26个字母的拼读,归纳一下26个字母中的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讲解一些最简单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如: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变化比较少,而且大部分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就是去掉本音中的元音,如b /bi:/,d /di:/,p /pi:/,v /vi:/,t /ti:/在单词中的发音只要去掉元音/i:/,l /el/,s /es/,m /em/,x /eks/在单词中的发音只要去掉元音/e/音。而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变化较多,在重读音节中常发本身或短音,在非重读音节中发/ i /或/ /。如:map /m p/,name /neim/,student /stju:d nt/,cup /k p/(教师把这些单词拼读一遍)。这样的起始教学,使学生在以后的英语词汇学习中,容易记住读音,而且根据字母读出的单词,那拼写也就很难忘记。
三、突破词汇教学识记难关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也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英语词汇又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有一位语法学家曾说过,写文章或发表议论就像修房子,词汇就像建筑材料,语法就像建筑技术。如果没有材料,建筑者的技术再好,也无法施展。从这个比方可以看出,词汇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教学和学习词汇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初一新生中,很快就出现不少学生掉队,不愿学英语的现象,这往往都是从起始阶段记不住词汇开始逐渐形成的。况且,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改革方向之一就是继续扩大词汇量。如何紧跟英语新课程改革潮流,把握好英语入门阶段的词汇教学,使学生识记词汇既快又牢是我们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下面介绍笔者在初一入门阶段词汇识记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音、形结合法
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三年看头年,初一是基础,语音是核心,要学好英语,首先要突破语音关,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拼读规则是突破语音关的关键,尽管英语单词难记易忘,但它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根据专家的研究,英语单词尽管读音和拼写形式上是两套符号,但90%以上在音、形之间是统一的,有规则的。英语毕竟是拼音文字,一般只要读出单词的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则,许多单词就很容易拼写出来。现在的初中教材中的词汇大部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BOOK1中基本上都是拼读规则有规律的词。因此,笔者在教学词汇中,从字母入手,在学生了解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的基础上,再讲解归纳元音字母及常见的一些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根据字母拼读单词。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读音,又能帮助学生记住了单词的拼写。比如:在教name时,给学生讲解什么叫开音节,元音字母在开音节中发本身音,即a发/ei/,e发/i:/,i发/ai/,o发/ /,u发/ju:/。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则后,就会很容易地读出plane、cake、grade、face 。对于像go、no、home、those、nose,bike 、five 、nine nice等词,不用费什么劲就记住了。又如在教bag时,给学生讲解什么叫闭音节,元音字母在重读闭音节中发短音,即a发/ /,e发/e/,i发/i/,o发/ /,u发/ /。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会读、会写map、and、cat、dad,red、pen、egg、desk,it、is、this、big,not、dog、on、of及cup、but、up、bus 等等,另外还有一条发音规则,如果o之后跟的是m、n、v、th,o可以读/ /,根据这条规则学生就不会把some、brother、come、mother、love等单词中的o写成u,又如教meet时,告诉学生ee读/i:/,同时也告诉他们初中教材中凡含有字母组合ee的单词都读/i:/,这样对于see、sheep、sweet、feed、need、sleep等词,以后碰到,教师不教,学生也会读,也会写。用音、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词汇,不仅使学生在记住单词的同时,也记住了单词的拼写。
2.形象记忆法
对初学英语者来说,有些语音不规则的单词确实很难记住,有时记住了它的读音和拼写而词义很难与这个词挂起钩来,这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利用单词的形象性引导学生把单词简单化,可减少记忆的负担。比如笔者在教eye时向学生风趣地说,这里两个e就像你的两只眼睛,y就像你的鼻子,把它们合起来就是eye(眼睛)。对容易混淆的词汇,如in hospital和in the hospital学生总是分不清哪个是“住院”哪个是“在医院”,笔者用数字相等的形象化教学,即两字对两字(in hospital-住院)、三字对三字(in the hospital-在医院)的记忆。又如 教mouse时,就说鼠标像老鼠,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记住mouse的两个中文意思(鼠标、老鼠)。这种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单词教学和单词记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形、义结合在一起识记词汇,既形象又生动,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3.直观教学法
实物是最直观的教具之一,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一目了然,无需费解之惑。Book1中的大部分单词都可以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如笔者常用实物来教学习用品:eraser、box、pen…,常用图片来教表示动物的词:cat、bird、dog、mouse…,用多媒体给图片着色的方法教colours:yellow、red、blue…,对一些动词的教学,笔者利用动作配合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法建立了单词与所表示的词义之间的直接联系,使教学真实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
4.温故而知新法
英语单词越学越多,易混淆。笔者在教学新词汇时总是利用旧词汇来引出,使学生在学习新词的同时又复习了旧词,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读音相同或相似法。如 no-know、there-thire、here-hear、I--eye、…。
2)反义词法。如 boy-girl、old-new、big--small、…
3)归类法。如 词性、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归类…
4)单词接龙法。如pen-no-orange-egg-girl-like-eleven-name-eye…
5)游戏竞猜法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达到落实、巩固词汇的目的,这种游戏竞猜法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游戏竞猜是词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笔者在教学学习用品时,把学习用品放在书包里,先是教师“Touch and guess”,然后让学生“Touch and guess”,同时开展“Play games”,表演好的给予奖励,这种词汇教学不仅使学生无意识中记住了单词,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整体教学法
学生学词汇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写文章和阅读文章,学会口、笔头表达英语的能力,否则学英语又有何用呢?所以词汇教学绝对不能孤立地教学,或者利用词汇表机械地教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对初一学生的词汇教学,每教一个单词都是用句子来呈现的,有时把要学的几个有联系的词组成一段文章或对话来呈现,刚开始时学生是很难接受,但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扩大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这些词的真正含义和用法,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作了铺垫。如教mouth nose ear head face hair 时,笔者先把这些词组成一段文章:This is a good girl .She is a round face、a small nose and two big eyes.On her head,she has long、black hair.She is really nice.Can you guess who she is?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深化。
以上是笔者在新教材入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督促机制。如充分利用小助手的作用,让学生当老师,建立自我管理档案,每节课后布置识记要求及任务型练习,把学习目的性教育,良好习惯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第一学期笔者所任教的两个普通班(已抽出一些好的学生),在市期终抽出中均量值、A等率、平均分都名列全县第一。
总之,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关,既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又要恰当地运用学生心理的心灵教法,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有效,“聋哑”英语才能变“聪”,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之目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
[内容提要]本文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无效提问的归因分析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课堂提问优化设计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对有效提问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实践学习和研究. 通过在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因人而宜, 因材而宜, 因时而异, 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努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 结果发现, 有效提问能大大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感情; 并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初中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 是实现 “轻负担, 高质量” 这一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与提出的 “倡导体验, 实践参与, 合作与交流” 的教育目标相吻合.
[关键词] 有效提问 课堂实践 新课程标准
一. 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 卡尔汉认为: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 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恰当的教学提问对一堂好课来讲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 由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倡启发式教学, 问题教学在整个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被视为 “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个好的问题的设置, 不仅是联系师生及学生间的思维的纽带, 更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手段. 其作用在于: 首先,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萌发探索欲, 再通过问题的解决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性. 的指出: “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而有效提问的作用正符合大纲的要求. 其次, 由于问题具有目标明确, 任务具体的特点, 会迅速吸引学生的知觉, 因此,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可以从外部控制学习者的注意, 并诱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 促进学习与保持, 从而提高效率. 再次, 通过问题的设置, 教师可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学生可以检测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度, 协调 “教” 与 “学”.
但最近几年来,我从英语的听课实践中发现教师仍采用 “一刀切, 齐步走”, “直接告诉法” . 于是, 优等生吃不饱, 中等生提不高, 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尽管部分教师试着改变这种现状, 可吃不准新教材的新思想, 对有效提问的意义以提问的策略又不能把握, 他们设计的问题往往是层次无差异, 形式单一, 内容枯燥, 语言乏味, 多属于 “敛聚性” 的问题. 这样, 课堂上势必出现好学生回答的多, 中等生或偏下生机缘少; 一问一答的多, 独立思考的少; 直接或间接给答案的多, 分析论证的少等现象,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显得低质低效了. 同时, 有的教师的提问[片面追求问题的数量和提学生的覆盖面, 这样, 又容易使问题针对性和提问的质量受到限制, 虽然课堂气愤是很活跃, 但是提问往往流于形式. 长此以往, 教师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创造性.
二. 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作为表达主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而课堂教学提问又是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要手段和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与中学英语课堂的始终. 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 集中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功能. 英语教师精彩迭出的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 有声有色, 令学生入情入境, 欲罢不能.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和对学生的智力, 知识发展水平彻底了解的基础上, 提出略高于学生的智力水平,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自省和实现课堂具体目标的目的. 因此, 在运用提问形式进行表达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设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应把趣味性, 目的性, 科学性, 启发性, 针对性和顺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服从教学目标, 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 由简到繁地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 并使学生通过分析, 对比, 归纳, 综合,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 发问要巧妙. 教师在表述问题时态度要自然, 不能有考问或严肃的表情, 要用简明易懂的语言, 发问后要适当停顿给学生考虑的时间. 教师提问要明确对象, 要求每个学生都动脑筋. 一般情况下, 先叫中等生答个八九不离十, 再请好的学生补充. 上等水平的学生留待 “卡壳” 时 “解除” 危机再用. 偶尔, 也可叫 “差生” 来试试.
(3) 启发诱导学生. 中写道: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这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 当教师表达问题后, 学生会出现几种情况: 或是疑惑不解, 厌倦困顿; 或是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或是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这时, 作为表达主体的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其回答问题的信心, 提高其参与意识.
(4) 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 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 强化他们的学习. 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对知识的系统与组合, 认识的明晰与深化, 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习惯的形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有效提问的实施
(一) 因人而异设计问题
1. 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的课堂提问
这种问题一般以 “敛聚性” 问题为主, 问题的内容明确, 条件充分, 只需要用唯一答案明了准确地回答, 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并为高层次逻辑思维奠定基础. 如在教完JEFC Book 2 Unit 11后, 值日生连续提问:
(1) Who’s on duty today? Who was on duty yesterday?
(2)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3) Is everyone here today? Who was not at school yesterday?
(4) How often is he ill? How long was he not at school last term?
以上均属于低层次的课堂提问, 因这些问题相对较浅, 适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容易使他们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设疑形式上, 可采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 (H. c. Lingren) 提出的两种师生交往形式:
A.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
B.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2.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的课堂提问
发散性的问题, 答案是开放的, 它并不追求唯一的答案, 但它要求学生整理和整合大量已经学得的知识, 并想象和创新. 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 可深入提问. 以JEFC Book 2 Lesson 38 为例,
(1) How do you like the Swedish Rock Band ?
(2) Why did Max jump up and down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cert? How did he feel?
(3) Can you describe Max after he left the concert?
这些富有挑战性的高层次的课堂提问, 因为发散性和概括性较强, 更适合中优生, 能给予他们冲刺的机会, 教师除了在问题难度上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外, 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应顾及学生的特长发展. 在教 “Yesterday in Concert” 时,我时常把问题倾向与爱好popular music 的同学,鼓舞他们的士气,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二)因材而异设计问题
1.按顺序进行课堂提问
对于时间顺序明显的课文,如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按时间顺序进行提问,对于逻辑性强或说明性的课文可用逻辑顺序法,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思考. 如讲授 JEFC Book 3 Lesson 26 时,可这样提问:
(1)When he was a child, what did he do?
(2) When he was in school, what did he do?
(3) When he was ten, what did he do?
(4) When he was twelve, what did he do?
(5) When he was sixteen, what did he do?
(6) When he was twenty, what did he do?
讲授JEFC Book 2 Lesson 17 Animals时,可设计如下逻辑性较强的问题:
(1) Which is the biggest animal on land? Why?
(2) Which animal lives only in China? Why?
(3) Which animal lives in water? Why?
(4) Which animal eats just grass? Why?
2. 直观形象的课堂提问
运用简笔画,幻灯片,实物等进行课堂提问,可使形声结合,增加刺激强度,增强接受效果.如教JEFE Book 1 Lesson 55, 我有意收集学生的衣服,文具等实物,并将它们放在一个大书包里进行提问.
T: What’s in the bag?
S1: Is it a sweater?
T: (looking into the bag) Yes, it is. Whose is it?
S2: It’s mine.
T: (asking the class) Whose is this sweater?
Ss: (pointing to S2) It’s her sweater. It’s hers.
学生逐步在游戏中掌握了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3. 比较,联想进行课堂提问
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 对课文中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的两种性质不同或相似的对象, 情节用比较法进行课堂提问更合适. 如JEFC Book 2 Lesson 14, 讲述a Chinese and an American farm的异同之处:
(1) Where does Ji Wei live? What about John?
(2) What do Ji Wei’s parents grow on the farm? What about John’s parents?
(3) Which is more beautiful, John’s farm or Ji Wei’s?
还可以根据题材相近的课文中的人或物的异同进行设计. 如JEFC Book 2 Lesson 44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Weather.
(1)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England?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联想性的课堂提问是一种联系实际, 并诱发想象的提问法. 新教材的题材的多样性和现实性较强, 这使我们在授课活动中更贴近现实生活, 令课文内容栩栩如生. 如在教授JEFC book 2 Lesson 10 Mid-Autumn Day 一文时, 可以设计成:
(1) Why do Chinese people eat moon cakes on Mid-Autumn Day?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it’s rainy or cloudy that night?
(3) Why are the moon cakes round?
(4) Where does Thanksgiving come from?
(二) 因时而异设计问题
1. 开场预测设疑
俗话说, “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一场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总能让学生有所期待, 因此, 为了高效的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可设置一些导向性的提问. 如 JEFC Book 3 Lesson 30 Christmas Day.
(1) When is Christmas day?
(2) What do the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do?
(3) Do you celebrate Christmas Day too? If so, how do you celebrate it?
让学生以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形式来进行讨论, 并回答一些与主题有关的问题.
2. 课后开放性的提问
学生在理解消化课文内容后, 便进入运用语言知识的阶段, 这样, 可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模拟活动性的问题或角色扮演性的问题. 如JEFC Book 2 Lesson 18 Discussing.
Is it good for all the animals to live in the cages? Why or why not? They can make a dialogue in group suppose one of them is a journalists from CCTV.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督促学生积极思考, 集思广益, 互相讨论, 自由提问, 自主学习, 更使学生的合作融洽. 师生交往, 生生交往基本上是以林格伦 (H. C. Lindgren) 所提出的多网状形式呈现.
C. 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
D. 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 并且促使所有成员相互交往.
四. 答问处理策略.
所谓答问处理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答问和及时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技巧. 在回答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允许说完,再适当点拨; 要适时纠错, 适当宽容; 要恰当评价, 表扬为主.
(一) 允许说完, 适当点拨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尚未形成 在回答参阅型和评估型的课文理解问题以及实现情景问题时, 因思维与语言表达不同步而可能会出现语言或逻辑错误(或失误), 因此, 英语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外, 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允许学生答完. 听答时, 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 除非回答太罗嗦或离题太远. 另外, 由于语言本身存在一种功能由多种结构表达的现象, 教师要容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 并不排斥教师对学生表述观点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适当点拨不但是可以的, 有时是十分必要的. 如学生对问题本身理解不透彻, 教师可以适当重复问题, 换个角度提出问题或解释不懂的地方, 学生在答问时遇到的语言困难, 教师可以提示关键词语, 学生的思路中断时教师旁敲侧击以保证学生的思路畅通.
(二) 适时纠错, 适当宽容
语言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对待和适时纠错就显得十分重要. 纠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纠错因方式, 时间不同而效果各异. 因此, 何时纠错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
不同的教学阶段, 英语教师的纠错策略应有所不同. 在培养语言习惯的初级阶段, 英语课堂提问多为课堂程序性的提问, 学生的应答主要是模仿, 操练和简单的替换练习,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保证语言信息的正确输入, 提问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并纠正错误, 适时纠错能保证学生学得标准的语音, 语调和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 为进一步的语言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程序型的提问都要立即纠错, 从尊重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和保证学生语言表达畅通性的角度出发, 对待学生在语篇朗读, 连贯复述, 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 对待学生在回答参阅型, 评估型或现实情景型的提问时出现的错误, 失误或者观点错误, 教师就不应该见错就纠, 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教师的宽容学生的错误, 并不是放任学生的错误. 即使是学生的连贯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也应采取宽容失误, 纠正错误的态度. 纠正错误要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尽量采取答完纠错的方式. 答完明示纠错既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又能使包括答问者在内的全体学生及时知道错在哪里, 如何改正; 答完暗示纠错能使学生通过纠错得到老师的指点, 又不使答问者在同学面前丢面子. 此外, 教师在纠错时, 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或同伴纠错.
(三) 适当评价, 鼓励为主
为了使提问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答问后, 教师一定要及时恰当地对其答案有所反馈, 切忌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答问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 甚至适当纠正, 因此, 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 要把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 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 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表现, 选用不同等级的真实的评价用语, 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际的一部分. 如Really excellent! Excellent! Perfect! Wonderful! Very good! Good! Well done! Adequate! Need improvement! Not too bad! And so on.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成就感, 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回答过程中要多表扬, 多鼓励, 少指责, 少批评, 甚至不批评, 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 例如: 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不时地说 Good. Yes. Right. OK. 即使是答错了, 也可以说Good, but…或用升降调说No, think it over. 或给学生适当的启发或暗示.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教师应该丰富评价用语的词汇和语汇, 如使用 It’s really a hard question, but your answer is quite right. You are great./ You are successful. /Most of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I appreciate what you did in my class. Thank you. /I’m very glad that you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Congratulations. 等等. 教师的评价用语要随着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并能使学生在持之以恒的课堂评价用语的习得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经过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基本实现预期的目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表现为: (1) 发言的对象更加广泛, 发言的概率大为提高; (2) 发言的质量有所提高, 回答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 (3) 缩小了男女生发言比例的差距, 提高了男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4) 发言率随年级的升高出现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改变了以前初一发言热烈, 初二次之, 处三沉闷的状态, 更加有利于教学. 下面是初二年级学生在初一和初二时的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一)
表一:
由上表可知, 对于实施有效提问研究班比非研究班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明显高于非研究班的学生, 而且研究班的男女生比例相对接近. 而非研究班女生对英语的兴趣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的比例. 同时, 研究班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教材难度的增大, 学习英语的兴趣反而提高. 非研究班则相反, 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材难度的加大,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随之减弱.
(二) 活跃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感情, 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1) 课堂秩序优良, 学生在上课时极少出现违纪现象, 即使学习成绩不佳者, 在上课时也能专心听讲, 使教与学也能顺利进行. (2) 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距离, 使学生对任课老师尊敬有加, 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个个都能向老师问好, 使班级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三)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呈现多样性, 学生的解题能力大大提高, 而且对某些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例如: 在教完JEFC Book 2 Lesson 18后, 问学生Why should the animals in the cages be free? 而他们反而会说Some of the animals should be in the cages because only several live on land and we can protect them in the cages. And the can have babies, too. Then we can have many of this kind of animal. The panda in China is a good example.
(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 上课效果好, 且又注意学习方法, 所以研究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非研究班, 也高于区常模. (见表二)
表二:
(五) 提高了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研究表明, 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提问研究的班级, 不但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 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平时, 研究班的同学在课后能尽力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即使是学有困难的同学, 也是Thank you , I’m sorry 等脱口而出. 在学校举行的初二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 实验班参赛的四位同学均获得了名次, 而且有两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同时, 学生会在平时的黑板报中出到自己喜欢的小诗, 笑话以及英语谜语等. 这样, 研究班的英语氛围也随之大为改观.
对有效提问的时间研究, 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 其依据有三点:
1. 符合中 “教学最优化原则”. 教学最优化的标准是指 “在一定的条件下, 既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而师生又只花最少的必要时间.” 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 技能, 情感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 “中介” 乃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 教师抓住了 “中介”, 能是课堂按设计的计划来达到教学目标, 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落实在课堂提问的优化机制上, 从而使课堂教学省时, 又高效率地发展, 达到优化的目的.
2. 符合 “主体教育” 的理论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必要的条件, 但其作用必须通过诱导, 启发, 辅导等形式, 转化为学生主体性增长的适宜条件, 能促进学生内部矛盾正确地, 有效地转化.
3. 符合 “素质教育主渠道” 论
在素质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模式, 正从以 “教” 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以 “学”为主的模式转化, 而实现这一模式转化的主阵地是在课堂上.
六.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结论与体会
(一) 研究表明: 切实加强对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能提高初中新教材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 较大幅度的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整体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 本研究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等, 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 本研究须教师透彻钻研教材, 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有充分地了解, 同时, 教师也不应该片面追求提问的覆盖面而忽视了因人而异的原则, 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
(四) 本研究在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学生往往习惯与 “答” 而不是 “问” , 因此, 我们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更多的听到自己的声音, 学会提出问题, 成为主动学习者, 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参考资料:
1. 华东师大出版
2. 华东师大出版
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第6期
5. 科学出版社
6. 第10期
7. 第3期
摘要: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承担着教学设计的任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转变教师的角色,从而对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图从新课程的角度阐述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系统观
教学设计(即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线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制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教学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
(一)重教材,轻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随后,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课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想进行,当教学设计的环节完成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缺少活力,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即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他们又不得不学习那些不想学、不愿意学的知识内容,从这一方面说,学生是学得很苦的,而且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更是增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二)重结论,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标或获得所需要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传统的教学设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观
现代课程观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与教学二者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有机整合的关系。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美国学者塞勒(J G Saylor et al)等人做了很好的比喻(有三个,这里只举一例):“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从这里看来,“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怎样教”,但教学在课程面前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因为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课程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的水准。同时,新课程也明确提出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的新观念,另外,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优势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是大有作为。
(一)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犹如一条“食物链”,必须全面地考虑四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或两个。因此,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对这个生态系统的设计,教师要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到这四个因素,从而导致了教学设计更趋复杂。教师要从单纯设计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设计,将设计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是相互作用的主体,于是在课程这个“生态系统”中“充满了意义、理解和‘交互主体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在沟通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系统观的理念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关注到“生态系统”中的物的因素,如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学环境的控制等,因为这些客观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教学过程。教师要真正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来设计,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为学习设计教学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来的,这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因为不仅学生,而且教师的心态总是随着具体的教学情景发生变化,同时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在教学设计未曾预料、也无法预料的“课堂意外事件”,如果强行按照原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学生任何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苗;如果任何一个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教师都要顾及到,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处在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以应对这种局面,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性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现代教学设计不能无视、忽视个性的存在。因此,教师教学是应“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部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艺术了。’(布卢姆)”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并重
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尺度,不易操作,致使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不够,教师也未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隶属于人的内心世界,而人是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是难以揣度的,因而无法通过教师的传授而直接获得,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才能不断地潜滋暗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土壤,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虽然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可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课程流派研究[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要培养学生三种综合性能力:
1、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
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
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
1、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
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成为多才多艺教育者,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3、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4、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5、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6、心理辅导的能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
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的任务型活动,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经历着从少年、青年到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 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出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 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开设选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也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我们一方面要上好必修课,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为学生打好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开设选修课,不断为学生增加语言输入量,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接触和学习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开发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展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渠道。
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习尤其重要。我们没有现成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去营造。不仅要创设课内的学习环境,更要创设课外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外,要建立课外学习小组或合作伙伴,建立英语学习园地,英语广播,创办英语小报和英语角等,使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空间。
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某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 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达等过程;4) 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到语言;5) 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 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体现教学目的的种类任务、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四、对高一英语教学提出几点要求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不仅高一教师要学,高二、高三的老师也要认真学。通过学习要把握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我们面临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如何把握,要靠集体的力量。
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模块要求,从而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要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听英文广播,阅读英文报刊资料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习惯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标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鲜明地提了出来,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
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它能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所教内容有无兴趣,兴趣多少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有直接的联系。老师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好的教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渗透着“爱”,倾注着“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赞美。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族、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愿望、思想及教学方式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才能赢得每个学生的尊敬。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成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要设法使学生Love English and love you。
5、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假期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再加上新教材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词汇量增加,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期,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做好双基的补偿工作。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工作。要在语言的实践中来加强双基的复习和巩固。
6、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尽快培养学生的预复习习惯和能力,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预复习提纲或单元的学案。
7、要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学用脱节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高校里,那些学了十多年英语,获得了较高级证书的学生,却仍然听不懂,也说不好英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目的。即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教师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去传授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旁观者和裁判的地位,一改过去的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语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
高中英语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真正把英语教学转变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改变以往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可是如何有效地将这个理念付诸实践呢?本人有如下几点做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努力学习中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好英语的源泉。只有对它感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才能去钻研,去真正领会掌握这种语言的妙处。
1.用Warming up,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Warming up 是一种“Brainstrom”的活动,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由讨论,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补充新的知识,帮助总结归纳已学的语言知识。活动方式有对话、讨论、看图、回答问题、小组辩论、智力测试、描述等。巧用“Warming up ”能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由于具备了声、行、色等特性,能展现出动、静、美的画面,又有录音、录象等功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诱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并激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3.设计英语歌曲欣赏课型,每月一次,改变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三、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和语言的创造性运用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英语的能力。教师应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从朗读单词、课文到归纳一些常用词的用法;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运用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生词;从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或背景知识信息初步理解新课内容,要求显示在预习本上提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至少三个问题;列出重、难点,引发学生思考教材中的重难点;要求学生在预习本上对自己的预习作出自评。同时教师也应不定期翻阅学生的预习本,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
四、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互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能提供一种互动的活动方式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自由地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并能发挥出更多的主动性。
1.合理分组
分组即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按座位就近组合,将座位临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如要完成某一项目调查、演示报告时可按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分组。在话题讨论中,可安排外向型与内向型的学生组成一组,还要注意学习能力之间的搭配,每个组员的分工采取轮换制。
2.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课前的小组活动一般围饶“课文预习”来进行,包括查字典,思考问题,提出质疑等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课前的气氛和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Unit9 Technology时,课前让学习小组描绘一些事物,然后在课上交流;在课堂上小组进行角色讨论Give their opinions about whether Jane should buy a cellphone or not. 课后让学生小组进行思考准备, Is going online good or bad for students?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气氛,既培养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新课标对教学评价有明确的规定: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语言的激励作用。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况、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堂最后都会落实到用练习题巩固所学语法上,例如,翻译句子,句型转化等。当然,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采用形成性评价,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互评(见附表)及每个单元的最后一部分“自我评价”(Assessing)。让学生进行学前和学后的对比,在学习中反思,肯定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找出问题;同时学习别人的良好表现;并且在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下,克服自己的缺点,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向好的方向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好。
附表:评价表(个人自评、小组成员互评)
评价内容 很好 一般 还需改进
积极准备、发言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小组活动中参与合作情况
积极用英语思维、交流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善于做汇报
乐意帮助他人解答疑难
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能从“被动地学”变成“我要学”,学习英语的气氛浓厚;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为终生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山东省章丘市圣井镇中心中学(250220) 董传恩
搞好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及学生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之一,它对人的工作学习起着组织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师生情感融洽会使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即是这个道理。如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作为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在生活上,和学生做朋友,与学生以诚相待,倾听学生心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其克服它。当学生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及时给予实践的机会,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和自由,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是引起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是学生注意力的源泉。英语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贵在提问,课堂上必要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例如:在学习SB3 Lesson 26时,首先出示一张爱迪生的图片,提出下列问题: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omas Edison ?
让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合上书,听教材录音,随后在提出以下问题:
2.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learn from Edison ?
3.Thomos Edison said he liked people who had ideas , why ? ect.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逐步理解重点句型并掌握所学课文。
这里要注意: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难,太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太易,太易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白浪费时间。当然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视学生的情况有所区别,因人而问,因人而教,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都有所提高。
三、创设情境,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形象的手段展现出来,用生动感人的形式组织每一项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等多媒体形式,力争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例如:SB3 Lesson 50首先展现部分春节期间人们在车站、码头等车(船)的画面,围绕着当代人类最关心的人口问题展开讨论:
Have you seen the picture on TV set?
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What can be done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challence of the world today?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Standing room only ”以雄辩事实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信息的涌入,知识不断更新,手段(学习方式)更加先进。譬如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很多新的知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因此,作为教师除了已拥有的学科基本知识以外,也要不断的学习,广泛的接触各种媒体,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知识水平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学生活动的多样化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自身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创造性,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温州实验中学金从容
内容提要: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主体参与。初一英语新教材信息和容量比较大,词汇有很大的增加,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境。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法,适应新形势,努力实现角色的转换观的转变,为学而教,为学法而创造教法,关注“学”的终身理念,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张力。
主题词:教法的张力;兴趣 ;学习习惯养成;教学多样性
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将学生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活动个体。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努力使自己的教法适应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变革的需要,发挥出教法的张力,提高教学的效益。新教材初中英语信息量和教学容量比较大,词汇不老教材有了很大的增加,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境。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努力 “真正实现角色的转换和观念的转变,为学而教,为学而创新教法,关注终身“学”的教学理念 。最近几年以来,我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可新课改的理念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教法的探索以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张力:
一、教法的改革应始终围绕激发学生兴趣而展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于兴趣,具有内发性的特点。我们英语教师只要坚持认知与情感互动的原则,立足于认知,体现其发展,引导其乐学,使学生主动汲取、内渗知识并生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立足于新课程要真正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的特点出发,不论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或结尾阶段,我很注意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指导、启迪、和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依赖的、真实的语言交往环境,积极营造互动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个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他们展现出一个个广阔的语言学习空间。例如在Unit11,Junior I中,为了引出新课内容:“What time is it?”这一重点句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作了展示。我首先展示了同学们都很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two baseballs,使同学们很快便饶有兴致地纷纷说出:
A:I like baseballs very much .
B: I don’t like baseballs, but I like basketballs .
C: My favorite is footballs...
于是我在同学们的讨论声中很自然地利用实物展示了两个棒球、四个篮球、六个足球,逐步形成一个闹钟的雏形,同学们便开始互相猜测:What’s this? Is it a clock? 从而引发他们极大的好奇新和学习的积极性;于是, 我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内容:Yes, it’s a clock. What time is it now? 如图:
接着,我创设了新的活动任务:It’s seven o’clock in Beijing now. Please discuss: What time is it in other countries?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组还模仿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的求助办法互相了解和探讨地理知识和时区的知识,课堂气氛顿时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上台很自豪地展示自己渊博、丰富的知识:It’s twelve o’clock in Paris. But it’s eighteen in New York... 掌握了时间概念之后,同学们开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每个时间段他们通常所做的事情,例如:I get up at six thirty. We play basketball at four in the afternoon... 这样在学生轻松、直观又浓烈的学习环境中扎实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也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临结束时,我又采取悬念法提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如,What’s my favorite day and what do I do on that day?为下节课的内容My favorite ...埋下了伏笔,为继续学习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还有很多, 诸,如成功激励、习惯培养、情感体念等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和运用各种高效的教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教法要体现对学生学习习惯与素质的培养,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展开。
正如叶圣陶说的:“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因此,教法改革应围绕培养学习习惯而展开,这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在初一英语课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与素质的培养,贯彻在课前课后,课内课外之中,要求每个学生做到学好英语,先养好习惯。我主要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英语教学习惯养成的要求,帮助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做到课前能专注听讲能提问,能质疑,能答辩,并能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很重要,对掌握好知识点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例如Unit 9 Junior I单词多且难,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无法熟悉巩固好学习内容,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对父母家人进行一次调查,了解他们喜欢哪类电影,这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难以记忆的comedy, thriller, documentary等单词和句型: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会很有兴致地迫切地询问起彼此的喜好,达到了交际互动的学习目的。在课堂内,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答辩的能力。我经常运用比较法、联想法等教学方法, 我比较重视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加强他们的鉴别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我经常要求学生课后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影视作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节目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做到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培养学生课后视听的习惯与能力。
三、教法改革要围绕学生多样化“乐学”的方法而展开。
新课程和新教材倡导教和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乐学”。这样,就要求英语教师务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围绕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讲究学习指导艺术,促进多样学习指导模式的生成。例如,我常运用游戏法,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最受学生欢迎,能体现游戏伴随着紧张和愉快,使学生在没有外在压力的强迫下,在欢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我的常见做法有:
1、创设情景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情感。 新课程旨在以人为本,体现师生互动,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开展“情景-问题-探索”为线的游戏活动,对问题开展讨论。
2、看图说话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单词和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
3、开展不同的问题的游戏活动,可以是小组与个人,单堂与连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通过文字、图片、影像 、交流、表演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可接受。例如 Unit 4 Senior I要求掌握in ,on, under等方位词及家居用品,我利用学生喜爱电脑的特点,制作了课件,进行电脑游戏教学。让学生自行组合,两个或多个同学对话表演,内容是帮助整理杂乱的房间,如,A: Where is the drawer now? B: Look, it’s on the table...在表演的同时,需要一个学生用鼠标把对话中提到的用具拖移到正确的位置上去,使房间井然有序。如图,
我们要想达到成功的表演,学生必须听、说、做相结合,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结果台上台下融成一片,形成探究气氛。这样合作、交流、互动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诠释,效果很好。
总之,英语教法问题的探讨,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教材,将教材分析研究透彻,切入点处理的科学。英语教师要熟知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为确定适当的教法以及设计CAI软件做好准备,实施多媒体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章节中的重点难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知识 整合提出新颖的教法,达到发挥教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张力的根本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扬启亮:《教法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张力》课程、教材、教法第6期
三帆中学外语组 康明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以其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能突破思维习惯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具有新的创意。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六岁至八岁, 另一次是九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十一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二岁以后才能发达起来。而初中生正好处在十一至十五岁之间,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秋季推出的初三英语新教材,阅读文章题材广,内容多,信息量大。文体上分:有书信,日记,通知,人物传记,从题材上分:有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环境保护,体育,历史,英美文化等,每篇文章都包含学生未知的信息,十分新颖有趣,这给我们教师设计以阅读训练为中心,带动其它能力训练的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那麽,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训练思维能力的空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其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以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意识的个性。
一.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课文的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前奏曲”,是知识的“启动”阶段。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想象生动,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以JEFC BOOK 3 为例,教师可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挤满人群的地球图片,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 What does the picture mean?
2. What’s the world’s population?
3. Is it still increasing?
4. How fast is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ing?
5. Which country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6. Why do some countries have a large population?
7. What can be done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growth?
8. What do you think of one-child policy?
恰当地课文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其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找准关键词,训练学生对英语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
关键词是指课文中关键的词或据课文内容和语义概括出来的能表达课文内容,风格的词语。
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后用箭头连接起来,这些箭头所示的方向就是文章内容的逻辑方向,学生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英语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从而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未知信息的推理判断能力。这种训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掌握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自信心。如:Unit 2 Water Sports Lesson 8 Youngest swimmer to cross channel,教师可提出问题 How did Li Lida become the youngest swimmer to cross channel between Hainan Island and the mainland?引导学生给出下列的关键词set off → stepped into → swam with→ slowed down → had food and drinks → saw a high building → went on swimming → waited for → proud of → spoke highly of→ not only…but also…. 这些关键词实际上就是对李力达穿越徐州海峡全过程的一个概括,借助这些key words学生们可以很轻松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也有利于他们记忆并复述出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取有关细节和信息,培养学生深层理解和判断能力。
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语段,语句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有利于他们
全面理解握文章篇章结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而在了解了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集思广益,获取反映主旨思想的有关信息和细节,这样文章的主题和细节都在一幅完整的认知图中得以呈现,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也就一览无遗了。如:JEFC BOOK 3 Unit 9 Lesson 34,学生们通读文章后很快就能说出课文的题目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于是我又问到:How is English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学生们再次通读全文,相继归纳出了以下细节:
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1. It is spoken 2. It is used 3. It is widely 4. Most
by more than 400 very widely as a used for business business letters
million people as their foreign language in many between different are written in
first language. other countries of countries. English.
the world.
5. Half the world’s 6. Three quarters 7.More than three 8. It is used by
telephone calls of the world’s books quarters of information travelers and business
are made in newspapers are written on the Internet is in people all over the
English. in English. English, too!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通过以上内容图示,课文的整体“骨架”便在我们眼前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学习程序逐步呈现,以便使学生更具体更全面地获取文章有关信息和细节。如果学生归纳得不快捷,不准确,教师应启发,耐心地引导学生调整思路,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归纳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这些用来说明主题句的细节都是他们自己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并归纳在一起的。
四.摸清文章的线索,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线索。线索必须以教学目的为准绳,能体现课文的特点,贯穿文章的始终,使全篇的每一部分都与这根线联系,给人以整体感,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思路,领会文章真谛。以SEFC BOOK3 Unit 7 Lesson 26 为例,可设计如下表格:
Name James Herriot Nationality British
Birth place Glasgow, Scotland Birth date 1915
Occupation
(职业) animal doctor/writer Death date 1995
Early life
Childhood
● He grew up with a pet dog named Don.
● They would often hike into the mountains.
Education
After
High school He made up his mind to be a vet, especially for dogs.
In college ● He found out to be a vet just for dogs was impossible.
● As he loved animals, he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Life after
college ● He worked as a vet in Yorkshire, England.
● He loved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 He treated / healed sick animals, including cats and dogs.
● He kept two dogs, Hector and Dan.
Later in
his life ● He wrote a lot about his experience as a country vet and about animals.
● He even wrote a book just about dogs.
通过表格展示,不难看出作者主要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述了兽医吉米哈利一生的成长经历,结尾处又介绍了他创作的以动物和他工作经历为题材的小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他对动物的爱心和敬业精神。由于表格的直观性,条理性不仅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也有利于指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归纳,判断等逻辑思辨能力,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也学得生动活泼。
五.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但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索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激发思考, 启迪学生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 如JEFC BOOK3 Unit 15 Lesson 58 , 整篇文章是围绕兽医James Herriot对狗的“爱”讲述的,抓住了这一主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 Why did James love dogs the best?
2. How can we tell from the text that James loved dogs?
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答案,即He grew up with a pet dog named Don. 而第二个问题学生经过一番思考,相继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He took his pet dog Don with him wherever he went.
He wanted to be a vet just for dogs after graduation.
He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of treating animals in college.
He helped treat dogs even though he was laughed at by others.
He knew how the owners felt when they saw their dog become well again.
He kept two dogs as pets when he worked in Yorkshire.
He wrote books about his experience as a vet in his later years.
从答案不难看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整篇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概括和归纳,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抓住文章的主旨,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理解。
又如JEFC BOOK3 Lesson 38 A VISIT TO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课文讲述的是一群中学生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对展出的大型动物恐龙和恐龙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学生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后,教师可在此设问: How can you tell the students enjoyed their visit? 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会很快再次浏览课文,并从文中找到诸如:They were interested in dinosaurs./All the students cheered./Lucy shouted./“That’s a pity!”/The students couldn’t believe their ears./“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and study dinosaurs!”/All the students laughed.等表达情感的词句去揣摩参观者的态度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就会把所学知识逐步引向深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在学习英语简易读物To catch a thief《抓贼》时,学生们掌握了故事的大意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ifficulties did Jim have to catch the thief? 结果学生们的思维特别活跃,经过热烈的讨论,举出了很多Jim在抓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difficulties)
He was very young. (only 16 years old.)
He tried to get the police to help him, but failed.
He lost his job.
He was mistaken for a thief and wa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He didn’t have food to eat.
difficulties He was away from home for a few days.
He almost missed his exams.
He only had a bike, but the catman had a van which could run faster.
The thief knew Jim was following his van. Jim’s life was in danger.
Jim nearly lost his life. The thief wanted to kill Jim with a hammer.
大量的实践可以证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结构,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还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巧妙,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新求异,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正象一位教育家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六.充分发掘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 寓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于阅读课教学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大纲》中明确阐述了一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 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现行JEFC新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如:教the universe and the man-made satellites有关科普知识这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一课,学生们可以学到爱迪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崇高科学精神;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一课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禁止乱扔废弃物,回收垃圾,净化空气,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又如English is widely used 一课,在使学生懂得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越来越高,许多foreigners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而鼓励学生还要努力学好汉语,因为汉语将来可能也会成为international language,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不可否认,由于升学压力的困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课文语言点的讲解和以题海来“磨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上,使得本来生动有趣的阅读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语法”课,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思维僵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降低了课堂效率,无疑也会给他们的智力开发带来不利。因此,教师的教学首先要具有创造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要爱护学生的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浅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坚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最终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 英 德波诺 〈思维的训练〉
2. 20 第7期
2. 付清和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费建华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第3-5期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而成为了“学困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实施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大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教学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初学时,同学们热情高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再学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变得垂头丧气,失去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成为了学困生。这一现象已成为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调整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的发展。现就这一现象进行简单分析,与老师们探讨。
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懂为什么要学,不懂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中怕吃苦、怕累或贪玩,学习不努力。其次,学习方法不得当,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虽然自己很想学,但学习方法不对,致使情绪波动大,思想包袱加重,成绩上不去。这样经过多次失败,对学习慢慢失去了兴趣,由厌学到放弃了学。第三,有的学生很喜欢学习英语,但接受能力差,反应也较慢,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没消化、巩固,明天又要学习新的知识,久而久之产生了恶性循环。第四,由于升入初中后,所学科目增多,而英语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为了学好其他学科,就放弃了英语,造成了偏科。第五,有些本来学习不错的学生,由于班内其他同伴对英语不感兴趣,不愿学,受其影响也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2.教材。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起点高,内容较多,任务偏重。尤其是农村学生,在小学里没有开设外语课,升入初中后同学们都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新的学科,但是一开始就接触到了大量的词汇,使学生无从下手,一进门就给泼了一盆冷水,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产生厌学现象。另外,由于教学任务重,老师们为赶进度,应付考试,致使教学进度加快,使学生学过的知识读不准,记不牢,也会使部分学生掉队。“超编教学”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农村学校一般每个班里有五、六十人,多则达到七十人,教学中不利于是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信息的反馈,教师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致使有的同学被老师“遗忘”。
二.针对学困生应实施的教学策略。
1. 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1)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掌握英语是当今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当今互联网络是全球信息资源,若不懂英语,上网也是寸步难行。另外,个人升学、就业也必须学好英语。
(2) 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价值。初中阶段是人生第二起跑线,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间,而英语具有开发智力的价值,我们学习母语主要开发左脑,学习英语可以开发右脑。语言是一种交流的能力,所以学习语言就意味着增强能力.
(3) 注重情感投入,把爱心献给学生。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弄清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学生叫朋友,了解到每个学生的 长处,及时激励并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比如,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可以在课堂上这样表扬他:Great! How clever you are! I believe you’ll do very well in English!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初学英语时,教师要从“严”字上狠下功夫,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英语的根本所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减退。在英语入门教学时,教师要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读音准确、书写规范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善于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归纳的习惯等。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由“不会学”导致“不愿学”。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大胆地说英语,要多动口、动手、动脑来加强英语的学习。
4.重视语音教学,把好语音关。
学困生由于语音没有学好,往往在学习单词时注上拼音或汉字,使读音不准确,所以语音是英语入门教学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学习48个因素时,可以适当放慢进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读出每个因素的读音,尽量多抽出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5.注意音形结合,使学生过好拼写关。
学困生记单词时往往死记硬背,使记住的单词不牢固,容易忘。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英语字母与音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发音规律。如元音字母a,e,i,o,u在重读开音节、闭音节中的读音规律,辅音字母的读音规律等,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见到音标就会读,见到单词就会拼。
6.使学生看到成绩,产生成就感。
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可及时地予以表扬,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其汇报学生取得的成绩。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今后就会自觉主动的学习,成绩就会步步高升。
总之,作为教师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问题,做到耐心细致的工作,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为国家输送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传统的英语作业都是抄单词、朗读、听录音等,它缺乏创造性,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个性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对英语作业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改革。
关键字:开放式英语作业,设计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旨在使全体学生在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健全。为此,教师必须在设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其个性。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检测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标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年的英语作业维持着传统旧习,以读、背、抄等机械方式为主,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作业的兴趣,有的学生往往马虎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引领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引领了我们提升英语作业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我们运用于课堂教学,也对我们的作业提出了新要求。在创新、开放式教学的要求下,从趣味性出发,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作业,锻炼学生阅读、焦急能力、自学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这一年教学中,英语作业开展的形式。
三、英语作业的形式
1. 美术--给学生一个亮丽的空间
动手涂涂画画,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这一点特点,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5 what color is it?是关于颜色的辨认。在教完第一课后,请学生用彩色笔画出奥运会五环旗,同学们的兴致马上被激发,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这不仅巩固乐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汇,还增强了有关奥运常识,会话使抽象的句型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在语言与会话的交叉使用中同步发展了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
2. 音乐--给学生一个悦耳的空间
新教材中有许多的chant和song,琅琅上口。学生跟着节奏听几遍就会了,无论是chant也好,song也好,都具有一个这样的一个优点,加快学生的句型和单词的掌握。在课堂上,每授完一曲,让学生回家根据此旋律作词。如
This is cola. I like cola.
That is soda. I like soda.
Cola and soda, cola and soda.
Pop, pop they are, pop ,pop they are.
学生会改编成:
This is a tiger, I like a tiger.
That is a lion, I like a lion.
Tiger and lion, Tiger and lion,
Dangerous they are, Dangerous they are.
3. 合作:给学生一个表演的空间
使学生掌握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根据教材,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排演一些课本剧,不但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在特定的情景下亲身体验角色。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完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的第二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让同学们设计多种情景,在服装店编写对话并表演。学生们奇思妙想,有的扮演门口迎宾的机器人,一有客人进门就机械的挥动双臂说:“Welcome, welcome”,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挥动着手中的毛衣,大声叫唤“Sweater, sweater”.各种服装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小市场,大家兴致很高。在合作中体验了角色,活用了语言。类似的小组表演每周有两三次,同学们乐此不疲。英语课前总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聚在教室或者走廊排练,学习已然成为一种乐趣。
4. 扩展: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
让学生尝试做一些读、写、练以外的课外的学习和时间。例如,办英语手抄报,摘抄和欣赏一些英语名言警句,诗歌、小幽默等。学生在出版的过程中,要寻找资料,收集资料,这一过程无形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展览的形式,评选一些等级名次进行表扬、鼓励。小小的奖励也能带给他们极大的乐趣和更大的学习动力。
5. 探究:给学生一个深入的空间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我鼓励学生收看电视节目如希望英语,收听广播或者上网去吸收丰富的课外资源,增加信息输入,多多注意身边的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例如在学26个英文字母时,我让学生课后去收集有关字母的词汇,有的学生父母做服装生意的,就懂得L、M、S来表示衣服的型号,有的父母是医生的,就收集了有关药品的英文单词。平时还可以让学生收集看到的广告,标牌,如Made in china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愚人节”“圣诞节”的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感受异域风情。
四、原则
那么在以上地各种作业配置中还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1. 开放性原则
所谓的开放性原则就是摈弃传统的“标准答案式”作业,这里的作业体现的只有每个学生之间个性的差异,我们允许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答案,允许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2. 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成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作业如果成为学生的一种业余负担,那还谈何有效完成,谈何巩固?
3. 层次性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利水平,认知结构和学生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各层次的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人教版第八册,在学生学完了unitI What’s the matter 第五课之后,我提出了不同的作业要求
1) copy the article
2) Read and recite the article
3) Write an article called“Do you have a cold”.
如果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课本 ,就必须完成1、2项。如果能熟练的朗读背诵了,就只要做第3项。对于接受知识慢一点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设计阶梯,让他们一步一步走上来。
4. 复现性原则
有机地将新旧语言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新的语言材料是如何与他们已学的语言材料相联系的,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语言材料,又加快学习新语言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提过学习效果。
5. 适量性原则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心理学家要求十几个儿童进行画图练习。画了一张,要求再画一张,就这样连续画了15张。结果发现,孩子们越画越马虎,所画的画也是一张不如一张。这说明练习的量多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质量,过多的练习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原有的兴趣。即使孩子认为画画是一种乐趣,到最后他们也会觉得乏味,枯燥,所以我们的作业一定要“少而精”
五、效果
开放式家庭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安徽淮北朔里矿中学(安徽 235052) 谢 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环境、营造气氛、鼓励实践
离开语言的运用来谈语言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力求通过各种手段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在言语、表情、姿态等方面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恐惧,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多一份鼓励与表扬,少一点责备和纠错。鼓励学生开口,大胆积极地运用语言,增强他们交际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在课下要求学生一见面就说英语,用英语交谈问候,通过交际来学会交际,交流情感、培养兴趣、确立信心。使学生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际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直接体验和积极运用语言,切实做到在用中学学中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性格品质。
二、创设情景、体验情感、激发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情景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并保持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热情和兴致,英语课堂也才能充满活力。教师应通过自己认真的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将教材活化为生动有趣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情景,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定的话题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自我培训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英语(新目标)上册第七单元购物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购物提问和回答,然后模拟买卖场景,让学生上台表演练习相关对话。如:
A:Can I help you?
B:Yes,please.
A:How much is/are…
B:It is/They are……
A:OK,I'll take…,Thank you.
B:You're wlcome.
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挥其能力的目的。当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只限于课堂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应包括设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理解带来的乐趣。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使学生通过将孤立的词语组成一个个精彩而兴趣盎然的句子和语段,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未源于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情感体验。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组织语言、驾驭语言的聪力,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三、转换角色、尊重主体、发挥主导作用
在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成为问题情景的创造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助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发挥主体作用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所以教师在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还应认真学习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学科知识的体系、核心和关键,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课堂上精心组织,根据课时计划、教学目的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交际性的练习,充分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变讲堂为学堂,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的过程。给学生实践以达到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是一种享受,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这样才能使他们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收录机、投影仪等教学媒体开发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生动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和语言材料,这样教师就可以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地讲解演示,带着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动机。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地给它注入活力和生气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追求进步与发展配合好老师的教学,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互动,促进教学和谐发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新理念下英语教师的转变
1、教育教学观的转变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课堂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应试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关照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同时,给吃不饱的学生另外提供补充性挑战,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3)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这种思想来处理教学: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涉猎知识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4)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被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们要尝试着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英语课堂不再是空洞的“听说读写”,玩具和开心在教室里传递,融洽的氛围使学生丢弃了以前的紧张与拘束,学生们乐于学英语,乐于说英语,大胆讲英语。
3、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4、教学目标的转变
由单一的知识目标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由重视少数优秀学生发展向重视多数学生发展转变;由片面的书本知识教学要求向全面的书本知识、实践技能、体验感悟、创新探索教学要求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个性发展。
5、教学环境的转变(如下表)
英语《新课标》与传统的课程环境的明显的区别
表现方面 传统课程环境 新课程环境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的发展 单方向发展 多方向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学习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基于事实基础的学习批判思想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教学情景 独立的人工情景 仿真的、现实生活的情景
教学媒体 单一教学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或多向交换
总之,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课本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但绝不是教课本。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张红红 温州市龙湾中学
[摘要] 新课程实施下,教师应该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气氛,优化教学形式,优化评价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也应该实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发挥师生之间的情感作用。总之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效率 课堂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课堂的有效性。如何利用好这四十分钟也是许多教师较为疑惑不解的地方,尤其是青年教师。
传统地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智能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如今,新课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顺应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新课程的具体操作与实施,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我们是否应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灌输式”的传统教育的框框。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那么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呢?对此, 我有如下的观点:
首先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个体性、差异性,确立符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课程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更注重学生观察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抛弃了以往强调培养学生过于专业,深层次认识要求的做法,而且加强了学生探究知识方法能力和合理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发展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另外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有一种吃得“饱”的感觉。总之,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气氛,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面交流和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格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什么问题自己一言九鼎,毋庸置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语”也不敢言,对教师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师生感情没有机会沟通,日渐疏远。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知识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架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我们所面对的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多变的现代型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重视教师与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展现新的标准中,我们应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也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和明快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自然,整个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富有动感。
再次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形式,有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共同提高新的课程标准,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等知道很多方面的知识,对待一些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当今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人,而课堂教学也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现代型的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现代各种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也就会逐渐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而客观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见解、有着强烈的认识社会和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一代。在实际教学中,有意地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要求去探究,同时要求每组学生认真细读、讨论,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此外,还注意安排学生组间交流观察,以此培养组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有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求相同小组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即时转换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允许每个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方法去研究,但要求学生学会总结经验体会,总结自己设想、做法的优缺点,最终达到相互交流的经验体会,共同归结得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性,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最后教师应该优化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这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越来越显得表面化、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如今,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即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于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等。而在过程中,我们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只有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不够的。对于学生而言,新课程也同样是一个挑战。在新课程下如何来学好,如何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呢?这就要求学生要实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这正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所以进行自主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主性学习需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由心理学我们可以知道,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动机是指: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一个完善的动机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动机的内在起因、外在诱因及中介自我调节等。
一方面: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密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的内在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而需要的满足又会引起更浓厚的兴趣。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理。皮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另一方面动机也是内在需要。人的活动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活动向某一目标努力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活动,动机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不能只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认识能力的培养。
有了教师的努力,有了学生的努力,在加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作用,课堂的效率才会大大的提高。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当然,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必须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会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充分 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课堂外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与学生关系溶恰,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的重原因。
总之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允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6)46
[2]文吉吉.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3-7)13
[3]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教育,2003,(6-7)
[4]顾明远: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教学和谐统一律 三序和谐统一律 知识与智力
[论文摘要]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受制约于学;学需要教,受指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缺一都构不成教学过程的额有机整体,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英语教学关系上的体现。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课程。至少在最初阶段,教英语不像教学历史或化学那样主要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学到的知识,如语言学、音位学等知识,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在教学初期阶段所要教给学生的。同样,对于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发音的能力,取决于准确模仿教师语音的技能,取决于反复练习同样的语音和句型的耐心和恒心,取决于掌握它们的牢固的记忆力。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
既然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师在教学中莫“硬灌”,应启发诱导。《礼记・学记》批评了当时教学中违反教学方法和原则的弊端:“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教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细细品味,正是今天教学中不懂教学艺术,“满堂灌”的活写照。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演,学生犹如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信心。在示范和组织学生进行操练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与体谅。如,当学生相互间进行课堂操练时,教师来往于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操练;学生语塞时,帮助提示一下;听到语误时,轻声纠正,态度亲切自然当课堂操练一时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随意呵斥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应耐心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重新操练。教师正确的教态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课堂上的和谐与默切。
作为教师,都应热爱学生,这也是使教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也才能做到教、学的和谐统一。尊重、理解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有辱人格的谴责,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抗情绪,因而也就达不到教、学的和谐统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和谐统一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完美地结合,是教师时刻都要考虑的,永远创造不完的教学艺术主题。
二、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
教学中使教材科学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序(方法)、教学结构程序(形式),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学英语课本是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其依据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既然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课本就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就是说,课本的编写要经过编者们的大量创造性劳动,使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和练习的挑选、安排、组织等方面符合学习的规律,编得即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一般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每课的句型和单词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直接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不需要讲授过多的语音知识和语法规则。但随着学生学习的语言项目增多和语言现象变复杂,就有需要和可能从一些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不这样,就不可能使学生理解较复杂或变得繁杂的语言现象和掌握更多的语言项目。即使在这个时候,也还要坚持精讲多练。至于那些对实际运用语言影响不大的语法现象,可少讲,只要学生理解了就行。
一本好教科书能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它循序渐进、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新材料的练习。但是,书不是教师,它不会教、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新教师、负担过重的教师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教师有时候回陷入所谓的“教科书的圈套”。他们先用“Good morning, 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问候学生,然后整节课时间都花费在朗读和做书上的练习上。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课本,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教师不是在教,而学生也没有达到掌握英语句型的目的。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课本中的材料。许多教科书的练习本身就给出了许多用法:打开书或合上书做、口头或笔头做、有个别学生或有一组学生来做。总之,要记住教科书仅仅是一个帮助达到目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要上成实践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初中阶段年级越低,练习时间应越多。对语言知识必须精讲,讲授知识为了知道实践。语言知识讲授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语言实践和教学需要来决定。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说:“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分清主次,并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主要内容方面,并通过这些主要内容去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有一节课上不好,学生学得不扎实,就会产生学习上的“空白点”;这种如果经常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夹生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严重后果。教学中,只有将知识的序、学生认识过程的序、教师安排课堂结构程序的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才能产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似的和不同的情境中去,知识迁移,提高效益。所以,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是教学的又一规律。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改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培养学习能力,核心又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形式,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这一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介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直观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介词,以达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我们可以用一个箭头、圆点、方框来表示方向介词;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直观图,利用教室里熟悉的实物,通过对每副图的重复或替换练习来演示它们的用法。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英语教学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力。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英语、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助于将来从事任何工作。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是人们经过长期总结、归纳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感知到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外国语言,许多语言现象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例如,在汉语中,“我有一本书”和“桌上有一本书”都是一个“有”字,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有”则有表示“所有”(have)和表示“存在”(there be)的差别。又如,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动词词组和主谓结构是放在受修饰词的前面。如:昨天来的那个人是我的叔叔。而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则应置于受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man who came yesterday is my uncle. 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知识时,通过英汉分析对比,可以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本领和防止思想僵化。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按指定情景写作、自由作文,改写课文或课文的结局,对课文里人物、行为多问几个“why,if”之类的问题等等,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同时进行的,统一实现的。因为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凭借,智力是用知识来呈现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知识结晶。二者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所以应把掌握双基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本身是什么,同时教给学生怎样正确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捕获“猎物”的措施,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逐渐教会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同时,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抓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可以把其他许多智能的培养带动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着智能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开辟广阔的天地,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会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一、克服本族语的干扰,培养英语文化意识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文化意识是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英语的保证。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英文影片、给学生讲英语笑话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与交际密切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如果在课堂上不加限制地使用本族语,就会使学生感觉不到英语课应有的氛围,我们应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营造出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环境、感情环境、意识环境之中,亲身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并恰当地运用语言。如,有时学生学习英语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尽量用英语问候交谈,广泛开展讲英语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身边发生过的事情等活动。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消除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障碍,他们见景生情,见情生话,既可增大语言使用的量,又提高了语言使用的质。
二、开展好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只要把教材讲得详细透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老师是无所不知的,所以,教师要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改变“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不学,我也没办法”等这样的错误想法。另外,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听、说、读、写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四个基本技能,也是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所在。
为了让学生带着兴趣来训练,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拿5-10分钟,用英语复述前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或者播放课文录音,然后由学生重复或简单概括,并组织学生根据内容进行对话交流。这样的对话范围广、形式自由,有利于形成课堂轻松和谐的气氛。在学习新句型和单词时,教师可以先简单讲授,然后让学生伸出一个手指头跟着老师边读边在空中拼划,并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变化,鼓励学生使用新单词和新句型进行对话和写作。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减少对英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著名教育家吕伟先生称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可见老先生对课外活动是多么重视,他不仅给课外活动定了位,而且还强调了必须开展第二课堂。
因此,课外活动不是可有可无,或设而不管,而是应该有质有量,设好管好。开展第二课堂,对于拓宽知识与增强能力、发展个性与开发能力、培养能力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浓厚兴趣。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应紧扣课堂教学,加强口语和听力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例如,在交际活动中提倡学生用英语进行问候,了解日常用语;扩大他们视野和词汇;定期组织校园英语角,并形成制度;组织学生观看英语教学录像,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本族语言与英语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英语第二课堂形式自由多样,不受条件的限制,容易操作,学生对此较感兴趣,并且可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容易增强信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热爱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尊重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习俗。另外,无论是内地的英语教学还是少数民族的英语教学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所以,教学的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肩负起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赋予的'重任和使命。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要常抓不懈地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可以设想,如果教师未能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那么厚德载物的良好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就难以建立。教师应该既能成功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能以身作则地教学生处世为人,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把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核心和重点。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是学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主动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鼓舞中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和进行国内外交流、进修学习,相应配套的人才管理机制应及时确立并发挥作用;二是通过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观念意识;三是选拔培养一批教学业务骨干,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给予重任,使教学改革朝纵深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四是进一步扩大地区间、校际间教师的交流,比如一些教师到其他地区听课、交流等,取长补短,不失时机地把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只有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常抓不懈,才能为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工作中实质的飞跃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总结
总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密切相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教育,英语教育又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开放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西藏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地域封闭,经济与文化都不甚发达,加上受本族语言的影响,导致了本地区中英语教育现状与其他少数民族和内地地区比起来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和解决西藏地区英语教育的相关问题,积极推进西藏地区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培养西藏地区现代化急需的合格外语人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绝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西藏的英语教师,改变西藏的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在教改实践中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少说多做,才不会辜负藏族人民的期望,才对得起每一位藏族的莘莘学子。
一、注重处理好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发展能力的关系
从《心理学》上说,技能是通过实际操练而巩固起来的活动方式,有技能并不完全等于有熟巧的功夫,熟巧是在已经具有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有这些理论指导,能理解所从事活动的性质,熟巧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那么,要掌握一门英语,仅获得语言知识和具有运用语言知识的熟巧是不够的,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具有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学生,并不等于已具备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任务之一应是通过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处理好和谐、融洽的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教师和学生如何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对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中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功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位教师,出于逆反心理,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教师的课。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要经常接触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教师本人在学生的眼中,成为一个不仅是可敬的师长,而且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不过这并非说学生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关心、帮助、爱护他们的目的`和方式,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这样,师生关系达到融洽和谐,英语教学成绩方能大幅度地提高。
三、注重处理好教学与学生学习应考的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当前,由于客观上存在片面以学生中、高考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水平高低和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现象,致使学校一些教师认为,执行教学大纲固然重要,但应付考试则更为必要,考试考学生什么,就着重教学生什么。考试没有听、说试题,教学中就放松或放弃听说训练;考试不考翻译题,教学中就不注重于这方面的训练;考试题型以标准化的客观题为主,教学中就大搞选择题型,模拟练习。为了学生考试的分数,甚至有的教师改变教学计划,减缩教学进程,大搞应试技巧训练等。对于此种做法,模拟测试对复习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对提高成绩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如果单纯地搞题海战术,除了能训练学生机械模仿及猜测题型的能力外,势必影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训练,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全面,基本知识不扎实。因此,应客观地看待考试与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按照教学与学习英语的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四、注重处理好灵活多样、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
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初学、巩固、复习等。比如教学生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有的教师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的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学生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学得好,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以及班级的集体观念。
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开始教单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this?it’sa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学生英语词汇,也是在教学生进行思维。那么,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以进行“guess”。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book,c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再放到讲台下,把一件如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T:what’sinmybag?学生猜测后回答(宜单人进行)。S:lt’safootball.如果答不对,就说:T:No,itisn’t…接着问另一个学生。T:It’sabook.猜对子,教师鼓励这个学生说:T:yes,you’reright.如果学了clever还可以进一步说:T:youareveryclever.
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这样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习了听,也练习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与其中。
一、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来说,中学英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着主导性的地位,他们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向导,是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教师的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仍旧以自我教学为中心,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成教学任务,而是继续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仍旧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准,对学生实行题海战术,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试卷上体现出学习水平等等。由此可见,教师针对考试得高分进行的应试教学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学教育还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点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在外语教学方面,我国的中学英语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开始进行较有成效的口语与交际英语的锻炼,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死学”的状态等等。但在这一教学模式的交换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存在也应得到重视,以下,本文将针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能对中学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二、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因而,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国家与教育部进行了全面与深入的教学改革,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在日常教学中淡化。但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其道路也是曲折的,在我国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将着重讲几个方面。
首先,中学教师对新的教学标准不能很好的吸收,导致教师在教学行动上的迟缓与无力。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还是在新型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由于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而,很多英语教师是在自身的学习中展开教学的,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对于新的课程标准不能够全面的吸收与消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仍旧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他们把考试与分数看得十分重要,因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把过多的时间放到了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单词记忆等方面,致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与培养。有很多教师由于对新型教学标准的接受不全面,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导致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全面。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仍旧继续主动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将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体,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没有益处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总是被动的进行听、记,并不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忽视学生个体的教学方法,对于中学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自主发展与独立人格意识的形成。
其次,教师的语言水平、文化水平与教学水平有限,导致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实行力量不够。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源自于西方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自身英语教学水平有限,加之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的中学英语教师并不能真正地领悟新课标的精髓,导致在实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行力度大打折扣。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主体还是传统英语教学制度之下的教师群体。这些教师的语言应用水平、文化水平与教学水平十分有限,因而不能很好地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此外,一些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总体上还存在滞后的表现,其中一些英语教师由于其英语功底薄弱,分析教材的能力与思路不够明确,根本无法驾驭新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法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方面不够到位。
全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英语教学应实行不同于以往的“主动式”教学,教师应退到学习的背后,一改传统的主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研究与思考,这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很难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能真正地做到教学理念的更新,这与英语教师的认知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都是分不开的。此外,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不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没有摆脱“授鱼人”与“吃鱼人”的局面,学生的课业十分繁重,不能真正地享受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他们的轻松的学习氛围等等,这里由于篇幅问题,不再一一赘述。
三、解决对策
上述所提到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具有普遍性,应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这对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本文将就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希望能对英语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因地、因时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中学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都处于特别时期,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也应是根据他们的特点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逆反期,如若教师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培养是没有益处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鼓励与尊重学生,指导与培养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其次,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因而,英语的学习不能离开语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学生进行英语的交流与学习,不能把英语当成一门普通的学科,而是要将口语实际与英语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以应对不断发展的课程标准的需要。教师应该可以自由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这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帮助的,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对新教材的应用与实践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行新课改,随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则相应地提高了很多。新课标下的教材使用要求教师更具有创造性,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别开生面的方式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以达到创造性教学的目的。
此外,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状况来说,教师应学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丰富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是在现代化教学的背景下进行的,因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多媒体、网络、幻灯片、投影仪等机器的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英语教学在的问题亟需引起社会、学校的重视。尤其是对教师来说,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对改变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