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文档
- 2024-08-14
- 116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心得,本文共1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是主体 我爱每一个学生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倩和王欢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厚,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三年的每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100分甚至是105分以上的高分,我相信她们的语文能力是少人能及的。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比如范兵兵、邹霞、张小勇等原来成绩平平,但到了初三以至中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有个叫李雷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些小发明,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挤出一些时间,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王华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入每一个学生
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陈果同学曾因少做一道阅读题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讨,黄欣同学因写错一个字而被罚写一百遍,刘钰同学因重理轻文被罚向全班同学做思想剖析等,这些同学因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而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经过努力在语文中考中都取得了100多分的高分。
2、对中等生关爱非慢怠
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武三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上课要求他抄课文、练字,45分钟并不白白浪费。这个孩子尽管成绩差,但初中三年以至到初三毕业时从没拖欠过作业,并且还常常给老师推荐作文书,其实也是一个可爱的学生。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在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低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填充他们课堂上的饥饿感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低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老师是舵手 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
一、常规训练三年不断
我把阅读和语言积累称之为常规训练,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选一篇文章,做阅读题4-5个,每天读一篇佳作,做语言积累(内容概括、选材、构思、精彩语段品析,读后的启示五项内容)这两项训练每天必做,三年没断。因而我的课堂下课时少了一个布置作业环节因为同学已习惯每天的工作,不必多此一言,当哪天我说常规训练暂停,就意味着有新的内容。三年来,大部分同学完成了六本阅读资料500多篇阅读训练和500多篇佳作积累。
二、不同学段,重点不同
初一学年我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以口头语言表达和练笔为主。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是每节语文课的序曲,每位同学不定内容轮流坐庄,遇到不敢说话冷场的同学,下面的同学或掌场不断鼓励他(她),或提供内容帮助他(她),这样下来,班上的同学都能在公共场所流利的说话,记得苏娜刚入校时,每提一次问,她都要哭鼻子不敢回答,通过一学期的训练,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最踊跃的都是她了。
每天的练笔训练也是初一同学的必修课,练笔不同于小学的日记,而是把当天你最感受最深的事记下来,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你的烦恼委曲倾诉出来,你的喜悦快乐抒发出来。同学们有了可写的内容,写作兴趣自然浓烈,而且我不定文体,不限篇幅,甚至有隐私不公开也不强求,所以同学们有了非写不可的欲望,每天的练笔我必改。在评改中与同学谈心,交流学习经验,畅谈人生哲理,因而好多同学把我的点评视为珍宝,常常琢磨、品味、自赏,颜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班的同学养成了练笔的习惯,面对作文从不厌弃,甚至把写作当成了一种乐趣。
初二学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具体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己感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然后交流,我通过对学生的问题归类,整理出一套出题、答题的规范体系。比如三种不同文体回答哪类题目需用怎样不同的套语,然后具体内容具体扩展,这样同学既掌握了做阅读题的技巧,又组织了规范的答题语言,因而得分率较高。
初三学年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阅读写作同步进行,我往往把一篇文质优美的阅读材料又当作作文范文来讲,讲它的构思,讲它的立意,讲它的语言,讲它的意义启示。这样在学生眼中,一篇范文不仅供阅读,还可在写作上借鉴,达到一材两用的目的,这一年学生的作文我从深度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学生的作文范文来源于《读者》、《散文选刊》等,而非普通的作文选。
三、考后总结,求实避虚
考后善于总结,是最成功的学习方法。我规定同学准备一个成绩分析本,每次考试后学生作成绩分析,分试题列表得分情况,答分原因,今年的发展目标等,这样历次考试作比较,特别在初三学年每次月考后,同学们分析得非常认真细致,找问题查原因,落到实处,学生的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会上升一个新台阶。
尽管我不是骨干教师,但我得到了学生的爱戴,我不是名教师,但得到了社会的信任,这也是我为人师的最大安慰和引以为豪之处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做一个受学生爱戴和社会信任的老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崇高的称号。
南山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八(1)班的邰俐和八(10)班的张馨雅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年的每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好分。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八(1)班有个叫田芳园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用电脑,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信息技术知识,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张雨晴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入每一个学生
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
2、对中等生关爱非慢怠
在我所带的八(1)班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我常常拿巴东的名人、著名文艺导演周龙然的事例开导启发她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也上升极快。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八(1)班的杨美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上课要求他抄课文、练字,40分钟并不白白浪费。这个孩子尽管成绩差,但初中两年来从没拖欠过作业,其实也是一个可爱的学生。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在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低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填充他们课堂上的饥饿感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低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张中学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1.鼓励学生开展课堂练笔训练
古人刘勰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就是经过千百次的锻炼之后会有质的突破。现实语文写作教学中,练笔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经过多次写作的锻炼后,写作水平较之前有显著的提升。课堂写练笔训练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写作训练过程中,也需要保证语文课堂开展的高效性。教师在备课中,需要预先设计符合学生写作水平的题目,以此作为课堂练笔训练的开头,同时课堂练笔的结尾也很重要。课堂练笔是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方式,基础理论的产生、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与此环节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初中生大都没有写作的经验和丰富的素材积累,因此,初中生在语文课堂写作的积极性较差。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练笔训练非常重要,在语文课堂的练笔训练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最基本的途径。
2.促进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讲,课堂写作是一件觉得枯燥乏味的事情。为了提升初中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可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去,让初中生切身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存在来提升自身写作的热情。生活中有许多很好的写作素材等待学生去发现和积累,生活中许多趣事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兴趣。写作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对初中生语文写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体验和观察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步骤,学生只有先学会对生活的多角度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学生才能主动的把生活中发现的各种素材积累起来。美好的素材在学生脑海中逐渐被储存起来,并且累积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累积的写作素材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就会很好的调动和运用起来。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结束之后布置学习任务,例如布置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所想所感通过文字描述出来。教师的积极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能力和写作习惯。
3.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开阔视野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地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整体的阅读。人们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离不开阅读,阅读不仅开拓了人们的知识面,增长人们的智慧,陶冶情操,而且还对人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初中生的人生经验积累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自然会遇到素材储备不足的困惑。因此,提高阅读量是在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水平方面的有效地途径。初中生在文章的阅读方面,需要对文章作者的信息进行初步的了解,比如作者当时的生活年代背景、当时社会环境等等,了解作者创作此篇文章的心理状态,这些对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思路和技巧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通过对阅读文章的仔细分析与思考,会逐渐建立起一套更加缜密的思维,这对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而是需要学生建立自身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发的'阅读和学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大门径。
4.改变传统作文批改的模式
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是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书写任务后进行批改。教师会选择写的比较优秀的作文加以表扬,这是教师批改作文积极的一面,容易被忽视的消极的一面是大部分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写作得不到鼓励和认可,这样容易导致写作课上两极分化的现象。两极分化现象是写作水平高一些的学生一直受到重视,写作水平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得不到鼓励,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学习写作之后的批改与讲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每一次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下一次写作依然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为了能达到良好的写作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中的批改环节可以改成学生互相批改的课堂活动。教师将作文批改的模式变成随意将学生的作文发放给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审阅文章和相互批改并做出正确的批注,在相互批改过程中,学生会找出与自己相同的问题,比如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中心思想不明确等。这样学生自己在再次的写作过程中会格外注重这些问题,并且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之后还可以学生之间写作思路的交流,学习别人写作的思路。教师最后做出总的批阅,再次批阅学生的作文和批改学生的批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批改的环节是作文教学的新颖之处,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升的探索是一段漫长的工程。教师应致力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探索更加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注重学生素材的丰富积累,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作者:吕芸瑶 单位:重庆市秀山一中
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现将自己有关预习心得做点小结,以期不断修正求得提高。
一、入手,扫除语言障碍
新课标要求教师“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学生阅读文本,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首先是要抓好常规预习,从字词人手,扫除语言障碍。常规预习主要是指标记课文段落,划出生字新词,解释关键词语,尤其是成语意思,摘录文中令你最欣赏的句子,然后在摘录本上抄写或默写字词,并在课堂上检测。
二、读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默读方式,针对很多学生还在用手指着字阅读文章这种现象,要求学生必须两手捧着书读,默读时嘴里不能出声;二是默读时限,规定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为合格,不少于500字为良好,不少于600字为优秀,并且每次都给学生记成绩;三是默读要求,要求学生默读时应做到眼看、脑想、笔动,真正做到“用心读书”,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三、读入手,体会作者情
朗读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扫除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就应指导学生从朗读人手,体会作者情感。笔者的做法有二:一是要求学生朗读时应做到字正腔圆,即普通话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朗读要流利,并且应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确定朗读的语速与语调;二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副词与动词、形容词,散句与整句,长句与短句,议论与抒情以及不同标点符号的.朗读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是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出来的。
四、材入手,掌握预习程序
新教材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掌握预习程序。“导读提示”是本单元教材的学习指南,课文中的注释便于学生扫除语言障碍,课文后的习题提示学习要求。教师应该认识到“导读提示”、课文中的注释与课文后的习题并不仅仅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还可用来指导学生的学。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就应从教材人手,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程序:初读课文前,阅读“导读提示”,明确课文学习要求;初读课文时,寻找出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行扫除语言障碍;课文阅读后,应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检查预习效果。
五、疑入手,学会创新思维
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质疑间难能力的培养。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语句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二是依据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原理,引导学生质疑主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提别人所没有提的,能问书上所没有问的。魏书生先生在教学中,总是恰当地设计让学生提出一定问题的情景,故意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情景中所出现的问题,形成学生认识“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究。
六、价入手,培养鉴赏能力
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应从评价人手,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评价题目,根据作者的命题鉴赏课文的主题;二是评价词句,鉴赏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技巧;三是评价结构,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从评价人手,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能够从三种评价、鉴赏中学习作者的命题方法;遣词造句的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七、达入手,进行语言内化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我们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活化课文的语言,并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i指导学生预习时,教U蹴应从表达人手,进行语言内化。笔者的做法有四:一是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课文描写精彩的段落;四是要求学生能够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与感悟。可以说,这样的语文预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与合作能力。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中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持久性不够,因此,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除了应重视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外,还应重视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通过肯定、表扬等激励性措施来激发学生预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持久性。
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阅读质量不尽人意,已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为了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教育部、课程研发、考试测评等多层面都呼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今“阅读整本书”的热潮在教育界风起云涌。 ——《中华读书报》
9月12日上午,我参加了xxx西部教研协作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黄敏工作室整本书阅读教学交流展示会,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发展语言、锻炼思维、提升境界,向名师学习,从提升自我开始。
多元化、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与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读过的名著。二中的曾丽老师用《格列佛游记》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从童话视觉角度入手,再现精彩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从游记视觉角度进入社会百态,了解当时英国存在的种种矛盾;从讽刺视觉角度,通过相关情节、人物形象等的.分析,揭露出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曾丽老师三个不同角度的阅读视觉,让学生对《格列佛游记》有了全面的认识,深刻的理解。《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之先河,它对后世的讽刺小说影响是深远的。曾丽老师又设计了后续阅读:一是对比阅读,把英国同一时期两位不同作者的历险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还把《格列佛游记》与素有“中国的《格列佛游记》”之称的《镜花缘》进行对比阅读;二是探究性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四个国家顺序能换吗?如何用夸张、对比、反语来表达讽刺效果的?后续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知识、锻炼了思维、提升了境界。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研读教材,研读作者所处的时代,研读作者是如何刻画教材的主题,研读与之相关的国内外作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和文本、作者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北京教育学院陈琳教授执教的“《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初始课”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陈琳教授先从作者名字的由来、出身经历、创作成就、作品风格等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再解读这部小说题目为何是《骆驼祥子》;然后师生接龙共读第一章节内容,从字、词、句、段上通过环境描写、精彩情节、人物形象分析等角度深刻感受当时当地的文化。学习过程中,陈琳教授时刻不忘提醒学生“一定要读原文,要深入阅读,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只有深阅读,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感受!”再三叮嘱学生“读文学作品一定不是只把故事情节读完就行了,而是要读出语言的魅力,甚至背过某些 篇章才好。不是刻意的背,而是有感情的熟读成诵!”陈琳教授用自己对作品独到的见解,教给学生如何做到和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理解作品的主题,了解地方文化。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和文本对话,不仅要阅读作者的作品以及与作品相关的书籍;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出生的环境、成长经历、写作的缘由、甚至是地方文化历史,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如今统编版教材再次要求“整本书阅读”。我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从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整本的书——发展语言、锻炼思维、提升境界,把世界当作课本,前路漫漫兮,我将继续上下而求索——学习名师,提升自我。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
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
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
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到为止,不纠缠不清,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向相关学科老师请教或查资料解决。例如教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天上的街市》一课,根据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可确定其教学目标: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样就体现出了语文本体性。如果过分于对天河、牛郎星、织女星等知识作以介绍,就上成了天文学课。教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于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课,教学目标可以确立在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感情上,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体会台湾同胞浓厚的思乡情怀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多关注两岸关系、党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台湾的重要地位、台湾的现状,就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教学重点结合教材内容可确定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对文中涉及的克隆知识,只要求学生大略了解即可,如果过多讲解分析,就容易上成生物课,学生虽然对“克隆” 了解透彻了,但势必会冲淡语文的本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筛选教学内容,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出语文本体性,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导向性,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语文课的味道,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有了基础保障。
20xx年8月17日,我参加了全县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在这里有幸聆听了三位教授的针对于语文教材改编的精彩讲座,三位老师讲解的既实在又贴近实际,可以说使我们受益匪浅。
徐炳霞老师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策略》为题,从教材的特点,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的五个渠道,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四个方面对新编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徐老师认为,部编新教材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变化和创新。一是“用教材教”--用课文改语文,实现教材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强调要从关注文本内容到重视文本表达,把课文作为例子,“用课文教语文”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去设计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有序落实语文要素”,重建语文知识体系;能力习惯序列化;课外阅读课程化三个方面。三是领悟编者意图,凸显“主体意识”用好的助读系统,结合教材预习加以补充,还有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四是体现单元意识和文体意识,区分两类语文教学,实现由“一篇到一类”的解读能力发展与思维能力。
比较惭愧的是不知道另一位女老师的名字,不过挺欣赏她的讲座,声情并茂。王金娥老师具体从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精打细磨六个方面,对部编教材做了细致的`分析,指出新教材写作特点:一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了语文知识体系;二是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灵活安排了单元结构体例;三是阅读教学实施了“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区分了不同阅读课型;四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五是选文还强调了经典性、审美性(语文性)、适用性和多样性;六是注重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同时强调读书应有体验、分享、共鸣、唤醒、提升这样的过程。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部编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明白,需要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慢慢体会。。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希望自己能够精心钻研新教材、及时反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勤于学习交流,为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不断努力。
“写什么”成为学生时最大的困惑,引导学生写自己有感受的事,就容易写得生动、活泼、具体;如果写自己不熟悉的事,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写好。这是什么道理呢?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的材料必须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没有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没有文章。我们写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周围的事,周围的人,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学生进行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生活的需要为目的的写作练习,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如写写日记、周记、随记、书信、读书笔记等,自己选题,自由发挥,放手写作,畅所欲言。练笔先从自己写起,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这种大量的持续的作文自主练笔,既记载了真实生活,又有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怎样写”也困扰着学生,学生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一:作文拟题,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二:作文结构,文章的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学生在作文时,有很多同学也找准了写作的内容,选材也非同一般,但读起来总是次序颠倒,思维混乱,究其原因就是没能把握住时间的先后、方位的起点与终点、内容的主次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传统文章结构模式。比如,在记叙文中,应教会学生按照记叙文的要求写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写清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及结果一一交待清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条理,写作者的思路才能清晰。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只要我和全玫同学共同努力,在作文课堂上互相的进步,那么学生必然会喜欢写作的,老师也必然会喜欢教这门课程的,我们的作文课就会上得有声有色。进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心得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多数教师认为不好教。一来,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学生缺乏相应的情境感受;二来,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学生不易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含义。针对这两点,我认为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学会古诗,爱上古诗。
(一)“知人论世”。
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所以应让学生有意识的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事迹。对于这方面,我一般采用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与课上故事接龙的方式进行。如讲到李白的诗,就让学生先去查查李白的资料,自己进行归类整理;到了上课时,就请同学用接龙的形式,一个接一个的来讲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或介绍他的一些情况、诗歌风格等。这样,学生们对诗人有了充分的了解,甚至对诗歌也有了兴趣,学诗时自然事半功倍。
(二)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
(三)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升华。
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
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
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感情爱憎的倾向;
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出作者的功过得失以印证诗作。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的主张,宁折不弯,继续探索的精神。
(四)强化改写,培养想象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意,明白诗词的字面意思,以达到快速背诵。因此,他们就认为象文言文一样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认为,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很难将学生带进诗词意境,不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为您编辑]所以我花在此方面的时间是相当少的。而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指导学生改写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自己最喜爱得体裁的语言把诗词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改写后再对照原诗进行对照品读,且选出优秀者在全班朗读,然后再讲解诗词语言上的特点。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容易掌握知识,同时也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古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力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研组教学心得
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5人,40岁以下教师占60%,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随着XX年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的实施,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5人,40岁以下教师占60%,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随着XX年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的实施,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首先我们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新课标吃透。在开学前夕,我们自发组织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明确了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我们努力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经常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相,或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
其次,努力提高说课、评课的水平。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提高说课的水平。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在评课中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再者是严肃教研时间。 我校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关键之一。
我们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也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1.听的能力训练:
每日一篇文章,安排一名学生朗读或背诵或演讲,课前听读,课上前两分钟交流评价。老师有时安排作文的小作者自己读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有时推荐名著里的片段,或美文共同欣赏。用励志短文激励学生。
2.说的能力训练:
与听的能力训练相结合,训练学生主动发言,当众发言,在面批学生作文时我让他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运用了什么写法,拟题有什么特色,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等学生自己亲自回答。之后我再与他交流修改意见,学生有纠纷时,我让他大胆陈述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另外口语交际课按时上,要求学生大方的用普通话说完整。
3.读的能力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知道学生不愿意在课外再去读语文课文,我就尽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读。默读文章时要求学生根据文体的不同抓住要点去读,默读最高要求500字每分钟。如:记叙文抓住记叙的要素去阅读,时间地点人物时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写法,修辞等。说明文的阅读:了解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抓住特征去说明事物时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议论文阅读抓住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方法初中阶段掌握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理解字词,掌握常用的古文字的含义,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思路。
4.写的能力训练:
作文要有训练重点,坚持面批。允许学生犯错,有时有个别学生因为一些原因写作文书写不认真,整篇作文不成功,甚至不会按时完成,我都很少让她撕了重写,我认为每个学生写的作文不会篇篇都好,有时不在状态,或在补其它作业,或在心里有不痛快,我都是让他随后补开。在写作文时我坚持一次训练一个重点,如训练学生叙事有条理,叙事中适当抒情或议论,训练学生拟题审题立意,训练学生首尾呼应,叙事中的描写,环境描写烘托心情,借物抒情等等,一次只抓一个一个重点,学生找毛病也好找,修改也好修改,每次面批每班约20人左右,亲自指出他优缺点,并且让他修改好补充好,力争完美,让学生找到修改后成功的体验。
班主任、年级组长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工作实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关系学校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效果,关系到众多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班主任的成长极为重要。我在任班主任和年级组长期间感触至深,得到几点体会。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道德素养直接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作用在学生身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在师与生的单向关系中,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职业操守的守与弃,负不负责的态度,待学生的爱与公正与否,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模仿、在学习、在受熏陶,或是在厌恶,或是在反抗叛逆,种种行为均会影响学情景交融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年级组长更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力量,他们在学生道德养成、学业成果上影响巨大。所以每位班主任、年级组长应该有一颗始终向善向美向公正的心,应该认识自己身上有比普通老师更重的担子。
二、以爱为基础,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有自尊、有自知、有较成熟认知的“小大人”来看。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的老师总把学生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来对待,言语中时常夹杂些粗暴、威吓,甚至厌弃的言辞、情感,总觉得孩子无论怎样都该尊重教师,遵从老师的训诫和约束。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需知现在的中学生知识界宽、接触面也广、主体意识强,你不经意的批评、轻视或嫌烦都会在他们内心激起波澜,产生自尊或自弃,或叛逆的情感态度。同样,你的亲切、重视、喜欢、表扬、相信也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产生良性自尊、自信、自重,向善向美的情感态度。所以老师的爱,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对学生的教育。在这里,我建议每位老师、每位班主任都应该好好地学习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知识。若能恰当地运用发展心理学中的原则方法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我相信班主任老师们会收获惊喜的。
三、以“平等”为基础,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你平等、对等的对象来看。
在教与学的角色中,师与生本来就是对等的,不存在谁主要、谁次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师生和谐自由轻松的环境,师才能有成效地教,生才能有兴趣地学。班主任老师你平等地待学生,放下姿态,不高高在上,学生才能感到轻松,愉快和亲切,也才能有兴趣,有动力地学。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在现代社会的今天,身为“小皇帝”的学生们,他若不亲近你班主任,你将会花费十倍的努力,也收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我一贯反对班主任老师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眼中无物,“傲视群生”。因为你不尊重学生,学生也不会从心里深处尊重你;也一贯仅对班主任老师当着家长,其他教师的面数落,厌弃学生,因为这样你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损伤了学生的颜面,很容易让学生走向反抗你或自暴自弃的两极,那就毁了一个学生。这也是现代教育家和发展心理学的一贯主张。
四、“严厉”与“仁慈”相结合。
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中需制定一套合理、严明的纪律,并解释其合理性和遵循的必要性;然后严格地执行,做到纪律执行有据、有度、严格、公平。这是一个良好的班级所必需的。纪律的严格执行能让班集体奖罚有理有据,形成和谐、向上的班风。与此同时,班主任老师又应该“仁慈”,平时做到和蔼可亲,关心学生生活、家庭、心理、情绪变化等。班主任“仁慈”的一面是班主任亲和力的体现,是班级的凝聚力量,是师生“心换心”的前提。仁慈,让学生紧密地团结在你周围、亲近你、信赖你;严厉让班级事务管理中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五、积极营造浓厚班级奋进风气和文化氛围。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单位,每一个集体单位都需要一定的精神风气和良好文化氛围。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凝结点,是良好学习风气的催化剂。班主任应利用板报、文化墙、标语、手抄报、演讲、辩论、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创设浓厚文化氛围,熏陶和教育每个学生。这也是班主任优秀管理能力的体现。
综上所述,我个人的经验是:把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尊重爱护每个学生,并以严格的纪律为保障,以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为促进,积极认真地搞好班级管理,就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心得
随着课改的推广和深入,初中作文教学也倍受关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提出如下要求: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写作体会,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近五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经过多次的尝试和验证,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倡导:
一、推荐书籍,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由于学生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能做到,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教师就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给他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尤其是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及当今文坛流行的一些作品,如《花季雨季》、《少男少女》、《哈里波特》等,《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人文性较强的杂志,里面有许多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也符合青少年的阅读要求。这样,学生慢慢地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书看多了,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也就多了,写作素材也随之得到广泛和积累,为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二、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我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时,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同学们哇然起哄。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写日记,他们回答几乎是同一个答案:老师没要求他们写。其实,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最为便捷的通道。
第一:它可以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第二:它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为日后大作文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学生平时多写日记,他们就不会手生。特别是让他们多写感受日记,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会将心中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泪水、或彷徨或惆怅,抑或无奈的忧伤和盘托出。这对于师生来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碰撞,而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最佳的作文训练方式。这样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喜欢上了作文,也克服了写作的畏惧感,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写作了。
三、在阅读教学中相辅进行写作教学,为学生写作拓展新思维研究阅读与写作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发现
阅读的心理过程是“感知思维吸收”,写作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二者的过程虽不尽相同,但都在“思维”上交叉结合。因此,思维训练是读写训练中最本质的核心因素,我们要将思维训练渗透到读写训练的全程,并着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想、想像能力,使学生在借鉴、模仿创新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就可以结合已学过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引导学生就人物肖像描写集中进行比较阅读,揭示写作规律。《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集中于6-9自然段突出贝多芬个性化的衣着、外貌特征的描写,语言朴实自然;而《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全篇浓墨重彩竭尽肖像描写之功,语言生动夸张,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不同的写作风格中都以形传神,凸现了人物独特性。“教是为了不教”,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选择本班的一位同学或某一位任课教师进行外貌描写,力求传神,题目是《请你猜猜他/她是谁?》。因为前面有了铺垫,学生就可以把握观察的顺序与描写的重点,做到有物有序,绘声绘色。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成效的`,可谓是立竿见影。
此外,我还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趣味性文章,让学生阅读,细心品味,使他们领悟文章的妙处,然后布置他们根据原文展开想像、续写故事。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续篇。由于他们对原文非常熟悉而且感兴趣,想像空间大得惊人,写出来的作文在班上交流后,大家都笑出了眼泪。笑足之后,仔细推敲,几乎每篇都保持了原文的痕迹。这样的练习,学生感兴趣,乐意写。既引发了他们的写作冲动,又使他们在不经意之间学到了原文那种表现人物的写作技法,真是一举两得。
四、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很多教师都认为什么事都由自己做才放心,作文批改也不例外。殊不知教师这样辛勤的批改,等作文本一发下去,学生除了看看那红红的分数外,也就没有别的什么收获了。在教学中我发现叫学生结对子或以小组为单位评改自己的作文,学生的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于是我就试行了。但在学生活动中,我事先会做好批改指导。通过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的的进行修改,同时还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讲评课上,让优等生朗读自己的好作文;让中等生讲述自己的好段落;让后进生来读自己的好句子、好词语。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判断能力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总之,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的陈规陋习,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如此,就能赋予作文教学新的活力,谱写作文教学新的篇章!
关于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心得论文
初二,我接了八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这个班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特别的是很多老师不愿带他们班,学生一点规矩都没有,整个班级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秩序,很多课基本老师无法正常进行,从初一到现在的初三,班主任更换了三个,英语老师换了三个,政治老师换了三个,历史,物理换了两个。班级总成绩从初一到现在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初一上语文是我带的,是唯一一门不是倒数第一的科目,期中第一,期末第三。语文初一下,因身体不适换了一个老师接应,语文成绩一下子和其他各门课一样位居倒数第一了。从此,更是稳居不定。初二再接手这个班,我的第一次目标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的:努力倒数第三,后来期中考试居然倒数第四了。
期末考试目标是再进两名,结果居然是年级通行班级第三了,我的语文渐渐走上了正轨,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对我的感情比其他门课都好。虽然他们班的总分排名还是倒数第一,但我语文的教学已经可以游刃有余了,并且和他们相处,多了一些轻松和自由。我和他们像朋友一般相处着,在我眼里他们班没有一个不良少年,只是调皮活泼的多了点。带着对他们理解和欣赏的感情我慢慢的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八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一、建立分层档案,树立施教思想
实验之初,我根据自己班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组”;学习能力较强,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的组合成“间接引导,自主学习组”;学习任务完成后还有余力,常感吃不饱的优秀学生组合成“特殊引导,创造学习组”,接着,再实施异步教学,从而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以“乐”激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让中等生力争优秀。优等生更加优秀。
二、课堂分层引导,练好基本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教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后进生“陪读”,中等生“门前冷落鞍马稀”,优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样让后进生、中等生也成为活动的主体,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优等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适时在小组中开展当当“小老师”,让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当“小老师”,都能体验“小老师”的滋味,都能适时组织小组开展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监督,在自我实践和小组成员的客观评价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内驱力,不断求知、不断创新。在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我发现,让一部分人频频发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现象彻底消失,大多数的课堂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如在上《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理解的提问上,就这样设置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对后进生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话概述主要内容,要求优等生能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也注意了在设问上的分层:后进生回答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请找出来。中等生回答写出景物什么特点。优等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回答写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课前设置了分层目标,使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行动,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合作学习,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强大的变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间的互动,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开展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预先按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给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有优中差学生。分组讨论: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个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写了哪个背影?三个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逐一解决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动脑、动口、动手,都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之间的积极对话,才有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个性化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四、分层布置作业,落实梯度训练目标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学主要形式。由于课内时间的客观局限,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
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不仅使老师难以调配教学活动,又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纪律涣散,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我们把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差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双基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和双基综合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现象发生。比如,我在让学生背诵文言古诗词时,差生有时很难背全。我就划出一些重点语句让其背诵。优等生,我就额外的补充一些名篇给他们背诵。
再如,写作文时,我对后进生的要求是语句通顺、能扣住主题,对中等生的要求则是主题鲜明,材料安排合理,语言力求生动、优美,错别字少,对优等生的要求是主题有新意,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材料安排恰当,正确使用标点,无错别字。这样,每次作业,后进生不望而生畏,优等生一也不觉得乏味了。
五、分层评价,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本期,在评价时,我们遵循了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朗读水平、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说话能力、参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在努力的找寻一些方法去调动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劲头,最怕的是落后的学生彻底的放弃,所以照顾到他们的需求,给他们一个可以摘得到的苹果,远比高高悬挂的苹果更有实际意义。不放弃一个孩子,这是我唯一的宗旨,愿八班越来越和谐。
作文构思的七大原则
1.审好题。切题是优秀作文的前提。审题,需要抓住中心词,理解修饰语,确定题目中各词语间关系。比如命题“苦与乐”,既要把握“苦”,又要突出“乐”,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2.定好体。审读题目同时,要定好文体,大部分省份的中考题目适合写记叙文,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考场灵光闪现,去写创新文体的冲动。
3.立好意。一篇作文想让读者产生何种共鸣,就是作文的“意”。“意犹帅也”,有了“意”才能防止“中心不明”。和高考相比,中考作文题立意空间相当宽泛的。比如题目“……从未走远”,对这个半命题,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补题活动:“(希望/友情/信任/善良/高雅的艺术/传统文化……)从未走远”。你所补充的,就是立意,如“希望从未走远”,写作中只需要围绕“希望”这个角度选材就可以了。
4.选好材。立意,要有具体的、细致的、新颖的素材来表现才能成为好文章。所谓选材,就是将所能联想到的、能突出立意的材料都简要梳理一遍,多中选精、众中选优。比如“希望从没走远”,就可以选取一个从困境中奋起,实现了自己理想的故事。要学会化虚为实式联想选材。有的题目有比喻义,比如“阳光与风雨”,我们就要会化虚为实。要学会化熟为新式联想选材。考场作文材料新才能脱颖。许多同学笔下的人物,总是“父母”“老师”“同学”等极易撞车的人物;如果能避熟择新,让陌生人走近你的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能性会增加许多。
5.定写法。写法依文体、材料而定。如写人,描写之法必不可少;若叙事,波澜之技一定要有;要是状物,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可用;叙事之后发议论,主要为了突出人之品质。如作文选上,一位同学写外婆在小区里栽下一棵香椿,在对香椿树细致呵护的描写基础上,重点描写外婆将春天采摘的香椿嫩芽送给单元里的邻居,点出香椿的分享价值与外婆的分享精神,点出邻里间的融洽与和谐。文章以物喻人、以物写人的方法用得巧妙,为文章增色。
6.布好局。文章布局,就是文章的结构安排。所学课文的结构,就可以拿来借鉴。比如《阿长与》一文,前抑后扬,突出阿长对“我”的关爱,抒发“我”对阿长的真挚情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写父爱写母爱,都不一定,非要一味的歌颂。文章叙事,或顺叙,或倒叙,交待事情的起因、发展与结局,形成一个整体。状物文章,起笔多写物的生长环境,再绘物的形状特征,最后联系到人生体验抒发感悟。就一篇作文而言,只要选取一种布局就可以了,安排好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内容,重点是安排好中间的内容,使之充实,文章的结构就形成了。
7.斟酌语言。构思时要有推敲语言的意识。根据文体需要确定语言风格。语言风格要与写作的内容相吻合,这常常为同学所忽视。如作文中写幽默的老爸,语言风格也要多一些风趣幽默;若文章中写令人尊重,则语言要庄重,写怀念,则语言多深情。
快速构思作文之法,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泉。要想在考场上运用自如,功夫得在平时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