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精选9篇)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能够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不仅殃及子孙,也会败坏社会风气。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1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独特风气和传统,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家庭成员的成长道路,引领着家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家风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它在无声中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与经验。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家风始终是最坚实的后盾。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总是以勤劳、诚实、节俭的家风教育我们。父亲常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母亲则以她的细心、耐心,教会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如何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份给予。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强。每当遭受困难、遇到挑战,自己总能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并克服。家风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让我明白了责任与担当,让我懂得了尊重与感恩,让我学会了宽容与理解。

家风的传承,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它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递。一个家庭的家风,往往能够影响到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有责任感的公民,而不良的家风则可能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家风建设,让正面、积极、向上的家风成为社会的主流。在社区中,可以通过举办家风教育活动,鼓励不同家庭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在学校教育中,也可以将家风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引导学生理解、传承优秀家风文化。通过这些方式,家风的力量将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在现代社会,家风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快节奏的生活、多元化的价值观、网络信息的冲击等,都对传统的家风产生了影响。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风的核心价值不应改变。我们应当坚持传承和弘扬那些积极向上的家风,让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塑造个人品格的基石。它不仅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一生,更影响着社会的风貌。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传承和发扬良好的家风,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2

《家风无痕却有恒》

家风是什么?

曾经的我,试图去历史的河流中找寻:追慕琅琊王氏那”言宜慢,心宜善”的家风,仅仅六言,却成就王氏之盛。

回看自己,却不知家风何在。父母从未告诉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也不曾念叨一句家训,既然家风不以以上任何一种形式存在,莫不是我家竟无家风?

一边疑惑,一边慢慢长大,才发现家风一刻不曾消散。

奶奶只会说方言,更不会谈“节俭”,只是以她缝缝补补的衣裳让全家人学会了节俭。

奶奶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又身处偏僻的农村,常常是一件衣服缝缝补补不知穿过多少岁月。父亲小时候,村里的孩子几乎在夏天都穿着塑料凉鞋,凉鞋价廉,但没穿几天,就老化断裂,爷爷就会把一块废旧的塑料放到凉鞋断裂的地方,用滚烫的炉子将它黏上,就这样,粘粘补补,夏天就过去了。

又想起自己小时候,虽然生活日益充裕,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却非常严格。要求吃饭时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不剩一粒米。记得一次,七岁的妹妹到外婆家吃饭,吃过后刚放下碗,一看别人的碗里干干净净,只有她自己碗里还有几粒米,她吓得赶快拿起碗把那几粒。米扒到嘴里,又一低头,看见桌子上掉了几粒米,就偷偷把米粒捡起,抹到嘴里。

我们三代人的生活与行动,不正是“节俭”家风的体现吗?

父亲寡言,也不爱谈所谓的人生哲理,只是沉默着尽力工作,承担家庭的重担,教会我“吃苦耐劳”的真谛。

母亲总是无微不至,关切询问生活细微之事,虽不会与我谈起家风,只是用她粗糙的手指教会我"勤劳”的意义。

但凡熟悉我们家的亲戚朋友总称赞母亲的勤劳。在我幼时,因为父亲不在家,母亲总是一只手抱着哇哇大哭的我,一只手拨动油烟四起的锅;每每去亲戚家吃饭做客,母亲总愿帮助主人收拾残杯冷炙,不在意自己的双手清洗餐具。到处嬉戏的我一次偶然发现母亲洗碟子,痴痴地问为何不让别人去洗,母亲只说,自己的手做了事之后还会是自己的,没有什么伤害。当时的我愣住了,并在之后的岁月里,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愿意去劳动,愿意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勤劳的人。我从母亲的行为中学到的,不也是“勤劳”家风的体现吗?

回顾这么多年的成长,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前段时间,看到刘奇葆在一次谈话中说道:"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我这才醒悟到,家风真正的含义。正好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内核。家风或许并不需要气派的牌匾,不需要记以笔墨的书简,甚至不需要反复的吟诵。家风,就是家中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一件件看似微小的事情。这些微小的事,会穿越苍茫的岁月,一直传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远流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经充,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

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3

《一枚纪念章》

作者:704班  沈叶阳    指导教师:薄汉松

外公将一枚勋章小心翼翼地放到我手心里,勋章沉甸甸的,以红色和金色为主,彰显庄严。金色的五角星、鲜红的70飘带外围绕着洁白的祥云。外公告诉我这枚纪念章是太爷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颁发给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并对革命有功的同志的。

我一边抚摸着纪念章,一边听外公讲太爷爷的故事。

太爷爷1948年参加工作,曾担任过小学校长,1951年保送至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师范大学前身)进修,后分配至桐乡二中担任高中生物老师。教学之余,他在实验室中潜心钻研,成为了第一位发明蒸汽育秧的人。外公起身拿来了一本泛黄的杂志,他说:“你太爷爷当年作为一名生物老师,为了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他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种了六十亩双季稻,后因天经常下雨,冷热气温变化导致水稻生长不正常。他思前想后,提出采用快速蒸汽育秧的方法,并将自己的实践整理成文,发表在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通报》上。”

我接过杂志,翻开发黄的书页,找到了太爷爷当年的文章《谈谈快速蒸汽育秧的一堂现场课》,他通过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快速蒸汽育秧的来历、意义,温室结构,育秧方法以及温室秧苗管理和幼苗拔除。我被太爷爷对专业的求知和探索精神折服,也被太爷爷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动。

“1955年,你太爷爷当选为桐乡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后一直连续当选,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外公激动地说道。今天听了这些故事,太爷爷在我的心里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虽然太爷爷已经离世,但他一直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他虽然没有钱学森、郭永怀和陈芳允等科学家那样伟大,但他的故事在我们家世世代代传颂,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砥砺前行!这枚纪念章也就成了我家的传家宝。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4

文明风尚好家风

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父母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我们要时刻遵守家风,传承家风。

一、志同道合和谐维家

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李浩敏、李浩宇的父母都在农村长大,不同的阶段在同一单位工作,共同的经历,使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使他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当意见不统一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也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爱家敬业比翼齐飞

李浩敏、李浩宇的父母不仅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更加热爱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们的父母作为共产党员,能够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他们除注重自身建设外,坚持正常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家庭做称职的一员,在社会做文明的公民,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完美统一。多年来,因为工作突出,李浩敏、李浩宇的父母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他们的妈妈连续五年年终考核都是优秀,并且被县委组织部授予三等功一次。

三、尊老教子关爱社会

李浩敏、李浩宇的祖父母和外祖母都是善良勤劳的农民,外祖父是人民教师,李浩敏、李浩宇的父母没有辜负长辈对他们的培养、教育,都学有所成,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他们的成长也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无尽精神食粮。他们总结了几点体会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二是对孩子既要严要求,又要交朋友,要学会倾听,关注他们的感受,锻炼他们思考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三是在生活上不溺爱,要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四是教他们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要树立远大理想做社会有用的人。

和谐社会的创建需要很多这样的家庭和这样的人,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这个元素的完全覆盖,是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让我们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5

文明风尚好家风

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港湾,是温馨的爱巢。我的丈夫马军前用坚实的身体为我们六口人的家庭撑起了一片温暖的蓝天。

一、言传身教良好家风育春苗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眨眼间,儿子马浩腾一天天长大了,现在是一名x年级的学生了,马军前既当爹又当妈,既是丈夫又是“保姆”。他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着儿子,下雨天有时儿子回不了家,他就一定会穿着雨衣出现在学校门口,任雨水在他的脸庞滑落但难掩那份笑容,为儿子带去衣物和家里做的好吃的。在家中,他提倡“讲爱”,用“爱”来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邻里讲的是“礼”,凡事礼让三分。如果他家的孩子与外面的孩子发生了口角和矛盾,可别指望家庭中的人为其“出气”和“帮忙”,因为他们首先是找自己家中孩子的问题。因为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使得儿子德才兼备村民邻里都夸马军前的儿子有教养。

二、热心公益勤勤勉勉好干部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思想、做实事,积极为镇里争取各类项目建设,修渠铺路,架设路灯,建文化广场,丰富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村干部们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现在全镇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变,群众素质显著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马军前谦虚好学,平时特别爱看书,博闻多识,邻居都特别喜欢和他聊天。而且他为人热心善良,无论谁家有困难还是矛盾纠纷,他都会尽力去帮忙解决。常家河镇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马军前纷纷伸出了大拇指,说他是个好丈夫、好男人、好干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才是爱的真谛,十年光阴,从最初的守护到现在的始终不渝,青丝变白发,他用真情让这个小家安然无恙,用一双坚强的臂膀,为所爱的人撑起了一片晴空。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6

崇学向善好家风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它一定有着最动人的风景,最优良的家风,范子涵的小家庭,在平凡的生活中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范子涵的爸爸妈妈都是出生农门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这种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视,但他们知道范子涵并非天赋异禀,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积月累的稳扎稳打,所以在平时他们特别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每天早上利用早餐前的时间督促孩子进行半小时的晨读,每天晚上检查完孩子家庭作业之后,全家人不约而同的进行睡前阅读。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了范子涵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

夫妻俩达成共识,着重培养孩子“无需提醒的自觉”,他们平时工作非常的忙,为了别人的孩子,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孩子的引路,让他们兢兢业业,起早贪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身教大于言传,范子涵也永远记着父母的叮嘱:“学习是自己的事,需要自己操心。”每天放学他会在姐姐的陪伴下自觉主动的去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并放在案头等待父母忙完手头的工作再去检查。

范子涵的爸爸妈妈不仅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且特别在意孩子品行的培养,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体欠佳,因舍不得离开故土,便留守老家,夫妻俩每周工作之余,总会抽时间携儿带女捎上一些生活必需品去老家探望老人,协助他们以及村里的留守老人料理生活日常。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范子涵和他的姐姐范婧涵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对两位老人更是依恋。除了节假日跟随父母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承欢膝下,让他们先享受天伦之乐之外,平时也经常打电话打视频给他们,嘘寒问暖,耍呆卖萌,排遣他们独居的孤寂。崇学向善传家风,好的家风是子孙后代受用一生的宝藏。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7

崇学向善律己感恩好家风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无所替代的温暖;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地宽容和理解,越久越能品味其中的甘甜。南婷予是文小x年级(4)班的学生,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氤氲书香的最美家庭之中。

她的妈妈曾经是一名幼教老师,但为了保持这个小家庭的完美辞去了远方公办教师的工作,一边照看着子女的生活与学习,一边干起了村干部的工作。闲暇之时,她依旧坚持读书、学习。在她的影响下,一家人都爱读书,从书中汲取到善良、乐观、宽容、大度、勤勉、进取的丰富营养,教会孩子很多做人之本,行为之要。如:忠心报效祖国、孝心善待尊长、诚心与人相处,爱心奉献社会等,用一个母亲的爱好营造了书香家庭,用她的奉献融洽了家人的关系。

他的爸爸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家庭中,或因职业道德的操守,或因对“美”的追求,他特别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深刻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把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他说:只有“德”育好了,才有基础理解更进一步的专业教育。所以,他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言传身教,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并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一直以来,孩子都能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学习和生活。

他们是世间最平凡的家庭,最平凡的儿女,最简单的父母,是每一位家庭成员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他们自己最真、最诚、最美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在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中,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爱心,传播风尚,传承中华民族大美家风。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8

崇学向善好家风

我是文庙街小学五(7)班学生胡文祥,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家的家庭成员遵纪守法、乐观向上、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爸爸爱岗敬业、和谐维家,工作中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喜欢学习,经常教育我用心去学习,心平气和的去学习,让自己的心安静,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爸爸喜欢阅读,一有空就翻翻自己喜欢的书本,经常给我们讲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响下我的家人也热爱上了读书。一有空,我们全家就一起阅读。言传身教,平时在家里,尤其在孩子面前,父母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在公共场合守规矩、讲文明、不说脏话,以身作则成为我们的好榜样。爸爸经常教育我,要爱护环境,在马路上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扔到旁边的垃圾桶里。平时要做好垃圾分类,还要帮助有困难的人们,碰见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老人过斑马线。一有空我们全家人就一起探讨如何学习、做人,并且父母把身边的一些优秀事迹作为教育孩子典范,让孩子学习那些人的优秀品质,从一点一滴的事迹约束自己,把不文明的行为及言语在每时每刻绝对不提。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爸爸在平时教书育人时,绝不教对孩子有任何负面影响的知识,因为老师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爸爸一直在争取当一名好教师。

总之,爸爸一直是我学习和做人的好榜样,我懂得了如何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征文9

传承好家风涵养助成长

家风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能让孩子在迷茫时坚定,在困顿时坚强,在追梦中坚持。家风体现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

王艺兴,今年12岁,是通渭县文庙街小学x年级(5)班学生,她品学兼优,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这一切都得益于她优良的家风。

律己感恩的家风浸润着王艺兴的心田,厚植于她的心中。她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二年级她就开始自己上下学,洗衣服和整理房间了。她不仅虚心听从长辈教诲,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家里,她理解父母工作繁忙,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的责任;在学校,她认真负责,是优秀班干部,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温良恭俭让,是王艺兴家风中的重要元素。从小王艺兴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养成了谦虚、懂礼貌的好性格,见到小区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她都热情问好,遇到老人上下楼梯、过马路,她总是总是第一时间去搀扶,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她礼貌谦让、举止文明,小区里的孩子都愿意和她玩,王艺兴用自己良好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们。

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王艺兴家的家风家训,是长辈们是秉持艰苦朴素精神和勤劳淳朴作风的延伸。王艺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她从小爱吃家常菜,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她穿平常衣,朴素无华,不攀比不虚荣;妹妹在她的影响下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家风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和一部教材,王艺兴真正把家教好、家规严、家风正和家味浓融入日常生活和行为点滴中,并在这种优良家风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