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读书心得体会
- 文档
- 2024-07-08
- 114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读书心得体会,本文共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读书心得体会
在读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后,我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幸福?是平时感受不到而在生活的某一瞬间才能感受到的一种体验?是人们一心渴望的人生境界?抑或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终极的目的?也许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尔提说的更深刻:“幸福是一种你未曾意识到的状态,是一种你未曾感知的状态。当你知道你幸福的时候,你也就没有幸福了。不是吗?而当你感受到幸福时,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总是说你是快乐的吗?只能是后来,某个时刻或一个星期之后你才会说‘我曾经多么幸福,我曾经多么快乐’,在现实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识到幸福的,而这正是幸福的美。”“活着真好”这是一种对幸福感受的质朴的表达。曾经有心理学家对数千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什么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不是钱、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在于人有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既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就应该“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一文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很难断言,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识和文化教养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活着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无知好……,有知识有文化比无知和没文化更容易达到幸福,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文化,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蕴。因此我们教师就更应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充电”,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诚然我们的基本状态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矛盾十分突出,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加强学习的理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我们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在平淡中见到了持久。在妈妈平凡的琐碎的对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在体力劳动后喝杯白开水感受着甘露般的清香与甜蜜;在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时,体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间真情;在与学生交谈时感受到了最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更感受到了获得教育的幸福。
学习不是外在的异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们应该永远敞开心胸,让宇宙的每一处风、每一种信息都吹入胸膛,那么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创造幸福的人,即是一个会创造幸福生活的教师。
工作以前,以为教师的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假期又多,一定非常幸福。可当过几年教师后,才真正感觉到当教师的辛苦和劳累。每天备课,学习,辅导,上课,批改作业,这学习,那反思,还要迎接这样那样的考试和比赛……日复一日无休无息。回家累了、困了,可还要坚持在孩子睡后查资料,批作业,搞研究。每日的工作何止是8小时啊?
做一个人民教师不容易。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特别是现代教育,教育改革、知识更新、理念转变等必须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手段,在那8小时之外去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来洗脑,换脑,训练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不说教学,就是这些业务提高也的确不容易。读了陶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之后,深知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拥有的'只是那么丁点专业知识,不仅术业无专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说实话自己非常清楚读书的好处,也一度下过决心要读好书,总是觉得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自从读了陶老师的书后,被陶老的读书精神所感染,陶老师能够在四十六岁时开始背论语,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能坚持背古诗,所以我想我也要使读书成为我的生活习惯。
记得以前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手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奋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现在看来,这段话说的是那么富有哲理,我们是大海中的一滴,只有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我们才会感到幸福。
老师们越来越忙了,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
做人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么做教师同样应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人需要做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快乐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需要做一个充满目标和志向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怎么样做一个有目标和志向的教师,让我们从中学会成为幸福教师的秘诀。在自己工作的同时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真是一本好书!
老师们,投入书海,打点自己的幸福人生吧!
花儿争芳斗艳,是春天的幸福;婴儿的啼哭,是方为人父人母的幸福;那么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是学生的琅琅书声,还是后进生的一次小小的进步?我想都是,但我认为教师的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心平气和的读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人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目标。但是,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在金钱观、权力观日益高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有人问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你幸福吗?”,他的回答是“不知道”。我们能否思考一下何为“幸福”。而在教师行业中,更是有人沮丧、有人泄气、有人抱怨、有人倦怠,不少教师精神萎靡、身心疲惫、心力憔悴。在面对那些淘气顽皮的孩子时,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调研活动和“被听课”的时候,我们还能幸福吗?幸福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第二,要懂得享受学生。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人际关系是最简单的,他只认真理,不迷权威,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教师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时时处处得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来源于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哪怕是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会欣慰许久。但要让学生感恩你、理解你,你就必须要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如果教师仅仅是把教学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幸福可言。过低的目标定位则会使人完成任务毫无成就感,而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所以,要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要以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不断在动态变化中提升自己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
第四,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陶老师教导我,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善于发现周围的幸福不仅是一种专注本职工作的需求,更是一种为追逐教育事业而克服挫折、走出困惑的精神上的需求,在竞争空前激烈的现代社会,教师这个被人仰慕和尊重的职业,也慢慢的被世俗的尘埃蒙住了昔日的光辉。职称、薪水、地位、房子、车子?这些东西好像枷锁把老师牢牢的缠绕。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得到强烈的幸福感已经越来越难。
教师最大的快乐是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造福国家和社会。书本虽小,里面却装着古今中外和上下五千年;讲台虽寂寞,但来来往往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少年和他们的梦想,幸福并不等于房子、车子、票子。教师是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坚守者,是最高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教师的最伟大、最让人敬仰之处,并不是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不是他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到了多少利益,而是他把人类的最高智慧传授给了学生,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灵魂塑造发出了多大的声音、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做出了多少贡献。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纵横天下,还是花园中和学生们交流探讨,或是在寂寞的书房中一个又一个晚上的苦读,教师都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点燃了一盏盏希望之灯。
这希望之灯,将为学生在成长中指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从修心、修身、修业几个方面出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淡定从容,心才能真正静下来,才能超越人生的局限,看到更高远的未来。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患得患失,不能静心,那就很难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很难客观冷静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幸福。从容淡定的老师,必然是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人。只有努力地耕耘,才能感受到收获的丰盈。反之,如果一个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无疑他将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只会自怨自艾,甚至只会自甘堕落。要保持淡定的心态,一定要善于“顺”势。有些东西,得不到就不要强求,得到了就欣然接纳。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一切都顺其自然,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按照“情理”处事,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能够保持淡定的心态。老师需要一颗安静的心,一份淡然的超越,才能享受一种恬然的幸福和安宁。那么,就历练自己的内心,努力顺应“势”吧。平时要努力地修身养性,增加自身的涵养,不要总是愤世嫉俗,处处剑拔弩张。
教师需要有爱心,有爱心的教师会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教师的爱,往往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这种爱纯洁而伟大,能激起学生们的自信,促进他们的成长。老师的爱还要严慈相济,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老师的爱。要以公正的心去爱学生。老师不应只偏爱“优秀生”,也不要歧视所谓的“差生”,而是用一视同仁之心去欣赏学生、包容学生、关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重老师,并在老师公平的爱中受益。否则,学生们会认为老师有失公平,而削弱了这种爱的力量。
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要尽量的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明察秋毫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优点,对他们多一点鼓励和赏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一旦有了这样的平台,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潜力是超乎想象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让学生增添自信,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会让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精神,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老师们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抗压素质,保持年轻激情的心态。给自己减压的前提是要有一颗能抗击压力的心,能坦然面对周围的种种困境。如果心灵脆弱如玻璃,根本没有办法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那么,所谓的减压就只能是一种逃避。要善于自我放松,学会自我减压。教师应该有自我放松的方式和方法。这样,在工作之余,可以让精神和内心得到一次大释放,在放松的过程中,得以恢复精力,养精蓄锐。
信手翻阅《做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作者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所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俩章。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作者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
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著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做幸福的教师》让我明白,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这本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光看到题目就很诱人,所以当我一发现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它的世界里。看过之后我发现,幼儿教师在教师这个行业里应该算是最幸福的了!不信吗?在《做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中我们不难找出幼儿教师的幸福所在。
首先,书中第一章“提名道姓:师生之间无隔阂”意思就是说老师要习惯叫学生名字,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其中提到“好老师能够叫得出学生的小名”,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小菜一碟,如果你问幼儿教师班里的孩子谁最爱哭、谁最爱笑,她们回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是最本性的,所以幼儿园的老师是幸福的。另外,文章中还提到“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家常便饭,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单纯的孩子,我们在和孩子在一起时,是最真实的情感表白。面对这些单纯的孩子,我们不需要掩饰、不需要隐藏,因为他们不会因为你的无知而嘲笑你,不回因为你无心的过失而指责你,我们每天都在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我们的微笑也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我们是幸福的。
想更加幸福吗?那么继续往下看吧!幸福的教师要“播撒阳光耀心灵”、要“手不释卷”、要明白“书本之外有学问”、要做到“教学相长”。现在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所以,我们不是最幸福的教师,但是,我们在不断努力,我们在向幸福的目标前进。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要更加幸福!《做幸福的教师》这本书给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阶梯,它将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的更深处。
据统计,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中,有62。3%的教师有感于工作压力和负担过大,所造成的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通俗言之,就是各位同行们都觉得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却换不回来理想中的回报。老实说,在很多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个人认为教书育人,这个世人看似光荣而又神圣的工作却有着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压力和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我觉得往往是我们在这样的工作中流失了做为一名教师从业者的幸福感。那么老师的幸福感是什么呢?我觉得,教师的幸福感就是用对的方法教育身边的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自己教有所获。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的拜读了张万祥教授的著作《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在这本书中,张教授深刻的剖析了如何让老师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也使教师们在工作岗位中更多的体会到授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此书共分为六辑,在完全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今天很有幸可以和各位在座的同事一起来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在思想工作效果不显著之际自嘲“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怎样的教育才会不让孩子们心存拒绝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常怀一颗孩子的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年轻的。不用太多的说教,无需过分的严肃,怀着一颗质朴的真诚的童心吧,试着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你一定会吸引他们的目光,你一定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也会发现沟通原来如此简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句话,应该成为德育的不二法门。虽然时光的流逝会让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年龄上与孩子们拉开距离,但思想感情应该是没有年轮的。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把自己当作孩子,你就会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事件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你就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都是老师的宝贝”。这样,就会让爱和自信在孩子中盛开成一朵美丽的花。
保持一颗爱孩子的童心,我们就会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就会保持对教育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第二、宽容,别样的美丽。
刚教书时,年轻气盛。见到孩子们稍有违纪的事情,就发火训斥,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僵,我为此一度陷入苦恼和消极之中。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
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完善、是发展。当我们仅仅是把批评当作教育的归宿时,教育也就变得盲目、粗暴、肤浅、势利,失去了其应有的内涵和意义。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处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那么,我们老师的生活也就轻松、自然而幸福了。
如果我们不再简单地把批评当作教育目的,教育就会变得丰富而神奇!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地飞翔!
有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可弟子们偏偏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窗外。当弟子忐忑不安,准备领受责罚时,禅师泰然自若,神态那样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这一句话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大彻大悟。
是啊!如禅师那样将一株快乐的兰花种于心田,我们就拥有了兰心慧质,心境就一定会温馨美丽:那么,将一个宽容的博爱的胸怀送给人生,我们就有了太阳般的魔力,就会使许多人因此而变得灿烂幸福!
第三、巧用爱心和智慧
每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像我们026班一样,总会有少数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落在后面,成为令老师痛心、揪心的小群体。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气得七窍生烟大可不必,因为这样既影响健康,又伤害师生情谊;简单地打着爱的旗帜的包容,则又成了纵容。那么,怎样巧用爱心和智慧。帮助他们呢?
著名的教育专家黄友芹老师建议有两种方法:
1、唱歌。因为许多歌词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2、期待。因为期待让人奋进,已为无数的教育者所认同。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微笑,也许都能使孩子天性中最美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但歌词中的“心愿和天一样高”又过于沉重,它警示我们:期待要有尺度,超过学生能力的过高的心愿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期待不应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和遥不可及的梦,而应如同放在他身边的一个苹果,可嗅其香,可见其形,稍作努力便触手可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设立不同的奋斗目标,从最小的期待和赞美开始,他们做对一道题,写工整一次作业,举过一次手。哪怕是老师随意的一声“好”,也比冷漠的目光强上百倍!科学地在学困孩子及成长目标间设立一个个小台阶,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拾阶而上,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得到学生的感激,但孩子们的终生难忘,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最后借用左梦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快乐以“德”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幸福以“爱”为主,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因为这样做,你我会更幸福。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在很多人心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是忙、累、烦的代名词,缺少自由,毫无乐趣。诚然,谁都不会否认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我们的悲哀也正在产生于此。跟跑操、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查晚睡……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把这个本来以做思想工作、精神关怀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面对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越来越难约束的学生,我们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流失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
在这个学期,我有幸地拜读了张万祥教授的著作《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在这本书中,张教授深刻的剖析了如何让老师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也使教师们在工作岗位中更多的体会到授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没有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幸福,要使中国教育更好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然发展,必须引领广大教师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那么老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呢?
一、善待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其次,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把所有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中,“公正客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平,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不盛气凌人,用信任和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身为教师,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善待学生正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前提。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二、善待自己
积极适度休闲。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自我保健、游戏、娱乐、健身等活动,以调整身心、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健康状态。没有健康的身体,去谈幸福是不可能的,脱离生存环境谈师德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脱离事业发展进行师德修养是不起作用的。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只是善待自己最基本的要素,在专业知识上不断获得发展,在教学技能上不断取得进步,在道德层次上不断求得升华,使自己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才是真正善待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快乐;喜欢自己做的事,就幸福。只要你有心,在教师这片平凡而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能种出最灿烂的花朵,收获最香甜的果实。
让更多的教师阅读教育经典,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第五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借助这个平台,我选择了一本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一直以来,我都感觉在学前教育工作方面感觉有点吃力。因为自己不是本专业。纵使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也偶感很高兴,可是这种高兴不时又被不和谐的一些音符打乱,常常是我很生气幼儿也很不高兴。我时常在想如何让自己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这时我的指明灯出现了。
这本书首先让我调整好心态,让自己干一行爱一行。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想这时干好工作的第一步。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在出现问题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看到幼儿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要学会感恩,知足。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其自身的发展也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作为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很急于求成,不够耐心。所以在工作中会对现实有所抱怨,不会调节自己的不良的情绪。
这本书同时教会了我如何与同事相处,学会赞美同事,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得到称赞。”渴望赞美是深藏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基本需要。每个同事都有闪光的地方,所以不要吝惜你的赞美,这是你获得良好同事关系的捷径。如果在同事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同事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在赞美同事时,请注意以下几点:赞美要具体化,空泛的赞美,虚幻而生硬,使人怀疑动机,而具体化的赞美,则显示真诚,如,你说她的眼睛漂亮,比说她漂亮要有效得多。这种赞美的方法一般是这样的:“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个例外”;“我一生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是你”;“在我们幼儿园,我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是你”。赞美要及时,见到、听到同事得意的事,一定要及时去赞美。同事参加比赛获大奖了,当场或第二天见到她,你一定要对她伸出大拇指夸她,并由衷地对她的获奖表示祝贺。与自己做对比,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很难贬低自己,如果你压低自己同他做比较,那么就会显得格外真诚,这一招特别适合于领导使用,会给属下一种莫大的鼓舞。
这本书也教会我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既是拥有幸福的基础,又是拥有幸福的前提。千百年来幸福问题一直是被哲学伦理学研讨的重要课题,但幸福是什么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人们应该认识到:幸福是知识渊博情趣雅致的精神富足。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为持久的幸福。而要取得精神的财富,读书是最有效的方式。幸福是知足常乐善于感恩的淡然心境。知足常乐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够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价值观。以平常心来淡看庭前花开花落,以求索心,来追求知识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要常怀敬畏之心做一个谦逊的人。敬畏使人向上苍开放一己的内心,使人爱而诚恳,使人庄重而谦卑。
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 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的幸福吧!
翻开雷玲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首页,一段话映入眼帘,吸引你读完全书:“这是一本让教师获得幸福的书,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成功法则,你将成为幸福的教师……”我想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于是一气呵成短短两天读完全书,全书读完后再读这段话,感受有所不同,我觉得只有拥有理想和智慧,才能找到幸福。
我记得在北京培训的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希尔顿,一块钢板值5美元,如果把它制成一个马蹄掌它就值10美元50美分,如果把它制成一根钢针它就值3300美元80美分,如果把它制成一块手表的摆针它就值25万美元……
之所以价值不一样,是因为经受的磨难不同。经受的磨难越多,受的打磨越多,才能越有价值。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大,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别也没有多大,一个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教育精神,有没有教育激情,有没有教育理想,有没有对教育的不懈追求,有没有教育智慧。而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有一颗博爱、善良的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功底以及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要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科教学增色;要不断反思,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想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候,曾经豪情满怀,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中,在不断的摸索与爬行中,我们大多数人就失去了当年的激情和干劲,等过了30岁,40岁,心中那美好的愿望几乎就消失殆尽。于是以后的日子在退休的倒计时中度过!这回看了《教师的幸福资本》,作者的那份潇洒自如,那发自肺腑的娓娓道来,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自然而然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将会成为我巨大的财富。所有从事过教育事业的人都曾经对教学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想放弃过,但,做人不服输的精神使得一批优秀者一步步走了过来。其中有不被赏识的痛苦,有成长中夜不能寐的煎熬,也有进入“高原期”的再次彷徨。他们不停地在肯定和否定自我中蜕变,到如今他们日渐成熟和完美起来,仍然一路前行着……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了:成功都是自己争取的,没有哪一个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在我们的教育中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不论是在对文本的分析中,课堂的教学行为中,还是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爱一直贯穿其中。优秀教师让我们感受到的美和爱,值得我们所有的教师去欣赏,去思考,并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共同去体会“享受教育就是享受幸福”的感受。
不要怪孕育我们的土地不够广阔,只要我们拥有教育激情,拥有教育理想,拥有一颗博爱、善良的心,拥有教育智慧,我们就可以自信乐观地成长,最终突破束缚,去拥抱整个蓝天。还记得我们前读到的“教师的十二项修炼”吗?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我们期望自己由平凡走向不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未来成长中做一个不断成功的人。
我读了由现代教育报主编雷玲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深有感触,这本书不是要告诉你幸福人生的生存法则,也不是要指明幸福人生的捷径佳途,而是想借对自己曾经的教师生涯的梳理、反思,借对自己从事教育新闻工作以来零距离接触、采写过的教师故事的整理、归类,从中品尝一下幸福的滋味,触摸一下幸福的温度。通过阅读《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包括:
1、我可以成功―优秀教师的心理资本。
2、做你自己―优秀教师的个性资本。
3、EQ与成功―优秀教师的情商资本。
4、做有学识的教师―优秀教师的才学资本。
5、做研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专业资本。
6、挑战工作―优秀教师的职业资本。
7、提高个人魅力―优秀教师的品位资本。
8、人脉―优秀教师的社会资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就要拥有这些资本。
忙碌中拜读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第一章。感受最深的是《心胸坦荡,成就君子之风》这一篇。被书中李钰教授的浩然正气,襟怀坦荡而折服。面对学生的成绩,他实事求是;面对学生的贿赂,他坚守职业的操守;面对学生的报复,他坚信人性本善,给误入歧途的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坦荡做事,宽容待人的气度,正是君子的风范。他用自己的君子风范,感化了学生,转化了那颗被蒙上尘埃的心灵。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学习的。
胸怀坦荡,不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面对生活中的伤害和误解,你能始终用宽容的态度和悲悯的情怀泰然处之,这绝对是一种最高的生活智慧。作为老师,只有心胸坦荡,才能直面生活中的小坎坷和小**,将积极温暖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
幸福箴言: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胸怀坦荡,极具人格魅力的老师,有如陈年佳酿,年代愈久,酒质愈益醇厚,让人口舌留香回味无穷。他们是真正的谦谦君子。不是咄咄逼人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别人如沐春风,用自己大地般的宽厚,去感化每一颗被蒙上尘土的心灵。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好教师,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更应当拥有坦荡的胸怀,拥有高尚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最高长官”时间长了,如果不注意的话,“长官意识”就会表现出来,命令似的指挥,不容分辩的指责,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查其根源,归根结底是教师的修养欠缺,胸怀还不够坦荡。坦荡的胸怀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气度、修养,来自于正直的行为、高尚的节操和是非分明的决断。作为班主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拓展自身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真正的荡涤心志,扩展胸怀,成就君子之心。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给他们照亮成长之路。
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三省吾身”。用超越和俯视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的利益而耿耿于怀;不会为赢得他人的赞誉而处心积虑;不会为他人的误解而焦虑重重;更不会为生活的重压而折断自己的脊梁。善于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烦恼转化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促使自己不断的前进。身为教师,要在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学生的一些过错而大发雷霆,不要因为同事的某些作为而郁闷于心。要时时处处严格审视自己的言行,要用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照周围的人。尽量将冲冠怒气和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用平静的心态,面对身边的大小诸事。要赏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用一种赏识的目光给学生一种信号,让孩子从中受到鼓舞,会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好。这样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才会明辨是非,坚守原则,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要宽容同事,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战友,他们不可能十全十美。宽容的对待别人就是给自己最好的奖励。
坦荡的胸怀如同一泓泉水,洗涤了所有的污浊,净化了周遭的一切。拥有坦荡胸襟的老师,不为富贵所役,不为诽谤所动,即使在困境中,也决不灰心失意,依然坚持正道,做一盏指引学生的明灯。
从教三十几年了,如今越来越感觉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工作着、累着。有时静下来时我会想:我做了这么多年教师我幸福吗?有时看到其他教师为工作忙碌着、为一些孩子的不好行为教育孩子时的那份苦心时,我常想,他们做教师幸福吗?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在假期里我拜读了陶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值得一读。
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
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另外,我还体会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他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他的教学才不枯燥,他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他的课堂才有吸引力;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让他愈挫愈勇,让他心怀高远。
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成为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从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假期中,有幸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感觉自己对幸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我们的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幸福是帮助人们做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有时甚至觉得是枯燥的,在这样年复一年的平淡中,有时会觉得幸福与我们总是擦肩而过。如果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就能感觉到快乐和幸福,那样的人生会是多么有意义的啊!
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师德就应如同这阳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更应是幸福的行业,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心残身弱”,哪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学生的幸福又在何处?做个幸福的教师,既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业的必需。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如何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陶继新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和人格的事业,作为老师,大量地诵读经典,大量地读书充实自己,就会使自己的心灵平静,陶老师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的幸福的储备。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你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你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特别是读一些经典书籍,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会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向大师们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久而久之,便会向大师靠近,那种真善美的东西就会走进你的心灵。
在陶先生的书里,他倡导一种“取法乎上”的读书走向。他用“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一些人看书虽多,但由于理。陶先生说,“要学会取舍,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嘛!我们舍弃的是那些低层次的文化,取来的是思想与语言俱佳的作品。”,今后我必须要对自己的阅读有个认真的思考和谨慎的选择了。开卷未必有益,一定要有选择地阅读。
做一名不读经典之作,在时间一久,便将低级的艺术当成了艺术的最高标准,将自己的思维搞得很平庸,读来读去也读不出一个名堂来。仔细想想,确实有道幸福的教师,必定肩负着无限责任,充满着坚定的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唯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才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与幸福。尼采曾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他的这样的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纵使平凡的我们也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抵达幸福的彼岸。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李镇西老师在我的教育情怀一文谈到了职业幸福:“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将决定的你的幸福感,当你对职业不满的时候,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自己职业心态!如果我们把职业、事业和生活乃至人生都融为一体,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累不累的。”在现实中,又有很多的教师确实在享受着教书育人的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在平凡的工作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享受付出
平日里我们陀螺似的度日:找个别学生谈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开会,和家长见面,期末质量调研。全身每一个细胞都紧张,饭吃不香,觉睡不着,心理疲劳,幸福指数降到了最低点。而事物是辨证的统一,仔细想想,身为教师在辛苦之余还是有很多的甜蜜。
幸福来自教师的付出。当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在你的耐心教育和鼓励下取得很大的进步时,那时候,你心底的喜悦会油然而生,洋溢全身,那是一种外人所体会不到的幸福。正如陶行知所说;“看学生天天成长,从没有知识变成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由萌芽而生枝叶,看它开花、看它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真诚的回报。要做一个快乐的教师,不仅要将教学当作职业,当作事业,更要当作一种乐趣,才可以从根本上激励自己,感染学生,去热爱工作。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由于忙于学校的教导处的事务,往年都是教一个班的数学,今年我自己要求教两个班,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想不开,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我觉得并不辛苦,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学生喜欢上我的的课,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辛勤的付出,换回来的是学生对你的爱,我的第一届毕业生经常会打电话给我,每到节日的时候发信息给我,每年的暑假和寒假一群孩子相约来我家聚聚,就在前一个星期,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期中考结束,就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来看你,郑元茹发信息告诉我这次期中考试全段第一,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二、享受阅读和反思
把教学工作看作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会厌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求知就在我们生活中。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文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每天都阅读和思考。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作是人生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必要元素,在他看来,阅读是人生的必要,一个人能否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的生活,都决定于他是否能够阅读。李镇西老师在作为校长继续当着班主任的时候,坚持每天在写班主任日记,有人问他这么忙,靠什么毅力坚持下来,李老师回答这不需要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这种需要变成习惯,就像每天再忙也要刷牙洗脸一样,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也就是我用这种方式作为表达着我的教育情怀。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自己这一点做得还很不够,应该像李老师一样坚持记录反思,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的幸福。
三、享受生活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休闲的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现代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在每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都被放在了压倒一切的头等位置,由此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化成了巨大的教学压力,评职称压力,继续教育压力,幻化出无数繁重而琐细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那么此时,如何把偷去的幸福找回来呢?不管是暑假,还是寒假,甚至是周末,我们可以享受休闲,比如买些喜欢的书,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旅游,学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分出相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都有益教师的身心健康,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李老师谈到对待教育的第四种情怀是“宗教”。“所谓把教育当宗教,就是为教育的,一切付出,既不是来自上级的要求,也不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是来自自己内心的召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是看领导的指示或舆论导向,而是基于自己的良知。上了一堂精彩的课不会因为领导没有看到而感觉白上了,而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功感;出现一次教育失误,首先不是想到别人会怎样看,而是内心的不安和谴责。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精神需求。把教育当宗教,必然视学生为上帝。”我想我对教育的态度,远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我要像李老师一样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几年前我就知道《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时间去看,或者说自己没给自己挤出那样的时间来学习。这个学期,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了这个规定,也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细读这本书以后,我的感受颇深。其中陶老师告诉我们一句话:“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即使读的书再多,也不过是前人文字和观点的堆积罢了”。陶老师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思考对一个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课堂精彩起来,照搬是万万不可的,借鉴也要慎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充分分析自己的课堂,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找出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陶老师还说:“千万不要故弄玄虚,更不要故作高深。”是的,我们读陶老师的文章,感觉就是在听一位智者娓娓讲述人生的故事,陶老师的语句真实、自然、质朴无华,似山涧流水,叮咚悦耳。陶老师说,十年前,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曾有意用上一些华丽的词句,可是在今天的他看来那是令他羞愧的事。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回归的陶老师,看到了正逐渐和自然融合为一体的陶老师,我一直坚信文风彰显人性的说法,觉得陶老师的自然质朴文风和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语句中那股透心的爽颇有相似之处。
我也曾有过捧书阅读到深夜的时候,那只是因为我喜欢;也曾尝试着去背诵《论语》《老子》,那是因为我想倾听圣人心声,领悟他们的思想律动,让浮躁的我在圣人如水的心境中感受一丝超然;当课堂上的我捉襟见肘时,当我的微笑不再让孩子着迷的时候,教育类的专业书籍又走进我的书架,我对自己说,我只是想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除此之外,别无它求。
今天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教师》才认识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他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他的教学才不枯燥,他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他的课堂才有吸引力;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灵,只有心的宁静,才不会被外界纷繁的世界所诱惑;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让他愈挫愈勇,让他心怀高远。
轻轻合上书,一个轻微的游丝样的声音飘过来:我距离幸福还有多远?我默默地记下曾经帮过我的长者,正在鼓励着我的朋友,始终鞭策着我的领导,记在心底,从不敢忘却,也很少提起。我知道我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默默地记着,并且努力不要辜负了他们。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我距离幸福还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踮起脚尖,我就会距离幸福更近一些。
学校为每位教师发了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拿到手中,一直没时间细细阅读,这两天利用在家休息的时间认真研读了这本书,感受颇丰,受益匪浅。
在书的第二章节陶教授提出这个观点:读书走向:取法乎上。让我一下子幡然醒悟,我的读书走向就向古人说的: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自己阅读的书目甚至在“下”的层面上。
想想确实如此,回首这么多年来自己所读的书目基本全是小说类。在中学的时候曾偷偷地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琼瑶言情小说,也是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到时了师范后也经常去图书馆借书:《蹉跎岁月》、《八月桂花香》、《青春之歌》、《京华烟云》、等等全是小说类,不分年代,不分作者、不分优劣,只要有书就行。后来姐姐也在焦作上学,我就每周六都去她那里玩,她们屋里的姐妹们个个都是才女,她们班级的广播稿都是姐姐完成的。在她们屋里的桌子上,床的里边缘全是书,杂记,小说,名著经典、古今中外,应有尽有,她们还时不时写上古雅小诗,引经据典,一首首诗词就跃然纸上,让人惊叹不已,佩服有加。在她们那里我看了《路遥作品精选集》、特别是《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家春秋》、《尘埃落定》、《白鹿原》等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我在每一本的小说里和主人公一起悲欢离合,一起潮起潮落。在那段时光里曾是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啊。毕业了,在学校里晚上不怎么回家,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学校门口有个租书店,我就象如鱼得水,把里面的现代小说看了个遍,官场上的、反腐的、打黑的、特别是海岩小说,池莉小说看得是如痴如醉,所有的课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这方面了。现阶段看了些红色经典,柳青精选集,孙梨精选集,王小波作品集。看完也就随手放过一边了,了解一下大概故事情节,在心里感慨一番而已,从没分析过写作手法,也没有写过读后感、随笔之类的。可谓是读了很多,收获得很少。
我虽然读了这么多小说,对自己的生命意义的提升有什么帮助吗?没有,也没有因阅读而感悟出思想与智慧的飞跃。
我如今的读书走向应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你想想我们阅读高口味的书得到的才是“中”呀。所以不要只现于爱好去漫无目的的读书,不要因为“情趣”,而在“中”、“下”徘徊。而要读经典名著,读高层次的书目,向大师们汲取智慧和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犹久而久之,便会渐渐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才会越来越高,在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才能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才能拓宽自己生命的维度。
意识到这些之后,要摈弃趣味性的书籍,阅读对自己有真正帮助的书籍,我想从现在开始,也许还不晚吧。努力读书吧,努力读好书吧。家里书柜里的经典名著不在少数,那就从今天开始吧,开始精神生命的另一个新天地,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吧。
最近刚读了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初时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
我从事教师职业已经十四个年头了,一直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我认识到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指出: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才是我们做教师最幸福的`时候!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