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诗句赏析
- 文档
- 2024-08-09
- 11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江花月夜》古诗句赏析,本文共1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句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与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诗句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与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诗句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一唱三叹,情味无穷。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句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1】
《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归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全是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情,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的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诗的内在感情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平和,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的扬抑回旋。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使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诗情与文情丝丝相扣,宛转谐美。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春江花月夜的影响】
1、对唐朝后期作家的影响
《春江花月夜》对民族审美积淀的形成,对后世的诗歌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来写月亮的诗歌中,《春江花月夜》当属第一。曹公的那句“何处秋窗无雨声”与“何处春江无月明?”如出一辙。从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能窥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子。
历史 上咏月名句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虽然都是旷世杰作,但都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样浑然天成。
2、对其它姊妹艺术的影响
唐诗《春江花月夜》对 音乐 ,舞蹈等相邻艺术也有其深远影响,有著名的舞蹈《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著名的民族器乐曲的名字也叫作《春江花月夜》。据说此曲用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命名,是因为作者受到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开头的一段诗句的启发,乐曲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花影层叠的迷人景色。尽赞大自然的绮丽美色,尽情赞赏了江南水乡的风姿意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作者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
诗词鉴赏:
这首诗从月亮升起写到月亮降落,情随景迁,结构鸿大,涵盖的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给人以情真,景美,意境高远的感受。
(1)情真
皓月当空,纤尘无染,月华如水,一泻而下,在江海相连处,水波荡漾,泛起点点金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如此良辰美景,无人共赏,孤独寂寞中,思妇登楼远望,一种相思,两处离愁,纯洁真挚的离情渐明渐远渐深。“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亮依然,可游子不归,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挥之不去,无法排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于是寄别情于明月,托相思于江水,但愿满怀的思念化作月华溶进多情的江水,流进游子的心间。在这里,思妇、游子的心中对团聚的渴望,是那样强烈,那样浓酽。美好的情意使人产生共鸣,富有生活意义。人世间还有什么比真情更可贵的呢?
(2)景美
抒情的最好方式是找准依托物。作者张若虚为此选择了一个大背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读罢诗歌,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美景:明月从地平线上升起,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浩浩长江的浪潮中涌出一样,月华如练的春夜,鲜花烂漫,草色清新,月色融融。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令人迷醉的氛围,给人以阴柔之美,令人不禁触景生情,要是能与佳人一起共享这良辰美景,共叙思念的话儿,倾听潮涨潮落的絮语,那该多么好啊!可是偏偏是别离,愁绪顿生,百转愁肠如曲折东流的一江春水,何时才是相聚之时啊!在这里,如果作者不选取好寄情的意象——一江春水、皎皎明月、原野鲜花……那么,离情别绪就难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就难以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3、总结全诗
月生始,月落止,写景始,写情结。在春、江、花、月、夜的阔远静谧中,既以良辰美景反衬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又在问天问月中展示了初唐后期上升时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珍惜生命,珍惜感情,尽管也有困惑、焦灼和莫名的忧虑,但却充溢着青春年少的气息:希望、憧憬、思考,绝无矫揉造作的浮艳和欲说还休的苍老。
4、说古论今。
读罢《春江花月夜》,总是被诗中的美景、真情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感受长江的雄浑气势与绵绵情意;感受鲜花的芬芳,草木的清新,月亮的光辉与多情。一种古典音乐的淡淡的、柔柔的气息在耳畔萦绕,在心中弥漫,于是美便产生了。在欣赏美的同时,我不禁油然而生对长江的依恋、热爱之情。在作者的眼中,长江是美的;在所有被长江哺育过的华夏儿女心中,长江是美的。“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共饮长江水”,是呀,除了作者倾诉感情之外,长江如中华大地跳动的脉搏,见证着华夏的成长,可以说是一部记载着中华民族兴衰的发展大典。今天,注目未来,我们应看到长江所处的地位,所承受的压力,所担当的重任。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义务保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我们要让长江两岸的山更青,长江的水更绿;要让青山绿水永远装饰我们的眼帘,让良辰美景永驻世人心间;让长江之歌唱出中华儿女热爱自然、热爱母亲的不变的情——我们爱长江!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古诗句赏析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赏析】这首七绝又名《咏绣障》,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前两句写诸妇女绣花时的情景,她们坐在堂前凳上拈笔绣描,花蕊鲜艳,栩栩如生;当日暮降临,背景渐暗,所绣花品更加夺目。后两句通过想象、衬托从侧面生动含蓄地写所绣的巧夺天工。如果把这些绣花放到春天的花园里,就会把柳树上的黄莺吸引下来。不似春花胜似春花。用语巧妙,生动形象;诗的造诣工深,可见一斑。
王昭君胡令能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赏析】开头两句对偶写出王昭君来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风似剑镂人骨,是写环境,是写感受,也是写王昭君来到异地他乡的心情;汉月如钩钓胃肠也用比的手法写王昭君对长安的思念,对故乡的撕心裂肺的怀想。第三句魂梦不知身在路就直接点出身在漠北路上,魂梦却在故乡;第四句夜来犹自到昭阳承着三句进一步写夜夜梦回长安,梦回昭阳宫,从而表达了王昭君的强烈爱家乡爱长安爱故国的思想。这是一首诗人借咏王昭君而表达爱国思想的诗。艺术上用比借代虽显露而不直白。
经典古诗句赏析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2.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昇·鹧鸪天)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5.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宋·辛弃疾·鹧鸪天)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
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扬州慢)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1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
1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13.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
16.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元·王实甫·西厢记)
1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
1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19.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
2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
2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2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23.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
24.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
2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
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2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
2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汤显祖·牡丹亭)
29.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3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3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王冕·墨梅)
3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3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35.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清·杨继盛)
3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
3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苦深。 (清·顾炎武·海上)
3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40.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板桥)
4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郑板桥·对联)
42.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伟业·圆圆曲)
43.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4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曹雪芹·红楼梦)
4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46.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清·曹雪芹·红楼梦)
47.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清·曹雪芹·红楼梦)
4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5.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4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题临安邸)
4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4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5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夏日古诗句诗词赏析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 苏轼《守岁》
3)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 苏轼《守岁》
4)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 戴复古《除夜》
5)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 郭应祥《鹊桥仙》
1)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薛道衡《人日思归》
3)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 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4)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 戴复古《除夜》
5)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 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6) 蜡鹅花下烛如银。 —— 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9)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10)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11)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12)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3)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皇甫冉《春思》
14) 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5)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16)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叶颙《已酉新正》
17)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 范成大《卖痴呆词》
18)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 白居易《除夜》
19)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 刘长卿《新年作》
20)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 苏轼《守岁》
21)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2) 天上风云庆会时 —— 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23)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 文天祥《除夜》
24)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 瞿佑《屠苏酒》
25)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陆游《除夜雪》
26) 瓦瓯篷底送年华。 —— 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关于春节的古诗:
《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2.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3.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4.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5.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7.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8.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9.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1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