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教案
- 文档
- 2024-06-15
- 108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教案,本文共19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 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 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动物自我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虫虫,出现有关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医学专用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四)、昆虫天敌的运用:
1、“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2、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活动准备:
昆虫挂图一张(昆虫的保护色:蝗虫、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瓢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介绍,丰富昆虫的.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昆虫挂图,寻找昆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昆虫图,这些小昆虫爱与我们捉迷藏,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藏在哪里?
2、幼儿开始寻找图里的昆虫。
二、教师设疑,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1、师: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昆虫?为什么有的昆虫你没有发现?
2、师:你发现这些昆虫中哪些颜色最多?为什么?
3、师:你认识这些昆虫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倾听故事《捉迷藏的昆虫》,认识保护色。
1、师:昆虫有自己的敌人,许多小鸟都喜欢吃昆虫。小鸟飞得快,一下子就会捉住昆虫。昆虫常常会想办法躲起来,让小鸟找不到自己。
2、师:花螳螂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是幼虫。它躲在花朵的中间,就像花蕊,小鸟怎么也找不到它。枯叶虫就像一片破叶子,它爬到树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细看,谁也找不着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本领,昆虫就很容易被它的敌人吃掉。
3、师:小朋友,想一想,昆虫的这种保护户自己变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师幼交流,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保护色。
1、师:小朋友,你知道昆虫保护色的方式有哪几种?
2、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绍一下。
3、师小结归纳:有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同相似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有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有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伤害自己的昆虫。如:瓢虫。
4、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昆虫,继续探讨昆虫的秘密。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五、活动过程
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做游戏。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六、注意事项
1、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2、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宝宝的联欢会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2、引导幼儿按昆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虫子图片、虫子标本。
2、幼儿观察过虫子的特征,并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展,认识图片上的虫子。
2、说明今天的任务:请小朋友帮助把昆虫找出来,因为只有昆虫可以参加今天的联欢会。
3、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昆虫的特点。
幼儿找出昆虫,并进行辨认。
引导幼儿自制昆虫头饰,在活动区进行表演。
最新!幼儿园语言活动《昆虫运动会》大班优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PPT、昆虫图片。
【活动过程】
1、什么是昆虫
播放PPT课件:《昆虫》(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提问: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二、教师讲述:昆虫运动会,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教师:昆虫要开运动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3、出示毛毛虫
教师: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4、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
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附故事:《昆虫运动会》
森林里的昆虫们决定举办一个运动会,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一大早,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来了,螳螂也来了。接待员小蚂蚁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报名。这时,蜗牛和蚯蚓慢吞吞地爬过来,他们也想报名参加。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没有脚,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蜗牛和蚯蚓只能回去了。蜈蚣和蜘蛛也来报名。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不能报名。”蜈蚣说:“我们有脚啊,为什么不能报名?”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蜈蚣和蜘蛛也只能回去了。一条毛毛虫一扭一扭的过来了,小蚂蚁见了,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在一旁的蝴蝶姑娘赶紧说:“不对不对,毛毛虫是我的孩子呀。过些天他长大了,也会像我一样有头、胸、腹和六条腿,它也是昆虫呀!”于是,小蚂蚁就为毛毛虫报了名。
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一一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小班科学昆虫运动会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班级里自学习“昆虫”这一主题活动之后,孩子们对于各种各样的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与昆虫有关的小游戏,认真而专注。而数学活动是相对比较枯燥的活动,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孩子们喜欢的氛围里学习的话,孩子们会更加感兴趣。今段正好要开展学校运动会,这可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啊!本活动融合了校运会精神,巧妙地把两者合二为一,为孩子们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昆虫运动会”的情境,由于孩子们对于昆虫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校运会的期盼,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愉快地探索着、学习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模仿昆虫的动作姿态,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难点: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及头饰、昆虫课件
活动过程
一、律动。《去郊游》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好一起去郊游吧。
二、说一说:
1、在大自然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虫虫?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虫虫,我们看一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三、总结虫虫一样的地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嘴,一对触角,眼睛,具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膀)像有这样特征的小虫虫就叫昆虫。
四、讲述故事《昆虫运动会》,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师:夏天来了,昆虫们要在这美丽的季节开个运动会,小昆虫们都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那?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贴出图片)
提问: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主要特征)
3、(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他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4、为什么毛毛虫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那?
5、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五、活动延伸:模仿游戏
模仿昆虫动作姿态比赛,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协调性。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
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
2、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活动准备:
各类昆虫图卡每人一份操作表笔
活动过程:
一、公园寻宝,激发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
1、师生来到社区小公园,寻找小昆虫和事先布置好的昆虫图卡。看看谁找得仔细。
2、交流并讨论自己找到的实物及卡片上的昆虫的'名称。
二、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
1、教师出示昆虫对比图,引导幼儿用对比的方法找出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
2、拓展:请幼儿说说认识的昆虫,并说出理由。
3、教师根据幼儿所述进行小结并出示图片: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头上有触角,身上有翅膀等特征。
三、游戏:昆虫身份证
1、小蚂蚁今天过生日,来了许多朋友,看看是谁?小蚂蚁说今天它邀请昆虫朋友来为它过生日,它准备了昆虫身份证,请你们来检验一下。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区分昆虫和非昆虫
2、请幼儿根据操作表上的昆虫进行辨别。
3、集体检查,对于幼儿不确定的进行集体分析。
四、延伸活动,拓展知识面
了解个别昆虫的生活习性。
1、这些昆虫中喜欢在空中飞行的是哪些?
2、喜欢跳跃的昆虫是哪些?
3、喜欢爬行的昆虫是哪些?
五、结束:世界上有100多万种昆虫,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到大自然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昆虫吧!
在教学时,我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把识字、学词、认识事物与相机发展语言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喜欢昆虫,乐于搜集整理昆虫的相关知识,并愿意进行昆虫的探究活动。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读出各种昆虫的名称。 3、结合课文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把学生学习生字时能够自己总结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从2方面进行说明。 一、注重创设识字情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情境识字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科学《昆虫运动会》教案与反思
设计意图: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夏、秋两季是昆虫最多的季节,孩子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我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昆虫运动会》,从健康快乐教育的角度,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昆虫的基本信息,提高他们的对昆虫的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
2、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结束
孩子们,昆虫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赶紧去看运动会吧。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的一家
设计意图:
每当户外活动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小朋友非常有兴趣的观察蚂蚁,用小草、树叶去逗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能不能爬出来。而当看到蝴蝶飞来飞去时,他们总喜欢追着蝴蝶到处跑,说着、叫着好漂亮呀!看到孩子们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昆虫的一家”。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对认识昆虫产生兴趣。
3、知道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字卡活动重点:
知道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当幼儿说到昆虫时,教师导入活动主题。
二、游戏:“猜猜它是谁”。
1、教师遮挡图片的一部分,:蝴蝶图只露出翅膀,蜻蜓图只露出翅膀,螳螂图只露出脚,萤火虫只露出荧光,瓢虫图只露出圆点图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请你猜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露出全部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片中昆虫的正确名称。
三、昆虫长什么样子?
1、出示图片,分别讲解”飞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飞龙“(蜻蜓)、”勤劳的使者“(蜜蜂)、”草丛中的杀手“(螳螂)、”提着灯笼的甲虫“(萤火虫)、”蚜虫杀手“(瓢虫)。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几种生物,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特点?
3、出示字卡”头“”胸“”腹“”足“”翅“,请幼儿认读,请幼儿找这些生物的.头、胸、腹在哪里,数一数他们有几对足,几对翅膀,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身体有头、胸、腹组成,都有3对足,2对翅。
4、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昆虫“的名称。
四、我认识的昆虫朋友1、除了这些昆虫是生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属于昆虫?它长什么样子?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
五、游戏”我来做,你来猜“。
请幼儿任意选择一张昆虫的图片,记住它是什么,然后用语言对这种昆虫进行描述,但不许说出昆虫的名称。请其他幼儿根据该幼儿的描述猜测是哪种昆虫?
大班语言活动昆虫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昆虫 (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教学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习兴趣。
一、活动名称
独特的指纹
二、活动年龄班
大班上学期
三、活动由来
(一)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有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的有关事物和现象的具体、个别的经验。它是直接的、具体的、具有描述性的,而不是间接地、抽象的、解释性的。所以,我设计了这个观察类的科学活动设计。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改变,当这些直接的、间接地经验与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一致时,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同化、整合就导致了幼儿认识的改变。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儿童的科学带有主观性的色彩,儿童不能可观的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性质,而往往从主观的意愿出发。正如皮亚杰说过的,游戏是”儿童所选择的使自己相信的现实“。儿童常常在这个假象的情景中观察着现实、探索着科学。
(二)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科学学习目标和内容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在探究中与他人合作。我设计的此活动就是想要儿童在观察中发现、分析指纹的独特,并能与伙伴进行合作交流,体验到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的喜悦。
2、《纲要》在科学领域的内容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指纹这个事物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的,也很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比较好开展活动。
3、《纲要》还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独特的指纹这个活动会为幼儿提供指纹图片,指纹画,指纹的家的指示牌等等材料,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分享交流。
4、《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要包括: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指纹的这个活动正是想实现这几个目标。
(三)个人了解的情况
在暑假时参加的补习班中,有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我发现在一次用染料涂色的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的大拇指上沾上了颜料,印到了画纸上。同组的小朋友发现了,都来印自己指纹,他们发现,怎么有的指纹形状是一样的,有的是不一样的,于是跑过来问我。《纲要》中提出:”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认识指纹、了解指纹。这个活动正是在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得来的。
四、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指纹,了解其外形特点及三种类型,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观察比较指纹,并能分辨不同类型。
3、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仔细观察,体验发现的快乐。
五、活动准备
1、物质环境及材料准备:指纹画一张、指纹类型PPT、警察破案短片、观察记录卡片、指纹的家指示牌、指纹身份证卡片、印泥、抹布。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六、活动基本环节
(一)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指纹画,引导幼儿发现指纹。
-直接出示指纹画,让幼儿观察,提问:这些画和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用手指印的)
-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在哪里?看一看,是每一个手指上都有的吗?像什么?
(二)活动过程
1、了解指纹的类型,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活动目标1)
(1)看一看和旁边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指纹)
总结: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2)我们现在知道了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指纹PPT)小朋友们看,第一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二种叫蹄型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马蹄;第三种叫涡型吻,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卡片,小朋友要仔细看看自己的指纹,把每一种类型的个数写在卡片上。(考虑他们可能不识字,卡片上有三种指纹形状的图案,这个环节老师可参与到小朋友中与他们共同观察。)
2、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指纹类型的认识(实现活动目标二和目标三)
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不同的指纹长什么样子,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指纹的家"。
瓶子吹气球
【设计意图】
本节课属于物质与物体的一节课。醋和小苏打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在食物当中的材料。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了解少之更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及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故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激发探索的欲望和观察能力。
3、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醋、盐、小苏打、气球、透明瓶子、实验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瓶子吹气球的原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要进行的实验。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厨房中的调味品,并了解各种调味品的作用。
――请幼儿自己讲解一下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老师也取出实验中的教具,一一介绍名称,请幼儿用说一说、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醋、盐和小苏打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师准备两瓶白醋,一袋盐,一袋小苏打及2个透明玻璃碗。将盐和白醋及小苏打和白醋分成两组。请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师:是盐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是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的发生呢?
――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师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不仅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会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示气球)就是可以让气球鼓起来,你们相信吗?激发幼儿兴趣。
3、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在幼儿得出结论之后,进行操作。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透明的瓶子里,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上,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气球被吹起来了)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被瓶子吹起来呢?
得出结论: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
(1)灭火剂,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3)防腐剂,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贮藏粮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4)制冷剂,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致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5)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5、活动延伸
课后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好玩的科学小游戏。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人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大班科学识字活动:动物乐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飞、跳、爬、游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复习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
2、发展幼儿扩散思维,让幼儿初步接触更多会飞、会跳、会爬、会游的动物名称。
活动准备:大盒子一个、小盒子数个(中间挖有一个洞);大、小字卡(大的一份、小的数份):小鸟、小兔、小虫、小鱼、飞、跳、爬、游;磁铁黑板;各种各样动物图片或动物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盒子(事先已将字卡“小鸟”、“小兔”、“小虫”、“小鱼”放入,让个别幼儿进行摸摸看的游戏,摸出来后,该幼儿要说出这是什么词?若说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x。”帮助幼儿进行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的认读复习。
2、认读新字
教师把小兔,小鸟,小虫,小鱼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这四种动物常做什么动作?(小兔跳,小鸟飞,小虫爬,小鱼游),教师在幼儿说出后出示字卡:跳,飞,游,爬。
3、认读字卡:跳,飞,游,爬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将字卡放入盒内,第一遍教师抽出一张字卡,全体幼儿认读并做相应的动作;第二遍,个别幼儿上前抽读并做动作,做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第三遍将幼儿分成数组,每组幼儿一个盒子,分别在组内进行抽字卡做动作的游戏。
5、游戏:对号入座
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动物图片,并在黑板上贴上字卡:跳,飞,游,爬。请幼儿把动物们对号入座,分别把它们贴到飞,游,跳,爬四个字的下面,并读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发给动物字卡)
6、结束
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继续找会游,会飞,会跳,会爬的小动物的名称,下次来教给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活动:它们能通过弯管吗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认识叶子。
2、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中树叶的魅力。
活动准备:
1、布口袋一个,各种树叶实物。
2、PPT多媒体课件:春夏秋冬的树林。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课件《认识树叶》PPT课件
重点难点:
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认识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树叶(春夏秋冬树叶成长变化PPT图片)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进入时空隧道,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播放PPT课件春夏秋冬四季的树的变化。
课件:春天,小树发芽;
夏天,树叶茂盛;
秋天,树叶变黄、红,飘落(常青树与落叶树对比);
冬天,树叶消失(再次对比)。
教师提问: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常青树树叶长青、不落叶;落叶树变黄、红,落叶。
(二)观察、认识树叶(实物)
1、教师出示装满树叶的布口袋,个别幼儿从布口袋中摸出树叶。
2、幼儿观察比较树叶的形状,树叶象什么。
3、所有幼儿都人手几片树叶,利用各种感官再次观察,用眼看看、手摸摸、鼻闻闻等方法,与同伴讨论交流树叶的差异,外形、颜色、大小、气味等,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总结:枫叶像蝴蝶、银杏叶像小扇子等。
(三)玩树叶(实物)
1、让幼儿按树叶的种类分类。
2、让幼儿把树叶按规律排序,加深对树叶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让家长利用空余时间与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拼摆不同的图案。
设计思路:
幼儿虽然对几何形体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一些现实物体容易混淆,特别是圆柱体的物体,孩子往往和圆形和球体分不清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各种空心小形体。
活动过程:
1、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秘密。
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状?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像什么形状?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启发尝试: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3、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启发提问: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幼儿操作,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什么?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圆柱体。
4、让幼儿想办法,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导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并画出来。
2、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等,进一步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区各种圆柱材料,让幼儿通过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过程中,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探索尝试基本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又通过变一变、削一削进行巩固。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削一削,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孩子们在操作时难度较大。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