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音乐课程优秀论文
- 文档
- 2024-06-27
- 10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音乐课程优秀论文,本文共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音乐课程优秀论文
摘要:在社会转型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在校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青年群体,随着心理、品质、意识逐渐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逐渐开始显露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调节与疏导,就会转变成心理障碍或者严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了阻碍年轻一代发展的主要屏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阐述音乐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试作用。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近些年来,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已经成为了各高校乃至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其焦点话题就是高校中有多少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1]。但是,不同学者通过实践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却各不相同,其比例变化范围从5%-64%[2-3]。此种差异不仅引起了大众的困惑,也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深感棘手。所以,一定要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级本科在校大学生314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50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95)、研究组(n=119)。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二)研究工具
课题小组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制定相应的音乐课程,通过对调查中的119名同学用音乐课程干预的方式,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音乐课程心理干预(每周2次)。
(三)方法
1.音乐节奏练习在整个音乐中,节奏是骨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4]。音乐节奏能够引起人体组织细胞的和谐共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微妙的细胞按摩作用,有利于消除不良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在音乐节奏中,尽管形态多样,但是其基本形态并不复杂。不同的节奏具有不同的音效,如切分型可以改变节拍强弱规律,增强音乐的起伏感;带休止型具有活泼、轻快的作用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奥尔夫教学法与柯达伊教学法,用肢体活动与节奏练习等课程干预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2.鼓圈鼓圈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击鼓表演,其是一种集体音乐治疗方法。其主要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并且在引导下予以演奏打击乐器[5]。通过击鼓,不仅可以减轻压力,促进交流,还可以提高自我尊重意识,为个人和团体注入了新的活力。3.歌唱很多学生因为自身内向、腼腆,不敢在人前唱歌,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表现自己,可以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逐渐提高胆量,从而自然的在人前歌唱。在自己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呼吸、发声等方面的训练,确保吐字清晰。4.音乐欣赏因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尤其是情绪。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改善与调剂自身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与增强健康的目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用语言对音乐进行讲解,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中,以此调节学生的情绪。比如,播放《小夜曲》、《彩云追月》、《喜相逢》等,让学生充分放松精神,感受生活的美好,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释放压抑的情感;播放《苏武牧羊》、《汉宫秋月》等,抑制学生易怒、烦躁的情绪,调整紊乱的'思绪。通过为期3个月的音乐课程干预,再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详见表3),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音乐疗法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评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予以评分,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评分越低,症状越轻,表明心理健康状态越好。
(五)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予以处理,数据资料表示为(x±s),并给予t检验,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调查问卷结果
发放314份调查问卷,收回314份,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结果详见下图。通过音乐课程干预之后,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心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乐观,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两组学生SCL-90评分比较
在音乐课程干预前,两组学生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图3所示。
三、结论
(一)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代在校大学生随着摆脱了高中阶段教师的束缚式管理,有了完全自我发展与定义的空间,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此时大学生充满了朝气蓬勃、充满竞争力与想象力,给人一种向上、年轻的力量。进入了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在生理、心理层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许多学生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状况[6]。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在此阶段开始形成,然而在社会新观念、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下,很多大学生均会产生一定的迷茫,无法予以良好适应。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学生均是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经常会产生很多的不习惯,从而对其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无法有效宣泄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一些学生存在部分交流困难、神经抑郁,部分学生出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学生结交异性朋友的想法油然而生。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也会有失败的经历,部分学生可以正确对待,而有些学生难以摆脱心理影响,甚至做出一些伤害性行为。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随着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超过20%的学生已经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7]。
(二)音乐课程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对大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干预,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情感与心灵,激发人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进而产生不同情感、情绪。通过音乐干预,可以增强大学生调适情绪的能力,进而稳定大学生情绪,以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二是,可以消除人际障碍,促进自我表达。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大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语言、非语言因素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能够有效调适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可以充分表达自我,进而适应集体生活。三是,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音乐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且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在适应集体生活的基础上,提高了彼此的团结协作能力。综上所述,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阶段,音乐教育对调整其情绪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正确定位音乐,以此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合理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大学校园中注意音乐氛围的营造,构建多种音乐心理调适途径,如校园音乐广播、校园文化活动、音乐讲座、音乐讲坛、音乐类社团等,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以此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舒缓大学生的情绪,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立夏,舒曼.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负性事件及求助行为趋势分析——基于江西省十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05:24-27.
[2]马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成就动机及自信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3,26:3151-3153.
[3]张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12:82-83.
[4]赵华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APH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鲁东大学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Z1:202-205.
[5]刘剑斌.“80后”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0(03):268-271.
[6]孙庆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J].卷宗,2014,07:232-232.
[7]周爱萍.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13(05):15-17.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开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开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开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开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开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开展时机,但同时,剧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开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开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根底,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那么: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达。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开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开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开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开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到达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那么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那么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泼状态。从心理开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开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为难、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剧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开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剧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缺乏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成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效劳,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病症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开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标准、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开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上下。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气氛、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开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开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开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开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开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根底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开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有了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全能型人才是我国各大高校面临的首要难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发展的前提,如果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心理,那么全面发展即是空谈。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合理之处
1.教学目标忽视发展性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是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没有与发展性目标进行良好结合。一般来说,高校从预防心理问题、普及心理知识、治疗心理疾病三个不同等级入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也分成了三个级别:
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主要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
二级目标是以普及心理问题为主,教师通过对学校普遍心理问题的调查,面向全体学生予以针对性教育与辅导,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目的。
三级目标是以治疗为主,对患有较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独立的、针对性的诊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通常是二级目标,即以问题导向为主,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而忽略了发展性目标,也就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起到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的.作用,不注重对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等思想品质的培养。
2.教学手段单一
据调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理论教育的形式,并没有创设一些情境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即缺乏体验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本来就与其他专业课不同,不是记住基础知识就能解决心理问题的,该课程应该着重于学生真实的体验。而单纯的理论教学使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不能发挥应有的心理教育效果。
3.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选修课或者是活动课程。部分学校有心理专业,开设的心理课程也相对较多,但是很多内容都很深奥,对于非心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加上部分教学内容没有逻辑性,知识层次混乱,导致课程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元化
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大学生为主导的,教师起辅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总结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其更好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将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心理测试、影片分析等环节加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应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为了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应该将书本教学与课外知识挂钩,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余,多组织学生参与专题讲座和社团活动,并与课堂内容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后反思相结合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外,还应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复习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我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4.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后评价,不仅包括心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多学校都是用分数评价教学效果,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问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采用作品分析、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通常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我国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后反思相结合,并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洪,孔庆娜.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134—136.
[2]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4):151—154.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的形势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值是越来越高,需要的是复合型全能人才。 现代青年不仅要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 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心理学指出,心理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体素质影响心理状态,又依存于心理素质,在运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而其身体的发展又依存于心理素质。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质练习时,哪些勇敢而好胜心强的学生,他们具有自觉、顽强的意志品质就容易战胜疲劳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就会提早产生疲劳而坚持不下去,影响练习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还可陶冶他们的情操。
1.3、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日趋重要。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高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启学生的心理潜能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养、气质培养、性格培养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2.3、特殊的教育对象
教育的对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他们主观意志较强,思想复杂,不易把握,但易沟通,所以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说服疏导法、典型榜样法、竞赛评比法、表扬与批评等方法,还可以传授一些心理常识,以及心理辅导与咨询等等,还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3.1、在准备部分安排有针对性的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游戏大都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在教学的准备部分,有针对性的安排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利用游戏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参与意识与协作意识。
3.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来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的进行身体锻炼,促使他们将体育运动纳入到生活中,从而促进体育的社会化进程,让学生深知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还能提高人的心理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培养乐观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远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健康第一”这一观念的宣传教育,利于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因素及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长跑的“极点”现象,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节奏、力量感及韵律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
3.3、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能够融洽人际关系,沟通心灵,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友好协作等良好品质,而且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计划和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态度;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与培养他们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适当布置课外体育活动作业,并帮助和引导他们自己制定锻炼计划,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4、教师在课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稳的情绪,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扰能力,防止烦躁、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掌握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和体育运动中得情感表现,并分析其成因和处理方法,帮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体育运动。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对学生公正评价,同时教师要精心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注意教学的艺术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缩短心理距离,多与学生加强交流。
一、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日——5月31日
二、活动主题
“心关怀,爱随行,悦自己,共成长”
三、活动内容
1.院级常规工作
各学院以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构建心理健康五级关怀机制,扶持学院心理辅导站标准化建设。
(1)配备健全的学生干部队伍。各学院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基础上,选拔并配备年级朋辈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宿舍心理信息员(各宿舍一名),并定期开展培训及考核工作。
(2)召开主题班会。依据春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各年级各班召开“心关怀,爱随行,悦自己,同成长”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一负责人”,懂得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
(3)实施毕业生心理专项教育,引导并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择业和发展观念,克服就业和升学过程中因失败、挫折带来的焦虑、困惑、悲观等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恰当确立期望值,科学规划未来,把握就业机会,实现平稳毕业、成功就业。
(4)排查危机心理。做好各年级学生心理危机倾向排查工作,杜绝极端事件发生。本着“内紧外松、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排查结果要认真分析,做好备案,对“重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5)培训全体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利用学院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提升队伍的理论认识和工作水平。各学院可发挥合力,共享资源,打造精品培训。
2.主题教育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板面、校园广播、宣传手册、课堂教学等传统传播形式,并借助校园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营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宣传氛围,积极宣传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健康意识。
(2)继续举办校级精品活动。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宏观指导,各学院合作承办,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心理剧比赛、心理美文美图比赛,叙事演讲、心理微视频大赛、心灵手语操比赛和心理趣味运动会等面向全校学生的校级活动,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根据各院地理位置分设活动点,各院至少参与组织1项校级活动。
(3)精心组织学院特色活动。各学院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结合本院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生发展特点,形成切实可行、富有特色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精彩一课”课程教学竞赛
每位心理健康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特色,录制15分钟的课程精彩片段。通过共享交流,提升心理健康理论课和活动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交时间截止到5月21日。
一、活动主题:
爱自己——就让自己强大起来,给力心灵,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广大同学了解健康心理的新概念;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让同学们认识到关爱的力量、协助的力量;同时,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气氛下调节身心,提高同学们的心理保健意识,以及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使我们同学都能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过好大学最后一年的时光。
三、活动背景:
应当组织要求,为了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隐患问题,各班委会在近期召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因此及时听取大家意见,策划本次班会的主要方案。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5日
五、活动地点:
教学楼502
六、参加人员:
xx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目的(效果):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的平台,全方位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八、活动内容(程序):
1、主持人向同学介绍5.25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由来。
2、组织大家观看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电影:《海洋天堂》、《和你在一起》,看完后让每个人都谈谈自己对于电影主角的心理认识;
3、给大家推荐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节目,希望对大家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4、分析大学生存在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
1、人际交往问题
2、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不适应
3、个人情绪问题
4、学业与就业问题
5、恋爱问题
原因: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其次在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
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
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的预测,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5、提供一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例子,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独生子女的小丹是90后,来自河北的她对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的学校集体生活极不适应,开学一周,她已和宿舍5个舍友轮番吵过架。第一个月,她和半个班同学翻过脸,入校一年中,她辗转换了6个宿舍。走进小丹第7个宿舍,她的脸刷地红了:“宿舍有点乱。”记者看到,从床铺到小丹的桌子都乱七八糟地堆着东西,衣物和书本混杂在一起,袜子就撂在旁边同学的桌子上。小丹的辅导员老师告诉记者,入校一年来,小丹始终没有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父母的宠爱和一切以小丹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在大学里渐行渐远,围绕在她身边的优越感一天天剥落。刚刚18岁的小丹无法承受这种心理落差,她变成了一只好斗的牛,周围同学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一场争吵的导火索。舍友对小丹的评价是:“极度自我,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小丹却认为:“大家都不关心我,我很孤独寂寞,没有一个朋友,大学生活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案例二: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6、同学们对案例进行思考,并组织同学们发言,相互深入了解。
7、主持人介绍处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一些对策:
(1)学校方面对策
首先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预防心理危机的根本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性的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其次加强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为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
(2)学生自身方面对策
首先,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对这一缺陷,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
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最后,还要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以及就业的抉择,背负着较重的心理负担,适当地宣泄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
8、在条幅上签字和写出自己的愿望
(1)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音乐背景下在事先做好的“爱自己——就让自己强大起来,给力心灵,健康成长”条幅上签字。
(2)在场所有人在事先准备好的便利贴上写出自己的愿望,然后贴在事先做好的“心语心愿”的愿望墙上。
九、活动前准备会场布置:
1、会场的布置必须显得温馨而浪漫。包括一些会场的装饰品(如彩灯、闪灯、气球、彩带、荧光棒等。)
2、做好“爱自己——就让自己强大起来,给力心灵,健康成长”的条幅和愿望墙
3、背景音乐设置(相亲相爱)
4、各种游戏道具(由具体游戏规则而定)
5、便利贴笔、一次性水杯还可以准备些茶叶、开水、糖果、水果、瓜子等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进取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我。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所以,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靠性,增强独立性,进取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进取融入团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当进取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能够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上了大概一学期的大学心理健康这门课,我觉得对我们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在这门课程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以前我总是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几种解决方法。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比如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
首先,它帮助我树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总是认为高职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一定不会比本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那么耀眼,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后,我才明白事实并不是这样,而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又为什么要自暴自弃,而不引以为自豪呢!xx也曾多次讲:“职业教育怎样重视都不过分。”由此足见大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这说明我们高职大学生也有坚强的后盾。
其次,它帮助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高职大学生任重道远。在未来职业人生道路上要大显身手,必须抓住黄金般宝贵的大学时光全面发展自我,做到不虚大学之行。要达到此目的,首先得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是高技能人才,正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否则就会片面地认为高技能人才就会仅有技能的“人才”,在校期间只要学好技术、练好技能就行了,其实,这样的人才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乐观接纳我们所在的高职院校,认可我们高职大学生的这种心理。
最后,它给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和环境适应提供指南,xx说过“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我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样的一个角色转换,不仅名称改变了,而且周围的环境也随之改变了,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校园文化等环境,其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新的人际环境,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来自全国各地、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的同学共同生活,难免会产生矛盾。大学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师的限制,交往的范围扩大,但是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不如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同时,恋爱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同学的恋爱以及自己面临的恋爱,会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第一,克服面子心理,同学中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本来只会引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关系僵化。第二,克服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展期,自制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像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有的人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第三,对别人常怀宽容之心。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的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第四,克服封闭心理,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最重要的是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主动与人亲近。
总之,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标,作为高职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加强自我培养,纠正错误心理的意识,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而设置的专门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结合防范性和发展性两个功能来研发大学生心理课程,重视提升心理师资素质、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创新性地采用生动的教法等途径,能够有效地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纳入教学计划
陕西省委高教工委日前出台该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规划,提出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规划(—)》提出,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保证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以及研究生在校期间100%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程,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和精品课评选、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
高校应健全学生心理咨询的预约、重点反馈、值班、档案记录和管理等制度和程序,严格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互配合,提高咨询工作的实效性。改善心理咨询工作环境,增强咨询的`便捷性和保密性。适应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努力提高咨询服务的针对性。
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制订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预案,建立由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精神卫生、教育主管部门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精神科职业医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专家、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全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系统,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以及应对能力。
根据市环保局网站公示的环评受理情况,位于集美文教园区的厦门理工学院将新建一座教学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亿元。
公示的材料显示,截至,理工学院在校学生已达21653人,按相关指标,学校校舍规划建筑面积需达59万平方米左右,但目前面积缺口仍有约15万平方米。学校用房面积不足,可能制约学校的发展。
新建的教学楼将由一栋6层主楼和两栋2层裙楼组成,主楼主要功能为教学科研办公,西侧裙楼为学术报告厅及图书馆,东侧裙楼则为阶梯教室。该教学楼预计12月开工,6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期间,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科技作品成果展示亮相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该成果展将持续至12月3日。
大学生创新成果展览区设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综合体育馆内,浓缩了两岸不同层次高校的特色研究成果,包括两岸大学生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创意作品的展示和产品说明会两大部分。
两岸大学参展展位共30个,其中,大陆高校20个展位、台湾高校10个展位。展品丰富多彩,富有创意,展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科技成果类,主要是理工类科技作品,如科技发明、专利成果、实物、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各类科技成果。对象主要是机械、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环保等工科类学生目前拥有的以上各类科技创新作品,如有基于arduino的四轴航拍飞行器,成功应用与青运会门票系统的微元码标识读设备,3D打印系统,有智慧病床系统等等。第二类为创意项目类,主要是文化艺术类创意作品,如策划案例、概念产品设计、影视动漫产品、摄影作品、文化著作等各类创意成果。对象重点是针对设计艺术、动漫、英语等文科类学生目前拥有的以上各类创意作品,例如便携式吸油烟机,不纠结的垃圾桶,新型下水道井盖,概念时装或新型家具等等。
除了有丰富的成果展,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综合体育馆内还安排了大学生创新科技作品成果说明会,两岸大学生作项目创新点与创新理念介绍、与会企业代表对感兴趣的项目现场提问,每个参与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意向,与参会企业洽谈合作应聘事宜,有合作意向的学生、高校和企业现场就举行签约仪式。
本次活动首次增加大学生创新科技成果说明会,逐步形成了大赛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就业、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基本理念,直接推动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规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下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克服现有条件束缚,实现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学业、择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趋增多,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规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特征
(一)教学对象具有主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体系一直是以学科本位和社会本位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成长需要,压制了学生创造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也是一门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的训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建构学生心理的课程。一方面,课程要求把学生看成是有尊严的独立的和教师有着平等权利和地位的主体,给学生以情绪安全感、给他们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他们感到有自信心和归属感,尊重学生还意味着给他们个性化的关爱,不放弃他们,即使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到他们是被重视的。另一方面,课程要求给学生选择权和自主权。选择的权力是主体天赋的权力,如果一个主体只能被选择而不能选择,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主体,主体只有在自由选择中感受到它的主体地位和权力。因此,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例如,布置不同等次的作业,让学生选择,提供各种延伸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选择,让他们选择合作伙伴,让他们选择指导老师,让他们自由选择课题,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等等。在选择中学生感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也感到了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学会了承担责任。
(二)教学方式具有体验性
体验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在教学中通过体验不断领悟着世界的意义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断激活着生命、确证着生命、丰富着生命。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否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课程中能否有切身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以情境设置为主要方式,创建一定的心理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实践、练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节健康心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课程重视参照朋辈之间的共同参与讨论和团体辅导形式,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识结构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严重不足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调查可知,在诸多的高校中这个课程多数被定性为选修课,学时数不高。根据这些学时分配,教师只能围绕着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自我意识、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恋爱与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开展,一些心理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过多涉及。高校也并没有真正地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去,与其他公共课的地位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所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不够容易,导致师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少师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学教得不认真,学生学得不认真,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型内容的传授,且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校,很多专业课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依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单纯的知识教学。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是不同于专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技能和本领,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目前,教师们往往采取专业学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注重其系统性。在教学方面,由于课时和学生选课人数、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些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上看起来很丰富,很多样,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教学主要以讲授、提问、论证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形成了对立,学生感觉枯燥,没有新意,参与程度不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三)任课教师教学业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它的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要具有真正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据调查,实际教学中,真正能胜任此课程的教师数量却很有限。部分教师专职人员是半路出家,通过自学而来,没有经过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且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这就导致有的任课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贫乏,照本宣科,讲授的案例大多来自书中,缺乏鲜活的生活案例,不能够结合临床实践将具有应用价值的、并与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表达,理论脱离实际,不能达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20**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可见,国家教育部对对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从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时做起,把心理健康知识从面上普及。另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设计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心理需求,开设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发展相关的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考虑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满足不同阶段学生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如大一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入学心理适应教育、爱情心理、性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大二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健全的个性发展教育、心理行为训练、高职生心理品质修养、心理咨询、人际交往团体训练等课程,加大课堂内容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二)克服现有条件束缚,实现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发展
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势必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尽管会受到场地、时间、学生人数多等诸多现实条件束缚,但教学中应当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有机的`协调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使用,如课堂讲授、讨论、辩论、情境模拟、团队心理辅导等,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利用贴近学生心理生活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来组织教学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最后,在课堂中要注意促进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经历分享,对事物产生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从而自我获得收获和成长。
(三)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
任课教师的作用非常大,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实施。心理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参加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并与其他院校交流,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不断汲取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关且有益的理论知识,加深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使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自己的个性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临床实践的经验,能够结合社会现象,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熟悉体验过的经历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使学生感到理论和实际分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自我调节心理活动的积极目的。最后,学校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对心理健康教学教师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