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7-24
- 11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本文共18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2、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简介大禹,同时播放课件:《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课件。(观看洪水泛滥时的情景)
3、引读,抓关键词:看!洪水是多么的凶猛啊!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禹是怎样治水的呢?,找出相关语句。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 ,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 ,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 。(理解“千辛万苦”)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指导朗读(体会禹治水时的艰辛)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从禹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学习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习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教学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劳苦,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成语故事 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大禹治水
神话故事特点,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神的形象,具有超人的力量原始人类的认识愿望理想化。禹确有其人。
2、揭题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3、看课题质疑:为什么治水?怎么治水的?治理得怎样?
二 细读体会
(一)齐读 思考讨论自己都能解决哪些问题
(二)集体交流
1、治水原因 指名读第一段 洪水造成哪些影响。
找出体现洪水肆虐的动词:淹没 倒塌 冲走 冲毁 逃荒。
仿照句式罗列现象:春天来了,天气 ,小草 ,花儿 ,燕子 ,大地 。
2、治水过程 谁都治理洪水了?
鲧 偷息壤堵洪水 指名读 找出具有神话色彩的词:天上的土 自生自长 永远用不完 天帝 火神
禹 方法改变 变堵为疏 自读禹治水的段落 (3、4)自然段具体写了禹治水的方法和体现禹精神品质的细节
找一找画一画那句话或哪个词体现了禹所具有的什么品质。
出示描写人物品质词学生自读体会
方法 时间 工作量 困难 副词(才 仅仅 就 却)
数量词(三十岁 四天 十年 三次 )
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什么?想象编故事写一写。
3、治理的效果 指名读最后一段 又 恢复
为什么成为英雄:带给人么幸福安宁 奉献精神人类楷模
三、拓展
1、大禹不仅是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历史记载《三字经》夏有禹商有汤 夏传子 家天下
关于禹的评述 纪念禹的雕像 广场
2、象禹一样 具有奉献精神为民造福的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都江堰水利工程
当代大禹建造三峡水利工程
四、作业
日记:想想大禹治水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编一个故事写一写。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评:复习导入后,观看课文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我们哪些小朋友懂得多?(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2、读后交流: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指导: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它的时间长吗?
(2)洪水很厉害。
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学生说出的词语变成其他颜色)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想看看造成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滔滔洪水吗?(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你想到了什么?
指导: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名读)
读后评价1: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谁的洪水比他大?
评价2:我们都感到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冲过来了……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厉害。(齐读第一自然段)
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处让学生自己读、悟。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播放课件,想象说话,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切感受到洪水肆虐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为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下文打下基础。巧借评价语言“以评促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洪水太厉害了,老百姓过着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看到这一切,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大禹怎样想的句子,用“~~~”划出大禹怎样做的句子。
2、指名读写大禹怎样想的句子。读后评价:大禹的决心真大!
3、课文中怎样写他的决心之大的呢?(学生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读了这两句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呢?
出示: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指导:读“千辛万苦”能让人一听就觉得大禹吃了很多很多苦;读“千山万水”能让大家感到他走过的山、趟过的水太多了;古人以九为数中最大的,读后面两个词语要读出大河、大山的多。
把这几个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象: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可能会吃哪些苦?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吃了这么多的苦,为的是什么呢?
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他们的辛苦吗?
(指名读)听了你们精彩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了,能给我这个机会吗?(师范读)
评:由于大禹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大禹治水的艰难,体会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让他们读课文、找句子,这样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接着找出其中最能突出治水艰辛的词语先朗读感悟,再以词语为突破口,放到课文中去读、去想象大禹可能吃的苦、吃苦的目的是什么。这就循序渐进,逐步拉近学生与大禹之间的距离,学生水到渠成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通过教师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会。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完成书后填空。(大屏幕出示题目,指名填写)
2、教师有感情地叙述: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禹在干什么?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我们来看一段画面(播放禹过家门时,妻儿在身后的课件)他为什么不回头去抱抱儿子呢?他想的是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佩服大禹。
请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评:借助书后填空题,抓住文中的四个数字,引导理解、体会。播放大禹过家门而不入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表达,学生被深深感染了,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感受到大禹的高贵品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重点交流:
(1)讲解“制服”:小朋友看见过电视上的警察叔叔抓坏人吗?坏人乖乖地跟在警察叔叔后面,这就是被制服了。那课文中谁被谁制服了?老百姓还是无家可归吗?而是过上了――(生齐读:安定的日子)
(2)“代代相传”是什么意思?
3、想象: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
4、请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评:古人云:学贵有疑。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自然衔接到课文中去,可谓“天衣无缝”。让学生直接与大禹对话,既训练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体会出老百姓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得到了升华。
三、总结背诵回归整体
1、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
2、想把大禹的形象记在头脑中吗?四人小组合作背诵,试着把你想记住的部分记下来。
3、指名背诵。
4、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评:让学生当配音员来给课文动画片配音,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回归了整体,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能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合作背诵课文,既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得到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旨在让美好的情感再一次得到熏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之一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br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xx-4-29 阅读次数:500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传说的故事。板书:15透过预习,你明白15课是写谁的故事?
2、生答后,板书:大禹
3、提问:他是姓大名禹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叫大禹?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这些问题,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书本,进行自学,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并且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
2、读后学生交流,答后板书:治水
3、学习“治”,领读,指名认读,齐读课题。提问: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板书:洪水,并认读“洪”
4、你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
5、看图片,教师叙述: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6、指生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
7、过渡:课文哪里是描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什么地方是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
2、读后交流。
3、指生读第一自然段,评价:你还读对了两个多音字,出示:
(méi)
没(dǎo)
(mò)倒
(dào)
3、强调多音字“没”“倒”,口头组词。出示第一自然段的资料,认读生字、生词。理解“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4、指导朗读。要用心给予评价。齐渎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禹治水前洪水的危害)
5、过渡:禹的父亲鲧以前花了九年的时间来治理洪水,但一向没有成功,之后又派禹去治水,那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四、粗读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用你的聪明才智告诉大家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指生说,给予评价。齐读词语。把它们送到课文里来读一读吧,。指生读,主要是要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男女生分主角读第二、三自然段。
2、小结:这就是治水的经过,禹吃尽了千辛万苦治理洪水,那他成功了没有啊?
五、精读第四自然段
1、看看课文中哪儿告诉我们禹治水成功了?
2、学生交流。从洪水被制服了看出洪水成功了。
3、出示第四自然段资料,认读生字、词。区别“制”与“治”,他们字音相同,意思有什么不同呢?组词区别,还能够从哪里看出成功了?指生说:从人们称他为治水的伟大英雄。(板书:伟大英雄)
指生读“伟”认读“雄”
,齐读。正因为禹治水成功了,所以老百姓十分感激他,敬重他,所以后人在他的名字前加个“大”字表示对他的敬重和感激,让我们一齐叫叫这位伟大英雄的名字吧。生齐读“大禹”,
理解“安定”“代代相传”。
4、指导朗读,大禹治水成功了,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我们就应怎样读呢?指名朗读,用心给予评价,齐读。
5、此刻我们明白了禹治水的原因、经过以及治水成功了,让我们一齐连起来再来读读课文吧,生齐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大禹历经了千辛万苦制服了洪水,他到底用什么科学方法,怎样治水的,其中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课后请小朋友们把课文读流利了,有兴趣的小朋友能够看看课外补充阅读上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此刻我们要来学写一下生字。
七、学习生字
1、出示“被”“治”“制”
2、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3、强调“制”与“治”的不同写法。
3、学生描红、临写。
15大禹治水
板书:
制
洪水
伟大英雄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状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能够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状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学生自由练读。
群众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齐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状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状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群众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资料: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样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能够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情绪怎样你能透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透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齐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样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齐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明白,地形是怎样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那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忙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透过想象,能够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应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样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透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透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透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那里,觉得大禹怎样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以前()次飘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明白父亲是个什么样貌。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明白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飘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样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样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应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样回答他呢指名学生主角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之后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透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刻,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但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情绪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齐跳动。]
6、读到那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最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样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资料,也有利用帮忙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必须的梯度,透过主角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仅我们那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向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这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那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这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无私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必须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资料,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透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同时,这一教学资料是全文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从而也就感受不到禹这个人物的个人形象,体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所以,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设计还是比较流畅、到位的,我设计了用动画理解“挖通”“劈开”,让学生直观的掌握了这一部分的资料。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样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善: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就应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必须不能代为回答,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就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要改善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就应尽量简炼,评价语就应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带给了很好的帮忙和历练,期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必须的困难。
【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忙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资料,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老师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条小河,同时课件播放:小河潺潺的流水声,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这是小河正唱着欢快的歌曲呢!
小河有高兴的时候,也会有生气的时候,当天气变化,连续不断地下大雨,河水暴涨就会构成了可怕的洪水,大家请看:(此时课件播放洪水泛滥的画面)大家看到的这个画面是,特大洪水暴发的场景,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简单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新课的学习。)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二、充分朗读,感知课文资料。
1、先请小朋友轻轻把书打开到第15课,我想听听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读书。)
2、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出示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了?个性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
3、把这些词语请回到课文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4、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5、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课文都读懂了,能不能结合课文资料和你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做就是“治理洪水”呀?
(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加以指导。)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它来到田野,农田被,它来到村庄,房屋被,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齐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
9、应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应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最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用心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五、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样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样想???
7、朗读这一段。
8、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就应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飘过自己家门的时候能够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完美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主角,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用心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到达入境、动情、达理。)
六、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样样了?与洪水泛滥图构成鲜明的比较。理解“制服”、“安定”。
2、、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
3、指名朗读。
4、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此刻,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抓住“十分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资料,透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七、总结全文
此刻,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个“大”的?(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底子。)
八、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那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扩大阅读面,增加积累,延伸语文课堂的宽度。)
【作业设计】
1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
2有兴趣的话,想办法找一找、问一问:
你还明白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学生的个性、潜力有差异,实实在在的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
【板书设计】
治水前--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15、大禹治水治水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三过家门不入造福人类
治水后--百姓安定代代相传
心得: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资料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教学导入时创设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个性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及治水工程的浩大。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帮忙背诵这一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学习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后,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怎样感激大禹?”这一问题引导理解“代代相传”。此时大禹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正是让学生畅说自己情感的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谈谈大禹名字中“大”的含义。板书总结文章资料、结构后让学生欣赏大禹治水的视频资料。磅礴的气势、丰富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再次提升。
这节课读的形式有自读、品读、齐读、指名读,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加体现学生的学。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状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能够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状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群众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齐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状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状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群众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资料: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单元的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作为“奉献”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透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教学中能够透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透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一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关注的。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这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比较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潜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透过对文章资料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资料的潜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透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透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应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必须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透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必须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比较,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透过两个句子的比较,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透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样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能够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情绪怎样?你能透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透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齐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样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齐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明白,地形是怎样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那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忙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透过想象,能够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应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样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透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透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透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那里,觉得大禹怎样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以前()次飘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明白父亲是个什么样貌。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明白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飘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样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样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应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样回答他呢?指名学生主角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之后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透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刻,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但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情绪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齐跳动。]
6、读到那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最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样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资料,也有利用帮忙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必须的梯度,透过主角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仅我们那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向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这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那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这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无私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第一段
过度: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禹治的是怎样的水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书方法
3、师:孩子们,洪水滔天,一泻千里,顷刻间大地一片汪洋,在这样的洪水中房屋被冲倒了农田被淹没了,人们在洪水中哭着喊着,人类在洪水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此时此刻,你觉得这这洪水怎样?老百姓怎样?(指导读好滔滔的洪水、无家可归
4、再读这段,读出洪水的可恶,老百姓的可怜。
三、合理想象,还原情景
第二段
师: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用先……再……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3、(第二句)话在细心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当中,禹的足迹禹遍布了千山万水,他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你能想到他吃了哪些苦吗?
补充: 孩子们,大家想到的这些禹确实都遇到过,还有你们想不到的,为了勘测地形,禹长期泡在水里,脚指甲都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全磨掉了,所以书上说(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指导读好读这句话
4、第三句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四千多年前,他们当时有挖掘机吗?有装载机吗?有锋利的铁凿吗?有现代化的爆破技术吗?我们说的一样都没有,那他们用什么完成治水任务呢?(出示工具)师简介
再读这句话 解读“九”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
再读整段话
四、关注数字,凸显形象
第三段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其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想了解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谁能把这些数字填写完整?
2。那大家细细地读读这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看出些什么?
3、传说大禹在新婚后的第四天就离开家出去治水了,几年过去了,当他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到屋子里孩子哇哇的哭声,他心里会想――――――
又过了好几年,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地看到自己家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他仿佛看到妻子正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心想――――――
据说,又过了几年,当他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他就在自己家的门檐下躲雨,隐隐听到听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咳嗽的声音,他又会想――――――――
4、为了治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装着老百姓!这就是有名的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故事再读读吧。(再读第三段)
五、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四段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感受当时人们的兴奋与激动。(播放视频)
3、回归课题
这样的生活是谁带给他们的?(禹)老百姓为什么叫他大禹呢?大禹的大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传的是什么?
(传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制、被)
播放媒体
描红、书写
六、拓展延伸,留住形象
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
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
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它们。
(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
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
3、滔滔 淹没 冲倒 害得 老百姓
治理 仔细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感激 伟大英雄
(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习。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4、总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断多音字的方法。)
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
(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 风沙 坏人)
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服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
(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陈述句”等多种句式都在学生的发言中获得了体现,真是一词多得呀!相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两个治(制)可能很难混淆了。)
(4)齐读生词。
3、刚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能找到答案吗?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找到了答案?(生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看。(录像)
2、回想刚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会怎样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1)反复读读词语,都读懂吗?读懂哪个说哪个。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可以回。)
(出示图片)你们看,洪水来了,老百姓的房子没了,农田没了,家里的一切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真是太可怜了!
(2)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难的生活。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禹为什么要治洪水,现在明白了吗?
(对于“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录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再联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况,在有了充分的直观感受后迅速回归文本展开教学。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文自然找到书中的答案(第一小节),自己再读文感悟,体会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从“滔滔、淹没、冲倒”这些词语中具体去想象洪水的凶猛,从“无家可归”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这样由文到段再到词句,教师始终放手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读懂文章,最后我们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的走近了百姓,走近了洪水,更读懂了文章。)
8、说起容易做起难,大禹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谁找到了答案?在第几小节?
四、学习第二小节。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谁来读读?禹是怎么治水的?画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动作的词语。
((察看、挖通、劈开……)
(2)那么你能根据课文把下面的这组词连一连吗?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结:是的,你们看大禹他们通过挖河劈山的方式开出一条水道,将四处泛滥的洪水引导入了大海。 板书: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亲鲧过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没有治好。就这样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内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具体的练习环节则由四步展开:1、圈画大禹治水的动词。2、通过动宾词组搭配练习理清治水的步骤。3、运用练习说话弄懂治水方法。4、资料对比禹父―鲧“堵”的方法,真切体会大禹的智慧。)
2、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读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1)发现了吗?其实像千辛万苦这样带有数字的词句子中还有好几个,找到了吗?这些数字词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实在的数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万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万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2)小结拓展: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读读语文角,记住它们:千秋万代、千言万语、十全十美、四面八方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3)“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意思我们都懂了,那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尽了千辛万苦,治水中他们到底吃过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座互相说说)
(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补充故事:传说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烂,双腿得了关节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导朗读
(6)同学们,大禹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老百姓)一块读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我们一块读读!
(7)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为了百姓,宁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书
――一心为民,令人钦佩!
――不怕困难,勇敢无畏!
――聪明智慧,为民治水
(8)拿起书,让我们跟随着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艰辛。
(本段教学的重点主要锁定为: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主要是抓住一连串的带有数字的词语。如:千辛万苦等,在此环节中的我的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在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带有数字的词语都非具体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2、通过语文角主动给出一串相关的数字词语,再次引导感受数字词语的妙用。3、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知道的数字词语,检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再次回归文本,透过“千辛万苦”“吃尽千辛万苦”等感悟治水艰辛。5、顺势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吃过哪些苦?孩子们出色的想象既充实了文本,更丰富了理解。我们高兴地发现,朗读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个个动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满智慧、富含勇气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来。)
3、小结:如果说大禹治水过程满含着艰辛,体现了大禹一心为民和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为什么一次也没有回家看看呢?2、禹为什么能成为大家心目伟大英雄呢?3、孔子为什么说: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让我们把这些问题留到下节课一块去解决,好吗?
四、写字练习。
1、指导写好“被”和“制”。
(1)被
左边是我们新学的部首――衣字部,要区别示字部。
(2)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凑一些)
(3)描红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生字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教了两个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节课新学的一个偏旁“衣字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书空、范写等都很得法,但是对于“制”教师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平均用力。
回顾本案例的教学,应该讲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是有所遗憾的,因为教师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资源(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生字的笔顺自学上是有所显现),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二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打开课本,通过教材的笔顺图自学笔顺,然后在调动孩子写字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独立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就是因为教师还不够放心、放手,还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这也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布置补充习题的作业。
聪明智慧
板书:大禹治水 导 一心为民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