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学写传记》以及学生小传汇总
- 作文大全
- 2小时前
- 106热度
- 0评论
名人传记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故事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传记,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努力的方向,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第二单元《学写传记》以及学生小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第二单元《学写传记》以及学生小传
【语文老师说】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写传记》。书中建议大家从写小传开始,并且提供了一篇范文——老舍的《著者略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 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此处有一个小疑惑,语文书中是“幼读三百千”,但是有些版本是“幼读三百篇”,究竟是哪一个?查询资料可知:
这句话中的“三百千”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部作品是古代中国的启蒙读物,用于儿童的基础教育。老舍提到自己“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表明他在年幼时就已经开始学习这些经典启蒙读物,尽管当时并不完全理解它们的深意?。
这篇范文语言简约,内容丰富。第一句话介绍了姓名、年龄、外貌。第二、三、四句话介绍了籍贯、家庭组成以及生活的时代,句式工整,幽默风趣。接着按照“幼读”“及壮”“二十七岁”“三十四岁”这样的时间顺序介绍了自己的个人经历、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等,内容全面、充实又重点突出。
因此,本次作文便让学生仿写老舍的这篇小传 ,呈现出来的写作问题是:
1.语言不够精炼,冗杂多余的话较多。
2.内容不够丰富,尤其缺乏展现个人“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的细节。
当然,也有几位同学的小传,让人眼前一亮。
学生小传1
史牧煊,无字无号,现年十四,貌无所长。生于仪征,三岁之前已浑然不知,犹记四岁时,与楼梯上嬉戏,稍有不慎,滚落而下,头生之包,日久而不消。幼时习画,略有所成,但未领其精髓。继学书法,以颜真卿之字为帖,习之四年,略懂粗悟。后因学业,日益荒废,但急需之时,也恰能应付。吾虽十四,但似四十,听力欠佳,周遭有人言语,需复述多次,方能听清。有时,更老眼昏花,咫尺之间,亦能看错。已习初二,却无所长,每科均有神人掌控,吾只能苟延残喘,望而不及,故得以“心平气和”候之。吾好读书,但读后鲜有所获,故常被斥之。吾全无长处,唯能自劝:“心平气和,为人和善焉”。
学生小传2
刘文剑,现年十四,生于江苏仪征。儿时嬉戏,犹似昨日,春日追风逐蝶,夏日则戏水于溪边,秋来嬉于枫林间,冬至则围炉夜话。年岁渐长,踏入校门,方知天地之广阔,学问之无涯。同窗之中,人才辈出,余虽不才,亦不甘落后,日夜苦读,以求进取。师长教诲,如沐春风,汝仔细倾听,心领神会。汝亦爱城之夜景,假日之时,常“昼伏夜出”,游于街头。至于交友之事,汝秉持真诚之心,待人以诚,交友以信。虽偶有波折,但终能“拨开云雾见天日”。今回望往昔,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至初中,汝亦不忘初心,以勤奋为舟,乘风破浪,驶向成功之岸。
学生小传3
王正勋,现年十四岁,生于仪征。家庭普通,并无显赫家世。
幼时,曾住于新城老家。老家很大,带有小院。夏日炎炎,可于树荫下乘凉,听蝉鸣,听邻里寒暄,岂不快活?屋后有一塘,如今已荒废。依稀记得,曾喜于塘边钓鱼,每每垂钓,便过数个小时,待天边泛红时才收线而归。每每收获满满,喜笑颜开。现今,只剩芦苇于塘中摇曳。
年岁增长,已到上学的年纪。那时,余如踏入新世界般,好奇打量四周。听老师讲课,余如饥似渴,仿佛“可摘星辰”。余热爱文学,每当阅至一篇较好的文章,总会停下,不再囫囵吞枣,而是细细品味,并积累妙句,总沉醉于其中,无法自拔。
现今,余已十四,人生又有几个十四?回望过去,不禁感慨万千。如幼时,如今也甚喜幻想,想一些莫须有;也喜沉思:幼时的渴望,今已实现否?细思仍需长辈帮扶。因此,余不再渴望,转而选择沉默。余深感:虚,不如实,沉迷于自己的空想,一事无成!安安心心地脚踏实地,方有所得。
这就是余。余的故事虽无伟人般跌宕起伏,也无天命之子般安安稳稳,只与普通人相差无几。回想曾经,做错了许多,有些许后悔,但木已成舟,无法改变。期待以后,能少些后悔,多些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