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显示:大学生75.22%想创业 1.94%真创业,本文共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查显示:大学生75.22%想创业 1.94%真创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75.22%想创业 1.94%真创业

资料图片:近两三个月,不少大城市企业招聘活动增加

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携手努力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起步探索、发展实践、到如今的大力提倡,已经历了10个年头。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各方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

日前出炉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创业绝对人数比例小,占1.94%,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不少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三是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报告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进一步努力。

受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通过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7个各级地方政府部门、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学生(包括部分已毕业学生)、30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一报告。

近半数创业者不满本企业状况

调研显示,有创业经历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是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当年投入创业活动。

创业者中,从事社会服务业的最多,比例达到34.63%;其次是制造业13.27%,金融、保险业12.9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2.94%等。虽然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行业不少,但其中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即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中,22.98%“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39%“收支基本平衡,平稳经营”,24.92%的创业者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已经停止经营。将近半数的创业者对自己创办的企业状况感到不满意。

除了盈利,创业动机还有自我实现

在受访的高校学生中,65.88%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10.31%表示反对,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针对没有创业经历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约75.22%被调查者选择了“一定要自己创立事业”或“如果有机会就创业”。这也说明创业的理念已经在高校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整体创业热情较高。就读或毕业于沪京浙苏粤等地高校的毕业生创业人数远大于其它省份,其中沪上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居各省市“榜首”。一方面有地方经济因素的推动;另一方面这些地区高校密集,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促进了毕业生创业。

在有计划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受访者中,44.13%的人创业是为了赚钱;31.79%的人选择“挑战自我,实现梦想”;选择“缓解就业压力”的人数是1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并非因为就业压力过大和竞争激烈而被迫选择自主创业。

在“影响创业成败因素”的调研中,选择自身能力、资金条件、市场环境的比例均超过三成。

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三大“软肋”

调查显示,有12.5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创业教育;有8%不了解自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有39.56%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占12.23%。

高校创业教育有哪些“软肋”?

专家分析,其一,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创业课程多是引进自国外的教育体系,而且零碎,未针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进行系统地研究和修订。创业课程的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环节薄弱。

其二,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受众面很窄。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虽然教育部已连续举办了几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500多名,但这对国内1000多所高校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其三,高校保障创业教育制度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很多学校缺少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

推动大学生创业需多方携手

在调查基础上,专家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

调查显示,93.49%的政府部门表示“已经或正在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82.38%的地方制定了相关规定,保证毕业生创业投资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只有3.12%的高校学生认为所在地的创业扶持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认为自主创业促进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的有31.38%。

专家建议,高校创业教育应实施分层,即面对全体学生,采用普及型创业教育;面对在校期间就有意创业的同学,采用专业型创业教育。国外一些高校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也值得借鉴。如,美国百森商学院把创业课程分为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部分,还增设“虚拟创业”环节。

产业应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助推器。企业特别是风险投资企业,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支持、风险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创业成功率。

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75.22%想创业 仅1.94%真创业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起步探索、发展实践、到如今的大力提倡,已经历了10个年头。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各方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

日前出炉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创业绝对人数比例小,占1.94%,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不少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三是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报告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进一步努力。

受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通过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7个各级地方政府部门、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学生(包括部分已毕业学生)、30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一报告。

近半数创业者不满本企业状况

调研显示,有创业经历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是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当年投入创业活动。

创业者中,从事社会服务业的最多,比例达到34.63%;其次是制造业13.27%,金融、保险业12.9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2.94%等。虽然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行业不少,但其中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即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中,22.98%“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39%“收支基本平衡,平稳经营”,24.92%的创业者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已经停止经营。将近半数的创业者对自己创办的企业状况感到不满意。

除了盈利,创业动机还有自我实现

在受访的高校学生中,65.88%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10.31%表示反对,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针对没有创业经历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约75.22%被调查者选择了“一定要自己创立事业”或“如果有机会就创业”。这也说明创业的理念已经在高校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整体创业热情较高。就读或毕业于沪京浙苏粤等地高校的毕业生创业人数远大于其它省份,其中沪上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居各省市“榜首”。一方面有地方经济因素的推动;另一方面这些地区高校密集,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促进了毕业生创业。

在有计划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受访者中,44.13%的人创业是为了赚钱;31.79%的人选择“挑战自我,实现梦想”;选择“缓解就业压力”的人数是1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并非因为就业压力过大和竞争激烈而被迫选择自主创业。

在“影响创业成败因素”的调研中,选择自身能力、资金条件、市场环境的比例均超过三成。

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三大“软肋”

调查显示,有12.5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创业教育;有8%不了解自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有39.56%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占12.23%。

高校创业教育有哪些“软肋”?

专家分析,其一,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创业课程多是引进自国外的教育体系,而且零碎,未针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进行系统地研究和修订。创业课程的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环节薄弱。

其二,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受众面很窄。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虽然教育部已连续举办了几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500多名,但这对国内1000多所高校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其三,高校保障创业教育制度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很多学校缺少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

推动大学生创业需多方携手

在调查基础上,专家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

调查显示,93.49%的政府部门表示“已经或正在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82.38%的地方制定了相关规定,保证毕业生创业投资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只有3.12%的高校学生认为所在地的创业扶持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认为自主创业促进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的有31.38%。

专家建议,高校创业教育应实施分层,即面对全体学生,采用普及型创业教育;面对在校期间就有意创业的同学,采用专业型创业教育。国外一些高校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也值得借鉴。如,美国百森商学院把创业课程分为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部分,还增设“虚拟创业”环节。

产业应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助推器。企业特别是风险投资企业,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支持、风险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创业成功率。

调查显示:三成大学毕业生想创业

毕业临近,各地纷纷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一时间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火热的话题,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转身成为“80后”创业者。人民网近期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主题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

截至7月7日零时,在2650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网友中,逾三成网友表示毕业后将选择创业。其中,13.5%的网友表示“想创业,并会付诸实践”;18.4%的网友表示“想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而66.5%的网友表示“不想创业,稳定的工作很重要”;1.6%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调查显示,27.6%的网友渴望自由的工作,26.9%的网友希望创业能带来可观的收入,29.8%的网友表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自己的创业动机,12.7%的网友是因为目前找不到好的工作,3%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自由工作、可观收入、人生理想这三个选项调查结果差距不大,并驾齐驱成为促使大学生投身创业的三大动因。

值得关注的是,在为何不想创业的调查问题中,46.7%的网友表示“创业风险太大”位居榜首,27.3%的网友认为没有可行的创业项目。

教育部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平均不到1%。这也印证了许多学生有创业热情,却很难付诸行动,主要是因为面对种种现实困难,许多学生有畏难心理,怕风险太大,不敢“轻举妄动”。

在“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对这一调查问题的回答,社会经验不够占30.7%,资金不足占34.1%,人际关系缺乏占17.8%,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占14.9%,2.5%选择“其他”。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对未来创业困难的认识上,更加趋于理性。除了往年普遍关注的“资金不足”外,“社会经验不够”成为创业困难的另外一大因素。

有专家指出,大学生毕业后先经过几年的就业并积累经验后,再着手创业的成功率会更高。

在创业资金的来源上,调查发现“银行贷款”仍不是大学生选择创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其中选择“父母、亲人”作为资金来源的占50.3%,选择“同学、朋友”的占8.7%,选择“寻找投资”的占 25.6%,只有11.3% 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另外4.1%的人选择“其他”。

虽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当地公共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但由于贷款申请时间长、条件多等原因,许多大学生依旧更愿意从自己的父母那里获得支持。

网友呼吁大学生毕业后,能有相应的创业指导来帮助其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

扶助创业大学生并非“办了证、贷了款、免了税”就服务到位了,专家建议,还应扶上马、送一程,在后续资金、销售推广和企业管理上给予帮助。

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成功至关重要?31.3%的网友认为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25.3%的网友认为需要广泛的人际关系,19.9%的网友认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很重要,22.3%的网友认为是敢想、敢做的无畏精神,另外1.2%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可见,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应该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能单凭经验或关系。

有专家认为,教育部、人保部、团中央等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促进创业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回暖,今年的创业环境确实要好于过去。

另外,各种创业比赛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创业比赛去体验和学习创业,同时也可借机拓展社会资源,获得风险投资。

调查显示大学生被动创业仅2%成功

如果你有完美的计划、充足的资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毕业后创业自己当老板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只是因为不想就业、不愿考研、当不成公务员才被迫选择创业,那可要慎重了。调查发现,“被动”创业者的成功率仅有2%左右。

创业可以让人在短期内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型,当“小老板”的诱惑常常让不少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心中的天平向创业倾斜。其实,除了虚荣心,这些初试啼声 的年轻人还有一些不愿说出的理由。日前,前程无忧对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显示,15.9%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只是作为过渡,而选择“走一步算一步,没有目标”的也占到26.2%。可见,近半大学生对创业的风险和艰难预料不够,创业目标也不够明确。

在调查过程中,当受访学生被问到“最缺乏哪方面的创业条件”时,有45.5%选择最缺乏资金;24.8%选缺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也令近两成大学生头疼。人力资源专家表示,政府鼓励创业,可“创业”究竟是“创造事业”还是“创造就业”?学生们首先应该正确估计自己的创业能力,做到扬长避短。

调查显示:大学生恐惧创业源于创业心理素质缺失

据了解,这项研究包括了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管理人员、讲授创业学课程的教师、成功创业者的深度访谈,以及向大学生随机发放有关创业心理素质的开放式调查问卷,课题组在全国50所高校发放了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涵盖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和非试点高校,包括了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以本科生居多,占样本量的92.6%。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大部分的学生持认同和积极支持的态度,数量占据样本的93.78%,其中有38.87%的学生表示积极支持。对于自己是否考虑过创业,73.27%考虑过,10.11%正在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前景的预测,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还不错,但存在一定难度,而20.38%的学生认为难度很大,只有12.43%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是充满信心的。

陶思亮表示,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基本态度来看,大学生对于创业的`难度有较为客观的认知,对于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具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但创业的困难和创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影响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同和支持,甚至选择进行创业的实践。

陶思亮认为,大学生是否会进行创业实践,同在大学期间是否自觉地关注创业,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大学生是否自觉地关注并参与到学校所提供的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去,也是衡量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普及与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创业相关课程的选修情况,近半的同学表示曾参加,其他的则表示兴趣一般或不太参加。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比拼赛等)的参与情况,少数同学(6.36%)积极参加,另有29.05%的同学表示偶尔参加。除了创业课程外,对于其他途径创业知识的学习,近三成的同学表示非常主动或比较主动,其余七成持被动态度。陶思亮表示,从大学生参与创业学习的行为取向来看,大学生对于自身参与创业方面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

对于大学生创业心理能力的调查,主要涵盖了抗挫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创业倾向的学生的创业心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创业倾向性越强其创业心理能力越高。而参加创业课程的学生的创业心理意识(自主性、冒险性、创新性、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等)、创业心理能力(抗挫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均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创业课程的学生。

陶思亮表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持支持态度,充分表明了大学生对于通过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所面临的困难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对自己毕业后是否进行创业持保留态度。(记者 周凯)

调查显示:“80后”成为大学生创业富豪主力

一成“富二代” 九成“白手起家”

6月24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对以后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结业生、肄业生、辍学生和在校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80”后青年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成功队伍中的主力军,“主动型创业”占据主导,IT技术催生“80后财富新贵”;创业富豪中“白手起家”者占九成,“富二代”创富能力突出。

上榜的100名大学生创业富豪中,“70后”大学生创业者不多,有20人;“80后”占据绝对优势,有79人,位居榜单前十名的创业富豪中,有7人为“80后”。

榜单显示,网游新锐渡口网络的`金津以拥有高达10亿元的财富,高居榜首,成为“80后”创业首富。,金津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在校期间创办了杭州渡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为浙江省最大的网游企业之一,也是最有实力挑战我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前辈霸主地位之人。

并列第二名的大学生创业富豪共有6人,财富均在1亿元,其中上海柯楠网络的达贝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四川鸿凤蜀府的李玟阳,重点大学金融专业毕业,两人均为女性,同为我国“80后”的创业女首富。

浙江盘石公司的田宁是浙江大学学生创业第一人。19还在校学习的田宁创建了该校首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目前,浙江盘石在浙江省电子商务企业中名列第三,仅次于阿里巴巴和生意宝,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持续领跑者。

调查发现,上榜的创业富豪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或是自筹资金,约占上榜人数的九成,有家庭资助的仅占一成。近两成上榜创业富豪在创业过程中得到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和银行贷款等支持,这些创业企业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好,如资产千万元以上的44名上榜创业富豪中,有10多人获得风险投资商的支持。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和能源环保等前沿领域的创业企业,传统行业较少受风投青睐。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富二代”的大学生创业者,特别是具有商业和管理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创富能力”突出,大多位居榜单前列。与白手起家的同辈大学生创业者相比有很多优势,相对充裕的创业启动资金、可借鉴的家族经商成功经验和相对丰富的人脉网络等,都大大增强了“富二代”大学生创业者的“创富能力”。

调查显示96.4%的人赞成大学生投身公益创业

“我们要对18岁到40岁的盲人按摩群体,进行信息技术利用的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利用网络做业务推广。”北京师范大学“五月花”公益创业行动小组组长刘虹桥说,目前他们已经完成社区试点,正在按计划逐步推行。

8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启动了“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项目,旨在通过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资金、能力培训和咨询指导等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公益创业实践,探索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可行模式。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新浪网对千名网友的调查显示,96.4%的人赞成大学生投身公益创业,其中38.2%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这突破了以前大学生或者找一份工作就业,或者进行商业创业的两种套路模式。”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甘东宇认为,公益创业将公益与创业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将关注点扩大到社会领域和公益领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实际管理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使得公益创业也有相当的挑战性,因此,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

联系上公益创业项目“为中国而教”负责人余微时,她正在甘肃农村调研。“我大学期间就一直关注农村教育,做了大量调研又做了两年支教后,我定位就做培训项目,招募想到农村教书的大学生,集中培训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对农村教育的了解。”

调查中,87.0%的人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在实践中增长学识和社会接触能力,66.7%的人认为能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33.3%的人表示还能帮助弱势群体,弥补社会鸿沟。

“我很钦佩那些放弃很好的就业机会而从事公益创业的人,他们就像一根根小火柴,用自己微弱的光去点燃一支支蜡烛,为社会带去更多光亮。”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韩鹏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何雄在公益创业行动中没少碰壁,“我们的项目是借助家庭的力量提升社区老年人的信息化水平,但是在调研中有些老人就是不接受我们的调查,我们得花大力气去做宣传和讲解,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缺少认知度。”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公益创业中的困难,78.2%的`人认为是资金短缺。接下来公众给出的排序依次是:缺乏成熟完善的项目管理执行模式(76.4%)、社会认同度低(65.5%)、项目创意不够成熟(61.8%)、缺乏宽松的注册条件(29.1%)。

甘东宇认为,在大学生公益创业过程中,需要鼓励更多有志于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学生社团,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关注与参与。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特别是相关的公益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要对学生社团给予支持,提供必要资源,形成培育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氛围。

你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目前更需要哪些支持?调查中,92.7%的人认为是政府支持,74.5%的人认为是社会公众支持,43.6%的人选择企业支持,32.7%的人选择“慈善组织支持”。在最需要公益创业的领域,公众给出的选择为:教育(78.2%)、社区服务(70.9%)、养老(63.6%)。

“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项目发起人、零点董事长袁岳说:“只有当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有一个认知,大学生、所有社会公众、企业、学校以及政府形成一个多元化合力时,才是大学生公益创业成熟发展、可持续之时。”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资金82%来自个人和家庭

法学等8个专业就业最难,医学本科生薪资最低

国内权威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主要撰写方麦克思公司8月1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82%来自于个人和家庭的资金,法学等8个专业毕业生连续两年就业最难,而医学本科毕业生薪资最低 。

据调查,截至8月初,未就业大学生中准备自主创业者比例达到了3月以来的最高点:未签约本科院校毕业生为24%,未签约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为23%。

而该公司近3年的研究,尽管有创业意向的人数比例一直较高,但实际创业的人数偏低。调查显示,2008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82%来自于个人和家庭的资金,多数想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基本实现不了创业。

据《蓝皮书》的撰写者王伯庆介绍,目前创业者的平均能力高于就业者。也就是说,创业者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是就业困难的群体,他们认为对创业帮助最大的是假期实习、课外兼职。

调查还显示,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分别为: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等。而在本科的专业大类中,医学薪资最低,仅为每月13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