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陆游阅读答案
- 文档
- 2024-08-19
- 117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蝶恋花陆游阅读答案,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题目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14、(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赏析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àn]”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蝶恋花 桐叶晨飘》诗意图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桐叶晨飘蛩夜语”,托物起兴,“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由朝至夕的凄清萧瑟的景象,渲染了作者的心境。
B.“黯黯长安路”中长安路虚实结合,实写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被金人占领;虚指南宋京城临安,隐含着作者对南宋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
C.“应如故”,想起自己在大散关和渭水边的战斗经历,表明作者对国事的忧虑。
D.全词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追昔,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抚今。全诗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
16.简要分析这首诗词下阙的感情和《书愤》感情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5.D(D项第三层回到现实,第四层回顾以往)
16.同:(1)都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早信此生终不遇”和“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终不遇”和“空自许”写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2)都透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如“当年悔草《长杨赋》”运用典故,讽刺统治者和汉成帝一样昏庸无能,其中“悔”字透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书愤》尾联运用典故,渴望效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但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暗含着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
异:(1)“江海轻舟今已具”化用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含有归隐江湖的意思。
(2)“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感叹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
(3)《书愤》首联“中原北望气如山”以及颔联回顾两次战斗经历,写出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4)《书愤》“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出时光流逝,英雄迟暮之感。
【参考译文】
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上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难以受到重用的现实,心中十分沮丧灰暗。忽然忆起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那大散关上和清渭之滨大概还战事依旧吧。
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我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
蝶恋花 陆游 阅读答案
陆游《蝶恋花》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和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
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练习题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译文: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àn]”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蝶恋花 桐叶晨飘》诗意图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作品鉴赏: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时的情况又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作者小传: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àn]”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蝶恋花 桐叶晨飘》诗意图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14、(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陆游蝶恋花习题答案
《蝶恋花》
作者: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题目: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鉴赏: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
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时的情况又怎样呢?
“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
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碎”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2.(1)答:“碎”字,写春花被莺燕的啼鸣揉碎,貌似责备莺燕,实则描写出春景已残、春花凋零的凄凉之景,衬托出闺妇因离愁别绪而痛楚心碎的情感。【答题要点:指代义、情感义、修辞义;花碎→心碎,如能答出用了夸张更好】
(2)答:①拟人手法。作者把春光拟人化,乞求它放晴而未许,又说春光知道郎君的'去处,嘱咐春光,要与它一起去寻郎,在对春光的埋怨和托付中,表达了深切的闺妇思郎之情。
②衬托(或情景交融)手法。词中描写了春残花谢、黄昏细雨、烟霾漠漠、芳草阻路的情景,以哀景写哀情,景中含情,衬托出孤寂伤感、愁情难遣的深情来。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题】
7.作者以“【 】”一词既点明时令,又表达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2分)
8.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黯黯生天际”,指愁绪生于天际,写出了主人公沮丧的心情。
B.“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写眼前的实景,也是内心愁苦的写照。
C.“强乐还无味”,作者借酒浇愁,已把苦涩的愁绪抛到了九霄云外。
D.“为伊消得人憔悴”,暗喻词人情深志坚的理想,是全词点睛之笔。
【参考答案】
7.春愁(2分)
8.C(2分)
陆游阅读答案
陆游书巢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痰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
【注释】
① 栖于椟: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陈:陈列。
③觌看。④间:间或,偶尔,有时候。⑤槁枝:枯树枝。⑥就:走近,靠近。⑦既:已,已经⑧信:确实。
【参考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 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 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 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或:有的 ②椟:木箱子 ③陈:置,放
④间:间或,偶尔 ⑤或:有时 ⑥就:走近,靠近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