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手做做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动手做做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做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 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 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 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动手做做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撒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l0n):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h%ng)骗(pi4n):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动手做做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师: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生:不,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生:没有)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生:不是)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也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鱼缸、金鱼、课件。

【课前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谁的事?

2、课文说的是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3、动手做做看

2、检查预习:

① 课文讲了谁的事?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机教学生字。

师追问:“你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吗?”

②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学生学着科学家朗志万的样子来问一问。)

3、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做实验:(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3、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生气的语气、质问的语气、急匆匆的感觉)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2、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1、师:伊琳娜原来不是很生气的吗,为什么听了朗志万的话,又高兴的笑了?(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师:(总结)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齐读。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两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两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认字)。

教师个案:

⑴ 直接揭题。

⑵ 设疑:

①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②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① 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② 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⑴ 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① 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② 识字游戏:

a、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b、小兔开门游戏。

c、认读生字词语。

⑷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⑸ 初步感知课文:

① 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② 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造句。

⑶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 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⑴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① 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② 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③ 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2、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问题: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她一副惊讶的样子?学完课文你就明白了。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爱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工具书等方式读准字音。)

感知课文内容: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一定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

2.检查初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出你已认识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b.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3.师生总结识字方法:

(1)换偏旁识字:慢──漫màn 篇──骗piàn

(2)偏旁归类识字:哎ài 哄hǒn 喝hē

(3)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lǎn馈

(4)编字迷识字:士兵的心──志zhì

(5)比较识字:题──提tí

4、读课文:指名读(检查生掌握情况)──小组练习读──师生评议。

三、细读思考,梳理疑难。

1.引导学生用默读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课件打出一则“手”的谜语)

2、揭题质疑。手的本领可大呢。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吗?(归纳学生所提问题:谁动手做做看;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怎么做)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语,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引出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关注本课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就课题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带着问题深入课文,由此找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⑴自由读。调皮的生字排队和大家见面来了,仔细看看第一排和第二排生字宝宝读音有什么特点?(第一排前鼻音;第二排后鼻音)回答对了的同学带读。

⑵男女生赛读。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还认识吗?(去掉音节读)

3、认识词语。

⑴课文里有两个人名,外国人的名字可不好读,谁能读一读?

⑵其他几个词会读吗?

4、指导书写。今天所学的字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相同的,能找出来吗?(出示“题”与“提”)

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②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③师范写。

④生练习写。(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既要扎扎实实,又要讲究方法,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学。此设计突出重点,在生字出现的形式上有意作了安排,使学生注意抓住字音特点,区别前后鼻音读音的不同,并以学生带读的形式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指导书写两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以各种方式读熟课文。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了,我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⑴指名读各自然段,注意及时正音。

⑵齐读。

⑶分角色读。

2、小组讨论。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在书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全班交流,解决所提问题。

⑴谁动手做做看?

⑵为什么伊琳娜要动手做做看?用书中的句子回答。(一个奇怪的问题)

①其他的小朋友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师引读)

②为什么伊琳娜会想到动手做做看呢?

③齐读妈妈的话。

④补充:伊琳娜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⑤妈妈的话到底要告诉伊琳娜什么?

⑥齐背所学儿歌“人有两件宝”。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光要动脑子想,还要动手做一做才行。

⑶怎么做?带着疑问,带着妈妈的鼓励,伊琳娜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②伊琳娜的妈妈知道是这个结果吗?她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伊琳娜?

③伊琳娜为什么开始生气,后来又笑了呢?

4、理解朗志万的话。

①科学家朗志万真的在哄骗他们吗?

②朗志万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③读了以后,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原来科学家朗志万是要告诉大家,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让我们再读读朗志万说的话。(齐读)

6、省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钟)

1、谜语导入:两棵小树,十个树杈,写字画画,全都靠它。

(双手)猜对了,我们的双手可能干了,有时大脑想不明白的问题,只要动手

做做看,就能找到答案呢。

2、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3、质疑课题:课文的主人公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读了课题,我们不禁产生了些疑问,小

朋友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3分钟)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回答对课题的质疑。板书:朗志万 伊琳娜

3、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明白朗志万是大科学家,伊琳娜是小姑娘。

三、识记生字(10分钟)

1、从主人公身上导入生字:朗、志、伊、琳、娜

我们可得记牢故事的主角啊,来读读他们的名字吧。这里面可藏着不少的生字呢。(课件出示五个生字)

带拼音朗读,去拼音朗读,比比谁的识字方法巧妙易记。

联系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出谜语识字:士兵的心---志

换偏旁识字:笋---伊

熟字加偏旁:林—琳,那---娜

给志找找朋友:志气、志愿、同志、立志、志向、志同道合

2、引出另外五个生字:鳞、哎、哄、骗、漫(课件出示)

除了主人公名字里的生字朋友外,课文里还有五个生字朋友,看谁最快找到他们,在书上用铅笔画起来。

3、刚才我们用了很多巧妙的识字方法,这五个生字的识记一定不在话下吧。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再给他们找到新的朋友就更棒了。

4、学习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给生字组词。

5、检查交流情况。抽读生词。(课件出示)

朗志万、伊琳娜、鱼鳞、哎呀、漫出来、哄骗

老师看见同学们交流得可认真了,基本上全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下面我把他们藏在词语花里,不知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念出来呢?

6、从“哄骗”导入课文内容。

我就知道光读准他们的字音是难不倒你们的,里面每个词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那我再考考你们。“哄骗”是什么意思?(用假话或手段骗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查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查工具书是最快捷、准确的方法。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呢。

注意“骗”的字形。

哎呀,骗字藏起来了,小朋友们能找到真正的骗字吗?(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哄骗,让学生分辨,从而明确正确的写法。)

学生书写“骗”,教师巡视。

四、朗读感悟(18分钟)

1、再读课文,找出朗志万说的话。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哄骗的意思,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是谁哄骗了谁呢?朗志万是怎么哄骗伊琳娜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想知道的话,赶快读课文吧。把朗志万说的话画出来。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他读得好吗?(读出奇怪的味道了。)

朗志万的问题奇怪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朗志万的话。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

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伊琳娜是怎么想的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第5自然段。做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的实验。 伊琳娜怎么做的呢?她动手做了这个实验。结果怎样?指名朗读。我们也来动手做做看吧。

做完实验。问:我来采访一下小伊琳娜,你此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觉得气愤?

8、学习第6、7段。

是啊,你一个堂堂的大科学家怎么可以说假话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太过分

了。要不是我亲手做了这个实验,我还不相信呢。越想越气的伊琳娜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了。谁来读一读伊琳娜和朗志万之间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她读得好不好?把小伊琳娜的一腔委屈和气愤都读出来了。还有谁愿意来试试?请女同学读一遍。

面对小伊琳娜的质问,朗志万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这回我们请男同学来读一读。(伊琳娜的话读出生气的语气,朗志万的话读出鼓励、高兴的语气。)

理解朗志万的话。 出示朗志万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读出了朗志万的宽容和智慧,也读出了他对小伊琳娜的欣赏。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呢?(联系妈妈的话理解)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10、整体感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了。那么有趣的故事老师真想再听一遍,小朋友们讲给我听听吧。想读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全班分五组。

五、小结全文。(8分钟)

1、小练笔。

小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刚才还十分气愤的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呢?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尤其是伊琳娜,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待会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要求)

2、全班交流。

3、是啊。正因为有了敢于质疑权威,肯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主见,不轻信盲从的思维方式,小伊琳娜的妈妈和朗志万才成了科学家,伊琳娜长大后也成为了大科学家呢。颜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也会有了不起的成就。对吗?对!好,下课。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不会 金鱼图

朗志万 →→→

鼓 漫出 水杯图

(伊琳娜生气头像)

(伊琳娜头像) (伊琳娜高兴头像)

(金鱼放入杯中,水漫出图)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初步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科学家的话吗?

2、谈话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平又巩固了识字,读通了故事)

4、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然后读音并组词,并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考试的“考”。

(5)编写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5、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6、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抢摘“丰收果”“夺红旗”“猜字谜”等。

7、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识字效率)

三、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2)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要求:让学生反复读一下“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3、课件出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己读书思考。

(1)、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然后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并说说理由。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读好伊琳娜的话。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围绕郎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课件出示,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示下面几种理解: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

从课外书或者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问题( )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以特殊的方式启发伊琳娜动手实践找寻答案,并让所有的孩子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时,却发人深省。教师应引领学生围绕朗志万的话和伊琳娜的做法进行深入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2、让学生有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水杯、金鱼、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读“单元导语”。

教师教读单元导语:“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用斧头砍东西又慢又不整齐,于是人们发明了锯;用扇子扇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2、谈话。

师:同学们,要想将来有所发现和创造,就要学着做个有心人,就要学着遇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判断。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4、将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组词读,再以小老师组词带读全班。

5、指名检查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6、齐读课文。 提问:

a、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课文有哪些人物?主要写了谁吗?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b、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他们身份的不同)

c、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d、科学家朗志万跟小姑娘伊琳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字型。

2、学生当小老师: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朗”字,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

比较形近字:“提”和“题”;“漫”和“慢”;“喝”和“渴”;“骗”和“遍”、“篇”;“哄”和“洪”、“拱”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组词语。

2、(课件)齐读词语

3、回顾课文:经过初读,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朗读,细致体会。

1、出示伊琳娜的表情图:伊琳娜开始为什么生气了?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

2、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学生汇报,板书:表情图1 哄骗

3、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怎样的问题: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引导提问:别的东西指除了什么之外的东西?放进金鱼,水会怎么样? 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怎么样?你们觉得奇怪吗?) 指导读句子

4、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从哪看出不同意?

(1)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他们”指的是谁?

(3)交流: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4)探讨:从中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遇到问题,伊琳娜是怎么做的?(问妈妈)

(1)出示句子: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a、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用换词替代法,如“只”、“仅”等)

b、反复朗读该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a、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b、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

(3)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a、指导读出“生气”,并体会“哄骗”的意思。(可通过换词感悟)

b、你还能换种语气说这句话,使它意思不变吗?(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朗志万真的哄骗了小朋友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4)出示句子: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问: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5、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板:图2 动手做做看)

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指名说)

6、小练笔:把伊琳娜说的话写一写。

三、总结课文,发散性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板书: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