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读《21堂教育课》有感,本文共13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读《21堂教育课》有感

在学习中,我的语文阅读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语文考试总是在阅读题上丢分很多。虽然邵老师经常布置阅读作业,但我还是提高不了,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不今天妈妈就给我推荐一本很有意义的书―― 《21堂教育课》。

其中一篇是关于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文章,仔细阅读之后我深深有感。

书上提出提高阅读能有五条训练,第一条:有目的地阅读,在阅读前让家长出几道题目,读完后让孩子作答,不懂的让家长指导;第二条:在阅读时要做标记和做笔记,可以把不懂的词画出来,也可以把好词好句用波浪线画出来;第三条:读完后,要把文章概括出来,并把读完的感受讲出来;第四条:训练发散阅读,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第五条:训练提问题,有不懂得句子要向大人提出问题并解答。

要做到以上五条是要花很多心思的,而且需要持之以恒。每次阅读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是敷衍了事,虽然能复述每篇文章,却总是不去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也从不考虑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参考,妈妈批评我也不听。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真正知道了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我们每次阅读应做到:画好词好句,不懂的词和句子向家长发出提问,读完要概括内容。我相信这样的方法一定会让我更加进步的!

20xx年3月份,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名叫《唐吉柯德》的小说。回到家,我一有空就看了起来。终于在今天7月6日,被我看完了。

这一本书讲了唐吉柯德因为非常喜欢看骑士小说,渐渐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最后,他相信书上的全是真的,于是打算自己做个骑士。经历了长时间的冒险,直到他年逾古稀,将要入土为安的时候,才醒悟过来的事。

唐吉柯德,他那种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他在冒险时遇到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在我看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他引发出的笑话。比如说,有一次,他准备和敌人作战斗。敌人还没有来,他却把山坡上的羊当作敌人不断冲杀。伙伴桑丘看见了,对他说:“快回来吧,唐吉柯德大人!您攻击的只是一些羊!您这是发的什么疯啊!”唐吉柯德毫不理会,举着长矛在羊群中乱冲乱杀。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看的时候,几乎都在笑。

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唐吉柯德看骑士小说能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呢?

读《凤历堂题记》有感

《凤历堂题记》是陈鹏举先生的一部新著,他送给我后,便匆匆翻过一遍,本想请熟悉书画金石的鸣华兄写篇书评,但他忙,就搁了下来。这次趁“国庆”休假之际,又翻出来读了一遍,对鹏举兄的艺术才华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于上世纪70年代末曾在《解放日报》文艺部当过一年编辑,后来报考进了《新民晚报》社,同年陈鹏举则进了《解放日报》。我们虽未同过事,但他后来主编的“文博”版,我是常读常看的。一个版面编得好坏,往往与责编的`文化艺术素养有关。承他送过我一册《黄喙无恙集》的旧体诗词集,我对唐诗宋词一直非常偏爱,我认为沉浸于古典诗词之中的人,其文必然精炼而有韵味,柯灵先生就是这样的文学大家。陈鹏举的题记也写得短而精简,颇有古人之风。

鹏举兄除攻古诗词,还擅长书法。这本《凤历堂题记》上的题记,都是他用毛笔书写的,其书法自成一家,别具风范。因此读者读这本书,至少有三点可读之处,一是品评作者的题记是否有道理;二是欣赏作者的书法(还有一些画作)是否精妙。值得一提的是,陈鹏举的书法也是文人字,与正宗的书法家有所不同,或者说更能显出文人的个性。第三呢,书中还收集了其他书画家的一些作品,如林曦明的《牧歌图》、张大根的山水画、袁拿思笔下的牡丹、黄阿忠的水墨风景、韩天衡的金石……总之,这本书很有看头,我一边饮茶,一边细细品味,很佩服作者在编“文博”之中,滋长了他的书画才情。同样,他的艺术品位,提升了“文博”版的艺术质量。

《凤历堂题记》的装帧很典雅又很有书卷气。一个编辑把编一个版面,当作一份事业来做,那是一件快乐的事。

读《堂吉柯德》有感

《堂吉柯德》是一本有意思的书,西班牙一个国王在王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边看书,一边狂笑,就断定这个学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则就是个疯子。果然,那家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这本书堪称经典,但是最好不要带着那么严肃的眼光去看,因为这本书在出版后一大段时间内属于地摊读物,他的价值也曾被认为仅仅是“逗笑”(塞万提斯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当时人语),不管曾经遭过什么评价,这本书确实很逗笑,我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都忍不住想笑。这本书言语轻松活泼,似乎每一句话都是信手拈来而又很贴切,但不是那么精确,甚至情节的前后衔接都很随便,以至于出现不少漏洞,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书的吸引力,这本书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朴的乡下人扎堆开玩笑,就能感受到这种暖和的,自然的活力来。

作者塞万提斯正是这种社会低层的角色,他是个伤残的军士,被俘当过奴隶,其间带领弟兄们几回逃跑,都被抓回来。被人赎回来之后,一贫如洗,写作也没有让他脱贫,还因为无妄之灾坐了几回牢……。最后得水肿病死了。死后,人们也不知他的`确切葬处。

堂吉柯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骑士的种种行为付诸现实,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信使”。

在历险中,和别人交谈,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柯德头脑清晰,见识高明,他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典范,他一心追求正义,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毫不畏惧,连命都不要,他坚信自己应该扶助弱小,但事实上,他往往给别人添乱。他捍卫纯洁忠贞,痴心不悔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而他所谓的“情人”是个粗壮的村姑,压根不认识他。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生活,历尽挫折而不后悔,认为这只不过是“魔术家捣的鬼”,还不断给桑丘打气—骑士总是要历尽各种艰险,才能成就丰功伟绩的。

而桑丘呢?他是个只看见眼前利益只顾自己的农民,因为堂吉柯德许给他种种好处,他才跟着去当奴仆的,他满足于口腹的享受,对堂吉柯德的各种奇思异想不断戳穿,对他的清苦生活满腹牢骚。“天上飞的老鹰,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鸡。”他凭常识判断处理问题,总督居然当的不错,当然,后来他觉得累,不愿当了。

主仆二人的历险,略似《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历险,只是前者是现实世界为背景的荒谬,而后者是以神话世界为背景的奋斗。这另人想起信仰的问题,信仰是遥远的,如远方的灯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于经验,是感性的,浅薄的而或许是“正常的”,桑丘就是一个没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仆二人看似矛盾,实际却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谁又能笑话他呢?如果一个人有点使自己激动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游侠梦更加真实,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满足于眼前的快乐,又有谁甘心这样呢?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怎样才能在工作中感到快乐?看过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所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让我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

书中前序就说到,要真正的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就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九件事:第一件,读书修身,读书致远。第二件,仰望星空,自我反思。第三件,教育科研,拯救自己。第四件,大爱圣心,大德厚生。第五件,一流口才,莲花巧舌。第六件,我写我心,我思我在。第七件,生活教育,注重细节。第八件,学校沟通,必有我师。第九件,调整心态,享受快乐。如果做好这九件事,那么你就一定可以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

高老师将自己多年来的实践和思考,用十七万字真诚地与我们分享,一起作最美好的教育憧憬。从字里行间让我看到了高老师毫不保留的真诚,也让我自己受到了一次次的触动,可以说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

什么是成功?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做,坚持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功又是什么呢?我想在外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内感到快乐和无愧于心。作为教师就应该静下心来,温起情来,动起脑来,那么你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静下心来,远离喧嚣,耐得住寂寞。点一盏小灯,伴一杯清茶,翻一卷文字,在文字中丰盈自己的内心,在书香中沉淀自己的灵魂。只有静下心,才能阅读,或者乱中求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深刻反思,回顾过去;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走进你喜欢的名人佳作,潜心钻研,用一份淡定从容的心态来丰富自己的底蕴。

温起情来,收起愤怒,熄灭掉火气。嘴角上扬,用心灵去沟通去感知去抒发。作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会让自己的内心也柔软起来,用这份敏感的心志去感知生活乃至生命中的瞬间,并抓住它,展示人生的五味杂陈;用这份细腻关爱每一个学生,串起文字的珠链,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动起脑来,凭借理性,大智更开慧。用尊严与宽容的语言润物无声,你会惊喜地看到胜利之光;在讲述与倾听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关注细节,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东西都来自细节;校园里,许多伟大的力量都来自细节。人格浓缩在细节里,大爱浓缩在细节里,人的精神和风貌也可以通过细节处透视。别忘了,与你学生的.家长沟通,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育幸福的快乐人生。

快乐就如安宁的感觉,如果把我们放在完全隔音的房间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们不见的会感到宁静,甚至会因为有一种嗡嗡的声音进入体内而感到发慌。反倒是置身林野之间,鸟语虫鸣、竹韵松涛不断流入耳际,能给人宁静的感觉。我们的快乐,正是在有忧虑有负担之间,在有压力有希望之间,所能享有获得的一种欣喜。尽情地投入,用欣赏的慧眼去观察,你会发现,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就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就在孩子的心田里。

超越自己,你就可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你就可以欣赏一切你能到达的风景。你可以一切环境中得到能量,使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永开不败的鲜花。

珍藏美好是寻找和制造快乐心态的良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校和学生中美好的故事,善于珍藏和学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和点点滴滴,从而使自己永远快乐幸福。

用一份认真去对待工作,用一份恬淡去面对生活,张弛有度,我们会拥有一个丰富多彩充实快乐的人生。

龙港一小 谢树样

一。作者介绍

关于本书作者阿瑟・本杰明,由于百度和《12堂魔力数学课》一书中找不到相关介绍。我仅将了解到的信息与您分享,阿瑟・本杰明,TED演讲嘉宾、数学魔术师、许多数学科普畅销书的作者。下图为阿瑟・本杰明在一次TED上的演讲,超快的语速,敏捷的思维,速算能力惊艳全场。

二。内容介绍

全书一共12章,分别介绍了数字之舞,有魔法的代数学,神奇的数字“9”,好吃又好玩的排列组合,超酷的斐波那契数列,永恒的数学定理,开脑洞的几何学,永不止步的π,用途多多的三角学,盒子外面的i 和e,快思慢想的微积分,比宇宙还大的无穷大。作者在序言中制定了阅读的若干规则,比如可以跳过不读的内容,可以略读的章节和段落,非读不可的章节等等。展示数字本身的神奇的魔力并挖掘神奇现象背后的奥秘。提到的上帝的方程式: 0、1算术的基础,  π几何学的重要数字,  e是微积分中最重要的数字,i是-1的一个平方根。希望让所有喜欢数学和对数学有恐惧症的人都疯狂地爱上数学。

三。精彩分享

第1章数字之舞中作者提到了高斯求和:求出从1至100的所有数字的和。高斯把从1至100的所有数字分成两行,1至5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位于第一行,51至10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位于下面一行。高斯发现,每一列的两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01,因此所有数字的总和就是50×101,等于5050.结合图形来表示这个过程。可以用小圆圈表示,这些小圆圈又可以排列成三角形,因此我们把这些数字称作“三角形数”.如果把两个三角形并排放置,构成了一个矩形,每个三角形所包含的小圆圈数应该是矩形的1/2.

第2章神奇的代数学中作者提到如何快速计算两个略小于100的数的乘积以及背后的代数学恒等式。比如:96×97 = (100 C 4) (100 C 3)= (100×93) + ( C 4)×( C 3) = 9 300 + 12 = 9 312

在实际应用时,我只看两个数字的末位数,在这个例子中是6 + 7,这表明与100相乘的那个数字的.末位数是3,因此我知道这个数字必然是93.而且,在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之后,我们就无须计算两个负数的乘积,而是直接取它们的正值,再求它们的乘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完成任意两个比较接近的数字的乘法运算。

第3章神奇的数字 “9”中作者提到了弃九法与加减乘除运算。()弃九法(casting out nines ):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并不断重复该步骤,直至得到一个一位数(digital roots)。弃九法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应用,可以用来检验加减乘除运算的得数是否正确。下面以乘法为例:相乘的两个数可以写成9x+5  和9y +6的形式,其中x是整数。(9x+5)(9y+6 ) =81xy+54x+45y+30=9(9xy+6x+5y)+30=9的倍数+(27+3)=9的倍数+3

第4章 好吃又好玩的排列组合中介绍了阶乘。作者认为n !的符号表示阶乘十分恰当,因为阶乘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有许多激动人心或令人惊讶的应用。如下所示:

000! = 1

001! = 1

002! = 2

003! = 6

004! = 24

005! = 120

006! = 720

007! = 5 040

008! = 40 320

009! = 362 880

010! = 3 628 800

011! = 39 916 800

012! = 479 001 600

013! = 6 227 020 800

这些数字到底有多大呢?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的22次方颗沙砾,整个宇宙大约有10的80次方个原子。一副扑克牌有52张(不含大小王),就有52! 种排列方式,因此你看到的那种排列可能前所未见。假设地球上的每个人每分钟洗一次牌,那么在接下来的100万年里,可能都无法再次看到之前的那种排列。

四。读后反思

1、知识越学越少。古人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数学有时就是为道。比如

模运算:任意正整数m,如果a和b之间的差是m的整数倍,那么我们说果a和b对模m同余,记作a ≡ b (mod m)。利用模运算我们能解决被一些特殊数整除数的特征,大大节省大脑的工作内存。

2、心算应该值得推广。其实很多数学学业水平差的学生学习都很苦,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计算!计算!

3、教学要让孩子们看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真正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学习意义的说教:考试!升学!

END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有感

今天我又抽时间阅读了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语会副会长、苏州首届名校长高万祥老师写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这是我今年四月在北京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时买的一书,有空就打开读一读,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启示,现将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这本书分为自序、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在自序中提出了《做一个快乐的优秀教师》的内容,以他自身的实际,提出了“愿普天之下的教师都能‘优秀’起来,并且能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快乐’”的憧憬,要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思考,去憧憬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教育梦想。

正文共分九个部分。一、读书是教育之母 优秀教师的第一堂必修课:读书修身。提到了“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作为教师除拥有这个名字外,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读书人”,要做一个古色古香的现代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教师要能做到“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加强阅读,在所有的书籍中,不可不读的是伟人和名人的自传,因为这些传记中往往记载了许多感人至身、催人奋进的故事和例子。

二、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优秀教师的第二堂必修课:自我反思。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有责任感、正义感、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人。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就应有平民情怀、洁身自好和骨气及懂得作为教师是天职。优秀教师一定要时时牢记和永远守住自己的使命,要把真理告诉学生。

三、从特色教师到特级教师 优秀教师的第三堂必修课:教育科研。作为教师,要学有方向,教有特色。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是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成长成功的。教改追求,是教师职业和人生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过程,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个人真正的幸福是确定生活和工作目标,并向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教师的生命价值只有在科研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

四、教育就是爱 优秀教师的第四堂必修课:大爱厚生。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一定是充满大爱之心的.学校。学生到学校固然是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但更重要的是来学习如何做人的。而个性、情感、人格这些做人最核心的内容,主要不是在文化课堂而是在校园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极为重要。“爱心育人,爱满校园"是学校管理和教师修炼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友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教师爱学生,能把一个民族爱发达了;教师恨学生,能把一个民族恨萎缩了。

五、我写故我在 优秀教师的第五堂必修课:积极写作。写作是优秀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随笔日记既是一种写作形式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理念、方法和课程,是学校中的学校。能坚持抓好日记写作和日记教育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公德无量的好教师。写教育随笔日记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李镇西的成功就是与他写随笔日记分不开的。只要我们勤于实践,善于观察,不断反思,坚持写作,就会有更大的成功。

六、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 优秀教师的第六堂必修课:锻炼口才。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演讲是一种交流,演讲是一种教育;演讲是培养师生的大课堂。要说真话,校园应该是说真话的地方。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一个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一个甘愿为真理和正义而贡献出一切的人。

七、细节就是力量 优秀教师的第七堂必修课:注重细节。细节就是文化,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和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寓伟大于平凡,寓日月永恒于细节。在教师的自我修炼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学校的科学民主管理等方面,注重细节,注重过程。中国古代的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格就是力量。细节就是力量。

八、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优秀教师的第八堂必修课:家校合作。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影响而言,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真正良好的学校教育,也一定会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最重要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九、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优秀教师的第九堂必修课:追寻快乐。心态是快乐的天使,因此关键是心态。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育幸福的快乐人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认同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角色,才能拥有工作激情和人生快乐。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辛苦,只有拥有激情的教师,才能享受到教育工作独有的快乐。

暑期作业其中一项是读一本教育类的书籍,写一篇心得体会。看书是自己喜欢的事项,但是对于从教20多年的我来说,平日里总与教育打交道,看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文章书籍,假期间总想放松一下,读一些不那么正统的文章,满足一下自己的闲情雅致。无奈,教师终究是教师,书也终究是要看的,于是,顺手拿了一本《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学习一下,好完成此项作业,翻了几页之后,便被其吸引一直看了下去。

这本书是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所著,他是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董事长校长兼书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首届名校长,苏州市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这本书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塑造一名优秀教师:读书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爱厚生、积极写作、锻炼口才、注重细节、家校合作、追求快乐,每一个章节都用了大量的事例论证了以上九个方面的重要性。

也许因为女儿正值高中阶段,也经常听孩子说起自己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的长短,诸如哪个老师今天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某某老师在课堂上说了什么样的话语等等,从孩子的话中分明能听得出对老师的褒贬,“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最能接受的呢?”于是我重点阅读了《大爱厚生》这一章节,想从书中找到答案。

这一章节中摘选了一名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夕给老师写的一封信,信中倾诉了自己对学习、对如今教育模式的苦恼,信中这样写道“我是牛吗,是猪吗,我的脑袋是驴脑袋吗?不是,不是,都不是!那为什么要把我们当成猪来养呢?为什么要把知识一口口嚼碎了放进我们嘴里呢?我们不是为了做题,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成绩啊!但成绩不是光靠做习题就做得出来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会做题的能力,会筛选知识的能力,会学习的能力。高考考的不是我们做的习题,而是考我们的能力…….”这段文字给我们每一个教育人提出一个思考,老师辛辛苦苦地讲课,不休不眠地操劳,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难道说老师不爱学生吗?老师付出的“爱”还不够吗?答案很简单,这就是我们不仅要“爱生”,还要“爱生有方”,“爱”首先要了解,才不会盲目,才不会偏离了方向。

传统的师道观念不相信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地自主地发展,于是老师的职业定位便是“传道授业解惑”,殊不知,学生更需要的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便要了解他们的心声,相信和信任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幼儿园和高中两个阶段,3-6岁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启时期,犹如脑洞大开,教师过多地干预,会限制他们的发展;而高中阶段则是创造力发展的巅峰时期,教师有智慧,为其指引方向,提供足够的空间。正如书中所言:有教育智慧的老师知道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就是帮助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我们带给学生享用不尽的人生财富。”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天,一条猎狗随主人去打猎。主人眼疾手快,用箭射中一只奔跑中的小兔子。猎狗追赶一番后无功而返,向主人解释说:“我已经尽力了。”小兔躲过致命追赶后,兔妈妈问小兔:“你受伤了,怎么还跑得过凶猛的猎狗呢?”小兔子回答的话耐人寻味:“猎狗是为了尽责而奔跑,我是为了生命而全力奔跑。”是啊,尽职尽责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吗?我看不尽然,只有那种关注生命,为学生、为自己生命而全力以赴狂奔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

读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真有一种醍醐灌顶、催人奋进的感觉。书中对读书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爱厚生、积极写作、锻炼口才、注重细节、家校沟通、追寻快乐等九堂必修课作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论述。《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在论述中,既有精深的理论阐述推演,又要幽默诙谐的论据佐证;既有长者风范的榜样引领,又有智慧的告诫与提醒。读着读着,我不禁用这“九堂课”开始对照起自己来,倘若我要固执地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要用智慧成就自己的教育梦想的话,那我该如何自觉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呢?或者,我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优秀教师呢?

一、优秀教师是一个甘于寂寞、甘于孤独的读书人

古人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读它,我们便能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上”,自然可远眺、可高瞻、可远瞩。故拓展阅读空间,读一些《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推荐的以《论语》为代表的哲学著作、以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为代表的教育学著作、像《仁爱一生》这样的人物传记、以及小说、诗歌、科普读物、时尚文摘刊物等等。或许,我们会因为真正读书的人少而感到丝丝寂寞,也会因为无人理解自己急进的思想而有些孤独。但是,你要相信,当阅读为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良好习惯,知识就会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我们思想的大河。

二、优秀教师是一个善于反思、关注细节的思想者

反思是教师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所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它并非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一般意义的思考和回顾,而是要从反思自我开始,进而反思教学、反思育人、反思课程、反思生活等等。所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我们是有责任感、正义感、社会良知和和批判精神的人。故而,做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就应该按照《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所讲的那样反思校园和反思教育。

或许,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能在平凡之中见精神,寓崇高于我们所关注的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首先,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教学的现状,不被其暂时的“低谷”击垮;其次,要加强对话与协作,把文本对话、人际对话与面对面对话结合起来在朝朝暮暮、集腋成裘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就自己、成全学生。《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阐明了方法。

三、优秀教师是一个寻求真谛、积极写作的践行者

一个优秀教师和一个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远大的教育理想,而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或许正是一个教师有没有远大的教育理想最明显的表现吧。所以高万祥校长在《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指出,一个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其实,对于教育科研,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将其视作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教育,用心去感受教育,我们就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挺立。所以,我以为教育科研,为名会太忙;为利会太累;为发展就快乐了。同时,我以为课题研究纵然好,个人研究也不赖,研究与推广,一样功德无量,大有可为。故只要我们大量的有品位的阅读,加上必要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反思,一定能提升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

说到教育写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纵观近十余年来活跃在中小学教育的大家,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写作似乎成了文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专利”。《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说,写作是优秀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能不能写作是一个教育家和一个教书匠的基本区别。由此,我以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知难而上,从写自己教育生活的日记着手,将自己变成一个能教能写的优秀教师。或许,我们的文章不能变成铅字,但它一定会留下我们的思考。你要知道,写作过程的美丽,只有写过的人才知道。教师写作,不投机,写真我。不停顿,终有获。

四、优秀教师是一个怀拥大爱、妙语连珠的演说家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开宗明义,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此振聋发聩的论述,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呢?要问世间什么东西最诚实、最珍贵,当属童心;要问人性里什么最善良、最美丽,依然当属童心。童心是春天和暖的阳光,夏天清凉的晨风,秋天明净的天空,冬天无暇的白雪。所以,作为教师或家长的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用包容的心态善待他们,像《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介绍的那样,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里,同他们一起成长。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这样写道:“口才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拥有智慧的语言”,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中国著名演讲家、“新中国演讲事业开拓者”、中国第一位演讲学教授邵守义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确是应该好好锻炼自己的口才的,要让自己的谈吐机智果断、恰到好处、妙语连珠、彰显智慧,切勿哗众取宠、信口开河、胡说一通。

五、优秀教师是一个重视合作、追寻快乐的大智者

家校沟通的教育方式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近年来,基于各种信息联络方式的兴起和教育自身的功利性倾向的影响,家校合作似乎已逐渐淡出我们的教育,甚至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三结合”教育变成了形而上学的“打印文件”,仅作为供上级领导查阅的资料。家校合作必须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使其常态化、制度化。《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好家长是教师的教师”和“最重要的是帮助家长”两个命题,有案例、有分析,真知灼见中彰显出一个智者的教育情怀。

有哲人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的确如此,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里,物质追求的烙印会令人沉痛,而像《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写道的那样“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育幸福的快乐人生。”所以,我们应该从职业认同、拥有热情、学会欣赏、珍藏美好中去体验教师的快乐幸福人生。当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地生活时,我们就会与众不同,富有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智慧与风格。这样,我们就会在不断的创造中感受到成功,体验到快乐与幸福,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前进,成为教育的智者。

或许我们还不算优秀,或许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会“老老实实教书,堂堂正正做人”(钱理群语),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着自己的生命价值而全力以赴,不断进步,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

一鼓作气读完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感觉就像在现场聆听高老师的精彩演讲。高老师现身说法,娓娓道来,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不禁心潮澎湃,原来成为优秀教师并不难,顿感信心倍增。

沉淀下来之后,我从高老师为我们呈现的“九堂必修课”中读出了“用心”、“爱心”和“恒心”。

九堂必修课中的“读书”、“特色”、“细节”、“家校合作”等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读书”不用心去读,无异于没读。用心去发掘、培养自身的教学特色才可能成为一名特色教师,从而成为特级教师。“细节决定成败”,不用心怎么可能注重细节,细微之处需要用心去观察,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用心去做。“家校合作”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令人满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度”并没有把握好,要么不足要么过度。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使二者关系处于平衡、正常状态?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有利的合力?这些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能用心去思考这些问题,并用心去探索,针对不同的家庭应该采取哪些不同的策略,教会家长教育孩子,“家校合作”才可能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经常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实际上,认真也就是用心之意,凡事就怕用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里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爱是了解,爱是尊重,爱是信任。

非常喜欢陶行知先生的那段话:“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只有了解孩子的情感,才能“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爱是尊重。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

爱是信任。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强于他人之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天真、善良的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改正错误,只要你给他机会,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学生的潜能如空气,可压缩于斗室,可充斥于天地,就看我们给学生多大的自由空间。”

失败与成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而很多人却因为没有迈出这一步而走向失败,为什么?因为他缺少“恒心”。“九堂必修课”不可能依靠一时的冲动就能完成,他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甚至花费一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都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天坚持读书,我们习惯了以“太忙了”、“太累了”为理由抱怨没有读书的时间,殊不知是因为我们缺少“恒心”。

每天坚持写作,如果坚持几个月、半年或是一年,可能大多数人能做到,但是如果坚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恐怕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缺少了恒心。我也曾豪情壮志地坚持每天写工作日志,可是没过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以事情太多为由为自己开脱。

这仅仅是一堂“必修课”,要想完成“九堂必修课”,没有一份执着的恒心,成为优秀教师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现在,自觉开篇有些大言不惭。成为优秀教师需要“用心、爱心、恒心”三颗心的支撑,具备这三颗心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用快乐的心情去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总感觉优秀的教师总离自己非常的遥望,有时会想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高老师如一位智慧长者,慈眉善目,谆谆教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启迪我们心灵的明灯。这本书的九个部分都写得非常好,高老师从自身的实践写起,好多地方都是对老师们的成长建议,叙述的亲切感人。看完后我很自觉地让浮躁的心渐渐平静,好久没有思索的的大脑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做一个“读书人”和“反思人”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接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书中还提到李镇西,现在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作者问及他怎样取得这样的成就时,他的回答是,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我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加上我们的不段反思和记录,我想我们已经向优秀教师的门槛迈进了一步,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打开的。

说到反思,我们经常谈到要及时反思的自己的工作,可往往是说说而已而懒于记录。在这方面,我深知是很欠缺的。我们经常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诚然我们平日的工作的确也很忙,尤其是本学期,自己突然感觉很忙乱,两趟头得教学弄得自己没有头绪,天天忙着,但反思起来并不满意自己,觉得自己忙的没有条理,尽管如此,自己却是觉得忙着累着充实着,但日子过的很快乐。可是我们都知道,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平时总想自己年龄不小了,精力达不到了,可也经常看看身边的老师,有的比自己年龄还大,却日日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所以我们要向这些老师学习,在工作中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书中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写作的方式:1、像写情书那样真诚?日记随笔写作;2、教师应该是反思者?学生个案写作;3、诗意地生存?文学和学术写作。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的大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加上长期的坚持不懈,便有了他身边的传世著作。人称“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业功名,也和他长期勤奋写作教育随笔分不开。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所写的日记随笔是他最宝贵和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有了这么成功的经验和大师的指点,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相信我们也会成功的。

二、在教育事业上学会追寻快乐

书中高老师还告诉,我们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辛苦,只有拥有热情的教师,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独有的快乐。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那种烦躁、不安的心情常常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事后想想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些无所谓的事情费心劳神。关键是我们自己调整好心态,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真正地快乐一定属于拥有良好心态的人。

走进《优秀教师的九堂必须课》一书,仿佛漫步在一片智慧之林,让我从中体会到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的源头,就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在不断反思和积累过程里。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现。

这是一次寻找之旅,曲径通幽处,智慧在彼岸闪现,指引着我不断向前走去。

读《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有感

――乌兰浩特市第十中学校长韩德山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叫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前段时间,我读了《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这本书主要是讲学校管理者要过一种研究性的生活:研究自己,体悟生命的自觉;研究教师,帮助他们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研究学生,老老实实”把学生当学生“;研究教学,”常听课“”会评课“;研究管理,”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阅读本书的过程,不仅可以和陶西平、叶澜、魏书生、李希贵……等一大批教育名家相遇,聆听他们对教育管理的真知灼见,还可以从这些文章中品味出25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获得对学校教育管理全景式的理解。从这本书中我收获了很多。尤其是”研究教师“”研究教学“和”研究管理“三章内容给我的指导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王崧舟老师的《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程红兵老师的《学校教学领导如何观课、评课》、魏书生老师的《我靠什么管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好教师、好管理者的大门,反复品读,其意无穷。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诗意课堂,全然进入精神生命的超然状态,令人钦佩。程红兵老师的”看目标,看过程,看效果“的评课方法清晰全面。其中的几个”关注“更值得借鉴。魏书生老师管理方法的”两大点“”一小点“从身心健康到管理策略,由主观到客观地给予我最有实效的指导。”一小点“就是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心情乐。”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决策过程要靠民主,事情靠大家去办,集大家的智慧。要建立科学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王崧舟老师的”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边云卷云舒。“与魏书生老师的”一小点“不谋而合。我们要研究教育和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更需要这份宁静。只有身心的彻底放松,才会理智地思考面临的种种纷繁复杂的问题,静下心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教育教学管理见成效。

本书中最让我细细品读的是陶西平专家的见解。陶西平在”校长要做三件事“一文中指出,有远见的CEO必须做三件事:一是管理现在,二是有选择地忘记过去,三是开创未来。陶西平认为,成功的校长,也应该把做好这三件事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一、管理好现在

学校要有良好的运行模式,上下目标一致,为着实现共同的愿景而齐心协力去工作。

共同的愿景,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很重要的粘合剂。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工作,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团队,就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愿景,每个人都清楚团队共同的目标是什么,要实现这一目标,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协助大家一起达成目标。

制度建设,是保证学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一个好校长,或许可以给一所学校带来很多发展的机遇,让这所学校在各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这所学校不一定就是好学校。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自己的办学章程,以及依据章程建立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在这个制度体系中运行的每一个人,都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明白做各种事情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是可以去做的,什么不能做。工作热情,是学校生活朝气蓬勃的引擎。价值引导,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管理好现在,需要关注的还有很多。比如学校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的提升、重视艺术和体育、注重文化传承,等等。上述这几个方面,我以为是比较重 要的,也是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

二、发现问题

所谓有选择地忘记过去,指的是善于发现学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找到问题或隐患产生的根源,并将其从学校文化中剔除出去。

一所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不同,所需要的’策略和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在发展的初期,如何让学校走向规范,是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学校管理的着力点自然就在如何”规范“上。当学校办学逐渐规范、形成良性循环之后,学校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特色发展了。需要从特色课程建设入手,实施项目特色建设,然后逐渐拓展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学校特色。当特色形成之后,学校如何示范引领,又有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对一些工作要求和制度做出调整,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问题意识对学校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三、开创未来

所谓开创未来,就是要有创造力,善于把握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新机遇,用改革来改变学校固有的节奏和文化,用改革带领学校弯道超车,走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

创造的前提是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现在国家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倡导创新驱动,教育方面鼓励创新的呼声更是高涨。举办创新实验班,开设创新类的课程,组织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成了当今教育的热点。不仅我们国家如此,其他各国也大体相同。但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是否就意味着教育质量也跟着逐渐提升,贴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了呢?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近些年来,法国的基础教育就做出了不少的改革,”做中学“等在全球都很有影响,但在国际教育质量测评中的表现却并不令人乐观。法国为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法国之所以在PISA测试中成绩不断下降,是因为基础教育的内容无限扩展,造成最重要的基础没有打好。

教育管理的这三件事情,并没有先后之分。很多时候三者是同时在进行的。

原本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在几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磨炼中,在一次次阅读中,不断成长。我认识到像《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这种对工作有指导价值的书籍对我职业成长的重要性。在实践与读书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我逐步成为一个理性的学校管理者。我想这是读书带给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收益了。

心灵是一片田野,不种花,就长草。同样,要想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原野百花盛开,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在读书中激活思想,丰富见解,汲取智慧,提升能力。

读何伯群梅月堂文集有感

何伯群先生是中国书坛的巨擘人物。他的书法入古出新,其独特的书风在书界享有盛誉。

最近,他的新著《梅月堂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月版),洋洋洒洒30万字,主题则是感恩。读完全书,我终于找到了作者在之前,所以能雄视书坛的答案:”德强书逸。“

《现代汉语词典》把德释义为:”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当我们仔细品味了伯群先生的《梅月堂文集》后,感悟到德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说文》所说的”德,升也“。感恩,实质上是德的内化,是德的另一种境界。

古人云:”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伯群先生是一位贤者。《梅月堂文集》无半点浮词,全是一个个平凡感人肺腑的小故事。祖父祖母心有孔孟,胸怀慈悲,时刻以”诗书立业,孝悌做人“教诲后辈。外公仙风道骨,引导他走上书艺之路。父亲肩膀似山,在困苦艰难时,助他建成了”梅月堂“。三叔与狼”交手“,在惊险之中首先牵挂着他的安危;供销社炊事员老张的水煎包,至今在他的’记忆中留有余香。石鲁大师身处厄境,依然奖掖后进,指点迷津,让他在茫茫艺海中如获金针……张仃、陈少默、康子隆、陈九康、何西来等诸先生,也纷纷不吝赐教,使他获益良多。

《梅月堂文集》感激了该感激的所有人。在阅读着一个个鲜活故事的时候,我们不断地为书中的情景所感动,但有时又会有些许的心酸,比如伯群念中学时,曾经因物资困乏三次饿晕那个细节的描述;除夕前妻子辛劳中拟好了年货菜单,可伯群却在与画商结账时,温厚淳和且慷慨地将钱留给他人;他在小区门口被肇事逃逸出租车撞得昏迷,诊断结果达二级脑震荡,脸面重伤。当地媒体报道此事,一边谴责司机的无德,一边呼吁人们举报逃逸者。而伯群在清醒后,却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气度对待此事,他说:无德当谴责,但肇事纯属意外,而开出租车者,大都生活不易,自己愿意放弃追究权利……

伯群有点不可理喻!可是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人精神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善良、纯净、感恩。正是这种感恩的心态,能够让他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各种磨难,赢得许多的关怀和支持,从而实现了书法事业上的极大成功。

读完何伯群先生的《梅月堂文集》,你也许会对感恩有更深理解,对人生有更多领悟。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推荐度: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推荐度: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推荐度:读红岩有感 推荐度:读《昭君出塞》有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读《世界最好教育给父母和教师45堂必修课》有感

在读《世界最好的教育给父母和教师的45堂必修课》这本书之前并不知道芬兰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有了同伴的推荐,才知道并不是美国教育是最值得称道的,原来芬兰教育才是最受教育人士推崇的最好的教育。那么芬兰教育好在哪里?被称为世界最好的教育的奥秘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阅读这本书。

在作者眼中芬兰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不求躁进,不讲形式,不以赢为目标”,他们的教育体制不去选取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所谓“精英、资优”为主力,而以平等的“全民都是精英”的国家义务教育兴学方式为主。在芬兰,国会议员不会比厨房的`阿姨更了不起。大家各司其职,各有所长。真正实现了“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气,因此成长中的学生对未来志向的选择也就比较能依照自己真正的兴趣去发展了。

在我们眼中“优秀”的学生主要的优点一定要有“学习好”这一条。但在芬兰孩子眼中,优秀不是只有功课好,应该还有某些特别擅长的东西,或是人格特质。在芬兰学校,老师从来不会去特意宣扬某位学生或某个班级的成绩多好,或是哪位同学、哪个科目是几分,当成任何负面教材的示警。同学之间不会特别佩服成绩好的孩子,反而对具有不同才能或者兴趣的孩子更为欣赏。芬兰的教育者早就了解到,不要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被大人簇拥着去一较高下,在心灵还不成熟的阶段,就学会恃宠而骄或打击别人。这种不会在孩子小小年纪就只把学业成绩当成学习成果、评比排名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回归人性、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也显示出人性中善良的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