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
- 文档
- 2024-10-06
- 112热度
- 0评论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本文共1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学会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大约2课时。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P68-69例1及练习十六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8页上的卡车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练习十六第4题0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规则几何体)
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学习例3
教师出示图片:正方形
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猜测、交流
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70练习十六第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讲故事引入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从这些位置观察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用4个正方体能够摆出许多形状不同的物体,赋予本单元丰富的教学内容,既能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些物体,又能比较各个物体的视图,还能依据提供的某个位置的视图,对物体的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活动都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摆和看是例题的基本教学活动,比较视图使活动更具挑战性。
例题十分清楚地要求:先摆一摆,再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安排先摆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有可观察的物体,防止以看实物图代替看物体的现象发生,把观察物体落到实处。二是通过摆,直观感受物体的形状,尤其是摆出的三个物体的形状结构的不同。从正、侧、上面观察要让学生独立进行,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要一边观察,一边描述看到的形状。如从正面看左边的物体,形状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从上面看这个物体,三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左前方还有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这个物体,形状是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这种描述可以用语言的形式,也可以画出草图说明。后一种描述可能更适宜大多数学生。分别比较三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使观察物体的活动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的热情。通过比较,发现从正面看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从上面看形状不同,从而体会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形状特点。
“想想做做”第1、2、4题都是摆物体、看形状、比视图,通过变换问题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如第1题要求指出从哪面看,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形状不同?和例题相比,给学生扶得少了,放得多了,包容了例题的内容,又高于例题的要求。又如第4题找出具有指定视图的物体,促使学生逐个逐个地观察,并且边看边对照视图作出正确的选择。
2.按照视图的`要求摆出相应的物体,发展想象力。
“想想做做”第3题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指定的视图摆物体。依据平面图形想象和创造立体,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独立地摆出物体,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研究视图和观察验证这两个环节给予调控。“研究视图”是分析视图的形状与结构,弄清楚它是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从而构思摆法。“观察验证”是从指定的哪个面去观察摆成的物体,它是否具有规定的视图,通过观察确认或修改摆出的物体。这道题里有三个小题,第(1)小题的物体只有一种摆法,第(2)(3)小题的物体可以有多种摆法。后两小题对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丰富的空间想象是十分有利的。让学生体会摆法多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人摆出一个物体,在交流中出现不同的摆法,通过相互观察验证,获得摆法多样的体验。另一种方式是鼓励学生摆出一个物体以后再尝试其它摆法,观察摆成的各个物体,体验它的某个视图都相同。选择哪种方式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一些。
3.对“想想做做”第5、6两题的说明。
这两道题是体会实物图中那些不容易看到或者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第5题左图里有一个正方体在后面,被挡着不容易看到;右图有一个正方体在后面的下方,不能直接看到。第6题的图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体会这些正方体的客观存在,有利于空间想象。两道题的教学活动是有差别的。第5题是先看图照样子摆,在摆的时候体会那一个正方体的存在。第6题是先数,在数的时候感受那一个正方体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
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二、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并能概括这一规律。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具准备: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学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强化方法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观察药箱和其他立体图形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活动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四)深入巩固,活动拓展;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学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广泛运用于生活中。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行探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协作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在情景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尊重教材的编排,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柯南的侦探活动中去,在柯南的侦探活动中观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在探究中发现
教学围绕“观察——猜想——推理——验证” 的主线循环往复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通过两个推理情节和两个活动的设计,力图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在观察、交流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感悟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充满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推理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学会学习。
3、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在操作、推理、反思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养成有序思维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师:孩子们,听过《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吗?想看看吗?
2、播放成语视频。
3、通过《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引入:请看他是谁?对,他就是柯南。你们喜欢柯南吗?老师也很喜欢他,柯南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最近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运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出示例1:李博士是皇室中鼎鼎有名的`发明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它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
3、柯南找到4个犯罪嫌疑人,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
4、请学生从不同方向全面观察小药箱,出示观察要求。
5、集体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
1、教师用语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观察、猜想、推理的活动中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的角色位置,使学生对学习更有积极性。
2、学生通过变换角度的反复观察,进行简单的推理验证,初步让学生感受观察与生活的联系。】
6、从小药箱的实物(有特殊标记的立体图形)抽象到长方体(无特殊标记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对于没有特殊标记的几何图形该怎么观察。(完成书上练习八的第1题)
(三)观察活动
1、引入:孩子们,刚才我们和柯南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外形是长方体的小药箱,在我们数学中,除了长方体之外,我们还认识哪些立体图形?
2、小组活动:观察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并填写实验报告。(从上面、正面、侧面进行观察)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教学例2前设计这样的观察活动,为教学例2做好铺垫,也能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例2
1、引入例2。
今天一大早,皇室博物馆的馆长急匆匆地找到柯南,告诉他博物馆四周有许多行踪可疑的人出现,他们是冲着两件国家级文物:绿玉球和水晶柱来的。(课件出示物体形状),因为昨天晚上馆长发现有人在放绿玉球和水晶柱的房间顶上开了一个小洞。
情况十分危急,柯南立即赶往现场勘探, 很快他找到了四个行踪可疑的人,为了不打草惊蛇,柯南笑着对他们来说,我们来做个画图游戏吧,假设这有一个球体和圆柱体,看谁能准确画出从上往下看的这2个物体的形状。每个人都画了物体的形状:
2、出示例2。(课件出示3组书上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形状)
(1)思考:他们谁是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动手操作。
(3)汇报,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进一步巩固新知
1、师:柯南看到大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已经和他不相伯仲了,于是出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试试吗?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游戏活动猜一猜。(完成书上39页做一做。练习八的第2题)
①开展活动。师:谁来猜一猜,可能是?还可能是?
②通过游戏活动,谈想法。
③小结:在观察物体时,如果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就如同盲人摸象,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拓展:
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回归到生活中去。】
(八)老师寄语。
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平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习: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习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习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习。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习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