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放开手,让孩子走得更好–《信箱》教学片段评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本文共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放开手,让孩子走得更好--《信箱》教学片段评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武隆县实验小学 郑彩霞

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对那封寄错的信,娃丽和哥什提亚做法截然不同。哥什提亚把那封信放在了台阶上,等邮递员来拿。而娃丽却冒着风雪连夜把信送给了这封信的主人。你觉得谁做得对呢?

(孩子们踊跃发言,都赞成娃丽的做法对,认为她的那种急人所急,不怕困难,热心帮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到娃丽的美好品质就已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就在我满意地准备“收兵”时,一个男孩子却让我“暂停”了下来。)

生1:老师,我不赞成娃丽的做法。虽然她是出于一片好心,怕这封信的主人担心、着急,但她独自冒着风雪连夜把信送到小河沿52号,这样做是不安全的。她还是个小孩子,天气这么恶劣,风很大,雪也很大,又是漆黑的夜晚,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老师你不是对我们说过“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吗?

(经他这么一说,班里立刻“炸开了锅”,纷纷和同伴谈谈自己的看法。而我,稍稍一愣后是一阵惊喜:看来那次主题班队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护”没有白上。在小家伙们自由谈论完后,我相机引导。)

师:孩子们真会学以致用,看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已深入人心。那请聪明的孩子们为兄妹俩想想办法,怎样做既保证安全,又能安全地把信送到小河沿52号呢?

(小家伙们可乐了,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2:我觉得哥什提亚不应该把信放在台阶上,如果被风吹走了,或被别人拿走了,那不是小河沿52号就收不到这封信了吗?那会给他们还来多大的伤害呀!

生3:我觉得哥什提亚可以在信箱上给邮递员写一个留言条,让邮递员知道信送错了,让邮递员把这封信送到小河沿52号。

生4:我认为娃丽可以白天去送信,这样就安全一些。

生5:我建议娃丽不要独自一人去,可以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陪她去。

生6:也可以让哥什提亚和她一起去。

……

(下课铃响了,本来已经“结束”的课堂,经过这一小小的插曲而显得“意犹未尽”,于是,我让孩子们把自己要对哥什提亚兄妹俩说的话用书信的方式写下来。信的格式就仿照课文中中尉写给娃丽的那封信。当然孩子们写的信又给了我一个惊喜!)

评析: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如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一方面要靠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往往站在比学生高的角度,居高临下,扮演着不可挑战的知识权威的角色,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看法转,不允许有独特的见解,就是在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诚恳地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他们,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定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切不可让学生的思维被纳入固定的、不容置疑的模式,否则我们教师就只能是个孤独的演奏者。

“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抛弃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相信学生,放开手,这样学生才会走得更好!

作者邮箱: cqwlzcx@163.com

[放开手,让孩子走得更好–《信箱》教学片段评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让孩子掌握预防意外伤害技能 教案教学设计

生活时报     -09-06     李海清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放手”的想法和做法必须要改变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将不承担监护职责。从9月1日起,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开始施行。即使是在校期间,家长依然要为自己未成年孩子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都十分担心自己缺乏自护知识和技能,无法帮助孩子躲避意外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日由北京市团市委的星光机构主编的我国首部青少年家庭自助自护训练教材开始发行,同时还配有一套卡通宣传画。现在,家长可以每天在家里对着书本辅导孩子进行自护训练了。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部新教材,北京市团市委和星光机构等单位将联合向一些学校和社区赠送这部可以自助学习的自护教材。

记者从星光机构自护教育专家赵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呼吁自护教育的家庭化和日常化。赵老师举例说,当孩子们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否大声地喊“救命”,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据调查,不少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相当一部分人面对危机的第一反应是要不要“面子”;还有一部分人是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所以,家长应该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自护意识,帮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据记者了解,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死亡的头号杀手。据有关部门统计,这部分人有26.1%的死亡事故是由各种意外伤害引起的。有数据表明,我国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让美走进孩子心中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孩子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大班艺术教育活动《花儿与蝴蝶》正是王老师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为我们研究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设置,为幼儿创设了三维空间美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长出了嫩叶,地上开满了鲜花。在优美的《梁祝》乐曲中,美丽的“花儿”(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戏玩耍。)

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美感。一是场景的设置及角色的装扮给了孩子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我们也许担心:孩子听得懂名曲吗?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优美、抒情的乐曲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与整体的和谐给了孩子知觉上的美。教师精心创设的三维空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必须以直观的、具体的美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王老师正是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幼儿和谐的环境美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纲要》中要求“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花儿与蝴蝶》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