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天津开放教育滞留率调查的教育论文
- 文档
- 2024-09-19
- 116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分析天津开放教育滞留率调查的教育论文,本文共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分析天津开放教育滞留率调查的教育论文
远程开放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学习者滞留率高的问题。高滞留率的存在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会起到不利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对滞留率的研究尚属空白。研究者在CNKI上进行检索,关于滞留率的文章为0篇,关于滞留率的课题更是少之又少。深入研究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滞留的影响因素,探索其滞留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滞留率,将有助于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远程开放教育理论体系,扎实推进开放大学建设。
一、数据、指标及计量方法的选择
(一)滞留率概念界定
远程开放教育学籍8年(16个学期)有效。在学分制背景条件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下,学生最短3个学期可以修完学分,取得毕业证书。所谓滞留生,即超过学籍有效期仍没有毕业的学生。伪滞留生,我们定义为第4学期至第16学期在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超过了最短学习年限但在学籍有效期内仍具备学习与毕业的资格。滞留率,即滞留生的人数在注册学生总人数中的比例,本文研究的滞留生范围包括伪滞留生、滞留生。滞留率=滞留生÷注册学生总数
(二)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1.样本数据来源
利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务管理系统平台,提取8月前的秋季―秋季18届学生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注册学生数、毕业人数、退学人数、专业以及地区等。
2.滞留率指标
滞留率与伪滞留率,因为春季-20春季入学的学生无毕业生,故本文中的滞留率共涉及19秋季―20秋季18个届别的学生。不同专业的滞留率:共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作为文法类专业的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理工类专业的代表,会计学属于综合性学科,招生时文理皆可。不同地区的滞留率:市区的滞留率,主要涉>:请记住我站域名/
(三)计量方法
基于SPSS16.0对分层次滞留率、分地区滞留率、分专业滞留率进行t检验,进行差异比较。基于Excel对总体滞留率和影响滞留率的各相关因子进行灰关联分析,找出影响滞留率的强关联因子、次强关联因子以及弱关联因子[1]。
二、滞留率的变化趋势分析与周期变化
(一)滞留率的总体概况
年秋季―年秋季远程开放教育共招生13万余人,毕业生人数10万余人,退学人数1万余人。如图1所示,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的学生总数、毕业生数、退学学生数整体呈曲折变化趋势。学生总数、毕业生数、退学学生数在秋季达到最高值,此届招生总数为13,861人,占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学生总数的10.66%;毕业生数为11,07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6%。从整个变化趋势来看,每年秋季招生规模要远高于春季,在秋季以前这种变化趋势非常明显,春季以后,变化趋势渐缓,招生总人数趋于稳定,固定在8,000人左右。表1显示,开放教育学生的滞留率比较稳定,变化趋势不明显,滞留率维持在0.1以下。滞留率最高的是1999年秋季入学的学生,滞留率为0.09;滞留率最低的是春季入学的学生,滞留率为0.02。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整体呈下降趋势,1999年秋季学生的伪滞留率达到最低点,为0.28。从20春季开始,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秋季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7个百分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年秋季之后,教育部有关规定要求,成人学习最短毕业年限为2.5年(5学期),故学生的第一个毕业年均在第5个学期,学习时间变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知识,获得课程学分;第二,开放教育由试点转为常规,教学模式趋于稳定,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06年之前,天津电大为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其它各项条件合格的情况下,允许学生1年半(3个学期)毕业。如20春季,为了提高检察院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天津电大和检察院进行合作,设立了法学(检察方向)专业,学生在学习1年半(3个学期)之后,各项考试合格,就允许其毕业并为其颁发毕业证书。表1显示了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和最后一个毕业年的滞留率,图2显示了各级学生不同学期的滞留率,整体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第3学期至第9学期下降趋势明显,平均降幅达到14%;从第9学期开始,下降趋势渐趋平缓,滞留率基本维持在0.1以下。学生在经过9个学期的学习之后,逐渐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拿到毕业证,致使滞留率降低。
(二)滞留率的周期变化
把开放教育的滞留率划分为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为3至6学期,第二个周期为7至9学期,第三个学期为10至16学期。周期划分依据为:一般情况下3至6学期属于学生的第一个毕业年所在学期,如表1所示;7至9学期开放教育的滞留率还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如图2所示;进入第9学期之后,滞留率渐趋稳定,变化较小。第一周期处于第一个毕业年,滞留率相对较高,平均滞留率为0.49,如表1所示;第二周期,学生在继续学习了4个学期之后,毕业人数明显上升,平均滞留率降至0.13,两年时间下降了37个百分点;第三周期,滞留率相对稳定,平均滞留率为0.06,和最后一个毕业年的滞留率基本吻合。
远程开放教育具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学习者需要自我组织、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学习。在第一周期,学生由于不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模式,再加上学习者多是有职业的人,时间相对不宽裕,导致第一周期的滞留率较高,约有50%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2]。第一周期的退学率也相对较高,约占退学学生总数的95%。第二周期,随着
学校支持服务功能的加强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滞留率大幅度下降。最后一个周期,随着学习年份的增多,滞留的这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学习积极性下降,毕业学生明显减少,滞留率变化幅度较小。
三、多视点的滞留率变化趋势分析与差异比较
(一)不同层次的滞留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1.本、专科滞留率的变化趋势
年春季之前入学的本科学生,滞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3),下降幅度较大,说明开放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毕业人数显着增多,天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2002年春季的滞留率达到历史最低点,仅0.01。2002年秋季―2006年春季的滞留率渐趋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均在0.06以下。其中,滞留率最高的两届学生是20春季和年秋季,为0.06。2006年春季之后的本科学生滞留率上升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2006年春季之后的学生还没有超过八年的学籍有效期,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今后几年拿到毕业证书,目前属于伪滞留阶段。秋季入学的学生滞留水平明显低于1999年秋季学生滞留水平,下降幅度较大。春季―20春季学生的滞留率趋于稳定,2002年春季学生的滞留率水平达到专科滞留率的最低点,为0.03。年春季之后的专科滞留率和本科滞留率相类似,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是出于学籍8年有效期的原因,目前属于伪滞留阶段。从图3的变化曲线来看,开放教育的专科滞留率要略高于本科滞留率、总体滞留率,变化也相对比较剧烈,平均高出总体滞留率3个百分点。
2.本、专科滞留率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本科滞留率的均值为0.0721,专科滞留率的均值为0.1089。经t检验,本科滞留率和专科滞留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t统计值为7.655(P
(二)不同地区滞留率的变化趋势与差异分析
1.市区和郊县滞留率的整体变化趋势市区的总体滞留率偏高,平均滞留率为0.12,高于总体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的水平。从图4的变化曲线来看,市区滞留率的变化曲线高于郊县滞留率和总体滞留率的变化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郊县滞留率则相对平稳,2006年秋季以前的学生滞留率基本维持在0.05以下。从整体来看,市区的滞留率高于总体滞留率,总体滞留率高于郊县滞留率,郊县滞留率处于较低水平。2002年春季学生的滞留率降至最低点,滞留率为0。2.市区、郊县滞留率的差异比较市区滞留率的均值为0.1221,郊县滞留率的均值为0.0468(见表3)。经t检验,市区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t统计值为7.11,p值为0.00(p
(三)不同专业滞留率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比较
目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专业有40余种,本文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且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进行分析研究。会计学专业总人数25,549人,约占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总人数的20%;法学专业总人数16,673人,约占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总人数的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人数较少,2,000余人,但它是理科专业中招生年数较多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
1.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的变化趋势
从图5中可以看出,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滞留率的变化曲线起伏较大。会计学的滞留率较为稳定,起伏较小,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波动幅度较大,且变化无规律,滞留率也相应高于会计学的滞留率。滞留率最低的是20秋季和2002年春季法学专业,滞留率为0.01。滞留率最高的是2007年秋季和2008年秋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达到0.3。
2.专业间滞留率的差异比较
如表4,经过t检验,会计学滞留率和法学滞留率的t检验值为2.1,p值为0.053(p>0.05),会计学滞留率和法学滞留率之间并不存在显着差异。会计学滞留率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的t检验值为3.494,p值为0.004(p
四、滞留率与相关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由于前述的各项滞留率是对同一批次的数据进行的分类统计,无法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比较学历层次、地区、专业对滞留率影响力的大小。借鉴统计分析方法―――灰关联分析对影响滞留率的各项因子进行分析,以找出影响滞留率的强关联因子、次强关联因子以及弱关联因子。
(一)指标分类
将天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2002年―2008年13批次入学学生总体滞留率作为参考序列,各批次本科滞留率、专科滞留率、郊县滞留率、市区滞留率、会计学滞留率、法学滞留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作为比较因素序列,借助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两组序列间的关联性,以进一步探索天津电大远程教育总体滞留率的影响因素。参考序列:X0(k),k=1,……,13比较因素序列:Xi(k),i=1,……,7,k=1,……,13
(二)数据标准化
将各批次数据除以初始批次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得到其倍数数列即为初值化数列,转化数列具有可比较性,可以将问题转向对原始数据列中各因素增长倍数进行分析对比。
(三)计算关联系数
将标准化后的总体滞留率作为母序列y0(k),将标准化后的各滞留率作为关联序列,分别计算各组关联序列与母序列间的关联系数L0i(k)=△min+△max△0i(k)+△max,其中△0i(k)=y0(k)-yi(k);△min和△max分别代表所有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绝对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是灰关联系数的分辨系数,其意义是削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着性,经验数据一般取值0.5[4]。
(四)计算关联度
关联度:r0i=1Nk=1L0i(k)关联度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影响程度的大小,N为期间数量,关联度等于不同期间关联系数的加权平均值。
关联度数值反映了各因子序列对总体滞留率影响力的大小,通过关联度数值,我们可以找出影响总体滞留率的强关联因子、次强关联因子以及弱关联因子,并以此作为降低开放教育滞留率的切入点,揭示滞留规律,对强关联因子加强研究、关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表7显示,在影响滞留率的各项因子中,本科滞留率为最强关联因子,对总体滞留率的变化影响力最大。其次为专科滞留率。不同专业的滞留率对总体滞留率变化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影响力最大的为会计学滞留率,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会计学教学水平的关注。在本次研究中,对总体滞留率影响力最低的为市区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说明地区滞留率这个相关因子对总体滞留率影响不大,在哪个地区上学并不会影响到毕业学生的质量及数量。
五、主要结论与思考
(一)主要结论
通过对总体滞留率的整体变化趋势分析以及周期比较分析,并对不同层次、地区、专业的滞留率变化趋势分析以及差异比较,我们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需要我们继续挖掘[5]。
―――滞留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伪滞留率还是滞留率都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的第一个毕业年所在学期也渐趋稳定,一般维持在第7学期。实践证明,学生经过7个学期的学习是比较合理的,此时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相对较低。
―――第二周期的滞留率下降速度较快。若将滞留率划分为三个流动周期,则滞留率在第二周期下降最快,下降速度为37个百分点。此时,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学习还充满兴趣,并没有失去信心,仍有充足的动力去完成学业,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本周期是降低滞留率、提高毕业率的最佳时期。进入第三周期,滞留率变化趋势不明显,滞留率基本稳定,没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专科滞留率高于本科滞留率。通过t检验显示,本科滞留率和专科滞留率有显着差异,专科的滞留率明显高于本科滞留率。本科学生在经过了前期的专科学习之后,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自律性也相对较高,因此,滞留率低于专科滞留率。
―――市区滞留率高于郊县滞留率。通过t检验显示,市区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有显着差异,市区的滞留率高于郊县的滞留率。这就打破了一些传统的观念。在传统上,一般情况下市区的教育质量高于郊县教育质量,滞留生也会相对较少。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采用远程开放教育方式,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郊县的学生也可以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滞留率出现了低于市区的情况。
―――专业间滞留率的比较。专业滞留率相对分层次滞留率和分地区滞留率来说,变化幅度较大,稳定性相对较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理工科代表专业,滞留率高于法学和会计学,变化曲线起伏较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多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理工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因此,开放教育理工类学生的滞留率相对较高。
―――灰关联结果分析。以本科滞留率、专科滞留率、市区滞留率、郊县滞留率、法学滞留率、会计学滞留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为相关因子,通过灰关联分析,可揭示各项因子对总体滞留率影响力的大小。通过分析,本科滞留率为最强关联因子,其次是专科滞留率、会计学滞留率、法学滞留率。在开放教育中,应加强对本科学生的关注,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专业方面,加强对会计学等学科的投入,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二)对策思考
对策一,建立导学机制,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研究发现,在三个流动周期中,处于第二周期的学生上升空间最大。因此,可建立有效的导学机制,及早发现处于第二周期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使这部分伪滞留生顺利毕业。建立有效的导学机制,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的学习意志,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其次,提高面授辅导质量。面授辅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答疑、解惑的作用,是开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6]。为处于第二周期的伪滞留生聘请高质量的面授辅导教师,制定适合他们的特色学习计划,发现他们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增加面授课程次数,增加学生和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
对策二,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对影响总体滞留率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最强关联因子为本科。因此,降低滞留率,需要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提高本科教育的教学水平。天津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而本科生在完成了专科学习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形成,更适合于这种远程教育模式。学校应加强对本科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投入,切实加强媒体建设,提高视听、文字教材质量,为本科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策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远程教育的教学媒体向着多样化发展,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递学习信息,使学生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尤为重要。学校应不断更新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对策四,建设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精品专业。
在对分专业滞留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差异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理工类的滞留率要高于文法类的滞留率。会计学和法学等文法类专业更贴近社会成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因此,能促进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课程,从而有效降低滞留率。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花更多的精力、财力去打造更适合于远程教育发展的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发展实用性强的专业,投入更优质的师资力量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专业[7],使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能够学到真正实用的技能,做到学有所用,真正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势,实现其办学的初始目的
护理人员医院健康教育调查分析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来自2所市内综合性教学医院、8所市级综合性医院、14所区县级医院、16所乡镇医院,共670名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参与问卷调查。抽取调查者的学历、工龄、年龄及职称结构无显著差异。
1.2调查方法:对问卷调查表进行自行设计,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②对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护理人员的认知程度;③护理人员掌握健康教育的能力;④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力的获得途径;⑤在护理人员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时机、形式及方法;⑥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方法及管理体系。问卷共由6个维度,25个问题组成。问卷结构效度及内容效度均符合标准,信度为0.65。由专人负责问卷的.统一发放及回收,并在发放时向受调查者充分讲解各项问题的内涵和填表注意事项。在被调查者充分理解后,采取白填方式和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本次调查中发放问卷700份,收回670份,有效回收率95.7%。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层次医院的调查对象,在学历、工龄、年龄及职称结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其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占31%,30~45岁之间占40%,45岁以上占29%;其职称结构为:初级职称占39%;中级职称占42%,高级职称占19%;学历结构:本科学历占29%,大专学历占42%,中专学历占19%;工龄:以下占29%,10~占42%,20年以上占29%。
2.2各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实施时机: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时机的选择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间存在差异。需根据病人需要随时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包括教学医院、市级医院及乡镇医院护士,分别占76.4%、73.8%和48.7%;其次是在操作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包括教学医院,约占56.9%;另外区县医院的健康教育时机主要选择在操作前,约占49.9%。
三、讨论
护理人员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以病患及病患家属为主要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灌输,使其不断累积健康知识,改善不良健康行为,卫生行为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正确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施教者和咨询者,在院内为病患及病患家属提供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的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接受诊疗并积极配合的角色,健康教育后患者能够主动预防疾病从而促进康复。由此可见,护士在医院的健康教育中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paely的人际间关系理论阐述到,护士与患者之间应保持一种治疗性的互动关系,健康教育同样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护士在对病患及病患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对于每个案例的个体需求进行充分全面的评估,并根据个人的身心状况选取适当的教育时机,这要求患者具备学习能力和、愿望,并能与教育者之间形成互动,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时机在不同层次的医院护理人员中存在差异。能够对病患进行充分评估,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时机者,平均占59.9%,其中教学医院最高,占76.6%。调查结果提示在护理人员提供健康教育时,应加强个体评估并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从而保证教育效果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医院的健康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时机,是保证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护理人员应做到充分评估患者,适应患者需求,尽量在患者身心状况正常、具有学习能力和愿望,并能与教育者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情况下进行健康教育,从而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
医学专升本教育教学调查分析论文
关键词: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专升本;教学效果
昆山市健康促进中心隶属于昆山市卫计委的事业单位(原昆山卫校),是苏州大学校外教学点,专门开展成人医学专升本学历教育的培训。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完善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通过培训,对昆山卫生系统拥有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工作人员进行学历提升,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昆山市民。年初,我们组织了一次针对全校学生的大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摸索出适合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方法,为教学管理提供借鉴,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查围绕我教学点级、级苏州大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学历的在校生进行,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2个年级3个专业,共调查26门课程。采取发放书面调查问卷的形式,按班级进行全员调查,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0.05:1。根据研究目的,问卷主要包括4个部分:(1)教师的教学态度:上下课准时、上课认真、严格要求等。(2)教学内容方面:业务水平、新知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思想教育。(3)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教具、板书应用,教学生动,批改作业认真。(4)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和要求。
2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总体对教师授课情况评价较高,但不同的班级调查结果不同,评价低的`情况主要集中在护理班。在所有班级中,教师授课过程中相关内容调查项目的评价略低的项目数出现频率总体不高,专业不同结果也不同,以2014级护理最高,所有科目的所有项目均有评价低的现象出现。学生对教学不满意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在影响教学成效的因素中,主要有教师对新知识的应用,有105人次不满意;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有47人次不满意;对教具、板书的应用,有41人次不满意;对教学是否生动,有122人次不满意。从调查结果来看,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新换代较快,每学年的学习教材都在更新版本,尤其是内科学、外科学已经升级至第8版,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有些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基础上,确实不能适应临床的发展。(2)由于有些外聘的专家和教授是兼职在中心上课,专家的工作较忙,在制作课件上确实存在一定困难。(3)有些专家在本专业临床领域内技术好、口碑好,但因表达形式和口才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专家会看病,但不一定会讲课;有些专家因为有很重的口音,会使学生的接受效果打折;有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声音比较小,不爱用话筒,上课人多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听不清楚。(4)2014级护理班由于班主任不熟悉情况及上课时间变动较多,学生普遍存在不满意现象。(5)临床班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护理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6)临床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护理班学生人数较多,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3分析
3.1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教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非常满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喜欢接收新知识、新技能,喜欢教师多讲一些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所以,对于在职医学生的学历教育,应该实践多于理论,可以在教授实践技能的过程中穿插讲理论。对成人学生来说,实用的课程就是重要的课程[2]。因此,要充分调研,了解学生认为实用的课程有哪些,并进行重点讲授。
3.2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从教师教学情况看,要解决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结合临床实际讲解最新医学技术进展,对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确保走在医学的前沿;其次,专家和教授在知识和技能都更新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对、授课方法的研究和设计,充分利用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要明确责任义务和相应待遇,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考核。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有促进提高的作用[3]。
3.3教学管理分析
学生普遍对中心的教学管理满意,偶尔遇到教师临时有事需调课的时候,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前一周通知,方便学生调班。针对这点,可以采取换教师不换时间的方法。教师临时有事往往是突发的,很难做到提前一周通知,学校可以联系其他教师上课,确保调课不调时间,也使学生不调班。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维护教学秩序,提升教学效果。
4讨论
通过学历培训更新卫生计生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卫生计生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可以规范行业服务水平,为全昆山人民的医疗、计生带来更专业的服务。
(1)我中心是昆山地区唯一的医学成人教育机构,从录取71名本科毕业生,到20录取178名本科生,5年递增2.5倍,近两年录取人员不断增加。目前卫生职业教育在昆山地区虽然每年学生生源不断增加,但实际上培训工作“缩水”严重,教室、设备配备不足,师资短缺,机构发展受限。成人教育是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知识如果不更新,2~5年就将过时。因此,卫生计生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
(2)支持继续教育立法。全面调整和规范成人继续教育活动,逐步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网络化的继续教育相关制度[4]。只有在全国范围内用法律严格规范和约束继续教育的入学考试、教育教学等,才能确保成人学历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升成人学历教育的社会地位,让继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也应争取领导支持。配合“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积极争取培训用房,争取培训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岳达,王海波,孙立新,等.医学院成人教育班级管理的方式论述[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329-330.
[2]谢海棠,贾元威,沈杰.成人高等教育药学类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418-420.
[3]王卫红,蒋冬梅,赖娟.湖南省三级医院聘用护士成人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4(6):243-245.
[4]曲素丽.继续医学教育持续发展呼唤继续教育立法[J].医学美学美容,2014(6):420-421.
试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教育论文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所持有的内在标准,而就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标准。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个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我们设计了“毕业生就业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行为取向”和“价值判断”两部份。于6月对青岛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19份,其中男生429人,女生290人,贫困生347人,非贫困生482人。从调查中的数据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毕业生毕业去向的选择。届毕业生面临毕业时,有54.3%的同学选择了找工作,35.7%的同学准备考研,还有3.8%的同学准备出国留学,另外有1.3%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可见绝大多数的同学面临毕业的时候都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这是可喜的,而且有不少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出现的新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4.9%的同学面临毕业时对自己的去向还不能确定,这种目标游离现象值得研究。
2.毕业生择业区域的选择。择业区域向来是毕业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1.2%的同学倾向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类的城市就业,38.1%的同学倾向于到厦门、杭州、青岛、苏州等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也有23.7%的同学认为不一定非得是以上两类城市,但不能低于地、市级城市;只有7%的同学对工作地点没有特别的要求,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县市级城市甚至乡镇都可以。
调查的结果反映一个普遍的现象,毕业生仍然对工作地点要求高,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老、少、边、穷地方就业。其实在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有毕业生发展的广阔天地,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应转换为就业大众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评价自己,适当调整就业的期望值,才能缓解就业问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从毕业生的价值取向来看,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培训和发展机会(79.1%),其次是工资福利(74.1%),再次是公平开放的环境(42.1%),排在第四位的是有充分的个人时间(33.0%),排在第五位的是解决户口(30.5%)。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趋于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更加务实和注重实际价值。但目前的一些政策仍然影响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如在当前户口没有完全放开的现实条件下,不少毕业生还是很看重户口问题。
4.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毕业生最希望从事的职业呢?调查结果显示,有29.9%的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是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职员,29.8%的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员,此外有21.4%的毕业生希望能够自主创业,18.4%的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是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员工,只有3.6%的毕业生希望成为民营企业的员工。调查反映了三个基本事实:一是外资和公务员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优先选择;二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愿望;三是民营企业仍然很难吸引人才。
5.毕业生对专业和工作关系的考虑。从调查结果来看,48.3%的毕业生认为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另外有44.5%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应该专业对口;只有7.2%的毕业生认为能找到工作就行,不考虑专业和兴趣。死守专业对口的观念会影响很多冷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但是盲目地随兴趣找工作或不随兴趣和专业去找工作也不见得是好事,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具体对待,必要的就业指导需要及时跟进。
6.毕业生对好工作的评价。一个好单位的首要因素是什么?有67.2%的毕业生认为是有发展空间;22.1%的毕业生认为经济收人高才是一个好单位的首要因素;另外有10.6%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地位高是一个好单位的首要因素。结果说明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的主流是好的,但仍有一些同学对诚信问题不是很在意。
7.毕业生时简历造假的评价。大学生就业出现一个令人关注的简历造假问题,它事关毕业生对诚信的态度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65.6%的毕业生不赞同简历造假,10.9%的毕业生赞同简历造假,另外有23.5%的毕业生不置可否。
8.毕业生对学绩与能力的评价。66.4%的毕业生认为大学里的学业成绩和能力锻炼对找工作很重要;18.5%的毕业生认为学习成绩和能力锻炼没有多少作用,不应该太看重另外有15.1%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压倒一切,其他都没有什么意思。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毕业生对学绩有正面的评价,肯定了学业成绩和能力锻炼对找工作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15.1%的毕业生持负面的观点,这类学生往往在校期间比较迷茫,就业时也缺乏过硬扎实的储备。 1.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总体特点。
从以上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调查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出现了追求自我实现、强调实际利益、务实和注重能力发展的特点。
(1)追求自我实现。新一代的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找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渴望在实现自我的同时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从毕业生对好工作的评价来看,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工作首要特点是有发展空间。从毕业生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来看,他们最看重的是能够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这些都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并不是人们想象当中的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将自我的发展放在首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实际务实、追求职业带来的直接利益。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时实际务实、追求职业带来的直接利益。在找工作的时候,工资福利紧跟培训和发展机会之后,成为大学生就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而且将经济收人高作为一个好工作的标准(排在第二),这与20多年的商品大潮的影响不无关系。
(3)注重能力发展。在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当前大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他们在校期间除了在学习上努力学习,而且还不断加强锻炼,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对学绩和能力有正确的看法,认为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对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2.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内因差异。
(1)家庭经济水平不同的学生就业价值观不同。贫困学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就业指导工作中极为关注的问题。贫困学生是否与非贫困生的就业价值观一致呢?为此,我们对这个问题给与了特别的关注。在719份有效问卷当中,其中有347人来自经济困难家庭,482人来自非困难家庭。通过对这两组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比较分析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就业价值判断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就业行为取向上两个群体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①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找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困难生。这一现象与他们各自的经济状况不无关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大多数贫困生选择了直接就业,因此与非贫困生相比较,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多。至于选择考研的比例相对较低,是因为考研和读研需要家庭的经济支持,而贫困生家庭能够提供支持的较少。
②在就业地选择上,贫困生的就业期望比非贫困生低。贫困生在大中城市的选择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与此同时,在贫困生当中对就业地没有要求的比例远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的就业期望较低,这可能是因为贫困生原来的生存状态较差,从而对就业地点也要求相对较低。
③在职业选择上,贫困生的选择倾向稳定和安全。他们首选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非贫困生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较低,他们首选的是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这可能与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普遍缺乏安全感有关。相反,非贫困生衣食无忧,因此对安全感的需求较低。
(2)性别不同的学生就业价值观不同。女生尤其是工科院校女生的就业向来是老大难,导致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因素,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是否在价值观上也有些变化?从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性别不同的学生在行为取向上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①女生考研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找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从对个别学生直接访谈来看,女生之所以考研比例较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女生就业比较困难,而且女生学习比较勤奋,成绩比较突出,因此考研的比例远高于男生。同理,男生因为就业状况较好,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就高于女生。
②在职业选择上,男生就业首选是行政事业单位,而女生就业首选是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从对个别学生的直接访谈来看,男生选择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国企效益较差,下岗人员激增。二是机关事业单位门槛高,收人稳定并不断增长。三是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不再是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工作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同样充实,而且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女生则是就业观发生了变化,具有了挑战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要求。
开放教育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开放教育较之普通高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开放性,开放性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就是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满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指导下的教育工作要求重视学习者个性学习需求,探索适合开放教育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开放大学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实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本文探讨研究的目标。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模式;开放教育
一、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界定
个性化学习是要让学习者居于教育系统中心,个性化教育体系应该贯穿教育始终,让学习者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想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习,让学习者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样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模式让学习者更高效的接受教育。个性化学习是通过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实现个人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积极、可靠、和具有自我激励倾向,所以推动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职业道德要求的。开放教育是公民终身学习实现的最佳途径,让教育资源多元化,但是仅仅提供平等多元的教育平台是不够的,还要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资源需求者的重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选用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都要围绕着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天资来构建和思考的教育体系,力求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而这种教育效果不是单独的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要达到学习技能掌握、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过程生动。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既要追求高质量的专业水平,也要重视长期持续学习、以及深度参与。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学习不是简单的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强调的是以“个人”形式,脱离集体的学习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阻碍了学习者的社会或者集体的交往,对学习能力较差的个体又很消极的影响。个性化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在集体中学习,尊重个体的独特要求和风格等需求,所以个性化学习也不是简单的将学习者扔到集体中任其独自冥思苦想。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要根据学习者的智慧、心理、知识以及社会背景,确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需求,教师根据学习者个体不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的一种呵护个体天资的教育模式。
二、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目前,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是以大规模的知识灌输和个别化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者的个体需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个性化学习的导向意识、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根本上的区别,具体体现在:
1、教师角色定位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基本上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灌输和管理,教师的教学占有主导地位。即便是在个别化教育下,处于课堂外的教师也仅仅是远程教育的引导者。而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本人在课堂内外并无严格要求,教师需要具有传统教学的所有教育技巧和管理能力,同时也必须具有同其他教师以及各种教辅人员包括教学助理、监护人、引导者、辅导人员以及其他满足学生特殊要求、增强学生能力,开拓学生视野的人员。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能力和素质较之传统教学模式要求提高很多。
2、学习效果评价标准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习效果评价大多局限于知识的辨识和掌握,学生的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这样的学习评价标准,教师都是在考虑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的提高成绩,这就会出现教师大规模灌输知识或者远程发号施令,指引学生尽快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机械的教与学模式实现的教育往往僵滞低效能。过分关注学生平均水平,推进整体向前的教学模式让天资较好的学生被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不能实现多元化,只能按部就班跟着教师的引导走,抹杀了天才学生的智慧资源;同时,相对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存在得不到针对性辅导的风险。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基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需求,长期分享性的标准,成绩不是衡量学习者的重要标准,更致力于个体潜力开发,特别是个人学习技能的提升,以及创造力和社会能力等都囊括在内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在这种评价标准下,教师会更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有针对性地排除学习中的阻碍以求是个体热爱学习这件事。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负责监控学习者每一个阶段的动态,各与不同个体所需要的支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有区别的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内容也不是千篇 一律的。面对较强的学习者就可以给额外的发展和增强活动效果所需的教学资源,而相对差一些的学习者也会获得额外的教学帮助,达到平均水平。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中占优势的教育不再是面向整个班级的教师教学,也不是信息通讯技术及远程学习系统提供的资源教育,而是利用整个集体、教辅团队和个人的资源整合,根据目的和需求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的动态教学模式。
3、教学资源设计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国家必修课程,其中也会有一些学习者自有选择的内容,但学生的权利也局限于决定何时、何地、学习的内容而已。传统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即便设置了实践教学,往往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很大原因是实践教学设置模板化,不能和学习者的需求相结合。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保留国家课程框架,向学习者推荐学习研究的方向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对原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压缩,给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资源。同时,要配套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根据社会各个体需求,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构建新型开放教育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以满足学习者个性需求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主导性地位向辅助性方向转变,这就需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教师和学校应该是学习的服务者,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选择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具备对促进学习者进步有积极作用的敏锐观察力,可以根据数据判断教学过程中个体的接受程度和当时最急迫的需求,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目标并指引其如何最好的实现。
2、确立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确立应该依照学生潜力是否提升为原则,标准不能为简单的成绩判断。确立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价标准是构建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多元化学习效果标准首要的是按个体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标准。每个个体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效果标准衡量办法,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主要有:知识的接受程度、创造力的提升、社会实践性的增强以及逻辑思维方式的进步等几个主要方面。
3、整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
改变传统教育资源老旧、脱离现实、模式化等问题,重新整合资源,建设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让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资源选择。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新型教学资源的整合要做到:第一,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设计要有内在价值的理解和能力,为全体学生设置高期待和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的同时,要根据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时间、方式、资源等支持和帮助。第二、课堂外多创造有利于个人创造力的机会,为能力强者拓展学习范围,也为较差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发展机会以刺激其未被发现的潜能。第三,提供更灵活实用的教材。根据国家课程要求,可以修改课程框架,压缩精炼之后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主要方向,课堂结合线上教育共同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的知识资源,满足不同个体的具体学习需求。第四,设计真正符合个体需求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社会道德价值观等问题,不再单一性设计模式化的实践教育。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联合,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活动。比如师范类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爱好、知识能力等选择接受幼儿园、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或者商业培训等多方面的实践教育,让学习者从多个机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创新最好的尝试,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开放教育中认真研究和探索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来,对公民终身学习、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合理优化以及教育公平等问题都有很积极的作用。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也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既是大众的、又满足个体需求的教育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莉.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11).
[2]姜新生.个别化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7。
[3]龚正行.学习方法指导[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4]于泳.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月刊,,(7)。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调查分析以及发展规划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教育也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巨变。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突增的学生数量正在逐步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龙头城市,在对祖国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大任务。如何有效的应对和解决上述两个矛盾是当务之急。教育资源共享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一、什么是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泛指与教育行为相关的所有人和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使用时间的长短上
教育资源分为可再利用资源和不可再利用资源。可再利用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被拿来循环利用的与教育行为相关的事物和人。师资、教材、图书、电脑等均属于可再利用的资源。不可再利用资源使用时间长,虽然不可重复利用,但在使用期限内可以被多个用户共同使用,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
(二)从资源的性质上
教育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教师、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是一种软件资源,教学楼、试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音体美设施、交通工具、草场等属于硬件资源。
(三)从资源的共享方向上
教育资源可以分为学校内各学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共享,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和社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的一种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实质上是将高度独立的学校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彼此融合,使彼此独立的子系统或更小的系统有机,开放的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最有效的将系统联系起来,实现:“1+1>2”。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资源共享
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因此,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深层次的变革。这一阶段的教育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打下良好基础的养成教育。而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学校仅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教学资源来实现该目标,对于希望有更多选择的高校学生而言是有限的,这时高校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教育部非常重视资源建设与共享。启动建设基础性、示范性的本、专科网络课程、案例题库和试题库。2003~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内又启动了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以带动和促进各地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并逐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截至年底国家精品课程的数目已突破1100门。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学生大幅扩招,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一)从硬件方面说
教育基础设施供应紧张,目前高校教育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使用,如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的短缺(参与调查的大学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对各高校同学使用校内基础教育、体育设施的频率进行了调查(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对基础教育、体育设施都有很高的使用率,使用的比率占到90%以上,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减小,同学们对设施的使用率在逐渐提高,侧面反映了高校扩招导致的基础设施供应紧张,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加剧教育资源硬件设施紧张与同学们需求增大的矛盾。
(二)从软件方面说
1、教师数量的短缺导致工作量加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目前大学本科的教学一般都采取大课堂教学模式,师生间的交流存在很大障碍,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从而得不到高质量的学术指导。同时,高负荷的工作也使高校教师将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学课时量和自己的科研发展上,放松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各个学校在积极寻找解决措施,比如建立网上师生交流平台、精品课程库、讲座等课外教学方式,通过对上这些方式的利用程度的调查,发现这些解决方式在利用程度上非常低,经常使用的不足10%,说明学校在建立这些课外学习方式的时候存在着流于形式、跟风的现象。通过同学们对上述方式的满足程度的调查发现约70%的同学认为上述教育方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电脑等高科技教育手段在同学中普及率、利用率不高。对同学们正确使用电脑的引导有利于上述矛盾的缓和。
2、文献资源的紧缺与浪费。大学生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导致本校文献资源在品种和数量上供应不足,同时各大高校之间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缺少沟通与交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次调查涉及了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和满意度的调查(见表2)。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率逐渐降低,说明在图书资源方面,大学前半阶段的利用和积累对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当同学们面临毕业、面临社会的时候,经历就十分有限,用来看书增长知识的时间更是减少,所以各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注意在大一大二多开设一些公共基础课程,给予充足的个人学习时间,并对大学生的时间分配和利用方法进行合理引导,以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有质的飞跃。
3、各个高校的文化底蕴不同以及发展侧重点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地域和人文的因素,高校文化迥异,这使得教育资源共享显有契合点。各高校发展侧重点的不同不仅影响着高校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样影响着资源共享的可行性。调查显示约80%的同学渴望能够到其他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不同大学的同学在被问及到他校选课时,回答不同。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的同学更希望到自己同专业优势学校学习深造。在可行性方面,约60%的同学表示到别的学校听课会有所顾虑。除此之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学校教学模式的差异给资源共享设置了很大障碍。
三、教育资源共享途径探索
(一)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成都各大高校可以建立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结合、兼职与专职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流动编制的功能,吸引企业、科研单位有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课,充实教师队伍。职业学校通过引进企业、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兼有教师资格和职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跨校联聘、互聘、兼课。目前成都地区推行的义务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就主要通过城乡教师互动来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
(二)学分互认
成都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资源共享手段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成都地区各高校都在向周边地区转移,实行多校区管理。对于位于同一地区彼此靠近的大学,可以采用学校间的学分互认,满足一所高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另一所学校选择专业学习的需要,既不妨碍获得学分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部表示,将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自身的一些特性使其具有巨大优势,对于高校和学生都是一块不容忽视的极具开发价值的领域。现有的一些利用网络资源的形式仅是共享老师授课的课件、视频等等,只是将课堂教学移到网络这个平台上而没有充分的利用,成都各大高校可以结合四川各高校做精品课程的实际,搜集各高校精品课程的资源,做出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精品课程库。满足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广大在校学生的需求。但要避免课程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现象。这就要求个个高校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和协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公共课程(如公共英语、哲学、各专业基础课等)的开发为例,如果每个网院都独立去做,自然会出现许多类似的网络课程,许多类似的网络课程,并且由于缺乏分工,在各网院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自然难以有精品。
(四)学校后勤社会化,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学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学校部分职能分解,由社会来承担,引起学校内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变化,大大降低教育成本,即使教育成果不变,教育效率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学校后勤社会化,从硬件资源上看,是社会向学校提供食堂、校车、宿舍、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和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文化体育设施。从软件方面看,第一,要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是实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后勤社会化正是实现办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教育资源共享应该遵循开放性和公益性,社会中有教育资源的部门或主体都应本着这两方面原则,在教育系统或学校使用时给予免费或无盈利模式开放。第三,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高校加强相互联系,在师资资源、实验室等方面互通有无,有效地克服资源闲置与紧张的矛盾,扶持薄弱学校,使薄弱学校共享强校的教育资源,强强学校间的合作与互助也必不可少,它们之间也有共享的资源。
(五)文献资源的共享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实行馆际互借,提高图书网络化程度,建立长效图书捐赠机制等措施真正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馆际互借可以将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作为本馆藏书的延伸,弥补各自馆藏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增加网络图书的数量,方便学生的查阅,缓解图书资源紧张问题;图书捐赠机制可以收集到各个高校更为全面更为专业的书籍,使文献资源的共享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文献的使用效益。除以上两点,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项目中,还应注意高宽带、核心设备陈余备份、扩展性好、远程访问高校教育资源、高安全五个方面。
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必要性的认识和共享途径的探索,各高校在综合办学,优势互补方面定会取得长足进步,并适应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懋远等.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3).
2、徐辉.变革时代的大学使命[M].浙江大学出版社,.
3、程斯辉,余学敏.论建设大学城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2(9).
4、黄葳.兴建大学城:新一轮的大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3).
5、胡赤弟.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中园区化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2(9).
摘要:该文通过对远程开放教育平台的定义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平台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其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建设
传统的教育具有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学封闭化和短期化的缺陷,而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则是一种与传统教育理念相区别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建立在时代的发展基础上,用信息化的方式提升教育的开放和自由程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平均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理念的长期化。由此看来,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建设不仅仅指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其创造了一种以学生为本,以未来发展方向为指导的创新教育理念,使得教师的教学思维不再禁锢于“唯成绩论英雄”,也使得教学地点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开放化,既解放了教学思维,又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教育手段,使学生受益终身。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平台的开放化、共享化和远程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传统教学观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困境。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2.1学生对于远程开放教育平台的利用程度低
平台的利用程度低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与平台自身的资源缺陷有关。首先,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兴趣不足是导致平台作用无法体现的重要原因。平台本身有着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加开放和共享化的资源优势,[1]但大多数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方式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只限于使用平台的部分功能,如在考试前查找相关资料或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充分地利用平台来进行自身学习能力提升。其次,平台自身也存在教育资源缺乏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许多学校只是将教学内容从课上搬到了平台中,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使得平台的建设形同虚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实际性的作用。最后,平台的低利用率还表现在使用时长短和使用频率少两个方面,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没有养成登录平台的习惯,其主要原因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平台普及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学生中构建良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得教师、学生与平台三者之间的资源衔接出现断层,没有将平台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
2.2平台资源共享程度较弱
教育资源的共享主要在学生、教师这两个主体之间进行。师、生与生、生通过将平台作为沟通的桥梁,实现资源的开放化和远程化传递,是平台构建的主要优势与目标之一。但是,在平台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共享资源吸引力不足,共享人数少和共享弱化等困境。究其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点进行逐一论述:1)学生自身的原因。许多学生还不能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脱离出来,无法适应开放化的教育模式,具体表现为不敢在平台中提问和发言,也不敢回答别人的问题,担心“露怯”,害怕将自身的不足展现出来。[2]其次,学生自身还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不但对于别人分享的资源难以产生兴趣,自己也拒绝在平台上进行信息的分享,将自己立于信息的孤岛中,没有意识到教育信息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2)平台本身的因素。当前我国的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基础的硬件设施也已经在各个参与建设的学校中应用。但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模式较为新颖等因素的影响,在平台中进行共享的资源仍旧存在着老化、单一和质量不高等缺陷,难以激发学生的使用兴趣,也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使用体验。3)教师的因素。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意味着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其能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了创新和信息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促使教师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实现教育的自由化和开放化。[3]但是,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接受了教学方法的更新,而没有从思想层面进行教育思维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水平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等问题始终影响着平台的建设,使得平台的资源共享难以真正地发挥效用。
2.3平台没有完善的教学支持系统
1)缺乏在线教学系统当前的平台建设对资源的上传方式、大小和格式进行了限制,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制作成文档或是压缩文件上传到共享平台中,但却无法对学生进行在线教学,实现教学的即时互动、自由化的开放化。其次,缺乏在线教学系统会弱化平台的支持和监控功能,教师无法查看学生在将资源下载之后的行动,无法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无法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2)学习评估模式单一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评估和反馈制度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真实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现出来,以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调整。但是,当前的平台评估模式缺乏动态的监控过程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具有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模式较为陈旧、评价真实性有待商榷和缺乏横向评价机制等问题。针对上诉情况,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在线式的评估系统建设,建立长期的、动态式的监控系统,并且健全评价主体权限,将其他教师或是学生的评价纳入到综合的评估过程中,实现评价体系的横向化发展。
平台的建设应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结合学生的需求,构建和完善一种新型的教育服务模式,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条件下,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构建更加开放化和自由化的平台,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服务。其中,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3.1教育平台的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要求教育平台具有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设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其中,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建设:1)教育平台感知能力建设。平台应自学生上线起就开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课程,并提醒学生对必修课程进行选择。[4]其次,在学生完成选择之后,平台应该给其提供完整的课程信息,如任课老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和所需的教材、资料等信息,以便于学生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和课前准备。2)教育平台记忆能力建设。记忆能力指在对学生学习进程、课业完成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任课教师上传的资料、课程任务和学生下载视频、文档、提出的问题等信息进行记录和储存,以便于学生进行课程回顾或者资料的查找。不仅如此,记忆能力还可用于收藏和历史记录的存储,可让学生通过收藏经典资源和翻看记录寻找遗忘的知识点,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长期化。3)教育平台学习能力建设。学习能力指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情况和评估成绩、搜索记录等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平台的教育服务,给学生提供独立的、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提升平台的学习能力,反思平台的不足之处,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平台服务质量的能力。4)教育平台反应能力建设。反应能力建设是指在平台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三者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服务提供或优化。例如,当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是综合评价指标达不到标准时,平台可以自动地将分析结果传达给其指导老师,并及时提醒学生与教师沟通,给出解决方案。
3.2合理构建“交互式”平台
交互式学习是一种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和自主性的交流方式,在平台的建设中可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平等地在论坛中发布问题、解决问题和畅所欲言。而“交互式”平台的合理构建主要体现在对论坛结构进行科学的划分和归纳,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版块,及时地获得教师的答复或者解答。1)按照课程特征进行划分。在平台BBS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按照不同课程的特征进行划分,并配备完善的论坛管理队伍,制定论坛规则,让学生根据课程进入到相应的版块,并且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提问和发言。此外,平台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违规之后的管理措施,如将违法、违规的提问予以删除并进行适当的警告,对于发错版块的提问进行移动或是删除处理,有效的平台管理能够构建通畅的“交互”渠道,通过规范提问和解答方式,保证“交互”过程的顺利进行。2)对于公共课程,按照年级或者专业进行划分。公共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选择并通过考试的基础课程,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课程划分不明而将发布提问的地点、提问人弄混,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地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答。所以,在对具有“公共”性质的课程进行划分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年级和专业进行细分,对相应专业和年级的任课教师采用提醒机制,即当学生出问题之后,系统将自动提醒教师进行作答。3)对提问进行标签划分。标签划分是基于课程特征下更加具体的划分方法,学生可以在提问时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标签设置,标签内容可以包括年级、专业、课程和问题词语的精炼提取,教师可以通过标签对符合自己教学的专业、能够给予解答的问题进行快速的查找,免去了因为交互主体不对等而造成的时间及精力的浪费,提高了教师回答问题的及时性和专业性。4)以提升学生积极性作为“交互”功能设置的重要考量因素。例如,平台可以设置一定的积分累积或是其他奖励机制。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被选为优秀回答时给予一定的积分鼓励,而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能够兑换相应的奖品,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平台的交互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教育平台的个性化建设
个性化建设指的是要根据课程的特征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和人性化的.设计,对于教育平台来说,就是要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设计元素,满足不同课程、专业之间的教学需求。1)教学工具的个性化设计。平台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设计出适应学科特色的教学工具或是设计模板,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工具,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选择PPT、视频或是文档等工具的上传方式,甚至针对课程的需求将教学工具进行结合使用,为了节省课程设计的时间,平台还会向教师提供不同种类的课件模板以供参考,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添加和修改,满足课程设计的个性化需要。2)教学方式的个性化设计。平台应该秉承着开放化和自由化的理念,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方式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例如,平台可以让教师选择录播或是在线的教学方式,即是将课程以录制的方式上传,还是以即时播放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师生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或是课程特征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合理配置,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式。3)教学资源的个性化设计。平台的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其资源的个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资源分类的设计和对资源本身的设计。首先,不合理的资源分类容易增加学生的查找时间、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平台应该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整合服务,在管理丰富资源库的同时,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例如,可以在平台中添加资源自定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自动创建分类来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管理。其次,实现资源本身的个性化设计需要平台不断完善自身,放开资源上传的种种限制,使得教学资源内容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教学时间不限制在某一时间段中,支持碎片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上传。
4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向现代化和信息化转变。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在我国的建设仍旧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实际应用及意识提升方面的问题,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趋势要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教学反馈转移到更广阔的网络平台中来,通过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在线监控、测评和反馈,通过“交互式”和“共享式”的平台资源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多样化发展。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教育模式将向数字化、远程化和共享化发展,针对这样的发展情势,我国教育行业应当迎难而上,在平台的推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用,使学生和教师队伍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利用信息化的教育平台实现新时代下素质人才的培养,促进其教育理念的革新。
参考文献:
[1]李雪,曹俊,肖君.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建设及学习模式探究——以上海终身为例[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5).
[2]张伟.远程开放教育平台的设计开发与实践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3).
[3]焦夕煜,孙治国.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4]曹伟明,邓伦冲.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3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1调查背景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十分重视并开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在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模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完善与补充,因此,调查和讨论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以后的高校创业教育推行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次问卷调查共有20个小题,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看法;大学生创业存在哪些困难;大学生对所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推行是否了解;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哪些改进措施。本次问卷调查在2015年9月下旬到2015年10月初在九江学院进行。以1500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布在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本次调查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问卷星”网实施。
2结果与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还是相当浓厚的。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看法上,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趋向广泛,大部分的学生不再把创业看作仅仅是开办公司,而是认为只要在自己的专业做出一定的成绩,能够有所成就也是创业;对于创业需要具备素质的理解,也是比较全面的,更多的人认为出色的沟通与交际能力以及对市场的认识水平,是创业所需具备素质中最重要的特征;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创业前景,66%的同学都持有乐观态度。对于大学生创业所可能遇到的困境或障碍,大部分学生认为主要缺少经验和社会关系,资金不足或没有方向也是障碍之一;而对已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68%的同学都认为不能够满足创业需要;在创业心理上,90%的同学都认为在一次创业失败以后,并不会直言放弃,而是等待时机,积累经验,准备东山再起。这说明,大学生的创业心态,还是比较成熟的,也说明他们能够预知创业的艰辛。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将与学生创新和创业相关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创业方向上,更多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合伙创业,而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及自主创业也是较多同学的选择,令人奇怪的是当今热门的行业如网络和软件开发等,选择的同学仅仅是极少数,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对于创业的热情态度,并不是一时兴起,毫无理智的。关于目前高校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普及程度的调查,50%以上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有创业指导中心或孵化基地,但是也有37%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这个数据表明,尽管许多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工作,比如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进行了创业基础培训、也设有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但它的宣传力度、普及与覆盖程度,都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让在校大学生了解它们的存在与作用,这是高校创业教育失败的地方,也说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工作上还存在着严重差距与不足。关于具体创业课程设置问题,分别有80%的同学表示更希望以项目实践,创业案例分析与模拟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填鸭式“纯理论”的教学模式,这也表明,大学生对创业课程的需求是迫切而且成熟的,他们更希望得到实际的创业操作与演练,更从容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师资方面,他们希望有经验的创业者亲自为他们授课,课程知识体系上,他们希望教师能够传授更多实用性强的,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创业知识,教学形式上他们希望可以亲身体验与参与,进行模拟分析,或举行一些实际创业案例相关主题的讲座。对于目前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的调查与分析,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列为教学重点;缺乏广泛性,学生参与门槛过高;消息不通畅,与外界社会缺乏接触等等。而对于政府和学校出台的扶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是不太主动了解,仅仅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当然,政府的政策支持、宣传鼓励,学校提供给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创业鼓励与支持的基金或奖励,专业化管理的创业孵化基地或相关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大学生较为欢迎与期望的形式。
3讨论与总结
除问卷调查以外,本次课题的调查研究还运用观察、访谈、个案研究及测验等科学方法,以在校学生与成功创业的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深入剖析在校大学生在基层创业的意愿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总结问题如下。
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有些单薄,仍然停留在一些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大学生提交的大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颖有潜力的创意来吸引评委和投资者,其实是闭门造车,缺少市场调查与周密计划。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除了你的创业计划真正有多少技术含量,是否不可复制,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因此,你必须有一整套周密细致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与项目实施计划,绝不可能仅凭一个单薄的主意就能让投资者为你买单。
2)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缺少市场规划与营销手段,没有商业管理经验等等,结果导致创业失败。虽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必要的实践能力及经营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创业的致命伤。另外,大学生平时没有什么管理经验,面对一个团队,很难一下胜任管理者的角色。
3)创业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盲目自信,一旦创业失败,就感觉难以接受。创业过程艰辛曲折,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自然会遭受到许多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多数学生会因此感到十分茫然,一蹶不振。殊不知,成功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失败。通过失败的经验教训积累,重新爬起奋斗,追求成功,绝不畏惧失败,是我们每一个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业心理素质。
4)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少市场观念。不少大学生在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独特的同时,却很少涉及他们的技术或产品到底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有没有前期的营销手段。即使问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回答,花钱做做广告,跑跑业务之类的,而对于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等等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规划和描述。其实,真正能吸引投资者感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技术先进的产品或服务,主要看是否能切中市场需求并有对应的营销策略,这样才能得到投资人的青睐。
通过此次调查与研究,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大学四年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其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模式都是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上,应拓宽学生创业知识结构体系;加强教学实践,包括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等工作,创建设计型、综合型、开放型的实验基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因为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备的基本素质。此外,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尽量选择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因为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当然,科技创新成果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通过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才能巩固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也借此锻炼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对此,需要高校投入更多师资力量与资金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虹,黄峻峰.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陈彦霖.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5(6).
[3]李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5(7).
[4]王慧.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5]于利“.项目参与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世纪桥,2012(6).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