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佛语人生哲理语录,本文共13篇,希望大家喜欢!

佛语人生哲理语录

1: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4: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5: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6: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7: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8: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9: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0: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11: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12: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13: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4: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5: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6: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7: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18: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20: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21: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2: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23: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24: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5: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6: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7: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28:算命不如认命。

29: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30: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31: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2:我思故我在,我观故自在。

3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35: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3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3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8: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9: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40: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1: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42: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43: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44: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 牵尔玉手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释迦牟尼佛 《增一阿含经》

3、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4、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

5、《般若》扫迷妄;《法华》示究竟。 ——蒋维乔 《中国佛教史》

6、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 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喜怒哀乐都是自己造成。 人,要有一颗干净的心。无论相貌,无论着装,心的通透是最美的;不分贫富,不分高低,心的善良是最贵的。身处俗世,却不被俗世所染;对人几分真便会换取几分心;用情几多诚就会收获几多永恒。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一个人的心就是一个人的世界。

7、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维摩诘经》

8、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维摩诘经》

9、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维摩诘经》

10、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智者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11、妙有(圆觉妙心) 《圆觉经》

12、心净则佛土净 亦入世亦出世 在入世中出世 不二法门 《维摩诘经》

13、外境非有 三界唯心 万法为识 《解深密经》

14、《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愣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愣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是为“佛教十三经”。

15、过去泥于“心注眼,眼注空”之说,务求定睛于空际,而睛不能定,又深以“观鼻前四指空,折回观心”为难。今忽悟“观空”、“观心”是同时一件事,“折回”不免是多余之言,且以观心之故,不求定睛于空际,而睛自定,又以观心而心空、空不起念,亦易于无念。 ——梁漱溟

16、修密,只是为了调心养心,以改去其“心不能闲”之病。 ——梁漱溟

17、“不除妄想不求真” ——永嘉 《证道歌》

18、“灿烂的太阳普照万物——那是白天。它让人迎接黑暗的夜! 黑暗的夜空,笼罩着痛苦众生的心。 众生啊,这无边的黑暗,就是那虚妄的无明心。它让人们在轮回中永续。 佛心漂入大海,反映在无垠的天空。这就是甘露的源起。 虔诚者们,让甘露沐浴苦难的心, 唤醒沉睡的佛性——那是过去善缘种子的秧苗, 尤需甘露滋润。” ——仲巴仁波切 《瑜伽士之歌》

19、“灿烂的太阳普照万物——那是白天。它让人迎接黑暗的夜! ——仲巴仁波切 《瑜伽士之歌》

20、其功德为: 一、净除烦恼显俱生智 二、调柔气脉证无死果 三、降伏魔仇摄十法界 ——金刚亥母

21、咒 语 : 嗡 班杂 贝若渣尼也 哈哩尼萨 吽吽 呸 梭哈 ——金刚亥母

22、一念真实一切是,一念不真实一切不是。 ——梁漱溟

23、“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若无作求是行王” ——贡噶上师 《恒河大手印偈颂》

24、天未明,念习静当在后半夜,睡醒时试为之。又念每晚将睡前,宜清净其心,俾梦中少杂乱念头,庶可睡安稳,而醒时精神较好 ——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

25、一日间当有一时间习静。 ——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

26、“发愿”与“见体”是吾人一生最要紧的事。愚当下甚有警省。吾人一生若于此二者皆无有,则只有下堕,一生不如一生。因而时时念及之。 ——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

27、脚踏实地在此岸,精神探险达彼岸。

28、“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如来所说十二因缘分,皆依一心”。 《十地经论》

29、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所依,必无所获。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还须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温暖的还是自己。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心有所持,才能行之安然。

30、一切事物皆因缘所生,成为假有;虚妄不实,故为真空;空、假不可分离,非空非假即是中道。于一心同时观悟此三者,称“一心三观”。 ——慧文

31、“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

32、“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 ——慧远 《法性论》

33、“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慧能 《坛经》

34、“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 ——智觊 《摩诃止观》

35、“心和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马鸣 《大乘起信论》

36、“三界虚伪,唯心所作”。 ——马鸣 《大乘起信论》

37、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惠能 《坛经·机缘品》

38、古语云:福尽灾来,禄尽人亡。世人皆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殊不知,世人之福,皆有定数;福报享尽,灾到人亡。古圣先贤告诉后人,少年培福,中年积福,老年享福。如此一来,则人之福报则绵长不尽矣。 《每日一禅》

39、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希迁 《参同契》

40、在四大菩萨当中,观音主悲,是大悲的象征;文殊主智,是大智的化身;地藏主愿,是大愿的典型;普贤主行,是大行的代表。 《中国宗教》

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3、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4、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5、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6、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7、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8、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1、一刹便是永恒。

1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4、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15、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16、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7、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8、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9、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2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1、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2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3、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24、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25、善恶一念之间。

2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29、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30、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31、量大福大。

3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3、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34、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35、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36、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7、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3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9、知足常乐。

40、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4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

4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42、时间总会过去的。

43、算命不如认命。

4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4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47、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48、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4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5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我,牵尔玉手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释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经》

3、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4、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5、《般若》扫迷妄;《法华》示究竟。——蒋维乔《中国佛教史》

6、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喜怒哀乐都是自己造成。人,要有一颗干净的心。无论相貌,无论着装,心的通透是最美的;不分贫富,不分高低,心的善良是最贵的。身处俗世,却不被俗世所染;对人几分真便会换取几分心;用情几多诚就会收获几多永恒。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一个人的心就是一个人的世界。

7、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维摩诘经》

8、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维摩诘经》

9、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维摩诘经》

10、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11、妙有(圆觉妙心)《圆觉经》

12、心净则佛土净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不二法门《维摩诘经》

13、外境非有三界唯心万法为识《解深密经》

14、《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愣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愣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是为“佛教十三经”。

15、过去泥于“心注眼,眼注空”之说,务求定睛于空际,而睛不能定,又深以“观鼻前四指空,折回观心”为难。今忽悟“观空”、“观心”是同时一件事,“折回”不免是多余之言,且以观心之故,不求定睛于空际,而睛自定,又以观心而心空、空不起念,亦易于无念。——梁漱溟

16、修密,只是为了调心养心,以改去其“心不能闲”之病。——梁漱溟

17、“不除妄想不求真”——永嘉《证道歌》

18、“灿烂的太阳普照万物——那是白天。它让人迎接黑暗的夜!黑暗的夜空,笼罩着痛苦众生的心。众生啊,这无边的黑暗,就是那虚妄的无明心。它让人们在轮回中永续。佛心漂入大海,反映在无垠的天空。这就是甘露的源起。虔诚者们,让甘露沐浴苦难的心,唤醒沉睡的佛性——那是过去善缘种子的秧苗,尤需甘露滋润。”——仲巴仁波切《瑜伽士之歌》

19、“灿烂的太阳普照万物——那是白天。它让人迎接黑暗的夜!——仲巴仁波切《瑜伽士之歌》

20、其功德为:一、净除烦恼显俱生智二、调柔气脉证无死果三、降伏魔仇摄十法界——金刚亥母

21、咒语:嗡班杂贝若渣尼也哈哩尼萨吽吽呸梭哈——金刚亥母

22、一念真实一切是,一念不真实一切不是。——梁漱溟

23、“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若无作求是行王”——贡噶上师《恒河大手印偈颂》

24、天未明,念习静当在后半夜,睡醒时试为之。又念每晚将睡前,宜清净其心,俾梦中少杂乱念头,庶可睡安稳,而醒时精神较好——梁漱溟《梁漱溟全集》

25、一日间当有一时间习静。——梁漱溟《梁漱溟全集》

26、“发愿”与“见体”是吾人一生最要紧的事。愚当下甚有警省。吾人一生若于此二者皆无有,则只有下堕,一生不如一生。因而时时念及之。——梁漱溟《梁漱溟全集》

27、脚踏实地在此岸,精神探险达彼岸。

28、“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如来所说十二因缘分,皆依一心”。《十地经论》

29、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所依,必无所获。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还须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温暖的还是自己。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心有所持,才能行之安然。

30、一切事物皆因缘所生,成为假有;虚妄不实,故为真空;空、假不可分离,非空非假即是中道。于一心同时观悟此三者,称“一心三观”。——慧文

31、“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慧远《沙门不敬王者》

32、“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慧远《法性论》

33、“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慧能《坛经》

34、“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智觊《摩诃止观》

35、“心和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马鸣《大乘起信论》

1: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4: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5: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6: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7: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8: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9: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0: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11: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12: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13: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4: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5: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6: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7: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18: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20: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辅教篇》云:“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心的人,所谓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楼阁,是虚幻的或者说是徒俱形式的。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旦错过成为千古恨的往事。不要让你的孝心来得太迟,更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遗憾。

证严法师云:“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费事了。”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要有耐性,一直保持一颗行善的心。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身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上对人们提出警告:“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相续,一忏永不复造。”

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

海涛法师说:“为了修持慈悲心,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我们要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问、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把善良修炼成一种信念。

证严法师曰:“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我们之所以做出善恶的行为,是由于我们起善恶之心的结果。人们的一切善恶言行,都是由心而生起。“若能伏心,则伏众法。”要想防止做恶业,就必须制服我们的心。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宣化上人曰:“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佛和魔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当你的心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当你的心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达摩大师说:“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我们应该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坚守正义守持清心寡欲这样最终才能避开灾祸迎来吉运。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种种外在的事相锁迷惑,总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该做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为的随缘只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刻意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你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着,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得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祥,死亦安祥”了

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详,死亦安详。”了。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让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

《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阿含经》有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黄檗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但愿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怀有仁爱宽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对人施报复的人!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的无私情怀,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也不要为求功德,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1、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3、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6、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7、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8、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9、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1、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2、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3、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14、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5、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16、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17、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18、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9、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0、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1、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2、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3、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24、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5、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26、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28、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0、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3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2、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5、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6、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7、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8、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0、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41、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2、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4、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5、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46、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7、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8、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9、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50、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辅教篇》云:“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心的人,所谓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楼阁,是虚幻的或者说是徒俱形式的。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旦错过成为千古恨的往事。不要让你的孝心来得太迟,更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遗憾。

证严法师云:“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费事了。”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要有耐性,一直保持一颗行善的心。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身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上对人们提出警告:“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相续,一忏永不复造。”

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

海涛法师说:“为了修持慈悲心,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我们要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学问、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把善良修炼成一种信念。

证严法师曰:“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我们之所以做出善恶的行为,是由于我们起善恶之心的结果。人们的一切善恶言行,都是由心而生起。“若能伏心,则伏众法。”要想防止做恶业,就必须制服我们的心。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宣化上人曰:“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佛和魔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当你的心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当你的心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达摩大师说:“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我们应该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坚守正义守持清心寡欲这样最终才能避开灾祸迎来吉运。

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沉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种种外在的事相锁迷惑,总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如果放下执着,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出,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该做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的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为的随缘只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刻意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你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着,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得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祥,死亦安祥”了

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详,死亦安详。”了。

更多关文章:

1.佛语禅语语录

2.佛语爱情经典语录

3.佛语经典语录

4.佛家十大经典语录赏析

5.佛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

6.经典心情语录大全

7.经典哲理语录

8.后来我们都哭了经典语录

9.爱情经典语录65条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让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

《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阿含经》有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黄檗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但愿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怀有仁爱宽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对人施报复的人!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的无私情怀,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也不要为求功德,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更多关文章:

1.佛语禅语语录

2.佛语爱情经典语录

3.佛语2015经典语录

4.佛家十大经典语录赏析

5.佛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

6.20经典心情语录大全

7.2014经典哲理语录

8.后来我们都哭了经典语录

9.爱情经典语录65条

光是发一个愿要救众生,那是不够的,还得有那个能力,没有能力只有悲心,是不够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原谅别人的无知。

人并非生而贵,而是因其行为而贵。

用感恩的心,面对一切的世间境界,你的生命将会大大的不同。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修行佛道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在修行上将会经过无数次情绪的挣扎及起落,一个人的进步也可能会直线上升也可能直线下降,如何稳住自己的心是修行的大前提。

想获得心灵的解脱,要能不为物牵。

闻赞而不喜、闻谤而不忧,毁誉不动、内外一如,名出世间。

把盐叫成糖,盐也不会变甜的。人不从内在改变自己,别人再多的赞美也是徒然。

真实境是见性的实地功夫!

那些分别心的产物小聪明,在生死事上,都是用不上的。

错觉跟假设是我们人类的致命伤。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强摘的水果不甜,强求的姻缘不圆,万事若能随缘,离解脱的日子已经不远。

光用钱布施是不能成佛的,要回光返照我们这颗心,去除妄想、去除执着,证入不生不灭的清净的智慧,才能够成佛作祖。

广求知见,就是一直沿着河边跑—永远无法到彼岸。

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生命是怀着爱意向这个世界和其它人敞开自己的一个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将自己推向浩瀚的大我。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即使是一声轻轻的赞美,就已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忍辱」,是圣人共同的商标。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所有的行住坐卧在作用当中不要夹杂任何的我执、我见,这就是本来的面目。

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等于让过失逐渐扩大。

人若内心不安,幸福便无从建立。

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其为怨浅;得罪小人,其为祸深。

一草一木都有他生存的空间,人应当互相尊重。

一切法不受则妙用常现前。

赌博就是甚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赢。

洋房、名车、不代表幸福。

流水斩不断,家事说不完。

千供养、万供养、脸上无嗔真供养。

一体皆有两面,尝试著用他人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将会使你豁然解脱。

执著就是生命的绊脚石。

修行,就是改变我们的习气。

见性之人在生活中,是既现实、又超越。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无念是没有一切世俗的尘念,具足有大智慧—自性本具有的大智慧。

圣人的心,可以灵活变通,并能适当运用自己的心,来善待别人。

人生,是不断与自己战斗的连续剧。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地狱不为苦,不了自心为最苦。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心中仅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要知道,小的过错并不伤及大的善行种源,就如一粒盐只能改变少量水的味道,但却不能改变恒河水的味道。

我们的觉性,清净的觉性叫做佛陀,清净的觉性就是佛陀。

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变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需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3、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为起点,只要你的心不拒绝奔跑。

4、人之以是能,是相信能。

5、拼搏,只为花开不败。

6、努力就有希望。

7、那个叫做成长的东西,让我们明白,哭过了,笑容才会更加灿烂。

8、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乐成的泪水。

9、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0、先知三日,繁华十年。

11、我要飞的更高。

12、我现在只想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

13、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与天斗,其乐无穷。

14、伟人之以是巨大,是由于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得到了信心,他却下刻意完成自己的目标。

15、伟人所达到并连结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间,一步步艰苦地向上攀爬的。

16、当你感触悲悲伤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久立于不败之地。

17、没有永远的春天,却有永远的春意;没有永远的缠绵,却有永远的思念;没有永远的成功,却有永远的追求;没有永远的年青,却有永远的青春。

18、不要悲观地认为自己很不幸,其实比你更不幸的人还很多;不要乐观地认为自己很伟大,其实你只是沧海之一粟。

19、财富是一种寄存,你不能将其带走;荣誉是一道亮光,你无法将其留住;成功是一颗硕果,你无法四季品尝;生命是一种过程,你不能让其停步。

20、当你习惯过一种日子,那么,你的一生只过上一天;如果你生活常新,那么你每一天都会过得很精彩。

21、感动往往发生在一刹那间:一个眼神可能让你忆念一世;一次资助可能让你感动一生;一句祝福可能让你温馨一世;一点宽容可能让你感激终生。

22、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

23、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坚韧的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25、梦虽虚幻,却是自己的梦想;位虽低微,却是自己的岗位;屋虽简陋,却是自己的家;志虽渺小,却是自己的追求。

26、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

27、仔细看看周围的人,始终有那么一些人,坚定地在向前走着,他们变成闪闪发光的存在,总觉得他们就像是神似的存在这世界上,可是自己却不知道他们到底用了多少努力,才换来了这样的一个他们想要的人生。

28、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

29、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

30、如果不坚持,到哪里都是放弃。如果这一刻不坚持,不管再到哪里,身后总有一步可退,可退一步不会海阔天空,只是躲进自己的世界而已,而那个世界也只会越来越小。

31、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32、失去的我们不妨让其失去,因为它可让我们少些惆怅;得到的我们不妨少些满足,因为它可让我们多些清醒。

33、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脸;什么都可以再来,唯独生命不能再来;什么都可以抛去,唯有信仰不能抛去;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独屈辱不能接受。

34、世间的事情都是如此:当你刻意地追求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专心致志之时,意外的收获已悄悄来到你的身边。

35、事物是辩证的,当你得到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失去另一些东西;当你失去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得到一些东西。

36、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它的宽度;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虽然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虽然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37、学会赞赏吧,它能拉近朋友间的距离;乐于赞赏吧,它能鼓励朋友不断上进;自我赞赏吧,它能激发自身的潜能。

38、一切皆可以变,唯有我们的理想不能变;一切都可以长,唯有我们的傲气不可以长;一切都可以老,唯有我们年轻的心不能老;一切都可以退,唯有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退。

39、拥有了一颗赤城的心,便拥有了朋友;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便拥有了友爱。

40、有的人不管年纪多大,却永远年轻;有的人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亲。

41、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膀更有力;有一身勇气和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

42、在人之初,别拿人当幼欺;在人之暮,别拿人当弱辱;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下,别拿己不当人。

43、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

44、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为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

45、永远,永远,相信自己,我们一定可以。

46、因为一定要追逐幸福,所以难免要接触痛苦。

47、一路向北,只为了不再后悔。

48、一个有信心者所开辟出的力量,大于九九个只有兴味者。

49、谁把最美的梦大胆的插进冰封的土壤,谁就会获得满园的芬芳。

50、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2: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6: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7: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8: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9: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佛语人生哲理经典

10: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1: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2: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3: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4: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5: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6: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7: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8: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9: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0: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1: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22: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23: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4: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25: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6: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27: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8: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29: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0: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1: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2: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佛语人生哲理经典

33: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34: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35: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6: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37: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8: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9: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1: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42: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3: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44: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45: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6: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7: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8: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49: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50: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2: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6: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7: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8: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9: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佛语人生哲理经典

10: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1: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2: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3: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4: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5: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6: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7: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8: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9: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0: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1: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22: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23: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4: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25: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6: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27: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8: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29: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0: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1: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2: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佛语人生哲理经典

33: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34: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35: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6: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37: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8: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9: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1: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42: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3: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44: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45: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6: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7: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8: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49: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50: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51: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一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52: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53: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54: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5: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6: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57: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58: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59: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60: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61: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佛语人生哲理经典

6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6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64: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65: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