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论文
- 文档
- 2024-09-19
- 104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论文,本文共4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医学院校学生及医学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是,回首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发现其要与国际接轨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医学英语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方法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全面扎实的外语能力是培养能适应未来医学挑战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方面[1]。由于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早接触科研意识的日益增强,必然要阅读一些有关医学研究的动态和最新进展的文章,但是医学期刊中英文类占一大部分。所以,能听懂外国专家的讲座、外国教师的讲课、及时交流学术问题、读懂英语原文教材和期刊、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及临床病历、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初步翻译本专业的最新英文期刊等已逐渐成为对医科学生的新要求。为此,许多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这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加强学生专业外语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符合21世纪医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然而回顾我们的医学英语教学情况,发现要与国际接轨仍有一定的距离。
1 医学生的专业英语现状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英语作为一种广泛的国际交流工具,其实用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目前,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等院校把英语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四、六级的考试上,学生应试能力得以提高,而语言运用能力并未有效提高,学生在过级后往往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的问题也往往不大受重视,专业课程中应用英语教学对许多专业教师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医学知识欠缺、信息量不够大的基础英语教师又不能满足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复杂需求。另外,现在的医学英语课程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纯分析式教学,教师把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进行详细解释,再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教学方法单一、乏味。因此,学生一般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使得学生在经过基础英语课学习后不再注重英语的学习,放任自流。而英语学习的规律是只有经常不断地使用才会巩固提高,学习中断就会不进则退,重新学习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收效更低[2]。鉴于上述原因,不少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后半段时间里英语水平提高缓慢,而且没有及时地将英语学习从应付考试目标提升到花大力气提高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上来,主要表现在“张不开嘴、听不懂话,读不懂、写不出”,特别是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困难很大,难以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甚至难以应付一些必要的英语交流场面,这显然不能满足目前对医学生能力的要求。
要强化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在医学院校强调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能使医学生的英语学习保持连惯,使往日在基础教学阶段所获得的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有机会得以实践和提高,更主要的是经过连续系统的专业英语训练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医学生经过普通基础课阶段扎实的英语学习进入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学习阶段后,应当继续加强英语学习,由提高应试能力向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转变,把专业外语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逐步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以适应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经过一些实践,我们对该课程的组织、安排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改革思路,总结如下。
2.1 课堂与课余相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专业词汇的英语板书、教师示范发音,并且在授课中注意保持一定的重现率,不断重复,为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奠定初步的基础。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改用英语讲授。如在疱疹病毒的教学中,完全用英语来讲授疱疹病毒共性的内容,再加上有中文教材的提示,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主要内容没有太大困难。在介绍具体不同的疱疹病毒时则又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注意联系前面的英语内容,这样即使有些学生对英文理解有困难,也不会影响掌握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要求。在中文讲解时要十分注意重复英文术语,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兼顾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我们还可以邀请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在课堂进行专题英语讲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专题英语学术活动,为学生创造与母语为英语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同时也有利于课堂上的英语教学活动。
2.2 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相统一 专业英语故然重要,但专业英语掌握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公共英语的水平,可以说,好的专业英语就是好的公共英语加专业词汇。因此,在每次授课时通常以专业英语内容为主,每次授课都有确定的主题,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等,挑出最重要的词汇要求学生掌握,一方面巩固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同时,酌情补充一些有关专业新进展的知识,主要是阅读较新的专业英语论文,特别提出要学习常用的专业表达方法(属公共英语范畴),如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等。此外,在专业英语授课时,为了活跃气氛也进行一些公共英语内容的授课活动,如请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介绍国外医学教育情况、如何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及与外国人交流等,偶尔做些小游戏、讲些小故事等,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2.3 读写与听说相统一 确定课堂讨论专题,重点发言者必须阅读相应的原版教材或文章,然后写出发言提纲,以保证发言者的发言质量。每位成员均须用英文进行文献报告。这些要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发言者不仅在单词读音、语言结构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有所提高,还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板书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有所帮助。这种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很有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小组进行文献的翻译、摘要,起到交流最新医学信息的作用。
尽管对在专业课中贯穿英语教学仍有不同看法,但是,把专业外语教学作为医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多数教育工作者的共识[3]。在今后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将外语教学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连续性,教学方式也应当多样化。学校和系部要为教师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创造条件,如送教师进修等,加强专业外语教学的相关训练。要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有持续性,仅依靠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外语教研室承担是有难度的,应当强调专业课教研室和外语教研室积极的沟通和理解,相互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专业外语教学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3]。综上所述,造成我国医学英语教学当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于各个方面的长期共同的努力,改革整个外语教育体制和考核制度,早日使我国的医学英语教学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陈冰哲,杨晓梅.浅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设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8(6):140.
[2] 齐红,林娜等.21世纪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六大发展趋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4):159-163.
[3] 贾艳萍,常明立.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2):221-223.
[4] 谢遐均,胡燕平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15(1):169-171.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实验教学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培养手段,通过亲自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印象,锻炼其操作能力。医学遗传学由于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极强的实践性,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验教学,只有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优化实验效果,培养其动手能力。贵州医科大学针对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的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开设本课程,共设9次实验,每次2学时。在本课程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作者总结了如下经验来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优化实验内容
内容滞后的传统医学遗传学实验已不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因此,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我校该门课程共安排了9个实验,包括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正常人非显带染色体的核型分析、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核型分析、人类异常核型的观察和分析、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和核型观察、性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人类皮肤纹理分析、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和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实践,将新的理论与检测实验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并补充前沿知识,有利于优化实验内容,加强实验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1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问题为导向,是基于现实世界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已广泛应用于理论教学00,在实验教学中也有应用02,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贯彻该种方法。如进行遗传病的系谱分析这节实验课的讲授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每个班级分成5组,每组同学在课前分配1个系谱图,同学之间分工协作,上课时请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讲解,讲解结束之后,其他组学生可以提问,同学之间可以开展有益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小结。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学生在课前就会对课程的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由于需要弄清楚很多概念、相关问题,学生除了看指定的参考教材之外,还会参考其他书目和查阅相关文献,这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其次,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讲解,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对讲授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最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其恰到好处的点评对学生来说意义显著,由于有了之前同学的讲授,加之老师专业的点评,两者之间的对比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虚拟实验室的利用
虚拟实验室在教学中具有自由度大、节省投入、安全系数高、教学效果好、可延续性等优势H,本次实验课程我们选择性的使用了我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虚拟实验室,如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和核型观察这个实验,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下,学生获得了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在有限的时间领会和掌握课程设计的知识,有更多动脑、动手的时间。实验进行直观的演示,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3。融入科研理念
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融入了科研理念来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性染色质标本的制作与观察这一实验中,人类正常女性个体的体细胞的2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在分裂间期失去活性,形成X小体,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而正常男性由于只有1条X染色体,故无法形成X小体。我们要求同学们对男性、女性都要做玻片,之后交换观察,这样可行形成鲜明的.对照,形成了科学的思维,加强了印象。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期通过实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步融入科研理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新改革评价体系
以实验报告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关注实验报告,以至于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绘图工作,有的同学甚至直接参照教科书或实验指导上的插图进行绘图,不利于对其科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仔细全面地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包括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效果、协作能力等,同时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综合评价学习效果,对于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同学,也可指导他们进行文献阅读及论文的写作。通过多种评价模式,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得到思维、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进而完成实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5。小结
医学遗传学以人类疾病为研究对象,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务工作者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遗传问题。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我们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改革,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在实验课上被动学习的现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本领和临床工作胜任力。
关于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的两点建议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保障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战略意义。当前,要针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激励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化改革。
[论文关键词]医学专科学校教改革
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肩负着21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任务。目前我国医学人才比较匮乏,医疗体制尚不健全,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保障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战略意义。当前,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教育面临着激励不足、管理机制待完善以及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创新等诸多问题,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完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1.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
当前,随着高校评聘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中作用的显现,一些固有弊病也越来越暴露出来,如职称评聘熬年头、凑条件,评职能上不能下、一次评定享用终身等现象依然存在,严重挫伤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对此,学校应以教学、科研任务为依据,在统一、公平、公正、公开氛围中进行评聘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按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上岗、按能分工,废除终身聘任制,能上能下。二是要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加强考核,凡不称职的可以解除聘任。三是严格考核制度,规范“非留即走”制度,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教学工作。四是对教师的学历、职称等制定个人规划,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在规划期限内达到目标。在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中推行“末位淘汰制”,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2.加强绩效管理,完善岗位津贴分配制
一是明确教学管理要求,把指标分解到不同岗位,以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方式明确责任、任务和要求。二是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随时反馈教学信息,全面了解教学情况。三是是进一步完善自我考核、学生评教、同行及领导听课评价机制,考核结果和教师工资、津贴挂钩,并在岗位津贴中逐步加大业绩津贴所占比例,以能定酬。
3.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方位激励
一是进行定量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使每一位教师都有紧迫感。二是实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优秀教师示范课制度,塑造典型人物和事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三是建立创新建议箱,使每位教职员工都想事、干事,想创新、想创造,对教学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有了差别才会更尊重人的个性,才会更有效地满足需求,才会有竞争,才会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
4.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重点引进省、市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优秀副教授、副研究员等高级人才,以升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同时,对在职教师提出学历要求,支持在职人员攻读学位,并对完成学业后返校工作的教师按引进人才的标准享受待遇。
二、加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一是根据医学专科实际,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指向具体的实用型人才,根据所需人才规格和人才素质要求来设置课程,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二是强化实践环节,坚持以“按需所教,学以致用”的职业岗位技能素质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传授业务知识,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观念,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解决基本的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2.深化医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根据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按照各岗位的任务流程和技术项目的特征改革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准入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3.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生在临床学习实践中,许多学一遇到病人就不知所措,对此,应用循证医学教学解决这一问题。完善循证医学教学就是前承基础知识,后接临床知识,不断运用医学知识进行推理,构建医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使其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4.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要根据国家对各医学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行业、医院和学校组成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设置新的医学专业要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履行必要程序,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并投入必需的开办经费,加强对新设置医学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5.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医学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加强教学评估和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对提高高等医学专科教育质量的新要求,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
7.加强教学基础建设
医学是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精髓,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要强化基础实验、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三个层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实验,增加临床病例分析和循证医学研究,强化科研技能、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以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学校和医院专家依照临床要求和工作流程,系统、完整、规范地设计并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等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学习在职业岗位上,就业于学习环境中”,满足学生的生产性技能实训需要。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