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图表复习的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6-04
- 114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考图表复习的教学反思,本文共14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高考图表专题复习的教学反思
近几年的高三教学中,在进行图表题复习时,我细细地观察,逐渐发现学生每一届学生在复习这个专题时,总有一些不同的表现,自己对此专题的复习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让学生明确高考题目类型及达到的要求
生物图表题在历年高考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在近几年广东高考生物卷中更占有突出位置。
所以上这个专题前,我就展示考试大纲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告诉学生要学会概括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有的放矢,让学生循着目标前行,方向性的明确会提高复习的效率。
明确了这些,我再出示一些高考题,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出题的形式。
二、学生做题演练在先
一个专题开始,我总是先让学生经过相关题目的练习,对专题考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获取一些经验,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我再有针对性的点拨就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从中可汲取自己的所需。
在总结规律这一环节时,也要遵循让学生总结在先的规律。这时,我把思考的机会给与学生,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展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利于学生对习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辨析,从而不断地明确自己的认识,在交流碰撞中提升自己辨析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要及时,矫正要及时
经过了前面的初步练习及知识点的整合复习后,学生接受了一些新的知识信息,对一些问题有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但是否是真正的掌握,还需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印证和巩固。因此,我总会及时让学生跟进练习。
在课堂上,每个模块我都会发放一张学案,试题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难度不要过大。因为这时的练习以巩固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需要在这次练习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体验学有所成的快乐,以保持良好的兴趣继续新的探究。
练习之后的反馈矫正时,让学生交流做题的思路,学生到黑板上展示答题流程是个不错的做法。它可以让板书的这个学生思考问题更为仔细,对问题有更真切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这样板书也会让全班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答题思路中的得与失,可以更快捷地矫正自己的答案。
一、抢前抓早
进入高三,短短一年时间里,既要学习新课程新内容,又要复习6本书,准备会考,还要复习26个模块,又要进行大量的模练。这么多的任务,如果没有一个教学的整体观,不抢前抓早,势必造成走马观花的结果,师生都会疲惫不堪,实际效果不佳。因此,教学上要有整体观念,抢前抓早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说来就是在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二,因为高一学生刚上来,教学速度不宜太快。)的时候加快教学进度,侧重能力训练,不宜大量做题。另外就是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
二、整合教材
名句名篇填空一直是高考的必考题目,而且名句名篇的积累亦是加固学生文化积淀的很好途径。因而进入高三我们编排了一个小册子,即《中学生必背古诗文》。其中选编了高中、初中乃至小学的重要古诗文。这样学生有章可循,每天背诵几首或几篇,效果不错。
三、由浅入深
语文是一个整体知识体系,复习语文不能把它支解开来对待,一盘散沙的,头疼医头,脚痛治脚。从第一题的字音字形开始,到下面的词语的义,病句的修改,再到后面社科文、文言文的阅读,基本上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与原则。选题时切不可过难过深,违背复习规律,使学生丧失自信心。
四、知能过手
高三复习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过手,提高复习效率,搞好高三的“讲、练、评”三个环节;要针对学生实际,每一节课要有一定的信息量。知识和能力过手,很大程度体现在“讲、练、评”三个环节上。“讲“就是要透讲,“练”要精练,“评”要深评。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所谓“透讲”:即高三复习课应力求避免与平时教学的简单重复,教学要创新,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注意变换角度,注意总结规律。所谓“精练”,就是不搞题海战术,精心选编习题,这一步很关键,学生一定要做,坚持学生不做老师不讲的原则。所谓“深评”,就是评讲课不能仅对答案,而要剖析、阐释,要增大授课的信息量,兼顾基础与能力。但一学期下来,坚持得并不是十分好。
五、指导读写
尽管高考复习任务繁重,但不能忽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例如中国古典诗歌、现当代散文名著,填补学生荒凉的阅读园地。指导学生每天阅读,可利用做其它科目习题疲倦的时候进行阅读。阅读的时间每次不宜过长,要细水长流。我们更不能忽视作文自我训练,毕竟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这段时间主要是要做好作文的整理工作。一是收集自己的作文习作,认真总结自己作文的得与失;二是要学会整理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三要善于整理自己的思想,要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些积极、昂扬、向上且较为深刻、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认识储存起来。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 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 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 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 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 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 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 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 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 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 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 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 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 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 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 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 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认真落实小组协作和师生互动。完成本次课的教学。
成功之处:
1、前两个任务,学生能够轻松实现,反映出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2、对于关键性问题:数据源、图表,教师指导到位,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3、整节课学生配合默契,活跃,对我的教学组织帮组很大。
不足之处:
1、第一次听我课的老师,会感觉语速快,课堂有点忙。
2、对于第三个问题偏难,应该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很好的点拨学生,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对于第三个任务,在教师点拨之外,应该让学生多讨论,多探究。
4、时间关系,学生作品展示少点。
总体来说,本次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要注意课本图表的整理和汇总,最好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图表是高中生物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不仅数量大,篇幅多,而且类型丰富,这些图表在高考(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材中的图表比较分散,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进行复习,就能形成体系,更好地把图表题的解题技巧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的识图、绘图、析表、制表能力,还能消除单独看书的疲惫,达到迅速整合教材知识,准确把握学科体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对每个图表进行有效复习呢?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以图转文:对照教材中的插图,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并进行联想,挖掘隐含条件,如第一册教材第21页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立体图),首先识别各部分的结构,依据结构联想功能,再进行知识的发散: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关的知识,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等,然后与其平面图形(第28页复习题中的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比较,挖掘图中的隐含,如细胞膜的流动性,分布最广的膜结构,还可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出题点、提问方式、得出答案等。再与第21页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进行比较得出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
以文转文:对一些叙述较多,不易记住的文字内容,可用图表帮助记忆,如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用数轴图、圆形图等表示,直观且容易记忆。
图图转换:如第一册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DNA分子的数目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图转化为曲线图或表格等。
图图组合:高考许多试题就是将高中生物教材的图进行改造或重组而成,复习时同学们也应对一些图进行改造或重组,如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图组合;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图进行组合等。
总之,可用图表表示的内容应尽量用图表表达,这不仅是提高能力所必需的,也是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记忆水平的重要方法。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四、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经过一轮复习的沉淀,考生应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做题量。但是很明显,不同的考生的题目积累量情况差异较大,其中很多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造成题目练习杂乱无章,不成体系。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非常重要。同学们都知道养成良好做题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
方法建议:三色笔做题法。准备三支不同颜色的笔,蓝、黑、红。在作业时,以蓝笔审题、黑笔做题、红笔改错。然后将所做的试卷分类整理收集起来,在复习后期,可以以错题作为再次复习回顾的重点。以这种方法做题,呈现出来的试卷,对题目的理解度、修改知识点、错误答案等等一目了然,不仅能将考生有漏洞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补缺,还能指出考生曾经做错题的原因,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
五、调整心态,轻松备考
高考复习是一个持久战,也许经历过了一轮复习之后,部分考生的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当然也还有一些考生,并没有充分利用一轮复习的时间,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开始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中考竞争,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型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提高。对于差生,我本着提高一个算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收获,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只有教师与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在教学中在一种愉悦、竞争、合作的环境下完成。
通过最近的学习和练习巩固,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的方法以,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不断强化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情境,出示生动活泼的情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面难以理解,多媒体比较直观,情境逼真,材料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间互相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让学生斜着看表格时,我先让他们观察,再问观察完你想对你身边的人或老师说些什么,很多孩子举起了小手,他们很快的说出得数相同。我顺势设疑:为什么算式不一样,得和却一样呢?学生立即互相讨论起来,后来汇报说: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同时变大或缩小得数不变。虽然他们用的语言不够精确,但说的非常好。
有时我怕学生找不到,自己拼命的.讲,学生还不听,今天通过孩子们自己总结,他们很高兴,其他没找到规律的同学也愿意听,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讲好多了。主动权一定要真正交给学生!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中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现简要反思有以下几点: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册教材的一个基本点,是要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本着《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法设计和课堂呈现方式上都作了大胆尝试, 改变封闭、安静的数学课堂为开放式的活动场所,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游戏之中,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人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喜爱数学之感油然而生。并自主地整理加减法表,让他们经历了一个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基本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2 .教学内容安排活。 活用教材,把书本静止的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集中又民主。教师整理与复习的学习内容融于活动之中,从而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的构建过程。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鼓励学生参与现实、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节课中,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表现的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复习》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要达到这个目标,上好汉语拼音复习课是重要的一环。拼音复习课是对汉语拼音的一个巩固、实践和运用。
一、在游戏中复习拼音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使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印象得以加深。游戏的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就行。
二、在实践活动中复习拼音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应该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例如,在复习形近声母“b”“d”“p”“q”时,让孩子伸出自己的左右手,观察当左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时,变化大拇指向上与向下的方向,孩子们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双手与这四个声母是多么的相像,他们一下子就能通过自编的儿歌记住这四个声母。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六年级的孩子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为了让他们在这最后的两节课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并对自己六年的学习做以回顾总结,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活动:
背唱歌曲。首先让孩子们回顾以下这六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歌曲或乐曲,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且唱得最拿手的来复习唱一唱,然后背唱。在背唱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和表演形式。在此活动中,有的孩子背唱了一年级的第一首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有的唱《两只老虎》、《小燕子》、《卖报歌》等一、二年级学唱的歌曲;还有的背唱了聆听歌曲《欢乐颂》、《两颗小星星》、《守住一片阳光》等。有的独唱,有的齐唱;有的模仿美声、爵士通俗唱法;还有的拿腔作调,尽最大努力模仿童声来演唱歌曲(好多孩子正处于变声期)。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演唱,使得课堂变成了歌唱的音乐会。
音乐知识。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认识的第一个音乐符号开始,分类复习巩固。比如:装饰音、音符形式、力度标记、休止符等,然后以书面形式进行测试。如:标记符号名称;写出学过的音符形式、节奏形式、拍号及其含义等。另外,通过聆听不同乐器的音色来区分西洋乐曲中的弦乐器和管乐器,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及打击乐器等。
通过以上形式,既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了解他们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素材。
朝夕相处的六年就这样过去了,祝愿他们未来的道路阳光灿烂、幸福健康!
复习比新授更难把握,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味的练习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那么,在复习期间,老师如何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单纯地进行操练?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以游戏为主线,层层递进。
如何让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问题。而游戏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游戏,是学生乐于学习之“源”。这节课一开始,老师生动的讲述,加之蓝猫的吸引,便把孩子们带入了生动的情境中,进行闯关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而闯关游戏中的几道关卡则做到了有序牵引,层层递进,孩子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闯关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1—9乘法口诀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二、以知识为主流,丝丝入扣。
作为一堂复习课,闯关游戏仅仅是课堂中的串连形式,复习的内容才是课的实质。这节课,为更好地巩固1—9的乘法口诀,并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每一个环节中。游戏中,第一关知识梳理,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总的整理。分为两部分:乘法口诀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接着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为主,对乘法的含义作了回顾,通过整理算式,寻找出了隐藏在其中的秘密,而接算式一环节中,更为乘法的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第二关口诀游戏宫,在看得数想口诀中,有效地了解了学生乘法口诀掌握的熟练程度外,渗透了一题多解的.思想。而看图列式和第四关动动脑,是用数学的过程,同时也巧妙地让学生从中领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解题结果。充分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生活为源泉,人人参与。
无论是课引入时的场景,还是课最后的拓展活动,都是孩子们较熟悉的日常真实活动情境,在这里,把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允许每个孩子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真正感悟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充分参与购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进一步地体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这节整理复习课我将两个单元的内容合二为一,对乘法知识进行一次梳理,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乘法知识体系,巩固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
1、讲练结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练习课,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论。如红花有8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6倍。黄花有多少朵?先是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然后上台解答,自己讲解方法,如有疑问可以自由进行交流,最后集体订正。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讲解,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认真、积极,似乎比老师问、讲兴趣更高。在没有太大难度的练习题中,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的主动、积极。就连学困生也很主动地进行参与。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九九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进行解决简单问题的练习。在练习中,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优生带差生的方式,既可以及时的纠正一些口诀不对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学困生讲解题意,这样使学困生得到帮助,也使优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中,我还重点培养优生的讲题能力,引导优生如何利用实践操作帮助学困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关于倍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课堂节约了时间,使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困生。
由于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次整理复习,所以设计上并没有出现太大难度的题型,使得优生有点浪费时间。在以后练习课中,不仅要考虑到学困生的能力,还要考虑到优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大的收获。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分类;让学生明确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和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及倒数等几个重要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难点是绝对值的有关化简,非负数的应用。
讲完这一节后,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比如明明重复了好多遍“a2的平方根是±a”,可是学生每次做题仍是按“a2的平方根是a”计算。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谈谈几点反思。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因为整个的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从这次讲课中我得到的体会是:讲复习课,内容容量要大,知识点要全,深度要够。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才能达到欲设的最佳效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