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高校钢琴教学培养模式与改革路径论文,本文共17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校钢琴教学培养模式与改革路径论文

高校钢琴教学培养模式与改革路径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和革新,以适应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其中,钢琴教学是很多高校当中广泛开展的音乐教学培养内容。在山西省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其教学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篇文章对山西省高校钢琴培养模式现状实施了具体研究,同时也给出钢琴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山西省;高校;钢琴教学;改革

一、山西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现状

(一)钢琴教育理念较为陈旧

目前,山西省高等院校在钢琴培养模式上教育理念陈旧。在新的社会需求下,需要的是具备主动学习能力的学生,其不仅能够在学校当中学习知识,还要确保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但是,在山西省高校的钢琴教学当中,由于存在教师为主,主动教学,被动接受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在钢琴练习过程中,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够及时领会。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比较生硬、教条,不利于知识的鲜活性和趣味性传达。此外,将教学这个本该互动良好的过程全部寄希望于教师一身,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任务,使课堂效果受到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够学到的内容多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钢琴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就目前来看,山西省许多高校的在钢琴培养内容连贯性上还是有一些不足。钢琴内容教学不仅仅讲究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方面的技巧性学习。如果一味地强调其某一部分内容的单一化理论和技巧性教学,就会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出单一性和鼓励性,使整个学习内容难成一统。学生在学习起来就会较为松散,无法运用提纲挈领的办法把知识和技巧组织起来。显然,这样的情形对于钢琴学习兴趣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的松散性,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系统性梳理整合、归类,对于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来说,也会造成阻碍。

(三)钢琴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就当下的情况而言,我省高校钢琴教学内容除课堂授课外就是独奏练习。这种独奏训练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己领会弹奏技巧,自我感受和领悟是有帮助的。但是,学习过程是一个交流和呼唤的过程,这种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阻断了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可能性,使同学们之间无法随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存在共性的地方也无法及时做出共享和解答。而且,相对单调的钢琴培养方式也缺乏定向指导。学生独自练习弹奏,在理论和技巧方面遇到的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向老师求教解答,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出现障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四)对教学的评价不够全面

山西省高校钢琴培养过程中,为确保钢琴课堂内容的教授任务能够顺利开展,保证钢琴培养质量,校方会对钢琴培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能够课堂接受度及教学实际实施评估,为下一步针对性改革贡献参考。但是,目前我省高等院校对于钢琴培养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评价涵盖的范围也不够广泛。在钢琴教学评价中,仅仅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实践过程,这样不仅对于钢琴课堂教授和实际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够科学,而且对于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山西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改变传统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山西省高校的钢琴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贴近实际耳朵教学目标。所以,在实际教授当中,教师第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观念,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基于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社会需求,钢琴教师必须认识到如今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这一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主动讲解和灌输为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钢琴课上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钢琴弹奏技法,适时对其进行矫正。之后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其领悟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也有必要继续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的钢琴教学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的进步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素养,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将对整个课堂接受度和教授传达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省高校有必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在钢琴教学方面的思想认知水平和课堂安排以及协调能力。在课程安排当中,不能仅仅以学生的技术学习为出发点,而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也可以藉此提供大力支持,通过对学校学生的整体调查摸底,编制出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并有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钢琴教材。

(三)根据现实需求,改善钢琴培养方法

在山西省高等院校的钢琴培育课当中,可依据实际环境需求,对高校钢琴培养方法实施改革。具体来看,过去的钢琴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和学生独自演奏练习为主但是这种独自演奏的方法对于学习的演奏技巧交流,以及互动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尽量依据当下时代对钢琴教育的要求,适时地改变钢琴培养方法。例如,可以在过去单一的独奏练习的基础上,实施交叉交融的练习方式,让几组同学一起练习钢琴弹奏,共同探讨和研究,在演奏和探讨过程中互通有无,使自己的演奏技巧得到提升。另外,学校也应当结合时下的新方法、新技术,为钢琴教学开发新的教学平台。

(四)多角度交叉,完善教学评价

在山西省高校的钢琴教学中,为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稳定,并能够通过阶段性总结对学习效果进行改善,高校可以采用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形式,来对钢琴培养情况进行评估。一般来说,评估分为三个角度,即教师和学生评价自己、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被第三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环节,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认真找寻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学生对自己作出评价时会对学习情况实施综合评价,确定整体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互评的环节,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钢琴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特质,进行客观评价,学生针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而所谓的第三方评价,就是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同学对某一班级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评估其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这样,采用多角度综合评价的方式,才能使我省的钢琴教学评价机制更加客观公正。

三、结语

如今,在教育领域最为重视的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展开的各项教育活动。在山西省高效的钢琴培养当中,不仅仅要传承过去教授方法当中的精华,更要勇于弃其糟粕,敢于结合时代需求,对我省高校的钢琴教学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只有认识到钢琴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钢琴培养目标、科学规划培养内容、改善培养方法、健全评价机制,才能使山西省高校的钢琴培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在新时代教育出更多杰出的钢琴演奏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冉.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

[2]王丽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3]张国仲.基于高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

高校钢琴教学模式与对策论文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对高等音乐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任务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这要求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模式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教学模式更是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模式发展为理论联系实践、系统与数字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学生所想、社会所需的音乐人才,使学生更好地在音乐的熏陶中健康地成长。但是,面对当前教育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各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要等系列问题。现如今,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以及教学设备落后等[1]。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要求部分高等院校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以使得高等院校以最好的状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阶段,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仍然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中复习曲子、练习曲子、乐曲创作等都是钢琴教学和学生训练的主要内容,教师是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音乐文化知识的传输者,同时也是钢琴弹奏技巧的传授者,而相对科学合理化的育人者的功能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反之,学生则仅仅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并不能使得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得以实现。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之间还缺乏相应的沟通与交流,师生间互动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完全接收到课堂知识情况的了解,也不能及时了解到其他相关重要的情况[2]。因此,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以及训练后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使得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不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教学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二、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化较为明显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增加,使得高校学生大幅增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钢琴的魅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钢琴学习中,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3]。虽然选择学习钢琴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对钢琴基础的掌握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对钢琴文化知识比较了解,而另外的.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上比较擅长。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随着每年高等院校学生的增加,学习音乐教育的学生也相应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大了高等院校教师资源的压力,部分高校在学生增多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扩大师资力量,以原有的状态是很难满足当前阶段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中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教师队伍中所呈现出来的专业综合素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难以满足当前教学实质要求。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相对滞后

当前钢琴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一刀切的方式,而教学内容大多又以课堂教学、传统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主[4]。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上述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钢琴艺术的了解与运用,也不能够使得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钢琴作品本身所具有或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再有,受资金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较为落后的教学设备也制约着学生对钢琴知识的学习,这些教学设备于数量或者质量上还不能完全达到钢琴教学的需求。

三、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变革与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激发学生各尽其能

充分认识到当前钢琴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化问题是主要内容之一,这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真实的理论学习情况以及练习技巧掌握的情况,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各尽其能。但是,这也不是说过于追求教学的速度而急于求成,使得学生不能完全掌握钢琴知识,不能深刻领会到学习钢琴的本质以及弹奏曲目所呈现出来的内容[5]。因此,钢琴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辅导以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也能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造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多增加钢琴曲目上的训练,充分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以及独立性;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曲目鉴赏以及创作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管是采取哪种方式的训练,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二)加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效提高当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另一重要手段是充分发展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竭力打造一支优秀的、高素质、专业性强以及极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以此改变院校师生差距较大的问题。通过对院校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对学生精细化的管理教学,实现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各院校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方式招聘大批高素质优秀教师,并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吸引广大优秀人才,扩大院校的师资力量。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使教师的钢琴教学内容以及方式都能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教师除了对钢琴文化知识有着深度的了解以外,还需要在钢琴技巧、心理状态能力等方面有着超强的理解与掌握。只有在此种情况下,教师才能有资格、有能力真正地实现育人的功能,而学生也能够学习到相关钢琴文化知识,得到技巧上的训练与掌握。

(三)变革发展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

钢琴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们详解有关专业知识、动手训练的基本方法等,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同时将有关钢琴基本演奏法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在学习钢琴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到一定的钢琴教学知识[6]。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细节化进行钢琴基本内容教学,有利于院校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院校教师可以综合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将水平一致的学生集中到一组,并且根据该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课余时间,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以解决心中的疑惑,并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我国优秀传统的钢琴艺术作品进行弘扬与继承,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钢琴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今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钢琴教学模式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并且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系统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考察评估。总的来说,钢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重视学生钢琴演奏的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兼顾好有关钢琴文化理论知识,在各高等院校办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都得到提高的前提条件下促进学生对钢琴的学习,最终达到一石多鸟的理想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必须结合实际,并在此次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变革的方式才能使得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专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才可以不断促进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并且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拓展研究[J].当代音乐,(02):31—32.

[2]徐荃.高等学校音乐专业钢琴集体课与小课循环教学模式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01):80—83.

[3]赵哲.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中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17(18):86—87.

[4]陈媛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教学方法研究———评《方百里钢琴教学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7(05):41—42.

[5]唐昊亮,王婕斯.中美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兼论文化视域下的当代教育价值观[J].北方音乐,2017(20):119.

[6]吴晶晶.普通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J].长江丛刊,2017(18):31.

声乐是一门技能性的学科,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崇高地位。声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歌声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声乐人才的需求,高校声乐教学要紧跟潮流,不断促进教学体系和方法的革新,积极进行高素质的声乐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有必要加强声乐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改革路径,以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重要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声乐教学水平。从当前的高校声乐教材应用情况来看,很多内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教材应用也存在片面性,这也是需到学生感到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作为声乐课程开始的基础,声乐教材要满足一定的层次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较高难度的内容设置或许利于专业水平的培养,但理解较为困难的同时,也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二)对声乐教学定位有失准确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存在着多数教师在对声乐教学的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较为广泛认为的是声乐教学多培养的是演唱方面的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而在情感审美及价值等方面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殊不知,要想声乐表演真正打动人心,取得较好的反响,演唱者的真实情感流露和表演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多数声乐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声乐教学和演出的功利性,多强调声乐的表演价值,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有所偏差,因而造成了声乐教学呈现效果的不理想。(三)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严重由于声乐的技能性要求较强,传统的声乐教学也多成了“技能型教学”。表现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就是教师过分重视声乐技能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声乐理论的教育多被“边缘化”看待。在再加上声乐教学考评体系的局限性,就造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现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和限制。如有的学生虽然演唱技能较高,但缺乏理论教育或者心理素质较低,也会出现忘词、走调的现象。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声乐理论认知缺乏,也会使得学生的声乐素养大打折扣。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基于以上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保证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声乐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索。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优化课程和教材设置高校声乐教学教材设置不科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也必然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为此,高校声乐教师应基于学生现有的声乐水平和能力,积极优化课程相关的教材设置,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化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对以后的就业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作为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的关系,并基于此进行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更新教学观念和模式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高校声乐教师来讲,也需要积极树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正确定位声乐教学的价值。首先,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积极对了解声乐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其次,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形成整体的歌唱技术观念,以利于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发音的正确方式,形成完整的声音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声乐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经实践发展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也已经落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一次你,在现代技术发展背景下,声乐教学也应积极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并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见声音的波形及五线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四)促进理论与技能并重声乐教学兼具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内容。其进行的是舞台表演者的培养,这要求表演者不仅要展现优美的歌喉,还需要有感人的艺术表现,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进行培养,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知识,促进学生演唱中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歌曲的内涵和感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声乐教师要结合声乐教学现状,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专业培养方向,不断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声乐实践教学经验,积极进行创新改革路径的探索,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03:31.

[2]王国峰.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4,04:104.

[3]滕晓冀.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研究[J].音乐时空,,02:152-153.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论文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对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严重制约。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必须在服务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教学管理改革 创新能力

一、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宗旨是: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局限于教师的讲授,以课堂面授为中心,而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与建构,同时,也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集体学习与研讨作为必要的补充。建立在互动式教学基础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无助的自学,而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主动有主见的学习;建立在互动式教学基础上的教师教学,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的过程。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充分调整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革新教学的环节,拓展教学的领域,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使命不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单向控制,而是营造一种相互信赖、平等沟通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信任感,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力与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德是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是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教要自觉为学服务。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实验与思考,自觉地把本学科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精心讲解与组织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专题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影响

新时期高校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残余,尤其是高校管理的基本理念,远远跟不上当前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成为严重制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体系缺乏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与超前性,在整个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如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人才规格、教学方法、资料建设、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没有完善配套的改革,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滞后,就会形成制约性的瓶颈,无法与知识经济时代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相配合,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高校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人事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尤其是院、系与各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不明确,院、系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小,且职责不明确,教务职能部门则任务繁重,不仅导致对教学突发事故的处理不能及时到位,甚至互相推诿,缺乏有效的教学监控手段与评估体制,导致教学管理目标体系无法实现。

3.部分高校管理者思想僵化,观念成旧,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构成了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指令性的行政命令依然是主要的管理手段。教师没有自主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试验与改革的自由,也失去了结合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兴趣,尤其对从事教学创新实践的教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研教改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师生双方的教学互动缺乏存在的现实基础。

4.教学考核的导向有偏差,目标不明确,考核对象不完整。突出表现在对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近几年来,各高校业绩考核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片面强调科研成果的倾向,而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考核手段单调,教学评估重数量轻质量,规章制度重制订轻落实,对自觉、自主性学习缺乏认识,对新型教改活动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手段,无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互动模式的实行。

5.对非教学人员尤其是行管人员的岗位业绩考核目标不明确,主观性很强,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与奖惩制度,或者制订了制度也无法落实。对以教辅、资料人员为主体的非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长期忽视,导致非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服务意识淡薄,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发展滞后的因素。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的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大纲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多个方面。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整个高校教学管理迫切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下进行一场全面而又深入的改革。

1.课程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对能否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实现课程内容管理的改革,是推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课程内容管理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力争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提供学生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紧跟科学社会发展的步伐。第二,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更新课程体系与内容,打通理工与哲社之间的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尤其是拓展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视野。第三,实现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改善教学环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提高的空间。

2.教学大纲管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妥善处理学科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结构的特殊性,而且要协调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个性培养、就业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教材的及时更新更是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则是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保证。

3.成绩管理是检查对照互动式教学成果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教学管理体制中相对滞后的一个方面。成绩管理的改革不仅是管理手段的改革(如采用网络化的成绩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成绩考评制度的改革。更新考评手段,杜绝“六十分万岁”,“及格就是胜利”的现象,考试的导向改革是促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改革考试制度,其他的教学环节的改革就要大打折扣。

4.严格的学籍管理是计划经济残余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体现。为了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改革学籍管理制度,使之更加宽松、更加人性化,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流动,逐步推行学分制,允许保留学籍的中途休学,适当缩短或延长学制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改革方向。目前这种改革在全国来看正在积极有序的推进之中。

5.真正贯彻落实教学管理改革,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制度提倡学生自我学习,发现和培养学习典型,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发挥集体智慧与民主效应,完善选课制与弹性学分制,才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

四、结语

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整个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行,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全面深入推行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整个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①安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6.

②杨立军.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7.

③蔡青.论高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J].中州大学学报,,1.

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高校音乐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较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极高。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有误,音乐教学课程结构混乱、内容老套,缺乏创新意识。不过,这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完善,钢琴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旨在研究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并就其现状展开深入探讨。

一、高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一)教师加强引导,调整学生状态

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征,他们不喜欢被约束,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可能并不好。教师只有调整教学方式,注意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既然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每个学生肯定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梦,教师可以开一些动员会,或者举办一场演奏会,给学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制定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一个练琴目标,让学生的生活变得紧张而有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专业引导,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合理安排教材,认真贯彻落实政策

钢琴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材很多,教材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僵化的教学模式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教学课本的选取上也应该有所侧重,在进行基础教学时,每次学习的教材不宜过多,学习或者复习时,每次弹一本就行了。随着程度的提高,教材数量可以适当增加。这样安排既可以做到老师心中有数,又可以使学生减轻负担。现阶段,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学改革,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教学条件进行教学细则调整,只有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改革中取得成就。传统的钢琴教学大多只是重视对专业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与发展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只有将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地与实际结合起来,最终导致了许多学生仅仅只会照着乐谱弹,没有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把钢琴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好知识点。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的形式来展开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教师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整个演奏过程,中间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新想法,而教师只是整个过程当中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指导和纠正,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制定共同的计划,并齐心协力地完成整个项目。

二、小结

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就高校钢琴教学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点,分别是学生的基础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教师教育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方法有待改进,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分别是解放教学的思想,转换教学观念;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任何一个钢琴天才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感悟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强调激发学生演奏过程中的个人品味和个人修养,教育学生树立理解钢琴、感受钢琴、热爱钢琴和享受钢琴的意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义务关心学生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钢琴的学习与演奏,离不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只有内心高尚,演奏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人心。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才能深入人心,音乐大师才能产生。

参考文献:

[1]刘佳。求新不忘本—对高校音乐史多媒体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11)。

[2]刘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10(04)。

[3]周晓凡。新时代下的钢琴教育改革问题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02)。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论文

中国加人WTO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了必然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学校开始试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主题。学分制所具有的动态性、开放性,更能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要。实行学分制是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探索更具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学分制对教学,理模式的要求

1.由标准化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

标准化管理是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强迫等手段进行的一种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本的管理。这是一种在学年制条件下比较适用的管理模式。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化培养是重点,学分制的动态、开放性以及学分制下学生的流动性,使得完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不再适用,标准化的管理应该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相辅相成,并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柔性管理以严格的规范管理为基础,突出人的自我管理,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它“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开放、灵活和竟争。

2.人才培养以多样化和个性化为目标

学分制比较注重目标管理,以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鼓励多样化。它具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自由选择的特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其他个人因素,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问、修读方式、修课门数等.这使学生有很大的学习自主性。

3.灵活的学制与灵活的选择是核心

弹性学制给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选择制是学分制管理的核心,它包括选课和选择学习进程与方式。其中选课制是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包括选择课程、上课时间、教师等。这是学分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方式及进程的选择,使部分学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如免听、免修、增减选课量等,从而达到加快或减慢学习进程的目的。

4.培养、强化学生的自制与选择能力

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及课余时间的掌握将有更多的主动权。但是,有的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使学习计划受到一些影响,质量不易保证。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学校对学生的约束相对减弱,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靠自己,学生的自由度加大,纪律难以保证,这就容易导致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因此,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更新观念,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1.建立学分制条件下教学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学分制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不仅涉及到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且涉及到整个教育观念、办学体制、管理方式等。新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出发,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在形成与学分制有关的教学文件、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联系紧密、信息通畅、高效有序、便利可行的运行机制。

2.与国际接执,采用学分互换制

高等学校只有互相承认学分,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途径。因此,必须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使学生实现跨校选课,同时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学分的认同。要推动各校教学的国际化,提高课程质量,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实现互相承认学分,采用学分互换才能成为可能。

3.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它的管理成为一种流动管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联系紧密。现阶段,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其教育教学模式也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专家开始意识到这门课程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错误,而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亦是如此。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分析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高校语文教学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复合型人才概述

(一)定义。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指具备两个及以上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创新人才,不仅包括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多重复合,而且也涵盖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复合。所以,“复合”二字代表了不同两者及以上的有效交融,既要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出,同时又要拥有其他技能。

(二)特征。首先,复合型人才具有综合性特征。主要表现在:雄厚的理论基础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能力培养,但并非是不同学科能力的单纯堆积,而应当扬长避短,基于多重能力来增强综合能力,并且发挥其综合效用。其次,复合型人才通过多学科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交融而实现对已有知识和能力的突破,换言之就是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当然,这不仅是人们创造力的激发,更是人体智能的逾越。

二、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仍采用落后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而不活跃,而且也难以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式的教学环境中,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丧失学习动力和激情。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本应占据主动、积极的地位,但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忽略了其主体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不够,亟须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思维缺乏。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多陈旧、老套,形式也较为单一化。在此情况下,大学语文教材循环往复,但“换汤不换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滋厌烦心理。而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高等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大学语文作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其覆盖面宽广、知识丰富。现有文学素材中具有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但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素材系统,高校语文教学应在素材更新上发挥积极作用。现阶段,由于我国高校语文教材没能得到更新,加之形式也无法得到创新,所以进一步制约了我国高校语文教育的发展。此外,任课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教学体系的落后等诸多因素,影响了高等语文学科教育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人文素质不受重视。素质教育倡导“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似乎已发展为一种固定化的口号,但是很多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就不再有这般感觉。高校语文教学应遵循听、说、读、写四大基础性原则,并始终围绕这一原则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文学类学科,大学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其所覆盖的文学、处世、人性以及为人等内容,构成了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倘若只开展语文实践教育或人文素质教育,都是对大学语文教育的片面化解读,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高校语文教学多采用“听、说、读、写”模式,不仅僵化了现代语文教育思想,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其文学瑰宝也亟待我们挖掘。

三、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路径

(一)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渊博学识

高校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拥有渊博的学识,不断追求学者化风范。所谓“学者化”,就是指从事高校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教师应是与文学相关专业的学者或专家,其主要包含两种涵义:①知名学者或专家担负起高校语文课程教学的任务,上世纪初就不乏名师执教的传统,比如沈从文、闻一多和朱自清等,而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仍然保持这样的传统;②对于已从事于高校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当将“成为一代名师”视为前进的方向。另外,任课教师要对不同的文化领域或层面进行涉猎,丰富自身的人文学识,将自己经历过的坎坷道路、积累到的人生经验、体验过的生活经历以及参透过的人生哲理与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形成对自然宇宙、社会生活、人生理想、历史文化、教育教学等的深入理解,并使其融入到整个语文课内外教学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感染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生活保持乐观,对人生存有信念。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高校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功能。而且,在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时,教师要做到灵活、机智,熟练地掌握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结合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以及课堂氛围等,遵循“因势利导”原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譬如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等诸多模式,打破“教师中心化、教材中心化、黑板中心化、课堂中心化”的落后局面,专注于文学作品赏析和情感培养,引导学生鉴别文学趣味,感悟人文意蕴,纵情观赏我国文学之风景,进而达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营造多元化教学环境,突破单纯的课内教学气氛,将教学延至课外。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因此,可通过创建文学社团、举办人文讲座、设立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文学知识竞赛等,创造生动的、积极的人文氛围,以此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断磨炼自我意志,逐渐培养对本民族、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情感;树立起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将文学知识以体验感悟或亲身实践的形式渗透到自我文化生命与知识血肉之中,慢慢汇聚强大的人格力量。

(三)拓宽专业学习,实现主辅相结合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现状,在招生录取上,采用文理学科划分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贯穿相邻专业课程,扩大语文学科覆盖面,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其他专业的知识,从而为学科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培育了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采用这一招生方式后,学生对所学专业或学科具备深入的了解,通过结合现实情况来调整院系专业,不仅有效避免了大学生因知识面狭窄而“漏洞”百出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辅双修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其适用范围较广,能够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所谓“主辅双修”,就是指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中心,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由学生自主选择两个专业,其中一个是主修,另一个是辅修,结合各高校具体规定,主辅双修课程必须达到学分比例,方可准许毕业。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不仅节省了教育成本,而且提高了我国科技竞争力。另外,也可将大学语文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学习。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很多跨学科或专业的选修课程,其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了文学类、艺术类、理工类等专业,比如中西方文学史、文学作品鉴赏、名著阅读、摄影入门等诸多千奇百怪的课程。开设这些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睿智地使用社会,从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言行层面,人们的言行举止无不凸显其文化修养,展现其文化素质。由于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多文人雅士无不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纯真的艺术操守以及较高的文化修养等,这些均是人文素质的客观体现。高校大学生应在时间的积淀下找寻语文学科的真谛,并从言行层面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在内涵层面,内涵修养可通过外在肢体进行表现。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内涵修养和外在肢体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人,但这一切都需要依赖于大学语文学科。由于该学科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汇聚我国大量的文化传统、东西方先进思想以及经典文学作品等,所以高校语文教学有助于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纪楠.浅谈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1).

[2]刘忠喜.试论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J].语文建设,(3).

[3]黎红.高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19).

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论文

一、高校钢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很多高校钢琴教学中,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体授课模式比较普遍,在集体授课教学中偶尔会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教师常常以教师自己为中心,进行机械式的讲解,讲解内容也仅仅是指法练习、音阶练习、曲目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的考核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学期结束之时利用单一的考核制度进行测试,考试的内容通常是让学生弹奏几首钢琴曲目,然后由钢琴教师自己评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在新时期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如何改进高校钢琴教学模式

(一)设置多元化的钢琴课程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每周一课或者两课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音乐人才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单一的课程设置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限制了学生学习多元化知识的过程,也使得钢琴课变成一堂机械生硬的技能课。因此,要改变高校钢琴课堂设置,结合钢琴学科的特点和高校音乐学生的优势,采用集体课与小课结合的模式,注重集体课中教授基础理论与钢琴技能,在小课中针对部分学生疑难问题强化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及即兴伴奏能力,两者形成一种合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艺术修养,推动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二)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促进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钢琴集体课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因而要关注到哪些演奏知识与技能较差的学生,在授课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乐理知识、视奏、即兴演奏、节奏等一体的综合课程。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集体课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功能性和声练习,强化学生的键盘运用能力和伴奏能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及电脑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视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得到训练,促进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其次,要促进小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钢琴小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高校教学的特点,注重综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小课教学要增强学生弹唱基本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弹唱意识和弹唱能力培养,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乐谱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提高学生的弹唱技能,观察和指导学生改正弹唱中出现的错误,增强学生的伴奏经验。最后,要促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多元化。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钢琴教师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演奏能力逐渐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钢琴乐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创作。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处理好钢琴弹奏、伴奏与即兴伴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展开有计划、分层次和分阶段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全面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技巧,实现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三)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高校钢琴教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高校钢琴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应付考试的心理,促进他们积极参加考试的心理,以有效改善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其次,高校钢琴教师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平时学分制与期末考试制相结合的方式,且二者比例应该趋近于合理,在考评内容上要选择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的内容体系,不仅注重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乐理知识、视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等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其他学生和学生自己,以防止评价片面化,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认知自己,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音乐文化修养。

总之,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改革教学模式,要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扬,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的现状,结合服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推行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学项目与实际企业生产相结合,实现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与服装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使学生贴近市场、贴近社会,提高实战能力。

关键词: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的起步比较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培养了一大批本土服装设计师。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等[1],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理论与技能割裂”表现的较为明显,教学按“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三段式进行[2]。不同科目的教学“各自为政”,联系不紧密,且课程没有和市场动态、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导致一些学生直到毕业还不清楚服装生产流程、不熟悉生产工艺,设计作品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相去甚远。这样一种脱节现象使得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不明确。从市场反馈来看,用人企业普遍反映刚步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很快胜任。不冲破这些问题症结,我国高校服装教育的发展则无从谈起。如何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实战水平,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接轨?作为为服装设计市场输送人才的“主力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索一套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一轮的主要任务。服装设计教学需要在专业发展及教育模式方面寻求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改革创新。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改革,不单单做课程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引导者,教师应从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入手,提高专业课程与市场的贴合度,形成课程特色,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

一、项目教学模式的开发依据

服装企业的设计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从设计、制板、生产、营销策划到销售都围绕着每一季度产品来进行。检验服装设计成果成败的关键是其设计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就要求服装设计教学结合服装市场来展开,为了打破传统服装专业教育体系的三段式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无缝连接,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理论实训一体化的课程中推行项目教学模式,把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真实活动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模拟服装企业一个季度的生产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融入企业的生产流程,在模拟情境中强化实践技能,学会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就业。

二、项目教学模式的方法

项目教学模式由服装企业专家和高校专业教师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双方构建项目式课程教学的结构,通过分析服装设计专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建构“职责—任务”表,根据企业中服装设计、生产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以任务为核心分解出若干子项目[4]。教师结合每个项目所必需的工作职责及理论知识,确定教学内容安排及重难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由构思—调研—设计—试样—投产—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小组成员根据教学安排完成任务,学生、教师、企业对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具体的实施共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一)确定项目任务

学院与服装企业洽谈,与某一特定服装企业建立项目合作关系,根据合作品牌的设计要求和生产任务,教师起草数个设计项目的主题,确立专项设计任务书。教师向学生明确设计的任务、主题、目标和要求等,引入与本项目有关的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本次项目任务,确认活动中要调查和待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成员分组

教师根据班上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设计主题,针对相应主题开展工作。小组内成员的能力互补、各有所长,每一位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

(三)市场调研

要求学生到项目合作的服装企业及其专卖店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品牌的风格定位、消费者定位、价格定位等,针对当季的款式、面辅料、色彩、工艺等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另外,顾客的需求应该是设计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因而调查目标客户的喜好、需求就成了市场调查的重点内容。在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习惯、潜在需求、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及要求等,这主要是为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搜集有价值的情报,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完成该品牌的详细市场调研报告。

(四)设计企划

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流行趋势,小组拟定新产品的设计企划书和实施方案。教师对设计企划书和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修改的建议,并组织小组讨论和个人汇报,完善计划与方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

(五)项目实施

小组根据制定的设计企划书进行具体的款式设计、面料和色彩搭配,绘制服装设计效果图。教师和企业方给予修改意见,敲定最终的系列设计稿,根据设计效果图定稿进行纸样设计和样衣制作,样衣制作完毕后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样衣效果再对纸样、面料、色彩选择进行修定。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实时提出建议。在小组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也需要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沟通能力。

(六)结项展示

成品展示以发布会的形式呈现,在动态展示的过程中,小组发言人阐述设计理念、产品优势等。台下的教师、企业方代表可对展示成品提问。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对内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外的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营销技巧。企业选取中意的设计作品下单批量生产,投入实体店销售。优秀作品以静态形式在展厅进行长期展示。

(七)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分为三个层级,首先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后,进行自评、学习小组互评,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享学习成果。其次,专业教师对项目完成的过程进行评分,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出勤率、创作步骤是否完善等对项目过程进行评价。整个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按一定的权重进行评分。最后,企业代表根据最终成品的效果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成衣是否具有创造性与市场价值、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以及成品展示效果给予最终的评分。这三个评价等级是层层推进的,引导学生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为项目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结论

项目式教学就是一场“真题实做”的实训,其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企业为主导,项目活动为主线”,一改以往“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的分段式教学,弥补了知识和技能分离、各个科目独自为阵的弊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完成由明确任务——搜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步骤,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中,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经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将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提升,促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从业。项目教学模式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与服装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有益尝试,将教学项目与实际企业生产相结合,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行业的支持,这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宏观环境;而具备完善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则是项目教学所需的微观环境和必要条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现,一方面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学习,强调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强调了专业学习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的设计创新和人才储备,形成了双方合作互动,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由于时尚流行瞬息万变,服装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项目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应用不尽相同,对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剑章.就业导向下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5):233-235.

[2][3]曾敏.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4]朱远胜,徐逸,韩纯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教育,;(2):139-142.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传统的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转型。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体的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断改革创新。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颇受职业院校的重视。笔者以莱芜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深入剖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一、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学科专业,它包含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企业运营等内容,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需要联系紧密,这就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学科交叉现象明显,专业教学目标定位困难,最终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将各种知识很好地结合,造成了专业人才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现状。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由于受到交叉学科的影响,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同学科存在着模块相互冲突的现象,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无法有效吸收各科知识,无法把握各学科的重点。部分课程需要与企业进行校企一体化学习,但由于受到学时数量限制,效果不显著。

3.实践环节缺失

电子商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性学科,而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学科,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即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企业实践中,部分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实践才能真正了解知识内涵。因此,单纯的软件教学、多媒体仿真等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效果不明显。

4.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兴专业,与市场对接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前沿,特别是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而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转型”任教,且中年教师较多,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相对滞后,无法将企业先进技术与电子商务课程结合,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改革立足点

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课程体系以实用为原则

中职学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突出实用性,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教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情景模拟训练环节;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景。笔者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先后与阿里巴巴、中通快递等企业进行了引企入校合作,学校还自筹资金开设了小荷超市、咖啡厅、照相馆等产学研基地,用于学生生产性实践。

三、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1.改革课程体系

学校在开设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深入对口企业进行调研,并多次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会,最后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段、专业基础段、专业核心段、生产性实习阶段。在公共基础阶段中,重点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德育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明确企业岗位需求和知识考核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2.培养一体化师资

学校先后构建了专兼结合的四梯级师资队伍,即:专业带头人和企业能工巧匠引领、骨干教师为骨干、“双师型”教师为主体、文化课教师为基础的师资队伍。学校还与企业签署师资队伍培养协议,每学年安排不低于30天的教师下厂实践活动,从而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3.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作品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枯燥的教学理论变成学生乐意完成的具体任务,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4.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以致用是学校培育学生的首要原则。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引导学生参与到创业、作品制作、大赛训练等活动中。让学生将自己的新思想通过载体呈现在日常学习内容中,学生不仅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小结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未来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职业院校只有紧紧抓住市场需求,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艺术源于生活,很多高雅的艺术作品,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生活的写照。钢琴艺术就是可以一种陶冶情操,锻炼思维的高雅艺术。大学的钢琴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专业课。因为钢琴演奏时是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乐谱符号而进行的,所以演奏者不能够机械性的照猫画虎,也需要动脑去听和想,感受乐符的变化和传达出来的情感。所以说钢琴艺术是一种变化中富于想象的一门艺术,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不同的赋予色彩的优秀作品。因此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和尝试,用钢琴来作为传递感情的一种媒介,绽放出钢琴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应该为创作音乐而创作,而应该为表达情感和享受人生而创作,这样才能使得大学钢琴课教育紧跟艺术的本身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思考。

二、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探讨

钢琴一直以来都是受大众喜欢的演奏乐器,在现代的大学艺术课程教育中,钢琴教学也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大学的钢琴教育模式依然呈现一种单一化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就怎样在钢琴教学中加入新的有创造性的元素进行探讨。一般来说,教师在讲解钢琴课时,都会先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老师才会在学生面前亲自演示钢琴的弹奏,并让学生在旁边围观,观察老师的指法等,然后自己进行练习,所以学生只是进行了单纯的模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钢琴技术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到了艺术课本身应该有的学习功效,更不要说用钢琴教学来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情操上的培养。所以高校钢琴课堂上融入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要让钢琴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艺术性就要不拘一格,比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观念,让学生试教。这样的话,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就会自己准备很多东西来理解艺术本身的内涵,学生在自己准备授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去进一步地认识到钢琴这种艺术的内涵,这样学生才能够用实践去找到适合自身的陶冶情操的方式,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式。这种学生教学的互动模式,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大学钢琴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本来钢琴艺术就是是一门富有高昂情绪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加需要这种高昂的情绪来引领学生领悟钢琴艺术的内涵,并且构建起师生之间友好的交流。学生才可以真正由一个被接受者转为一个主动学习者。

三、大学钢琴课教学与学生人生情操培养意义的探讨

(一)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

对于艺术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高雅艺术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修养当中,提高个人素质。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受益终生的,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还能够锻炼他们刻苦学习,认真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在大学的钢琴课堂上,还是将来走到社会,这些都是他们所必备的,这就是钢琴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潜在价值。可以说学艺术一时,影响却是终生的。

(二)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钢琴的演奏是需要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的一次宏大的工程,手、脚、眼、耳都要在极其敏感的状态下,才能够将音乐发挥到极致,让听众感受到弹奏者想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双手不同的动作和全身肢体要协调。练习钢琴能够让大脑的左右半球机能得到相互的平衡,共同发展。

(三)培养对音乐的鉴赏力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需要欣赏大量的中外优秀钢琴作品,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长期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当中独特的情绪感染力,使得他们学会将自己的情绪也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

(四)锻炼人的耐力和信心

对于钢琴的演奏需要非常熟练的技术和技巧,也需要特别有规律的科学持久的锻炼,所以这对学生的毅力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学习钢琴,还会锻炼学生的耐力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品质,还有踏实认真的学习能力。

(五)提高人的整体能力

在钢琴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脑手腿脚和多种人体器官共同工作,所以这样长期以往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在做一件事情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这样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以后无论是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增长他的信心,所以可以提高一个人整体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语

高校的钢琴教学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陶冶情操的课程。在钢琴教学中,由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学生在轻松、创新的课堂上更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素养,真正做到情感融入艺术。所以,高校钢琴课程的创新工作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柯.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学周刊,.

[2]苏东成.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科教文汇,.

高校钢琴教学培养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琴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门乐器学科,钢琴演奏表演也是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的内容之一,音乐表现力是钢琴表演的关键内容。如何培养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一直以来都是高校钢琴教师们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学生;音乐表现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不断的转变,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也发生着转变,现今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们艺术能力的培养,当前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钢琴专业。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钢琴专业处于开设之初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定有许多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当前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们的钢琴表演能力的培养,作为钢琴表演能力的关键音乐表现力也被高校的音乐教师们所忽视。这种钢琴教育方式是偏离钢琴教育的正确轨道的,高校的音乐教师们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寻找有效的对策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作用分析

1.使学生门拥有音乐感受能力。感受能力是音乐表现力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感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曲调、音乐的情感传达,拥有音乐感受能力的学生们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能力某种程度上是对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的接受,拥有音乐感受能力的聆听者可以极快的进入音乐所描述的世界当中,可以说是音乐作者的知音。拥有音乐感受能力的学生不仅仅能够更好的学习音乐,也会是一个充满艺术修养的人。现今的高校学生们应当是充满艺术修养的,这样的学生才是符合现今社会人才要求的学生,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培养。2.使学生们拥有音乐想象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们来说是相当的重要的。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艺术是相当抽象的艺术,因此需要听众们拥有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美。在钢琴教学中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和学生们的音乐想象能力相互的关联的,在某种程度上音乐想象能力是实现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使用示范性教学、比喻性教学和情景还原式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想象能力。让学生们拥有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去感受到钢琴旋律所打造的山川河流之美、人生百态之美,让高校学生们成为一个富有音乐素养的人。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1.使用多种音乐素材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是一种相当独特的艺术,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是主观性极强的艺术。因此不同的人的音乐艺术表演给予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高校钢琴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要使用多种多样的音乐素材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们可以选择不同钢琴演奏大师的作品给学生们聆听,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音乐大师们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钢琴演奏表现力。在了解作品的同时,也要了解作者的出身和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任何钢琴音乐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受,因此需要学生们通过作品诞生的时代和作者的经历去寻找共鸣,只有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寄托,学生们的钢琴演奏才能拥有表现力。2.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基础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高校的钢琴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需要使学生们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们的听觉能力,钢琴表演艺术是听觉艺术,因此听觉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听觉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们要让学生们注意每一个音符出现转变,每一段旋律的起落。教师们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依次进行示范演奏,让每一个学生们去聆听,从中寻找不足之处让每一个学生成长。高校钢琴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们实践演奏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们在实践演奏的过程中去感受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们实际演奏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钢琴表演艺术终究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因此钢琴的表现能力也会被演奏过程中的外物感染,所以需要教师们进行学生演奏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的训练。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改变演奏的环境,让学生们经历不同的演奏环境,演奏的环境可以是安静的,也可以是嘈杂的,除此之外,教师们甚至可以使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干扰学生们的钢琴演奏,培养学生们拥有面对突发状况调整演奏方式的技巧。这种环境的改变锻炼最终为了使学生们拥有一颗能够安静下来沉醉在音乐中的心,是为了使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充分的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是相当的重要的。高校的钢琴教师们应当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的寻找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让高校的大学生们经过钢琴学习之后成为一个拥有艺术素养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伯飞,张静,陈芳清歌.“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史诗性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S2).

[2]郭琳.试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实用性教学的达成-以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学改革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6(06).

[3]阎晓雪.浅析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的民间歌谣[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4]饶建华.身份回归与精神重塑-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使命及其价值取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

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论文

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国家教育部曾经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定性为:培养具有行政管理能力,具备政治、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专门人才,能够在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轻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1]。

2.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性差

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办学方针较为一致,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在进入社会后针对具体的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这就让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3.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中80%是理论类教学课程,而技术培养、操作能力类课程不到20%,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用。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如此比例不协调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是动手能力极差。

二、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

教育内容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目标进行,积极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精选主干课程,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优化课程设置有利于完善教学内容,所以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会出现强调课程设置改革却忽略教师授课内容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及经验水平制定有重点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讲授课理论与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学到更专业的知识;结合国外优秀教学理论,及时向学生讲述国外科研最新动态;并且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2.改革考核方式

以期末考试作为每学期的学习成果考核往往存在着偏重考核书本基础理论的问题,这样的考核办法不能对学生学习成果起到真正的检测作用。

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2]。完善期末考核试卷的试题内容,强调试卷考核的信度以及区分度,试卷考核应综合涉及认知、理解、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各方面内容。平时考核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作业布置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尽量布置具有实际性和研究探讨价值的论文。

3.创新教学方式

采取案例讨论法以及专题谈论法开展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案例讨论法是要基于基本原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在充分讨论中促使学生对具体问题深入挖掘,对知识熟练掌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专题讨论法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讨论结束之后老师要对观点给予总结归纳,巩固课堂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制定实践课程计划,联系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实践提供平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后让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聘请机关工作人员举办专业讲座,讲述在企业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和通过何种途径解决问题的具体案例,普及实践知识。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从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目标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王雪军.浅谈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

[2]孙林.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出发,剖析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融入“创客教育”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创客教育视域下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环境设计与市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考评机制,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客教育;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时代的主题。高校尽可能将“创客教育”纳入教学改革和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将环境设计教学与创客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思路。

一、创客教育与环境设计

(一)环境设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方向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设计公司、房企、学校和艺术机构,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管理和教师工作。少数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其他工作。也有少数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创办美术高考培训班或者工作室,靠培训或承接绘画业务谋生。更有极少数者开网店承接绘画、设计等业务。总的来说,大多数毕业生仍然从事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创客教育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环境设计从业者依靠互联网平台,全方位的拓展就业思路。互联网思维对环境设计的传统模式造成巨大影响,使得设计的准入门槛变得更低,竞争变得更大。这要求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创新意识和营销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需求。

(三)环境设计教学中创客教育的体现

创客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环境设计教学而言,要体现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使学生全方位得到锻炼与培养。许多大学生通过注册微型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创业渠道开展业务,其中有不少人取得了成功。但创客教育并不鼓励学生都去创业。创客教育的本质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与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四)创客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对创客教育不够重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专业部门管理。无论是高校就业办还是学工部都不可能完全胜任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而专业教师又对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流程不是很熟悉,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对称和极大的浪费。此外,创客教育还存在缺乏优秀师资、课程体系、配套设施与多元化的考评机制等问题。

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给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带来许多益处和借鉴,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们可以将创客教育作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并通过以下途径对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依托具体的实践项目和校企合作,突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置身于教学组织结构的核心位置,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结合当下的新材料新技术,创作出高水准的教学成果与设计作品。

(二)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动力机制

“实用、开放和整合”的创客教育理念正好与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这就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积极创造好的条件。首先,尽快出台创客教育的顶层战略规划。其次,构建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学模式的带动作用。再次,完善创客教育必须的软硬件设施条件,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三)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融入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创客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都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高校环境设计要打造针对性强的创客教育课程,融入多学科知识以及创新思维训练。其次,创客教育课程体系要分阶段开设。再次,实践教学中增加财务、网页制作与设计、文案策划、头脑风暴等创新训练内容,让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使创客教育能够为学生更好的接受。

(四)探索“环境设计与市场”实践教学模式

互联网+环境设计的市场模式前景一直被看好。首先,通过课堂讲授、外出考察调研,让学生直观了解环境设计项目运作。其次,运用互联网平台、微信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和业务营销出去。再次,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老总来讲授设计学、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案例。最后,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设计市场的方方面面。

(五)改革评估机制,实现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考评机制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高校可以借鉴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首先,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被用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成绩。其次,对学生的作品、展评与答辩等方面进行平时和终期考核。通过多元考评机制,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量化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更好的表现出来。第三,将教师教改的绩效纳入环境设计专业目标评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语

互联网的进步催生了创客教育的热潮,新时期高校正好借力创客教育模式,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高校环境设计创客教育以创新实践为核心、以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为主体、以就业导向学习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高校环境设计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4):12-24,40.

[2]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40-43.

[3]万超,魏来.创客教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14-32.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与思考论文

摘要:当前,人们对于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钢琴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对于钢琴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尤其重要。通过将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引入钢琴教学,构建创新模式,能够有效的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钢琴教育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构建;措施

一、钢琴教学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创新思维是指以现有的方法和结论为基础,通过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使信息产生增值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的应用,可以大大的拓展人类的知识领域,不断探索新的认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我国才在近年来提出素质教育改革,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思维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钢琴教学也是如此。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具体的演奏当中,每一个音色、音调以及节奏都都会影响整个乐曲的表现效果,相同的钢琴乐谱,不同演奏者的演绎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其心态以及环境的变化,演奏的效果也千差万别。钢琴的演奏,不仅仅是完成乐谱那么简单,更需要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汇入其中,从而使演奏升华,引发台下观众的共鸣;如果仅仅是机械性的进行敲击,完成演奏任务,没有深入考虑旋律、节奏以及过程布局等因素,那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毫无美感可言。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教育需要创新思维的涌现。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其合理和规范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通过探索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1]。

二、营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

营造钢琴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易于执行,才能够通过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下去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营造钢琴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明确钢琴教学的目标。对于钢琴教学来讲,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和演奏,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创新能力以及艺术修养,最终能够独立的进行音乐的鉴赏和创作。因此,只有在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之下,钢琴教学才能够不断增强创新性,从而建立起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

营造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仅仅是其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其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融合。任何一个学科都会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钢琴教学也势必会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例如教育心理、艺术心理、教育理论等,只有将这些学科融合,才能够拓展钢琴教学的方法以及内容,为其创新模式开拓新的领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素材,不断增强其教学效果。

(三)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营造,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回避。传统教学通常采取满堂灌或者填鸭的方式,造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均无法发挥,导致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严重缺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模式的营造必须要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退居幕后,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机会充分施展自主性,发挥创造能力,不断提升钢琴演奏技巧,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三、营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几点措施

(一)引入创新活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一些即兴的表演,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表演的欲望,这对于学生克服自卑、紧张等负面情绪,提升个体的自信心以及自主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引入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服务于教学的实际安排,配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策划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作的灵感,有助于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参加课外的钢琴表演活动,也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见识与视野,取长补短,增强对于钢琴演奏的热情。

(二)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如前所述,传统教学方式仅仅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不断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自行对钢琴演奏有所感悟、激发其灵感,从而不断培养其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升其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最终形成独创性的学习方法与演奏技巧,提高钢琴演奏的感染力。

(三)进行探索式教学

探索式教学方法也是营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方面,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通过自己研究和探索遇到的种种问题,培养起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钢琴作品的感受当中,能够体悟到其背后蕴含的真情实感和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赋予作品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的穿插相关问题,并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2]。

四、结语

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思考对于钢琴教学来讲至关重要,只有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够能够培养出更多均衡发展且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崔青.探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钢琴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164.

[2]林俊.关于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17-118.

第一,认识不到位。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高校仍缺乏对钢琴教学的正确认识,忽视钢琴教学,过度重视非艺术性专业的发展,对钢琴教学的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物质资源投入较少。并且,有些高校的钢琴数量较少,使用时间较长,经常出现故障,导致钢琴教学中断,严重影响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忽视了钢琴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钢琴教学作为主要的专业课程,进而对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学生忽视钢琴学习。第二,学生基础薄弱。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很多高校都实施扩招政策,扩大招生数量。但是,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在扩招政策下,很多文化成绩不高的学生都选择了艺考的道路来实现上大学的愿望。扩招政策下的艺术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的质量无法保障,很多学生的钢琴基础十分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钢琴。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学需要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难度较大。第三,教师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对钢琴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有些高校钢琴教师的素质不高,钢琴教学能力不够。具体来说,部分高校的钢琴教师由音乐教师担任,缺乏专业的钢琴知识和钢琴技能,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专业的钢琴知识和技能,钢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还有一些高校的钢琴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缺乏深层次的钢琴知识学习,对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缺乏高层次钢琴技能,钢琴教学水平不高。

第一,明确钢琴教学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高校进行钢琴教学的主要依据,对钢琴教学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明确钢琴教学培养目标。首先,我国应积极优化高校招生制度,明确高校的入学考试要求,将钢琴学科作为音乐专业的必考科目,加强考生对钢琴的系统学习,保证学生的钢琴基础。其次,高校应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钢琴教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高校音乐专业应合理设置钢琴课程,突出钢琴课程对学生钢琴技能、音乐欣赏能力、钢琴理论素养等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最后,高校钢琴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突出钢琴教学的`专业性,不断深化钢琴教学的深度,以培养高水平钢琴人才。第二,转变教学理念。高校钢琴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师权威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围绕学生开展钢琴教学,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生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钢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校应积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鼓励教师积极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认可。并且,学校应组织开展钢琴比赛,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让师生在比赛活动中加强沟通与了解,优化师生关系。第三,加强教师建设。首先,高校应加强钢琴教师的专业修养,组织钢琴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钢琴教师的钢琴专业技能,完善钢琴专业知识结构,进而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其次,高校应加强钢琴教师的教学培养,组织钢琴教师定期参加教学培训,引导钢琴教师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高校应加强钢琴教师的师德修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角色,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不断提高钢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祯玉.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音乐时空,2012(12)

[2]向轲.论中专钢琴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7)

[3]李硕,肖洒.大学钢琴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及合理构建刍议[J].音乐时空,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