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体育能力培养分析的论文
- 文档
- 2024-07-24
- 11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职公共体育能力培养分析的论文,本文共1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职公共体育能力培养分析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审美意识
论文摘要:离职公共体育课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挫折教育。运用激励手段。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调解和疏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公共体育课不同于专业体育课。专业体育课是以提高技术水平为主,公共体育不但要提高技术水平,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课堂。但是。高职公共体育课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甚至没有受到一些老师的重视。一些老师认为公共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学一些基本的技术。锻炼一下身体就完成任务了。学生们认为。我也不是学体育专业的,将来也不从事体育工作,对付一下就可以了。这是人们对公共体育课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体育课。高职院校从入学到毕业也一直开设体育课,这就说明开设公共体育课是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它不只是简单地学点技术,而是要学好技术,更要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
一、公共体育课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大多数运动项目都存在着合作的内涵,有整体合作、小组合作、二人合作等。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只有很好的合作,让每位合作者都发挥出最好水平,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例如,在三大球类运动中,队员要密切合作,场上队员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表示一个战术。只有队友就得明白,才能取得胜利。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所学的项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懂得有比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合作,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2、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田径项目中的接力跑,要求四名队员不但有合作意识,而且更要发挥好伙伴之间的协调的配合能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内容,学生在自学自练的过程中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公共体育课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公共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理论课,它不但要学一些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有身体的体验。每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和产生许多不适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恐惧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心理障碍,如怕苦、怕脏、怕失败、怕丢脸等。尤其现在的高职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过着“农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没受到这样的“苦”。作为体育老师,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和战胜这些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从而逐步培养起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1、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体育课中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创立挫折情境,让学生碰些“钉子”,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例如。在学生已经完成练习任务后再增加练习任务。延长规定的练习时间;在疲劳时要求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动作。并要求保持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准确性。这些都能起到挫折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顽强性和坚韧性,从而形成良好意志品质。
2、运用激励手段。增强其学习信心。激发起克服困难的勇气
学生在体育课中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功亏一篑”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我们能在学生可能退却的关键时刻,适当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就可以促使其去坚持、去奋斗、去拼搏,从而使其意志得到磨练。
3、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好强”、“好胜”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心理在体育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体育课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也是一种较好的举措,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培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公共体育课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入学开始大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学业不良,高考失败等打击,在心理上受到了无形的伤害,失去了远大理想和明确的人生目标,使他们目标模糊,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一些学生因得不到及时的调解和疏导,致使其消极行为加剧,变成病态的心理行为。体育课就能起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调解作用。众所周知,娱乐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最有效的良药,那么娱乐的项目又大多是体育项目,在健身房里、广场上、公园里随处可见那些运动健身的人们,一个视野开阔的运动场就会让你忘记烦恼,一段节奏较快的健美操就会让你心情舒畅。因此在体育课上合理安排一些大运动量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为男生安排一些球类比赛;为女生安排健身操、游戏,有意识地通过这些运动项目,让学生“合理宣泄”,使受挫情绪、委屈情绪等多方面心理压力释放出来,以达到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效果,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真正地做到自尊自信。
四、公共体育课能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公共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公共体育课上学生所学的每一项技术,都要求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例如,篮球的胸前传球技术,眼睛看传来的球,大脑判断来球方向,手要伸出接球,腿要迈出选好位置;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在体育课中,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促进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让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五、公共体育课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教会学生欣赏美、发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育运动是美的运动,从动态到静态处处存在着美。在体育课中体育运动的场地、运动过程更是美的展现,一个篮球、一块田径场展示的是静态美;被称为“东方神鹿”的王君霞的奔跑动作、职业篮球队员的扣篮动作,展示的是动态美;艺术体操、健美运动、武术、太极拳优美动作以及各种动作之间和谐的编排组合,展示了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的音响艺术;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因素。当我们看到这些运动健儿那种健壮优美的形体、机敏灵活的动作、和谐舒展的造型时,会使我们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公务员之家:
2、通过体育课的培养让学生拥有美的行为
当我们亲自参加体育运动,从中体验到运动的美妙愉快时,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快感,受到美感教育。高职公共体育课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体育和观赏体育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感染,使观赏者获得美的享受。体育教学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体美的有机统一。高职公共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总之,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体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高职公共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培养素质能力
论文摘要:从采取“赏识”教育法、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内容以及把美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这三个方面阐述高职公共体育课如何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
体育是身与心的结合,健与美的统一.高职公共体育课不是为了培养体育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在教会学生掌握一般性运动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育心育智,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因此高职体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对体育成绩差、心理素质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积极肯定和鼓励,使其克服自卑心理,正视自己.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克服自己居高临下的心态,伏下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信任每个学生,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使其得到最大发展.
在高职公共体育教学中采用“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克服他们自身的一些弱点.由于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品质薄弱,而且他们大多是高考落榜者,存在着自卑心理.多给高职学生一声赞美和肯定,多给一些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斗志,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勇于竞争、永不言败的人格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采用“赏识教育”,有针对地培养各种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要鼓励学生只要积极努力就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练、锻造,如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体操、障碍跑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武术动作完成时间短、强度大,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健美操节奏感强,使人精神振奋;接力跑和篮排足等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
2用新颖生动的体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质、兴趣等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别,进行分别教学,增设一些课程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男同学大都喜欢足、篮、排等运动负荷较大且具有对抗性的比赛项目,而女同学喜欢运动负荷适当的、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键球等.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期末成绩的评定应根据这个学期每个学生进步的幅度评分,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阶梯式成功的快乐,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固然可以使学生掌握并更好地识记动作方法,但练习次数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增加他们的练习负担,学生具有强烈的被动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从提高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人手,在教学中注重教会他们练习的技巧和窍门而不是强调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做到饶有兴趣的苦练和巧练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达到体育的锻炼的目的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3把美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美感及创造美的能力
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形美、姿态美、动作美和心灵美,使他们从小形成健壮匀称的体格,端正健美的姿态,轻捷矫健的动作,落落大方的'风度.体育教学过程也是美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生美感、审美能力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的各个项目中都渗透着美育,例如健美运动将体育和美育融成一体,按比例地发展身体各部位肌肉,改善体形体态,使男子体格魁梧、肌肉发达、英姿勃勃、风度翩翩,使女子体态丰满、线条优美、婆娑多姿、楚楚动人.健美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又可以养心陶冶美的情操;艺术体操也是一项审美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其动作优美,富于韵律性,可以提高人们对身体美、运动美、神态美、音乐美等的感受力,使学生沐浴在美的氛围中,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同样,武术运动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动作静定的节奏美,踢、打、摔、拿、跌强调结合的方法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人胜.搏斗对抗中双方激烈的争夺,精湛的攻防技巧,敢打敢拼的斗志,都可以给人一种武术美的享受.
要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审美意识,将审美意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中蕴涵无穷的魅力.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舒展大方,讲解时要生动形象并注意语言美,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学场地应清洁干净、线条明朗醒目,器材力求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合理悦目,让学生一步人运动场就能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把节奏感强、悦耳动听的音乐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行健美操或舞蹈运动,为身体尽快进人最佳运动状态创造必备的优先条件.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尤其在异性同学面前有一种表现美的欲望.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心理,充分挖掘其创造美的能力,要求他们在准确地完成动作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如何使动作更优美,在运动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重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的热情,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高职公共体育教学应该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既学到知识、起到强身键体的作用,又能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茁壮成长.
高职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分析论文
一、高职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缺失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使然
教育部高教司10月颁布并试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同时,《要求》还提出: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还是突出语言的基础和运用,并没有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提出更多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有意识地去做好思辨能力培养的工作。
(二)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使然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要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与此同时,科学的测试又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提供积极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学生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成绩作为上级部门在评估过程中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能真正贯彻形成性评估的测试模式。在应试模式的禁锢下,思辨能力的培养自然不会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师资力量使然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放下“权威”角色的观念。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坚持“教师中心”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没有给学生创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只是在接受教师的“灌输”,致使学生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他们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自然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二是部分教师的思辨能力本身就不强。思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教学提高。但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要么在自己做学生阶段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要么在学习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思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对它的培养,导致教师的思辨能力不强,也就没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思辨能力的不足。
二、利用阅读理解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阅读理解材料信息量大,培养素质全面的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与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阅读能力反映学生英语词汇,语法及语篇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高层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刘润清,韩宝成,:106):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阐述主旨的事实和细节;根据上下文判断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读材料对言外之意进行判断、推论;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和评价的能力,这也是思辨能力的核心要素。
(二)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思辨能力作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已毋庸置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已经给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使用技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质疑精神,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营造学生敢于质疑、提问及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的前提是他们和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中,课堂氛围比较轻松。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教师要放下“权威”,放下身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二是教师要对相关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在质疑和提问的课堂中,教师担负重要的答疑和引导提问的作用,教师要能答疑,就必须对相关的内容了解比较全面,比较深刻;要想充分引导学生提问,还需要以相关知识为中心,教师需要做到旁征博引。没有相关知识的基础,老师很难做好这项工作。三是教师还需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布置好详细的工作任务,也就是在课堂前,安排学生去做好相关的资料收集等工作,以便在课堂上随时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更好的参与课堂质疑和提问。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内容为依托的任务教学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教学紧密结合,以专业知识作为内容载体,以语言教学为工具,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
(四)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为此,作为学生自身,他们要充分了解思辨能力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通过个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对英语阅读材料进行诸如改写,扩写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扩展知识面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选修各类拓展课程来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在选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的将相关拓展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认知技能。
(五)将形成性评估作为评价与反馈的主要方式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理解的测试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词汇与短语的识别与理解,理解句子的关系和交际功能,理解文章中各部分的关系,理解文章中明确与不明确表达的信息,识别文章的主旨等。在阅读测试中,更多的是采用信度高的选择题,大多数答案比较单一的简答题等考核模式。这样的测评办法形式比较单一,测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表层,答案基本为唯一。在这样测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陷入应试模式中,他们可以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以“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来应付考试,这样的测试模式限制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挥。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可以对英语阅读理解的测试模式进行调整。一是在测试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突出主观测试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和期末以讨论、个人或小组演示或调研的方式进行测试,在测试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主观测试的模式增加学生对语言和思想的输出。二是要制订突出思辨能力的评价标准。要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突出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评价能力,就应该把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为标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测评,在发挥测试引导功能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结语
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当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多思考,多合作,不断提高自己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思辨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新能力培养下高职实践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创新能力是指运用一切原有知识和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问题的探讨,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以及实践教学改革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高职教育
创新能力是指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运用一切原有知识和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培养问题意识、学习研究方法和加强科研训练四个要素。全民创新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但是思维活跃,有时学习中会带有情绪化,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时效率较高,反之则效率较低,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教学比重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国际上将大学教育划分为学术性教育和技术性教育。高职教育是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课程设置面向具体就业岗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和资质。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岗位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导入新知识到开始实训课程,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等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高职学生接受的.更多是如何增强记忆力,缺少对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思维固化,难以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缺少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长期传统教育的培养束缚了学生活跃的思维,使学生难以解决在社会活动中众多复杂的实际问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是课堂知识传授,在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这就决定了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实践能力培养远远落后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现象。其次,高职院校课程一般仅是围绕各专业设置,缺少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内容,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是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视野,影响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目前很多高职学生没有远大的目标,不喜欢所学专业,缺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知识不扎实,缺少创新能力,这必将阻碍其未来的发展。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专业息息相关,必须满足两个要点,即注重实践性和创新能力培养,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认真设计每一节实践课或实训课,认真考核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环节的增加极大地丰富了实践内容,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尽力为学生创造到企业第一线接受锻炼的机会。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讲授实践知识,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明确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提供实践教学平台。
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是实践教学的延伸。鼓励学生建立课外活动小组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教师可以将自己研究的科研项目贯穿到教学中,这样学生在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又有助于完善知识架构和培养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通过以上措施积极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提供更多开展实践教学的平台。
3.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在生产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现有理论和观念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从而找到创新角度,确定创新题材,经过仔细钻研、认真探索,能够深化理解自己所学知识内容,提高整体的知识水平。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能够给予学生全方面的锻炼。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实践教学的环境通常比较开放,学生的感官能力和认知能力会被激发出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创新体系也已形成,高职院校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通过教学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转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绍生.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M].天津: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2]何静.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与应用[M].天津:同济大学出版社,.
[3]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
[4]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李正风,席酉民.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若干关键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6]刘爱东.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7]师英杰.人的创新能力的哲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8]孙耀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进步———基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9]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0]岳晓东,龚放.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周渝慧.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教育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前言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阶段中我国的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更加应重视起学生的能力培养。下面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分析。
3.1积极更新教育观念
在现代化社会中,能力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生产力当中人因素所体现的最高标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高职体育教学中观念的更新是必然的,要想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等能力全面得到发展一定要重视起思想上的革新,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教学思想上应将体育教学放在学生自主锻炼和独立思考等位置上,并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个体发展联系到一起,促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3.2采取渗透教学方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采取渗透教学的方式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体能上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对高职学生来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将是影响未来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中所重视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来进行有计划的教学编排,促使教学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并帮助学生强化职业体能,促使他们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3.3积极开展比赛类教学活动
当前阶段,高职学生在心理问题上主要表现出:自闭、焦虑、偏执等情况,这些问题长时间的累计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都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在当前阶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定要重视起学生心理健康,不能因为心理上的问题而导致学生出现过度的担忧和焦虑[2]。体育教学能有效的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比赛过程中会出现优势方和劣势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优势来提升比赛,不被对方所打败,而劣势方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想对策来突破对方。这种在体育当中的激烈教学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促使他们遇事沉着冷静,面对职业难题更加淡定。
3.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学生在生活中的优越性愈发明显,但徐盛本身的坚毅品格和优良品质却逐渐淡化,导致学生过度的依赖于他人的照顾,缺少拼搏的精神[3]。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强化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体育教学当中竞争类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竞争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竞争意识,以便于未来面对工作时能促使自我不断的提升,避免自暴自弃的现象出现。体育的各种竞赛都充满了竞争和合作,不仅能促使学生竞争能力得到强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团队间的合作意识。
4结语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定要重视起个人的能力提升。不仅要提升创新能力和身体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加以重视。只有从全方位来提升学生的能力,才能促使他们职业生涯中更加的顺利,未来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王月成 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宋晓琳.浅析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3):55-56.
[2]张义洪.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求知导刊,2015,(22):44-48.
[3]刘兵,汤俊,肖莉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发展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82-86.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本身目标就在于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教学,一方面能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提升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中要求人才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并为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基础准备。因此,体育教学能起到这样的过度作用,促使学生能从学校逐步的过度到社会实践当中去[1]。再加上体育活动的实践性,更能为学生的未来实践奠定稳定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未来能更加容易面对社会。此外,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体育当中包含着大量的动手和竞争项目,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能起到提升作用。而当中的团队项目内容,又能有效强化学生之间合作和沟通的能力,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对人才发展的重要需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浅议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体育教学;职业能力
论文摘要: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今后谋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身心素质的要求,进行职业体能、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一、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性产业,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而产生的、直接面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教育。它所培养的是要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高职学生具有就业基层化的特点。今后所从事的劳动实际操作性强。面对当今新的生产力飞跃,如果一个劳动者没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将不能适应未来的生产方式,会造成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困境和危机。美国劳动部《关于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劳动者应打好从业的各种基础,应具备从业的各种能力。德国职业协会1991年一个调查报告显示,企业把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列在首位,即要求员工具有独立自主进行有效工作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今后要谋生和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经受住现代化经济建设浪潮的冲击。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学校教育中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各国的教育学家都强调在学校的各种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毕业后的发展前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能承担起各种职业劳动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社会以及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对高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应把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今后劳动就业需求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高职学生今后从事各种职业,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每一种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质和体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应根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结合高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立足学校,放眼学生的未来,直接服务于学生今后的职业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能力、职业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以利于他们在日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三、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紧扣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性很强,各专业特点差异较大,分类很多,有计算机通信类,电子工程类,航运、船舶、水利类,桥梁、公路、建筑类,车工、钳工、切削工、钻工、焊工类,旅游、环艺陶艺、广告、服装设计类,贸易、金融、税务、会计类等等。学生今后将从事与这些专业相关的职业,每一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体能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各种专业的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进行各种实用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并为将来在各个劳动岗位上千出成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二)适应劳动就业的需要,锤炼学生的职业意志
所谓职业意志,是指学生在今后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能自觉的确定目标,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要求。
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是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有一定的艰苦性。在工作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求从业者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不言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可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加大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进行一些磨难教育,创设困难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可利用节假日组织自行车、远足、野营拉练,开展“三项铁人”运动(游泳、自行车、越野跑),设计一些障碍跑、长跑、跳山羊、军事体育中的卧倒、摸爬滚打动作、武术中的摔打等动作练习,引导学生战胜运动过程中的苦和累及惰性、极点等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让学生在体育练习中得到意志的锤炼,培养其挑战极限、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顺应社会快速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使人们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境遇和生存发展的各种困惑。当今社会风起云涌,职场变化多端,就业机会稍纵即逝,一个人如果没有竞争的能力,将很难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竞争是体育中最突出的特点,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始终贯穿着竞争向上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竞赛教学法、游戏法,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中得到胜负、成败、荣誉、争让等情感的体验,使竞争意识得到升华。多让学生自己参与组织小组、班级、系部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强化,并从客观上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氛围,使竞争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为学生今后拼搏职场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职业保健能力
任何一种职业,对人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的职业如果防护不当,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危害,因此,每个从业者都应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劳动所具有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自我防护、自我调节、自我锻炼,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健康。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学生加强职业保健知识方面的教育,以利于学生今后进行自我保健、预防各种职业病。在体育教学中,应传授各种职业病的预防和劳动防护措施,消除劳动疲劳的方法,常见劳动伤害的预防和简易处理,如触电、中暑、外伤、溺水、烧伤、烫伤等工伤事故现场紧急处理方法。传授冬、夏季户外作业防护以及怎样根据自己的面色、脉搏、汗量、体重、食欲等变化来进行自我身体状况的检查和调节等劳动保健常识。为了便于学生今后利用工作间隙进行体育锻炼,快速消除疲劳,恢复身体活动,还应教学生健身操、眼保健操、太极拳、传统的养生功等体育养身保健方法。
四、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导下,学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结合我校发展的定位和办学特点,取消普修体育课,普及选项课,加强课外体育俱乐部环节,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建立“个性一职业协调发展”的高职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在实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同时,应积极树立高职院校社会本位教育思想,开展未来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特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即开展“课(校)内外一体化”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社会需要、职业教育特点,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类的老师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培养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得出结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水平差,院校的综合的教学能力有欠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建议将体育和教育学科交叉进行,建立实践教学的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在近年来一直是热门的专业,专业的定位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具备的体育教师,主要服务于基础教育。按照国家发展规划中,体育教育类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体育教学的水平,因此教学能力成为了学生所有个人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现如今高等院校中体育教育的学生尚不能具备这种素质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现在教学方式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任课老师在现在教育模式下的现状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在一方面上源于老师的教学培养方式,是除了学生滋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需要让教师拥有良好的课前的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外体育组织能力以及其他教学能力的四个主要方面的能力。课前的准备能力要求任课的老师能够针对性的筛选教学的内容,要能充分得运用教学的器材以及场地,对课前的教案也要有着良好的编写能力;教学的实施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合理的安排学生们的运动的负荷,体育动作要规范演示,良好的管理教学班级,现在的教师更加注重的是理论方面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课下实践能力的.锻炼;课外的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任老师对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很是重视;其他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发丝能力以及体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在这一方面,教师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学生的综合以及实践能力偏低。(二)高等院校对学生培养方式的现状以及问题1.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科目的综合性缺少,结构不够合理。现在高等院校所开设的科目重复性较高,而且教育方面的课程较少。教学的课程尤其强调课程的理论的知识,缺少实践方面的知识。课程仅仅注重纵向发展,与其他课程缺少一定的联系性和交叉性。此外,因为体育的专项技术的课程是以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的方式,从而导致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也不扎实,更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体育教学的问题难以改善2.学校教学的实践课程少。体育教学的能力是逐渐形成的,但是,现如今的高校主要是理论课程为主,很少出现实践教学的模式,没有让学生将知识引入实践中的机会,学校对此的重视的力度也不够,实践教学的效果较差,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1.调整教学课程的体系。学校要建立课程综合化的新型的观点,增加原先课程的互联性和交叉性,使得学科之间横向发展,结构更加联系紧密。要增强教学的实际的应用的效果,运用“行为为导向”的新型的教学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要增加课程的教学的内容,增加设立体育学科和教学学科的科目,建立体育和教育交叉的学科内容,增设体育和教育交叉的学科,使得体育教学的能力全面的提升。2.建立全程培养,分段、多时次的实践教学模式。意思是学校将体育教学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多种不同的培养的途径。建立全程培养,分段、多时次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模拟的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这三个方法来实践。体育模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期间就能接触到实践,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慢慢的培养学生的教育方面的能力。而体育教学见习可以帮助学生有途径更好的了解到基础教育,有了基础教育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教育实习就能让学生提高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参考外国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基础教育中作为一名教师,参与学校的各种食物,短暂的实习,完全的经历以后成为教师后的工作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现如今的阶段以及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找出了针对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并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就要全方面的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张明伟,吕东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04:48-52.
[2]杨文铭,黄河.浅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4:74+77.
[3]李陆军.云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通路封闭。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是高职体育教学和社会完全脱节,没有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时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重视,更没有反映出当代体育科技的发展。
2.重视教师的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和主体作用,总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更缺乏对学生讲解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呈现程序化、强制化,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技能训练,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统一。一直以来,国家教委对于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都具有统一的规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内容及大纲等都必须遵循教委的具体要求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打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难按照社会需求培养针对性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课类,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重要性具体表现在:
1.有效促进体育资源的整合和有效优化,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体育老师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有效的适应新时期社会进步的要求,给学生的学习发展环境提供广阔的空间。
3.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技能的扎实掌握,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体育老师的教学经验得到了提升,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说服力。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实行素质教育方针。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要以这一宗旨为根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指导思想,添加高职院校的自身教学特点,制定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改革中要体现高职院校体育的特色,让学生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重视加强自身体育锻炼,树立终身制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理念。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在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老师是引领者,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的、高效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客观的`做出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呆板的、固定的,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互动课堂,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发挥自己才能、思想感情和判断想象的自由空间,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更新观念,强化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结合教育部的总体规划目标,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创建一套特色的、新颖的、快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健康的锻炼身体,健康的学习知识。积极主动的更新观点,早日实现统一教学改革。首先,改变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中心教学;其次,在对学生授课时,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教学效果的评价多倾向于健康标准。在体育课上,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革教育,就是改掉在传统教育中的落后的思想教育手段,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多问、多想、多创新、多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强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具有青春活力,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了。所以,在上体育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即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又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正地做到体脑结合,使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有机地衔接、融合。即保证了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又确保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确立。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多样,涵盖面广,可以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进而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奋发向上、坚韧不拔、拼搏进取的精神。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的目的性是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的成长,适应未来的工作,让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前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教育教学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大力重视并改进,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郑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其发展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3]周新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
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一、改传授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教学关系更加和谐。互动式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不仅有语言互动、眼神互动,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习小组中的重要一员。老师还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平台,及时和学生沟通,分享有益的课外知识,为学生解难答疑,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生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课上课下多交流,不仅可以传播有益的知识,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充分、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起组织、引导作用,能及时地退下去,更能适时的站出来。
二、变认知性教学为探索式教学
认知性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老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形式,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装纳知识的器物,没有人性化的教学,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和能力锻炼,远远不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改变认知性教学模式,朝探索式教学模式发展,是高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探索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动态教学过程,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是静态接受,而是动态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定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课堂上学生可以不一定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自由地探讨解决方法,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老师也参与问题的探讨解决。
三、结合高职办学特色,开展实践性教学
高职教育模式为“2+1”,两年学习专业知识,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学习、实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更顺利地就业。高职教育应该开展实践性教学,将课堂引入到实习中。“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习到的知识毕竟是理论化的东西,跟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区别,为了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技能,应该将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开展实践性教学。有些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例如机械操作,对于这样的课程,可以将课堂开设在具体的单位中,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这样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对于未来的就业有积极意义。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敢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不畏艰难,乐业奉献,努力培养全面性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摘要:传统的创新教育是从创新心理的角度对人进行训练和激发,缺乏创新技法的教育。TRIZ理论又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利用矛盾原理解决发明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中融入TRIZ理论,并提出“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的多层次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TRIZ发明原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保障上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总体状况还是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主要存在两点不足:
一是创新意识差。高职学生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都很缺乏。
二是创新能力弱。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有三点:
(1)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远远不够。目前,我院倡导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法,既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2)创新型教学队伍不成熟。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验不足。尽管一些硕士、博士具备创新实践的经验,但将创新实践内化为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却不足。
(3)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院系各级领导及教师对创新教育还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许多途径开展工作。而且,课堂教学创新永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但是,这种层面上的教育过程,并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创新的技法及创新的规律。TRIZ理论在科技界盛行,为创新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系统的方法。
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创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此理论是从250万份专利中仔细研究、寻找规律、总结分析而得出。许多技术问题可以利用其他领域或相似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决,也就是发明创造是有规律可寻和有法可依的。
TRIZ的经典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有8个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76个标准解、ARIZ创新问题解决算法、科学与技术效应库等等。其中,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揭示了一项技术或某一产品如何遵循规律在历史中发展和演变的,为技术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最终理想解则通过抛弃客观条件,以理想化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保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偏离目标。最终理想解应该是有用功能最大化,有害功能最小化,而不是用传统的折中法去解决问题。40个发明原理则是阿奇舒勒总结专利的精华部分,也是TRIZ理论应用最普遍的部分。发明创造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物理矛盾是指系统中某一参数既要求向正方向运动,又要向反方向发展。如飞机的体积既要大,保证容纳旅客数增加;同时飞机的体积又不希望大,会有成本问题和动力问题等。这就是很简单的物理矛盾。物理矛盾的解决通常采用四大分离原理,即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技术矛盾就是由系统中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阿奇舒勒将工程参数作了横向—纵向排列,横向表示恶化参数,纵向表示改善参数,纵横交错的方格表示建议使用发明原理的序号。其他的理论,不再作逐一分析和解释。理论体系之间密切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细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技术人员解决创新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这样的思想指导了许多发明创造的诞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TRIZ理论与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实践
笔者认为,TRIZ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点主要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具有双层含义,既是指“教师”,又是指“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学习理解TRIZ理论,掌握创新技法;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第一阵地,直接决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程度。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中怎样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一般以专业课渗透TRIZ理念,选修课和社团课系统学习TRIZ方法论。
“学”同样也有两个意思,既指“学生”又指“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受教者,接受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发散思维,甚至需要“异想天开”。同时,系统学习TRIZ理论时,更应耐心品味,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主实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既在创新思维上得到训练,又在创新方法上得到提高。
下面以我院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经验。
作为一个全新的TRIZ理论体系,教师大都还不是很熟悉。于是,我们着重做了如下工作:
(1)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请省内科技创新专家以及校内专家教授做讲座,全员普及TRIZ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培训骨干教师。暑假安排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TRIZ理论培训班”和“创新方法培训班”。最近,又请美国IEG集团的创新顾问对我院TRIZ团队的所有教师集中培训。高密度的培训,使我院的TRIZ授课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3)组织课堂教学。9月,首先在几个专业试点开设了选修课的小班教学。3月,选修范围进一步扩大。
(4)指导学生实践。个别教师已经开始用TRIZ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TRIZ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真正价值。
通过初步实践,我院总结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多层次培养模式。
(1)思维训练阶段。在全院范围开设关于TRIZ的选修课(初级班),让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尽早形成创新的概念,初步了解TRIZ基本知识,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系统学习阶段。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是选择初级班中对TRIZ感兴趣的学生,组织其参与中级班的学习,系统学习TRIZ理论体系;二是让骨干教师在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的讲授中与TRIZ原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创新技法。
(3)实践应用阶段。鼓励优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TRIZ创新原理进行毕业设计或各级竞赛活动。当然,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但只要我们努力实践,必然会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并不断修正,最终趋于完善而合理。
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应用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TRIZ理论的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重点选择TRIZ理论中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等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部分。
(2)对于不同的专业领域,TRIZ的应用重点应有所区别。
(3)在TRIZ理论应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不同学科的交融。
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论文
体育能力是人们能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的能力。即学生毕业后,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根据本人年龄、性别以及身心特点和健康情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其他客观条件,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以满足自身的身心健康需要。它包括体育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和体育技术技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来。跨入全新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培养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等特殊能力方面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明确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特别是要提高学生对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将来的意义的认识。
1、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学习较紧张的情况下,对体育课、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体育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既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更要有健康的身体,而身体好是学习好、工作好的前提。对此,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与锻炼,劳与逸相结合的'道理。在一天的学习中,如果抽出一点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跟一天都用来学习进行比较,从表面上看,每天少了一点学习的时间,其实不然,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既得到了积极性休息,又增强了体质。体质的增强,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这样一来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提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使学生明确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正常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是否继续从事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其中自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向学生明确指出,作为一名中学生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体育特长,这样一来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二、注重体育课堂教学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注意长远打算,又要做好短期安排。首先,要考虑教材内容的全面性,既要重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教材内容应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田径、健美操、武术、球类等项目。使学生全面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这样对其终身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全面性的前提下,应突出重点。在开设课程方面,初一年级开设普通体育课,以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和达标为主。初二、三年级在开设普通体育课的基础上开设专项选修课,以传授专项知识,提高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为主,使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在教师安排上,可采用教师分段包干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理论知识传授
①增加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由过去每学期2学时增加到每学期4—6课时。
②合理安排理论课的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以讲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各专项基本知识为主,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运动保健知识,各专项的技战术的简单分析,了解一下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以及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另一方面可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如在田径运动会开始前讲授一些田径竞赛规则和注意事项。
③在雨天还可讲授一些体育小知识等。
④在技术课教学时,也要注意适时讲授一些体育基本知识。
⑤为了提高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讲课效果。
3、注重体育课堂教学
①提高学生对上好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②加强课堂常规建设和课堂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练习。
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尽量发挥体育委员和骨干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意培养、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在考核、达标时,让他们做一些辅助性工作,让他们协助教师担任发令、记时、丈量等工作,使他们掌握一些裁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分组练习中,可以让他们负责组织,并进行保护、帮助和纠正错误动作。还可让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轮流带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
充分利用课外体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许多竞赛活动,可由学生会举办,指派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校田径运动会和球类比赛,可要求各班选派学生参加裁判工作,赛前组织学生学习规则和裁判法,并进行裁判实习,从而了解一定的裁判知识。各班与班之间的各种小型竞赛,都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做裁判。因此,许多学生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还是裁判员。以上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既能够推动全校体育活动更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又能培养一大批学生体育骨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综合体育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终上所述,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能力的内涵展开,深入分析体育能力的特征及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对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教学改革
1体育能力概述
1.1体育能力概念。一提起体育能力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运动能力,这是很狭隘的,往往大家认为体育成绩好的人,运动能力越强,体育能力也就越强。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体育能力不仅仅指运动能力,还包括接受、掌握体育知识的能力以及体育运动的创造性。所以,体育能力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能力就是指身体锻炼的能力,广义的概念则是指运动能力、运动知识的掌握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的总和。
1.2体育能力的内涵。体育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既是基本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与体育相关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体育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跃、爬行、投掷等;
(2)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以及技战术的前提下,从事不同体育运动的能力;
(3)在熟练掌握体育知识后,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及自身的身体特点,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4)是指自己所作出的体育动作、身体姿态、身体健康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价并能及时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改正的能力;
(5)是指包括对环境改变、身体状态变化甚至是社交关系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的适应能力。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以应付考试及竞技体育为主,尤其是重视竞技体育的现象特别严重,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强调的评判依据就是竞技体育的成绩,如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名次等,都可以被称为体育强校。但是这些竞赛成绩仅仅代表几个人具有很强的体育素质,无法代表全体或者大部分人都有较高的体育能力。而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竞赛成绩几乎成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对群体体育的发展及考核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已经简化到连教师教的环节都舍去了,一上体育课就给学生几个篮球自由活动,没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的教学活动,一来学生没有获得相关体育知识的途径,二来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及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尚存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能力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
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有2个:一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二是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及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能力。体育可以强国兴邦,强国兴邦的根本在于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兴国安邦的重任,这就要强求其具备强健的体魄,以保证其未来事业发展的身体基础。体育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与意识,体育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高职院校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站,如果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帮助学生培养起体育能力,那很难想象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后靠自身的努力而培养起体育能力来,因此这一环节的体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每一个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要使得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
4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4.1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忽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直接给予相应的体育器材,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不仅有碍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还容易造成身体损伤。体育基础知识是构建体育学科的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体育的内涵、体会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自主性更强,判断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可以依据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与体育习惯。
4.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必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革,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势必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单一,从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到教师示范动作再到学生实践,单一的流程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起来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打破常规,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当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后就能自主、自发的去挖掘探索体育的奥秘与魅力,体育能力的养成也就自然水到渠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之体育兴趣是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4.3完善体育考核评价制度。高职院校的体育评价分为2部分:一是对学生的考核,一是对教师的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主要以体育考试成绩为主,而现行的体育考试以运动能力为主,这样会导致部分自身身体素质不够优秀的学生成绩偏低,久而久之对体育失去兴趣,毕竟学生要更容易对自己擅长的领域产生兴趣。要完善学生体育考核的评价体系,以体育能力为出发点,不仅考核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在考核中融入体育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体育锻炼的自主性等体育能力相关的其他因素。第二点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考核也不能单纯看竞赛成绩,毕竟能够在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量也要参照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整体体育水平的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程度的变化、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估等,通过全面的评价手段弱化竞赛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让教师逐渐转变思想,由以往只关注个别运动员的教学方式转变至关注整体水平提高的教学重点上来。
4.4丰富课外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培养体育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仅仅靠每周两次的体育课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增加课外活动的种类与频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学生的业余时间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度过了,更多的学生是在宿舍或者网吧打游戏,不仅逃避了体育锻炼还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学校与教师要将课上的内容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结合起来,将课外活动变成课上的延伸,鼓励、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5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应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困难。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要将其付诸于行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理清体育能力的培养与其未来的发展的重要关系,使学生从思想上发生转变,从意识上加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并在实践中认真落实。
4.6推进体育教材改革,完善教材的合理性。为保证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机制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针对当前形势进行针对性的修订。在教材设定上要打破传统体力的束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内容的丰富,加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以及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培养体育习惯的内容。高职院校体育教材要明确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最终目标,要做到强身健体、强化体育素质、培养体育目标三位一体。根据现阶段学生的体育素养情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方便体育课堂的展开,另外对于传统项目可以适当进行删减,增加一些趣味项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如可以在教材中适当加入中国武术、拳击、花样游泳等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将运动与娱乐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5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对其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要不断的寻求符合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全心全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保驾护航。随着全民体育、终身体育思想的深入人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把握体育能力的内涵,了解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认真研讨有益于学生体育能力长远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从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完善体育考核评价体制、丰富校园课外活动、完善体育教材的合理性5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但由于笔者个人水平有限,本文仅为抛砖引玉,望广大体育工作者能够参与到此课题的研讨中来,共同努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叶佳春.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嘉应大学学报,2011(6):113-115.
[2]陈新生.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2):16-19.
[3]钟振新,陈中林,涂伟仕.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6):80-82.
[4]史立峰.从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3):79-82.
[5]任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6(1):83-85.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