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 文档
- 2024-09-08
- 109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本文共14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创业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就业的新途径。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对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实践做法,对促进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大力提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因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下滑严重,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我们大力鼓励创业教育,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也更切合大学生个人进步的个人需求帮助他们用个人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前提下,我们着重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为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阶段情况
1.创业教育的良性现状。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比例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创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下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首先是高职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91%的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认识,7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其中1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会创业,9%的学生表示如果无法就业就选择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原因方面,7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创新能力,36%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32%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圆自己的创业梦。在创业实践中,24%的学生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历,2%的学生有过自主创业开办公司的经历,其余的74%的学生表示从没接触过创业实践活动。而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中只有18%的人认为自己的创业是成功的。关于阻碍创业的最大因素,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35%的学生表示资金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其余的65%的学生认为社会经验及相关社会关系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由此可以了解到,这三项为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创业教育应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性、适应性和抗挫折能力,表明创业教育应该涵盖较为广泛的内容。
2.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各方面体系不健全,缺乏经验,同时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没有办法付诸实践。关于创业实践,校内创业街是某些院校实践的最好例子,由学生进行开店,这是处于初期的创业方式,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方式资金投入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推广。但是这种实践方式的缺点是,因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此外,学生此类型的创业主要提供的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服务,对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明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足够完善制度辅助和氛围熏陶。我国相关的创业政策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没有做到位,给自主创业设置了一些壁垒,导致创业教育的欠缺。而良好的创业氛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给有条件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自身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校不能提供整体引导,缺少创业氛围,无法提高学生创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原因分析
1.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不够准确。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创业教育方面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的组成部分,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对于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水平。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也存在认知不足,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贩卖产品,更有同学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开展的培训。最后,便是家庭和社会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明显不够,部分家庭并不支持孩子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
2.创业教育师资配置不完善。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学者创业教育研究较少或者不够深入,从事创业教育人才缺乏。另外一方面,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自己缺乏专业的创业思维,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受此影响,很难有所创新和进步。针对创业这个命题,只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有用。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开展具体的创业教育时,很容易只从理论出发,只有书中的理论支撑,无法完全输出创业的精髓所在。
3.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有不少高职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或很一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创业管理机构,对于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理解较为空洞,仅交由相关部门辅助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并未进入学校常规管理范围,缺乏系统性、组织性的教育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高校服务体系方面,并未形成相关产业链,与社会联动较为不足,理论与实际较为脱节。在创业教育方面,实践相对于理论更为重要,大部分并未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
三、针对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若干做法
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多方走访和调查,该校建立了一套创业服务、教育、指导和管理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努力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人本化服务。
1.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首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中,着力把学生往具有创业能力和突出素质两方面并进的创业型人才方向培养。其次,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等方式转变学生创业观念,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最后,加强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理解并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实践模式,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的相关观念,建立帮助学生创业的良好形式。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学习教程方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通过组建专家、教师,科学系统化编写了创新创业相关教材,结合该校开展的素养教育工程,大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加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渗透与融合,还完善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通过创办创业大赛、校外创业孵化园实地观察与交流、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总体而言,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提升创业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受到实践性强又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须条件,只有拥有一支素质突出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校和创业成功人士、创业研究人士的联系,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更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4.注重创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建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大力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除了校企合作确立实践基地,还在校内建立了“学生创业实习一条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行创业教育在硬件上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积极地创建自身的创业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有利于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可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基地基本模式较为完善,创业的园区设置在校内,在校外有更大范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样的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
四、结束语
尽管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政策以及教育氛围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所显示的问题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着眼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且尽力使其得到良好解决。
参考文献:
[1]徐天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宜春市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
[2]张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3]宋建军.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
[4]高金城.高职院校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研究[J].当代经济,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考论文
为了鼓励创业,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8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把“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教学体系,推广创业教育,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广东青年职业学院也提出了打造“创业型”高职院校的设想。创业教育将主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是传统专业教育普遍忽视的重要一环。将创业教育有效、适当、合理的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支撑,有机融合,既可以促进专业教育的展开,帮助其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又可以给予创业教学以专业依托,深化创业深度,提高创业成功率。
一、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还未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目前,各地区正在实施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中,很少涉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内容。虽然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因就业形势需要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未将创业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1]。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仍以单独的,非系统性的活动为主,如创业大赛、创业社团等。这些活动分散而零星,不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通常只是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组织的自发的独立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没有持续性,也缺乏明确的活动纲领,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除此之外,部分院校也在加大创业试点的建设,由院校提供创业资源,如创业场地、启动资金、创业指导等,搭建创业平台。学校在创业教育中扮演了更有力的推动者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试点通常只能惠及个别学生,范围相对狭窄。而且创业项目的随意性很大,创业项目往往缺乏整体上的把握,缺乏长远规划。从以往的情况看,创业试点的成功率并不高。
(二)创业教育稍显急功近利,缺乏深入研究
近年来,大学持续扩招导致就业市场上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大幅增加,而经济环境下行又明显减少了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这就给大专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加大了创业教育力度,试图通过创业率来弥补就业率。创业教育的实施,客观上使学生在毕业后增加了一种选择,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人格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应该只是狭义的创业培训,不能期望学生毕业后就立刻去创建自己的公司,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创业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培养具有可以学以致用,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决不能仅仅用于解决短期的就业率问题。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往往只是单独开设几门通识类创业课程,课程本身孤立存在,不成系统,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主要介绍一些创业的基本内容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相对空泛。通识类的创业课程虽然必不可少,但与专业相关的,深入的创业课程不应受到忽视。不是每一个专业的创业方式都是一样的,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专业特征,不同行业的创业道路有时会很不一样,甚至是大相径庭。笼统而空泛的创业课程对创业的实际指导能力是很微弱的。所以,如果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本身,割裂专业基础,就无法实现从专业到专长,从专长到创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无法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给出有效指导,这其实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反之,如果二者有机融合,则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要点
(一)在专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创业思维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通常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可以很快的适应企业需求,以专业技能服务企业,从而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但企业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求来自于市场,而市场的变化很迅速,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和市场的能力。目前看来,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各种创业教育手段,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市场、快速学习、寻找机会、不断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源泉,其实就是广义的创业思维。创业思维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定要创办企业,在个人事业上的创新思维也是创业思维的一个方面。在专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创业思维,积极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做好基础准备,而且也是促进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
(二)在专业素质培养中不断加强创业素质
创业是一项成功率很低的活动,它需要创业者具有优秀的创业素质。比如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决策能力;对企业人员、资金的经营管理能力;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以及妥善处理公司内外部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等。专业技能只是创业的必备素质之一,单纯的专业技能并不足以支持学生在企业中的长期提升及创业。因此,在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上述能力也应引起重视。另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加强创业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就是通过发散型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其从无到有,完成一项完整任务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学以致用,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让创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服务,也让专业教学内容更能深入现实,不再空洞。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领域后,对专业知识的吸收速度大大加快,原因无它,应用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解决问题特别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三)在专业能力评价标准中借鉴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
考察传统的专业能力,依然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为主,理论考试只是检验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学生取得的成绩仅仅表明对教师所教、所考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客观需要。将知识运用起来,转化为相关能力,才是教学评价的中心所在。创业教育中通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完成和项目结算等来检测学生创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方法同样可以适当的在专业能力评价中实施和运用。事实上,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良好的共通性。因为在现代职业院校,动手完成任务设计、制作产品、设计流程才是学生技能的真正显现。因此,在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中,课程考核应以学生的实践为导向[3]。卷面评价不应当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应适当的加入实践评价;即便是卷面评价,运用类考试内容也应占到一定比例。当然,我们不应抛弃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审核,两种教学评价需要有机地结合。实践性考核着重于学生平时的参与度、认真度;理论性考核着重在对专业思维的考察上,以书面测试或口试答辩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考核。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思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从过去单纯满足就业过渡到在满足就业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有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改革课程设置,以创业课程作为突破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系统的分阶段的逐步加入创业教育培养课程。在通识类创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专业创业内容,并通过第二课堂、创业比赛、创业训练等形式加以辅助,在校内形成创业氛围,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创业所必须的首创精神[4]。
(二)开发创业课程体系,立足就业,着眼创业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还是平行分离的,很多院校只是在传统的课程中简单加入一两门创业课而已。这类创业课完全没有与专业相关联,学生在学习之后,很难与专业学习对接起来,更不用提灵活运用了。其实,创业课程不仅仅包括适用于各专业大类的通识性课程,更应包括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具有行业特点、专业特征的课程。通识性课程作为创业入门课程,可以在低年级结合专业有选择地作为必修课或公选课开设,而具有行业特点和专业特征的创业专业课程,则应以不同专业为基础,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灵活开展,逐渐展开[5]。总之,创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比如在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课程中增加外贸电商创业、外贸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同时,在传统的专业课程中也可适当增加相关的创业类技能培养。比如在传统的网页制作课程中增加外向型网店建设、网站开发,在传统的电子商务课程中可以增加GOOGLE等搜索引擎的深度使用,SEO优化,以及近几年热门的社会化网络营销等最新内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综合来讲,我们应在专业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行业企业运作知识,立足就业,着眼创业,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
(三)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建设创业实践基地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创业技能,都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是保持专业教育活力和专业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将专业教育与本地区的产品市场、人才市场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专业学习基本结束之后,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创业实践。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整合资源,进行创业模拟或创业实战演练。创业实践既包括短期形式,比如为学生提供场地,进行为期一周或两周的创业街市活动,让学生通过短期的创业实践,初步了解创业过程,学会企业核算,对创业进行初步体验;也包括各种中长期形式,比如很多院校开设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的小规模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对于创业孵化中心,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创业形式也肯定会不一样。各院校应以自己的专业开设情况、地理位置、市场特征为依托,寻找适合自己院校特点的专业创业模式。比如,浙江义乌工商学院的“敦煌班”,以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指导学生进行外贸类创业实践,取得不错的成绩。其成功的原因正是结合自己的商科专业优势和义乌的外贸市场优势,与外贸平台“敦煌网”进行校企协同合作,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保持专业教育活力和专业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将专业教育与本地区的产品市场、人才市场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四)深入开展校企协作,注重创业人才的联合培养
企业作为市场的一线参与者,有着大量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有着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产品,有着准确和及时的市场信息,还有各种企业销售网络和经营平台,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如果能将上述资源整合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无论对于专业人才还是创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很有价值的。成功的校企合作,需要在全面深入分析各方所拥有资源的基础上,将各种资源有效对接;在双赢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方式,让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也能让企业通过学校的人力、师资、办公场所的支持而获得他们所不具备的资源。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整合配置。整合运用企业资源,比如学习企业的经营手段,利用企业的产品优势和经营平台,将这些资源与高校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寻找新的路径,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以企业代理身份吸引企业入校,二是以企业服务外包形式吸引企业入校,三是为学生建立销售平台,四是为外贸SOHO提供技术支持。这几种模式都十分适合与创业教育接轨,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创业的精髓,熟悉市场,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创业人才不是凭空产生的,创业者在企业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要比企业模拟、理论讲授等方式更直观而深切。因此,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真正的实习实践,并在实践中直观的观察和了解企业,才能真正明白企业的生产运作,理解企业的生存法则,为日后的创业活动打下基础。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取向、建设原则以及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必要性;课程体系建设
当前,开展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积极探索一套适宜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培养和塑造的核心――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正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正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教育部近年来公布的数据,高校毕业生从的114万增加到的630万,间增长了近6倍,而就业率始终维持在80%左右。据悉,到年7月,还有70万左右的往届大学毕业生没有实现就业。如此逐年累计,必将形成日益巨大的社会压力。随着今后高等教育进一步向普及化迈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转变高职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通过开设创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以创业促就业,为高职生就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创业为目标,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不少大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迫切希望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传统的就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创业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其创业素质。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取向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其核心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展创业核心知识教育、关键技能训练,培养创业者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来提高学生自我创业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领会、理解、掌握、运用创业课程所设计的核心知识点。在技能目标方面,能够运用核心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指识别和评估市场机会、制订创业计划书、获取资源、创新组织管理等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培养创业者所具有的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吃苦耐劳、机智灵活、敢于面对挫折等人格特征。
(二)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材教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目标实现的保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开展创业教育比较适宜采用“管用、够用、会用”实践导向型课程体系。总体上说,它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程设置以创业能力要素分析为基础。创业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创业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的,即认真分析作为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如专业知识、经营管理、创造和把握机会等能力,并在课程上予以相应的安排。
2、课程设计以创业活动为核心。创业活动属于实践范畴,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以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理论为基础,以创业活动为核心,加重实例引导和实践课程的比例。
3、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一个缺乏主体性的人是难以独立完成创业全过程的,创业教育应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造让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决策的机会,使他们在成为企业家之前首先成为“主体人”。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
一般来说,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种类型: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为此,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和环境课程相结合的'创业课程体系。
1、学科课程的设置。学科课程就是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高职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课程。
从学科课程的方式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可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来实现。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过公共课程,来形成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打好理论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以及应对方法,要介绍国内市场状况和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同时要增加法律、税收、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投资分析、创业心理和技能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专业课程的开设,在于强化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旨在形成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加强创业者素质的培养,如应变、创新、决断、领导等能力的培养,开设如何制作可行怀报告,如何筹措资金,怎样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用工手续以及营销知识等课程。
选修课则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意愿等有选择的进行修学,在创业教育课程的选修课设置上,可根据师资条件、学校环境、学生选择意愿尽可能多地设置,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要。
2、活动课程的设置。活动课程是指为指导高职生获得直接创业教育经验和创业信息而设计的一种以活动为中介的创业课程形态。它对于开拓高职生的视野,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丰富高职生的知识,训练高职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培养高职生的爱好、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扶持学生创业社团,指导其开展各种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邀请成功人士、创业者、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作讲座,讲授各自专业内的前沿科技、发展现状、市场机会和成功经验等内容,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与兴趣;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创业实践课程应以高职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挥高职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扩大高职生的创业知识领域和创业背景,丰富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为今后创业提供知识、经验和信息支持。
创业实践课程以活动与情境教学模式为主,可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创业情境,提供生产经营环境、管理方式、生产经营制度和经费等,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创业知识进行如生产操作、经营管理和社交等多方面的模拟练习。同时学校也可以尽其所能为学生创业提供方便条件,如设立创业启动资金、设立“创业园区”等。
4、环境课程的设置。环境课程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课程方式,它通常不是以课程设置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以学校的物质文化作为载体,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把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设计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使高职生在校园的各个空间、部位、活动中都会感受到这门课程中有形创业教育内容的启迪和感染,从而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良好的创业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等阵地布置,激励创业、立志成才的名人名言,张贴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和照片,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举办内容形式都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通过师生人际互动拓展和优化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欧阳琰,赵观石.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5).
[2]胡明宝,王再新,王化,张云.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3]郑伟,王茜.以项目为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3).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论文
摘 要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高校将同时面临招生和就业的两大难题,高职院校如何正视现状、发挥自身优势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呢?针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创业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深入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随着起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突破21%,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中国加入WTO,教育国际竞争趋势增强,高校纷纷出台相关策略应对挑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清醒地意识到,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创新现有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外,必须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由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因此,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1 实施创业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夏林代表认为:“信息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提出“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近年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把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更要着力培养创业型的复合人才,高校应将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硅谷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校大学生创办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校期间要做好就业意识、就业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准备,增强毕业生离校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413万大学毕业生面临社会就业挑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将更加严峻。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之间,无论是在招生还是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明显处于相对劣势。高职院校如何与本科高校一争高下?高职院校要想立足于高校强者之林,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先行创业教育之路,走在名校的前面,塑品牌,创特色,使高职院校在高校竞争中抢占先机。
“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在这激情创业的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当代青年创业洪流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 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对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
(2)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大学生创业理念。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严峻,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方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客观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教育观念。现行的就业指导属于意愿式的岗前培训、就业前指导、学生应聘技巧以及掌握职业技能等,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职业素质培养来看,仅靠就业前指导是完全不够的,很难扭转高职院校就业尴尬局面。必须拓展为“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三创”教育,开拓学生思维,创新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是就业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思维,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3)实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良莠不齐。目前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中,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为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这两类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可创业教育又偏偏注重创业实践和实务,没有亲身经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4)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制度不健全、氛围不浓厚。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例如美国硅谷、我国上海创业园等就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却苦于本身经济基础、办学环境等方面的不足而陷入困境,不能提供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实践,由于学校制度的不完善和物质环境欠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
(5)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在政策上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对大学生创业的更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创业融资等措施。另一方面,也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政策指导,在优化创业环境中的政府未能给予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3 大学生创业素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1)培养创业者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知识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注重创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以下知识:①经济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经济政策,市场构成以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营销与广告、促销和创业相关知识;②企业管理知识。即懂得如何管理企业,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知识;③文史知识。学习文史知识是提高人文底蕴、了解民情风俗一大策略;④法律知识。开创企业必须把握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特别是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使创业者在创业潮流中把握好方向,不至于误入歧途。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改革开放2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及创业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与情商同样重要,甚至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情商培养。主要是如何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被营销界称为是新生代。新生代的特点是个性张扬、激情四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际面狭窄,而这代人又正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积极而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另一堂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大学生创业,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无论成功与否,必定要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那么积极而又稳定的心态显得非常重要。人格的健全有利于创业者各项工作的开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行为,树立诚信意识与坚强品格。清华大学的校训说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方能载物,诚信才能立于社会。
4 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对策思考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须认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三创教育”理念,使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改变原有的以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的观念,打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局限性。改革现有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方法,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评估体系是正确而且是可行的。开设《创业学》等创业教育体系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养,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和健全的人格等,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创业潜能的发挥。
(2)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优势,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是利用情感优势,促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幸福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形成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二是有效地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开展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四是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潜在个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特长和潜能得到发挥。
(3)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切实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应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所处教育环境,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投资家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演讲,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聘请他们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走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道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既要鼓励自主创业,又要积极开展岗位创业教育工作。鼓励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创业潜能,创造出一流业绩和创新岗位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创业教育的第二方面,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和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强化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5)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也探索出了一系列的创业实践方式,例如举办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经济文化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营销模拟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论坛、开放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把创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个性、潜能的提高,努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所需的人文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6)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各级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五千年的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的思维和发展方向,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地方政府可结合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后自主创业。在我国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打造优势,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大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创业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赵志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6)
2 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0)
3 乔风合.创新教育在美国[J].中国高等教育,(1)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学生 创业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创业现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现状的建议。
(1)创业热情高,行动少。以批准的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经过访问,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男生比女生人数多,而且集中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其中大一和大二年级有意创业学生占到整体的70%左右。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容易就业,因此,大学低年级时的创业冲动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而消退,最终真正付诸创业行动的人数比例远远低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
(2)创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新建本科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失败率更高。大部分学生只凭一股热情创业,急于求成,没有踏踏实实做事情,而最终只是草草收场。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上非理性,缺少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缺乏详细的市场调研,项目选择不合理,创业策划不详尽,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社交能力差,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3)技术含量低,经营范围窄。据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创业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一般都局限于大众化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休闲吧等,行业重复率高,创新性低,在竞争激烈市场背景下,创业者压力大,利润低,难以将项目规模做大做强,因而,往往经营时间不长。
2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2.1新建本科院校资源紧缺
从教师队伍来看,大部分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没有经历过正常教学规范的训练,科研能力不强,社会阅历浅薄,空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
从学校对创业的配套资源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设立辅导、管理学生创业的机构,校园创业文化不浓厚,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缺少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
从教学体系来看,没有专门的创业课程体系,新建本科院校的创业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2.2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为高职高专升格为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求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在培养模式上强调专项技能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门槛低,毕业后基本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业率较高。因此,学生们创业意向不强烈,创业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2.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特点是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为专科学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术研究能力有些欠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学理论兴趣不大,自控能力差,但是他们是一个兴趣广泛、喜欢动脑筋、实践能力强、适合从事应用性工作的青年群体。因此,这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3.1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我们将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操作技能(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31页)目标三个层级。新建本科院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考虑和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兼顾创业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学校应培育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营造和谐的创业氛围。如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设立创业基金,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等。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促进创业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3.2通过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精神
提倡大学生创业并不是鼓励学生马上就去创业,而是希望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种执着的自主创业精神。把这种创业精神和思维带到生活中或工作中,增强创业意识,积累人脉和资本,整合现有的资源,等待时机创造更多的价值。
3.3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做好创业指导
新建本科院校对年轻教师师应多安排对口专业老师的挂职锻炼,深入企业生产线了解最新的技术技能,深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以便更好的教授学生专业技能;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了解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增加学生创业知识;支持有经验有技术的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以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总之,可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增强教师与地方行政部门,企业等的联系,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业做指导。
3.4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通过自身创业实践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建议新建本科院校学校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利用区域优势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与企业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给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可以聘请一批企业家或创业成功人士到校担任客讲教师或开展系列讲座活动,给学生树立创业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三是倡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制定详细地、可操作的创业计划,并付诸行动获得亲身体验。四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勤工俭学,假期社会实践,课余时间兼职,以增加社会阅历,发现创业机会;四是组织和支持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3.5鼓励学生创业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在激烈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办学理念上,立足地方、面向基层,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体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属于当前热门的专业。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当地,在本区域内的影响力较大,与地方企业和基层单位联系更紧密。在校生到当地企业实习的机会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发掘创业机会。因而,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可以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势,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唐景莉.第一期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结业.中国教育报,-04-24.
[2]田丹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张化勋.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2).
[4]李耘.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5).
[5]郝咏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科技管理研究,2008(11).
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一、创业教育理念奠定教育教学的思想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是融合在专业教育中,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载体和源泉,通过教育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全程教育,而不仅以少数学生成功创业为目的,其重点在创业教育过程而非创业结果,即使学生将来不创业也同样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区别于短期创业技能培训,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为目的;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延伸,学生创业必将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不能创业,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将会在就业岗位上更好的胜任工作,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近年来,学院通过创业教育研讨、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全体教师中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育的意义,理清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培训的关系,为全程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结构
为落实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融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理论课程体系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增加《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网店建设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创业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创业实训,按照“学习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自主创业”的递进顺序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在素质教育体系中,通过第一、二、三课堂,开展了创业模拟、创业设计、创业实践、创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信、创新、担当、诚信、守法、合作等优秀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延伸、凝炼和升华,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素质等内容,创业教育课程不能离开专业课程体系而独立存在。
三、教学团队决定创业教育的贯彻实施
为了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学团队,这是创业教育能否贯彻的关键。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首先全体专任教师更新职教理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把创业教育自觉落实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其次,每年组织专业教师不少于2个月时间到企业挂职,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了解企业结构和运营流程,提高其创业教育的指导实践能力;第三,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创业培训师,通过创业师资培训、参加研讨交流会、考察创业教育典型、开展创业研究、鼓励教师创业等,提高骨干教师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更好的'开展创业指导;第四,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毕业生成功创业者为特聘创业导师,筛选并引进创业项目,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分析、设计、实践和评估。
四、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践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系统设计、严格落实,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院系二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院级小组由教务、学工、就业、培训、系部等人员组成,负责校级创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统一规划和指导创业教育工作。系部小组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2.成立创业教育研究室
学院结合电商、物流等专业特点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室,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项目孵化,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营造氛围,指导创业实践。
3.奖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
规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鼓励学生选修创业课程和自主创业,对创业成绩突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学分奖励。
4.形成全程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新生入学,通过职业和专业认识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掌握创业的专业知识;之后通过创业设计、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等掌握创业流程、分析创业风险、培养创业意识;最后进行创业实践,以真实的项目开展创业,如学生组建团队网上开店等,体验创业过程、熔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品质,进一步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5.营造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近年来,学院鼓励和支持各专业积极组织和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如电气工程、机制工艺专业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物流和电商专业参加高职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和创业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中成立了创业协会和各种创业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小发明、网络创业、校园创业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及毕业生成功创业者到校组织励志及创业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营造良好的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6.打造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学院校内建立了淘宝创业实训室、校园速递配送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B2C实训基地、ERP实训室等创业实训基地,并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1)构建以校园超市为载体的线下实体创业平台
学院经管系商务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和现代超市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以超市运营为载体,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在企业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商品采购与库存、物流配送与优化、市场调研与分析等方面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运营管理、团队合作能力。
(2)构建以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为载体的网上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承接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以地方特产如木鱼石、绿茶等进行网上营销,企业提供质优价廉货源,通过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并负责运营、维护与推广,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方案解决能力和电子商务活动能力。
(3)构建以学生网上建店为载体的创业实践平台
依托合作企业货源优势,指导学生个人或组建创业团队,进行项目考察,选择合适项目,进行网上创业,并通过开展创业比赛、创业评估和创业孵化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熟悉网上开店流程、技术要求、知识应用、运营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4)构建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平台
应用创业之星、商业之星等模拟软件,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角色分工,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物理和电子沙盘等模拟一个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情况,培养学生的战略、生产、营销、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能力,树立全局观念、诚信品质、共赢思想、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商业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
(5)构建校外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在校外选择有创业教育优势的企业,如联荷电商产业园、圣迪奥科技、富群商业集团等,建立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提前培养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毕业后企业根据个人愿望和能力提供资金、场地、技术及政策等方面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随着职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创业课程设置单一,创业缺少政策及资金支持,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等,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学校制度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把创业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独特性解析论文
一、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竞争严峻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将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优厚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相互合作,减轻了中国高职院校生的就业压力。同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为社会培养出高级技术型人才,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
二、解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来看,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设置为相同的比例,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生的社会实践时间要多得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着重培养高职院校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教育以“实践――理论――实践”为认知方式,灵活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使创业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1]第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占优势。与普通高校的情况不同,“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社会和教育界共同呼吁高职院校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与教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养,又具备深厚的职业理论实践能力。“双师型”的教学队伍能更直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教学,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第三,校企合作优良的创业氛围。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一种注重培养教学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更具有优势性。在实施创业教育时普通高校是以科研学术为主,与企业行业只是在表面上合作,不注重教育的实践性。而高职院校生能进入企业参与工作实践,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同时也扩充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在企校合作中,企业专家也能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并帮助学校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进行深入改革。
三、发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第一,明确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能力、创业心理品质的重要渠道。《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两大教学目标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实体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岗位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侧重于对人才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出创业型专业人才,学生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实践,或在应聘岗位上不断创新,提高岗位价值,为应聘企业或部门创造更高效益。第二,落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实际的锻炼,可把原有的专业实习定向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扩充,以增强学生创业的真本领、硬功夫。认真落实高职学生实践活动的互动,以学校为主体,树立“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尴尬,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办法,有计划在企业中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兼任创业教育课程导师,或开设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论坛进行短期指导,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业教育师资的多元化。[2]第三,建立健全的创业教育制度体系。社会要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门槛,政府要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搭建校园创业平台,制定出合理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支持力度,给予高职院校创业经费补贴,解决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业培训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渠道,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再就业政策实施。同时转变职业化教育观念,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高职院校任职教师的职业地位。第四,优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环境。校企合作能帮助高职院校实现创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质量依赖于企业合作。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与企业的联系,有助于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辅助环境。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符合其专业的创业实践基地,找准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以创业园为平台,吸纳高端企业,从而实现产、学、研、商一体化;企业在创业教育中更富有活力性、敏感性、开放性,坚持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校企共谋发展的出发点,通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3]
四、结束语
由于中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人们更应该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完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超,阮杰昌,于建华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6(1):94-97.
[2]初春兴.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6,24(9):150-151.
[3]李秀超,陈国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研究[J].时代教育,,13(10):7-8.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实现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应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从系统科学原理出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育创业导师队伍,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来。会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新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有专家称“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21世纪,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近年来,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大家通过创新创业,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明确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科学化、现代化、机械化的日益提高,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在目前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在尽量安排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现创业愿望,使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成为岗位的创造者,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中每年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其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只有0.3%。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存在一些的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
3.1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把创新创业简单的理解为创办企业当老板,部分学生则认为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而做出更多的相关的创新工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只是停留在感兴趣和观望的阶段,并未作出实质的创新创业行为,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人数较少。
3.2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历史已有百年。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时间较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2.1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相应的课程教学评估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能有机结合。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些高职院校使用国外开发的一些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有些高职院校随意使用由社会案例编写拼凑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没有反映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个性等特点。其次,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但多为宏观层面的建议,缺乏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指导,导致各高职院校对文件政策的实施标准不统一。
3.2.2创业师资力量仍需要大量补充
高职院校现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一般是由就业部门老师、思政课教师担任,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现任创业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既性质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
3.2.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不紧密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各种讲座、竞赛为主,注重技能训练,但在学生课程设置中,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少且呈边缘化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无法融入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3.3缺乏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目前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及理念,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缺少良性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且高职院校资源场地有限,只能提供给极少数学生创业的办公场所,造成创业实习场地不足,这种情况制约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校的高职学生缺乏创业资金,学院虽然有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但没有提供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导致高职学生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不能到位。
通过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开发,将创新创业培养纳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知识普及、意识兴趣激发阶段)、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创新创业准备和能力提升阶段)、创业实践教育(模拟和实战训练阶段)的创新创业能力递进教育,形成创新创业、促进学业发展和就业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从系统科学原理出发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一是学校层面设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各二级院系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作为运行机制中的组织机构,统筹学校及院系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机制。学校简政放权,实施二级管理,增强院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能力,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精英式创业教育,设立创业课程培训班,同时开设创造学、创业心理学、企业家精神、投资理财等公共选修课。三是建立创新创业监控系统。改革评价制度,将学生创新创业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学院督导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监控,并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职教集团、校友会、校企合作平台等集团化办学平台为依托,争取行业企业支持,校企合作建设集教学、模拟、实践、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以校内现有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平台,积极组织多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和创业模拟对抗等竞赛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建设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持有“KAB创业讲师”证书、“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选派骨干和优秀教师进行外出交流,争取培养和选拔出有一定影响的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
第四,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重点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论坛、创业人生访谈、网上创业、创业社团等工作,建立完善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波.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顾均钟.房永亮.创业教育的国际潮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3).
[3]刘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企业导报,,(4).
[4]刘颖.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J].青春岁月,2016,(3).
[5]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12).
[6]邢朝霞,尹胜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5).
[7]赵静,冯建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8]刘大洪.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与方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7).
[9]韩菁菁,韩晗.长三角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5,(27).
[10]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
[11]李秋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12).
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更会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本文首先用数据说明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其次根据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与问题并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论述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
1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厦门大学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在就说到“中国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大众化的重点。这个战略步骤是正确的。全国2003所高等院校,其中1374 所高职,占百分之六十。总之,形势大好。但是大好形势之下,55.7%的就业率给我们高职教育的发展投下了一道阴影,动摇了一些办学者的信心。”①潘懋元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就业率高低是制约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只有就业的“出口”通,才有招生的“入口”畅,就业问题直接反应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2 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
2.1 创业动力足
根据就业蓝皮书上的数据,当年的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如下:“211”工程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4%,一般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8%,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1.6%。②可以看到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正是因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比其他学校大,因此,创业的动力比其他高校更大。
2.2 学生动手能力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的专业大都是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的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因此他们具有动手能力强、学习的专业细致、具体、可操作性。这个特点是进行成功创业不可多得的品质。
2.3 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创业经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明确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③这种依托高校、服务于企业,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和共建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学习企业的.运行模式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所遇到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就毕业生创业而言,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 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这些将成为他们以后毕业后选择创业的障碍,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2)经费投人不足,教学设计实施受限。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除了确保必要的教学实验,很难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业型实验实习当中去。(3)实习基地数量在减少,实践流于形式。生产实习被“走马观花”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访问所代替。④
4 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经验与对策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及迫切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务实的特点,使创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总的发展势头是前进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专家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三个层面: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是前提, 创业意识是关键创业能力是核心。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完成创业实践。⑤不少示范高职院校总结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首先,深入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有结合本校特色因素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增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在其它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高职院校的特点有学生动手能力强和各个专业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可以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再次,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将学生有组织、有选择地安排到创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企业能够和成功创业者,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地培养创业自信及看事情的长远目光,学习如何捕获商机、整合资源、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现实地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和就业竞争力。最后,可以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基地和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园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5 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虽然早在清华等各大高校就开始研究和实施创业教育,但2010就业蓝皮上的数据仍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1.2%,与届的1%以及届的1.2%基本持平,这表明尽管大学生自主创业引人关注,但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⑥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作用。
根据组织的基本职能与特征,高校可分为研究型院校、教学型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笔者认为,各类高校可在增强创业意识,开展一般创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点,培养目标,知识储备等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教育。(1)针对研究型院校,按照“人才说”,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主要针对潜在市场,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进行科技创新,开拓新市场,这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2)针对教学型院校,按照“素质说”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就业有实力,遇到好的创业项目和机会时,能有勇气和能力把握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注释
①潘懋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2).
②⑥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
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16号.
④陈春琳.面向创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⑤蒋洁.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就业与创业,2008(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征,阐述网络资源的运用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网络实现创新的学习方式,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平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和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人才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和自觉行动。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优势,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整合,提升经济生产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职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人,到了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人。数据表明,在“十二五”时期,年平均达到约7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市场人才偏向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门槛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应对高校的扩容以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创新创业成了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业方式。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高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几所试点高校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比欧美国家晚几十年。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办学理念中没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参加招聘会进行的简单岗前培训,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无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在选择的创业项目时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从而造成其创业成功率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缺乏深度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的研究,简单地将西方一些国家创业教育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搬过来,没有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需要,缺少规范化、本土化,因此实际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待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虽纳入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设计,造成创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我国大部分高职业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而是从其他专业兼职来搞创业教育,必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创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虽然有一部分高校从校外聘请一些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和创业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再加上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上也会产生冲突,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待深入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但终究偏向以赛代教型,没有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训。虽然高职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但是创业实践项目主要还是在实验室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职学生较少机会接触真正的创业实训,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整个教育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为响应“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全民创业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要在高职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网络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目标,依托互联网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培养一批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科研、服务信息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为高职学生就业难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应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创业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学生网上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和取长补短。通过获取足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让高职学生在今后创业中游刃有余。
(二)网络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创业意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创业者在创业全过程中的社会属性。运用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网络通过计算机终端传达的信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活动意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决策能力。大学生通过在虚拟世界低成本、高仿真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4]。
(三)网络创业平台,可以历练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网络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强大兴趣,通过运用网络吸收丰富的知识,从而形成优秀的创业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达到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目的。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对培养创业者创业的持久力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这方面非常重视,创业的成败与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利用网络创业和今后的人生创业中,培养终生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已开始构建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开设创业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能力。但网络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学资源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环境等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更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主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云创业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资讯、灵活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测评、校企合作交流等多个项目,通过云平台将学校与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经营、整合人才和社会资源,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平台
用于发布创新创业故事、创业步骤和方法、案例教学视频讲座以及模拟讲座等资源,可运用微课和头脑风暴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网络课堂教学新模式,并给予创业的大学生相应的1学分认定。要调动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兴趣,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过师生在线交互进行实时创业跟踪指导,并对创业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创新创业测评。大学生也可根据喜好对教学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为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
(二)加快信息一体化,打造创业系统资讯平台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公告等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最好的财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最新发布的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和创新创业培训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科研成果,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抓住创新创业的良好时机,为今后创新创业实践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专题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对部分有创业意愿或是已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题培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开设网络“创业计划课程训练”和SIYB、KAB创业课程培训,并将此培训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学分1学分认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模式,学习创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路和途径,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研水平,打造网络教育科研平台
利用网络发布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申报及审核等相关信息。可利用教育科研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一系列创业学科竞赛,也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申报评选。学生可方便快捷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浏览相关信息,并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则通过网络教育科研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网络统一评选审核,同时使用电子公章给予评审意见。
(五)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教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通过创业模拟软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实践的机会,同时学习和推广“O2O”新型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展开营销,并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工作,从货源、网络推广到物流配送的整个全过程,最后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让大学生最终从网络模拟实践走向实际自主创业。教师和学生可建立讨论的群组进行相关讨论,实现大学生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在线交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达到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网上创新创业测评,了解和总结创业的成效[5]。
(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享校企合作网络资源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合适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形成未来校企合作的优秀校园文化。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室”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空间发布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合作交流等信息,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不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配套的保障机制,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商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快速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机会,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举足轻重的主力军。培养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创业实践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6]。
一)扩大校园网建设,创建网络教学机制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大校园网建设,加大VIFI的网络覆盖区域,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寝室都能自由上网。创建网络教学机制,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进行网络学习。鼓励高职学生以微信、微博、移动App等热门的社会化工具作为信息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分享,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丰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转变旧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单只偏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网络实践,激发学生网络创业的兴趣。同时,也要打造一支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适合各种专业的教师网络资源库,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为网络教学开展做好在线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推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优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环境,健全网络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增设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管理机构,保障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行。深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为高职学生搭建网络创业服务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创业信息,以及发布创业信息和政策,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重要的信息。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间各种网络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职学生网络创业人士和企业家的信息库,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在线交互和跟踪指导,分享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无疑对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了解一线的实习、实践过程,从而产生创业的兴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业教育[7]。同时,打造校内外创客空间,创客活动内容要有挑战性,重点突出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或是企业家来担任驻校创客导师。创客活动中师生的专利和成果的发布过程,都由在线管理平台完成,为创业信息的整个过程管理和反馈提供便利。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创业资金用于支持自主创业,让门槛较低的高职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大的创业成功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方融资等方式创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投资,尤其对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一个刚进入创业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给予必要的创业指导,从而让创业的高职学生更有信心。同时,适当放宽国家政策相关的限制条件,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创业,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
[2]曹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67-72.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18-21.
[4]孙晓红,张博.网络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2013.
[5]李敏.基于校园电商O2O运营模式的实践教学探讨[J].鸭绿江,2016(1):268.
[6]陈小筑.众创时代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
[7]芮国星.信息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