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化学实验如何树立创新思维论文
- 文档
- 2024-06-12
- 104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化学实验如何树立创新思维论文,本文共4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化学实验如何树立创新思维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不再只是实验室研究的技术,在生活中包括食品、化工、医学等领域都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存在紧密联系。因此,现阶段对生物化学实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阶段生物化学实验是重要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生化理论知识非常重要,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塑造的启蒙。生物化学应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主动探索,从而养成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要想发挥高中生物化学实验课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物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探讨
实践性强是高中生物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特点。生物化学是生物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又在生物化学课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内容。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始从高中阶段加强生物化学实验的创新能力培养。然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主线,填鸭式教学,而且对化学实验是能省就省,能不做就不做,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视化学实验课,并在实验课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成长。本文探讨高中生对于高中生物化学实验课学习的看法,树立高中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期为学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提供一些参考。
1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学习现状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学生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以进行课本的文字学习为主,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实验缺乏兴趣,对于实验重视度不够,缺乏深入理解,基本过程和原理都很难接受,导致学生不能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的能力素质没有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
2不断树立高中生生物实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1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小组创新
要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可以先自行分组,班内选出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同学平均分到各组作为指导小组长,及时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并鼓励相互讨论,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结合生活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联系各自家庭中发面过程中酵母的作用、不可以用开水冲酵母等联想实践来理解课本中讲的对酶活性影响的因素和数据,同时作为学生可以动手亲自验证一下,增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树立科学意识,在课外更大空间获取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爱好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发散思维、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2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创新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却不够严谨、缜密。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带领下积极参与实验的各个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阶段,不但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的准备阶段,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再者,学生参与准备阶段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实验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入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也有效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在学生观察实验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设置情境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实验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基本方法和出现各种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实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做到理论基础知识的扎实,在试验的学习阶段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兼顾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加强高难度知识与技能,不断培养自我创新优化实验技能,增强创新思维的能力。
2.3注重课堂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确定教授过程,学生可以要求在课堂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不只是老师讲解过程,而是师生互动,互相交流,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不断提出疑问,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平时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的严谨性,在平时训练中培养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不断培养自身动手能力。在开始具体实验课前,全身心投入实验本身,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课,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革自我操作细节,及时纠正错误,及时反馈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4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尤其重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激发兴趣可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兴趣来自于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这种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学习观察。所以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要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有了兴趣才会去探索、去创新,有了兴趣然后会主动参与到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发展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并帮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去发现概念和规律,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3结语
高中生物化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某些科学领域的启蒙阶段,对于科学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现阶段高中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殊不知,高中生物化学除了基础理论之外实验能力也是重要科目之一,生物化学实验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紧密联系,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深造学习有重要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不应该是某个问题的结论,而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优化,甚至产生直觉,形成非逻辑形式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使学生自主创新、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决定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主动自主决定实验探究思维。对于每一个实验,学生应该要求自己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些探究性、设计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开展争论、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至关重要。高中生只有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探索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静.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9):111.
[2]吴庆功,易运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5,43(4):231.
[3]刘静.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4):158
作者:马博 单位: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二十一班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革新教学方法,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然而,就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来演示实验,而学生几乎是处于一个“看客”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下,实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阶段作为一个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大作用.而创新思维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基于这种人才需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将教学目标的是顺利实现.
1.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其主体作用得到重视,才能激发其主动去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
2.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符合了我国新课改要求,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根据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学生:对平面上运行的小车给予一定的推力,其运行速度为什么会变快?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其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同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也逐渐显现成为,被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往,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教师只能演示实验,而这种演示性实验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多媒体的出现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观看实验操作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操作来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4.优化实验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实验大多是由教师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很显然,这种实验教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代教育体制下,越来越看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实验设计极为必要.首先,教师应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实验过程、实验设备进行优化,打破规定限制,从而让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其次,要优化实验流程,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高效开展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获得能力.
5.趣味性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否有趣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高中物理实验缺乏可探究性、趣味性,学生自然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时,就应当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
6.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良好环境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故此,作为教师,在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活跃思路.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应有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爱上课堂,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和保障.
综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风,(23):48.
[2]刘士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37):52.
[3]黄勇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54.
创新思维物理实验中的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在物理实验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要学会观察打好思维基础,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如何动脑,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开放实验室,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实验室多做实验,还要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不局限于课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 物理实验 发展 创新思维
在物理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独到的优势。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在求异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而激发创造思维。例如演示玻璃之类的坚硬材料的形变是不容易的,但在一个装满红色水的玻璃瓶(截面为圆形)上的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内径很小的玻璃管,挤压玻璃瓶,即可看到细玻璃管中红水的上升,从而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从而消除了学生的怀疑,这种方法很巧妙,器材简单,而效果很好。通过这种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也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加深理解。
二、学会观察才会思考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交代实验器材、目的、方法等外,更重要的是明确学生需观察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规律等。教师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变学生“观看”的过程为实验的“观察”过程,从而为学生创新打好思维基础。
三、思维体验是创新动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是老师做,学生看,但有不少的演示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是很难看清楚现象。同时由于学生没有参与感,往往调动不了积极性,发挥不了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培养,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1)强化演示实验,增强实验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利用演示实验并保证演示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每位物理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上的事半功倍之作用。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的良好实验素养也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重视思维体验。
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讨问题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进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变演示实验为分组探究实验,增加的就是学生的`创造体验。有利于学生知道重要定律的由来和培养控制实验条件及设计实验的能力。且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了创造体验,印象要比单纯由教师演示深刻得多。
(3)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提高思维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再加上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到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学习障碍,从而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若充分发挥小实验的功能作用,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利用注射器,可做哪些实验?若开动脑筋,利用它“活塞能拉动”、“封闭一部分气体”等特点能做不少实验。又例如给出烧杯、水、硬纸片、鸡蛋、小橡胶锤几个物品,很容易想起研究惯性的小实验。
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求对实验的全过程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必须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通过实验设计,估计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该如何来解决等等,根据出现的问题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器材、步骤等进行调节和修正,使所设计的实验更趋完善。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走进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平台
除课堂教学外,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动手”自主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做实验的好习惯。开放实验室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的开放,是思维空间上的开放,是“教”向“学”的全面开放,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而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恰恰为学生提高以上诸方面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瑞琨.物理学研究方法和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4
[5]廖伯琴等,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8
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 要:物理学科的学习属于理科范畴, 它除了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之外, 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锻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同, 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验中, 慢慢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本文在立足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上,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国家对不同的学科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且教师根据学科要求都开始了相对应的改革, 初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 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师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的创新之处。初中物理教师想要适应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有创新之处, 让学生能够在新颖的实验教学中学会创新。因此, 笔者将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展开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实验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部分不够重视。若是面对简单的物理实验, 教师可能会通过手头上有限的工具展现给学生看, 但是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 需要精密计算的物理实验, 往往避而不谈。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合理的, 因为物理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都比较强, 很多理论知识, 单单依靠讲解很难让学生彻底消化这些知识,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物理实验, 通过一个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知识, 所以教师直接跳过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现在很多学校都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因此教师要懂得利用多媒体资源, 开展虚拟化的物理实验教学。这样一来, 教师不用直接动作操作实验, 一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教学的魅力,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为例, 在教学“重力”相关内容时, 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 (1) 让学生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 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在哪里; (3) 通过实验了解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提前搜集关于重力和物体质量相关的实验教学视频, 在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实验是利用一个小木块, 一部玩具车, 一根绳子, 将气球用绳子吊在玩具车上面, 然后让学生看看绳子的长短和绑住木块的位置, 对重力有没有影响。通过视频的演示, 学生就会对重力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感受。在视频演示完之后, 教师可以问学生:“针对这个实验, 你觉得有没有值得修改的地方?如果有怎么改, 为什么要这样改, 改了之后结果会怎样?”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致和好奇心, 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课堂趣味性,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 教师大多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或自己演示、或多媒体演示、或只是口头讲解, 只是将知识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这也许是教师处于安全考虑, 毕竟做实验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在学习实验的时候, 缺乏独立思考, 积极性不高, 长此以往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变“观看”为“实践”。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 在教学“大气压强”时, 这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 (1) 要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 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 让学生掌握压强公式中的每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和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 让学生简单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结合大气压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中性笔、饮料瓶以及塑料软管这些材料去思考如何制作一个物理实验来验证大气压强。在学生提出制作思路之后, 教师可给学生演示自己的实验步骤。在演示完实验过程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展开实验, 并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表达肯定和表扬。针对那些敢于修改实验步骤的学生, 教师更要对他们的探索精神表示肯定。通过教学实践, 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理, 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并且,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可以很好地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 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通过多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从而通过这些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而使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和发展。而对于学生来说, 不要一味固执于教师说的就是对的, 要敢于质疑, 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 更是要勇于提出自己对于实验的不同看法, 只有这样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初中物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能够很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杨武.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时代教育, 2013 (4) .
[2]邢耀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9x) .
[3]刚正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16) .
[4]熊春玲, 王卫.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09 (4)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