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 作文大全
- 2024-07-15
- 115热度
- 0评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本文共1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探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C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 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C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 of Lesson 26 ?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Lesson 27 ?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
5) If we com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 what can we find ?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 coherent (连贯的) ?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 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C-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
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 earthquakes ?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earthquake in Taiwan.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2、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主张适应各类体裁的阅读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使各种有用信息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3、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Cognition)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感知、领悟、推理及转化,从而实现对学习信息的了解、发现、知晓和理解。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信息网络结构,即已有的全部观念的内容及组织结构。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它将学习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并进一步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LESSON PLAN
Time of Lesson: 45 minutes
Students: Senior Grade One
Teaching Material: How Did Postage Stamps Come Into Use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train Ss' reading ability(such as guessing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 in the context, the speed of reading.)
2. To train Ss' reading comprehension(To get messages from what they read.)
Teaching Points:
1. Ss get used to three reading skills.
2. Ss understand the given passage.
Properties:
Stamps, letters, postcards, work sheets, OHP
Teaching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Lesson Type:
Reading
New Words and A Phrase:
postage, put forward, proposal, seal, deliver, system, postal
Procedures:
Step 1. Warm-up(6')
1. Lead-in
Show some stamps, letters and postcards and have free talk to arouse students' motivation.
2. Dealing with some new words
Q: Do you know the postage of a letter?
Explain “postage”, and write postage on the Bb.
postage: payment for the carrying of letters
A: Fifty fen for any place in China except Hong Kong, Taiwan and Macao.
Q: What do the postmen do with the letters?
A: They take the letters from the postbox and carry them away to the places on the envelopes and deliver them to the addressed people.
Explain “deliver”, and write deliver on the Bb.
deliver: take letters or goods to the addressed people.
Q: Wh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use stamps? Use OHP to project the question onto the screen.
Explain “put forward” and “proposal”, and write them on the Bb.
put forward: put an idea before people for thinking over
proposal: sth. proposed, plan or idea, suggestion
Again: Wh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use stamps?
Step 2. Skimming(4'30“)
1. Instructions
T: Now I give you a passage to read, and for the first time you should only find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only two and a half minutes to read. So don't read word for word. Read quickly. Just try to find the answer.
2. Handing out the reading material and reading
3. Checking
Q: Wh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use stamps.
A: Rowland Hill, a schoolmaster in England.
Step 3. Scanning(6')
1. Instructions
T: This time I give you three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When you are reading,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two questions.
Use OHP to project the questions:
1. Why was the postage high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when people did not use stamps?
2. When was postage stamps first put to use?
2. Reading
3. Checking
1) Pair work
2) Class checking
Ans. to Que.1. Because the post offices had to send many people to collect the postage.
Ans. to Que.2. On May 6, 1840.
Step 4. Full reading(21')
1. Instructions
T: Now I give you ten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for the third time and you should read it carefully. Before reading, let's go over the questions on the work sheet.
Give Work Sheet 1 to the Ss. Explain the new words in Que. 4.
prevent: stop, not let sb. do sth.
reuse: use again
T: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But don't write the answers down, you can put a sign or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concerning the questions.
2. Reading
3. Checking
1) Group work: Checking the answers in a group of four Ss.
2) Class work: Checking the answers in class.
Possible Answers:
1. Why were people unhappy to pay postage for letters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Because they had to pay postage when they received letters, especially when they paid for a letter which they did not wish to receive at all. The postage was high.
2. Why was it much easier for people to use stamps for postage?
Because people could go to the nearby post office to buy stamps and put them on envelopes before they sent the letters.
3. Why was the postage much lower using stamps?
Because in this way, the post office did not need to send postmen to collect postage. It only needed to send fewer postmen to deliver letters.
4. How could the post office prevent people from reusing the stamps?
The post office could simply put seals on the stamps so that people could not use the stamps again.
Check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seal“, and write it on the Bb.
seal: 邮戳 5. Did other countries take up the new postal system?
Yes.
Check the understanding of ”postal“ and ”system“, and write them on the Bb.
postal: of the post
system: a set of working ways
6. Does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its own stamps?
Yes.
Step 5: Rounding-off(7')
1. Answering Ss' questions on the passage if any.
2. Making a guided-dialogue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from the passage.
Hand out Work Sheet 2. Do it in pairs.
3. Asking two or three pairs to read their dailogues.
A possible completed dialogue:
A: Oh, What a beautiful stamp!
B: Yes, it's from the U.S.A..
A: Do you know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people did not use stamps?
B: Then how did they pay the postage?
A: They had to pay the postage when they received letters.
B: Was the postage very high then?
A: Yes. Because the post offices had to send many people to collect the postage.
B: Wh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use stamps?
A: Rowland Hill, a schoolmaster in England.
B: Why do post offices put seals on the stamps?
A: They can prevent people from using the stamps again.
B: When did post offices begin to sell stamps?
A: On May 6, 1840.
B: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so many things about stamps.
Step 6. Assignment(30”)
Ask the Ss to shorten the passage within four or five sentences after class, and to write it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
Reading Material:
How Did Postage Stamps Come Into Use
When you send a letter or a postcard, you have to put stamps on the envelope or on the card. When did people first begin to use stamps? Who was the first to think of this idea?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people did not use stamps. They had to pay postage when they received letters. They were unhappy about this, especially when they paid for a letter which they did not wish to receive at all. The postage was high at that time, because the post offices had to send many people to collect the postage.
Rowland Hill, a schoolmaster in England, was the first to put forward a proposal to use stamps. He thought it would be much easier for people to use stamps to cover postage. They could go to the nearby post office to buy stamps and put them on envelopes before they sent the letters. The post office could simply put seals on the stamps so that people could not use the stamps again. In this way, the post office did not need to send postmen to collect postage. It only needed to send fewer postmen to deliver letters. That was a good idea and the government finally accepted it.
On May 6, 1840, post offices throughout England began to sell stamps. Soon this new postal system was taken up by other countries. Now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stamps. And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collect stamps all over the world.
Work Sheet 1: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rom the passage:
1. Why were people unhappy to pay postage for letters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2. Why was it much easier for people to use stamps for postage?
3. Why was the postage much lower using stamps?
4. How could the post office prevent people from reusing the stamps?
5. Did other countries take up the new postal system?
6. Does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its own stamps now?
Work Sheet 2:
Complete the dialogue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got:
A: Oh, What a beautiful stamp!
B: Yes, it's from the U.S.A..
A: Do you know ____________________ people did not use stamps?
B: Then how did they pay the postage?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Was the postage very high then?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Wh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use stamp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Why do post offices put seals on the stamp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When did post offices begin to sell stamp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so many things about stamps.
一、概述
本单元的话题为皮格马利翁,其中涉及皮格马利翁效应和西方文学作品欣赏以及剧本的学习与写作,这一话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同时,学生普遍对这一话题感到陌生。本节课是高二英语下学期英语选修八的Unit4 Pygmalion第二课时,是一节阅读课,所需课时为一课时。旨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学作品和作家萧伯纳,与此同时,同学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利用该效应指导自已挑战困难,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学习,基本掌握阅读的技巧并尝试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材重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月第2版 11月第4次印刷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选修8)第四单元。本节选材电影《窈窕淑女》剧本,是与西腊故事Pygmalion同主题的西方文学作品。题材是皮格马利翁文学作品,体裁是剧本,主题是皮格马利翁效应。Pre-reading部分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电影《窈窕淑女》的讨论进而理解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应”,并提炼萧伯纳戏剧与希腊神话故事所反映的共同主题,初步酝酿可能出现的故事情节,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 Reading部分是电影《窈窕淑女》第一幕“决定性的会面”的剧本,改编自经典的西腊故事《皮格马利翁》,讲述了发生在伦敦剧院外的一幕。主要人物有Eliza, Higgins, Pickering。主要讲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自傲的Professor Higgins与Colonel Pickering打赌,说他能将口音其糟无比,讲话粗鲁的Eliza改造成能讲标准英文的淑女,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戏剧性的故事。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Eliza的粗鲁,Higgins的缺乏耐心,Pickering的礼貌等都反映得淋漓尽致,由此烘托出本节主题:人的语言和行为都受他(她)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 Comprehending部分设计了五个练习,练习一通过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详细了解剧本的内容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练习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三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对不同于自己阶层的人们所持的态度,进而了解主题;练习三要求学生思考除了语言以外,哪些方面还能显示出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同,以此引发讨论,激发情感;练习四要求学生运用所给词汇描述剧本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由输入导向输出,能力提升;练习五要求学生纠正Eliza语言中的语法、拼写等方面的错误,实现由词到短语中、由短语到句子、再由句子到语篇的过渡。通过练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剧本的内容和意义,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有决心、有勇气,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终会改变现状,取得成功。
二)教材重组
本节课尝试将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P28 Pre-reading至P31页)三个部分整合成一节指导学生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阅读课”。这三个部分关系密切,层层推进故事的发展,以Pre-reading为导入,以Reading为载体,以Comprehending为目标。既有读前的讨论探究活动,又有读时的自主学习活动,还有读后的延伸拓展活动。既有教师的阅读策略指导,又有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适用于高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的阅读课的学习。对于高二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老师导学案的帮助下,基本上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自主地预习,体验感知新课的内容并适当地提出问题上,甚至有的同学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自行分析并解决部分的问题。就整体而言,在经过了第一节课Warming up的学习之后,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所需的重要的词汇,对于话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为上阅读课作基本词汇的准备。同时,同学们通过观看影片和对影片的讨论,大致了解影片的意义。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质疑互助之下,也基本能够了解故事的主题。但是,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为西方文学作品赏析,多数同学觉得有一定的困难。一是通过平时的话题阅读训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普遍对文学方面的较为生疏,特别是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的阅读面相对较为狭窄,文学方面的涉猎较为局限,更别说是西方文学了;二是通过剧本分析人物性格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尤其是在剧本中多处存在不规范的英语表达更是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就连读懂剧本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困难;三是在阅读之后,同学们的认知停留在于影片的表面上,无法提练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于学习的指导意义。所以情感的升华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因此,同学们迫切需要老师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策略的训练,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习和训练,加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文学话题阅读的水平。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The three-dimensional target
1、知识目标Language target
Learn to read and use some of the key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1)重点词汇和短语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hesitate, uncomfortable, troublesome, outcome, disguise, classify, betray, dismiss, condemn, acquaintance, handful, fortune, in disguise, pass...off as, make one’s acquaintance, generally speaking, in terms of , etc.
2)重点句子Sentence patterns
A. An expert in phonetics, convinced that the quality of a person’s English decides his / her position in society.
B. This is the age of the newly rich. People begin their working life in a poor neighborhood of London with 80 pounds a year and end in a rich one with 100 thousand. But they betray themselves every time they open their mouths.
C. The English that will condemn her to the gutter to the end of her days. Perhaps I could even find her a place as a lady’s maid or a shop assistant, which requires better English.
3)语篇学习Context learning
A. Students learn to master the key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B. Students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 by using what they’ve learnt.
C. Students get to know how to use some essential transitional words based on the reading passage.
2. 能力目标Ability target
1)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lay and use the play to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
2) Students get the main idea and some detail information by scanning and skimming.
3) Students manage to improve their skills of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3.情感目标Emotion target
1) Students try to learn more about western works and its author.
2) Students try to learn about the Pygmalion effect.
3) Students try to build up the confidence to adapt to or even change their life and study.
二)教学重点Important points
1. How to talk about the play.
2. How to analyse the characters.
3. How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三)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 the play to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
四)具体要求Learning demands
1. Students should teach themselves and discover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Students try to involve themselves actively in the class
3. Students try to master and learn to use what they learn
4. Students follow the learning tips to raise questions
5. Students develop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skill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基于关联理论和建构主义,倡导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评价反刍,力求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部分。
一)教师的教学策略设计:任务型教学,自主学习指导,阅读策略指导,复习检测,问答法演示,讲练结合等等。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导学、预习感知;话题讨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质疑互助;自我检测、成果展示;语篇阅读、强化识记;小组评价、总结反思等等。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教师教的资源:新课标教材,配套的教学用书,世纪金榜教辅,E-Class 教学平台,校园OA办公平台,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工具(multi-media, a projector, internet, PowerPoint, USB, blackboard, computer),其它的学科资源(如,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智力发展)等。
二)学生学的资源和工具:导学案,练习案,世金榜教辅,PowerPoint教学课件,E-Class 教学平台,校园网教学资源(如,教师博客等),其它学科的相关材料(如西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简介材料,相关心理学知识阅读材料)等。
一、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小奖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习give, letter, sorry, like, tall, will, young, man, woman, snowman.
2)能灵活使用重点短语:
give…to…, look like
3)能运用下列句型谈论人物相貌: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she is tall like you.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通过“听”和“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所设计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和交际。
3.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了解颜色及相貌在中英文中的区别,了解文化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竞赛、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生词和句型描述人物相貌;
2)掌握have/has的否定形式;
3)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1)have/has的否定形式的教学;
2)上课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enjoy a song
review the words about colors.
t: we enjoyed a song just now. we have learned some words about color in section a. now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1) what color is it?
2) how do you spell it?
step 2 presentation
1.lead in 3.talk about the colors of some national flags. finish 3.
t: what color is the national flag?
where is he/she from?
what color is his/her hair?
what color are his/her eyes?
t: do pair works.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
2. lead in 2.teach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show another two pictures of women)
(teach new words and phrases: look like, tall, man, woman, young.)
t: what does the woman look like?
ss: she is young. she has short blond hair and a small nose.
t: what does the man look like?
ss: he is old. he doesn?t have gray hair. his hair is black.
(show the four pictures in part 2.)
t: turn to page 35, look part 2. match the descriptions with the pictures.
(ss match them)
t: let?s check the answers.
t: do pair works, ask and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four pictures.
3. pair work: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finish 2.
step 3 look, listen and say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学生的书。)
t: now here is a book. it?s not mine. it?s tom?s.
(然后请第一排的一位学生把书往后传递,最后递给tom。导入新课。)
t:运用手势提示。)
(teach “give…to…”)
2.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ss: it?s a
t: it?s maria?s letter. i want to . but i don?t know her.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3.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se two questions:
1) what class is maria in?
2) what does maria look like?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 let?s check the answers.
ss: 1) she is in class four grade seven.
2) she is tall like the girl, but she doesn?t have long hair. it?s short and brown.
4. teacher explain the language points.
5. listen to the video and repeat.
6. do pair works. 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 finish1a.
step 4 listening
1. guess the answers.
1) does the snowman have black eyes?
2) what color is his nose?
3) does he have short arms?
4) does he have hair?
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3. listen and color the picture. finish 4.
step 5 class activity
1.t: what does the snowman look like? he has a long red nose. but he doesn?t have hair. his armsare long. they aren?t short. what about kangkang and michael?
2. group works: find out the rules of the negative forms of ?have/has? and ?be?.
3. play a game:唱反调。pid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ents from group a say the
positive/negative sentences, the students from group b say the negative/positiv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group b. finish 5
step 6 sum up
1.学习生词:give, letter, sorry, like, tall, will, young, man, woman, snowman.
2.学习短语:look like, give…to….
3.学习句型: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she is tall like you.
i?ll give it to her.
4.学习语法:探究掌握have/has的否定形式,注意be动词和实义动词的否定形式。
step 7 practice
do some exercises.
按要求进行句型转换,每空一词。
(1) she has big hands. (变为否定句)
she ________ ________ big hands.
(2) does jane have small eyes?(做肯定、否定回答)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her eyes _____ big.
(3) i have long hair. (变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________ you ________ long hair?
i ________ ________ long hair.
(4) jane doesn?t have a round face. (变为肯定句)
jane ________ a round face.
(5) 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 (变为否定句)
they _________ in the same class.
(6) he is tall and strong.(对划线部分提问)
step 8 homework
1. recite 1a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2.write a passage, describe a person you like.
五、学生活动评价
本课充分利用课堂竞赛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环节之间紧密相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激励机制,辅以动画等,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六、创新设计
第一步:才艺展示
创设浓厚的学习气氛,通过合唱“the color”这首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步:单词竞赛
由英语科代表组织,各英语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组织颜色单词的听写。并要求小组长在完成之后交上听写成绩。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指导。
第三步:短语交流
通过课前任务的布置以及竞赛形式的采用,并要求学生用自己展示的短语造句,激发并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交流完毕后,进行随堂练习,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第四步:故事乐园
事先在学生中间招聘“小演员”,给大家表演1a的对话。通过生动而逼真的表演,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使课堂气氛再度活跃。并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五步:解题大比拼
接第七环节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总结并复习have/has的用法。为了避免学生由于不同层次而失去竞争的动力,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让学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伴相互挑战。每次挑战2名学生,另选2名主考官。谁答对的,在黑板上给出相应的分数。
第六步:听力比比看
播放英语小故事磁带,让学生听完之后,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
七、教学反思
1、本课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理想地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任务性教学的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不足之处在于小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仍无法跟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步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太空之旅为话题,着重介绍了火星探索以及宇宙中太阳系的部分知识。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一些有关航天知识,用现在完成时去描述人类已经实施的太空探索。
二.学情分析
在前一个模块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旅游、看电影、看书等经历,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在本模块中,学生将继续学习yet, already, just等词在现在完成时态中的用法及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之间的区别。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太空旅行……这些是初中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但是这一话题涉及较多的词汇,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所以可能会导致学生有话想说,但却无法用英语来表达的尴尬场面。所以在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应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航天知识和语法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小组活动法。
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关于宇宙及航天的词汇;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2.能力目标:能听懂有关太空旅行的介绍,能够读懂有关太空话题的文章,掌握文章大意能够运用现在完成时态描述人类太空探索计划。
3.情感目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了解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①重点词汇:earth, just, already, station, recently, planet等.
②重点句型:---Have you ….yet?
---Yes, I have already / just…
---No, I haven’t…yet.
---I have been to… He / She has gone to…
5.教学难点:
①用现在完成时态来描述人类已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
② 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的区别。
6.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1.Unit 1的教学:
上课前5分钟复习现在完成时句型,复习巩固前一模块的内容。然后展示些图片学习本节课新单词。再听录音完成Activity1.将5个单词标序。接着重新再听一遍完成第二部分check .针对对话,先提出三个关于对话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之后回答。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完成Activity4 and 5.接着学生跟读,再分角色朗读.继续细化这个对话内容。在完成第四,第五部分后可进行一个pair work , group in four 4人一组讨论关于太空旅行我们中国人做了的跟没做
的.(What we have done and what we haven’t done)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
2.Unit 2的教学:
上课前几分钟简短的问候,用现在完成时句型来提问学生有关上堂课的内容。然后播放一个飞船的一个小视频,向学生问一些关于飞船跟宇航员的问题,从而来引入这堂课。在课文呈现中先将一些星球以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先听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找到文章标题,掌握文章大致内容,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又可训练整体理解能力,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再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将第三部分的单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做这部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找每段的中心句。这部分结束后,可采用跟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录音去读文章。接着完成课本第四第五部分既而深入了解这篇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去阅读,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篇文章.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判断,同时还有归纳、
推理与逻辑能力。Writing部分,本环节第一步是句子写作,第二步是语篇写作。第一步通过卡通图片的呈现以对话的方式去描述,为第二步作好准备,这种递进的方式对于英语学困生尤为有用。在了解了有关航天知识后,基本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借助卡通图片对人类探索火星进行描述,组织语言写篇文章,这样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3.Unit 3的教学:
语法练习,在学生学会用现在完成时表达的基础上,掌握它的疑问句形式并作出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助交流时感受语法,发展语言能力。把Activity1,2,3,4部分一起完成,让学生加深对have been to跟have gone to的区别,以小组为单位来继续操练现在完成时。再完成Activity5,6,7,9,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接着完成Activity8,层层递进。Around the world部分让学生了解大概意思后可以相互讨论下更多关于宇宙的信息。
七.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本以及作业精编。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信息、拓展视野,了解文章体裁及结构,又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并进行言语技巧训练.
内容:
复习分段
教学目的要求:
复习常用的复习方法,能运用方法进行分段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分段方法
1、导入:要学懂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分段
2、小组讨论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几种分段的方法?哪几篇文章特别典型?它们是这样分段的?每个小组讨论两种,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复习教案。
板书:方法例文
3、交流
讨论好的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如:借助过渡段来划分《伟大的友谊》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落花生》
按总分总结构分《万里长城》
按地点转换分《秦始皇兵马俑》
小节归并法《我盼春天的荠菜》
2、请你选择一种方法,想想一般什么样的文章用这种方法分段。
小结: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它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段。
二、练习应用
(一)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是什么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我们通常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成几部分。请你先通读《第一次洗球鞋》,再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起因的?
2、找出洗球鞋的经过。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第一次洗球鞋》划分段落。校对。
说明:有的文章事情经过部分有明显的几个步骤,还可以分成几段。
(二)按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分
1、读《海南岛》,你认为这篇文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划分段落。
2、交流小结: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并不一定三部分都有,有时是先分后总,有时是先总后分。
(三)小节归并法
这两篇文章有明显的特点,我们能一下子划分段落。有的文章我们一下子找不出明显的特点,该怎么来分段呢?
1、分节读《买冷饮》,概括出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小结: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用小节归并法
(四)综合练习
1、阅读《星期天的苦恼》、《杨柳》,想一想这两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划分段落,并完成。
2、交流
3、强调:像《杨柳》这样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有充足的依据都是可以的。
三、总结作业
分段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在课堂上练习的只是其中的几种典型。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这几种方法。课后完成习题。
教学目标:
1 .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4 .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合作探究。
5 .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多媒体出字幕:走进三国)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
(1)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2)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3)“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4)《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5)“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6)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8)“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9)“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10)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 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关羽:
(1)生说:刮骨疗毒
(2)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师相机点评)
(温酒斩华雄:出示原文,齐读)
(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指名读、齐读)
(4)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诸葛亮:
(1)生说:草船借箭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有好几个,你知道吗?
(3)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你猜猜会是哪些?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
(分组合作读歇后语)
(4)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简洁,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男女生比赛、生评价)
(5)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
(6)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
(1)生说:败走华容道
(2)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3)对于曹操,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
(4)出示《观沧海》
刘备:
(1)生说:三顾茅庐
(2)”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
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
三、总结
在同学们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你们可真不愧是小小三国迷!最后让我们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优美旋律中再来回顾一些精彩画面。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
六、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教学目标
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教学方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
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预习检测:
1.罗曼・罗兰(1866-1944)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作者详细介绍: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2.《〈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阅读冰心作品的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回顾在学习《海伦凯特》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1.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窃读记》
2.口语课教学设计
3.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4.小学微课教学设计
5.音乐课教学设计
6.识字写字课教学设计
7.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8.手工钩织课教学设计
9.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10.小学作文课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摘 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设计本节英语阅读课。此教学理念提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分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分析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倡 “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同时,阅读中通过提问引导,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化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优化 提问引导 分层教学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用建构主义理论去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去看待课堂的师生关系。高中英语阅读课NSEFC Module4 Unit 5 阅读课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的教学就基于此模式,通过提问引导,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依据“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步骤一通过问题what do they think is a theme park?导入本课的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学习部分生词,感性认识单词及词组;步骤二skimming快速阅读、通读全文找出主题句,目的是训练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步骤三scanning仔细阅读课文,完成mind-map思维结构图,旨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高学生能通过找动词的方式找出每个主题公园的活动;步骤四角色扮演,四人为一小组,向同伴推荐其一主题公园,目的是利用mind-map有效地复述课文;步骤五作业:1. 口语作业:跟录音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模仿语音语调2. 笔头作业:A. 找出文中所学词组;B.利用所学词组完成课文70页的翻译练习、复习文本信息。
一、利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打好基础
“非线性主干循环单元教学模式”即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先讨论、先思考、开动脑筋;通过讨论活动,交流所学知识,激发已学知识,激发自身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与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头脑风暴,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讨论中帮助学生发现教学内容与自身的认知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打好基础,即是“我要学”的学习过程。在进行Module 4 Unit 5 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 阅读课的教学中,设计了“Brainstorming: what do they think is a theme park?”,让学生讨论思考a common park 和theme park两者的异同,并以此为知识铺垫,结合“Mind -Map”,帮助学生在文中有目的地搜寻细节信息,找出文中三个theme parks的特色,获取有意义的信息,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紧密结合,降低阅读的难度。
二、开展分层教学,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开展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理念“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的基本操作原则64字口诀中“精选训练、重视局部、个别提点”等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强调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知识习得与发展。
1. 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重视局部、注重细节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备教案时要认真分析文本的知识结构,同时基于学生自身的知识认知差异,在充分分析教学两方面的的前提下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及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在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共同教学目标:会找出theme park区别于普通公园的特别之处,即是了解文章标题:Fun and more than fun中more than的真正含义。同时,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低水平学生:能了解theme park的与普通公园的区别;中水平学生:能找出文本每段段落大意与主旨及每个theme park的主题与公园的活动内容;高水平学生:能复述三个theme parks的特色。
2. 分层次制定学案和作业:围绕主题、精选训练
教师应分析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差别编写学案,围绕主题,精选训练。在进行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发现阅读材料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且材料由典型的主题句+证据信息构成。为此,在学案中我围绕主题,设计了 “Mind Map”,通过问题设问引导学生通过skimming了解文章文体结构特点并找出各段主题句,同时通过scanning针对性地地搜寻信息,找出三个主题公园(Disneyland、Dollywood、Camelot Park)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内容。这两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困难生经过努力也做到。同时,针对中、高水平学生,我设计了“Attraction of Each Theme Park”,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用文中信息重组信息及分析theme park 的特色内容;设计了高难度练习“Retelling”和“Role Play”,培养学生利用“Mind Map”用英语复述阅读材料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挑战自我,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分层次设计课后作业。在Module4 Unit 5 阅读课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作业:1. 口语作业: 跟录音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模仿语音语调2. 笔头作业:A. 找出文中所学词组;B.利用所学词组完成课文70页的翻译练习、复习文本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相应作业。
3.分层次处理课堂教学环节:课内点评、个别提点
教师应分层次设计问题。适当的课堂提问既能帮组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索。同时,教师要有层次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进行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部分,先提问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鼓励他们说出学生最熟悉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any theme park?”内容,再提问中等水平学生,引导学生说出“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e park and a park”的信息,最后才提问高水平学生,引导他们说出学生最不熟悉的“the activity of theme park”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体验到攻克学习任务大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及时反馈,课内批改、个别提点,灵活处理各个教学环节。“非线性主干循环单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讲课的`时间累计不超过 20 分钟,只作适当点拨和辅导,要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形成能力。在进行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及时巡查学生学习情况,当堂点拨,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做到分层施教、分层训练、分层提高。
三、“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指导本课的意义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优化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本课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利用结合新旧知识有效地获取与重整知识,在老师适当的提问与辅导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英语课堂实现最大可能的发展。通过本文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通过阅读微技能skimming、scanning寻找细节信息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预测和概括段意的能力,例如在brainstorming环节让学生讨论标题“Fun and more than fun”的内涵。同时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及时通过简单的问题提问对这些同学进行适当的指导。为了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教师应通过简洁的教学指令,帮助学生找出段落大意及找文本信息,例如第四个段落是关于英国主题公园Camelot Park的描写,学生对这类主题公园感到陌生,教师可以在brainstorming教学环节时,通过照片或视频的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其的特色是围绕knight英国骑士而写的,从而激发学生愿意了解此类特色主题公园的欲望,挖掘文本更多实用的信息点。最后,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备教材,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Role Play,四人为一小组,让学生选择文本中最喜欢的主题公园推荐给同伴,在进行复述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mind-map的关键词,复习已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文本内容。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各个主题公园的文化与历史,提高人文素养。通过这节Module4 Unit5阅读课,我认为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如生词fantasy,指导学生通过语境及上下文的联系推测该词的意思。通常,部分学生会在复述文本时遇到困难,教师应指导学生紧紧围绕关键词的方式重组信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婷. 以人为本――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
[2] 王晓娟,王蕾. 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考试周刊,,(12).
[3] 蒋军海. 综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6).
[4] 鲁春燕.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研),2011, (6).
[5] 蒋军海. 综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6).
一、教学设计意图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讲到“高中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源,拓宽学习渠道并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围绕英语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实验,不仅可以扩大英语阅读的“面”和“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诸如“信息的获取、信息的重组和加工以及信息的交流”等多种信息素养。网络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带着问题借助网络查询信息,进行信息交流,由此“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策略在这里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使教师把信息技术和网络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来。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熟悉“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的口语技能。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和信息素养。
三、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5》,Canada---The True North 与以往接触过的介绍国家的文章相比,本课的内容没有整体介绍加拿大的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而是透过一个旅人的眼睛来看加拿大。相比较而言,这样的课文难度更大。
教学重点:①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②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点突破】任务驱动,层层深入。利用“任务驱动”方法,使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问题的精心设计者和疑难问题的点拨者,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①对课文内容中细节的理解。②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学习效率问题。【难点突破】 设置情境,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设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①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②设计创造性思维问题。所谓创造性思维问题即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题型具有开放性、解题富有挑战性。 】:
【教法】:①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动画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把握,并从旧知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②评价阅读法: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化而形成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③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热身活动:猜单词。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两组前一节课学过的词,分别让两组同学上来猜。所采用的方式类似于《幸运52》:单词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其中一个同学背对着屏幕,他是猜者;另一个同学则是解释者,他要用英语或辅以动作将单词的意思表现出来。两组同学之间展开竞争,看谁猜得又快又多。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令同学们很快融入课堂氛围。
第二步:读前活动(一):自由展示。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是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课堂上,由本小组的发言代表上来进行展示和介绍。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头戏。
第三步:读前活动(二):自由交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第四步:读前活动(三):小组讨论。经过了前面的大量的有关加拿大的信息的冲击,你愿意用哪三个词语来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请小组代表发言。
第五步:加拿大概况综述。这一步骤是对上几个步骤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整合并优化了有关加拿大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展示。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加拿大的了解,对他们所获取的知识进行 梳理,也为下一个步骤展开铺垫。
第六步:略读课文。(first reading)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8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8个问题来阅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
1.Why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2.Wha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3.What is “The True North”?
4.Why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5.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6.Wher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7.Why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8.Name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第七步:精读课文。(second reading)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5个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正误。如果该句是错的,请给出正确答案。
1.The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2.Dann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3.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4.Th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5.Thun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第八步:复述课文(retelling) 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second largest
go eastward
mountains/lakes/forests/rivers
5,500/from west to east
here in Vancouver
surrounded by
ski/sail
第九步:口头作文(oral practice) 设定一个情境,给出一些关键词汇,让同学们模仿课文来编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
Suppose two of your cyber pals in Canada come to visit Shenzhen and you are meeting them at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e driving them home, you are 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China and Shenzhen, just as what Danny Lin said in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either a short passage or a short dialogue.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third largest
go northward
mountains/lakes/forests/rivers
from south to north
here in Shenzhen
along the coast
theme parks
第十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第九步中的口头作文写出来,变成书面作文。
Write down the short passage or the short dialogue that you’ve just worked out.
1.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模板
2.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3.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优秀)
4.《猫》优秀教学设计
5.花钟优秀教学设计
6.赶海优秀教学设计
7.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8.《雨说》优秀教学设计
9.中彩那天优秀教学设计
10.《中彩那天》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som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2. Get students to read the letter.
3. Let students learn the prohibition, warning and permission.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enable them to learn how to use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to read different reading materials.
2. Enable student s to understand how to give advice.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and acting this play.
2.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教学重点
1.stat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in own words
2.ways to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3.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4. suggestions to quit smoking
教学难点
1. sorting out major idea and minor idea
2. master key words in key sentence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Show some proverbs on health
1.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2.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Step 2 Skimming
1How many parts does the reading text consist of?
2. Who wrote the letter to whom?
3. How many ways can a man become addicted to smoking?
→Step 3 Scanning
1.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letter shows James granddad______ .
A. lives a healthy life B. is addicted to sitting in the garden
C. has nothing to do at home D. is tired when cycling 20 kilometers
2.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know granddad ______________.
A . never smoked B. likes smoking
C. used to smoke heavily D. still smokes now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pairs.(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书面形式)
1.Different ways people can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2. Harmful effects for smokers
吸烟的危害
3.ways to quit smoking
→Step 5 Post reading
Write some advice to persuade smokers to quit smoking
→Step6 Discussion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
→Step 7 Homework
1. write down the suggestions given by granddad
2. try to persuade one to give up smoking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生日展开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十二个月份和序数词的变化,以及日期和生日的表达。我上的是第二课 时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十二个月份和序数词,本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日期的表达,以及能正确说出自己的生日, 能掌握四会句型: 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the… of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二、说学生
十二个月份和序数词已经在第一课时学习过,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但六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爱表现自己,部分学生对于 英语学习缺少兴趣。
三、说教法
1、游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复习单词时设计了What’s missing?的游戏,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感受学习的快乐,为进一步的学习做铺垫。
2、朗读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交际是学习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朗读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设计了多种朗读和练习方式,例如: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男女对读,同桌讨论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最多的练习。
3 、任务教学。在巩固句型时,设计了Do a survey 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调查时能运用语言,巩固语言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 在课的一开始主要通过Free talk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引出复习单词, 在复习单词时通过询问Which is the first/second.. month in a year来初步复习一下序数词。接着设计了What’s missing?这个游戏来进一步复习月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引出句型复习: 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2.通过复习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引出我的生日在几月几日,以及Helen 和Jim 的生日,重点掌握序数词,通过总结让学生对序数词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学生掌握序数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日期的表达,因为学生对于单词还不能默写,所以日期的练习只限于口头讨论和朗读。学生掌握了日期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引出本课的重点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the… of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Present
这个单词比较难读,是朗读教学的重点
3.通过讨论练习C 部分句型进一步巩固句型,最后设计了Do a survey教学活动,学生在调查时再次巩固句型,并学会了用第三人陈述重点句型。
4.Assignment。书本上C部分句型图1和图3,从书面上巩固所学的新句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