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明史·杨廷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 文档
- 2024-07-13
- 11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明史·杨廷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本文共9篇,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明史·杨廷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为文简畅有法 为:写作
C.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
D.还边兵,革宫市 革: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分)
(2)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5分)
参考答案:
4. D(革除,废除)
5.C(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6. D(“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7.(1)(5分)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趁机请皇上回京,皇上没有答复。 (译出大意给2分;“币”(解为“财物”“礼物”均可)、“因”、“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取以为法则(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 (译出大意给2分;“美政”、“取法”、“独”(译为“唯独”“只是”亦可)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明史·杨廷和传》的阅读答案和翻译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郁然负公辅望 负:辜负
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
D.廷和先累疏乞休 累:屡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分)
①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分)
(2)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5分)
参考答案:
4.B(负:怀有)
5.C(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6. D(“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7.(1)(5分)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 (译出大意给2分;“方”、“疏”“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译出大意给2分;“顾”、“ 是听”宾语前置、“邪佞”活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郁然负公辅望 负:辜负
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
D.廷和先累疏乞休 累:屡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分)
①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分)
(2)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5分)
参考答案:
4.B(负:怀有)
5.C(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6. D(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7.(1)(5分)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 (译出大意给2分;方、疏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译出大意给2分;顾、是听宾语前置、邪佞活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明史·杨廷和传》阅读训练及翻译译文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
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
D.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 顾:顾念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5分)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5分)
4.D(顾:反而)
5.C(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6. D(“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7.(1)(5分)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 (译出大意给2分;“方”、“疏”“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 (译出大意给2分;“因”、“究”、“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户部侍郎。时任诸司者,率进士及太学生,然时有不法者。帝制《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靖以讽厉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其见称如此。 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白衣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示反覆开谕,且许以水运。一元乃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时年三十八。(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六》)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B. 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C.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D.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院试及第者之称,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B. “十恶”是指直接危及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以及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唐朝沿袭之。C.“武弁”也称武冠,多为武官的的礼服,后来,武弁也代指武官。到了唐朝,武弁不局限于指武官,还包括近身侍从和部分文官。D.“白衣”早期本是一种吉服,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才穿着,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本文的“白衣”指平民身份。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A.时任职内外诸司的官员,极大多数是进士及太学生出身,然而其中也有不法之徒。杨靖等被誉为奉法遵理的循吏,作为群臣百僚的楷模。B.杨靖对门卒搜出的大珠不辨真伪即予以砸毁,受到皇上的称赞,“碎珠四善”遂传为千秋佳话。C.杨靖能说服安南相黎一元为军队输送军粮,解龙州之围,出色完成使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太子的宾客。D.杨靖对朝廷忠心耿耿,清廉刚直,智略过人,政声素著。正当春秋鼎盛之时,竟由于“代改诉冤状草”平常之事而被“赐死”,真乃奇冤一桩。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5分)(2)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5分)(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分)
答案:4.B(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译文:杨靖公忠而有智略,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他得到的宠遇最丰厚,同行没有人可与他比。)
5.A(“院试”改为“殿试”)
6.C(“坐事免”,此时是平民身份。)
7.(1)在外地的官吏所思量的,又怎么能全面呢?你们应详细上奏,然后派遣官吏审决。
(得分点:所,所字结构;拟,思量;岂能尽当,又怎么能全面呢;谳,上奏。每点1分,整体1分。)
(2)三十年七月,因替乡人代为修改申诉冤屈的草状而犯罪,被御史弹劾。太祖大怒,于是赐他死罪。
(得分点:坐,因犯……罪;为,替;状草,草状、诉状;为……所,被动句。每点1分,整体1分。)
(3)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参考译文: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选拔为吏科庶吉士。第二年提升为户部侍郎。当时担任诸司者,一般是进士和太学生,但经常有不法者。太祖御制《大诰》,举通政使蔡蠧、左通政茹王常、工部侍郎秦逵及杨靖赞扬说:“这也是进士、太学生,但都能尽职而令我满意。”他受到了如此的称赞。
二十二年(1389)晋升为尚书。第二年五月,诏令在京为官三年的.都能升迁,并成为规定。太祖要刑部尚书赵勉和杨靖交换官职,谕曰:“百姓犯法,就如饮食一样容易。设法防范,违犯者越多。推恕行仁,或许能感化。从今开始,犯有十恶罪并杀人的一律处死,犯其他罪的都让他们向北边输粟。”又说“:在京城的囚犯,你等应复奏,我亲自审决,尚怕有所失误。在外地的官吏所思量的,又怎么能全面呢?你们应详细上奏,然后派遣官吏审决。”杨靖领旨研办,大多数得以平反。太祖予以嘉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曾抓了一武弁,卫兵搜了他的身,得到一颗大珠,属僚十分惊异。杨靖却慢条斯理地说:“这是假的,怎么能有如此大的珠呢?”于是将珠打碎。太祖听说后,感叹道:“杨靖的这个举动,有四点值得称道。不把它敬献给我以讨得欢喜,这是其一。不穷追投献,这是其二。不奖励门卫,杜绝了小人的侥幸心理,这是其三。千金之珠猝然而至,毫不动心,说明杨靖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这是其四。”
二十六年(1393)兼任太子宾客,并给予二份俸禄。不久,犯罪免职。正遇上征讨龙州赵宗寿,诏令杨靖晓谕安南为军队输送军粮。杨靖以平民身份前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为由,欲不奉行诏令。杨靖反复宣讲谕令,并允许他水运。一元于是输送粮食二万石至沲海江,另造浮桥到达龙州。太祖十分高兴,任命杨靖为左都御史。杨靖公忠而有智略,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他得到的宠遇最丰厚,同行没有人可与他比。三十年七月,因替乡人代为修改申诉冤屈的草状而犯罪,被御史弹劾。太祖大怒,于是赐他死罪。终年三十八岁。
《明史·杨信民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成化中,赐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遂讦信民 汗:揭发.
B.信民益厉甲兵 厉:激励
C.克日请宽 克:约定
D.信民单车诣之 诣:去到
1.答案B解析:磨练,操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3分)’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 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④城中皆缟素
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答案C解析:②写百姓得到新生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军民”⑥是朝廷、皇上的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答案B解析:“军事才能出色”誉之过重,且并未“平息贼寇之乱”。
【参考译文】
杨信民,名诚,是浙江新昌人。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宣德年间,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因)母亲去世回家,安葬的土石一定亲自抬几百步,他说:“我安葬我的母亲,却专门役使别人(来干),我心中不安。”守丧期满,改任刑科。不久因王直推荐,提拔他为广东左参议。他高尚的情操非同一般,曾经在田野上行走,寻访利弊进行变更。他生性刚强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杨信民弹劾他,使他进监狱。黄翰代替郭智,杨信民又揭发他的奸邪。不久,又弹劾佥事韦广,韦广于是揭发杨信民,因此杨信民与黄翰一起被逮捕。军民哗然,到京城请求皇上留下杨信民。皇上下诏恢复杨信民的官职,而黄翰、韦广罪行审问属实,除去他们的官名。景帝监管国事,于谦推荐杨信民,命他守备白羊口。恰巧广东贼寇黄萧养围困广州紧急,岭南人向杨信民求救,于是授予他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军民听说后相互庆祝说:“杨公来了。”当时广州被围困很久,将士作战总是失败,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阻绝,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杀害,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杨信民来后,打开城门,分发仓库里的粮食,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贼人看见木锲说:“这是杨公给的。”不敢伤害。避贼的人都收留保藏它,百姓好像得到新生。杨信民加紧操练士兵,多方招抚,投降的人一天天到来。于是派使者拿着檄文来到贼营,以恩信告知。黄萧养说:“得到杨公一句话,死而无憾。”约定日期请求相见。杨信民单车到那儿赴约,隔着护城河和他说话。贼党望见,欢呼说:“果然是杨公!”争相下拜,有哭泣流泪的。贼人用大鱼进献,杨信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黄萧养将要投降,而都督董兴大军到来,贼人忽然变卦。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号哭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讣告传到朝廷,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录用其子杨玖为国子生。广东百姓赴京城请求给杨信民建祠堂,皇上答应了。成化年间,赐谥号恭惠。很久以后,皇上听从选人卢从愿的请求,命主管部门每年在杨信民忌日那天祭祀。
梁廷栋,郡陵人。父克从,太常少卿。廷栋举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礼部,历仪制郎中。天启五年,迁抚治西宁参议。七年,调永平兵备副使。督抚以下为魏忠贤建祠,廷栋独不往,乞终养归。崇祯元年,大清兵克遵化,巡抚王元雅自猛,即摧廷栋右全都御史代之。廷栋请赐对,面陈方略,报可。未几,督师袁崇焕下狱,复擢廷栋兵部右侍郎兼故官,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及四方援军。廷栋有才知兵,奏对明爽,帝心异之。时京师虽解严,羽书旁午,廷栋剖决无滞。而廷臣见其骤用,心嫉之。给事中陈良训首刺廷栋,廷栋疏辨,乞岩疆自效,优诏慰留之。未几,工部主事李逢申勒廷栋虚名,崇道言廷栋轻于发言,致临洗、固原入卫兵变。帝皆不纳。五月,永平四城复,赏廷栋调度功,加太子少保,世荫锦衣全事。其秋,廷栋以兵食不足,将加赋,疏入,帝俞其言,下户部协议。户部尚书毕自严阿廷栋意,即言今日之策,无逾加赋。于是增赋百六十五万有奇,海内并咨怨。又极陈陕西致寇之由,请重惩将吏贪污者以纤军民之愤,塞叛乱之源。帝皆褒纳。廷栋居中枢岁余,所陈兵事多中机宜,帝甚倚任。给事中葛应斗勒御史袁弘勋纳参将胡宗明金,请嘱兵部;廷栋亦勒弘勋及锦衣张道溶通贿状。两人遂下狱。两人者,吏部尚书王永光私人也。廷栋谋并去永光,以己代之,得释兵事,永光遂由此去。御史水佳允者,弘勋郡人也,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奸人沈敏交关蓟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奸人沈敏/交关蓟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
B.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奸人沈敏/交关蓟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
C.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奸人沈敏/交关蓟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
D.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奸人沈敏/交关蓟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终养本义是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多指官员辞官归家以终养年老亲人。
B.耀是指提升官职,超耀则是破格提升。古代表示提升官职词语还有:陆、进、迁等。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
D.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赋税、祭祀、外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廷栋很有原则,不趋炎附势。总督巡抚以下的官都去为魏忠贤建立祠堂,但梁廷栋不但不去,反而告假回乡。
B.梁廷栋关心国家大事,多次上奏。巡抚王元雅上吊自杀后,廷栋担任右全都御史,请求皇上召见,当面陈述谋略。
C.梁廷栋富有军事才能,得到皇帝重用。他所陈述的关于战争的意见多切中要害,还在收复永平四城时有调度之功。
D.梁廷栋处理公文果断,但意气用事。因功绩赫赫受到朝廷大臣的嫉妒,面对大臣的弹幼他反唇相讥,毫不退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京师虽解严,羽书旁午,廷栋剖决无滞。
(2)给事中陈良训首刺廷栋,廷栋疏辨,乞岩疆自效,优诏慰留之。
参考答案
10.(3分)A
11. (3分)D【解析」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棒禄等职事;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外交等职事。
12. (3分)D[解析」由文末“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一句可知本项中的“意气用事”“反唇相讥,毫不退让”错误。
13 . (10分)(1)当时京师虽已解除非常的戒备措施,紧急公文仍然交错纷繁,廷栋分析决断毫无积压。
(2)给事中陈良训首先指责廷栋,廷栋上疏争辩,乞求到险要的边疆去效力,下诏优厚地慰劳挽留他。
参考译文
梁廷栋,郡陵人。父亲克从,是太常少卿。廷栋考取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官南京兵部主事,召入改任礼部,曾任仪制郎中。天启五年,提升为抚治西宁参议。七年调任永平兵备副使。总督巡抚以下的官为魏忠贤建立祠堂,唯独廷栋不去,乞求请假回家给尊亲养老送终。崇祯元年,大清兵攻克遵化,巡抚王元雅上吊自杀,即提拔廷栋为右全都御史代替他。廷栋请求召见应对,当面陈述谋略,回答可以。不久,督师袁崇焕被关入监狱,又提拔廷栋为兵部右侍郎兼原官,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及四方面的援军。廷栋有才能通晓兵事,奏对明白爽快,皇上认为他不寻常。当时京师虽已解除非常的戒备措施,紧急公文仍然交错纷繁,廷栋分析决断毫无积压。可是朝廷大臣见他突然受到重用,心里嫉妒他。给事中陈良训首先指责廷栋,廷栋上疏争辩,乞求到险要的边疆去效力,下诏优厚地慰劳挽留他。没有多久,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勒廷栋徒有虚名。崇道又说廷栋发言轻率,导致临洗、固原入京护卫的士兵哗变。皇上都不听。五月,永平四城收复,奖赏廷栋指挥的功劳,加太子少保,世代荫袭锦衣卫全事。那一年秋天,廷栋因为军怕不足,将要增加赋税,奏疏入内,皇上同意他的话,交户部商议。户部尚书毕自严逢迎廷栋的意思,就说今日的计策没有比增加田赋更好的。于是增加赋税一百六十五万多,天下都暖叹怨恨。又极力陈述陕西招致盗贼的`缘由,请求重惩贪污的将领官吏来缓解军民的愤怒,堵断叛乱的源头。皇上都给予褒奖采纳。廷栋朝廷任职一年多,所陈述的关于战争的意见多切中要害,皇上很倚重信任他。给事中葛应斗弹勒御史袁弘勋收取参将胡宗明的钱财,请求将此事交兵部处理。廷栋也弹勒弘勋及锦衣卫张道溶互相贿赂的事。两人于是被关进监狱。这两个人,是吏部尚书王永光私下亲近的人。廷栋谋划将永光一并除去,由自己代替他,可以摆脱军事,永光就因此离去。御史水佳允是弘勋的同乡,两次上疏极力攻击廷栋,公布他给监察官员的手书,并且说他纵容奸人沈敏匀结蓟镇巡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上疏辩解并请求离职,皇上还是安慰挽留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