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10-10
- 114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过故人庄(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本文共1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及背景,了解诗意并背诵全诗。
2、结合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语境导入,田园诗,就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星星,汇集在唐诗的灿烂星河里,熠熠生辉。今天我们一同走近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走进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板书课题)
二、解题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年近四十应试不第,失意而归,后从事小官,三年后患病卒。其诗风格诗淡自然,盛唐著名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这首诗写作者受朋友五邀,到乡村做客的事,表现了朋友间亲切的感情。
三、诵读 ①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及韵律,学生轻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四、研习诗歌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明确:老朋友准备的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农家去做客。小村掩映在绿色之中,青山横卧在村外。推开小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圃,端起酒杯,谈起桑麻农事。酒足饭饱,临行时,主动提出重阳节时还要来赏菊花、喝酒。
①首联:起,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应邀做客。向:饭菜丰盛吗?诗人的心情怎样?用“鸡黍”,并一请就到,说明方宾关系怎样。
明确:饭菜丰盛,诗人心情愉快高兴。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友谊极深。
②颔联:承,承接上文,写田庄风光。风景美吗?美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解:美,美在诗新,谈远,幽静,色调丰富,对仗手法。
③颈联:转,由写景转入写人事。相聚饮酒的情形,把洒闲话,气氛融洽,深情厚意就在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田园生活恬静而闲适、和协而幸福。
④尾联:合,收拢全诗。“就”暗含欣赏之意,再来做客,诗人分别时是什么感情?
明确:依依不舍
2、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也让他想再来,从而表现了朋友们真挚的友情。
五、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六、小结:这首诗看似平淡,平平地叙述,省净的语言,但读完之后,却仿佛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园交响曲,令人向往,令人陶醉,令人回味不已。
七、布置作业
改写成现代散文
板书设计
过 首联:应邀做客
孟
故 颔联:田园风光 真挚友情
浩
人 颈联:欢饮闲话 向往田园
然
庄 尾联:依依惜别
[过故人庄(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课题:语文版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过故人庄》、《游山西村》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系语文版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二首,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田园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主客间质朴、纯真、浓厚的感情。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同中有异,因此进行比较阅读,既为教法,又是学法指导,以实现创造性的理解领悟。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自学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将遵循“由扶到放”“比较鉴赏”“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发掘体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点,把教师从单纯的诗文串讲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自己在韵味飘香的诗宫去吟咏咀嚼,互相合作,探究古典诗歌的香醇与芳美,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一句话: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找饭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古诗,并体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字、词、句,体味诗歌意境。
3、初步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对比鉴赏诗歌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收集有关作者的信息;通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2、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内容提要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流程 所需资源 解说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 教师调控
--需要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
环节一:
交流设疑,揭示课题 2 1、回顾出门做客的经历吧?交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出门做客的情形。
2、穿越历史的长空,走进唐宋时代,去看看留在那些著名的诗人心中的又是什么情形呢?(学生倾听,回顾)
(听+想+说) 1、用问答式导入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 直接切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满认知期待。
环节二:
揭示教学目标 1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环节三;
检查预习效果 3 1、解题及作者简介(交流预习中所收集到的有关孟浩然和陆游的信息)
2、试读全诗
(说+读) 1、解题及作者简介。
2、根据学生试读适时点评、纠正。 培养学生预习,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环节四:以《过故人庄》为例,领悟学法
(一)指导诵读,感受诗歌的形式美 3 1、按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方法划分古诗节奏。
2、按节奏朗读古诗。(个别读、范读、齐读)
(做+读) 1、指导划分诗歌节奏
2、听学生朗读,评价、指导 诗歌教学重在读,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读中明诗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整体感知,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5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诗歌的思路怎样?
(2)诗歌的大意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读+想+说) 提问并板书诗歌思路
(三)品味剖析,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12 1、品析名句: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怎样的景致?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再现意境。
听老师朗读,闭目联想和想象美好的田园画面:透过诗,你仿佛看见(听见、闻到、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之间交流。
3、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全诗
(听+想+说+读) 1、引导品味诗歌名句,小结点评。
2、倾听学生发言、点拨、评判。
3、板书主旨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创造的意境,做到“披文入情,身历其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情感。
(四)指导背诵 2 1、根据思路背诵全诗
2、背诵全诗(指名背诵、齐背)
(读) 倾听、点评 熟读成诵,在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环节五:
迁移运用,体会诗歌的鉴赏美 10 1、引导小结《过故人庄》学法。
2、用学习《过故人庄》的方法自学《游山西村》,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学习情况。
(1)比较相同,体会诗情。
预设:
○1体裁相同,都是律诗。
○2题材相同,都是写到农村朋友家做客,都是访友诗;都描写农村风光,都是田园诗。
○3两诗思路相同。
○4主人都很热情。
○5都想再到朋友家做客。
○6写法相同,都是先叙事写景,后抒情。
(2)比较不同,感悟诗理。
预设:
○1《过故人庄》语言朴实,读起来明白易懂。
○2《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景,又叙事,还带着哲理味。
○3《过故人庄》抒情比较直白,《游山西村》抒情则比较含蓄。
(做+说) 1、指导比较方法
2、巡视学生参与情况。
3、引导、点拨、评判、板书要点。
“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达到对诗歌创造性的理解与领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力与鉴赏力。
环节六:
课堂小结 2 1、齐背两首古诗。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听老师小结
(读+说+听) 1、倾听、评价
2、小结 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小结中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环节七:
课后作业 1、默写两首诗
2、孟浩然和陆游的这两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根据对诗的理解选择一首诗画一幅画,或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做) 课后检查 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板书设计
紫藤萝
》海燕》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记叙文),其思想和语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以朗读和默读来带动教学,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然后探究其写法和语言特点,最后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听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植物的状物记叙文《石榴》,热烈的石榴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描写动物的状物记叙文《海燕》,看看作者笔下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本文写于1927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听朗读录音,弄清文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并明确文中描写的是哪两种小燕子。
字词正音:轻t(sī) 隽(juàn)妙 隽(jùn)逸 圆晕(yùn) 憩(qì)息 融融泄(yì)泄 忧戚(qī) 蹇(jiǎn)劣 皎(jiǎo)洁
学生回答后明确:文中写的分别是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
(二)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边听边圈点勾画出两种小燕子的活动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
这道题相对较为容易,可由学生自行回答,其他同学指正,教师作最后归纳。
参考答案:(1)故乡的小燕子:①活动背景:隽妙无比的春景;②外形: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③飞翔:斜飞、隽逸地横掠;④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点。(2)海上的小燕子:①活动背景:绝美的海天;②外形:乌黑的小水禽;③飞翔:隽逸从容地斜掠;④憩息:展开双翼、身子一落。
(三)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有何异同点。
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乌黑的羽毛,隽逸的飞行姿态,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参考答案:①相同点:都是“乌黑的”,姿势轻盈的小燕子。②不同点:品种、外形、栖息地等。
(四)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最后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除了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作者被迫航行出国,在海上意外地发现几只海燕,便引发了无尽的遐想,很自然地回忆起故乡的小燕子。可以肯定,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情思无从寄托,所以他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能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小燕子”就是作者“乡愁”的象征。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字词积累”中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海 燕
郑振铎
活动背景 外 形 飞 翔 憩 息
故乡的小燕子 隽妙无比
的春景 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 斜飞
隽逸地横掠 粗而有致
的小黑点
海上的小燕子 绝美的海天 乌黑的小水禽 隽逸从容
地斜掠 展开双翅
身子一落
△记叙线索--“乡愁”(作者对故乡深刻的思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巩固练习(课外练笔)。
教学过程:
一、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一)课文分别描写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据此,全文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教师明确:全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主要是回想故乡的小燕子在春天里活动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8~14段):主要写现实中的小燕子在大海上活动的情景。
(二)默读第1~7段,思考: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②是怎样具体描写小燕子的?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参考答案:①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舒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故乡的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②对小燕子的描写从四方面着笔:一是写小燕子的外形:“可爱的活泼的”;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斜飞”“快”;三是写小燕子的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点”“图画”;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融融泄泄”。其外形与憩息属于静态描写;飞翔属于动态描写。③在“误认”和不断地反问中,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三)默读第8~14段,思考: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海天图?②是着重从哪两方面来写海燕的?③在感情上,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①同描写故乡的小燕子一样,这一部分先描写了海燕的活动背景:蔚蓝色的海水、蔚蓝色的天空、薄纱似的轻云,构成了“绝美的海天”。②着重从飞翔的动态和憩息的静态来描写海燕。③同第一部分一样,也是抒发了作者思乡恋国的感情;不同的是,作者写海上的小燕子时着力刻画了一个“海上小英雄”的形象。
(四)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对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和点拨。
教师最后归纳:这两部分都是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都是先展示小燕子的活动背景,分别描写其外形、飞翔、憩息等特点,而最终都落到“轻烟似的”“乡愁”上。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作者是由海上的小燕子而联想到故乡的小燕子,所以从记叙顺序来看,前一部分是倒叙,后一部分是顺叙。
二、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一)齐读第1段和第8段,仔细品味其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画面。(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在齐读中,可以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所描写的画面。通过讨论,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教学设计略)
(二)除了这两段之外,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自选感受最深的一句,把它读出来,并简要评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教师多作引导和点拨,学生能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
(三)背诵第1段和第8段。(课外进行)
三、教师小结:
(1)课文通过对小燕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乡愁,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课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生动、细腻、传神的描写;二是真挚、深沉的感情;三是咏物寄情,物情合一。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简要概括即可,具体内容参见《教师用书》。
四、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高尔基的《海燕》进行比较阅读,从海燕的特点、生活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在学生订阅的《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七年级1月4日第27期上刊有高尔基《海燕》的片段节选和训练题)
本题主要是比较在同一个题目下不同作者的不同写法。原文、题目及答案见《语文周刊》第28期,教学设计略。
五、布置作业:
1、回忆此前学习过的第六单元的诗词中描写“乡愁”的诗句(如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课外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作为资料积累起来。
2、在《石榴》一文中,作者通过热烈的石榴表达了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在本文中,作者通过伶俐的燕子抒发了思乡恋国之情。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你喜爱的事物(动物或植物),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课外完成,并在第3课《白鹅》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交流。)
附:板书设计:
海 燕
郑振铎
一、(1~7段)忆故乡的家燕
隽妙无比的春景(背景) 线索
外形(静)
小燕子 飞翔(动) 结合
憩息(静) (倒叙)
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忆燕思乡 乡
二、(8~14段)看眼前的海燕 思乡恋国
绝美的海天(背景) 愁
海燕 飞翔(动) 结合
憩息(静) (顺叙)
海上小英雄形象
看燕恋国
春(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资源】《春》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式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听一听《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并收看多媒体中关于春天的画面。
2看了这些画面,你能想到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春晓》(白居易);《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请学生交流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4图片展示朱自清的资料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仔细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其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
5生字词预习
水涨zhǎng起来 散sǎn在草丛 鸟巢cháo
撑chēng伞 应yìng和hè 酝yùn酿niàng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薄báo烟 黄晕yùn
抖擞sǒu 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 宛wǎn转
6文章整体感知
一 盼春 (第1段)
二 绘春(第 2-- 6 段)
先总写春回大地(第 2 段)
春草图(第 3 段)
春花图(第 4 段)
再具体描绘
春风图(第 5 段)
春雨图(第 6 段)
三 迎春(第 7 段)
四 颂春(第 8--10 段)
7根据以上思路,再次读文章思考:
A.本文围绕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B.从头到尾都在赞美春天吗?
(是的。文章第一部分中的“盼望”、“来”、“近”等词表达了诗人喜悦而迫切的心情,第二部分直接描绘春天,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第三、四部分更是直接抒情,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8对于文中提到的四幅春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提示: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格式回答。)
9作业: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幅图,并陈述理由。(提示: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格式回答。)
一 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强烈的情感的表现方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式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体会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品味一下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四幅图写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
春草图:春草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草的特点?
嫩嫩的,绿绿的. -- 新
坐、躺、打滚、 踢球、赛跑、捉迷藏-- 带给小孩子欢乐(侧面)
春花图:春花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花的特点?
花色艳(红、粉、白); 花味甜; 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
--正面描写
蜜蜂闹 蝴蝶飞--侧面描写
修辞:拟人、比喻、排比
有实写,有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春风图: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触觉)
清香扑鼻(泥草花香)(嗅觉)
色彩明丽(繁花嫩叶)(视觉)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春雨图: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多 细 密 柔 亮)
牛毛、花针、细丝、(正面)
薄烟 、树叶儿、小草儿灯光、行人、农民、房屋--安静和平的雨中夜雨图
(侧面)
3春天是如此的迷人,人们不得不喜迎新春。作者更是赞美春天: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给人以希望)
像小姑娘--美
(百花争艳,景色美丽,令人喜爱)
像青年--力
(充满活力,给人以力量和自信)
三个比喻强烈抒发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4作业:
1请你模仿春景图的写法,写一幅春水图或春山图或春树图。
2背诵四幅图中的任意一段。
《石榴》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石榴》
授课人:李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了解作者
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学习本文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听记熟悉了解石榴同学的介绍,来了解石榴的特点。
通过阅读其它作品或作品片段,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文体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品位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揣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设想
1. 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
2. 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者笔下石榴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猜谜活动 “大红面,麻加里。”(打一水果)
二、作者简介 及写作背景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爱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而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 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放背景音乐)
要求学生:勾点圈画
1、 听准字音。(大屏幕显示)
争妍(yán)斗艳 奇崛(j ué) 枯瘠(jí) 犀(xī)利
琢(zhuó) 安普剌(lá) 金(léi) 盎(àng)然
皓(hào)齿 丰腴(yú)
思考:本文写了石榴那些方面?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大声读,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根据实情教师给以点拨)
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句子如:石榴树便是这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句)最可爱的是它的花。因而我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的描绘。并交代“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四、默读课文,归纳主题。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通过问题设置给以启发。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描写石榴的特征吗?他对石榴有什么样的感情?他爱石榴的原因仅仅是它的外型独特美丽?
小组派代表发言。大家达成共识。
明确:作者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五、赏读课文,品析感悟。
问:本文之所以成为一篇美文,你认为它的成功之处有那些?
同学互相交流。准备发言。可从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去思考。教师根据情况给以补充总结。
六、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七、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从下列事物中选一个写一段借物抒怀的话。准备下节课交流。
口技(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三)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二、学习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后(口技漫话)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
(二)学习了解作者作品
(三)朗读课文
(1)小组为单位试读
(2)自读课文教师予以正音: 吠 叱 间 曳
(3)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四)翻译课文
1、自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借助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指出不足
2、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统一意见
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但 哗 乳 是 走
3、请一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反复熟读课文 同桌互相复述课文故事
(六)整体感知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时用浪线画出口技人表演时发出声音的`句子
(七)分析理解正面描写部分
A:讨论(1)第二段中模仿四口之家被大声吵醒的过程中声音变化的顺序是什么?
(2) 表示救火纷乱的词语有哪些?
B:讨论文中按时间推移展现了哪三个场面?
(八)分析理解侧面描写部分
讨论:表演者是通过哪些道具表演出繁杂声响的呢?听众的反应有哪些?
(九)学生朗读课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
《勇气》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勇气》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诺曼底登陆的战争纪录片和有关背景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自主地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生生对话为主,师生对话为辅。教师只设计一些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本身,掌握研读小说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2、理解课文曲折动人的情节与人物描写的写法。
3、提高品读短篇小说的能力。
4、感受战争中的人性美,学习法国妇女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研读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与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幸福的理解。
教法学法
朗读、讨论、鉴赏、点拨、总结。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比较规范地理性地阅读小说,教师在自读课文中的指导作用仍然很重要。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初步体验:品味作品中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尊重学生阅读理解的差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只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诺曼底登陆的纪录片。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什么?请学生概述,描述纪录片的特点。
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炮灰、硝烟、废墟,死亡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美国作家狄斯尼描写战争的小说《勇气》,它写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故事。
[多媒体播放]二战前的有关背景资料[文字]。
课文《勇气》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二战诺曼底登陆的前夕。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阅读课文。
2、词语积累:
拘谨 拘束 颀长 健谈 熹微 发落 处置 悉意
毫不迟疑 毫不犹豫 寥寥可数 孔武有力 焦虑不安
注意词语意思的解析。
3、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思考、整理、概括、回答。
学生补充、评议。
教师总结。学法指导: 阅读小说,首先是要弄清故事情节。
4、故事中最认你出平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评议。
教师点评。
三、阅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分析人物是阅读小说最重要的方法。
●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着手。找出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
四、研讨
●将军为什么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学生阅读、理解、思考、讨论。
学生发言、学生评议。
五、小结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构思精巧,读罢令人怦然心动,对文中人物勇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美国作家米切尔曾说过---句话“我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勇气,就不会毁灭”。我认为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我认为大家应该想一想现在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勇气。
附:板书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法国妇女 为和平 镇定、坚强、无私
美国伞兵 为求生 勇敢,智慧
设计亮点
根据阅读小说的要求,按照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这三步来设计教学流程。其中,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及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整个课堂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本,关注阅读技巧和方法为线索,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构必要而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较好地使学生的意义结构与文本的意义结构在其相融点上相遇,为个性化阅读构筑对话平台。
专家点评
七年级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阅读过一些小说,但怎么阅读小说,阅读小说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与作者实现真正地对话,达到与作者的视界融合,获得心灵的提升、净化与陶冶,学生可能还是不那么明确、自觉的。在自读课中,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本节课中,教师提供了一定量的背景信息,呈现与课文完全一致的文化侧面,导引学生的内容体验、知识形态和情感价值向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否定“多解”,不用“他解”(他人的解)去统一“我解”(自我的解)、否定“我解”。教师也是一名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朗读,一同研究,弱化教师的垄断意义,体现了新型的课堂关系。
《包拯》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包拯》第一课时
[设计简说]《包拯》编排在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是一篇传记,通过记叙包拯生平中的一些事迹,展现了一个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克己奉公的封建社会的清官形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记的知识、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传记的阅读上。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感受清官形象,加强思想教育(学习时既应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主线]是“读”。导读环节,画片导入,激发读趣。初读环节,采取听听读读等形式,整体感知。品读环节,抓人物性格、品质。延读环节,总结探究。
[课前预习准备]:
1、 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正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 搜集有关包拯的`图片、文章及音像资料。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感受包拯这一极具魅力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包拯品行的景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
[重点]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读激趣,复习“传”,简介包拯其人
(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猜猜大屏幕上像哪位历史人物?(生:包拯)非常好,喜欢看电视剧的同学可能对画面上的人物造型非常熟悉,对了,他就是陆毅版的《少年包青天》,哪位同学又能根据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师:好!非常好,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或出示大屏幕)。
二、简介作者、“传”及包拯其人(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
作者简介:脱脱(1314-1355),元代史学家。蔑里乞氏,字大用。
文学体裁:“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999-1062),北宋大理庐州合肥人,字希人。天圣进士。为官刚正、执法严峻。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三、 朗读感知
1、 听读(范读)
① 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正音和句读
鬻(Yù) 徙(xǐ) 砚(yàn) 率(shuài) 遗(yí)
耶(yé) 敛(liǎn) 惮(dàn) 恶(wù) 茔(yíng)
苟 (gǒu) 赃(zāng) 嫉恶( jí è )
② 推荐学生读(个别读)
2、 音读(自由读)
自由放声朗读一遍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站起来,分小节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情况。
3、 意读(译读)
①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适当参照工具书,二人小组共同进行,一人读原句,一人试着读出译文,中间自由交换角色,要求在译读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圈点好。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纠正。
② 检查学习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显示
A、 解释加点的字
主来诉:失主/起诉 杀而鬻之:表顺接/代牛
惊服:吃惊/叹服 徙知端州:平迁
使契丹:出使 不从吾志:听从
其人遂无以对:就,于是/用来/应对,回答
虽甚嫉恶:即使/很,十分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因为/都/用来/赠送
B、 翻译句子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明确:(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明确: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
③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明确:(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
4、 说读(变读)
学生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编成故事口述
5、 悟读(默读)
思考:文中记叙了包拯的哪些生平事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只要意思答到即可,初步了解包拯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1)叙述了包拯在天长县审理盗割牛舌一案,表现包拯为官机智,明察秋毫;(2)叙述包拯在端州做官清廉,突出他为官廉洁;(3)叙述包拯出使契丹之事,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4)叙述了包拯在代理开封府府尹期间,一身正气,改革旧制,使贵戚宦官也因此畏惧,突出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6、 齐读
四大组分组朗读
(本环节朗读采取了范读、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适当地评点,使这一过程尽量体现层次和梯度,让学生的阅读一步一步接近“本色阅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了一下包拯生平事迹及其对人对己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他为官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克己奉公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包拯及其他清官的各种资料信息并制成读书卡片。。
《乡愁》(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乡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也是重要的主题之一。学生通过对本诗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家国之情。由于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对本文乡愁不能有深刻的体会。在导入新课时,播放台湾著名歌手费翔的《故乡的云》、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古代诗人思乡之作的佳句;教学过程中融入有关练习,用与思乡有关的歌和诗以及围绕乡愁展开的思维拓展练习将学生带入乡愁的情境之中。这首诗意象鲜明,教学过程中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多点拨、多鼓励学生使其充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于今后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学习这首诗,以情为线索,以读为载体,教给学生一些基本诵读技巧,让学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感情。学习本诗对陶冶学生情操,拓展思维,丰富文学素养,大有好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中的四个“意象”的内涵;
2、品味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
3、掌握读诗的技巧;
能力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去感受生活,培养其写作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四个意象,诵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的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诱发情感
播放〈〈故乡的云〉〉
刚才同学们课前欣赏了一段歌曲,感觉怎样,好听吗?听过这首歌吗,知道歌名和演唱者吗?(学生回忆,教师适当补充)明确:这是我国台湾著名的歌手费翔倾情演唱的一首歌>“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这唱出了歌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明确: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啊,每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心中总有一份难以排遣的乡愁。歌者用歌声来表达,诗人则诉诸于笔端,古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更有“浮云游子意,隔海思乡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思乡之作--《乡愁》,一起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的世界。
二、品读诗文 增进情感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整体感知。
2、结合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四个意象
⑴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情感,《故乡的云》借漂泊的云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的诗人是借什么东西来表达乡愁的呢?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⑵为什么作者会用这种事物来表达乡愁呢?它们和乡愁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小活动: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分别来谈这四个事物和乡愁的联系,教师适当点拨、点评。明确:让学生理解这四个意象对于表达乡愁的作用,了解作者借物寄情的写法,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学生分析此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点拨让其感受本诗情感的变化过程--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交融在一起,情感逐步升华。
⑶思维发散练习。
现实生活中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寄托乡愁呢?能否仿照诗作中“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话一话乡愁呢?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讨论。让学生围绕乡愁充分的展开联想,更深一步体会乡愁。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中国结、风筝、藕等,关键是学生能将事物与乡愁联系起来。3、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通过高度凝练语言表达诗人充沛的情感,本诗中作者是如何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乡愁的呢?
明确: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古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愁之多。而作者却正语反说,反衬出乡愁之浓烈4、指导学生读
⑴学生自由朗读
⑵教师指导
A、朗读这首诗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明确:低沉缓慢
B、读诗应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教师示范。如轻读、重读、慢读等
C、学生掌握体会,请学生示范,教师针对性的指导
D、读诗要正确处理停顿
划分停顿要求(通常情况下):a、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划分;
b、根据情感、内容表达的需要划分
E、学生划分本诗的节奏,教师指导
⑶结合多媒体,投影出诗的节奏,学生齐读全诗。
⑷结合多媒体,放映相关图片,学生试背全诗。
⑸指导学生配合身体语言(手势)读诗
5、布置作业
以“童年是……”为话题,写一两句优美的句子,长短不限
三、总结
这首诗语言精练却内涵丰富,抽象的情感却有着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看似平凡的词句却道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同学们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有着丰富的情感,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写出优美的诗作来。
《行路难》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朗读,展开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与情感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朗诵、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品读、背诵。
教学用具 :多 媒 体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行 停 投 拔 顾--苦闷悲愤
路 冰塞黄河 雪满太行--道路阻隔(应题“行路难”)
难 长风破浪 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李杜诗篇万口传”。可见,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李白的诗,那你还能背出他的诗句吗?用“我喜欢李白的……”的句式告诉大家吧。
二、介绍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少有大志,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一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借乐府诗题“行路难”写下此诗。(幻灯片一:李白的个人经历)
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二:本课学习目标)
三、朗读《行路难》,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饮佳酿,如品甘泉。朗读时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的结合。要善于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范读,正音。
斗(dǒu)十千 冰塞(sè)川
3.学生朗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指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如音乐一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平缓,时而急迫的高低变化,感悟在波澜起伏中蕴含的诗人跌宕的情感。
四、通过旁注,理解诗意。
这首诗歌不仅有音乐的起伏,更有图画的美丽。下面我们在译读中,感受图画美。
1.结合注释,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要求:把旁注解释美化,有诗意,有文采,有押韵,有想象。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互动。
展示第一幅图(幻灯片三:李白饮酒画面)
教师示范: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了金杯,酒香醉人。
学生:价值名贵的美味佳肴盛满玉盘,菜香诱人。
积累:樽,盛酒的器具。
清酒,名贵的酒。
珍羞,美味佳肴。
羞,同“馐”,味美的佳肴。
直,同“值”,价值。
展示第二幅图(幻灯片四:李白拔剑踌躇画面)
指导学生译读:停下酒杯,放下筷子,佳肴美酒难以下咽;抽出宝剑,举目四望,心中茫然不知所措。
积累:箸,筷子。
茫然,心里无着落。
展示第三幅图(幻灯片五:冰封黄河、雪满太行画面)
指导学生译读:我想远渡波涛滚滚的黄河,正值冰封雪冻;我想登上巍峨耸立的太行,恰逢大雪封山。
展示第四幅图(幻灯片六:吕尚、伊尹的故事)
指导学生译读:闲来无事可学吕尚溪边垂钓;酣甜梦中可仿伊尹绕日而行。
简单介绍吕尚、伊尹的故事。
展示第五幅图(幻灯片七:崎岖的道路)
指导学生译读:
观察画面后,教师示范:行路难呀!行路难!人生岔路何其多?我李白的通途又在何方?
展示第六幅图(幻灯片八:扬帆起航画面)
指导学生译读: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来临,我会高挂云帆,渡过苍茫的大海。
积累:长风破浪,比喻远大志向。
济,渡过。
五、通过我们的描绘,我们会发现李白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不仅如此,诗中更有情感美。下面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世界,感受诗人奔放的情感。
请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
1.李白看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举动?
3.他有如此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4.他联想到什么人?
5.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和呐喊?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完成板书:
1.看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
透过诗句,我们感受到什么?酒宴的丰盛、欢乐的场景、朋友的深情。
2.举动:停、投、拔、顾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为何有如此的反常举动?透过诗句你感受到李白怎样的情怀?
李白内心的苦闷心情表露无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情感跌宕之美。
3.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
4.联想:姜子牙、伊尹。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由二人,李白想到了什么?李白对自己实现政治理想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看到了希望。
5.感慨和呐喊: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让诗人情急意切,真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决不肯向困难低头。尽管前进路上路障重重,总有一天,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发出怎样的呐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创造了一幅雄浑的画面,描绘的是一幅诗人大展宏图的壮丽景象。读这两句诗,要读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倔强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六、完成背诵检查。提示,联想情境,完成背诵。
七、小结《行路难》特点。(幻灯片九:诗歌的写作的特点。)
1.真情流露,一波三折。
2.巧用象征,暗示人生。
3.引用典故,含蓄作比。
4.用词形象,生动可感。
八、写作练习及作业。
1.李白,我想对你说……
2.用《行路难》中,你最喜欢的诗句说一段话。
3.学习这首诗后,请就“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说说你的看法。
三道题任选一题,写作,然后交流。
整理后,完成作业。
九、师生共勉。
人生如洪水奔流,不遇岛屿暗礁,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面对挫折我们应有李白的胸怀。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作运动会(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人:王辉
写作题目:以运动会为话题作文
写作目标:1、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揭示中心,并注意详略得当。
2、能够使用恰当的写作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3、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
写作过程:
写作指导:
一、整齐优美的“段排式”
“段排式”即段落排比式。这种写法在书籍报刊中常见,不算特别,不过学生会写的不多。段排式除开头结尾外,中间几段(一般不少于三段)构成并列,结构整齐匀称,给人一种美感。运用这种写法要写好段首语,使每段的首句句式相同相近。段首语的写法不一:有的运用比喻,写得生动形象;有的运用没问,引起读者注意;有的引用诗词名句,显得富有文采;有的是一种特殊说法,让人感到别有风趣。比如“微笑”这个话题,有篇作文是这样写的:
……
多一些微笑吧,微笑如春风,它能让人倍感温暖。……
多一些微笑吧,微笑如花朵,它能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多一些微笑吧,微笑如阳光,它能让人心情灿烂。……
多一些微笑吧,微笑如桥梁,它能沟通人们的情感。……
四个段首语,四个比喻句,从四个方面写微笑的作用,形象生动,整齐和谐,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有的文章不是用段首语排比,而是用段末语排比,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有的文章不仅用段首语排比,也用段末语排比,使得结构更加整齐优美,更有魅力。
二、令人瞩目的“镜头式”
“镜头式”即电影文学剧本的镜头描写方式。电影文学剧本是为拍摄影片提供的蓝本,语言的表达与组合必须适应拍片的需要。无论写景、叙事还是人物对话,都强调视觉形象,突出画面效果。将这种写法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上几个“镜头”,再配上个“画外音”,一篇作文就像一个小电影剧本,让人感到很新鲜。比如下面这篇作文:
……
镜头一:人声鼎沸的教室里。
课代表正在发试卷。张奇接过试卷,看到鲜红的119分,皱起了眉头。他自言自语:为什么总是差一分?……
镜头二:如画的塑胶运动场。
学校正在举行春季运动会。比赛在紧张进行,呐喊声此起彼伏。“砰”,发令枪一响,张奇箭一般地飞奔。……最后一圈,他拼命冲刺,连续超越两人,闯线。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镜头三:拥挤的公交车上。
一乘客下车,一中学生抢先坐下,旁边的孕妇无可奈何。张奇忍无可忍,指责那名中学生,……
画外音:在学习上,张奇精益求精;体育比赛,张奇奋勇拼搏;在上学路上,张奇见义勇为。张奇是我们班深受欢迎的好男生。
三个镜头,三幅画面,构成文章的主体。一段“画外音”,总结收笔,画龙点睛,浑然天成。读这样的文章像欣赏一幅一幅图画,让人感到一种美的享受。这实在是一种不错的写法。不过,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交代地点或环境,语言尽量突出画面特点,通过“画面”表现主题。
三、引人入胜的“剧幕式”
“剧幕式”与“镜头式”不同。“镜头式”是仿照电影剧本的写法写,而“剧幕式”只是借用戏剧的“外壳”而已,并不是真写成戏剧。一篇文章可以分成几幕,每一幕是一部分,每一部分可以写一件事,表达一个意思。开头部分可以冠以“序幕”,结尾部分可以冠以“尾声”,整个文章给人一种看戏似的感觉,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就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而言,“序幕”部分可以引述材料,“尾声”部分可以回扣材料,总结全文。有篇“逆境成才”的话题作文是这样写的:
序 幕
拉开中外历史的幕布,一幅幅逆境成才的画面在我眼前浮现。……
第一幕
最令我感动的是范仲淹。他,两岁而孤,母亲改嫁。后远离家乡求学,每天只吃一顿粥,五年未曾脱衣就寝。……终于成为一位心忧天下的'政治家。
第二幕
最让我难忘的是王冕。他,家贫不能上学,只好在放牛时到学舍旁听别人读书,竟把牛忘在野外,回家受到父亲鞭打。后在寺庙里昼夜苦读,……终于成为一位旷世奇才。
第三幕
最让我佩服的是海伦.凯勒。她,集盲、聋、哑于一身,成才何其艰难。但是,她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尾声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范仲淹、王冕、海伦凯勒的事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四、耳目一新的“数学证明式”
“数学证明式”是仿照数学证明题的形式来布局谋篇的写法。一般分为“已知”、“求证”、“分析”、“证明”、“结论”五个部分。其中,“证明”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是主要论证部分,需要列举典型事例作论据。一篇“目标与成功”的材料作文是这样写的:
……
已知:有目标而且目标清晰的人大都获得巨大成功,有目标但目标不清晰的人多数也能取得一定成就,没有目标的人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
求证:为什么有目标的人能够取得成功?
分析:目标是人生之船的航向标,有了目标,就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前进和动力,就会排除万难,乘风破浪,将人生之船驶向成功的彼岸。此类事例比比皆是。
证明: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奋斗目标。李时珍为了解除众人的痛苦,决心写一部医学著作。为此,他走遍祖国的河山,采集了大量的草药……终于完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是陈景润的宏伟目标。陈景润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恶劣的环境里,……终于登上了世界数学颠峰。
让人类用上电灯是爱迪生的坚定目标。爱迪生为了找到灯丝,做了千百次实验,经历了千百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做灯丝的好材料DD钨。
结论:不难看出,目标与成功是一对孪生姐妹,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确定目标,而且越清晰越好,作为我们,也应该……
用这种方式写出的作文,就像一道数学证明题,思路清晰,布局巧妙,行文简洁,极易受人青睐。如果是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已知”部分可以引述材料,“求证”部分可以揭示中心,“分析”部分可以阐释议论,“证明”部分可以充分论证,“结论”部分可以回扣材料,归纳全文。
《巴东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讲授新课
1.朗读课文
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3.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归纳:船从宜昌上驶,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三、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巩固
朗读课文
六. 作业
1.熟读课文。
2.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七.板书设计:
总说三峡: 险恶、最为险恶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惊异
具体描述三峡: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无味,即景诗 轻松、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青滩叶滩不算滩 极为可怕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王昭君浣装(典故) 巫峡: 水险、山妙、云奇 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刘皇叔托孤 凄凉
总结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 轻松
《心声》说课稿(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课创新尝试)阅读是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创造条件构建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方式。本课试以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为指导,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育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主体创新型探究方式的构建作一肤浅的尝试。
关键词:阅读 主体创新 对话 探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心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说明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心声》是当代作家黄蓓佳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儿童小说。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2、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老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依据这一理念,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确定为:
①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学习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进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
3、教学重点:①概括情节,学习细腻的心理描写。
②理解“心声”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文章的主题。
4、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明确组长及分工。
二、教法阐述:
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感人,比较适合初二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但初次阅读小说,需要在方法技巧上加以点拨指导。
2、所学内容特点及教学设想:本文故事简单,单纯停留于解读文本表面含义容易流于肤浅,在批判教育现象的同时,我发现本文还有更能给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启发以帮助的东西,即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嘲讽时,该怎样正确面对?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从沙滩中捡拾并珍藏一颗颗精美的珍珠,来充实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少些困惑,多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能最好的体现语文人文与知识、能力的整合。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及理论依据,重点难点的突破办法: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我采用速读、跳读、选读、品读等阅读形式,充分发挥读在现代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激趣、启思、点拨式教学。
解读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然后通过质疑问难、探究合作的方式分析揣摩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多角度解读主题。最后通过合作辩论的方式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突破。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质疑发问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自由辩论的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凡卡》这篇文章吗?谁能简单讲讲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学生讲述,其他同学可做自由补充)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凡卡的故事也打动了另外一个和你们一样天真善良可爱的孩子,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故事呢,让我们听听他的心声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从小学熟悉的课文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同时熟悉课文很重要的一个陪衬情节,为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
(二)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1、速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学生速读、思考)
2、找一个学生概括故事,其他同学评价添补。
(区公开课前李京京很想朗读《凡卡》这篇课文,程老师怕他沙哑的嗓子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后来在公开课上,当被指定朗读的同学因紧张都不敢举手时,李京京坚决地举起手,用饱含真情的朗读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 文章有两个主要人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李京京和程老师,他们各是怎样的人?如果他们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最想对她或他说些什么?
形式可以为:
①程老师,你知道吗?-------②李京京,我特别------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或对程老师的做法表示不满,或对李京京表示同情、感动、高兴,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任何深入地探讨,源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深入的个性的解读上,否则单纯形式上的交流只会让学生随波逐流,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①此设计力求避免以往对人物支离破碎的解剖,让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尽量全面、深刻,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②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③初步感悟文章基调,明确主要人物,把握文章主旨。]
(三) 质疑发难,合作探究: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应该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研究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在智力发展的阶梯上,不断迈上一个新台阶。]
1、大家刚才在阅读课文时有什么疑问吗?请快速回顾整理一下。
(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集体答疑解惑。[以学生自问自行解决为主,难题适当点拨,难点重点突破。]
⑴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例如:①为什么李京京这么想读《凡卡》?
②为什么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却朗读得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③第55段写读书时想到的内容不够真实。
④句中人物为何有这样的表情和动作?
52段“他咬紧了嘴唇,郑重的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程老师。”
53段“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可结合具体情境想象一下他们此时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很多都涉及到本文的一个特色也是教学重点即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展开联想想象,加深对心理描写这种写法的认识与应用。]
⑵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品读:
例如:I 标题为什么用“心声”?
学生讨论后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公平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渲泄。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抒发了作者及社会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和感情的心声等等,言之成理均可。)
II 你对程老师安排的这次公开课的看法。
(这些问题均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要求紧扣文本,鼓励每个组员各抒己见,看哪个小组的观点深刻、全面而有见地。教师对学生的这些不同的声音表示肯定。)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扎实有效而又不流于形式,我认为①要在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与深入思考后②要在大家的确有认识差异值得交流之处。此问题是全文重难点,符合这两个条件。]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认为:“张力是阅读的审美价值之源,张力的发现与消除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他们的审美能力还限于初步的、浅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发现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距离,并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距离,达到视野融合,张力消除。因此,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思考后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倾诉是一种勇气,听到你们真诚的声音,老师很高兴:思考与苦恼意味着你们慢慢长大了。从大家的倾诉中,我发现一个困惑的根源:面对别人的讽刺、拒绝或不理解,该怎么办?李京京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发?
3、学生思考后畅谈认识。(如: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不要轻言放弃,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做一颗珍珠,用事实证明一切。)
[设计意图:指导生活实践--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当他们的纯真愿望遭他人的怀疑,甚至是讽刺拒绝时,该怎么做?灰心沮丧,放弃心中理想?怀恨在心,处处伺机报复?不言放弃,执著努力追求?李京京的经历或许给了学生最好的答案。他们会懂得在挫折面前不能倒下,努力进取,争取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人生的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恍然大悟,其效果远远胜过长篇累牍的政治说教,学生若能筑起如此坚实的心灵城墙,在漫漫人生路上,难道还会害怕洪水猛兽吗?]
(五)总结回顾 ,激情辩论。
1、学生谈学完本文的收获。(写法、情感、技能均可。)
2、结合你的收获,如果让你对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生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如:老师不能------学生面对不公平待遇时应------)
3、下面展开一个小辩论赛,论题是: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正方: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反方:只有不合格的学生,没有不合格的老师。
4、明确正反方后,小组合作交流准备。
5、五分钟激情辩论。
[设计意图:①强化学生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认识 ②锻炼探究思考,信息综合加工提炼,合作交流的能力 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脑动手并动口。]
(六)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以讲述《弯弯的月亮》这个简单却感人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作结,强化学生对本文所探讨问题的认识,然后布置探究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情况任选一题完成。
1、比较故事中的主人公与本文中的李京京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2、学完本文后,再写写你的心声。
3、学习本文心理描写的手法,试选择其他人的角度写写他们的心声(如程老师、赵小桢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难度问题的设置,尽量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是他们都有话可说,有山可攀,从而培养探究发现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说明:
1、板书设计:
李京京 程老师
天真纯朴 执著坚强 认真负责 弄虚作假
渴望亲情友情 渴望尊重关爱
2、时间安排:一课时
3、说课综述:
阅读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怎样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的阅读方式,我以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为依据,将教学分为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分钟)--自主阅读,初步感知(8分钟)--质疑发难,合作探究(20分钟)--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5分钟)--总结回顾 ,激情辩论(5分钟)--教师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六个步骤,确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理想与现实总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附:《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
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老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 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
这件事情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再也不敢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
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教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大家,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镰刀。”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想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镰刀之外,还像不像弓?像不像豆角?” 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
几十年过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开书,见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送给我最敬爱的启蒙老师: 感谢您给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选自《中学语文》第6期 作者袁炳发 有改动)
一、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分析文章层次结构。
2、通过犟龟形象品味文章写作特点 二、教学步骤
(一)、童话初探 1、用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龟兔赛跑故事一、二、三: 龟兔赛跑故事
①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兔子在开他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摆着耳朵直蹦跳,还编了一支山歌笑话他:乌龟,乌龟,爬爬,一早出门采花;乌龟,乌龟,走走,傍晚还在门口。
乌龟生气了,说:“兔子,兔子,你别神气活现的,咱们就来赛跑。”
“什么,什么?乌龟,你说什么?”
“咱们这就来赛跑。”
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先跑到那边山脚下的一棵大树。预备!一,二,三,---”
兔子撒开腿就跑,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他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呢,心想:乌龟敢跟兔子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让他爬到这儿,不,让他爬到前面去吧,我三蹦二跳的就追上他了。“啦啦啦,啦啦啦,胜利准是我的嘛!”兔子把身子往地上一歪,合上眼皮,真的睡着了。
再说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他一个劲儿地爬,爬呀,爬呀,爬,等他爬到兔子身边,已经累坏了。兔子还再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他知道兔子跑得比他快,只有坚持爬下去才有可能赢。于是,他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离大树越来越近了,只差几十步了,十几步了,几步了………终于到了。
兔子呢?他还在睡觉呢!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唉,乌龟怎么不见了?再往前一看,哎呀,不得了了!乌龟已经爬到大树底下了。兔子一看可急了,急忙赶上去可已经晚了,乌龟已经赢了。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乌龟胜利了。
②自从上次兔子赛跑输给了乌龟以后,心里可不服气了!一心只想再和乌龟赛跑一次,分出个高低来。他想:上次输了,是因为我麻痹大意在半路上睡觉,乌龟才侥幸赢了我,兔子们的脸面全让我给丢尽了,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把这个脸要回来!兔子越想越生气。于是,兔子就向全森林的动物都发出请贴,告诉大家兔子要向乌龟发起第二次挑战,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参加兔子和乌龟的第二次赛跑。
比赛开始了,兔子一开始就拼命跑,一刻也不敢休息。乌龟却好整以暇地打电话。不久,租车中心送来乌龟订的车子,乌龟开上车没几分钟就赶过了兔子。乌龟又赢了。兔子不服气,说:你这不是投机取巧吗?乌龟说:现代人光凭武勇或勤苦是不够的。在这个时代,要在人海中冒出头,更重要的是想法,有什么样的想法才有什么样的结果。
③又隔了很久,一天,乌龟碰见兔子,说:“早上好!”兔子朝乌龟看了一眼,生气地说:“上两次龟兔赛跑,你赢了我,我还是想不通,我要再和你比一次,再也不准借助工具!”乌龟笑着说:“那好吧,比赛地点随你定。”兔子说:“好,明天就在万二中学校的跑道上比赛。”
第二天,兔子和乌龟都来到跑道上,他们请来小羊做裁判。小羊大声喊道:“比赛开始!”小兔子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好几圈。兔子觉得自己的尾巴有点痒,可是心里想着要赢乌龟,就忍着不回头看尾巴,一心一意接着跑。过了一会,兔子实在忍不住了,回头一看,尾巴好好的,不痒了。兔子再往远方望去,也不见乌龟的踪影。兔子正纳闷,转头看见乌龟已经站在了终点。乌龟笑着对兔子说:“其实我一直咬着你的尾巴,你一回头,尾巴一甩,把我甩到了终点。我这叫借力使力不费力。”兔子听了,伤心地走了。
④自从与乌龟赛跑连输了三次,兔子就满肚子的火,睡觉也不香,吃饭也不香,一心想找乌龟再比一次,来一个“一决雌雄,报仇雪恨”,这不把眼睛也给熬通红通红的。兔子再次向乌龟发出挑战书,乌龟接受了兔子的挑战。第二天一大早,天阴沉沉地,天上的乌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乌龟来到场地,只见动物们都到齐了,可是天却越来越暗,就对兔子说:“我看天马上就要下倾盆大雨了,我们的比赛还是改天吧!”兔子听了乌龟这么一说生气了说:“你是不是知道比不过我,想临阵脱逃啊?”乌龟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好吧!那我们就来比吧! ”兔子接着又说:“我们今天要跑的路程比较长,在路上不管谁遇到什么困难,在场的动物都不许插手。如果谁插手,就算输。”兔子又转过身,对飞行速度最快的老鹰说:“老鹰大哥,你先飞到终点等我们,看看谁先到。”
说好规则后,乌龟和兔子就在起跑线上做好了准备。“各就各位,预备,跑!”兔子和乌龟一同跑出起跑线,兔子就轻轻松松地就跑到了乌龟的前头去了,兔子得意洋洋地想:这下我总该赢了吧!突然,狂风“呼呼”地刮了起来,巨大的暴风雨也跟着下了起来。随着暴风雨的来临,兔子和乌龟的速度减慢了许多,森林里的许多树连树根也被拔地而起,突然一棵高大的树木倒了下来把小兔子的腿给重重地压住了,兔子的脚被压得痛地不得了,他拼命地挣扎,可是,无论兔子怎么用力,那沉重的大树都无动于衷。乌龟一步一滑艰难地在雨中走了过来,动物们原来以为乌龟不会帮兔子,可谁都没想到,乌龟却用尽力气钻到树的下面,利用自己那坚硬的背壳,用力向上顶,终于,小兔子的脚挪出来了。
这时,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上天似乎也被感动了,雨也停了,风也住了。在场的拉拉队捧着一大束鲜花,跑上前去,把乌龟围了个水泄不通。小兔子看着乌龟惭愧地说:“真得谢谢你了!”可乌龟却说:“不用谢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场比赛在动物王国的喝彩声中结束了!乌龟的举动不但感动了兔子,还感动了全森林的动物们,龟兔的这一次赛跑成为了一段佳话,流传在动物王国里。
兔子和乌龟决定不再赛跑,两个人要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应对挑战。从此,在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水里乌龟驮着兔子游,相互信任,结果自然是双赢。
2、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板书课题)
3、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众答:犟 ) 4、课题中的“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犟”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其实是说这人 --(让学生解释“犟”的意义)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乌龟犟在哪些地方,老师巡视。 讨论分析 1、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 (1)蜘蛛
A、朗读;B、朗读分析;C、再找一个同学来读,前后比较;D、点拨,找准角色特点,就能读出味道;E、分析蜘蛛特点:a、退多、灵巧、不自信;b、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傲慢,轻视小乌龟;F、劝阻内容:路远,走得慢,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G、小乌龟的反应:决定不可改变;H、出一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尽力与人争辩,心力不能存在一点委屈;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先不下定论,让学生自行感受,以下同)
(2)蜗牛
A、朗读;B、简评;C、分析蜗牛特点:a、迷迷糊糊,懒,没精神,没劲头,b、难过,不信任小乌龟;D、劝阻内容:方向走反;E、小乌龟的反应:调转方向,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乐于听从正确意见)--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回答: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齐答--不可改变)F、做第二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3)壁虎
A、朗读;B、简评;C、分析壁虎特点:a、打瞌睡--懒,b、狮王高级官员--不负责任;D、劝阻内容:婚礼暂时取消;E、小乌龟的反应:(齐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4)乌鸦
A、懒得;B、简评;C、分析乌鸦特点:闷闷不乐,穿着丧服;D、为什么?狮王去世;E、为什么让乌鸦来报丧而不选喜鹊?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F、小乌龟的反应(学生一起回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G、做第三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 2、从以上阅读分析中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但这是谁的婚礼?(众答:狮王二十九世的)
(2)、那么,大家来辩一辩,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学生分正反方展开辩论,教师总结,不做定论。
(3)、为什么其他动物没去婚礼,小乌龟却去成了?
(4)、小乌龟的“犟”有什么新的含义? (5)、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般的“犟”?
七、布置作业
补写文章开头: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设想一下它可能想了些什么?写一段它可能产生的心理。
八、板书设计
犟 龟
结构分析 起因 决定参加婚礼
经过 途中战胜困难
结果 看到最美庆典
形象分析 总 犟:坚定信念
不畏艰难
择善而从
[犟龟(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6强项令(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初步了解董宣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初步感受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突破点
第一课时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借助注释,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受人物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第二单元的人物传记类文章中知道了许多的现当代名人的故事,从第七单元开始,我们来学习文言文传记,了解我国古代一些名人的事迹。请大家打开课文《强项令》,看看它讲的是哪位名人的故事?
[这样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兴趣。]
二、指导初读
1.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课文。要求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并划出朗读时存在的疑难问题。
2.请互相帮助,讨论解决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老师帮助。(巡视指导)
3.听录音,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4.指名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各种方式的.朗读,旨在从整体感知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多从上下文和课本注释着手来揣摩文言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指导复述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及注释,说说文章讲的是谁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有哪些?(教师板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及注释,说说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3、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学生用原文回答也可,自己概括回答也可。(参考如下: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4、同学们哪位同学来复述一遍这个故事?(强调细节)可请一位同学复述全篇,也可让四位同学分别复述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允许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从重点、难点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有局部到整体、从文言文到学生自己的语言,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受人物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以读为主,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初步感受到了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愿他的这种精神能体现在我们的身上,留在我们的心中。
补充环节:诱思导学
在文章中,你最佩服董宣的哪些言行?为什么?
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阅读回答: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此题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体会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开学第一节课(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欣欣向荣的中学。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ehke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
二、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我想说里面挺有学问,也挺有语文知识的。好的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圆圆/冰冰/苗苗由重叠的两个字组成叠音词,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又有一股亲密亲切的味道。毕梦成-梦是梦想的梦,成是成功的成,毕有全、都的意思,意思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这个名字就寄托了父母对他人生的美好祝愿和无限期待。再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Nun
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
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对汉族同学来说,汉语就是母语。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来说,汉语是我们的民族通用语,也可以算作母语。刚才我们用母语做了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
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第一、听。人有“五官”,指的是“眼耳口鼻舌”。人有一对耳朵,却只有一条舌头,而且还常常被嘴皮关在嘴巴里。这是什么道理?--听比说更重要。
但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侯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
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注意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我们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
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说,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凡是识字的人都可以阅读。但是经过长期阅读学习的人,他读书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家,或者亲戚朋友的家。凡是家里有读书人的,特别是有喜爱语文的人,房里就会有不少的书籍。相反,如果家里没有读书人,没有喜欢语文的人,房子里顶多有几张报纸、几本杂志。
有一个心理测试,题目是:你在睡觉前通常做什么?有几个选项可以选择:A、泡热水澡;B、看电视;C、看书;D、跟家里人聊天。选择“泡热水澡”的人,善于享受生活;选择“看电视”的人,喜欢生活得有刺激;选择“跟家里人聊天”的人,重视感情;选择“读书”的人,善于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这几个选项,无论选哪一个都没有什么不好,它们都表现一种正常生活的态度。不过,这个心理测试题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是否能坚持阅读,其实已经在影响着我们将来的生活质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好语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外的书籍;反过来说,课外书籍阅读得越多,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会更突出。
第四、写。不少同学把“写作”,当成是一道题目,一道作文题。其实这是一种不太正确的理解。“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前通讯不发达,离得远的人要相互写信,有急事要发电报,这都需要我们写作。现在通讯工具很多,但还是离不开写--发短信,需要写,我们写短信给家人朋友,作用跟写信或者写留言条是差不多的。有的人还把这个当作自己的主要工作,节假日的时候,那些很有文采、很有趣味的短信,都是专门的“短信写手”写的,据统计,在春节期间,一个好的“短信写手”可以赚钱至少10万元。有的人上网聊天、上网开博客,不管写得好坏、不管字数多少,都要以写作为基本的方式。更不用说我们现实生活中了,读书的时候,写检查、写保证、写申请;以后大学毕业要找工作了,写自我推荐、写求职报告;工作以后,要写计划、写总结、写发言稿、写汇报材料;遇到不公正不公平的事了,要写申诉材料、写举报材料;自己在生活中,要写日记、写书信(用纸笔或者用网络);如果一不小心当了作家、记者、编辑,更是必须要依靠“写”来生活。
所以,“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学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一种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三、学习必须的工具和要求
1、一个笔记本、一个小楷本、一个软抄本、一个大作文本、一个草稿本
笔记本用来记录课堂学习内容;小楷本用来积累字词;软抄本用来做摘抄和周记;大作文本用来写当堂作文;草稿本课堂上用。
2、工具书: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3、课外书籍:《汤姆索亚历险记》、《伊索寓言》
4、每天要交的作业:字词抄写
5、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周记一篇(300-500字);摘抄三到五则(总字数600字)
6、每天上课,先由一名同学讲新闻或者讲故事(女生讲新闻,男生讲故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