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怎么写8篇

对于记者而言,讲故事是其安身立命的本职所在。记者要善于挖掘故事,将事实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大众。然而,讲好故事则是一种卓越的本事。这需要记者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在复杂的事件中找到独特角度;要有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生动且准确地表述;还要有深刻的思想,让故事蕴含深度,从而打动读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1

老师,同学们:

我是吉林日报辽源记者站的记者。到辽源两年半、30个月,我的生活轨迹构成了一个大三角:白城—长春—辽源。然而,奔走在这三地之间,我的时间表里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每次和远在白城的家人通电话,我都在极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最怕儿子一遍遍地问:“爸爸,我想你了,你啥时候能回来呀?”“放心,这个周末你放学,老爸肯定在校门口接你!”“忙完手里的稿子,爸爸保准回家带你玩儿。”……每当说出这样的谎话却兑现不了诺言,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

人生风雨路,得失寸心知。我想,儿子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我确定,这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记,2010年腊月二十七,惦记着农民兄弟在干些啥?他们的春节怎么过?我来到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采访。那一天大雪纷飞,气温达到零下28度。在村民周海波家,我了解到周海波带着20几个村民外出务工,妻子耿春艳在家做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听着一家人谈生活、谋富路,我强烈感到基层肥沃土壤孕育着最鲜活的新闻。于是,从凌晨2点半到早上8点,我和夫妻俩一起做豆腐、卖豆腐……虽然手脚冻得失去了知觉,但随着《豆腐坊一天》这篇接地气的新闻在大年初一吉林日报一版刊发,我体会到了啥才是幸福的滋味。

我不曾忘记,今年“五·一”,我带领站里两名记者放弃假期,采访辽源市奋战在各条战线的普通劳动者。当《干完工作,她直奔婚礼现场》、《等退休了,再补偿家人》等8篇稿件见诸报端后,我的眼角湿润了。是呀,不同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坚守,因为岗位就意味着责任,身在异地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烈日下,骑着摩托车采访农民抗旱场面;凌晨1点多坐火车体验春运……尽自己应尽的责任,让普普通通的工作变得高尚和光荣。这,便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记,2008年5月9日,身患重病的妈妈永远离开了人世。而那时的我,还在白城记者站的新闻采访现场,当我含着泪写完稿件,疯跑着去往车站,坐了300公里的车回到农安老家时,妈妈已经紧紧地闭上了双眼。没能见到妈妈生前最后一面,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当我无比悲痛地跪在妈妈灵前痛哭失声时,迎来的是舅舅劈头盖脸的怒骂与指责,顿时,自责和愧悔像毒蛇般噬咬着我的心。一向支持我工作的爸爸一把将我揽在怀里:“老儿子,你妈在天之灵一定不会怪你的。”听着爸爸的话,我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人活世上,最难的是有人懂你,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想要的。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履职尽责做一名优秀记者的责任心。

我常对自己说:“二龙,你就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走好你的路,做好你的人。”因采访结缘,我对白城社会福利院的20几个孩子奉献爱心已经9年。每年六一儿童节,我都会来到他们身边,每当看到孩子们为我画的画,想到他们争抢着往我嘴里放小食品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幸福感,在孩子们心中,我是他们心爱的“隋爸爸”。从2012年开始,我又从微薄的工资中为白城市的贫困学生刘爽和孙天阳每人每年捐助学费3000元,其实,我自己的房贷还没有还完……在爱与善良中被感动,在感动中去宣扬并传递爱与善良。每当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幸福的脸庞时,我知道,这种放大了的爱,也是我想要的。

如今的我,仍然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一个人租房子住,周一到周五早餐和午餐吃在当地的市委食堂,周六、周日和晚餐经常是一碗麻辣烫或者是一个馒头葱蘸酱。这30个月,我回家的次数总共不超过30次,照管孩子、照顾老人成了妻子一个人的事儿。但妻子从无怨言,有时她的朋友替她“抱不平”,她干脆地说:“我家隋二龙啊,就是为新闻而生的,我习惯了。”

干新闻,是一件让我上瘾的事儿。两年来,辽源独有的东辽满族剪纸、东丰农民画,激发了我创作公益广告的热情,于是,经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16个以反腐倡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专版,陆续在吉林日报刊发,成为宣传辽源、宣传吉林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当记者,背后总好像有一条鞭子在抽打着我停也停不下来。累极了的时候,我也曾多次问自己,像这样承担压力、透支体力、熬得满头白发的活得干到什么时候?到底为了啥?而当我阅读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穆青的新闻之路时发现,“责任”二字熔铸于他们的一生。正是因为有责任,他们才表现出尊重大众、服务大众、敢讲真话的杰出品性与智慧;也正是因为有责任,他们才会穷尽一生告诉我们这些后辈:“我们的新闻是为谁服务的!”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这些智慧和品质,都是我想要的。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些年,我一边收获着工作上的成绩和快乐,一边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记者的声誉。“不为自己打算,不计个人得失,尽可能达到‘无我’境界。”从踏进吉林日报社大门的那天起,我就用自己的实践向人们展示着这样的境界。

我确定,这才真的是我最想要的啊!

像云朵一样,我想要锦绣的天空;像江河一样,我想要壮美的大海……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3年前,我成为了一名记者。今天我站在这里,化了精致的妆容,穿着漂亮的西装,带着闪闪发亮的首饰。但其实,我们记者平时并不是这样。素面朝天、扎着马尾,穿运动服牛仔裤才是我们的本色。脚上那双舒适的鞋子,是为了让我们在每一次采访时,都能够跑在所有人的前面,跑得快一些、再快一些。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跑得那么“快”呢?因为有时候,我们,是你们的眼睛。我手上的摄像机,是安阳百万观众的眼睛。

每一个晨曦交替间,时光穿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生活得格外忙碌。但我希望,偶尔,我们都能够停下来,来看一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感受它的发展变化,体会这些变化背后的辛勤付出......

今年,作为主创人员,我参与策划制作了反映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系列报道《看见》。5月底,我采访了一个人,他叫陈俊海。

记得那天,35度的高温,在文峰区的聂村沟,我穿上了25斤重的皮衣皮裤准备下到地下的暗沟里。衣服很沉、鞋很大,我记得当时自己是歪歪扭扭地走到沟边。当脚落在泥水里时,你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往下陷的。我不会游泳又很怕水,当时我紧紧抓住带着我往暗沟里走的师傅,甚至都给他的胳膊掐出了指甲印儿。因为那时我有点紧张也有点害怕,每走一步,我都要从泥里用力地拔出自己的脚,每走一步我都会怕自己跌进泥里。当我一步一步地挪进暗沟里时,我看到了陈俊海和他的同事们。

这里,机械设备无法涉足,这些清淤工人,一人一把铁锨,就这样一锨一锨地,将污泥从暗处铲出来。百米长的暗道,每一次从泥中拔起脚,每一次用力地挥动握着铁锨的手,都让他们花费了比平时多出几倍的力气。当时我站在那儿做出镜报道,污泥就甩到了我的头发上。我到现在还记得,擦那些污泥时刺鼻的气味儿。

脏乱、高温、恶臭、蚊虫、有毒气体,每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需要工作超过10个小时。每个晨曦来到这里,每个黄昏甚至黑夜他们才会离去,比起繁华的地上景色,也许他们更熟悉的是地下的世界。当我问陈俊海,你累不累时,他说,累呀,肯定累呀,不过这脏活儿累活儿总得有人干,这城市才能变得更好啊!

从五月到九月,黑臭水体治理高峰期曾有1600余人加班加点、凝聚一心,参与到了这场全市的整治攻坚战中。共清理河道49.57公里,清理淤泥、垃圾75万余立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以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演播厅来说,它大概有7200立方米,而75万立方米,就相当于104个这么大的'演播厅。

每当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因为是一名记者,所以我才能看到很多普通人看不到的那一面。

夜晚,当我们吃过晚饭,与家人一起出来散步,欣赏城市美轮美奂的夜景,感慨于生活的美好之时。也许,你不知道,曾经有多少位工人师傅,像蜘蛛人一样飘飘荡荡地被吊在空中。王师傅从事高楼装灯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他也会说:“在这么高的地方装灯,说不怕是假的。二十好几层的高楼,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会看得头晕。最怕的就是刮大风的时候,被吹得摇摇晃晃,即使腰上套着绳子,但这心里还是慌啊。”

一栋约30层的建筑,需要安装四五千盏灯,五六万个灯点。当这些灯点被点亮后,我觉得它们美得胜过天上的繁星。而从事这份工作,注定王师傅他们要长年累月承受风吹日晒、雨打冰冻。但他们像一盏盏灯,站在城市的飞尘里,尽力照亮别人,默默奉献自己。

每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都在奋力前行;每天,我们也都在影响着这座城市。因为有无数人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尽职尽责,才推动着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随着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市的城建工作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城绿了,景美了,生活也更舒适了,美丽安阳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作为一名记者,一定是裤脚沾满泥泞、内心充满温暖和正能量并且不断向前奔跑的人。我希望,我能带着大家去看见这个城市的变迁,去看见不同的冷暖,去看见细微处显现的正能量,去看见平凡静默中蕴藏的强大力量!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3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太行山,一山高过一山,一山险于一山。林州地处太行山深山区,这里的人们站太行、出太行、如今富太行,但这里的人们从来不曾安卧于太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老一辈人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受常人不能承受之苦,博常人不能承受之力,奔波于太行山脚下,坚守在太行山之巅,谱写出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

2013年,我研究生毕业,进入林州台做一名播音员。上班第一天,我穿上高跟鞋,职业裙装,化上精致妆容,迈进电视台。接到的第一个任务,跟着记者一起去采访“三夏”机收,我的任务是现场出境。心里想,这很简单,之前实践课模拟过很多次记者现场出镜。

一到现场傻眼了,林州地处深山区,太行山脚下,我们眼前的庄稼地是一片坡地。走进田间,我的高跟鞋一脚深陷地里,拔不出来,使劲一拨脚跟断裂,烈日下,为能在机手快速收割的第一时间出镜播报,一遍不行再来一遍,几遍下来,已是满头大汗,妆容花脸。再看看同行的前辈老记者,脚下是一双已经泛黄的白色运动鞋,大夏天依然身穿满是口袋的马甲,口袋里全是电池,身抗二十多斤的机器奔波在田间地头,那脸上淌下的汗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些无声的言语,不用一句话,不用一个字,已经让我很汗颜,惭愧不已。从此以后我的办公室里永远备着一双运动鞋,准备着随时的出发。

大家来看我身后的这几幅图片,如果您没到过这里,仅凭这几张图片,肯定觉得这里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这里风景秀丽,峰峦叠嶂,山花烂漫,让人心生向往,我第一次采访上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

可这里却是林州、也是安阳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落,这里海拔1750米,四面都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上世纪80年这个小山村一直与世隔绝,去采访前我的父亲告诉我,他年轻时曾下乡去过大垴村,当时还有个老奶奶拉着他的手问“日本鬼子走了没有”,可见这个小山村是多么的与世隔绝,山上的人想下来难,山下的人想上去更是难上加难,没有路,更别说饮水、吃饭、照明等问题。

有这样一个人,他叫许存山。1980年,26岁的他毅然放弃可以留在城市的机会,退伍回到大垴村,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扛起了全村260多口人的致富梦想。

梦想很美丽,现实却像太行山的石头一样坚硬:村委会全部资产摊在他手心上——3个硬币,9分钱,还有18360元的欠账。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六难”:行路难、吃水难、吃穿难、照明难、通信难、娶妻难。

许存山决心一项一项攻克。他召开党支部会,带领全村11名党员在党旗下发出誓言:“握紧拳头不松手,卒子过河不后退!”

他从家里拿出了仅有的300元退伍费,交给了村党支部,作为创业基金。从1980年开始,在他的带领下打响了修路之战。在数百米高的悬崖陡壁上修路,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许存山在党旗下率先立下生死状:“如果我遇难了,不向集体提任何要求,由我的妻子接着干!”全体党员也跟着立下了生死状。

12名共产党员就是12根顶梁柱,哪里有困难危险就往哪里上。悬空作业、除险、点炮、这些险活、累活,许存山与党员干部总是抢着干。由于长时间的悬空作业,大伙儿的腰部被绳索勒得血肉模糊,晚上睡觉时衣服和肉黏在一起,无法脱下;悬崖下打炮眼,直不起腰,大家就跪着干,膝盖磨出血,找双布鞋捆在膝盖上接着干。

经过10年苦战,大垴村人终于修好了长15公里的主线公路和长25公里的支线道路。第一次看到汽车开到山顶,劳累与喜悦交加,许存山竟然一头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现在公路经过硬化、改造、拓宽,加设安全防护墙,已经彻底改变了群众行路难的状况。

如今,我们再上去采访时,已经能很顺利的直接把车开到大垴村,这条路已经成为林州市公路建设的形象标志,多次被摄影家收入镜头,见诸各级媒体。

两年通电,三年通水,五年通路,十年植树造林,二十年兴科技……许存山的梦想在太行之巅一个一个变成了现实。

由于超常规的工作和无规律的作息,奋斗了38年的许存山,从生龙活虎的青年变成身患疾病的老人,但他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豪情不减当年,谋划村里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劲头越来越足。采访时他这样给我们描绘大垴村的蓝图:“在不远的将来,大垴村会成为人们向往的‘五园’,即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业园和避暑家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乐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大垴村在许存山的带领下实现了脱贫致富梦,许存山也在2016成为河南省最美村官候选人之一。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个许存山,正是他们筑牢了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正是他们在群众中竖起了一面面不倒的党旗,正是他们带领一个一个支部践行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情怀!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怎么写8篇

正是这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生的坚守,都召唤我在记者的道路上,不再怕高山悬崖磨破鞋子,不再惧严寒酷暑晒黑容颜,不再畏年华易逝,青春易老;我,依然随时准备着出发,依然坚定前行,今后,还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太行山的雄浑与伟岸!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组数字:12年、16万元、13名贫困学生、22名孤儿。乍一听,这些数字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它们背后却蕴藏着一个让人动容的人生故事。

第一次听到燕志学吴明艳夫妇的名字是在2017年初。那天,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了他们的事迹,报道说:这对来自河南内黄的农民夫妇,12年来先后捐款16万多元,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和孤儿......这宣传报道,让在家休产假的我极为好奇。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背后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我来到马上乡燕庄村燕志学夫妇的家。

那是一个完全出乎了我的想象甚至有些寒酸的家:他们所住的房屋和他家的养猪场连接在一起,房子漏雨了,屋里的地上摆放着接水的塑料盆,那一面墙都被雨水从外印湿到里面。样式老套的家具,上面摆放了一台上世纪90年代时兴的电视机,墙上挂着一台7年前因为婆婆生病才舍得买的空调。

他们夫妻二人省吃俭用,吃的菜是自己地里种的,穿的是买饲料时人家赠送的带有饲料牌子的体恤衫,吴明艳脚上那双鞋还是去年赶集时花十块钱买的,都是过节了或家里有亲戚了才舍得穿。

有一年猪肉市场不景气,养猪不仅没赚着还赔了钱,他们自己的`日子都过得捉襟见肘,但答应了孩子们就得做到,他们借了足足两万,全都捐出去了。

去年的十月份,吴明燕查出患有早期肝硬化。这无疑是给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们来到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当他们缴费拿药的时候,惊呆了,七片小药丸,140元。当他们再次来到医院的时候,一再的恳求医生,开点便宜的药吧,贵的吃不起!吴明艳说,我这吃便宜的药也能治病,省下来点儿钱还能攒着给孩子们上学用。

听着他们的这些故事,我十分的不解。在大爱面前,真的就没有一点是留给自己的吗?燕志学说:有,每年收到那些孩子寄来的站在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校门口的照片的时候,收到他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的时候,听到他们打电话喊一声大爷大娘的时候,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宽慰。吴明艳说,活到这个岁数,什么事也都看的明白了,也都看的淡了。比起生离死别,生病对她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对,她说了一个词,生离死别。

2005年农历5月25.对于燕志学吴明艳夫妇来说是一个终身不能忘的日子。他们的儿子早上去帮忙给人盖房子,本该把砖冲湿的水枪,不偏不倚的冲到了儿子的心脏,儿子就这样走了......燕志学说,他才17岁,一米七八的大个子,咋能说倒就倒下了呢?!

孩子的突然离世,让燕志学和吴明燕一夜白了头。他们自责呀,自责没把孩子看好,不该让孩子去工地给人盖房子,他这年纪应该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光啊!

在熬了数不清的日夜之后,燕志学告诉妻子,他想把家里的钱捐出去,捐给那些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吴明艳听到后,认真的沉默了,行,捐吧,别让那些孩子也去工地干活。

当吴明艳向我讲述这些的时候,她努力坚持好好说话的情绪,一再崩塌。看着眼前这对偷偷抹泪的六十岁的父母,我的眼眶一再湿润。尽管十几年过去了,儿子的离去,依然是他们心头不能触碰的伤痕。

正是经受了旁人不曾经受之痛,在大悲面前,他们也才能把如今所发生之事看的如此云淡风轻,燕志学常说,我不会积财,但我要积德。

就在不久前,我接到吴明艳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由于我们的宣传报道,社会上很多的爱心人士也加入到了他们的慈善行动,有内黄县北关信用社的牛青云,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刘红霞,还有好多都在联系她,隔着电话,听着她爽朗的声音,我都能够想象到吴明艳脸上洋溢的笑容。

他们夫妇二人一直想办一家养老院,把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都接过来,消息不胫而走,已经有两家企业愿意资助他们共同建起这家养老院。吴明燕说她已经很满足了,他没想到自己能发挥这么多的能量,想想心里就觉得温暖。12年来,他们把人间大爱洒满枣乡大地,让温暖之光在枣乡大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发生在一对普普通通农民身上的故事。这就是内黄县72万人的一个缩影!沐浴改革发展的春风,淳朴憨厚的农民,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挥起长满老茧的双手,在人间写下了“大爱”这闪光的字眼。这种爱,诠释着无私,诠释着奉献,也诠释了我们安阳这座古老城市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荣光。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安阳市交通运输局干部付晓宇,肩负着扶贫的重托,来到龙安区龙泉镇东平村任第一书记。

记得那次,我和安阳日报记者姜蕴珍到东平村采访,刚进村就被一阵爽朗的笑声吸引,要不是村民朝着对方喊了一声:“付书记!”,我实在无法将眼前这个人同第一书记联系在一起。你看他,头发杂乱、胡子拉碴、卷着裤脚,满鞋泥巴,正在地头上举着锄头和村民边干活边热烈讨论着。就是这个看起来像地道农民的第一书记,在上任不到两年时间,就让东平这个省级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平村位于龙安区龙泉镇西南部,耕地面积1923亩,多为丘陵旱地,水资源严重短缺,是省级贫困村。

付晓宇作为市交通运输局干部,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经验老道。本想着村里的事无非就是多跑跑腿、多沟通沟通就行,可一到村里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因为自己根本就“搞不定”村民。想想一个光杆司令,面对长期以来,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家族矛盾突出、党员队伍涣散、村委会有跟没有一个样,这工作到底该怎么干?在东平村委会破旧的砖瓦房里,在昏暗的孤灯下,付晓宇确实反复思量了好长时间。“工作是从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开始的!”找准突破口的付晓宇成了村民口中把两条腿都跑细的书记,他走街串巷走访村干部、老党员,推心置腹和他们谈党性,想方设法调动起村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他带领村里的党员清理了村委会院内堆得小山一样的垃圾、修葺了房屋、粉刷了墙壁,村委会换了新模样。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村里的干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村里有事有纠纷,都会主动负责,及时解决,东平村党支部有了凝聚力。

于是要想让东平村脱贫,解决水、电、路是关键,这是付书记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然而,修路需要资金,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他奔波于市交通运输局和财政局之间,争取到了道路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于去年5月1日开工建设。群众只认干,不认说,更不认吹。建筑工地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加班加点的干活,以至于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日常休息时,他总是吃住在村,以至于儿子见到自己时竟会感到局促和紧张。然而就在道路建设的关键时刻,付晓宇的父亲因车祸住进了医院。看着父亲满头的白发,额头深深的皱纹,麻药过后疼痛的表情,他说:“那是父亲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但也是工程最关键的时刻,不能耽误!我很痛苦,我纠结了整整一晚上,我决定不请假,坚持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赶到医院照顾父亲。父亲看我熬得太辛苦,仅住了5天院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并不忘叮嘱我好好工作,不用挂念。”回忆至此,这个在遭受误解,累的嘴唇发紫却仍笑着为村民忙前忙后的'男人,已是热泪盈眶,满是愧疚。可工程不能停,夜以继日的赶工期,短短20天,就让东平村通往省道原仅3米宽的坑坑洼洼的土路竣工通车。“这不仅仅是一条水泥路,更是东平村通往幸福的希望之路!”

两年来,为了打破发展瓶颈。他协调350万元启动电力农网改造工程;协调扶持资金54万元,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引进3家企业入驻;建设了3个文化健身广场,搭建了文化舞台;成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问题……“曾经‘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泥巴路,如今变成了通往家家户户的水泥公路;曾经吃水靠天、煮饭靠柴火的传统农户,如今都用上了自来水;曾经和远方的亲朋打个电话还要靠公用电话的村民,现在也用上了宽带。”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都会感叹:“这可多亏了付书记啊,才有了现在村里的新面貌!”一旁的村民张宝和一把拉着姜姐的手激动的说:“付书记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实事啊!他把俺村当成自己的家,俺村就是他的家,就算他以后走了,啥时候来这都是他的家!”。

出色源于本色,付晓宇辛勤耕耘在基层,以他的实际行动让所有华丽的词藻都黯然失色。他身体力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他一步一个脚印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虽每一步都饱含着辛酸与苦累,却从未止步;他用一心为民和执着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作为一名突发性新闻的记者,我的手机全天二十四小时保持畅通,随时为采集新闻而做好准备。在报道期间,火灾现场、自杀跳楼、恶劣天气等等突发新闻,让我成长不少。原来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使我拥有了一位合格记者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并且对于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理也掌握了一些处理方法。

记得在2014年夏天,下午四点钟我刚在单位忙完手头的稿子,就接到一个新闻线索,位于益民路附近的一个家属院,一位大约20多岁的女性,在六楼阳台墙外的空调机上坐着有轻生的念头。得到消息后,我马上赶往了事发地。到达现场之后看到,消防、公安都已经达现场,开始着手准备实施抢救方案。此时轻生者情绪比较激动,手里拿着一把菜刀,嘴里还在不断破口大骂威胁楼下看热闹的人,当时我看到这种情况后,怕她一看到摄像机情绪会更加激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于是就在一个狭小的楼房附近开始拍摄,但是由于距离比较近,最终还是让轻生者发现了我在拍摄,随后对方拿着刀开始对我大吼大叫,扬言要来砍我,这位轻生者从空调外部进入楼内,很快被警方控制。她在上车的时候,又再次看到我在拍摄,谁知那位轻生者摆脱了警方的'控制,拼了命要抢夺我手中的摄像机,就在我保护机器的同时,她很快再次被警方控制。

这件事情虽小,但是让我对采访这类新闻题材有了一定的认知,要考虑一切不安因素的发生,做好充足的把握。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7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并不少,但是最让我们感动的往往是那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阳春三月的一天,在接到采访任务时,我按照惯例,做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时提前了解到在汤阴县任固镇赵庄村有个叫郭永卫的小伙儿,2006年,年仅23的郭永卫在福建打工时被电流击倒摔下人字梯,他的颈椎关节骨折,造成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本以为康复几年后就能重新站立,没想到这一躺就是11年。他双手不能灵活运动,就借助一根一尺长的竹竿创作了一部十八万字的小说。

初次见到郭永卫时他正坐在轮椅上,两手夹住一个一尺长的竹竿,进行文字输入。采访时他首先告诉我,收起同情的目光,请用平行的视角对待我。就是这样一句话,我一下就被郭永卫积极乐观的'心态打动了。他告诉记我,他的首部小说《逃亡》已于去年春天创作完成,在向出版社投稿时被告知要电子版的文稿,郭永卫就开始学习键盘输入。由于手指不能自由活动,他只能用两只手夹住一个一尺长的竹竿,一个手控制方面,另一个手控制敲击力度,来进行文稿输入。

家对郭永卫来说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郭永卫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他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于是,他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他时,坚强的郭永卫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他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8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采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是社会的观察者,是真相的追寻者。我们用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记录着世间的冷暖,传递着人间的真情。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名叫李大爷。李大爷独自一人生活,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由于村子地处深山,孩子们上学要走十几里的山路,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十分辛苦。

当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深入采访。我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李大爷家,看到的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屋内阴暗潮湿,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李大爷见到我,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

在与李大爷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一所像样的学校,不用再每天辛苦地走那么远的路。为了这个心愿,他省吃俭用,甚至拖着病弱的身体去山上砍柴卖钱。

我被李大爷的精神深深打动,回去后撰写了一篇关于这个小山村和李大爷的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不久,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在村子里拔地而起,孩子们终于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

当我再次来到这个小山村时,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大爷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记者这个职业的价值和意义。

还有一次,我采访了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她叫小雨,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却被病魔无情地折磨着。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负债累累。

我采访了小雨和她的家人,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许多好心人纷纷为小雨捐款,一家医院也主动为她提供了免费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雨的病情逐渐好转,她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这些故事只是我记者生涯中的冰山一角。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作为一名记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报道事实,更要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关注社会问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在记者的岗位上,用我的笔和镜头,记录更多的好故事,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