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 作文大全
- 2024-05-24
- 104热度
- 0评论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红线传》语文阅读和答案,本文共10篇,供大家阅读。
《红线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必有事也。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归。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姻娅。田承嗣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曰:主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我承祖父遗业,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倏忽不见。嵩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红线回矣。嵩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枕头露一七星剑。剑前一金合。遂持之以归。既出魏城西门,见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使者以马挝扣门,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明日遣使赉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它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三百人夜直州宅 直:同值,值守 B.主不遑寝食 遑:闲暇
C.聊副于心期 副:符合 D.不复更贻伊戚 戚:亲戚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军中的宴会上,红线告诉薛嵩她从羯鼓声中听出了打鼓者内心的悲伤。经询问,事实果然不出红线所料。
B.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安宁,朝廷采用了让节度使结为儿女亲家的方式来调解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C.田承嗣本无异心,红线盗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为打消薛嵩的疑虑以防不测,他送礼赔罪并解散了外宅男。
D.薛嵩的日夜忧闷,计无所出与红线的胸有成竹、不辱使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线形象的'性格特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4分)
(2)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4分)
9.红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D 7.C
8.(1)请放我出去到魏郡走一趟,观察那里的形势,窥探他有无(发兵的准备)。 (乞、某、觇、省略句)
(2)担忧而往,欢喜而归,顿然忘掉了奔走的劳苦。(忧往、喜还、顿、行役)
9.聪慧,能从一些细节中了解他人的心理或不杀一人而以盗取田承嗣贴身之物来警戒其非分之想;勇武,去魏郡盗取金盒如入无人之境;忠义,对主人薛嵩忠心耿耿,能主动为他分忧解难。(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附文言文翻译:
红线是潞州节度使薛嵩的婢女。一次,军中大摆宴席,红线对薛嵩说:听这羯鼓的声音相当悲伤,击鼓之人必有伤心之事。于是把击鼓人叫来问他,他说:我的妻子昨晚死了,不敢请假。薛嵩立时就放他回去了。
至德之后,河南河北还不安宁,以釜阳为驻地,命薛嵩牢他牢镇守,控制山东一带。战事刚刚过去,帅府也刚刚建立。朝廷又让薛嵩将女儿嫁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为儿子迎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的女儿,三镇互相结为姻亲。田承嗣经常患热毒风,遇到夏季,病情更加厉害。他常说:我若能将驻地移至山东,接受那里的清凉之气,就可以多活几年。于是从军队中招募了三千名武艺特别高强又特别勇敢的士兵,号称外宅男,而予以优厚的待遇。常命三百人在其州中宅第值班守护,并选定了良辰吉日,要将驻地迁往潞州。
薛嵩听说这个消息,日夜忧愁烦闷,不知如何是好。红线说:主人无暇顾及饮食休息,是不是在考虑邻境之事?薛嵩说:我承继祖父的遗业,一旦失去所守的土地,几百年的功勋、事业就全完了。红线说:这事容易办,不值得让主人担忧。请放我出去,到魏郡走一趟,观察一下那里的形势,窥探一下他有无发兵的准备。现在一更出发,三更可以回来向你报告。薛嵩大惊说:不知你是一个非常之人,可是事情如果没办成,反而招来祸患,怎么办呢?红线说:我的行动没有不成功的。向薛嵩恭身再拜,一晃,不见其踪影。
薛嵩平常饮酒,不过数杯而已,这天晚上饮了十余杯还不觉醉。(正在饮酒)忽然听见清晨的号角随风呜咽,露水从树叶上坠落下来,原来是红线回来了。薛嵩问道:事情办妥了吗?回答说:不敢辜负主人的使命。又问:没伤人吗?她说:不至于如此,只是取来了床头上的金盒作为信物罢了。我在子夜前三刻就到了魏郡,进了几座门,到了卧室。只见田亲家翁正在帐中曲腿酣睡,枕前露出一支七星剑。剑前是一个盒子,就拿了回来。出了魏城西门后,见晨风吹动原野,斜月尚挂林梢。担忧而往,欢喜而归,顿然忘掉了奔走之苦。感激主人的知遇,(以此)酬报主人的恩德,勉强实现了我的心愿。在夜里三个时辰之间,往返走了七百里路,身入危险之地,经过五六座城池的原因,只想减少主人的烦恼,哪敢说自己的辛苦。
薛嵩于是派人送给田承嗣一封信,信中说:昨天晚上有个客人从魏州来,说是从元帅头边得到一个金盒。我不敢留下自用,特意封起送还。专使日夜兼程,半夜到达魏州,见田府正在搜寻金盒,全军都发愁而心中猜疑。使者用马鞭扣门,田承嗣(心觉有异)立即出来相见。使者将金盒递给了他,他手捧金盒,惊讶异常。第二天,派使者带了三万匹丝绸、二百匹名马献给薛嵩。说:我能保全头颅,都是由于你的恩德,我现已知过,自应改过自新,不再给您添忧愁。专心听从指使,不敢以姻亲之故来和你讲平等地位。我所设置的号称外宅男的奴仆,本是用以防盗,并非有什么别的企图,现在都已命他们脱去戎装,回去种田了。
红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必有事也。”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姻娅。田承嗣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曰:“主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我承祖父遗业,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倏忽不见。
嵩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红线回矣。嵩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枕头露一七星剑。剑前一金合。遂持之以归。既出魏城西门,见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使者以马挝扣门,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明日遣使赉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它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三百人夜直州宅 直:同“值”,值守 B.主不遑寝食 遑:闲暇
C.聊副于心期 副:符合 D.不复更贻伊戚 戚:亲戚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军中的宴会上,红线告诉薛嵩她从羯鼓声中听出了打鼓者内心的悲伤。经询问,事实果然不出红线所料。
B.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安宁,朝廷采用了让节度使结为儿女亲家的方式来调解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C.田承嗣本无异心,红线盗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为打消薛嵩的疑虑以防不测,他送礼赔罪并解散了“外宅男”。
D.薛嵩的“日夜忧闷,计无所出”与红线的胸有成竹、不辱使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线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4分)
(2)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4分)
4.红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D
2.C
3.(1)请放我出去到魏郡走一趟,观察那里的形势,窥探他有无(发兵的准备)。 (乞、某、觇、省略句)
(2)担忧而往,欢喜而归,顿然忘掉了奔走的劳苦。(忧往、喜还、顿、行役)
4聪慧,能从一些细节中了解他人的心理或不杀一人而以盗取田承嗣贴身之物来警戒其非分之想;勇武,去魏郡盗取金盒如入无人之境;忠义,对主人薛嵩忠心耿耿,能主动为他分忧解难。(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附文言文翻译:
红线是潞州节度使薛嵩的婢女。一次,军中大摆宴席,红线对薛嵩说:“听这羯鼓的声音相当悲伤,击鼓之人必有伤心之事。”于是把击鼓人叫来问他,他说:“我的妻子昨晚死了,不敢请假。”薛嵩立时就放他回去了。
至德之后,河南河北还不安宁,以釜阳为驻地,命薛嵩牢他牢镇守,控制山东一带。战事刚刚过去,帅府也刚刚建立。朝廷又让薛嵩将女儿嫁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为儿子迎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的女儿,三镇互相结为姻亲。田承嗣经常患热毒风,遇到夏季,病情更加厉害。他常说:“我若能将驻地移至山东,接受那里的清凉之气,就可以多活几年。”于是从军队中招募了三千名武艺特别高强又特别勇敢的士兵,号称“外宅男”,而予以优厚的待遇。常命三百人在其州中宅第值班守护,并选定了良辰吉日,要将驻地迁往潞州。
薛嵩听说这个消息,日夜忧愁烦闷,不知如何是好。红线说:“主人无暇顾及饮食休息,是不是在考虑邻境之事?”薛嵩说:“我承继祖父的遗业,一旦失去所守的土地,几百年的功勋、事业就全完了。”红线说:“这事容易办,不值得让主人担忧。请放我出去,到魏郡走一趟,观察一下那里的形势,窥探一下他有无发兵的准备。现在一更出发,三更可以回来向你报告。”薛嵩大惊说:“不知你是一个非常之人,可是事情如果没办成,反而招来祸患,怎么办呢?”红线说:“我的行动没有不成功的。”向薛嵩恭身再拜,一晃,不见其踪影。
薛嵩平常饮酒,不过数杯而已,这天晚上饮了十余杯还不觉醉。(正在饮酒)忽然听见清晨的号角随风呜咽,露水从树叶上坠落下来,原来是红线回来了。薛嵩问道:“事情办妥了吗?”回答说:“不敢辜负主人的使命。”又问:“没伤人吗?”她说:“不至于如此,只是取来了床头上的金盒作为信物罢了。我在子夜前三刻就到了魏郡,进了几座门,到了卧室。只见田亲家翁正在帐中曲腿酣睡,枕前露出一支七星剑。剑前是一个盒子,就拿了回来。出了魏城西门后,见晨风吹动原野,斜月尚挂林梢。担忧而往,欢喜而归,顿然忘掉了奔走之苦。感激主人的知遇,(以此)酬报主人的恩德,勉强实现了我的心愿。在夜里三个时辰之间,往返走了七百里路,身入危险之地,经过五六座城池的原因,只想减少主人的烦恼,哪敢说自己的辛苦。”
薛嵩于是派人送给田承嗣一封信,信中说:“昨天晚上有个客人从魏州来,说是从元帅头边得到一个金盒。我不敢留下自用,特意封起送还。”专使日夜兼程,半夜到达魏州,见田府正在搜寻金盒,全军都发愁而心中猜疑。使者用马鞭扣门,田承嗣(心觉有异)立即出来相见。使者将金盒递给了他,他手捧金盒,惊讶异常。第二天,派使者带了三万匹丝绸、二百匹名马献给薛嵩。说:“我能保全头颅,都是由于你的恩德,我现已知过,自应改过自新,不再给您添忧愁。专心听从指使,不敢以姻亲之故来和你讲平等地位。我所设置的号称‘外宅男’的奴仆,本是用以防盗,并非有什么别的企图,现在都已命他们脱去戎装,回去种田了。”
阅读理解做题顺序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阅读理解如何概括段意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循吏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 出:调离京城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规定
C.凡数十处,以广溉灌 广:扩大
D.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 案:查看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任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案:追查、追究。
【答案】 D
(2)【解析】本题在筛选信息时应注意题干的要求。“好为民兴利”指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包括劝农耕作、兴修水利、提倡节俭等。其中①反映他爱护老百姓,⑤反映他节俭的作风,因此应排除含有这两项的选项。
【答案】 B
(3)【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对阅读材料中相关文意的理解能力。“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在文中没有涉及,文中主要是斥责罢免府县官吏家中的.子弟。
【答案】 A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考生在翻译时注意以直译为主,需特别注意重要词语的翻译,如①句中的“归”、“狱讼”、“衰”、“爱”等,②句中的“以为”、“时”、“以”、“奉”等。
【答案】 ①百姓归依他,住户人口成倍增长,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称他为“召父”。
②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
【参考译文】召信臣,字翁卿,是九江寿春人。因为明经甲科而担任郎官,后来离开京城补任谷阳县长官。后因官吏考绩列为优等而升任上蔡长官。他管理上蔡时视民如子,一直受到任地老百姓的称赞。后来越级提拔为零陵太守,不久因病归退。(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升为南阳太守,仍然同在上蔡时一样治理百姓。
召信臣为人勤奋努力,有办法有谋略,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一心要使他们富足。他亲自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田间小路出入,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很少有安闲地休息的时候。他巡视郡中的水流泉源,开通沟渠,修筑水闸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设施总共几十处,以便扩大灌溉面积,水田年年增加,多达三万顷。百姓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有了多余的粮食来贮藏。召信臣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规定,刻在石碑上树立在田边,来防止争斗。下令禁止嫁娶送终时铺张浪费,一定要从节俭出发。府县官吏家中子弟喜欢闲游,不把耕田劳作当重要的事看待,他就斥责罢免他们,严重的还要追究他们,用行为不法的罪名处治他们,用这种做法显示他崇尚劳动厌弃懒惰的态度。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广泛推行,郡中的人没有谁不尽力从事农业生产,百姓归依他,住户人口成倍增长,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称他为“召父”。荆州刺史上报召信臣替百姓做好事,他管辖的郡因此充实富足,皇帝赏赐召信臣黄金四十斤。他被升职任河南太守,政绩品行常常被评定为第一,皇帝又多次增加官阶赏赐黄金给他。
竟宁年间,(召信臣)被征召为九卿。(他)上奏请求皇上光临上林苑各偏远宫馆,不要再加修葺整治供帐。(召信臣)还上奏请求裁减乐府黄门的乐舞艺人以及宫馆中使用的兵器、日常用品的大半。太官园中种植冬天生长的葱、韭等蔬菜,种在暖房中,白天夜晚都要燃烧没有光焰的火,这些蔬菜也要等达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生长。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就一一奏请皇帝免除这一切。(这样)每年节省了几千万的费用。召信臣年纪大了死在任上。
公元四年,皇帝下诏书祭祀对百姓做过好事的百官卿士,蜀郡推荐了文翁,九江推荐了召父。当年郡守率领官员属吏一齐行礼,在召信臣的坟墓前建立祠堂,而南阳也建造了主祠。
《韩愈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5.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B.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参考答案:
4.选C。(解析: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译文: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
5.选A。(解析:司马光不属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
6.选D。(解析: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7.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每小题5分,共10分)
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解析: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各1分,句意2分。)。
(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解析:状语后置句:喧于朝列。坐:因为。是:代词,这个原因。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托尔斯泰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①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是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②我懂得,托尔斯泰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的译本在所有书店中同时发售,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1885至1887年间,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等很多作品。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③那时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是开向广大宇宙的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激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④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没有影响,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他的力量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素养,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⑤不论托尔斯泰的思想是否受过影响,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动人心魄的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的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期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是在读过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与我们的钦佩相比已经逊色多了。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
⑥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亚于《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量、弱点、希望、恐怖的明镜。我们并未考虑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 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竟能成为天才的度衡那样!…… 我们会顾忌到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
⑦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联。
(选自《名人传》,有删改)
19.分析“这是 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一句的表达效果。(4 分)
①本句运用了比喻;
②用“花朵”比喻托尔斯泰的作品;
③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
④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法兰西对俄罗斯艺术的期盼、惊喜、赞赏。
每点 1分,意思答对即可。抓住“美妙”“花朵”“终于”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20.在评价托尔斯泰时,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妥或错误的做法? (5分)
①认为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是借鉴的结果,他的伟大与魅力源于他的思想。
②只是从文学的角度赞赏作品,没有全面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
③把托尔斯泰的复杂思想纳入狭隘的宗教的或政治的范畴去评论。
答对 1点得 1分,答对两点得 3分,答对 3 点得5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补充:
1、“他思想中的精华是汲取其他作家的”或者“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第④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
2、单是赞赏作品本身,不知道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第⑤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
3、人们愿意效法他人,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托尔斯泰。(第⑥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
亦可每个要点给 1分,要注意本题题干中“不妥或错误的做法“,若考生没有注意答题的角度,应该扣分。若考生将参考答案和上述增加三例穿插起来答,答对四个方面即可给5 分。
21.请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内容方面,概括作者 “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的原因。(6 分)
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热烈的生命,青春的心。(从 “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概括)
②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博爱与和平的追求。(从 “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概括)
③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坚持正义;(从 “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概括)
④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世界、生命客观、理性的认识;(从 “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概括)
评分标准:答到 1点得2分。答对任何 3 点得6 分。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补充:
1、在他的作品与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联。(第⑦段)
2、他的作品反映了伟大的人生、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第②段)
3、他的作品是开启广大宇宙的一扇门,能唤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第③段)
4、他的作品能充分彰显思想的表情、个人的素养、艺术家的特征、生命的气息。(第④段)
5、他的作品是我们的力量、弱点、希望、恐怖的明镜。(第⑥段)
亦可每个要点答对给 1分,若考生仅答第⑤段的相关文句而不加归纳,视其作答的全面程度酌情给2-3分。若考生将参考答案和上述增加五例穿插起来答,答对4 点即可得6分。
《毛忠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从都督蒋贵征朵儿只伯,先登陷阵,大获,擢都指挥佥事。十年以守边劳,进同知,始赐姓。明年,从总兵官任礼收捕沙洲卫都督喃哥部落,徙之塞内,进都指挥使。十三年率师至罕东,生絷喃哥弟伪祁王锁南奔并其部众,擢都督佥事,始赐名忠。寻除右参将,协守甘肃。天顺二年贼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忠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贼来益众,军中皆失色。忠意气弥厉,拊循将士,复殊死斗。贼见终不可胜,而援军亦至,遂解去。忠竟全师还。七年,永昌、凉州、庄浪塞外诸屡为边患。忠与总兵官卫颖分讨之。忠先破巴哇诸大族。昝咂、马吉思诸族,他将不能下者,忠复击破之。论功,忠止增禄百石,而颖乃得世袭券。忠以为言,遂封伏羌伯。成化四年,固原贼满四据石城反。诏忠移师讨之,与总督项忠等夹攻贼巢。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所斩获,贼稍却。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而项忠等军亦克山之东峰,及石城东、西二门,贼大窘,相对哭。忽昏雾起,他哨举烟掣军,贼遂并力攻忠。忠力战不已,为流矢射所中,卒,年七十五。从子海、孙铠前救忠,亦死。忠为将严纪律,善抚士。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于道。事闻,赠侯,谥武勇,予世券。弘治中,从有司言,建忠义坊于兰州,以表其里。又从巡抚许进言,建武勇祠于甘州城东,春秋致祭。(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毛忠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顺是古代年号名,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正统、成化、弘治。
B.巡抚是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C.喃哥、孛来、巴哇、诸番、昝咂、马吉思等都代指西北某个少数民族。
D.擢,在原官上提拔;封,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除也表示仟命授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忠本命哈喇,因为他率兵到罕东,生擒喃哥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和他的部众,后以军功被皇上赐姓名,同时被升为都督佥事。
B.毛忠意志顽强,孛来入侵时,他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仍殊死搏斗,一直坚持到援兵到来,贼寇撤兵而去。
C.毛忠军功卓著,同时敢于争取自己的权益。时伐番人边患时,毛忠击破了巴哇等族立下大功,却得到很少封赏,他就向朝廷提出意见。
D.毛忠英勇战死,受到朝廷和地方的表彰。在兰州建忠义坊,又因巡抚许进的建议,在甘州城东建武勇祠,春秋致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哨举烟掣军,贼遂并力攻忠。忠力战不已,为流矢射所中。(5分)
(2)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于道。事闻,赠侯,谥武勇。(5分)
参考答案:
4.B
5.C (诸番)
6.A(毛忠被赐姓与名并非同时,也不只因一事)
7.(1)别的哨点起烟火报警,牵制了毛忠的部队,贼人于是并力攻击毛忠;毛忠奋力战斗不停歇,被流矢射中。(举烟,掣,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2)毛忠死后,为他凭吊痛哭的西陲人满道都是;事情上报到朝廷,赠给他侯爵,给他的谥号是武勇。(卒,闻,谥,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
正统三年(1438),他随从都督蒋贵征讨朵儿只伯,为首陷阵,俘获极多,升为都指挥佥事。十年,他以守边之劳,进升为同知,并得到皇上赐姓。第二年随从总兵官任礼收捕沙洲卫都督喃哥的部落,将他们迁到塞内,毛忠进升为都指挥使。十三年他率兵到罕东,生擒喃哥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和他的部众,他被升为都督佥事,这时才得赐名为忠。不久他充任右参将,协助守甘肃。
天顺二年(1458),贼寇大部队入侵甘肃,巡抚芮钊上奏弹劾诸将领误事之罪。部里的意见认为毛忠功足以赎罪,对他置而不问。三年,他以在镇番破贼之功,进升为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兵分别抢掠西宁、庄浪、甘肃等道,进入凉州。毛忠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而敌人来得更多,军中将士都失色。毛忠意志更坚,他安抚将士,又殊死搏斗。贼寇见终不可胜,而官军援军也到了,便撤兵而去,毛忠竟得全师而还。七年,永昌、凉州、庄浪塞外各番人多次制造边患,毛忠与总兵官卫颖分头讨伐。毛忠先击破了巴哇等大族。昝咂、马吉思等族,别的将领攻不下的,毛忠又将其击破。论功时,毛忠只得增加禄米一百石,而卫颖却得世袭诰券,毛忠向朝廷提出意见,遂得封为伏羌伯。
成化四年(1468),固原贼人满四占据石城造反。诏令毛忠移师讨伐,与总督项忠等人夹攻贼人巢穴。毛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有斩杀和俘获。贼人稍稍退却,毛忠亲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而项忠等军也攻克了山的`东峰,进到石城的东、西二门。贼人处境非常窘迫,相对号哭。突然起了浓雾,别的哨点起烟火报警,牵制了毛忠的部队,贼人于是并力攻击毛忠。毛忠力战不已,被流矢射中而死,终年七十五岁。从子海、孙子铠前来救他,也战死。
毛忠为将严申纪律,善抚士卒。他死后,西陲人为他吊哭的相望于道。事情传到朝廷,赠给他侯爵,谥武勇,给予世袭诰券。弘治年间,听从有关官员的意见,在兰州建忠义坊,在他的故里表彰其功勋。又因巡抚许进的建议,在甘州城东建武勇祠,春秋致祭。
《周炅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周炅,字文昭,汝南安城人也。租强,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父灵起,梁通直散骑常侍,庐、桂二州刺史,保城县侯。炅少豪侠任气,有将帅之才。梁大同中为通直散骑侍郎、朱衣直阁。太清元年,出为弋阳太守。侯景之乱,元帝承制改授西阳太守,封西陵县伯。景遣兄子思穆据守齐安,炅率骁勇袭破思穆,擒斩之。以功授持节、高州刺史。是时炅据武昌,西阳二郡,招聚卒徒,甲兵甚盛。景将任约来据樊山,炅与宁州长史徐文盛击约,斩其部将叱罗子通,赵迦娄等。因乘胜追之,频克,约众殆尽。承圣元年,迁使持节、都督江、定二州诸军事、戎昭将军、江州刺史,进爵为侯,邑五百户。
高祖践祚,王琳拥据上流,炅以州从之。及王琳遣其将曹庆等攻周迪,仍使炅将兵掎角而进,为侯安都所败,擒炅送都。世祖释炅,授戎威将军、定州刺史,带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天嘉二年,留异据东阳反,世祖召炅还都,欲令讨异。未至而异平,炅还本镇。天康元年,预平华皎之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太建元年,迁持节、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五年,进授使持节、西道都督安、蕲、江、衡、司、定六州诸军事、安州刺史,改封龙源县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其年随都督吴明彻北讨,所向克捷,一月之中,荻十二城。齐遣尚书左丞陆骞以众二万出自巴、蕲,与炅相遇。炅留羸弱辎重,设疑兵以当之,身率精锐,由间道邀其后,大败骞军,虏获器械马驴,不可胜数。进攻巴州,克之。于是江北诸城及谷阳士民,并诛渠帅以城降。进号和戎将军、散骑常侍,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仍敕追炅入朝。
初,萧詧(chá)定州刺史田龙升以城降,诏以为振远将军、定州刺史,封赤亭王。及炅入朝,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齐遣历阳王高景安帅师应之。于是令炅为江北道大都督,总纯众军,以讨龙升。龙升使弋阳太守田龙琰率众二万阵于亭川,高景安于水陵、阴山为其声援,龙升引军别营山谷。炅乃分兵各当其军身率骁勇先击龙升大败龙琰望尘而奔并追斩之高景安遁走尽复江北之地。以共增邑并前二千户,进号平北将军,定州刺史,持节、都督如故,仍赐女妓一部。太建八年卒官,时年六十四。赠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谥曰壮。
(节选自《陈书·周炅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诃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带:带领
B.预平华皎之功 预:参与
C.并诛渠帅以城降 渠:他们的
D.率众二万阵于亭川 阵:置阵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功授持节、高州刺史 敛赀财以送其行
B.因乘胜追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与炅相遇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高景安于水陵、阴山为其声援 草木为之含悲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炅出身名门望族,年少时就名气很大,具有英雄豪杰的'气概,担当将帅的才华。在平定侯景作乱时,屡立战功,被加官封爵。
B.周炅作战智勇双全,灵活多变,在讨伐叛将田龙升时,采取了与之前击败陆骞时不同的战术,同样取得了胜利。
C.周炅战功卓著,屡获封赏,从平定侯景之乱获邑五百户开始,到击败田龙升增邑二千户,前后累计共获封邑五千户。
D.本文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选材精当,层次清晰;主要叙述了周炅戎马倥偬的一生,刻画了一个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将军形象。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炅乃分兵各当其军身率骁勇先击龙升龙升大败龙琰望尘而奔并追斩之高景安遁走尽复江北之地。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仍使炅将兵掎角而进,为侯安都所败,擒炅送都。(3分)
(2)设疑兵以当之,身率精锐,由间道邀其后,大败骞军。(4分)
《贡禹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4-7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①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②口钱:人口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年岁不登 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恨与 恨:遗憾
C.以宽繇役 宽:放宽。
D.税良民以给之 税: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数虚己问以政事
③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④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⑤宜免为庶人廪食 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
《韩休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父大智,洛州司功参军,其兄大敏,仕武后为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为部人告变,诏大敏鞫治。或曰:行褒诸李近属,后意欲去之,无列其冤,恐累公。大敏曰:岂顾身枉人以死乎?至则验出之。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澋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德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选自《新唐书韩休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大敏鞫治 诏:诏书
B.遣御史覆按 按:查究
C.室宅舆马僭法度 僭:超越
D.大率坚正类此 大率:大致,大都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李行褒为部人告变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B.无列其冤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幸知民之敝而不救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以母丧解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受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体现韩休忠直品格的一组是
①无列其冤,恐累公 ②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③虽得罪,所甘心焉 ④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⑤尉小官,犯非大恶 ⑥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10.A(诏应解释为下诏,下令)
11.A(为:介词,表被动;动词,成为。B其,代词,他。C而,连词,却。D以,连词,因为)
12.B(①是韩大敏与人的对话,②是张说对韩休的反驳,⑥是宋瞡对韩休的评论,这些句子均未直接体现韩休忠直的品格;)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兆长安人。父亲韩大智,曾担任洛州司功参军,大智的兄长大敏,在武后时曾任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被部属告发,武后下诏让韩大敏审问治罪。有人告诉韩大敏说:李行褒是诸李的近属,武后的心意是要将他除去,如果不将他蒙冤治罪,恐怕会牵累到您。韩大敏说:难道顾恤自己就要让他人蒙冤而死吗?到了梁州经过审问就将李行褒释放了。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终究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
韩休擅长文辞,被推举为贤良。玄宗在东宫为太子,要韩休逐条对答国政之事,他与校书郎赵冬曦一起中了乙科,被擢升为左补阙,兼任主爵员外郎。后来又升任礼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离京担任虢州刺史。虢州邻近东、西二京,皇上常常驾临,百姓需要交纳车马税,韩休请求将此项税赋分摊给其他州郡。中书令张说说:免除虢州的税赋而将它分摊给其他州郡,这是守臣为自己管辖的地方谋取私利。韩休却一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属下告诉他这样恐怕违逆了宰相的意愿,韩休说:刺史知道了百姓的困乏却不去拯救,难道能这样处理政事吗?即使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朝廷终究接受了韩休的请求。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服丧期满,担任工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升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去世,皇上命令萧嵩推举能替代的人,萧嵩称赞韩休的志向德行,于是韩休被授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韩休的.品性耿直方正,不追求升官发达,在他担任宰相之后,天下都安定下来,觉得这样很适宜。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要将他流放岭南。韩休说:县尉只是小官,犯的也不是什么大罪。现今朝廷上有大奸贼,请求能先惩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受到恩宠,非常贪婪,宅第车马都僭越了法度的许可,臣下请求先惩治程伯献,而后才轮到李美玉。皇上不准许,韩休坚持争辩说:罪小的尚且不宽容,大恶人却放在一边不问罪,陛下不罢免程伯献,臣下不敢照皇上说的办。皇上也不能让他改变主意。韩休坚毅正直大约就是这样。当初,萧嵩认为韩休的性格和顺易于说服,所以推荐了他。可是韩休处理政事时有时指责、纠正萧嵩,萧嵩也不能让他改变。宋瞡听见这些之后说:没想到韩休能做到这样,这是仁爱者的勇毅啊。萧嵩为人宽厚,常称赞他人,韩休则严正刚直,时政的过失,一说起来没有不说透的。皇上在苑囿中打猎,有时会大张鼓乐,声势略微有些过头,一定会看看身边臣下,说:韩休会不会知道?过了不多久韩休的奏本果然就到了。皇上曾举镜自照,默默不乐。身边的人说:自从韩休入朝为相之后,陛下您就没有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何苦让自己这样忧虑,不把他赶下台去?皇上说:我虽然瘦了,天下可就丰肥了。再说萧嵩每逢启奏政事,一定是顺从我的意旨,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常常难以睡安稳觉。韩休铺陈讲述治国之道,常常切直地指责政事过失,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一定能睡个安稳觉。我任用韩休,是为江山社稷考虑啊。韩休后来在工部尚书任上罢免。曾升任太子少师,后来又被封为宜阳县子。去世时享年六十八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赐文忠的谥号。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荀爽传》语文阅读和答案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郑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①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②则濡迹③以匡时。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也。
(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有删改)
注:①大致:致,思想的趋归;大致,意即重大选择。②陵夷:衰颓,衰落。③濡迹:驻足,喻出仕。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B.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奎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C.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D.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通过举孝廉,
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
B.私谥:古时人死后由亲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凡隐士之谥皆
为私谥,如晋陶渊明谥为“靖节”,宋林逋谥为“和靖”。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也可以用来代表国家。
D.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即用此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爽勤奋好学。他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遭党锢之锅后,隐居十几年,专心从事写作,终成一代大儒,
B.荀爽倡导孝道。他认为公卿百官是老百姓的榜样,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要带头施行仁义。
C.荀爽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宫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省赋役,安定百姓,利于国家。
D.荀爽忧心国事。他虽受权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谋划迁都长安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重振国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5分)
(2)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5分)
参考答案:
4.C
5.B(“凡隐士之谥皆为私谥”说法绝对,林逋的'谥号“和靖先生”就是皇帝颁赐的。)
6.D(迁都长安的是董卓,荀爽在此事上不愿参与意见(“逊言迁都之议”),荀爽暗中图谋是要对付董卓。)
7.(1)太尉杜乔见了称赞他,荀爽就更加深入思考研究儒家经典,喜庆丧吊活动他都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答应。(得分点:耽思,庆吊,征命各1分,句意2分)
(2)有人怀疑他违背了(平素的)志向,我仔细斟酌荀爽当时的思想,认为出而用世,退而隐居是君子为人的大节(大关键)。(得分点:乖,趣舍,出处各1分,句意2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