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应用及策略论文
- 文档
- 2024-08-21
- 116热度
- 0评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应用及策略论文,本文共15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应用及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标在现代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模式发生改变,更加趋向于主体教育理念。很多教师在积极响应素质化教育口号的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创新,以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广受师生喜爱的方法,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更加注重对学生传授的知识量,学生被动地接受传授,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枯燥,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数学相对来说枯燥的公式比较多,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低下是一项很难改善的问题。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就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改善的教学方法,在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学课堂交流互动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一、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互动教学策略是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交互作用[1],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的发展,发挥其主体性的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并且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激发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进行沟通、碰撞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加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活动,着重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了一个在思想上交流沟通的平等桥梁,以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合作;注重数学方法传授,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用自由平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有着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能力不够好的特点,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会东张西望,和其他的小朋友打闹聊天的习惯,很少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课。这也就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和记忆,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1-2]。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合作,懂得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观察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这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的良好习惯。即培养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且在倾听完之后能够对内容有所了解和建议。3.师生之间的`教学要有反馈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学生的反应来判断他们是不是理解了所教的内容。4.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总结的成果进行检验,加以适当的鼓励,或是在总结过程中,让学生开展互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二)使用多媒体开展互动教学
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就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的时期,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积极发挥教学的主体性作用,最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有一节课程是对圆的学习,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和圆有关的事物进行引导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很多种圆的形状进行展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圆形的,如车轮、碗、盘子等。这样教师可以用自行车的车轮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是圆的而不是方形的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随后让学生多方面的发言,最后将圆形可以使得自行车在行驶的时候更加的平稳。这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圆形和方形车轮的效果图演示,让学生在观看这不同效果中进行对比总结,使学生明白和理解。这样的互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提升了教学效率[2]。
(三)开展趣味教学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完全,爱玩的天性是主要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进行趣味性活动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再进行有效的引导,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去的地方,结合教学知识进行游戏提问。以小学生常去的动物园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动物园里有六只长颈鹿,长颈鹿的数量是猴子的两倍,那么猴子有多少只呢?”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四)教学角色互换
在小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反差教学,让学生当教师。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观察,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为以后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进做好准备。
三、结语
互动教学的开展在小学教学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互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凡玉,陈佑清.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观察与评价——基于“课堂师生互动评估系统(CLASS)”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5):69.
[2]陈惠芳.落实有效互动,绽放课堂精彩[J].新课程导学,(11):86.
[3]陈星学.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3):199.
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引发了教育界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能力,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手段和策略,让学生通过多次的体验,感知“做数学”的过程,并体会数学的归纳、抽象过程,领会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知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精神为着眼点,要着重对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数学知识点,更好地增强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摆脱原有的机械式教学模式,要避免对学生的“题海战术”,不能过多地采用重复性的练习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要通过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后实现对数学问题的延伸,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实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剖析数学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水平。
二、探究式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数学问题,转变“填鸭式”的数学传输方式,将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放大化,使学生处于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尽最大的努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数”的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图片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构成及类型,了解不同分数的异同之处;还可以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观察全班的人数,包括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并思考男生所占班级总人数的比例及女生所占班级总人数的比例。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分数,增进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都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分数的认识将问题进行解决。如此才能做到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的自主独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水平。
2.精心创设数学探究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探究情境,帮助指引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探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的数学应用情境,创设问题,如:在小学数学的相遇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所见的建筑物、公路车辆等寻常事物,思考这些生活中的景象与数学知识的相联性,辨析公路上的车辆与自己的方向关系,如:有的车辆是与自己相同的方向、有的车辆是与自己相反的方向;车辆行驶的速度比自己快,在与自己同向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建筑物当离自己越来越近,逐渐与自己相遇、随后又越来越远的情况下,说明一种什么样的数学现象和问题?而在具体的应用题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运用画图法进行分析,将所有已知条件在图中罗列,自然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思维想象转化为真实可见的问题,降低了解题难度,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表现。在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加以思考和回忆的过程中,可以与数学探究性问题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为深入地实现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
3.采用有效的数学探究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探究性教学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上网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实现对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和筛选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模式,将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在动脑思考的前提下,实现对数学问题的举一反三的学习,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内容中,由于这是一个归属于概率范畴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掷骰子”的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在动手采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还可以设计“掷硬币”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并统计全班同学所采集的数据,学生在经过自主实践的探究之后,感觉到频次越多时,数据越接近,当频次足够多时,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相同,由此可见,“掷硬币”这种方式是一种较为公平的规则。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之中,教师依循“猜测—试验—结果分析—验证”等流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突破用分数表示概率的理解难度,使探究性数学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接近,可以让学生在对数据进行主动采集、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点。
还有在《平均数》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八组,比较这八组学生的平均身高,学生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在比较数据的过程中进行判断,得出数学结论,从而在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更好地学会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红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5(16).
[2]沈景杉.营造氛围转变方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当代教研论丛,2015(03).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让猪八戒取1份,但猪八戒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还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猪八戒开心的拿了3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猪八戒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教学课件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也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这时,教师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还在议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圆的面积”的课件,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猜测,自己动手摆学具,教师再借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突出公式推导的要点。先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看一共可摆几个,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重点是一共摆几个,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一个、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没长边摆满,共摆5个,与长的厘米数一致;再沿宽边摆了3行。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学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使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可以解决传统课堂难以处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鲜明、充分、形象的视觉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应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真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一个好的课件,其窗口所承载的声、像、图、文信息是一种艺术美,会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美的氛围中,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如:我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运用多媒体播出美妙的音乐,同时动画式介绍人体中许多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U1;身高高度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U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U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U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假如你是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上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符合你穿。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这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使同学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媒体和教学设计的物质基础,是传递信息、使知识内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它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符合个性教育的方向。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日趋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数学课中推广网络信息技术,会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生动、活泼、有趣地表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使抽象化的概念不断变得具体,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感悟生活,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就可以直观地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去观察,这时学生就会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二、网络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使教学越来越多地接近生活,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对学生进行教学。值得重视的是,教材中的知识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滞后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与实际生活并不是特别接近。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摆脱教材的限制,更多地从实际生活出发,寻找学生能够接受的、有效的实例,从实际出发展开教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网络中丰富的资源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根本,在网络中寻找更贴近生活、更有情趣的资源。这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形式
受年龄、性格、成长背景等的影响,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在教学中,他们根本不可能集中注意力,为此,教师要不断拓宽教学形式,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信息技术就是很好的改变教学形式的工具。教师如果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网络知识,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不同四边形的概念时,为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就可以将课堂转化为学生自主活动的互动平台,把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各小组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以拼图游戏来进行互动,这样能够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方法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摆脱单一、被动等一系列缺点,要能够在创新后的学习方式下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开放性、全球化知识的过程。比如教师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就可以先为小学生安排课堂练习,练习中学生务必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无误,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不同的解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综合各种各样的解题方式,这样一来,在以后遇到此类题型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及个性化教学。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势在必行,教师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及方式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引导,积极培养小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
一、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1.展示过程,训练思维
一般来说,数学的思维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这个过程更加的清晰和充分,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完善地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更加精细地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其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拓展应用
小学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往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知识后,要通过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情境问题时,才能得以掌握。情景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课程安排有计划地引进一些以形象为主的场景,设定一定的情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就能很好地创设情境了,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放到一个现实的情景当中,学生在做此题时,又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充分使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变方式,学会学习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使得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这样教学过程中,更加有助于学生产生想象,发现规律,探究结果,使学生也加强了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教师讲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真正的理解。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将图、文、声并茂地展现给学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的显现出来,而且促使学生的理解,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地提高。
二、应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灌输,这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大改变这个局面。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新颖的、有趣地教学情境,巧用活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教师主导性。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
2.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
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演示功能,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素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条件。其次,通过网络条件下,师生、生生之间有足够的情感与信息交流的机会。最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指导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具体学情不同,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的帮助与指导也各有差异。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供学生根据兴趣的差异和实际需要而自主选择。
3.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小学数学的评价方式
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建设合理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小学数学的评价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用虚拟教室、公告栏、电子邮件进行教学评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更加有效地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
一、有利于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当前的教育主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改的思想为统领,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支撑,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宗旨,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强化了信息采集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内容,增强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利用意识。现在的学生都懂得通过网络技术去获取知识,了解有关资料,网络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有关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学好一门课程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对于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加上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时间较长,就会极易感到疲倦,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学习效果就会低下。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将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专门的情境,使学生多媒体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便利。通过计算机可以存储许多信息,其操作的方式也相对简单便捷,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为学生的留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练习相关的.试题,从而可以加大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中的函数编写算式,按照要求随机无限量地提供题目,随时判断答案的正确性。还可以事先设定时间,如果超过了事先规定的时间,电脑就会自动得出答案,这样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的速度性,使学生的兴致更加浓厚。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有目的性地编写有关练习试题,强化学生学习的手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得到锻炼,在兴趣中学到本领,提高了教学的方向性,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学生信息,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对于拓宽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概念图,是一种以一个节点代表具体知识点,用带有方向的线条连接表示相互关系的图形,将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用一种网络化的方式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概念图具有层次分明、概念明确、条理清晰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比较有限,这样的工具符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浅谈如何有效应用概念图。
一、概念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在课堂上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常常会在课前进行预习,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预习的技巧,使得在这个环节中似乎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现在教师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就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这一章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需要学生完成记忆。那么对于这些基础性的内容,教师则不需要在课堂上做过多的讲解,而让学生在课前来学习。于是教师可以将每个节点内容设计成为一个图形的相关知识,比如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将它们的相关性质与面积公式都列举一旁,随后再利用线条连接,搭建其中的关系,学生在课前可以有效地预习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用再过多地强调了。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概念图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概念图在教学中的應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纷繁复杂,教师要进行教学的内容实在不少,如果单一地完成理论式灌输,很难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利用概念图则可以将知识有机连接,并且层次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就以“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要传授学生有关分数的知识,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会感觉很茫然,教师要借助概念图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教师将“分数”作为中间节点,以分数的基本知识作为分支发散出来,用箭头进行连接,比如“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性质”、“分数的运用”等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一网打尽,并且实现知识点的有效连接。同时在每个节点中,教师都将具体的实例补充在图圈内,实现直观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晰地认识与理解知识点,实现理解性记忆,而不是过去的死记硬背,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概念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知识学习了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运用,要运用好各个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过去的实践中,学生学懂了知识,但是在用的时候就不知道从何用起了。这时,教师要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习题。就以“追击问题”为例,例如在五年级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追击问题:小明家距学校米,小红家距学校1600千米,小明步行速度为50m/min,小红步行速度为40m/min,小明八点从家里出发到学校,问小红应该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刚好与小明同时到达学校。在这道题中明显饶了几个弯,迷惑了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梳理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教师先将“同时到达学校”定为概念图的核心节点,随后从题目中挖掘主干内容作为次要节点,再代入题目中梳理,找到逻辑关系用线条连接,于是很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这样的方式,运用概念图从体感出发,梳理逻辑关系,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提高解题效率。
四、概念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是重温知识、深入探究的过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生复习状况不佳的情况,教师也可以用概念图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就以“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复习的效果更加重要。于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张有效的应用题复习概念图,教师将核心节点定为“应用题”随后发散出“工程类”、“利润类”、“牛吃草类”、“追击类”作为次级节点,将应用题的题型做好具体的分类,并且将经典的例题镶嵌在这些节点的内容中,让学生实现知识点与例题的结合,促使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模型,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复习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加深与巩固,提升复习效果。
五、概念图在探究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因为缺乏条理而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则可以实现绘制好概念图,让学生按照概念图的指示完成探究学习。就以“立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求立方体体积的方法。于是教师可以将“立方体体积”作为核心节点,随后散发的次级节点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学生按照这样的联系利用教材进行探究,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容。随后,学生将自主探究的成果补充在节点图中,将内容进行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规律地进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再来完善概念图,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利用这样的方式,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认识知识构建数学思维的过程,机械的学习方式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利用概念图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概念图相比其他学习工具体现更强的运用优势。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概念图重大的运用优势,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明花.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12):68-68,69.
[2]崔灵灵.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圆”概念的教学为例[D].河南大学,2014.(09).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对现在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仅仅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根本不够的,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教育进行有效改善,从而使得我国小学生自身知识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来说,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求学生对书本上讲述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借以提升小学生自身思维灵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动手操作;有效性;策略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方法提升小学生自身知识素养。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中,发现小学数学教学采取的方法大多数是传统的口头讲述,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自身知识素养还存在很大的阻碍。针对于此就需要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善。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书本教育和学生自身动手操作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对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汲取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精心准备学具
要想保证小学生的数学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提升,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对需要的学具进行充分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准备的学具还需要对学具自身安全性起到高度重视,保证学生在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候不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威胁。在进行数学学具准备的时候,发现还有一部分学具是需要小学生自行准备的,这里所涉及的学具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包括计数学具、计量学具和几何学具。
2实时指导操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身的好奇心还处于比较强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动手操作培训对于提升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范,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单纯模范的过程中会造成学生自身思维发生禁锢。因此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状态选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有计划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汲取能力。
2.1明确动手的目的性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的动手操作不仅仅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定了解,需要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又以一个明确的目的,这样对于保证提升学生自身数学知识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进行数学动手操作之前需要教师对整个数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研究,保证小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身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提升。
2.2选择适宜的时间指导操作
在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数学知识自身涉及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提升学生自身动手操作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学生进行的机械化操作。
2.2.1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身思维还存在一定缺陷,也就是说小学数学知识抽象化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一定提升,就需要对学生采取学具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2.2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和准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学具操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和准则指导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保证学生对准则和公式的理解,需要对学生讲述相应公式和准则的来源,保证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的目的性得到全面的表达。
2.2.3对学生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里所说的学生学习障碍主要是指学生空间观念较差。因此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分解,使得学生对几何体的了解有很大的提升,这样对于促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和自身空间观念提升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灵活选择、采取方法
人在认识事物时,整个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反之,如果没有注意的参加,任何认识活动都不能进行,只有当客观事物引起我们注意时,才会留下明晰的印象。小学生的注意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如果想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操作活动的形式、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富有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集中状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具的`作用。
3.1操作的形式
3.1.1个体独立活动
学具统一时,课中可以按照预设教学设计展开学习;学生有能力通过独立操作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要求学生自选学具操作这种活动形式。入到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平面图形上用彩笔表示这些分数,有些学生则利用线段图加以比较,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3.1.2群体合作活动
当学生独立操作困难较大时,可加强指导或组织群体合作。如推导某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数学广角”中的许多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3.2操作的方法
在教师采取合理操作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一定的操作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2.1摆弄法:如在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然后在操作的基础上观察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总结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2.2剪拼法:如在设计“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利用轴对称知识创造性地剪出美丽的图案,使他们对对称图形有了更深的了解。再如,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用先剪后拼的方法帮助推导。
3.2.3游戏法:如在设计“数学广角”的“策略问题”时,可先让学生(演齐王)和教师(演田忌)以游戏的形式再现“田忌赛马”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田忌每次能赢?这里面有什么窍门),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这种田忌获胜的策略逐渐清晰,然后,可以让同桌以游戏的形式动手操作,巩固新学知识。
3.2.4实验法:如在设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可预先准备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在圆锥里装上细沙,倒入圆柱中,从而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的结论。
4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只有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招慧红.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J].数学学习与研究,(12).
[2]杨新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祝浩军.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J].现代中小学教育,(09).
[4]梁伟.小学数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5]张可伟.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是帮助学生准确、完整、灵活掌握和运用概念的有效手段;运用教具演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运用学具,加强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教具直观教学,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自制教具模型,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好玩、好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发展,而要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做到不仅重视知识教学,还要重视能力培养。学生刚开始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对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任何了解,所以难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茫然、无法理解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学具进行教学。学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课堂动手的机会,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堂,让学生通过学具更加透彻地了解了知识。
一、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解,学生就负责认真听讲,但是小学生的特点就是不喜欢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他们也想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具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学具的运用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跟上老师的步伐,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学习就好像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游戏一样,所以说学具这一教学工具一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这个新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些纸片和剪刀。纸片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用纸片做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这样学生一听说要动手做小东西肯定会很感兴趣。然后再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折叠、剪纸等步骤将纸片做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如果教学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圆纸片转变成正方形。这样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抱着轻松、快乐的心理去学习,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课堂和数学的学习。另外,在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
二、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小学生对数学并没有任何的了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对教材上的某些知识感到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是抽象的,但是学具却是形象的,教师可以利用学具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看到、摸到的直观、形象的事物,这样小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时候,数字是小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给学生说1、2等数字,学生一定会不知道这些数字到底代表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学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明白数字代表的含义。在数字认识和加减法学习的时候,小木棒是一种很好的学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数量认识数字,又可以通过增加小木棒或是减少小木棒的形式让学生清晰地明白数字之间加减法的本质。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一切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抽象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知识、看到知识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学具,让学具成为学生学习中最好的工具。
三、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对数学难题,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具,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究数学知识,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就会慢慢地发散,而且在通过学具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会更透彻,就会产生更多的想法,同时在数学问题上就会有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形式发现两种图形的不同,相信每一位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就是通过学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实物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探索出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想象力强、抽象感差等特点可以看出运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和学具的联系点,然后在教学的时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学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需要从最为基础的运算开始学习。因为最基础的知识点一般趣味性也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应该发散自己的思维,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简化基础知识的难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情境的设置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和发展。小学数学知识点是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计算能力、解应用题能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相关联,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讲解知识点时,搭配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口,逐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情境设置的重要条件。笔者主要从这两方面出发,提出具体的方案来促进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完善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对于小学生而言,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既可能是漫长的,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的组织安排。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自然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感,而有趣的教学方式则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开始的导入部分,精心设置课堂导入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或者是回顾上节课中知识点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第一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将问题的内容设置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先以故事或者交谈的形式进行陈述,然后在最后顺着叙述的内容引出题目,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本节课的知识点上。第二种以回顾上节课中知识点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这种方式对数学教师而言操作较为简单。教师可以点名几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公式的默写,例如在上节课中,数学教师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应用,那么数学教师可以让三位学生分别到讲台上默写以1、2开头的公式、以3、4、5开头的公式以及6、7、8、9开头的公式。课堂导入结束之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得到充分的开发,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展开情境的设置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增加课堂和课后的交流,建立友好关系
数学教师在打造情境的过程中,会涉及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以及肢体交流。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挥学生进入到自己设置的情境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交流,第一种也就实施起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数学教师既可以通过组织游戏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肢体眼神的交流来实现互动。第二种方式是和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谈话。数学教师可以在学期的开始制定一张计划表,每周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及学习指导。这样在半学期内可以循环地进行多次沟通。单个人进行沟通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学生也会认真对待数学教师的问题,对数学教师产生信赖感。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师生关系友好的状态下,数学教师可以高效地指挥学生完成指定的动作或者思考,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提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三、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设置精彩的情境环境
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改变外界的环境来营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数字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可以讲述身边实际发生的事情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虚构一些故事,让故事情节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来活跃课堂氛围,构造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情境。例如,当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暑假旅游的故事,将车票或者是景点门票价格设为题目的核心,将学生带入到暑假的情境之中,一边想象情境,一边计算情境中发生的数学关系。
四、巧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有趣的情境
多媒体的功能多种多样,在数学教师进行情境设置的环节中,部分功能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前提是数学教师需要对计算机的运用有着最基础的掌握,可以灵活地操作多媒体。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完成上述的任务,例如讲故事的任务,设计课堂导入的任务等。当然,数学教师务必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合理挖掘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情境的其他作用。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来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播放动态的图片,或者是播放短小的视频来介绍一些生活问题,结合生活中人们的日常活动,来促进学生对数学关系以及数学公式的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之前,数学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有效地融入教师所打造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和教师的友好关系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只有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认可和信赖感,才能更好地服从数学教师的指令,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情境,最终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的教学灵感是源源不断的,在教师进行教学情境设置的同时,也会根据课堂的突发情况做出策略调整,从而不断衍生出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情境的打造。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
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矗
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
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深化、应用概念时的比较。
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应用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比较中掌握解题方法。
1.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比较。
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若干道与之相关的简单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简单的应用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再比较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并把复合应用题分成若干道简单应用题。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互逆关系应用题的`比较。
有许多应用题,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互逆的特点。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使各个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3.应用题“多变”中的比较。
应用题“多变”,包括“一题多解”、“条件变换形式叙述”、“一题多编”等。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总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以及其快的方式和手段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迫切的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的教学方式中,正在迎接着新一轮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媒介的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在什么的影响着和促进着教学的改革,为教学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和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看看小学数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直接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数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数学里面的很多运算和公式都是比较抽象的,这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去学习,但是小写学生的年龄特点显示,意注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这样时间较长的话,学生是容易感到疲倦的,难免对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如果用多媒体的方式合适的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 激发学生的思维,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在小学数学多媒体的教学中,多媒体以其声色多彩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特别在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讲解中,多媒体具有分散难度的作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立体为直观,这个,在学习中,不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教学的效果。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
导学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导学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之前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而是让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更多是指导的作用,从而更加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下来,我就从下面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学能力。
(一)设计示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学生年龄小,在面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时,不能够透彻地理解数学问题及其知识点;且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往往半途而废或是百般思考后还得不到解决,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数学成绩和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此时,教师便可参考导学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更有效率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思考,从而提髙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每一章节的不同,先设计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示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问题预习功课,使他们主动思考,并带领学生通过问题进人课堂,围绕课本及问题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布置问题“大船可坐5人,小船可坐3人,全班一共有34人,共租了牐柑醮,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多少条?牎比醚生先进行主动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相似的解题方法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此类示范性问题使学生能够联系学过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根据之前掌握的数学知识解答新问题,从简单到困难,并通过变形、推理,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创设特殊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38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的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学生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但也由于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气氛沉闷,小学生们好动,静不下心来学习,可能会产生讨厌数学的情绪。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在面临此类问题时,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特殊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始终产生新鲜感,提髙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例如,当教师上到“讲解四边形”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假设大家处在一个巨大的四边形内,让学生们寻找身边的四边形,如讲台上的粉笔盒、黑板、课桌的桌面等等,让学生主动寻找与发现,教师在此过程中再加以引导,让他们自己理解和分析关于四边形的知识。这样,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枯燥无味地讲解知识点,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寻找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由“教”变为“导”,使学生能更容易地主动去进行学习探索,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三)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自然要加强课堂上及课后的师生互动,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情况,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理解、吃透知识点,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有能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导学式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指导学生的.作用,就免不了和学生多接触,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消除学生与老师间的隔阂,使学生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交谈,向老师提出学习上的疑问和困难,老师解答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更好地实现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上完一整个章节时,可以专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进行提问,为他们答疑解惑;或是老师在课后与个别同学单独交流,指出他们答案中的典型错误之处,帮助他们改正,并不忘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解决方法;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问;在授课过程中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创造一个为学生所喜欢的高效课堂,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帮助他们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将导学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之中,以学定教,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相信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小学生们的数学水平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张洪 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碧峰中学
参考文献:
[1]韦骏.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1都市家教,2012犇辏ǎ埃担.
[2]汪克锥.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式教学方法[J].读写算,2013(13).
互动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