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的教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平衡图像的教案,本文共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平衡图像的教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日期 编号

高三化学 一轮复习课时导学案 化学平衡图像

知识目标:

1.通过画图以及对图像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熟悉解决常见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步骤;使学生加深巩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知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解释,提高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平衡图像的分析 知识链接:化学平衡平衡转化率 知识梳理:

一、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规律:

(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3)同一反应中末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 (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

二、平衡图像的分类研讨:

(一)、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1. 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 (二)、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2.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

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3. 已知可逆反应:N2(g) +3 H2

(g)

2NH3 (g);△H=-92.4 KJ/mol

下列各图表示上述可逆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及改变某一条件后建立起新的平衡过程的曲线: (1)加入稀有气体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2)降低温度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_。 (3)体系加压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 (4)升高温度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___。 (5)减小生成物浓度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 (6)加入催化剂后的平衡图为________。

(三)、速率(v)与温度(T)或压强(p)的图象 4. 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应

的正、

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

5.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

)是 (

)

2AB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

6.以下化学反应中符合右侧图象的化学反应为( ) ィ粒N2O3

(g)

NO2(g)+NO(g)

2HNO3(l)+NO(g) 4NO(g)+6H2O(g) 2CO(g)

ィ拢3NO2(g)+H2O(l)ィ茫4NH3(g)+5O2(g)ィ模CO2(g)+C(s)

ィㄋ模、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7.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

C(g)+Q

A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T1>T2,Q<0 B.T1<T2,Q<0 C.T1>T2,Q>0 D.T1<T2,Q>0 8.现有可逆反应A(g)+2B(g)

nC(g)+Q(Q>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

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

n=3

五、质量分数—时间图象

9.

对于可逆反应mA(g)+nB(s)

pC(g)+qD(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质量分数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m<p+q

D.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0.反应2X(g)+Y(g)

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T1和T2)

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10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オ (六)、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11.对于反应2A(g)+B(g)

2C(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七)、转化率(或质量分数等)—压强、温度图象 12.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pC(g)+q

D(g),如图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 13.图7表示mA(g)+nB(g)

pC(g)+qD(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

定时间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图8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 ) A.m+n>p+qフ反应放热 ィ拢m+n>p+q 正反应吸热 ィ茫m+n<p+qフ反应放热 ィ模m+n<p+qフ反应吸热 14.

有可逆反应

,试根据下图回答:

(1)压强(2)体积

_____________填(大、小)

_____________(填大、小)

(3)温度T1℃比T2℃____________(填高、低) (4)正反应 热(吸,放)

第五部分 化学平衡图像导学案

【1】图像分析步骤:

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 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 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

【2】图像分析方法:

1、先拐先平,数值大 2、定一议二

一、浓度—时间图像

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二、速度-时间图像

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 应

速 率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

由图可推断:

⑴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⑵若A、B是气体, D的状态是 。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

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

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

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V

V

V正

V逆 T

B

T

V逆

V正

V逆

1

v

V V逆

V正

V正

A C

P

D

P

四、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时间图像

4

?m+n p+q ?正反应 热

t

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 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

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可能都是固体 B.A和B一定都是气体

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 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 E. A和B可能都是气体

其他:

7、对于mA(s)+nB(g)

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n<p (B)n>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 (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

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

2

化学平衡图像导学案

撰写人:程重燃 审核人:高二化学组

【学习目标】

1. 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2. 学会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议二”等常用的方法,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

学会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议二”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课前准备】

二、学法指导

(一)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研究

1. 作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各种图象能直观地反映可逆反应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能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分析和研究变化的因素、方向和程度.

2.方法:

(1)注重纵坐标和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只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就可能导致图象的改变.

例如 对一可逆反应从起始到达平衡,某反应物的A的百分含量)、A的转化率?A分别

11

A的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 A的转化率与时间关系

(2)弄清纵坐标和横坐标两种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图或析图时要注意变化的方向、趋势、程度,.如考虑是直线还是曲线?是上升还是下降?到一定时是否会不再改变?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斜率是否相同?若是两曲线,它们的曲率是否相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思考清楚。.

(3)抓住关键的点:如原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拐点)、交点等.。同样有一系列问题值得去好好思考,如该不该通过原点?有没有最高(或最低)点?为何有转折点、交点等?

3.图象类型

(1)横坐标——时间(t)

纵坐标——反应速率(v) 或某物质浓度(C)或某成分的百分含量(A%) 或某反应物的转化率(?A)

特点:

①可逆反应从非平衡到达平衡以前,v、C、A% 、?A均随时间(t)变化,到达平衡后,则不随时间而改变.。图象中一定将出现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简称“平台”.

②出现转折“平台”的先后取决于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反应

速率的大小.

温度(T)一定,压强(P)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压强(P)一定,温度(T)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T、P一定,使用正催化剂后V正、V逆均增大,t缩小.

③“平台”的相对高低,则由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来决定.“平台”越高,说明条件越有利于纵坐标对应物理量的提高.反之,则不利.

C.E

(2) 特点:

例6. L

例7 D.G、H、I三点可能已达平衡状态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顺中,进行可逆反应:

X(气)+2Y2Z(气)并达到平衡,在此过

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正)、(逆)

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A.X的浓度的减少 B.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C.Z的浓度的增加 D.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今有反应X(g)+Y(g) 2Z(g)+ △H<0若反应

开始经t1秒后达到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的

改变使平衡破坏,则t3时又达到平衡,如图表示,试分

析,以t2到t3秒曲线变化的原因因是( )

A.增大了X和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增加了反就体系的压强

D.升高了反应的湿度

3.可逆反应N2O5

N2O4+1O2 △H<0在t1时达到 2

平衡,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湿度后停止加热并

增温,到t3时又建立平衡,下列各图解表示上述情况的是( )

A B C D

4.可逆反应aX(气)+bY(气) cZ(气)+dW(气) △H=Q

在压强P1、P2湿度T1、T2下,产物W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图。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P1>P2

B.Q<0

C.T1>T2

D.c+d>a+b

5.都符合两个图象的反应是(C%表法反应物质量分数,v表示速率,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 )

A.N2O3NO2(g)+NO(g) △H<0

B.2NO2(g)+H22HNO3(1)+NO(g)+ △H<0

C.4NH3(g)+5O2(g) 4NO(g)+6H2O(g) △H<0

D.CO2(g)+C(s) 2CO(g) △H>0

(1) (2)

班级:

姓名: 组别: 主备人:裴拥爱 编号:7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学习目标】1.深化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会将其转化为对应图像

2.通过探究掌握几类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图像与平衡知识的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讨论学习

【方法归纳】

处理图像问题的步骤: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七作判断,做出答案。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探究二:速率-时间图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

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探究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一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探究四:含量-温度-压强图

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 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

【效果检测】

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2.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

段时间是( )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化学平衡教案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科学方法: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4?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第9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平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2NO2 N2O4达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讨论结果:因为该反应如果达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即颜色不变,压强、平均分子量也不变。因此可作为达平衡的标志(A)、(D)、(E)。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2.转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

公式:a=△c/c始×100%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3.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mol I2与0.02mo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mo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 引导学生分析:

I2+H2(气) 2HI

c始/mol/L 0.01 0.05 0

c变/mol/L x x 2x

c平/mol/L/ 0.015

0+2x=0.015

x=0.0075mol/L

平衡浓度:

c(I2)平=C(I2)始-△C(I2)

=0.05-0.0075

=0.0425mol/L

c(H2)平=0.01-0.0075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molCO与0.02×100%=4.2%mo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m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mol/(L・m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

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mol 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平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 =0.0025mol/L

c(HI)平=c(HI)始+△c(HI)

=0.015mol/L

w(H2)=0.0025/(0.05+0.01)

思考并分析:

CO+H2O CO2+H2

△c(CO)=V(CO)・t

=0.003mol/(L・min)×2min

=0.006mo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molN2

N2+3H2 2NH3

△n(始)100 300 0

△n x 3x2 x

n(平)100-x300-3x 2x

(mol)

x=40mol

n(N2)平=100-x=100-40

=60mol

n(N2)平=300-3x=180mo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molN2反应

N2+3H2 2NH3 △n

1 2 2

x 2x 2x

巩固转化率的概念并弄清转化率与变化浓度,速率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题多解将不同过程的差量计算与平衡计算联系起来加深对平衡的理解,加强对所学知识(如差量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计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强调重点,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比较抽象,希望大家加强练习,以便熟练地掌握平衡的概念。

【随堂检测】1.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2+I2 2HI达平衡的标志是()。

(A)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一定

(C)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D)v(H2)=v(I2)

2.合成氨生产中,进入塔内的氮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3,p=1.52×107Pa(150atm),从合成塔出来的氨占平衡混合气体积的16%,求合成塔出来的气体的压强。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

n(平NH3)/n(平总)×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mo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m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 化学平衡

[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师]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三维动画演示] 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ν(溶解)>ν(结晶)。

平衡时:ν(溶解)=ν(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 (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从容说课

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及其规律在本章的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本节内容,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表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利用好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要求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常数不随浓度改变等知识展开讨论,说明改变浓度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教学。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 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除此之外,组织好教材节末的讨论题,引导学生了解课后资料及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都会使学生对本节的教学重点的理解、掌握起到推动和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3. 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通过对平衡常数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沙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 lL-1的FeCl3溶液、1 lL-1的SCN溶液、2 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平衡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 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3. 动态平衡。

[设问]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再达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反应浓度改变能引起速率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先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先举起盛FeCl3溶液和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生]FeCl3溶液呈黄色,SCN溶液无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SCN溶液各5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板书]FeCl3+3SCN 3Cl+Fe(SCN)3 即:Fe3++3SCN- Fe(SCN)3

指出:血红色是Fe(SCN)3的颜色。

[过渡]下面我们接着做实验。

(第三步)把大试管中的溶液加水稀释至橙红色,分别倒入三支小试管(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

(边讲边操作)下面我在这两支盛稀释过的溶液的小试管中分别滴加FeCl3和SCN溶液,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会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如果我们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注意观察。

(第四步)在第三支小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

[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师]红褐色沉淀是由Fe3+与OH-结合生成的。那么,溶液颜色变浅又如何解释?

[生]生成沉淀使Fe3+浓度降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Fe(SCN)3浓度降低,红色变浅。

[师]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和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结论,那么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将如何移动呢?

[生]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板书]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如何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解释呢?

[板书]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师]我们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对于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那么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的瞬间,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还是否相等?

[启发]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哪种物质浓度的大小?

[生]生成物浓度的大小。

[师]在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由于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浓度不变,所以Fe3+的生成速率即逆反应速率不变,但Fe3+浓度的增大会使Fe3+的消耗速率即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发生移动。在平衡移动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使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使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正反应速率再次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们如何把浓度改变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速率~时间图表示出来呢?

[板书]3. 速率~时间图

[复习]请大家先画出一个可逆反应从刚加入反应物到达平衡状态整个过程的速率~时间关系图。

(一个学生板演)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瞬间正、逆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画出在t时刻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的速率~时间图。

(教师注明t时刻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板演,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师]大家能很快地画出此图,说明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请大家接着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

(由三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分组讨论]以上平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b.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师]下面我们根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做一道练习题。

[投影]练习1. 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

(答案: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生]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师]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逆平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讨论了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问题,那么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各反应物转化率有何变化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做下面的练习题,从中总结规律。

[投影]练习2. 500℃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 CO2(g)+H2(g),起始只放入CO和水蒸气,其浓度均为4 lL-1,平衡时,CO和水蒸气浓度均为1 lL-1,达平衡后将水蒸气浓度增至3 lL-1,求两次平衡状态下CO和H2O(g)的转化率。(提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原平衡时CO转化率75%,H2O蒸气转化率75%;平衡移动后CO转化率86.75%,H2O蒸气转化率57.83%。

结论: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布置作业]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SCN Fe(SCN)3+3Cl Fe3++3SCN- Fe(SCN)3

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 速率~时间图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又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若能真正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将无师自通。因此,这节课我在利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之后,又把课本上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的内容放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讨论,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使学生对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规律加深了理解。

平衡移动的有关图象题,是本章的常见题型,也是一类重要题型。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浓度变化时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并分析图象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为以后解答图象题打下基础。

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物转化率的改变规律,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我把它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课后讨论,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l HI,在一定温度下 2HI(g) H2(g)+I(g)达到平衡时,有30%的HI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是( )

A.4 l B. 3.4 l C. 2.8 l D. 1.2 l

答案:A

2.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Ag2SO4(s) Ag2O(s)+SO3(g)

2SO3(g) 2SO2(g)+O2(g)

经10 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3)=0.4 lL-1,c(SO2)=0.1 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O3的分解率为20%

B.10分钟内 (O2)=0.005 lL-1in-1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1

D.加压,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D

3. 下列平衡体系,改变条件,平衡怎样移动?

①C(s)+CO2(g) 2CO(g) 将炭粉碎。

②3NO2+H2O 2HNO3+NO 通入O2。

③NH3+H2O NH3H2O NH +OH- 加入NH4Cl晶体。

答案:①不移动 ②正向移动 ③逆向移动

4. 已知氯水中有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毫升的针筒里吸入40毫升氯气后,再吸入10毫升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 ,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解释 。

答案: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绿色

气体和溶液均变无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Cl2+H2O HCl+HClO;长期放置,HClO分解,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l2几乎全部转化为HCl,导致气体体积缩小,黄绿色消失

【学习目标】:

理解化学图像的意义,能用化学图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认识化学图像,能用化学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学习过程】:课堂预习相关理论

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看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一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例如,升高温度时,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突变,v(逆)渐变。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一、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例1、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t2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化? 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A ) (B) (C)

例2、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某一反应物的v—t图象,我们知道v=Δc/ Δt;反之,Δc= v×Δt。请问下列v—t图象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意义是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的消耗浓度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的生成浓度 C、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实际减小的浓度

二、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时间图象

例3、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反应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

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上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n>p+q

练习1、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X(g)+Y(g)

2Z(g)+W(g) ;

△H =QkJ/mol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 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练习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 叙述正确的是

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例4、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 2Z(气);△H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练习3、在可逆反应mA(g)+nB(g) pC(g);△Hp。

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练习4、mA(s)+nB(g) qC(g);ΔH

B、n>q C、X点时的状态,V正>V逆 D、X点比Y点混和物的正反应速率慢

练习5:可逆反应:aX(s) + bY(g) cZ(g) +dW(g)达到平衡,混合物中Y的体积分数随

压强(P)与温度T(T2>T1)的变化关系如图示。 Y1、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变 ,平衡向 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 热反应。

2、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Y的体积分数变 ,平衡向 方向移动,则化学方程式中左 右两边的系数大小关系是 。

的体积分数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析图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了解常见的几种化学平衡图象的类型并会对图象进行分析。

3、熟练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相关图象。

【课前预习】

1、回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思考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

例题1、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SO2、O2、SO3三种气体建立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

2SO2 + O2 2SO3(正反应放热)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②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③增大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④增大O2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

例题2、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求:(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v

例题3、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pC(g)+qD(g),如右图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3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正反应吸热,m+n>p+q

オィ拢正反应吸热,m+n<p+q

オィ茫正反应放热,m+n>p+q

オィ模正反应放热,m+n<p+q

例题4、反应2X(g)+Y(g) 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下图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例题5、符合右图的反应为( )。

A.N2O3(g) NO2(g)+NO(g)

B.3NO2(g)+H2O(l) 2HNO3(l)+NO(g)

C.4NH3(g)+5O2(g) 4NO(g)+6H2O(g)

D.CO2(g)+C(s) 2CO(g)

例题6、mA(s)+nB(g) q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中,在恒温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p)的关系右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q

B.n>q

C.X点,v正>v逆;Y点,v正<v逆

D.X点比Y点反应速率快

【课堂学习】

【交流与讨论】学生分析课前预习的例题。

【归纳整理】化学平衡图像解题基本方法。

【变式训练】

1、在一密闭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2NH3 N2+3H2 (正反应吸热)右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进程的曲线的

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哪些?

(2)在t1 、t3 、t4时刻平衡如何移动?

(3)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4)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 )

A、t0~ t1 B、t2 ~t3 C、t3 ~t4 D、t5 ~t6

2、右图是N2(g) + 3H2(g) 2NH3(g)(正反应放热)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该平衡的原因可能是 (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减压,同时降温

D、升温,同时加压

3、现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经t1s后达平衡,在t2s时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s时又达平衡,如上图所示: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从t2到t3时曲线改变的原因是( )

A.增大X或Y的浓度 B.使用催化剂C.缩小容器体积D.升高反应温度

4、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吸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表示

A.B物质的转化率

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A%

D.平衡体系中的C%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6、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正反应放热)中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7、温度一定,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反应体系X(s)+2Y(g)= nZ(g)中反应物Y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27所示,由此可知( )。

A、P1>p2,n>2 B、P1>P2,n

C、P13,n>

8、如可逆反应aA(g)+ bB(g)=dD(g)+eE(g)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29所示。则在下列空格处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1)a+b_____c+d;

(2)△H___0。

【课后反思】我的问题与收获

【归纳与整理】

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 条件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表示:采用“ ”表示,如:Cl2 + H2O H+ +Cl- + HClO

3.特点:可逆反应在同一体系中同时进行。可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达到 状态

二、化学平衡状态

在 下的 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溶液中表现为 )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处于 中,反应条件不变,反应混合物的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或 保持不变

三、化学平衡的特征

1.逆:研究对象必须是 反应

2.动:化学平衡是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都在进行(可通过

证明)

3.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0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或 保持一定

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6.同:在恒温恒容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用极限思维的方法,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后,若对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达到平衡后平衡状态相同。无论投料从反应物开始、从生成物开始、还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开始。

四、化学平衡的标志

1.本质标志

对给定的反应:mA + nB pC + qD(A、B、C、D均为气体),当v正 = v逆时,有:

即:

2.等价标志

(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2)体系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对同一物质,单位时间内该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的转化浓度和所代表的逆反应的转化浓度相等。

(4)对同一反应而言,一种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速率,和另一物质所代表的逆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它们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标志

“特殊标志”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离开上述界定,它们不能作为一般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1)压强

① 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N2(g)+3H2(g) 2NH3(g)、2NO2(g) N2O4(g)、2SO2(g)+O2(g) 2SO3(g)、C(s)+H2O(g) CO(g)+H2(g)等。

② 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H2(g)+I2(g) 2HI(g)、CO(g)+H2O(g) CO2(g)+H2(g)等。

(2)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数学表达式:

① 均为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

当△n(g)≠0, 一定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 如N2(g)+3H2(g) 2NH3(g)、

2NO2(g) N2O4(g)、2SO2(g)+O2(g) 2SO3(g)

当△n(g)=0, 为一定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如:

H2(g)+I2(g) 2HI(g)、CO(g)+H2O(g) CO2(g)+H2(g)

② 有非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s)+H2O(g) CO(g)+H2(g) 根据①进行判断

CaO(s)+CO2(g) CaCO3(s) 根据①进行判断

2NH3(g)+CO2(g) CO(NH2)2(s)+H2O(g)

(3)气体密度

数学表达式:

恒容: 总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①各组分均为气体 △n(g)=0. 总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n(g)≠0. 为一定值时,则可作为标志

恒容: 为一定值时,一般可作标志

恒压:△n(g)=0. 为一定值时,一般可作标志

(4)体系中气体的颜色

有色气体参加反应的平衡体系的颜色观察,往往与观察的角度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关。

〖例1如右图所示,针筒中充有50mLNO2

(2NO2 N2O4),并建立了相应的平衡。

⑴当迅速地将针筒里的气体压缩至25mL,

此时从a方向观察到的混合体系的颜色

变化是 ;若从b方向观察

到的颜色变化是 。试通过

分析,说明从a、b不同角度观察到的

颜色变化表征了何种物理量在此加压

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a方向 ,b方向 。

⑵若缓缓将针筒里的气体压缩至25mL,则从a方向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 。

⑶若在⑴操作条件下所得平衡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⑵的操作条件下的平衡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则 1和 2的关系是 1 2。

〖例2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3H2 2NH3。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A.3v(H2,正)=2v(NH3,逆)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 mol H2

C.N2、H2、NH3各物质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F.单位时间内N-H键的形成和断开的数目相等

G.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H.2c(N2)=c(NH3)

〖例3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 H2+I2(g)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B.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C.分子组成HI%=I2%

C.速率v(H2)=v(I2)=v(HI)/2

E.c(HI)∶c(H2) ∶c(I2)=2 ∶1 ∶1

F.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G.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H.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I.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例4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NO2 N2O4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C.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E.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基本练习】

1.当反应2SO2 + O2 2SO3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18O2,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A.SO3中 B.剩余的O2中 C.剩余的SO2中 D.SO2、SO3、O2中都有

2.(春,2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十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3.可逆反应:2NO2 2NO+O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3.在等温等容的条件下,能说明A(s)+ 2B(g) C(g)+ 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体系的总压 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C.反应物B的浓度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4.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正反应速度分别用 、、[molL-1min-1]表示,逆反应速度分别用 、、[molL-1min-1]表示。当达到平衡时正确的关系是

A. = B. = C. = D. =2

5.恒温、恒压下,n molA和1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 2B(g) 2C(g)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 : 2

B.当v正A.=2v逆(C) 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

C.若起始时放入3nmolA和3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3amolC

D.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1+n):(1+n- )

6.有可逆反应C(g) + H2O H2(g) + CO(g) 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向左移动时,混和气体相对平均分子量变化正确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前三种均有可能

7.反应:NH3(g)+CO2(g) CO(NH2)2(s)+H2O(g)已达平衡。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但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

B.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

C.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3:14

D.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4:15

参考答案

1【解析】C

2【解析】A

3【解析】BC

4【解析】A

5【解析】C,

6【解析】D

7【解析】A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

c始/l/L 0.01 0.05 0

c变/l/L x x 2x

c平/l/L 0.015

0+2x=0.015 l/L

x=0.0075l/L

平衡浓度:

c(I2)平=C(I2)始-△C(I2)

=0.05 l/L -0.0075 l/L

=0.0425l/L

c(H2)平=0.01-0.0075=0.0025l/L

c(HI)平=c(HI)始+△c(HI)

=0.015l/L

w(H2)=0.0025/(0.05+0.01)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

=0.003l/(L·in)×2in

=0.006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因此,抓变化浓度是解题的关键。

(3)综合计算

例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氨占25%(体积比),若混合前有100l 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质的量及N2的转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设反应消耗xlN2

△n(始) 100 300 0

△n x 3x 2x

n(平) 100-x 300-3x 2x

(l)

x=40l

n(N2)平=100l-xl=100l-40l

=60l

n(N2)平=300l-3xl=180l

a=40/100×100%=40%

方法二:设有xlN2反应

△n

1 2 2

x 2x 2x

【小结】方法一是结合新学的起始量与平衡量之间的关系从每种物质入手来考虑,方法二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差量从总效应列式,方法二有时更简单。

n(平NH3)/n(平总)×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l

(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附:随堂检测答案1.(C)2.1.31×107Pa(129.4at)

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溶液的绿色加深;冷却后,颜色又变浅。

[仪器和药品]

1.学生用:烧杯(50毫升)、滴定管2支、量筒(10毫升)、搅拌棒、试管、石棉网、铁架台(附铁杯)、保温瓶(贮开水)、酒精灯、火柴。

3 M氢氧化钠溶液、3 M硫酸溶液、0.5 M氯化铁溶液、0.1 M硫酸铜、1 M溴化钾溶液。

2.讲台上公用:1 M铬酸钾溶液0.5升、1 M重铬酸钾溶液0.1升。

探究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让同学复述勒沙特里原理,然后提出并演示,铬酸根 呈黄色,重铬酸根 呈橙色。在水溶液中,铬酸根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存在下列平衡:

提问:

(1)若往铬酸钾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2)再加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又有什么变化?

(3)若又加酸溶液,颜色将怎样变化?

(3)又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橙色,理由同上。

按照下表操作栏实验,观察现象。解释颜色变化原因。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3、通过运用函数图像观察和描述特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

2、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方法:发现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化学反应,有的反应进行地轰轰烈烈,而有些反应却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展示图片:炸药的爆炸、溶洞的形成、牛奶的变质

提出问题:这几幅图片所描述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如何?

引导:对前两个反应过程的快慢大家都能迅速作出判断,但对牛奶变质进行快慢产生了分歧,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很不错,我们不妨换个思考方式,牛奶变质与溶洞形成相比较它的快慢如何?在和炸药爆炸相比较快慢又如何?

提问:你从比较牛奶变质中对化学变化的快慢有何新的认识?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

阅读教材p28第3、4段,回答下列问题:

1、定义:

2、表示方法:

3、表达式:

(用v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表示浓度的变

化量,△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4、推断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学生的答案,交流讨论。

应用1 :在体积为2l的容积不变的密闭 容器中充入0.8mol的氮气与1.6mol氢气,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min后,测得容器内生成的氨气为0.24mol,求:

①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②分别用h2 、n2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应用2.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的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2,求2s内so2、o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

FrontPage教案-图像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参考

一、设计思想

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固体溶质溶解为例,分析溶质溶解过程中结晶与溶解速率的变化,并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以此顺势引入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并强调在可逆

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学习中应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学习,积极想象等学习方式提高自己观察、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和手段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能力目标:

(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习惯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引导探究、比较发现、推理论证等方法,通过复习联系旧知识,架设探究桥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导探究、启发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识。

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答疑点拨强化拓展”“变式探讨体验归纳”“ 联系实际讨论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讨论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质疑和提出各种假设,并寻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引入】 大家都喜欢喝糖水,你们知道一块糖投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吗?糖在水里面能无限度溶解吗?为什么会饱和?饱和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实验一:以蔗糖溶解为例(结合flash动画),探究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征, 微观过程,宏观再现

[意图: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借助浅近的类比关系,作知识的

填补,以取得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之间的同步,获得化学平衡的最初认识。]

【问题】①蔗糖晶体溶解时存在哪两个过程?

②随时间推延,两种过程速率如何变化?

③当两种过程速率相等时,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浓度是否发生变化?

④用何种实验可以证明饱和溶液两种过程仍然存在?

⑤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是加入溶剂,原状态有何影响?

[意图:以蔗糖溶解平衡为例,设计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点拨,强化知识拓展

教师引导、组织好前述探究活动的`讨论交流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答疑点拨;学生回忆,讨论,归纳得出溶解平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申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做好知识的强化与拓展。

【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究讨论,形成如下共识: ①蔗糖晶体溶解时存在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②随着溶解进行,溶解速率逐渐减小,结晶速率逐渐增大,最后达到相等。

③两种过程速率相等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外观”上晶体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质的浓度不变,即达到了溶解平衡状态。

④(提示:初中CuSO4晶体的制备实验)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颗

不规则形状的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的形状变成规则,但质量不变,由此可以说明,溶解平衡时,溶解和结晶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平衡不是静止的,是一个动态平衡。

【flash动画】再现溶解平衡时,V溶解=V结晶≠0

⑤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速率增大,继续溶解;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继续有固体溶解。所以,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会被破坏。

[意图:以溶解平衡为例,探究溶解平衡的特征;多媒体动画演示晶体的溶解、饱和溶液中晶体形变质不变、晶体溶解微观解释等,使学直观形象的探究、分析问题,并得出溶解平衡特征]

【板书】化学平衡

一、溶解平衡的建立

1、溶解 ——结晶—— 可逆过程

2、V溶解=V结晶≠0 →溶解平衡

(动态平衡、浓度不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

【探究】实验二:对比溶解平衡,探究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 CO2+H2反应中起始和反应不同时间时各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催化剂120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图层、滤镜、通道和路径的含义。

2.能够综合应用图像处理知识制作图像艺术字。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学生实践的形式,通过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爱国意识。

2. 通过制作图像艺术字,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图层,滤镜,通道和路径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图层、滤镜、通道和路径的综合应用,掌握制作图像艺术字的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理论+上机)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凌波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Photoshop6.0。

教学方法:

讲讲解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Photoshop中的图层、滤镜、通道和路径等知识,并且了解了这些知识的简单的应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图层、滤镜、通道和路径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讲授新课

制作风光背景的艺术字

第1步:新建一幅宽18厘米、高6厘米的空白图像。

第2步:选择工具,在选项栏中选定选项并设定适当的字体,然后在画面中单击,画面变成粉红色并出现插入点时,输入“润物细无声”。

第3步:选定工具箱中的工具,画面背景恢复原来的颜色,输入的文字变成了文字形状的选定区域。

第4步:执行“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文字选区四周出现带8个操作点的编辑框。拖动操作点,调整文字选区的大小。

第5步:敲一下回车键,编辑框消失,文字选定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就确定下来了。

第6步:执行“选择——存储选区”命令,把文字选取保存到Alpha1通道。

第7步打开第一幅图像,执行“选择——全选”命令,选定整幅图像,再执行“编辑——拷贝”命令,把图像信息复制到剪贴板中,再关闭该图像文件。

第8步:返回带文字选区的图像窗口后,执行“编辑——粘贴如”命令图像被粘贴到一个新图层上,文字选区被放入一个图层蒙版中。利用工具适当移动贴入的图像位置。

第9步:执行“选择——载入选区”命令,载入Alpha1通道中的选区。敲键或单击工具箱下部的按钮,进入快速蒙版模式。

第10步:选择工具,在选项栏中把渐变方式设为“黑白渐变”,然后执行“选择——载入选区”命令,载入“图层一蒙版”通道中的选区。

第11步:按住键,从文字选区的中间偏上位置向中间偏下位置拖动鼠标指针,选定一个分级选区。敲键或单击工具箱下部的按钮,推出快速蒙版模式,关闭快速蒙版。这时可以看到,画面中出现了分级选区,约占文字的一半。

第12步:打开第二幅图像,执行“选择——全选”命令,选定整幅图像,再执行“编辑——拷贝”命令,把图像信息复制到剪贴板中后关闭该图像文件。

第13步:执行“编辑——粘贴入”命令,图像被粘贴到分级选区中利用工具适当移动所贴入图像的位置。

第14步:执行“图层——图层样式——斜面和浮雕”命令,出现“图层样式”对话框时,适当设置其中的参数,然后单击按钮。

第15步:打开“通道”调板,单击“图层2蒙版”通道,然后选择工具在选项栏中把渐变方式设为“黑白渐变”,再从画面的中间向底部拖动鼠标指针。操作后,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艺术字。

总结提高:

我们来认识可以产生特殊效果的其它工具

1.模糊、锐化和涂抹工具

模糊、锐化和涂抹工具可以用来修饰图像。

顾名思义、模糊工具就是一种可以图像变得模糊的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可以降低像素之间的反差。与模糊工具相反,锐化工具是一种图像色彩锐化的工具,可以增加像素之间的反差。选定这两种工具中的一种后,适当设置选项栏中的参数,再在画面上单击或者拖动鼠标指针,就可以产生模糊或锐化效果。

利用涂抹工具,可以产生像用干笔刷在未干的油墨上擦过的效果工具后,适当设置选果,即笔尖周围的像素随笔尖一起移动。选定涂抹效果。

2.加深、减淡和海锦工具

加深、减淡和海锦工具也是修饰图像工具。 减淡工具和加深工具主要用于改变图像的明暗度。选定这两种工具中的一种后,适当设置选项栏中的参数,再在画面上单击或者拖动鼠标指针,就可以减淡或加深图像的明暗度。

海锦工具是一种调整图像色彩饱和度的工具,可以提高或者降低图像色彩的饱和度。

请打开一幅图像,复制一个备份后,使用上述工具练习有关的操作,观察图像出现的效果,进一步体会这些工具的功能与用法并使用这些工具所观察到的图像效果。

小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的艺术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各种“艺术字”效果的讲解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插入艺术字,修饰艺术字

【教学难点】

设置艺术字格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讲解、演示练习为主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我们给大家展示一篇电子板报,请大家观察电子板报的报头和文章的标题,然后告诉我,这里的“文字”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文本方式是否相同?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

教师讲解:像这样颜色更加漂亮、形态也很独特的文字,我们称它为“艺术字”,在Word中如何制作这样的“艺术字”呢?这节课我们就将给大家介绍各种效果的“艺术字”的制作方法。

新课:

一、插入艺术字

在Word中,艺术字是被当成图形对象来对待的,可以像图形一样被移动和缩放。同学们是否记得插入“剪贴画”的操作方法呢?

学生回答:......

艺术字的插入方法是否与它相似呢? 学生演示:请一位同学示范,其他同学观察。

教师具体演示、讲解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1、单击“插入”菜单 → “图片” →“艺术字”

2、在弹出的“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一种式样,单击“确定”按钮

3、在弹出的“编辑‘艺术字’文字” 对话框中输入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和字号等,单击“确定” 按钮

4、用尺寸控制点调整 “艺术字”的大小,用形状控制点调整“艺术字”的形状,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字”工具栏和“绘图” 工具栏插入艺术字,如果窗口中没有“艺术字”工具栏和“绘图” 工具栏,我们怎样将它们显示出来呢? 学生演示:(方法如:“视图”菜单 → “工具栏”命令 → 找到相应的命令或者右键单击“菜单栏”和“工具栏”的任意位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

设置陷阱:此时,教师故意打错字,如将“周杰伦”写成“周杰论”等,如果字打错了,怎样修改呢?

教师演示与讲解: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中的“编辑文字”按钮或者直接双击艺术字。

任务一:尝试制作下列所示艺术字。(学生分组完成,请各组组长巡视,检查同学们完成。

技巧与提示:

艺术字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

艺术字内容修改:直接双击艺术字或者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中的“编辑文字”按钮; 艺术字移动、尺寸控点、和形状控点的应用。

二、修饰艺术字

1、“渐变颜色字”、“图案字”和“图片字”的特效字的制作

以上所做的艺术字,同学们都能够在“艺术字库”中找到相应的式样,现在请大家看下列艺术字,同学们能否在“艺术字库”中找到相应的式样。

“片字”的特效字,我们如何用“艺术字”这个工具制作出这样的特效字呢?其实很简单,请大家看我的演示过程。

“渐变颜色字”的制作方法:

①单击“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第一种样式,接着输入文字内容“奥运加油”,设置字体为黑体,大小为60磅,并单击“B”设置加粗格式。

②选中该艺术字对象,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中的“设置艺术字格式”按钮,选择“颜色与线条”选项卡,设置线条颜色为“无线条颜色”,在填充颜色中选“填充效果”。

③在随即弹出的“填充效果”对话框中选择“过渡”标签,设置“颜色”为“预设”,选择颜色为“彩虹出岫”,“底纹样式”为 “横向”,选择默认变形效果,最后单击“确定”。

④为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不妨给艺术字加上三维效果。选定艺术字对象,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三维效果”按钮,选择“三维效果 3”,还可选择“三维设置”来设置方向和深度等。

学生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图案字”和“图片字”的制作方法 演示与讲解:与“渐变颜色字”的制作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填充效果”对话框中,分别选择“图案”选项卡和“图片”选项卡进行设置。注意文字方向的更改。 展示学生作品 技巧与提示:

修改艺术字、更改艺术字的形状及格式: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命令按钮

其它效果艺术字,如:“立体字”和“倒影字” 教师展示上述两种艺术字:但有关上述两种艺术字的制作方法,不作为本节课程的重点,它们的制作方法还涉及到“绘图”工具栏中相应命令按钮的使用,我们将在后面的课程当中具体给大家介绍。

【小结】

1、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通过“渐变颜色字”和“图片字”等特效字的制作,学习如何使用“艺术字”工具栏来修饰艺术字。

【作业布置】

1、试描述插入艺术字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

2、请同学们以本班的学习和生活为主题,制作一份电子文档,要求有图、文、艺术字的混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