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8-01
- 11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欢乐歌》的教学反思,本文共5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其实早就应该写下这篇反思了,总有惰性,一直没能提笔写起。今天一人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终于决定拿出笔来记下心中的想法。
从去年“六要素”教学比赛开始,才认真地研究过《欢乐歌》这一课。去年“六要素”比赛时,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不是完全熟悉了,只是浅浅地研究了一下,为了比赛而去比赛,只是知道在这首歌的第四乐句是后半拍起,把这一点当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上课时反复对此乐句进行练习,结果课上轮唱效果并不好。后来听得前辈老师的授课,才明白此课最重要的难点是节奏,是整首歌曲节奏的稳定性。因为歌曲本身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要学生进行单声部演唱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要他们进行二声部轮唱,能稳定节奏才是最重要的,节奏稳定了,这节课重难点即解决了,此课才算完成了。
在去年赛课后,本人又有幸任教三年级,在三年级下册中又再一次接触到了《欢乐歌》这首轮唱歌曲。这次我再次研究教材,总结上次赛课的经验,在常规课中对学生进行班级合唱基础练习,并请出“节拍器”来稳定学生节奏,通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好这首歌曲。于是在今年片区“六要素”比赛中,我又再次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比赛内容。片区课题是由赛课老师自行决定的,我放弃选择单声部简单歌曲,而选择这首二声部轮唱歌曲,就是想检验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效果。片区赛课地点是在兄弟学校,我提前一天询问了兄弟学校三年级任教老师这班学生的情况,是否接触过此类歌曲,答案是否定的。这班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轮唱歌曲,只是在二年级时唱过《多年以前》这首歌曲。于是上课前我又重新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尽量把简单的东西简单化,把原来设计的节奏练习“tatatiilitatiilitiilitaa”改为“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节奏。此时我又请出“小指挥”来协助我指挥大家,一个“小指挥”不够,我就请出了两个“小指挥”,一个人指挥一个声部。当然“小指挥”是班级节奏感乐感都相对较好的学生。最后这节课在我“精心”的设计下,算是完成了。但在进行轮唱练习时,演唱二声部的学生总还是不大稳定,所以导致歌曲轮唱有时能完成,有时却完成不了。所以要唱好轮唱歌曲,节奏还是最重要的,同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为了走过程而走过程,应该是确保上一个环节已完成的情况下再继续往下一个环节。
班级合唱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长期的在班级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向前摸索、研究,才不会退步。相信在以后的班级合唱中,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做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真正享受合唱带来的美!
三年级下册音乐《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欢乐歌》 这首牙买加民歌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本中, 难度不高, 只有 4 个乐句, 但是它是以轮唱歌曲的要求出现的, 编者的意图也就非常明了了。 有人这么定义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 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 有过轮唱经验的人都知道, 轮唱的难点于, 同一曲调要有规律的错开,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受到另一声部的干 扰。通过三年级 4 个班级的轮唱教学,轮唱的效果还不错,总结为以下点:
1、先唱后听。歌曲《欢乐歌》第一遍为齐唱,第二遍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对于只有 4 乐句的歌曲, 齐唱是很容易的。然而对于没有轮唱的实践经验的学生 来说,如果先听,他们必定会跟着大声的演唱,只能感觉歌曲的演唱很乱,对学 唱没有很大的作用,而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该先进行轮唱练习后,再 让学生安静的聆听录音中的范唱,听听轮唱此起彼伏的效果,还可以边听边找找 自己演唱的声部,这时的聆听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至始至终轻声唱。轮唱最怕声部抢,特别是初学时,生怕自己声部弱。教 师要特别强调,两声部不比声音的响亮,而是比声音的整齐,这就需要时刻提醒 用悄悄话的声音进行演唱练习。
3.先唱旋律后填词。这首歌曲的旋律前后句相同,如果单声部演唱,非常简 单,但是却同时给轮唱带来了很大的音准问题。因此,先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再 进行这一部分旋律的轮唱, 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高,很好的解决演唱的音准问 题。
4.教师指挥手口并用最重要。初学轮唱时,教师千万不能用琴伴奏,因为这 时,教师双手的正确指挥远比被困在琴上重要的多。双手指挥的同时,教师还要 配以夸张的口形在每句的开头,给两个声部轮流提示。
5.齐唱轮唱做比较。当熟悉了歌曲的轮唱后,对歌曲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齐 唱—轮唱—齐唱, 简短的歌曲进行 3 次不间断的演唱, 增强了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6.巩固练习很有趣。在快要结束教学是,我让学生挑了几首他们最熟悉最喜 欢的.歌曲,进行轮唱,如果每首都要完整演唱,即使时间允许,从歌曲难度上来 说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当学生选好曲后,教师只要指挥他们演唱歌曲的第一、二句就可以了。这样做,只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很 强,它可以用在每一首歌曲的演唱,至于哪一些歌曲适合轮唱,那就以后再慢慢 学习了。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进行最初级的合唱练习,令我非常高兴的是,学 生和我的感觉一样:虽然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唱这首《欢乐歌》 ,但是,四十 分钟过得很快。这也许就是合唱的魅力了,合唱是最难的演唱,但它也被称是最 美的人声。也有很多学生告诉我,这节课下课后觉得非常累,我想,这是因为, 合唱是一种需要你全神贯注去做的事情,要同时看指挥、听声部、唱歌曲,一秒 的不留神都会让使你的合唱集体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甚至会影响合唱的进行。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合唱教学作为小 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编排了许多合唱 作品。 音乐教师都普遍认为合唱教学非常难, 这是事实, 但是我们要 “知难而进, 化难为乐” ,这是我想努力做到的。
相见欢教学反思
相见欢教学反思
这首《相见欢》是后主李煜的作品,是他归宋以后所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词36个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作为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代君主,当他成了亡国之君拘于汴京之后,“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亡国的悔恨,对江南的思念,伴随着孤独,悲凉的心境,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首词,我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悲慨。 其 难点是对作品“愁”的内涵的准确理解。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网络链接周子寒演唱的歌曲《相见欢》,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伴随着音乐走进李煜的作品《相见欢》,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
二、借助网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走进文本的背景和主题。
要读懂这首词,首先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所以课前我就布置了学生网上搜集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然后课上检查,让学生明确创作背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这首《相见欢》就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也正是他愁的所在,以此突破了难点“愁”的内涵,也抓住了重点即这首词的主题: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三、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词的上片,我引导学生抓住“西楼 、钩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的共同点,去体会作者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自己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词的下片,我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中的“离愁”、“滋味”包含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这首词的主题: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四、利用简易多媒体,分享文本,增大课堂容量。
由李煜的这首《相见欢》,我又利用多媒体分享了另外两个文本,一个是李煜的同一词牌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个是李煜的与本节课所学的《相见欢》同一主题的《虞美人》,这样的知识迁移,既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词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教学时间略显紧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为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应做如下调整:首先,调整时间,开头的歌曲可在课间就开始循环播放,只占用课堂一两分钟即可,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就剩下了几分钟。其次是调整内容,教师应把李煜被囚禁的生活补充得再详细一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这一环节可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再次是调整方法,下片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信在上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一定会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会有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次教学都会有一种新感觉,相信每一次反思,都会给我们带来新收获。愿我们每一位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欢乐舞》
设计意图:
3―4岁的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性质说出对音乐的感觉,但节奏能力还较差,要做到一拍一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难度。《欢乐舞》是一首节奏清晰、欢快的四分之二拍的曲子,通过小鸭、小兔、小熊的动作表现出来,音乐形象能使天生热爱小动物的孩子感兴趣,为此,我们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节奏感。故本活动分两次进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性质,学习看图形谱演奏。
2、学习正确使用乐器,会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小鸭、小兔、小熊跟着音乐分别按顺序有节奏地一拍一拍跳舞。
2、电脑课件:节奏谱:小鸭、小兔、小熊分别按音乐节奏一拍一拍地出现。
3、打击乐器小铃、圆舞板、铃鼓各8只。幼儿已经认识过小铃、圆舞板和铃鼓,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4、录音机及录音磁带。
5、场地布置:(见图)便于幼儿分清教师的指挥。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自己对音乐的`探索,感受并掌握XXX的节奏型,并能用各种动作和乐器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开始部分:听小鸟叫的音乐,录有小鸟的话:“小朋友,森林要开联欢会,请你们一起来参加。”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进教室。
(二)欣赏音乐作品《欢乐舞》
1、感受音乐电脑课件(大屏幕显示森林背景:小鸭、小兔、小熊跟着音乐分句走来了,顺序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三只动物一起跳舞)
(1)师:看,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
(2)教师介绍曲子的名字,并再听看一遍小动物跳舞的音乐。
(3)师:小动物跟着什么样的音乐在跳舞?(引导幼儿说出音乐的性质)
2、掌握音乐节拍,重点掌握XXX的节奏型。
(1)师:小鸭、小兔、小熊跳舞的快慢都一样吗?哪个地方不一样?你来学学看。引导幼儿说出XXX的节奏型,并用拍手的动作练习几遍。
(2)大屏幕显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学会看图谱打节奏,重点强调XXX的节奏型。
①师:老师把小动物跳舞的情景,画了一张图。(大屏幕出示图形谱)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句最后一小节和前面一小节有什么不一样。两个小动物怎么打节奏?三个小动物怎么打节奏?
②教师哼音乐幼儿看图谱,学习一拍一下地为乐曲拍手两遍。
③幼儿听音乐看图谱拍手两遍。
④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打节奏。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动作。(如拍腿、叉腰、跺脚等)完整练习两遍。
(3)再次观看大屏幕,小动物表演一遍,幼儿可以跟着一起做动作,感受节奏型。
(4)请几名幼儿听音乐分别扮小鸭、小兔、小熊表演动作一遍。
(评析:本次活动,我们让幼儿在听听做做、跳跳中,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让幼儿大胆的创新、积极地思维,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表现、表达音乐。)
(活动二)
(一)(大屏幕显示三只小动物垂头丧气的样子)师:“咦你们怎么啦?”小动物:“这个联欢会只有我们三个太不热闹了,请小朋友帮我们用乐器伴奏,好吗?”
(二)为小动物选乐器。
教师出示铃鼓、小铃、圆舞板,请幼儿讨论:如果用这三种乐器给小鸭、小兔、小熊伴奏的话,那么它们分别用哪种乐器呢?
(三)幼儿为小动物伴奏。
1、幼儿看图谱分别空手用圆舞板、小铃、铃鼓演奏一遍。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进行分奏、合奏。(先徒手一遍,再那乐器演奏两遍。)
3、教师指挥演奏。
(1)请幼儿看教师的手朝哪一组就请哪一组小朋友演奏。幼儿练习看着指挥拍手。
(2)教师放慢速度哼音乐并指挥幼儿用乐器演奏两遍。
(3)幼儿听音乐看着指挥演奏两遍。
(4)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5)幼儿看大屏幕为小动物跳舞演奏。
(四)结束部分。小动物对幼儿说:“刚才我们表演了节目,现在请你们也表演几个节目。”幼儿自由主动地表演节目,结束。
(评析: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让幼儿自由讨论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选择乐器,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活动反思:
1、出示不同大小的青蛙节奏图谱,使幼儿通过青蛙的大小感受节奏的快慢,并初步掌握感受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以节奏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欢乐舞》的节奏,四种乐器的出示引起幼儿对打击的兴趣,并能跟着节奏谱进行合作演奏。
3、活动中孩子的兴趣非常高,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也比较强。通过节奏图谱的出示幼儿对十六分音符掌握的比较好。幼儿的合作能力比较好,能够分组用不同的乐器根据节奏图谱进行合作演奏。
4、虽然通过幼儿对乐曲节奏的感受能力比较强,也能通过节奏图谱区别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快慢,但是幼儿在打击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时因为速度比较快,所以幼儿不能准确的打四下,在合作演奏时有些乱。在解决重点的时候老师应该强调一下打四下。
5、幼儿的合作能力进步比较大,在合作演奏时自控能力也比较的好,大多数孩子在轮到自己演奏时再打击自己的乐器,演奏的效果比较好。
6、优势: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根据幼儿的反应做出自己的回应和调整。活动的环节比较清晰,重难点的比较突出,幼儿能通过本次活动理解和感受十六分音符。
欠缺:老师可以更加的关注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在十六分音符节奏时出现混乱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强调一下。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欢乐舞》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合拍地跳舞,体会集体舞中找朋友及跳舞动作的交替规律。
2、迁移已有经验,替换舞步,学习创编两人跳舞的对称动作。
活动准备:
《欢乐舞》音乐、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体验A段舞步规律。(4A)
1、T:“宝贝们,伸出你的小手,抬抬你的小脚,让我们听听音乐、跳跳舞吧!”(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
2、教师喊节奏,幼儿按规律跳A段舞蹈。
3、幼儿在口令结束后能找点站立。
T: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个点站好,小手拍起来。
(音乐停)
4、感受双圆队形,分清里圈和外圈。
(1)T:“看看,我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
(2)T:“你是站在外面的圆上还是里面的圆上?外面的圆叫外圈,里面的圆叫里圈。”
5、讨论如何移点。
(1)T:“宝贝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里外两个圆圈都转动起来呢?”
探索出每名幼儿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转动起来。
T:“对呀,只要每个小朋友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就会转动起来。我们一起试一试。”
(2)教师示范一次移点的方法。
T:“看老师是怎样边跳边让圆圈转动的?”
(3)幼儿原地练习。
T:“请你们在原地练习一下。”
二、感受《欢乐舞》音乐旋律,按规律跳A段舞蹈。
1、幼儿跟着音乐一个人跳A段舞蹈。
T:“我看你们都跳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跳段欢乐舞,好吗?注意:往前跳四步,到你前面一个点站好。”(2A)
2、两两结伴跳舞T:“我发现你们每次都是和同一个朋友跳舞,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好朋友一起跳啊?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T:“恩,外圈的小朋友往前跳一个点,里圈的小朋友不要动,在原地跳,这样就可以和别的小朋友跳舞。我们试一试。”(4A)
三、B段舞蹈“蝴蝶找花”
1、幼儿欣赏B段音乐,自由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动作体现。
T:“我们累了,让我们在点上坐下,休息一会。听,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2B)T:“这是蝴蝶和小花在做拍手游戏呢,他们会怎么做游戏?”
2、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归纳、提升出B段舞蹈“蝴蝶找花”
T:“让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和花,一起做拍手游戏吧。”
“外圈的小朋友做蝴蝶,里圈的小朋友做花。”(4B)
四、讨论如何交换舞伴。
1、T:“小蝴蝶们,前面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儿呢,你们想找其他的花儿做朋友吗?那小蝴蝶往前飞,小花要不要动?”
讨论出蝴蝶往前飞一个点,花儿原地不动点头等待新朋友。
2、听完整音乐,练习交换朋友。(4AB)五、学习创编动作。
“蝴蝶和小花除了做拍手游戏,还会做什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4AB)
教学反思:
本次舞蹈活动《欢乐舞》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合拍地随着音乐舞蹈,初步懂得在集体舞中找朋友以及与朋友跳舞的交替规律。体验不断交换舞伴跳舞的快乐。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欣赏音乐,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孩子们听了以后,有的说很开心、有的说很欢快、还有的说想到了高兴地事情。在幼儿熟悉乐曲的基础上,我边放音乐边示范舞蹈动作,小朋友们刚开始还能认真看老师做动作,看了一会儿就忍不住站起来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做起来。等我一遍跳完以后就兴奋的拍起手来。由于幼儿有过找朋友游戏的经验,舞蹈的动作也很简单,因此在学的过程中没什么难度,我把几个动作强调了一下,小朋友就很快学会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