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人类的心中》阅读答案
- 作文大全
- 2024-06-27
- 114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在人类的心中》阅读答案,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文章第1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第一句话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填空回答问题。
(1)第4段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既突出了鲁迅先生的 ,也写出了北大莘莘学子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之情。
(2)第5、6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讲课声音及语调、语言进行了描写,突出了“_________”这一特点。作者这样写,意在用__________的写法,表现鲁迅___________的特点,突出鲁迅所作的工作是__________的伟大工作。
1.①交代了鲁迅逝世的时间;②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③写出鲁迅的逝世不仅使千万人从心灵深处感到哀痛,也使天地为之动容。
2.鲁迅的逝世引起了无比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哀伤,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鲁迅的沉痛悼念。鲁迅的逝世是全人类的损失。
3.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提示了全文的写作思路。(意对即可)
4.(1)神态外貌;北大教室听课学子的反应;沉静敏锐、为中国的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高质量的讲课水平;敬仰与热爱
(2)“极平常”;反衬;性格沉稳,思想敏锐 深邃,话语平常却富于透彻的剖析力、幽默感及强大的感染力;对青年具有巨大的激励、引导作用。
鲁彦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 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 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农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 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 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农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活在人类的心中》阅读题
1.文章第1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第一句话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填空回答问题。
(1)第4段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既突出了鲁迅先生的 ,也写出了北大莘莘学子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之情。
(2)第5、6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讲课声音及语调、语言进行了描写,突出了“_________”这一特点。作者这样写,意在用__________的写法,表现鲁迅___________的特点,突出鲁迅所作的工作是__________的伟大工作。
1.①交代了鲁迅逝世的时间;②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③写出鲁迅的逝世不仅使千万人从心灵深处感到哀痛,也使天地为之动容。
2.鲁迅的逝世引起了无比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哀伤,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鲁迅的沉痛悼念。鲁迅的逝世是全人类的损失。
3.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提示了全文的写作思路。(意对即可)
4.(1)神态外貌;北大教室听课学子的反应;沉静敏锐、为中国的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高质量的讲课水平;敬仰与热爱
(2)“极平常”;反衬;性格沉稳,思想敏锐 深邃,话语平常却富于透彻的剖析力、幽默感及强大的感染力;对青年具有巨大的激励、引导作用。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方法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方法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方法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
⑴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考题中的父子)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
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方法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阅读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活在当下》阅读答案
①生活中常听人说,“我当初考大学只差几分,早知道就好好学习了!”“我若是前几年买房子就好了,越等越买不起了……”也常有人这样说,“等我以后有时间了,我就去学一门乐器。”“等我以后退休了,我也到国外长长见识。”前一种人常常沉浸在对过去的惋惜中,后一种人常常沉浸在对未来的渴望里,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因为,过去的已不可挽回,再多的惋惜都是徒增痛苦;未来无法确定,再多的渴望都是徒增烦忧。我们要跳出怪圈直面现实,时刻牢记:人要活在当下。
②那么,什么叫活在当下呢?顾名思义,就是活在现在,活在今天。我们要抛却过去的烦恼,直面眼前的现实,发现和享受当下的美好,让生命活在我们前进的脚步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验斑斓的人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意义。
③活在当下,就要微笑着接纳生活中的不美好。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每个人的当下并不都是灿烂美好的。或者遇到困难,或者遇到挫折,或者到变故,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这些都是整个人生中不遂人愿的,是我们所左右不了的。面对这样的不如意,有的人就会心烦意乱,悲观失望,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有的人就敢于面对一切,能以一份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不美好,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北宋时期的苏轼仕途不顺、人生坎坷,却仍不改初心,乐观面对生活。被贬至惠州、儋州之时,他不仅教化民众,造福了一方百姓,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和一怀旷达的胸襟。活在当下,就应该这样直面当下,不逃避,不退缩,接受生活,笑对人生,在逆境中探索真实的人生,掌握人生的真谛。
④活在当下,就要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乏美好,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其实,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悠品一杯香茗,轻嗅一缕花香,闲读一本好书,静看一抹夕阳。或看彩云升起,听清风吟唱,游名山大川,观鸟儿飞翔。或相约三五好友,漫聊柴米油盐:或相聚一家老小,享受天伦之乐……这些都是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活在当下,就莫要错过眼前的风景。因此,活在当下,我们就要有一双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⑤活在当下,。一旦发现了当下生活中的美好,那还等什么?立足当下之美,享受惬意人生。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当下生活竟如此美好,还有什么比尽情享受当下生活更美好的?当下的美好生活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错过了就会成为昨日的风景。趁着身体正好就背起你的行囊,趁着天气晴朗就沐浴阳光,穿上你那件要留到“重要场合”才舍得穿的裙子,把你珍藏的精美餐具摆上今晚的餐桌……在这美好的当下,我们要张开双臂去拥抱它,要敞开心扉去欣赏它,要放松心情去享受它,过好当下生活的每一天,
⑥当然,活在当下并不是只顾眼前,彻底地摒弃过去、无视未来,而是要从过去的遗憾中汲取教训学会珍惜,要从对未来的憧憬中看到希望学会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当下活出美好。
⑦人,要活在当下。活出当下的自己,オ是真实的自己,一直享受当下的美好,定能过好完美精彩的人生。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选文中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28.请在选文第⑤段画线处补充一个分论点。(2分)
29.请简要概述选文第⑥段不能到删除的原因。(3分)
答案:
25、人要活在当下。
26、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将生活中不同的人面对不如意的情况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又列举了苏轼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时保持乐观态度的例子,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活在当下,就要微笑着接纳生活中的不美好“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人要活在当下”的中心论点。
27、选文第④段首先提出了“活在当下,就要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然后引用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又列举了“悠品一杯香茗”“轻嗅一缕花香”等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证明了文段的分论点,最后重申论点,指出“活在当下,我们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28、示例:就要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29、因为选文第⑥段指出活在当下并不是只顾眼前,彻底地摒弃过去、无视未来,是对上文论述内容的补充,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全面、充分、结构更加严谨。
《活在往事中》阅读答案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午夜,开一盏壁灯,燃一支香烟,斟一杯醇酒,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一片空寂,思绪也变得邈远,邈远,更邈远……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鹅毛团,下一年。”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是啊,20到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⑴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⑵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⑨段中说:“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5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
“揣在棉袖里”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因寒冷而缩手缩脚。“提沓提沓地趿着鞋窜门”更是再现出来在冬天山里人们的百无聊赖。
2、原因:大雪带来的压抑心情、对新年的期盼和迷惘、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回忆及深思。
3、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4、当我们年轻时,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此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结果。当我们老了,不必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我们才静下心会回顾人生,回忆往事,而这一切因为已经逝去而显得尤其美好。
活在往事中阅读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命运,但并不是一定改变命运。下面是活在往事中阅读答案,请参考!
活在往事中阅读答案
活在往事中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啦,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其实这段日子除啦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啦。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啦!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除啦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午夜,开一盏壁灯,燃一支香烟,斟一杯醇酒,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一片空寂,思绪也变得邈远,邈远,更邈远……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啦。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啦又糊,缺啦,在硬纸板画着替补。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鹅毛团,下一年。”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啦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啦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啦。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啦,过年啦。是啊,2008年到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啦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⑴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啦。
⑵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啦又糊,缺啦,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啦“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⑨段中说:“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啦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啦。”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5分)
答案:
1、采用啦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
“揣在棉袖里”形象地写出啦人们因寒冷而缩手缩脚。“提沓提沓地趿着鞋窜门”更是再现出来在冬天山里人们的百无聊赖。
2、原因:大雪带来的压抑心情、对新年的期盼和迷惘、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回忆及深思。
3、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达啦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4、当我们年轻时,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此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结果。当我们老啦,不必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我们才静下心会回顾人生,回忆往事,而这一切因为已经逝去而显得尤其美好
人类水资源现状 阅读答案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步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高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印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分)
2.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方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什么?
3.第段中,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因素有三点:(3分)
(1) ;
(2) ;
(3) ;
4.第段中“人类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2分)对象:人类水资源现状 顺序:逻辑顺序 (每空1分)
2.(2分)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
3.(3分)(1)地区颁布不均(或:水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2)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3)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
4.(3分)不能。(1分)“仅”字突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仅”字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对即可)(2分)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6.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只要考说明文,考查说明方法是必有一题,需掌握常见的说明文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答作用时应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对什么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不能简单地只从理论上概括作答。句意表明“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列数字意在准确说明这个特征。
.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说明文层次分明,只要针对题干说明的主体对象“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来概括即可。“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 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我国人均……制约因素”--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中国平均遭到污染”--水资源遭到污染。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 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 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5.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 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2. 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3. D(2分)
4.C(2分)
5. 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能力。考说明文,对说明语言的考查是常见题,我们应记住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做此类题,我们应先清楚考查句的说明对象和特点,再看考查词对说明对象特点所起的作用,A、B、C三项去掉后改变了原句意思,只有D项“仅”是突出强调的作用,去掉后力量减弱,但没改变原句意思。故选D。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 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 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 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准确理解能力。只要仔细读原文,此题不难。A项原文意是“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数量关系不准,B项原文意是“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是推论不是定论,是将来时,不是现在时。D项原文意应表明“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只有C项跟原文符。
20.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案】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解析】本题属思维拓展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感悟。尽管属于开放性题,但答案要体现出“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思想,也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