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 文档
- 2024-07-02
- 113热度
- 0评论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对比阅读及答案,本文共9篇,方便大家学习。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参考答案:
6.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7.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8.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知识拓展]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赏析
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清。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
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细化赏析
“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与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文章写作特点
1.信笔疏意,随物赋形。
2.描写月色,如诗如画。
3.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作者心境
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本文体现二人友情的句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张怀民可与同乐);怀民亦未寝(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横”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清、亮。
闲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所以自称“闲人”。
写月突出其明,写境突出其静,写影突出其形,写人突出其闲,写情突出其空。
《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8、①门 ②精巧,精妙
9、①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草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②这种乐趣留给僧人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俗人说呢?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后者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记承天寺夜游》和《西湖游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4分)
①月色入户。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无与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甲)文中,“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小题4: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甲文写月的句子:
乙文写月的句子:
写法上不同点: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户:门 ② 念:考虑 ③盖:承接连词,相当于“原来是” ④寝:睡觉(共4分)
小题2: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②怎么能讲给世俗的人听呢!(共4分)
小题3:“闲人”是作者在谪贬之后的自居、自傲,也不乏牢骚之情。饱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宦海沉浮的悲凉 ,同时也有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甲文写月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分),乙文写月句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1分)。写法上不同点: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月下景物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读懂短文,疏通句意,在语境中推断字词的意思。比如“盖”也有“大概”的意思,而此句不是猜想,而是“确定的了解”,所以其义为“原来是”。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注意“但”“安”的古今异义。“但”在古文常用作“只”,“安”表示反问,译作“难道”。第一句还是“倒装”,应该是“如吾两闲者”,要按现代语言习惯翻译。二句的语气也要翻译准确,第一句“耳”表示感叹语气,第一句“哉”表示反问语气。
小题3:
试题分析:古文人大多是有抱负而不甘“闲”的,所以文中“闲人”自然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结合所了解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正面写月侧面烘托写月都是“写月的句子”,“写作不同”指的是描写的技巧,比如角度,修饰的方式等。
《记承天寺夜游》和《西湖游记》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4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念无与乐者。 念:
③盖竹柏影也。盖: ④怀民亦未寝。 寝: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甲)文中,“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小题4: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甲文写月的句子:
乙文写月的句子:
写法上不同点: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户:门 ② 念:考虑 ③盖:承接连词,相当于“原来是” ④寝:睡觉(共4分)
小题2: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②怎么能讲给世俗的人听呢!(共4分)
小题3:“闲人”是作者在谪贬之后的.自居、自傲,也不乏牢骚之情。饱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宦海沉浮的悲凉 ,同时也有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甲文写月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分),乙文写月句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1分)。写法上不同点: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月下景物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读懂短文,疏通句意,在语境中推断字词的意思。比如“盖”也有“大概”的意思,而此句不是猜想,而是“确定的了解”,所以其义为“原来是”。
点评:本题不难,出自所学课文,学生比较熟悉。古文字词含义的掌握,一要靠记忆,所学所记,二要阅读理解的推断,两者结合。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注意“但”“安”的古今异义。“但”在古文常用作“只”,“安”表示反问,译作“难道”。第一句还是“倒装”,应该是“如吾两闲者”,要按现代语言习惯翻译。二句的语气也要翻译准确,第一句“耳”表示感叹语气,第一句“哉”表示反问语气。
点评:两句虽短小,但翻译还是有难度的,词义与句式与现代语言有很大的差异。翻译此类难译文言句子,可以借助文章的语境,先推断大概意思,再了解句中字语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古文人大多是有抱负而不甘“闲”的,所以文中“闲人”自然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结合所了解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作答。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如果没有记忆教师所讲授的“闲”的含义,往往会理解为一般的“清闲”,所以学习古诗,还要读“诗外”的东西:写作背景和作者生活处境。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正面写月侧面烘托写月都是“写月的句子”,“写作不同”指的是描写的技巧,比如角度,修饰的方式等。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平时缺乏比较阅读的训练,所以对“写作不同”难于判断。此题拟题很好,提醒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意比较阅读,了解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达到了考为学的目的。
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答案
【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③。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⑤,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一)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然杭人游湖 烨然若神人
B.多于堤畔之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
D.石篑数为余言 扶苏以数谏故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3分)
答案:
1.答案:D。
评分:答对2分。共2分。
2.答案:①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丁,竟然不忍心离开潮上,
. ②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幺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评分:每句2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下面给大家分享《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焉,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时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恋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
夕岚:傍晚的山光。
勒:抑制。
石篑:明代公安派作家陶望龄的号。
张功甫:南宋将领张俊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花木400株。
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粉汗为雨: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设色:用颜色描绘。
夕舂:夕阳。旧习俗日落石时舂米,故曰“夕阳舂”。后简称“夕舂”,并引申指夕阳。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蒙蒙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文言知识】
释“数”。“数”指数目、数量,古今义同。它还可作“几、几个”解,如“数次”,意为“几次”。此外,读“shǔ”时,有“计算、查点”(如“不可胜数”)、“责备”(如“数落”)等义项。它又读“shuò”,作“多次、屡次”解。上文“数为余言”,意为“多次对我说”。
【阅读训练答案】
1、解释:
①为:被
②相次:一个接着一个
③恋:迷住
④去:离开
⑤受用:享受
2、翻译:
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焉,为夕岚: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蒙蒙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恋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
3、本文描绘了西湖美丽而壮观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游西湖的感想,融情于景。请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多角度分析)。
作者钟情于山水,以自然山水为乐,欣赏大自然的美,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审美情趣。作者保持着一份内心的清静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情操。
西湖最盛,为春之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⑥,粉汗为雨⑦,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⑨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
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 ③勒:抑制。 ④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⑤ 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⑦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⑨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小题1:下列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湖最盛盛:美B.与杏桃相次开发开发:开花C.止午、未、申三时止:停止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美丽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岚设色之妙A.拘束一室之内B.如倩女之靧面C.呷浪之鳞D.乃记之而去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准确的项是A.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B.第二段写桃花之盛,看似偏离题意,其实是为“待月”做铺垫,衬出月色更为迷人。C.第二段既写花,又写人,在二十里花海之中游人如织,“艳冶极矣”,颇有唐著名诗
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情画意D.在作者看来最招人喜爱的是西湖的春天和月夜之景。参考答案:
小题1:.A (止:仅仅在)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试题分析:“止:停止”的说法不对,此句中的“止”是通假字,是“仅仅”的意思。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之”是“的”的意思,A无意,B主谓之间,C“的”,D代词。因此应选C。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在作者看来最招人喜爱的是西湖的春天和月夜之景。”的说法是错误的,在作者看来,西湖最美的是春日的月夜之景,因为原文中说的是“西湖最盛,为春之月。”从句中的“春之月”可知此意思。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