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个性,活化人物–作文教学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激活个性,活化人物--作文教学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本文共3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激活个性,活化人物--作文教学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江苏省淮州中学 韩维加

[训练目的]

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复习指导]

什么是个性,什么样的人物才算有鲜明的个性,怎样才能写出鲜明的个性,是写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小说中的林黛玉,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车夫老王和哲学家金岳霖,都是因为是独有的“这一个”才让人们牢记的,这就是个性。所谓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

要学会感受,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生活与情感,是写好人物的基础。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坚守制靴和做人品质而最后被饿死的靴匠,杨绛《老王》中身处困境却同情关心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三轮车夫,作品之所以能把这些底层人物描写得真实感人,是因为作者对生活中这类小人物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尊重和爱。缺少这样的眼光和胸怀,就无法认识人物,更无法写好人物。

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就必须写出人物生存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要熟悉生活。杨绛不熟悉生活是写不出老王来的,哪怕老王天天在她面前转悠;高尔斯华绥不熟悉生活是写不出格斯拉兄弟的,哪怕格斯拉兄弟整天坐在他面前。注意观察和思考生活是写出鲜明人物个性的必备条件。

个性体现在人物的方方面面,人物的言行都是个性化的,是他人无可替代的,写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就必须写出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言行。它体现一个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性格、文化教养等诸多方面的东西。

人物的言行中往往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最能传神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描绘人物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比如杨绛写老王送钱钟书去医院后,面对杨绛坚决给钱的举动,哑着嗓子悄悄地问:“你还有钱吗?”这一细节就非常传神地把一个善良人的复杂心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老王得收车资,他是靠这个来维持生活的,为雇主干活当然得拿报酬;另一方面,老王又不忍心收钱,因为老王知道对面的好人正在落难之中。“你还有钱吗”一句,就把一个好人对另一个好人的同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人物的生活细节可能很多,但并非所有细节都有价值,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选材,只保留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材料。《品质》、《老王》、《金岳霖先生》等文章都是这方面的样板,要仔细体味作者在细节选材上处理的妙处。

还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孤立地描写人物肖像不是不可以,但不如抓住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把肖像描写与语言、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这样给人的感觉更立体更逼真;静态地描写人物心理固然好,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可能更能丰富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刻画人物的个性。

当然,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还有其他一些艺术手法,通过阅读与写作实践,你自然会慢慢体会到。

[[典题探究] (2008高考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道题在审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因为材料本身就暗合了命题的内涵和走向,故考生比较容易把握,不大可能产生跑题的现象。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中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本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等和谐共处的目的,着重论述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范文引路]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某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根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例文评析]

这篇文章选材很好,选取了外公和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看起来琐碎、寻常,但是非常生活化,而且渗透了人物情感,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所以文章能以情感人。

[作文训练]

以“凡人小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提示:文题给人以亲切朴实之感,所写的内容也较广泛。但应注意,本题的题眼在字眼的反面:平凡之中写出不平凡。写作时要突出重点,以记叙为主,通过生活细节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内在的精神,可以适当议论与抒情。

[佳作赏析]

凡人小事

法公,全名林宏法,因他是我父亲的至交,又是我祖辈,因而自小我就称他为法公。

法公,他身材矮小,很是瘦弱,全身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平时不爱穿上衣,每次出现,都因“排骨”条条,显得有点惊目。但他面上常带笑容,行动也甚是斯文,我们小孩也就都喜欢跟他玩,他又无啥排场,啥人都合得来,人缘一直很好。但他还是最喜欢来我家跟我爸妈聊天。法公家很穷,但仍生养了五个孩子。

法公每次来的时候,脸上都是笑眯眯的,全没外头人的忧愁样,他一来到我家,我就会高兴的缠着他,有时硬要他讲古;有时又要他陪我玩纸牌。法公他最爱讲古,并且爱讲些鬼怪的古,我们都爱听,因为从他口里讲出的这些鬼怪,尽是些好鬼怪,从不害人的,还时时想办法帮助那些没饭吃、没肉吃的穷人。那时我总弄不明白,为何法公会认识这么多好的鬼怪?等我长大了,读初中了,在看课外书时,看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鬼故事后,才突然觉得《聊斋志异》里的鬼,都很像是法公讲的古里的那些好心肠的鬼怪,是不是法公看过了《聊斋志异》,再把书里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呢?可法公是不识字的啊!

再到后来,我才想到,是不是法公他一直在想着,在生活中,最好能有这样好心肠的鬼怪,或是在希望自己就是这些好心肠的鬼怪,以便能帮助其他人吧!我们也很喜欢跟法公玩纸牌,虽然我们是小孩,不太懂玩,可是只要我们拿到好的牌,我们都会赢的,法公输了,他仍是笑眯眯的。法公说:“玩这东西吗,有赢的时候,自然也有输的时候。”他如此说法,我自然不相信,因为我们跟其他大人玩牌时,就算我们拿到好的牌,也都是输的,后来爸爸告诉我,说是我们跟其他大人玩牌时,那些大人都是在玩花招的,所以不管我们拿到多好的牌,都会输的。我这才知道,法公他就算和我们这些小孩玩,他也决不耍花招的,所以我们便更喜欢跟他一块玩了。

在我眼里,法公他很不幸,因为法公的老婆是个哑巴,我们都叫她“哑婆”,我很不明白,象法公这样好心肠、面上尽是笑容的,为何要一个哑巴来做老婆呢?我也问过法公很多次,可他不肯说,很快的他又讲起我们爱听的鬼怪古来,我们便忘记追问这个问题了。后来才听人说法公家一直都很穷,到了他该迎娘的时候,家里仍无财物,长的又不出众,于是就没被哪个女子看的上,没办法,他父母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哑婆。

“哑婆”成了法公的人后,随着孩子一个个出世,生活也就越来越艰难了。但难得的是,生活再艰难,法公他也不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记得有一次,下了一场倾盆大雨,生产队鱼塘里的水都涨得流了出来,有很多鱼也随着水流到外面的水沟里,很多人便冒着雨在水沟里抓鱼,都抓到了很多,法公知道了,他没有跟着别人去抓鱼,只是淡淡地说:“鱼是公家的,怎么能去抓呢?”那些去抓鱼的人便都嘲笑他了,有的说他就是懒,跑出来的鱼竟然都不去抓;还有的说他懒就懒了,干嘛还找借口。

七八年前,我们搬到县城去了,就很少跟法公见面了,他后来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前阵子我又因事回了村里一趟,抽空去看他一下。他就搬了两张小凳子,放在过道里和我坐着聊天,这一次他仍没穿上衣,我发现法公他更黑了,黑的略带金色;也更瘦了,瘦得几乎没了肚子。我便问他如何会这样,他还是跟我印象里一样笑嘻嘻的说:“这段时间不太知道肚子饿,很少吃饭,所以就瘦多了些。”但我发现他笑容里隐约带了些无奈。我们又谈了些家庭杂事,谈到他儿子,他说:“儿子今年已有二十几岁了,老大的一个人了,还没有成家,虽说曾谈过几个对象,可谈到最后,都不合他意,也都散了,就这么瞎折腾几场,婚没结成,竟也花了好几千元了,没法,随他了,唉……!”我只能劝说:“他还年轻,自会有美好姻缘的。”有关儿子的事,他也没说啥了,又聊了一会,看看时间不早,我就告辞了。

今年里有一天,我回老家一趟,有朋友告诉我说法公已故,我只能长叹一声,还能做什么?他不在了,他的哑婆,还有他的那个未曾成家的孩子怎么办?

[简评]

文章写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民--法公,通过一些平凡的小事,如讲好心肠爱帮助别人的鬼怪的故事,玩纸牌时从不耍花招,不去抓公家的鱼等,表现了人物善良、诚实的品格,写出人物的个性。本文肖像、语言、细节等描写很成功。

时    间:4月22日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班级:福建连江县凤城中学初三(1)班

执 教 者:薛炳钦(一级教师)

整理评点:郭庭平(高级教师)

师:初三(2)班谢希宁同学的习作,常常被作为范例拿来评议和欣赏。今天,我特地邀请他参加这节课的学习,欢迎嘉宾希宁同学。(学生热烈鼓掌)

[请邻班学生作嘉宾列席课堂,真是别出心裁。]

师: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W=X+Y+Z”。(板书)爱因斯坦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公式中的X、Y、Z,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吧。  (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成功等于勤奋+天赋+运气。 生2:成功等于勇气+努力+创新。 生3: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科学的方法+不怕失败。

……

师:很好。大家对同一个公式作出不同的解读,不仅表现出独特的认识,也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实在可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大家熟知的公式(名言),被教者用作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钥匙,真是妙不可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不同解读,就是围绕话题“成功”,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的结果。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立意呢? 生4: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生5: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师:对!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生6:鲜明,准确。 生7:深刻,而且要新颖。

师:说得真好!总之,立意要做到:准确、鲜明、深刻和新颖。(板书)其中准确、鲜明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板书课题)“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发散思维,抄一条美丽的小路,去找寻立意上独好的风景。  [从什么是立意,到立意的要求,从立意的两个层次,到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导入课题不瘟不火,衔接自然。]

(挂小黑板。上板书作文题: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话题选得好,适合初三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师:请同学们看清小黑板上的作文题,认真思考,写出不同角度的立意。五分钟后让大家自由发言。  (全场寂静。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视。五分钟后)

师:现在请大家停笔。谁愿意第一个发言,把你的立意端出来让同学们共享?  (稍作等待,一生举手)

生8:我想到社会上的腐败之风。 我想到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我想到春风,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独处异乡的我一想起它,心里就涌上一阵阵的温暖。 师:真让人感动!继续讲下去。 生8:(接着)我还想到自然界之风,从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

师:欢迎嘉宾谢希宁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嘉宾):这位同学联想丰富,能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既有自然界的风,也有无形的社会之风;既有揭露腐败现象的,也有歌颂永恒母爱的。立意深刻,也有新意。

师:点评不错吧?(生热烈鼓掌)

[让嘉宾点评,既能活跃课堂,又不冷落客人,妙。虽然生8回答时表达立意的主句不够明确,嘉宾的评语“立意深刻,也有新意”也不是十分妥当,但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让众生报以热烈掌声,无可厚非。]

师:请同学注意,在联想的基础上,要尽量用简洁的句子来表达立意。刚才这位同学开了第一炮,我相信其他同学的立意肯定也不错,谁来说?  [针对存在的缺点,委婉地告诉学生立意时要注意的问题,很好。]

生9:我想到风气,社会上助人为乐之风,歌颂文明新风尚。

我还想到树与暴风雨的抗争,我们应当坚强地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

师:很好!你既关注社会生活,又有对人生的思考,立意表达明确,而且比较深刻。 生10:我想到风是大自然的礼物,想赞美大自然的伟大。

我想到社会上的风气,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会玷污人们的心灵,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

我还想到风吹雨打,经历了风雨,才会有成功。正如那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学生热烈鼓掌,气氛活跃)

师:你说得很精彩,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作评点的评点,有时更能说明问题,不是吗?]

生11:我想到的是社会之风,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学习三个代表之风、时尚之风,还有受贿之风。 我还想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风调雨顺和狂风暴雨。 师:你居然想到事物的两面性,真有点哲学家的味道。从这个角度立意很新颖,也很有深度。  [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说者深受鼓舞,听者深受启发。]

生12:我想到流行风,想到见风使舵的人。 师:流行风有哪些呀? 生12:崇拜偶像之风,追星之风,交笔友之风。 生13:(插嘴)还有校园里刮起了“韩流”,来自韩国之风。

师:对这些追星之风、崇拜偶像之风该怎么对待呢?请嘉宾同学发表意见好不好?(学生鼓掌)

生(嘉宾):追星,崇拜偶像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视野,还可以从歌星的成长道路吸取力量,受到教益。但追星也应该适度,毕竟我们不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追星上,应该以学习为重。  [巧妙地把思想教育寓于写作指导,乃“神来之笔”。]

师:这种意见你们能够接受吗?(学生鼓掌,气氛热烈,情绪高涨)还有什么独到的立意呢? 生14:我想到了飘飘然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要不得。

想到了暴风雨--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

想到风带来的诗意,风的飘逸,想到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人类要回归自然。

想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读书为自己的风气不可长。

还想到火烧赤壁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成功的条件要靠自己去创造。

师:哇,这么多呀,陈玉同学的文化底蕴真深厚啊,让人大开眼界!这些立意算得上抄一条美丽的小路,觅得独好的风景。请大家祝贺他一下吧!  (学生热烈鼓掌)

[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也情不自禁为之鼓掌。]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显然,多角度立意是使话题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板书)

多 角 度:自 然 界--有形

人类社会--无形

发散思维: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

[教师的总结恰到好处,板书言简意赅,提纲挈领。]

师: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以“良师”为话题,再进行一次立意训练。  (学生思考,下笔;教师巡视。三分钟后)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立意。 生15:母亲是良师,教给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师。

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让我们学会热爱生活,它们是良师。

时间是伴随终生的良师,时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生(嘉宾):我敬爱的老师是良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献身大地,它教我做人应该无私奉献。落花是我的良师。

失败是我的良师。(鼓掌)

[嘉宾自告奋勇直抒己见,同学为之喝彩,可见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和谐啊!看来邀请嘉宾学生并不只是为了花样翻新。]

生16:磨难是一位良师。 兴趣也是良师。    ……

[学生的思路全被打开了,这是思维训练所期待的呀。]

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高兴地看到大家已经学会多角度立意。面对“良师”这个话题,有的从人的角度立意,有的从物的角度立意,还有人从事的角度立意;不但有人从正面立意,还有人从反面立意,都能做到深刻、新颖,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啊。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匪浅。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充分展示了创造精神和个性风采,我为大家感到骄傲!  [此题略处理,详略得当。教师的总结再次强调如何多角度立意,再次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真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哉”。]

师:最后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师翻过小黑板,读题)请以“起点”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不少于3个),然后选择其一写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可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下课。  [布置作业,这是延伸训练,进一步检验这节课思维训练的实效。]

[总评]

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其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于是不少教师忽略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训练,以为审题立意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这正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良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契机。薛老师意识到这一点,他设计了话题作文的思维训练序列,“多角度立意训练”是其中之一。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多角度立意,以实现立意的深刻、新颖为近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引导训练;二是依题发散,实施训练;三是布置作文,延伸训练。第二个环节是整节课的重心所在,教者安排了两个训练点,一是以“风”为话题(详),二是以“良师”为话题(略),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整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简洁流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教师引导有方,激励得法,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记叙文写作专项训练(二)--写出人物的个性之三(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达标练习2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的话题其实就是“声音”。这种不明确点出话题而需写作者自行确立话题的作文题型,我们称之为潜话题型话题作文。这种作文题型是2005年才出现的新题型,它能更好地引发我们思考,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情趣,从而有效地考查我们的观察力、感悟力、体验美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认识的高度等。潜话题型话题作文一诞生便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估计将成为今后各省高考作文的首选题型。

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写作跟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稍有不同:一是我们必须准确地确立话题,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写2005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时,必须准确确立好“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这一话题,否则便难以把握好“内”与“外”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必须高度重视审题。一般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往往较低,而潜话题型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它的引导材料或提示语都有可能对话题起限制作用。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假如我们仅从三个广角镜头归纳出“当今的文化生活”这一话题便匆匆行文的话,便有可能偏题,我们还必须注意提示语--“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其话题应为“当今的文化生活与自己的成长”。本道作文题则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一语破的】千万种声音中,能触动内心世界的,必定是使我感受最深的声音。

【素材超市】自己最熟悉的声音:校园的声音、家庭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声音等。

(一)校园的声音。

1.老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的讲解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我终身难忘,更让我体味到老师的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

2.老师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如雨露般滋润着我茁壮成长。

3.我的特异功能--听声知人。由走路、说话声判断出声音的主人,可见友情的融洽与醇美。

4.同窗的梦呓。同窗平素酷爱绿装,军训时,更是梦语不断。这让我感受到了同窗处处以军人自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竞选演讲。班委的竞选演讲,充分展示了同龄人的青春风采和鲜明个性。

6.令人生厌的铃声。铃声一响,老师上场;铃声一落,超负荷作业滚滚而来。这是紧张、单调的学校生活的再现。

(二)家庭的声音。

1.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 2.父母的脚步声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3.父母的叮嘱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

(三)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声音。

1.听《好大一棵树》的感受。我希望自己能像树一样,做一个在风雨中昂起头,冰雪压不服,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人。

2.当自己失败不自信时,从《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等音乐声中,找回了前进的勇气。

3.赛场上观众为运动员欢呼呐喊的声音,令我热血沸腾并激励着自己勇往直前。

4.从自己的呼吸声中,感受到“逝者如斯夫”的紧迫并警醒自己时不我与。

(四)自然界的声音。

1.雨敲石板发出的叮咚声引人沉浸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与“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悲壮等美丽意境中,从而让人洗去心灵的污浊,升华思想。

2.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

3.冰雪融化、燕子泥喃、蜜蜂嗡嗡、小麦拔节、小草的萌动等春天的.声音告示着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大好时光。

(五)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声音。

1.做梦偶然听到风与沙联手扩大地盘、进攻人类、计划消灭人类的对话,旨在说明风、沙要与人类较量,对人类进行报复,从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2.由自己最钟爱的“百鸟朝凤”想到大自然中树木越来越少、鸟类越来越少,从而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而哭泣。

【思路突破】 思路设计一: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人的声音社会的声音,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这些声音里,哪些是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这些声音凭着什么特点,又是怎样让你动了真情,感受至深?从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等角度由实到虚;从人的角度社会的呼吁角度,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洞箫声等等角度,写出最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的声音。

思路设计二:

还有一种无形的声音,爱心和同情的呼唤,对于保护自然爱惜生命的呼吁,对于真挚感情的向往等等,这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要用心倾听。

父亲的笛声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地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推荐理由】作者以笛声为线索行文,而又把父爱熔铸于笛声之中:年少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始终牵动着“我”的内心深处,“是我的心魂”。这笛声,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笛声了,而是如山般深沉的父爱的象征。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小作者仅用“用粗糙的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等几个细节,便把“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形象勾勒出来了。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真情款款,富有乡村风味。掩卷思之,令人回味无穷。

心只为之牵动

一种声音,总是会让我在人群中蓦然回首--咳嗽。

的确,这不是天籁,不是妙音,但是它总是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因为我的父亲。

父亲经常咳嗽,许是因为频繁抽烟。父亲是个直率的人,处事原则也是顺其自然,因此对于自己的咳嗽也从不在乎。他经常说:“只要今天过得开心就好。”但母亲和我总是颇为担心。

父亲的咳嗽总是来得惊天动地,每每我总是听得心痛,听得撕心裂肺。

幼时,父亲还年轻,可以把我放在他的肩上,穿过人山人海;可以为我飞身跃起拿下高大圣诞树尖上的礼物。彼时的父亲,健康,咳嗽鲜有。

如今,父亲的咳嗽经常在家中响起,纠扯着我的心,全家都默认是父亲抽烟过度。其实我比谁都清楚,父亲更多是因我而苍老。为我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奔波忙碌,父亲付出的代价便是健康。他愈是对此描绘得云淡风清,愈是让我无地自容,无处容我的任性,无处容我的叛逆。

也许我现在的懂得还为时不晚。因为中国人传统上内藏的感情,我从未在父亲咳嗽的时候为他倒过一杯水,我一直为此惭愧。我只能总是装做不经意地为父亲做些什么,然后轻描淡写地带过;总是在父亲在家的时候显得心情愉快,与他谈笑风生。然而无论做什么,都已经不能让父亲的咳嗽声不再出现。

于是我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被父亲格外刺耳的咳嗽声惊醒,拥被而坐,泪流满面。

有人把父母比做折了翅膀的天使,自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只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不能飞翔。孩子长大后,便会渴望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老了的天使,只能在家中望穿秋水。

太多时候我们把父母给我们的爱当作天经地义,接受得理所当然。年轻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忽略了他们的脆弱,忽略了他们的衰老。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竟然有如此多的同龄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百道孝为先,中国的传统美德被遗忘在逝去的时光中。

最终我们会心痛,会悔恨。当父母故去之后,突然发现我们视而不见的竟是如此深沉的爱,无可取代。

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总是在一代代的重演。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午夜梦回,泪流满面的我,听着父亲的咳嗽声,心痛着,却无能为力。一声,两声,声声入耳,铭刻在心…

爆竹声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之夜热烈的爆竹声总能触动我的心灵深处,它以其磅礴的气力尘封过去的一年,并为新的一年揭开了序幕。矗立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界线上,用心聆听时间之轮从身边滚过的声响,宏大而厚重。

时钟将近十二点,窗外寂静的夜空已开始时不时地被一些稀疏的“独鸣”打破。人们心中都很清楚,真正的盛宴将于零点准时开席,我静心等待那一刻的来临。当春晚主持人倒数十秒时,我的心已无法平静,我很清楚下一步的狂欢将会如何震动我的内心。“新年好,向全国人民拜年------”。已经是新的一年了,我顾不得寒冷打开窗,想更真切地感受窗外的一切......远处吹来一些爆竹声,有点轻;耳边也有几声鸣响,有点短,怎么了?我有点失意,不明白曾经撼动我心的爆竹声去了哪里。

躺在床上,回想起曾经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心跳又不觉加速起来。

“三、二、一、”伴随着零点的临近,窗外的黑空不再寂静,取而代之的是响彻云霄的惊雷之声。爆竹声用其特有的方式,使今晚与众不同。海啸般的音浪在此刻使其余的一切为之褪色,没有什么能与其抗衡。爆竹声用它那排山倒海之势冲刷着黑幕下每一寸土地,使原本寒冷的冬夜也随之升温,它在向人们宣告春的脚步。每到此刻。我都经不住颤动。不知是内心的激奋带动了全身,还是爆竹的声浪引起了共振。在强烈的听觉刺激下。我已分不清是喜是悲,只是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包围着,冲击着。然而今晚的感动却只能来自于回忆。

初四的夜晚,爆竹声起始于晚餐之后,随着夜深了,爆竹声更是不绝于耳,其势与除夕之夜不可同日而语。声音之响,时间之长,完全胜过了除夕的一切。本想欣赏这“迎财神”的贺礼,却始终不在状态。双耳听到的是嘈杂,内心感到的是焦躁。同是爆竹之声,产生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所感到庆幸的是人们还没有忘记“接财神”的传统,却也毫无掩饰地暴露了对金钱、对不劳而获的青睐。除夕夜的“冷清”一定只是巧合,我宁愿相信是爆竹本身的问题,而绝非世人的内心的选择。

曾经感动无数人的爆竹之声并未远离,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将它点燃。耐心等待下一个除夕,它会因为爆竹声音的回归而锦上添花。

那一声声“再见”

坐在车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我的脸上渐露一抹微笑:瞧,那边的幼儿园,小朋友们挥动着稚嫩的小手和爸爸妈妈说再见。你们可知道,那一声声“再见”也包含了那千丝万路缕,纠缠的情感呢?

那一年,坐在车上的是爸爸,说“再见”的是爷爷……

我的老家在云南,爸爸拥有一身的好本事,所以他想要到大城市里打拼,干一番大事业。于是,火车站里,爷爷对爸爸不停地说着再见,依依不舍地送别了爸爸。

我从小就很少见到爷爷,但每天都会听到爸爸谈起他,讲他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侯家里很穷,爸爸想吃糖,爷爷就省吃俭用给他买糖吃;过年了,爸爸想穿新衣,爷爷就卖了自己的,再去给他做一件;大了,爸爸想上学 ,爷爷就把自己珍爱的集邮簿送进当铺……爷爷不仅爱儿子,还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爷爷原是一位朴实的煤矿工,结识的都是一帮穷朋友,他常常把工厂里发的奖金送给那些天天只能啃菜叶的人,把升职的机会给那些上有老,下有一大帮孩子的家庭顶梁柱……爸爸每天都讲这讲那,可有一天,他突然不讲了。云南那边传来消息,爷爷病了。

那一天,坐在车上的依旧是爸爸,说“再见”的是我。

火车站里,人潮涌动,喧哗声,哭泣声,欢笑声,嘈杂的声响纷纷入耳,爸爸却听而不闻,焦急地寻找售票处,额上的汗珠也不时地滚进他的衣裳,妈妈也牵着我的手在人群中穿梭……爸爸买了票,赶忙上了车,妈妈追着车在呼喊:“一定要让咱爸的病治好,你也要一路平安啊!”我也一样呼喊,只不过是一直重复两个字,“再见”。我不舍爸爸的离去,却又那样的担心爷爷,所以脱口而出的只有“再见”,一定要再次看到您平安地回来,和爷爷一起平安地回来!

“再见”并不只是一曲骊歌,那里面有对亲人的牵挂和对重逢的企盼;“再见”是一种爱的舍弃和奉献;“再见”更是一种承诺,一种对责任,对爱的承诺。“相见识难别亦难”,那一声声“再见”总让我看到爱的希望,因爱说再见!

点评:展现“亲情”,向来是看似好写但实是最难写好的文章主题。因为它容易落入俗套,往往就是写家长的关心和叮咛,语言往往就是那几句话,平中无奇,缺少新意,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本篇文章的作者角度独特,着眼于“再见声”,通过“再见”展现“亲情”,小中见大,构思奇巧。为了不使文章在叙事的过程中显得平淡,作者巧妙的把主体部分分成两大块,即:爸爸和爷爷之间的再见,我和爸爸之间的再见,两个版块相互独立,在内容上又相互融合,充分展现了一家三代人那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感情,结尾“因爱说再见”也点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