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
- 作文大全
- 2024-08-22
- 11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本文共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春到了”。“新春到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朋友,穿着新衣服。拿着一串串炮竹,高兴得在大街上跑来跑去,好像有什么急事一样,正匆匆忙忙的跑去。
新春到了,超市里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个手上拿着一袋袋鼓鼓的包装袋,在超市里急急忙忙的跑到这跑到那,急得像火锅上的蚂蚁,心里真怕年货被抢光,好像在抢座位一样,急匆匆的,一个个人之间摩肩擦踵,谁也不管哪一种商品价格低,哪一种商品价格高,只顾着七手八脚的抢年货。回家去招待客人,收银台和付钱的柜头,忙得手忙脚乱,简直看不见是怎样付钱,怎样把货物装进袋子里的,一个出一个进,不知道有多少人来过,人数多得不得了!
此同时,烟花店里,人多得比超市里还要多。烟花的花样也特别多,有长的,有短的,有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花样应有尽有,数也数不清。
新春,新的一年。
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有端午节,有中秋节,有重阳节。但都没有春节热闹。
小时候我每年一个节一个节的盼,到了腊八,我就知道春节快到来了。腊八那天在我们家乡可算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日子。成百只猪的叫声在村子里回荡。不过喝碗腊八粥心情也就愉快多了。因为杀它们是为过年用的。
“腊八粥,喝几天,一晃就到二十三”,是啊,转眼就到了“灶神上天”的日子,也就是“小年夜”。在我们家乡所有人都要给灶神献供品,祈求他在天帝面前多说好话,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多福少灾。上完香献完贡品后,吃一顿丰盛的饭菜,以示来年每天都能吃到丰盛的饭菜。
在以后的几天置办年货。就这样新年的钟声慢慢的敲响了。直到除夕,五点的时候女人包饺子,男人贴对联,小孩子则在旁边放着大红炮。一切准备就绪了,该去接先人,给先人在新的一年献上好吃的贡品,以示活着的人对死者的怀念。接完先人后,端上热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围在炕头吃着美味的饺子,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人说着.笑着,喜气洋洋,欢笑和歌声久久的回荡在屋里。一点整了,新年的钟声响了,在欢乐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初一和初二都休息,到了初三就开始走亲戚,直到十五。
一转眼到了元宵节,一说起元宵节我的话匣子就得打开了。元宵节真可谓是欢乐的海洋。正月十五吃过元宵后,去看烟花和花灯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烟花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五彩缤纷,看得人眼花缭乱。
到了十六,“游百病”过后,春节正式落下帷幕。大人们去工作,我们也该准备上学了,一切都恢复了原样。
我的家乡虽是乡下,但“年”的味道不亚于城市,而且更胜于城市。
我的家乡有许多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春节等等,这么多的节日,我最钟情于春节。
春节的习俗可多啦,吃饺子、放鞭炮、拜年……习俗这么多,准备工作自然就不会轻松了。不瞒你说,我最讨厌春节的准备工作了,多、乱、杂。
过小年时妈妈急着大扫除,把家里里外外全都打扫一遍。顿时家里灰尘四起,到处都是垃圾,以及打扫工具。哎!看着都烦,妈妈还拉着我一起打扫。擦窗户、扫地、拖地等等,我的任务是把大屋的窗户和我小屋的窗擦干净。蘸上水在窗户上按照一顺的顺序开始擦!一边擦一边哼“我是一个小帮手来帮擦窗户,擦过来呀擦过去,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稀里糊涂的大扫除结束了,准备迎接新年啦!
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贴福字和对联,贴窗花和挂灯笼。中午去奶奶家吃米饭,白白的米饭放上几个大红枣,美味可口。晚上吃香喷喷的肉馅饺子,刚出过的饺子,还有些烫,就和奶奶说话,其乐融融,吃完饭回家看春晚守岁。
大年三十晚上是睡不着的,家家户户放鞭炮。凌晨五六点起床换上新衣服,向父母拜年父母会先给我和妹妹剥糖然后给压岁钱。一出门顿时一片红火,各种各样的灯笼像无数双眼睛一盏一盏的。天还没有亮就可以通过灯笼看清路上拜年的人,我们都笑眯眯的问好对方也问我们好。
妹妹这是十分高兴,眨着她那双天真的眼睛说“我最喜欢过年了,可以穿新衣服吃糖,还可以有压岁钱。”后来妈妈提醒她注意一下,到处都是人,也不怕别人笑话。我不禁笑了,小孩子始终是小孩子,难免兴奋。而我随着一个个春节早已脱去了稚气,一步步成熟起来。我的'成熟也伴随着时光流逝,父母也在我成长过程中变老。
糖果会变小,父母会变老,记得爱要趁早!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温岭人,出生在温岭,家人也都在温岭。在这个小康社会中,大家都在改变,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各种风俗了。
这各种风俗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除夕的那天晚上了。每年的那时,我们都会到爷爷家去吃团圆饭。记得前年的那一次……
我推开爷爷家沉重的木门,看见厨房里头爷爷和伯伯一家已经在准备了。爷爷蹲在炉子旁,拉着鼓风机,又不停地往炉子里塞小木条儿,眼睛还眯成一条缝儿,估计是被烟熏的吧;伯伯左手拿着一个白碗,右手捏着一块毛巾,正弯着腰低着头使劲儿地刷碗,都还没有注意到我们来了;伯母正站在炒锅前,身体微微后仰,用锅铲不断翻炒着锅中的食物;表哥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洗着面前的一颗菜,左洗洗右搓搓,有模有样的。
“喔!你们来啦!快来搭把手。伯母看见我们,两手在围裙上抹了几下,马上给我们安排了活儿,还不停地问来问去:“最近怎样啊。升职了没?听说你们买房了,怎么样?多少钱?”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多数时候得硬着头皮回答。而要是没有了这样特殊的“问候”却又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这才是年的味道吧。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老家的特殊仪式就开始了。在祖先的挂相前摆好桌子,再放好饭菜,我们轮流祭拜,意思便是请他们也一起来吃饭。完毕,我们也坐下来吃,但一定要留出几个空位,因为祖先们也要吃啊。就这样,几代人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的。
吃完以后我们再一起放烟花,在后院里挥舞着烟花条,在客厅看着春晚,可尽兴了。
其实春节并不是什么节日,只不过有个理由让人们团聚。家乡年俗和小康生活,他们是互相包含互相影响的。而年味也在随之改变。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个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日子。
早上,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各家各户都会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贴窗花,把家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听妈妈说:这是给家里带来吉祥和喜气的意思。小孩子们也穿上了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在院子里你追我赶,有的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事。
每年除夕这天,外婆外公都会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吃饭,外婆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菜饭。有鸡肉、鱼肉、圆子汤、大炸蟹……看上去色香味俱全,让我吃了一口又想吃一口。家乡有这样的风俗,在吃年饭之前都要放一大串爆竹,我们只有等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结束后,才能吃上香喷喷的团圆饭。
春节最有趣的事要算放烟火了。爸爸妈妈会为我买很多礼花和爆竹,有降落伞礼花、金旋风、小和尚、冲天炮、地雷、喷泉等等。到了晚上,小朋友们不约而同的来到院子里放烟火,我最喜欢的是放喷泉礼花,当我点燃引线后,一束五光十色的火花突然向上喷出,越喷越高,慢慢地由红变蓝,蓝变绿,绿变黄,就像一条金灿灿的大瀑布从天而降。最壮观的是大礼花,当你听到一声巨响后,天空中便呈现出一个接一个十分耀眼的礼花。这些礼花千姿百态,像一朵朵正在绽放的鲜花,当礼花就要消失的时候就好像无数小星星从天空中洒落下来,美丽极了。我真想用手去接,但是我刚要去接的时候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过年了,我们小朋友收获可大了,不但能穿新衣,吃上很多好吃的东西,还能收到亲人们给的压岁钱,我们还可以参加很多娱乐活动,如逛庙会、看斗鸡、看陀螺比赛、拔河比赛、跳秧歌、舞龙,我们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游园活动。大人们也停下了工作,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我喜欢家乡欢天喜地的春节,在这里我听到了响亮的爆竹声,欢快的锣鼓声,人们的欢呼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过节时的热闹情景。因为我家乡的春节是我所见过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了,
快过节的前几天,大家都很忙。一进入腊月,人们就都陆陆续续得到了年货市场,买各种各样的年货,糖、花生、工瓜子等,当然,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小孩们还会缠着爷爷、奶奶给他们买烟花爆竹。最后,我们全家还要大扫除一次呢!把家里的晦气统统扫出去,迎新除旧。这样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就这样等着过年了。
过年的时候更热闹,四面八方都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大家都开始准备团圆饭了,这时还会传出几声牲畜的叫声,那是人们在杀牲畜呢。时间也一点一点的过去了,大家都开始吃团圆饭了,吃团圆饭,我们那里还有几个说法呢:吃团圆饭的菜要摆够十道菜,预示着,十全十美;里面还必须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当然,团圆饭肯定要有饺子啦,要不然还叫什么团圆饭呢?吃完饭后,人们还会到户外去燃放烟花爆竹,五颜六色的烟花爆竹在天天空中美美绽放,连夜空中的星星也为它们让出了一片天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就更美丽了。和家人一起看着这五颜六色的烟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何乐不为呢?
春节伴随着人们的脚步一点一点的过去了。大家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而我们也即将步入中学的大门了!每想起过年时的情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现在我还真有点想念在家乡的奶奶了,因为我只要一想起过年时的热闹情景,我就会想起远在它乡的奶奶,因为我忘不了家乡的春节也忘不了奶奶那慈祥的笑容,因为每次过节时都会见到奶奶那忙碌的身影和慈祥的笑容,这也是我忘不了家乡的纯洁的原因之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到家乡河南的春节,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河南的春节,最早的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这时大人们就开始发面,割肉,切菜,好晚上吃饺子,为什么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吃饺子?因为我们要过小年,小年就是为新年做准备,也当然有节日的气氛了。
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为新年增添喜气,还要蒸许多模,为这半个月做准备,这阵势可真够大。
除夕那可真是热闹,无论是隔多远,人们都希望回到家中,和家人吃年夜饭,吃饺子。这一天大多数人都会熬夜,看春晚,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正月初一,人们会去亲戚家串门,吃饺子,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大家一起和谐的吃顿饭。
我的家乡是大宋才子黄庭坚的故乡——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乡不止有黄庭坚一个名人,还有五杰等名人。要谈起风俗啊,那可是数不胜数。暂且不说过年过节的风俗,就算是平日里也有规矩,如:后辈的一定要尊重长辈,子女一定要听父母的话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过年的风俗吧!
春节过年是一年的开端,所以中国人都特别注重春节过年。因此纯洁的隶属是非常多的。
春节过年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床,并且要有精神。因为春节过年那天代表着全年,所以春节过年那天有精神,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节过年那天你没精神,萎靡不振,那么你一年也就会无所作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门上贴新春联,假如你早上不贴上新联的话,就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干不干净,都要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来,让别人对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从而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请很多客人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饭,人们以谁家邀请的客人多来看待一个人,你家来的人越多,你就会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门到别人家去拜年,拜年时要双手抱拳,鞠躬,才成礼。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别人会认为你广交好友,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晚上要聚集亲朋好友到一个地方,亲友之间要互相给对方的子女发压岁钱,子女收到压岁钱后不能马上打开,而是要压在枕头下睡一觉后才可打开。在这十余是自己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春节过年的礼节虽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忽视了的话,会有不祥的事发生的呀!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除夕那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老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老爸老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老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外公外婆他们都起了。老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老爸老妈都穿上了新衣服,老爸显得更英俊潇洒,老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里啪啦”,阵阵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老爸,老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外婆家。老爸一见老外婆就想跪下给老外婆磕头,可是被老外婆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外婆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给各家各户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春节在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它味着辞旧迎新,望新的一年里人们能万事如意。所以每一位中国人都非常重视春节,在春节里什么礼仪都要做足。因此,在我的家乡里也不例外,过年也是非一般地热闹。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里过年是从腊八到正月十九,而在我的家乡过春节只有名正言顺的三天罢了,那便是初一到初三。
在春节的前夕,大街小巷里早已是红通通一片。每个铺摊都是买对联和祭拜天神用的元宝蜡烛。妇女们都争先恐后地选购自己中意的。惟恐被人把“福气”都买走了。
除了要买应节的用品外。百商场、市场这已成为人们疯狂购买年货的集中地。人们不但要买年货,还要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大扫除。大扫除一年只有一次,人们有的还大花经费请女佣扫屋,为的还不是更好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一眨眼,就到了除夕。除夕这天每家每户都团圆。在外边做事的魜,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刚回家吃团圆饭。说在奇怪,人家别处团年时,会有甜的汤圆吃。在我们这里,是吃咸圆的。或许这是我们的独特的风格吧。在北京的除夕人人都要守岁。在我的家乡就没有这个传统。
正月初一大早,妇女们就要烧鞭炮和拜祭天神。孩子们就穿起各色的新衣高高兴兴地去拜年,拿压岁钱。男人们就派红包,在大街上,有不少三人在买各种食物有鱼蛋、鸡翅、饺子………。也有买各种小玩意,而深受男孩喜欢也不过是鞭炮。到了晚上,则更热闹,公园里有文化表演,无论男女老少都来捧场,人山人海。这时,淘气的男孩便放烟花炮竹了。天空一下子黄、一下子绿五颜六色别提多美了,这也为表演添了不少色彩。
到了年初二,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这时就好像融入了一个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庆日子里。年初三,人们便一家子去逛街什么的。元宵在我的家乡是一个不重视的日志,没举办活动。假期结束了,人们投入了忙碌的生活中。
除夕是我最喜欢的日子。看着家家贴春联、穿新衣,听见鞭炮声此起彼伏砰砰响起,除非万不得已,不管十里百里外的亲人,这天晚上都一定要回来与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的。吃过年夜饭,我们小孩都跑到屋外燃放烟花,各式各样的焰火绽放天空,犹如一朵朵巨大的鲜花,漂亮极了。八点开始,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联合晚会节目,大街上似乎安静了许多。可是,午夜零点开始,鞭炮声又欢闹起来,这是人们在喜迎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才是真正的春节。早上起来,我们一家就去给附近年长的亲戚拜年祝福,这时大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可以买学习文具,还可以和小伙伴去玩耍,或者逛街在小摊上买点小玩意。最有意思的要数套金鱼了,桥头、街边都有摊点。看着小朋友把一个个圈圈扔出去套中小鱼缸时,那快乐劲就别提了。 瞧,春节多热闹啊!
打从懂事起的整个孩提时代,每一年最盼望的.事莫过于是过春节了。结束了整整五个月虽不紧张但却天天周而复始读书生活的我们。开始了虽不漫长但却令身心愉悦的寒假生活。因为只有过年,我们或许才会得到一套新衣,尝到平时不敢奢望但现在看起来极其平常平常的美食,可以毫无顾忌地尽情地享受冬日早晨温暖的被窝,可以玩耍一些平时无暇顾及且大人严厉禁止的玩意,可以欣赏到农村孩子极少拥有的天天电影。因此,童年时代的我们对春节充满了遐想。
掀开尘封的记忆,我与我的伙伴们的春节时光,快乐而充实,欢欣而天真。
春节期间,各家的食物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按当地的风俗,自腊月二十,每家每户都忙着舂米、磨面,洗刷搁置一年的蒸笼。大人们挑担提水,忙着蒸糕蒸馒头,我们则全然不顾衣衫的单薄在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中穿梭。那时日子紧巴,能吃到馒头的时间也只有一年中的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接着个家又开始自制炒货,如炒蚕豆、炒花生和妙番薯干,奢侈的人家也会有炒瓜子的,但不多。家家户户掏出生产队刚刚支付的结算款奔向市场,平时一向冷淡的菜场,到了腊月末变得人头攒动,人们花去平时舍不得开销的钞票,提回了平时只有来客时才舍得破费的大鱼大肉(当然,不多的收入得留点,另有他用)升火、起油锅,准备好除夕夜起至大年初五的所有吃食。我家则由平时忙碌的父亲掌勺,母亲则要靠着自己揣摸会的缝纫技术替人家做衣,赚取不多的收入以贴补家用。小孩每天主餐吃着丰盛的食品,饭后拍着鼓胀的肚皮急忙揣上几抓炒货,马不停蹄地赶赴伙伴的约会。
上世纪七、八十年级国家百废具兴,经济状况正待复苏,生活水平非今天可比。尽管父母勤劳节俭,家境在当地也属中上水准。但姐妹兄弟众多,孩子们的穿衣一般实行 “大传小”制度,我排行老小,所以每年能穿一套新衣服只能在春节才有机会去想,平时里所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父母也懂得孩子们的心理,所以往往是新衣服和新棉鞋隔年“配发”。极少有机会得到“上下一新”的照顾。即使语、数双百的大红奖状捧回家中,父母欣喜之余也不例外。我们也无怨言,因为我们深知父母是那种过日子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的本分之人,六个孩子的生活压力压得他们长年喘不过气来。母亲替人做缝纫活,为了使别人家的孩子在除夕前能拿到新衣服,常常赶着做活直到除夕年夜饭。一吃过饭,又匆匆坐到了缝纫机前……。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被阵阵鞭炮声惊醒时,一眼发现枕边常常不是一套崭新的自制衣服,就是经过改缝整齐的半新衣服,里面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尽管压岁钱数字很少,这在当地已属不易了。起身穿衣,却发现母亲又在灶台边忙碌……。
大年初一,吃过团圆饭,我们便捏着红包,嘴里招呼着玩伴,去寻找我们的快乐:去不远的小镇影院看电影,影票要0.1元一张,我们每人口袋里也只有0.5元~1元不等的家底,就设法混票,在人群中钻挤,想方设法逃过检查人员,去一饱眼福。当然也有不慎被抓住的时候,免不了遭到严厉的呵斥及告诉家长、学校的威胁。放风筝也是一大快事,我尤为喜欢,早早备下织网用的聚乙烯细线,自制风筝,当西北风呼呼的时候,便迎风将其升入空中,线端系在固定物上,眺望在空中左摇右摆的精灵,引得小伙伴争相围观,心中骄傲无比,直至傍晚才悻悻收下。进赌场“淘宝”也是我们喜欢的。在乡下,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也只有在这时候才能用这种方式来泄泄他们的辛劳,缓解他们的神经。在我们本地,较为流行的聚赌方式是“推牌九”和“推老和尚”,都是由庄家坐庄,自由押宝。那时人们手头余钱不多,一毛起押,押宝的人数不限,所以常常一室聚赌,人数众多,场面宏大,人们将一张赌桌围成里外三层,最里面的人坐在凳子上,中间的人是站着的,最外围是站在凳子上的。押宝时,纸巾如雨点般落下,小孩子也不时将毛票丢入其中。一旦庄家赔付,我们和大人们一样,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我们在人缝中钻来钻去,寻找运气最好押宝门道。更幸运伙伴,还常常能在大人们的腿缝中、脚底旁拾到大面值的票子,那是他们相互拥挤时不慎掉落的,也是孩子们意外的收获。至于放鞭炮、烧草火、堆雪人、玩雪仗等也常常使我们乐此不疲。
童年的春节虽然贫穷,但却富足,虽然相隔遥远,但却记忆犹新,它成了记忆中最美好的篇章。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别处相比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点,村里每个人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的院子里吃素面条和“发财菜”。所谓“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这还不能买,必须由村里人在枯枝断木上亲自摘来。
据说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大年初一,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可谁都不肯给他东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没有讨到任何东西。村里的人认为,大年初一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财气和好运就都给别人了。就在乞丐失望地准备离开时,有一个家境不怎么样的孕妇大方地给了他一碗素木耳面条。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说:“你不嫌弃我是一个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一年的财运都给了我。”临走前,乞丐对孕妇说:“我把好运还给你,你肚子里的小孩,长大以后必定成状元。”说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见了。原来,乞丐是一个神仙。后来,这户人家慢慢地富裕起来,小孩长大以后果真中了状元。从此,为了求得来年好运,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的前一天上山采“发财菜”,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里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赐福。
初一中午,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大盘果点,里面装着糖果、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门口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举起杯子,吃着果子,天南海北地畅所欲言。平常大部分劳动力在外面打工,只有春节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在祠堂门口品尝果点。这是为了更好地让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诉在座每一位: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幸福,还是多么不如意,你永远是这个村里的一分子,这个村永远是你的家
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在七点钟左右起床,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什么叫“七宝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己家里做的米果七种东西熬成。而且“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这里的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不会出外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须放下,等到大年初七才会开工。在开工前,吃上几碗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一定能顺心顺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轮值日一样,每年都会选择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台子,叫上七八个人一起来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绿豆馅儿,有豆沙馅儿,一个个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每一个碗里都有四到六颗汤圆。四颗代表四季平安,五颗代表五谷丰登,六颗代表六六大顺。吃汤网时,老人必须先吃,等老人们吃完碗里的汤圆,其他人才能动手。吃了汤圆,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春节真是别有特色,欢迎你们亲自来感受一下我的家乡春节习俗!
一转眼,又到了春节。我的家乡也热闹起来了。
我的家乡在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会杀一头大肥猪。
小年那天,孩子们便早早起床,去看大人们杀年猪。只见四五个大人走向猪圈,挑出最大最肥的一头,用麻绳捆住猪的四肢,再一齐用力把它拖到杀猪台上。一把杀猪刀捅进去,猪血就喷涌而出,一个大人赶紧用一个放了盐的盆接住,并用筷子不停的搅拌,防止血液凝结。接下来就是刮猪毛、取内脏、剔骨头,不一会儿,大人们就把猪肉切成一块一块的(每块三斤左右),拿三四块上锅炖上半小时,那原汁原味的香气便弥漫了整个房子,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呀!
既然杀了猪,就会做“活血”。这可是我们壮族的一道传统美食,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品尝到哦!要是过春节没能吃上一碗“活血”,这节都算白过了。这做“活血”可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将猪内脏煮熟后切成细细小小的肉末,加上各种配料,再放进锅里翻炒,等炒出了香味就平分放在碗里,每碗放一二勺就可以了,再放两勺新鲜猪血,然后倒入50~60度的水,边倒边搅拌,三五分钟后,血块凝结,“活血”就做好了。拿一碗来尝尝,又甜又滑又软又香,比果冻还好吃呢。
除夕晚上,好不容易熬到十二点,终于可以放烟花了。我揉着惺忪的眼睛来到屋外,哇!平时晚上又黑又静的小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啦:只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噼啪噼啪”的烟花炮竹声此起彼伏,无际的天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朵”。我的睡虫一下子全跑了,我和妹妹手举着手拿式小烟花,在院子里开心地跑来跑去。直到凌晨二、三点钟,热闹的气氛渐渐平息后,我才乖乖地上床睡觉。
我家乡的春节,既保留了传统的过年风俗,又融进了现代的过年风格。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你春节来我的家乡做客。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