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德育原则
- 作文大全
- 2024-05-25
- 115热度
- 0评论
【导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教师资格证中学德育原则(共11篇),希望大家喜欢!
(1)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6) 因材施教原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师资格证的报考条件
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学历要求: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非师范专业能不能报考教师资格证
很多在校大学生总是有这个误解,认为非师范专业大学毕业生不能当老师。实际上,这是个误会。确确实实有部分地方对于教师的门槛提高了,要求必须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才能从教。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很多基层招考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招考教师的时候,并没有限定只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才能考教师。这也就意味着,非师范专业大学生,也有很大机会进入教育行业。即便在首都北京,也允许非师范专业大学生考教师资格证。
教师这个职业的稳定性非常不错,幸福指数相对来较高。而且,现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尽快提升教师工资,要求教师工资要和公务员平起平坐。当然,教师工资和公务员绝对地平起平坐不可能,但向公务员靠拢是有希望的。这就意味着,过去,公务员是金饭碗,教师是铁饭碗。今后,教师也可能和公务员一样,变成金饭碗。因此,拥有一个教师资格证,就拥有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敲门砖。
(1)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6) 因材施教原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师资格证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基本涵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时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记忆口诀,尽(径)孝心。
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导向性原则
基本涵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大专如何考教师资格证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本科教师)或者大学本科毕业(专科教师)及以上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
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测试,暂由各省(区、市)自行命题和组织实施。
面试考试科目:
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
小学面试分8个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中学(含中职文化课)面试科目与笔试报考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一致,共13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面试考试采用试讲的方式进行。
笔试和面试都通过以后,可领取成绩合格证明,该证明有效期3年,3年之内进行教师资格证的申请即可。
1.直观性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3.巩固性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7.量力性原则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如何快速记住这八大原则,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支(直)起(启)弓(巩),努力(力)寻(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鳕(科学)鱼。
一、科学性和教育性(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含义:知识与技能+德育因素;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含义:基础知识+运用知识(实践活动或实际生活);依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古语:1、王充:施用累能,2、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3、西汉刘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4、荀子: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5、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7、赵括:纸上谈兵;8、陶行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三、直观性原则;含义:通过直观教具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依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古语:1、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3、夸美纽斯: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而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4、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进行思维的。
四、启发性原则;含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依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古语:1、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举一反三;2、《学记》:(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君子之教,喻也;3、苏格拉底:产婆术;4、朱熹:开其意,达其辞;5、第斯多惠: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五、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含义: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学生认识能力发展;依据:顺序性;古语:1、《学记》(1)不凌节而施;(2)学不躐等(3)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2、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欲速则不达(孔子),盈科而后进(孟子);4、其进锐者,其退速;5、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6、先传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7、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六、巩固性原则;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古语:1、孔子:(1)温故而知新;(2)学而时习之;2、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3、学习不能像将水洒在米筛上。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含义:把握一个“度”,即教学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的快慢进度;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古语:1、学记: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2、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3、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
八、因材施教原则;依据:个体差异性;古语:1、大有大成,小有小成;2、朱熹: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3、墨子/孔子: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益其益(墨子优先选量力性);4、孔子: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5、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6、孔子: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师资格证教学八大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
主张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3、直观性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4、启发性原则
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的原则
强调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7、量力性原则
强调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就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而提出的。
8、因材施教原则
强调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采用什么考试方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所有科目均采用纸笔考试。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报名参加面试。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对象是哪些人?
试点省份内所有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分几种类型?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
考试有关资料如何获取?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和内容在各类别、科目《考试大纲》中均有详细说明,考生可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中的“资料下载”栏目免费下载。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运用谈话法,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谈话法的前提。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定义: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运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时间,难度不宜太大;演示内容要贴近生活。
(2)参观法/现场教学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4)践活动法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
4.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也叫探究法、研究法。常用于研究性学习。
5.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欣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景、图画再现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大专生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吗
大专是可以考教师资格证的,大专在校生可以在毕业前凭借学籍证明报考教师资格证,而成人教育学历必须要取得相应的学历才能报考。
教师资格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教师资格证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师资格证等。如果是非师范类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参加认证考试等测试后才有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资格。
一般考幼儿园或是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需要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及以上的学历才能报考。而考高中或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则需要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或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才能报考。而对于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需要具备大学专科或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可以报考。
所以说,对于大专学历来说,是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但是具体在学历上有什么要求,还是要看各省是怎么要求的。
教师资格证八大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即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
也即要求教师能够做到进行教学时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挖掘教育的思想性,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惊醒思想品德教育,把教育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并且教师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
如,在某案例分析中,案例中呈现,该教师在教同学知识的同时,还教育同学们,团结力量大,与同学相处时,要团结同学,学会合作。在这样的案例中,即体现,该教师贯彻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即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接触实际,或者是联系生活现实来理解知识,或者要求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果,选择题的案例或者是案例分析题中,教师如果有此类的教学表现,说明该老师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如,某选择题中,出现这样的案例,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完改革开放的变化这一课后,通过举办“我和爸爸比童年”这一活的让同学参与,这几体现了老师不仅交给学生知识,还让他们从实际与理论的关系去理解知识,因此是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此原则应遵循一定的要求,如恰当的选择直观学习对象,能够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比如在上地理课时,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学懂地理知识,经常采用地球仪、地图进行教学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大种类。这个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区分能力。因此,这几个概念要理解,给例子要能判断出属于哪种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观察动植物标本、教师带学生在实地参观考查接触所学的实际物品物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方式,如教师上课时为了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教学可以选择相关的视频、图片、模型等进行教学,如地理老师上课时使用的地球仪。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直观形式易被混淆。在做题时,应把握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什么,例如,如果地理老师本节课的章节是“地球仪”的知识点,那这个时候地球仪则是一种实物直观,如果老师在给学生讲解雪的知识时,抛洒模拟雪花的纸片,属于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即老师进行用语言描述性地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在讲雪花这一知识点时,能将雪花的形状、大小、飘落时的样子,以语言的形式讲解清楚,这即是一种语言直观。对语言直观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地位,即,在教学中,言语直观是最常用的直观方法。
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启发性原则常见的一种考题形式,是与名言结合起来考。常见的名言能体现这一原则名言,如《学记》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及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另外一种常考方式,也是给案例,分析该教师是否贯彻这一原则。常见的案例有:老师在实际教学进行过程中,不是直接把答案或者是要讲的原理、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通过直接的讲解让学生以接受的形式记住,而是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探索,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这即是贯彻了这一原则。比如,某老师在教学生磁铁的原理、特点时,将磁铁藏在一个小鸭玩具的嘴里,并且用一块含有铁块的面包,引着小鸭在水盆里游泳追逐,这时学生都惊奇的睁大了眼睛,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老师这时趁机问,“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想”“那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并讨论,找到这个秘密”。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就是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进而去思考,去生动活泼的学习。因此,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规律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应当连续、连贯、系统的进行。这一原则贯彻的要求是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顺序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这一原则常与名言结合起来考查,常见,名言有:盈科而后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等。案例的考查形式不多,其中一种出现比较多的案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时,先从看得到的、表面的、简单的知识点入手,再教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理论。
6、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采用各种各样的复习来达到此目的。
巩固性原则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做关于巩固性原则的题目时,把握住一个词——“复习”即可。当我们在选择题的题干的描述里,见到该教师能采用任意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时,如,在结课时,回顾本节知识点,或是通过布置作业来让学生巩固知识时,都要选择此原则。另外一种考法,也是结合古语名言进行考察。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如同米筛筛水,如不经常复习,会一无所获”这样的名言就蕴含这样的教学原则。
7、量力性原则
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既不能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因为会造成学生难以学会,教学效率低。同时,也要防止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水平,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激发、教学无效等现象出现。所以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做到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本原则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考查的形式也比较常规,和名言结合或概念的反选。相关名言:《学记》中的“语知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恰当的选用适合这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所以,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其次还应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常见的考题,也是与古语结合来考。常见古语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夫子施教,各因其材”“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等语句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另外一种考题方式,就是在案例里面,呈现这个老师能针对某个学生的特点,对他进行个性化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学方法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运用谈话法,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谈话法的前提。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定义: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运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时间,难度不宜太大;演示内容要贴近生活。
(2)参观法/现场教学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4)践活动法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
4.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也叫探究法、研究法。常用于研究性学习。
5.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欣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景、图画再现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1、导向性原则
基本涵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重中之重)
基本涵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师资格证的报考条件
1、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3、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4、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6、具备各级教师资格证的学历要求。
各级教师资格证学历要求: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能考教师资格证吗
可以。
1、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你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获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具体报名时间,可以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2.教师证全国通用,不管你哪里任教,这个都没有问题。同时,有些地方的教师资格证书网上可查,就象你说的,你的户口在A地,到B地考在B地任教,你的户口也应该随着你的工作调动而回到B地,并且教育资格证你也可以向有关单位申请,调往B地。这些都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就业问题。
3.普通话考试你可以再次报名,直到你考到想要的等级。
4.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能通过三门考试,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专业资格证书。具体的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面试、试讲)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
★
★
★
★
★
★
★
★
★